端午節(jié)的作文3篇(通用)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jié)的作文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1
端午節(jié)的一大特點就是吃粽子。每到端午節(jié),大家都會吃粽子,有的自己包,有的上街買。我非常喜歡吃粽子。我還聽過一個關(guān)于粽子來歷的故事:在古代,有一個人叫屈原,他在戰(zhàn)場上戰(zhàn)死了。大家為了紀念他,做了一個透明棺材,放進了水池里。為了給屈原敬一些貢品,就把用糯米做的糖棒一一扔進水池里。過了幾天,大家才發(fā)現(xiàn)水池里有魚,那些糖棒都被魚吃掉了。大家很生氣。這時,有一個人叫道:“大家伙們,魚最怕菱角,可以用干凈的草葉去包糯米糖棒,做成菱角形的!”以后,大家將包好的糖棒扔進水池,魚看到糯米糖棒以為是菱角,就不敢吃了。所以大家把糯米糖棒叫成“粽子”。
煮熟的粽子又香又好吃。有綠豆味的,有蜜棗味的.,有香腸味的等等,我們家通常包的就是這三種。這三種我都喜歡吃。
粽子和端午節(jié)是親密朋友。因為我喜歡吃粽子,所以我也喜歡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2
我愛吃香噴噴的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開眼界了。
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認為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不學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能包得漂亮而結(jié)實非常不容易。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將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
哈哈,經(jīng)過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小KS(小意思),看我大顯身手。地球人都知道,粽子要包扎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先將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認為奶奶她們抱的樣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張地用棕繩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jié),理由很充分,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也是十分結(jié)實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中各樣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誕生,可我連一只都包不好,骨子里的牛勁兒頓時上來了。有了失敗,我小心了許多,也成功地包出了幾只。
吃著自己做的可愛的粽子,我心里有說不出的喜悅。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3
快樂的端午節(jié)
/余雨硯
——黃岡市實驗小學三年級
端午節(jié)是我們國家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是每年農(nóng)歷五月五日。相傳愛國詩人屈原跳入汨羅江之后,百姓為了不讓江里的魚兒吃掉屈原,他們就在葉子里包著糯米投入江里給魚兒吃,希望魚兒吃飽后就不傷害屈原。
一到端午節(jié),人們就比賽劃龍舟,比賽完了之后就回家吃粽子呢!
我一回到家,奶奶就已經(jīng)把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鍋蓋,頓時,滿屋子都是粽子的清香。我伸手去拿粽子,“啊,好燙!”媽媽過來說:“我來幫你剝粽子。”媽媽剝開后我就趕緊咬了一口,“哇,真好吃呀!”我把粽子遞到媽媽的面前,說:“媽媽,你也吃吧!”于是,媽媽就吃了一口說:“真的`很美味!”
我想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我對媽媽說:“媽媽,我也想包粽子!眿寢屨f:“好吧!”媽媽告訴我包粽子需要一些材料,它們是:糯米、蘆葦葉、豆沙、紅棗等。材料準備好了,我們就開始包粽子了。
首先取兩三片蘆葦葉,然后用左手握住葉子的一頭,再用右手的三個手指握住葉子的另一頭往里一卷,卷成一個圓錐體的形狀,卷好后就往里面放準備好的材料,最后用棉線把粽子捆結(jié)實,這樣,一個有模有樣的四角粽“寶寶”就誕生了。
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真是多彩呀,它就像一個巨大的寶庫在等著你去尋找,去體會!
評語:布局合理,詳略得當,前后呼應(yīng),小作者抓住典型寫事例,將標題中的“快樂”二字在字里行間顯現(xiàn)出來,始終圍繞中心,唯一不足的就是開頭稍顯凌亂,不過已經(jīng)修正,很好!
【端午節(jié)的作文】相關(guān)文章:
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作文7篇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