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作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jīng)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jié)作文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jié)作文 篇1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山東農(nóng)村老家過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實際上頭天晚上就做好了。家鄉(xiāng)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鄉(xiāng)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數(shù)用葦子葉做,云南等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還用竹筒做,我們家鄉(xiāng)除用葦子葉外,還用類似薄羅葉那樣的粽子葉做,且兩個粽子對著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見。家鄉(xiāng)農(nóng)村人過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沒說紀念什么,只是學校的.老師說是紀念屈原投汨羅江,更沒人去考證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勸諫,還是和楚懷王的后宮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襖扔”,那時人窮,沒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單衣和棉襖兩者之間選擇,就是說,過了端午節(jié),就可完全脫掉棉襖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趕到遠處的山野,去采苗高葉壯的艾蒿,回來后就插在門框上,據(jù)說可避邪。實際上是,家中有人得個瘡癤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過后的艾葉采下來,揉成一個個圓錐型的小團,用香點著,讓艾煙來熏患部,在中醫(yī)學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曬干,擰成“煙繩”,夏天用來熏蚊子,因為那時多數(shù)人家沒有蚊帳;沒有象四川人在端午節(jié)扎艾狗掛在門上,是為了讓張獻忠識別是窮人家,起義軍不殺。
三是扎五絲。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絲線擰成一股細繩,捆在手脖、腳脖上,據(jù)說可以辟邪保平安。剛扎上的時候,色彩很鮮艷。時間一長,被水濕了,掉了顏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鮮了,五絲不能隨意剪掉,必須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據(jù)說可以變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鋤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裝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來曬干的。那時一種長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個黑色的棗核,用手掰開,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這時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著荷包互相扯來搶去嬉鬧調(diào)情。家鄉(xiāng)的習慣是,戴著香囊,不能去瓜地,說一去就把瓜給轟了,光開花不結(jié)瓜。
端午節(jié)作文 篇2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鄉(xiāng),最具特色的要數(shù)端午節(jié)。濃濃的粽香,歡樂的加油聲從龍舟上飄來。這就是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
說起端午節(jié),最令人興奮的是包粽子。記得有一年端午節(jié),我們?nèi)叶紒戆兆樱蔁狒[了!第一個出場的,便是我們家的主力骨——媽媽。只見她手拿三片棕葉,把它轉(zhuǎn)成一個圓錐形,再拿一個勺子添上生米,嘿!還別說,可真有種端午節(jié)的氣氛呢!媽媽熟練地把粽葉多余的`部分折起來,再纏上粽線,瞧!一個小小的“特種兵”,多么可愛!我們也迫不及待的模仿著媽媽的樣子,包了幾個粽子。當媽媽看到我們給她包的“驚喜”時,簡直笑到直捂著肚子,可不是嘛!這哪里是粽子!有的像個方盒子,有的像個“金字塔”,有的像小雞蛋------最好笑的是弟弟包了一個“粽子”,足足用了六片棕葉呢!里面只有一小勺米,外面包滿了棕葉,并用線密密麻麻的纏滿了,雖然看起來不大不小,剛剛好,可里面卻只有一小口粽子,真是名副其實的“外強中干”呀!
當媽媽在蒸粽子時,我和弟弟等著吃粽子,而爸爸滔滔不絕地講起了粽子的來歷。原來在戰(zhàn)國時期,有個楚國人叫屈原,他是楚王的重臣。當時楚國和秦國的關(guān)系并不和諧,不久,秦國攻占了楚國的一座城池,又派使臣去楚王議和,屈原看出了秦王的陰謀,告訴楚王真相,但楚王非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了郢都。后來楚王因為不聽,卻死在了秦國。屈原知道楚國將要滅亡時,萬念俱灰,跳入了汨羅江。人們知道后,奮力打撈屈原的尸體,紛紛拿來了粽子投入江中,還有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使屈原的尸體免遭動物的傷害。從此,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便稱之為“端午節(jié)”。其實,端午節(jié)就是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
我們剛聽完這個故事,忽聽外面不停的“加油”聲,原來是龍門村,魏高村在舉行端午節(jié)劃龍舟比賽。只見龍舟上坐滿了人,大家頭戴官帽,身穿運動裝,手持木漿,興奮無比。只聽一陣鼓鳴,幾條龍舟齊頭并進,加油聲此起彼伏,個個眼睛瞪得溜圓,鼓起腮幫,使勁地劃。村民端著早已準備好的粽子,迎接勝利的一方。其實,賽龍舟也是一種紀念屈原的方式。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多么有趣啊!歡迎你們來我的家鄉(xiāng)——武穴嘗嘗這美味的粽子,觀賞賽龍舟吧!
端午節(jié)作文 篇3
雄黃美酒惹人醉,五月初五粽飄香。轉(zhuǎn)眼間又到了端午。
傳說,南宋愛國詩人屈原不愿向敵人屈,義無反顧地投入了汩羅江,當?shù)鼐用衤犝f后,家家戶戶撐船到各水淢尋找屈原,一直劃到洞庭湖。找不到屈原的尸體,當?shù)赜幸粋老漁夫,把米團拋入江中說是這樣魚蟲們就不會撕咬屈原的遺體,其他人看了也紛紛效仿,不知不覺,這就演變成今天的粽子。
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也為了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我們學校舉行了熱烈的端午節(jié)傳統(tǒng)教育活動。
首先開始的是“端午節(jié)聯(lián)歡會”,隨著主持人的一聲令下,活動便開始了。大家侃侃而談,聊得不亦樂乎,我是第四個表演節(jié)目的,我談的主題是端午節(jié)插菖蒲的由來。“大家有可能在自家門上看到過一捆捆菖莆吧?這是為什么呢,請聽我慢慢道來。”我頓了一下,又接著說:“菖莆的葉片呈劍形,古人認為把它放在門上可以避邪消災,菖莆的香味濃郁,讓人覺得神清氣爽……”我滔滔不絕地說著,接下來的同學們也表演了許多精彩紛呈的`節(jié)目,小玥把一枚硬幣“穿”入了瓶子里,她的魔術(shù)讓我們贊嘆不已。小渝和小亞的一段相聲也讓我們捧腹大笑,回味無窮。
最激動人心的時候到啦!同學們拿岀自己親手包的粽子,與同學和老師分享。我迫不及待地剝開了小源給我的粽子。一吃,一股濃郁的香氣朝我襲來,哈!是個花生粽子!好容易吃掉了粽子,同學們帶來的粽子可真是千姿百態(tài),有三角形的,有斧頭樣的,還有啞鈴型......小姜帶來的“千代香”肉粽把它的作用發(fā)揮了起來,就是粘了小姜一臉。∏扑菢,我差點把肺給笑了岀來;小鑫正埋頭吃著他的寶貝什錦粽子,可他一不小心,把粽子掉在了地上,看他那生氣的樣子,真讓人發(fā)笑!
這個端午,我“鬧”得好開心呀!既讓我們接受了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又讓我們接受了愛國主義教育。
端午節(jié)作文 篇4
端午節(jié)的那一天,我們?nèi)叶蓟氐嚼霞遗銧敔斈棠踢^節(jié)。上午九點多鐘的時候,奶奶問我們想不想和她一起去摘粽葉,我和弟弟猛地點頭。于是,我們兩人跟著奶奶來到一片林子里,林子里有溪水潺潺地流著,我忍不住將手放在溪水之中,一股清涼的感覺沁透了我整個身心。好舒服。”鶝鰶龅!溪水很干凈,還能從流動的'溪水中看到小魚小蝦的身影。忙了一下午,我們總算摘夠了我們所需要的粽葉。
下午吃完飯,我和弟弟幫著奶奶先把粽葉清洗干凈。奶奶將粽葉泡在熱水,我不解得問道:奶奶,為什么要把粽葉泡在熱水里啊?奶奶笑道:這是為了讓葉子更加軟一點!我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粽葉泡好之后,接下來就是重頭戲了。奶奶包得很是熟練,三兩下就包出了一個。我學著奶奶的樣子,將兩片粽葉的尾巴與尾巴相疊,翻過來折成錐形。然后在里面放入糯米和紅棗,把它們壓緊實,接著把粽葉蓋過去,四周包住,然后扎線就完成了!
晚上,我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里說不出的甜蜜!
端午節(jié)作文 篇5
想必大家都知道端午節(jié)是一個值得慶祝的節(jié)日,當然大家都好在當天吃粽子,我家也不例外。
昨天是端午節(jié),媽媽買了一些粽子,順便買了一盒跳棋,媽媽在煮粽子,我和哥哥在玩跳棋,下到一半,哥哥想悔棋,我一把按住他悔棋的手說:不許悔棋!哥哥卻把棋子拿地緊緊的,面紅耳赤 的說:就這一次,行嗎?我望著哥哥那焦急的樣子說:好吧。誰讓我是你的妹妹呢?忽然,我一看棋盤,哥哥就剩兩部了,而我至少也有八步。我只好乖乖的`認了輸。
剛下完媽媽就煮好了粽子,我們開開心心的過了端午節(jié),但是,爸爸還在上班,我多么希望爸爸能來啊!
端午節(jié)作文 篇6
端午節(jié)就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也叫端陽節(jié)、重午節(jié)。這個節(jié)日主要流行于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qū)。
學者聞一多還認為,端午節(jié)就是龍節(jié),此時就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shù)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端午節(jié)的主要活動就是賽龍舟和吃粽子。相傳賽龍舟就是為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入江中,就是讓魚蝦吃飽了,此時不再吃屈原的遺體。端午節(jié)的來歷我不就是個性清楚。此時端午節(jié)的.歡樂之時,人們也要把房子打掃干凈,還要在廚房里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滋生。
端午又稱為重五的原因就是端午的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shù)字聯(lián)系在一齊,此時比如人們用五種顏色的線系在兒童的脖頸,稱為長命縷。各家還要插“五端”,南方還要吃五黃。
期望端午節(jié)能流傳下去,到永遠。
端午節(jié)作文 篇7
“千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屬于自己的民風民俗。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端午節(jié)”了。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是我們中國民間一個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又稱端陽節(jié)、重五節(jié)。每年端午節(jié),要劃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相傳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傳說是這樣的':屈原被奸人所害后,投江自盡。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粽子。
每年端午節(jié),人們要浸粽葉、包粽子、吃粽子。粽子的形狀多種多樣,有:三角形的、長方形的、菱形的,還有圓柱形的。粽子的口味更是多種多樣,有:肉味的、蛋黃味的、豆沙味的,還有白米粽、肉松棕。
這就是我們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是不是很有趣!
端午節(jié)作文 篇8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家鄉(xiāng)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jié)。雖然端午節(jié)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jié)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jié)的習俗。但我感覺,北方的端午節(jié)要比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xiàn)端午節(jié)特色。
端午節(jié)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jié)日。屈原是戰(zhàn)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占領(lǐng),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jié)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qū)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nèi)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jié)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每到端午節(jié)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來吃,粽子有咸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栗蓉,棗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燒雞,蛋黃,干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彌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里藏著白白的粽肉,咸粽子里紅紅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fā)著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fā)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端午時節(jié),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姥姥家?guī)淼某圆煌甑聂兆印?/p>
故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宋玺诊h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jié)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xiāng)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吃著正宗的家鄉(xiāng)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xiāng)龍舟賽,心里頭別有一番滋味。
20xx年,又一個新的端午節(jié)即將到來,我懷著一顆思念,期待,激動的心去迎接你。
端午節(jié)作文 篇9
端午節(jié),中國人的三大節(jié)日之一。連續(xù)假日開始,媽媽便急忙開車載我們回xx過節(jié),因為按照慣例,一到節(jié)日,我們便要開始「不停拜」!
一大早迷迷糊糊便被爸媽從床上叫起來,先去拜土地公,再回家拜神明,接著便是拜祖先。一邊燒香,我家爸爸開始大會考,我和哥哥當然事先準備好了!我大聲回答:「端午節(jié)是要紀念戰(zhàn)國時代的愛國詩人屈原來的!」哥哥接著說:「因為屈原投江,大家怕魚蝦吃他,便將米飯丟進江里,這就是包粽子的由來!埂竿!你們今天真棒,那今天我們要好好感謝屈原先生。」「為什么?」我和哥哥百思不解、異口同聲的問。媽媽便笑著說:「因為當初若不是他心情不好投汨羅江自殺,就不會有這個假日,就不能有假放,也不會有好吃的粽子,所以我們理所當然要好好的感謝屈原先生!
爸爸笑著要媽媽別亂教我們,接著爸爸便告訴我們另一個傳統(tǒng)—到山上躲xx賊。因為東漢末年的xx賊作亂,村民為了躲避屠殺,便家家戶戶掛起艾草,演變成現(xiàn)在端午節(jié)掛艾草來驅(qū)兇避邪,爸爸還說很久以前他的阿祖真的.有到山上躲起來呢!
燒完紙錢,吃完香噴噴的粽子,爸爸便載著我們到xx山上轉(zhuǎn)轉(zhuǎn)—「躲xx賊」?吹綕M山剛結(jié)果的柚子樹,望著一顆顆小小的柚子,我在心中便默默祈禱「親愛的的屈原先生,在這屬于您的節(jié)日,請保佑我家柚子能順利豐收!
端午節(jié)作文 篇10
農(nóng)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艾節(jié)、端五、重午、午日、夏節(jié)。即使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jié)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jié)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jié),大家懂得端午節(jié)的來歷嗎?!不懂得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zhàn)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身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占領(lǐng),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端午節(jié)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列如賽龍舟,掛香囊,香囊內(nèi)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jié)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
端午節(jié)的活動可真多啊!
【端午節(jié)作文】相關(guān)文章:
關(guān)于端午節(jié)過端午節(jié)的作文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