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的作文
在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jié)構(gòu)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jié)尾作文的出現(xiàn)。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jié)的作文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1
早上,我被一陣喧嘩聲吵醒了。原來是爸爸媽媽在看劃龍舟比賽。電視里正在舉行“中華龍舟賽”。我從床上爬起來一看,只見許多龍舟在江面上穿梭。龍舟上的鼓手用力地敲打著前面的大鼓。其他的賽手隨著鼓點揮動著船槳,使勁地拍打著水面。龍船在水中飛速前進。喔!黃隊贏了。媽媽說,“劃龍舟”和“吃粽子”都是為了紀(jì)念愛國詩人屈原。戰(zhàn)國時期,楚國奸臣當(dāng)?shù),詩人報國無門,自刎江邊。人們努力劃龍船想救他,未成,就只好把串串粽子投入江中引開魚兒,也好保全詩人全尸。江水蕩漾,一直在述說著動人的故事。
早飯媽媽準(zhǔn)備了大包子和大粽子。我剝開碧綠的粽葉,露出一團金黃的糯米,鑲嵌著寶石一般的.紅棗。吃起來又松又軟,非常可口。
吃過早飯,我們?nèi)ネ馄偶野莨?jié)。外婆忙乎了好一陣,為我們準(zhǔn)備了一桌豐盛的飯菜。桌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大碗咸鴨蛋。我拿了一個敲破空頭,露出蛋白,吃完咸咸的蛋白就看到紅紅的蛋黃。用筷子一戳,紅油便流了出來。我的口水也跟著流了出來。
回到奶奶家,一進門就看到門窗上掛了菖蒲和艾葉,地上還燃著像蛇一樣的蚊煙。房前屋后,各個角落里還灑了雄黃酒泡的大蒜汁。奶奶說,這是為了驅(qū)蚊蟲的,還可以辟邪呢。
端午節(jié)的習(xí)俗真有趣,我不僅吃到了可口的粽子和咸鴨蛋,還學(xué)到了不少知識。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2
今天是中國傳統(tǒng)的端午節(jié)——五月五日。午飯后,我們一家人去閩侯竹岐的金水湖看龍舟比賽。
在去祝祺的路上,天空突然布滿了烏云。很快,開始下毛毛雨。當(dāng)我們到達比賽場地時,湖里已經(jīng)擠滿了人。當(dāng)我找到座位時,四艘船已經(jīng)準(zhǔn)備好開始比賽了。湖中央有四條軌道,軌道上有四個浮標(biāo)。誰先拿到浮標(biāo)上的旗子,誰就是冠軍。
比賽開始了。四艘船一起沖出起點。只聽得鑼鼓喧天,第二、第三只船就占了第一、第二席。
沖刺開始了。第三艘龍舟和第二艘龍舟并駕齊驅(qū)。最后,兩艘龍舟幾乎同時到達了終點線。只有當(dāng)?shù)谌引堉鄣拇瑔T把槳舉過頭頂時,他們才知道第三艘龍舟贏了。
預(yù)賽結(jié)束了。從前四場預(yù)賽中選出的最后四支隊伍將進入決賽。我無法把目光從它身上移開。只有一個彩色耀斑從湖里釋放出來。比賽開始了。成敗在此一舉。四艘龍舟都沖出了起點。在最初的300米中,四艘龍舟在湖上并排行駛。
只剩下300米,四艘船開始沖刺。第一艘和第四艘龍舟慢慢地遠離了另外兩艘。第三名只剩下100米,第四泳道的'龍舟突然加速,最終以3~4秒的優(yōu)勢獲得冠軍。
我認(rèn)為:贏得冠軍的隊伍一定是一支團結(jié)的隊伍。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3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我和幾個玩伴唱著兒歌在門前掛艾草。一想到奶奶那用竹葉包的粽子我的口水快要流出來了,一點兒玩的心思也沒有。
感覺過了許久終于聽到:“琛兒,回家 吃粽子了!”我飛奔回去。吃著粽子聽奶奶講屈原的故事我才知道人民為紀(jì)念他,因之有了粽子,有了賽龍舟,有了端午節(jié)。
到了中午奶奶端來一盆午時的水讓我洗,說是可以避邪。再在手腕系著紅,黃,藍,白,黑五色的絲線,奶奶說,那是長命縷。最有趣的是12時時我們和幾玩伴拿來雞蛋放在太陽下曬,說每年的這個時候雞蛋可以直立著,可惜我沒把蛋立起來。
過端午節(jié)除了要插艾葉、吃粽子,當(dāng)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啰!到了下午奶奶帶我到九龍江邊看賽龍舟。只見幾十個水手都手拿著槳,用盡全身的用手奮力地劃著,擂鼓的水手勢氣高昂,用力地敲著有規(guī)律的鼓點兒!凹佑,加油!”,江邊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fā)出雷鳴般地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鞭炮聲,生怕自己的.隊伍落后。整個賽龍舟的場面多么壯觀多么激烈,好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4
在所有的節(jié)日中,我最喜歡過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給我的印象最深,大概與屈原有關(guān)吧。我的老家是秭歸縣,也就是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故里。
端午節(jié)那天清早,人們就上山割艾蒿,順便在山里割回包粽子的棕櫚葉。艾蒿割回來后,用紅繩系著;驋旎虿逶陂T的上方或兩側(cè)。用來驅(qū)邪辟邪。
吃過早飯,開始包粽子了。首先將棕櫚葉洗凈晾干,奶奶將昨天就浸泡的糯米、紅棗或是綠豆、黃豆按比例包進粽葉里,用繩扎緊。奶奶每次都包很多,包好后用大灶蒸。剛蒸出來的粽子香、甜、軟、粘,糯米的香、粽葉的香、紅棗和紅糖的甜加在一起,好吃的沒法說。
每年端午節(jié),我的家鄉(xiāng)都要舉辦龍舟賽。有一年,在我家門口舉行了隆重的龍舟賽。端午節(jié)這天,江邊匯聚了好多人,江面上有各色各樣的`龍舟,岸兩邊彩旗飄飄。比賽前,劃槳手個個精神抖擻,躍躍欲試。只聽見一聲槍響,江面響起了加油聲,劃槳手個個握著船槳奮力劃著。坐在龍頭的指揮,一邊喊著“一二、一二”,一邊打著大鼓。江面上,一艘艘窄長的小艇被裝扮得五彩繽紛,在鑼鼓聲和加油聲中你追我趕,猶如彩龍在江面游動、騰飛。沖刺的時候,更加激動人心了,龍舟像射出的箭,直奔終點。大家緊張起來,吶喊聲響徹云霄。勝利者揮槳高呼,擁抱大喊。最有趣的是獎品——給贏得比賽的選手發(fā)粽子,粽子有柚子那么大?吹竭@么大的粽子,選手和觀眾都哈哈大笑起來。
過端午節(jié),不僅能吃香甜的粽子,看精彩的龍舟大賽,更重要的是讓咱們永不忘記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不忘他憂國憂民的精神。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5
在潮汕地區(qū),端午節(jié)的習(xí)俗有很多,它既有趣又有不同的寓意。接下來就讓我來介紹吧:
首先在端午節(jié),我們必須要吃粽子,為什么我們要吃粽子呢?是因為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在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后,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還有為什么后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xué)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后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xùn)|西。”于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并逐漸發(fā)展成為我國的端午節(jié)食品。
潮汕的'端午還有一種吃的習(xí)俗,那就是吃梔粽,梔粽的主要原料有梔子、浦姜、糯米漿(@漿)等等。因為梔粽的原料是糯米,所以成品后非常黏,一般刀具切下去會粘著,反而不方便切割食用。所以聰明的人想到執(zhí)紗線,牽拉切@,成為一小片,粘著盛于瓷盤上的白砂糖。
吃完粽子,接下來就是賽龍舟了。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xí)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jì)念之。借劃龍舟驅(qū)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zhàn)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jié)目。但后來,賽龍舟除紀(jì)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潮汕的端午節(jié)習(xí)俗還有很多……大家感興趣就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的了解和發(fā)掘。
【端午節(jié)的作文】相關(guān)文章:
關(guān)于端午節(jié)過端午節(jié)的作文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