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家鄉(xiāng)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5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經(jīng)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yōu)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xiāng)的風俗六年級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xiāng)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
提起臘八粥,誰不想早上起來就來個兩大口呀——那偏香芋紫的誘人色彩,嚼起來QQ彈彈的桂圓,一咬就碎了的紅豆和蓮子!
臘八粥的食材非常豐富,里面有小米、紅棗、蓮子還有糯米等。奶奶從臘二十八早上6點就開始煮臘八粥了,剛進灶房,就能看見灶里一直在向外吐煙。奶奶過一段時間就進來看一看灶,灶蓋打開時,整個灶方都有著臘八粥的香氣。粥在灶里沸騰著,小氣泡一個接一個的往上冒,臉一湊過去,整張臉就全是水蒸汽了,濕濕潤潤的`。
已經(jīng)煮了一個小時了,奶奶抓來了一把枸杞放進了灶里,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灶里在向外吐氣,肚子里的饞蟲都要跑出來了。趁奶奶不在,我偷偷喝了一口,結(jié)果粥還沒熟,反倒把我的舌頭給燙紅了!斑恰,木門被推開了,是奶奶!我連忙把灶蓋抓起蓋回了灶上,奶奶一眼看穿:“偷喝了吧?”我點了點頭,“哈哈,就知道你這只小饞鬼!”“可是,奶奶你看,我的舌頭都燙紅了呀!”我仍嚷嚷道。“叫你不要那么急,還好沒熟,不然現(xiàn)在喝了,中午什么都吃不下嘞!”奶奶指責道。過了大概三小時,香噴噴的臘八粥就出灶了。
爺爺端來了一盤他最愛的白切羊肉,奶奶知道我喜歡吃甜的,把我那碗臘八粥放了兩勺白糖,剛?cè)肟,黏黏的、滑滑的,各種干果也都入口即化,一抿就碎,粥里的糯米軟軟糯糯的,真美味啊!
家鄉(xiāng)的風俗六年級作文2
在家鄉(xiāng),不同的地區(qū)有不同的風俗過節(jié),我們的風俗也不遜色于別的.地區(qū)呢!
就拿離我們最近,也最喜慶的節(jié)日——春節(jié)來說吧!
春節(jié),在我們家鄉(xiāng),過得那叫一個熱火朝天,買肉,買糖,屯年貨,生怕去晚了就沒得挑了。還有做饃饃,殺公雞,拜社王爺?shù)蕊L俗。可你不知道吧,這還要分日子做呢!
我的家鄉(xiāng),過春節(jié)啊,很講究,每天該干啥干啥,多做少做都怕壞了風俗。例如陰歷臘月二十八需要“把面發(fā)”,那就必須“把面發(fā)”,缺了少了都不行。還有春節(jié)得貼對聯(lián),不貼,“福”就不來,也沒年味兒。還有吃餃子,象征團圓吉祥,春節(jié)就也得必須吃餃子。大年三十一晚,大家要熬夜通宵,小孩子還會收到壓歲錢,并且會對長輩說祝福語。
而第二天,則是串門送禮,祝福親人在新的一年里順心、健康、有才、進步。我們村里,還會有“會”。就是大家出來擺攤,還有人逛“會”!皶鄙峡捎性S多小孩兒見了兩眼一亮的:糖畫,棉花糖……那兒不僅有吃的零食,面攤也有!賣玩具、衣服、首飾、掛畫的也很多,年味兒十足,大家也都喜氣洋洋的。十分熱鬧,人們肩膀碰肩膀,腳尖碰腳跟。
春節(jié)還有一個都有的風俗。過年回家,與長輩團圓。這也是家鄉(xiāng)的風俗。
還有,家鄉(xiāng)過節(jié)的風俗很多:端午節(jié),包粽子,系彩繩;重陽節(jié),團聚,插茱萸;七夕節(jié),看星星;中秋節(jié),吃月餅,賞月……
家鄉(xiāng)的風俗,不論何時何地都要帶著,都要記在心里,做在手上!
家鄉(xiāng)的風俗六年級作文3
每個人的家鄉(xiāng)都有著自己特有的風俗,而我的家鄉(xiāng)的風俗習慣也與眾不同,獨具特色,處處顯示著具有濃厚中國文化的民風民俗。
我的家鄉(xiāng)在四川省隆昌縣,我們這里的風俗習慣是—舞龍,在每年最熱鬧的時候,也就是正月初八,家鄉(xiāng)的舞龍表演特別隆重,也極有特色。
這一天是縣城出大龍的日子。全縣十八個鄉(xiāng)鎮(zhèn),就有十八條彩綢做成的.大龍,游走于縣城大街。四面八方。城里鄉(xiāng)下,就連臨近的市縣的人們,都紛紛聞名趕來一睹熱鬧。隨著鞭炮聲和鑼鼓聲,龍燈翩翩起舞,大家扶老攜幼,源源不斷地趕來。街道兩旁的人歡呼著,簇擁著,贊嘆著,有些人迫不及待,或是覺得不過癮,居然向龍跑去,用手觸摸著龍體,有的在龍腹下穿行,跳躍。據(jù)說摸了龍體可以讓人免去病痛,給人帶來好運。舞龍用的拜龍臺建在城中心的人民廣場。臺后有兩條十幾米的彩龍相擁而成的柱子,更顯得氣勢不凡。臺上站著一排領(lǐng)導、貴賓,專門等著五彩龍來,給它們“點睛”。據(jù)說龍眼都由領(lǐng)導親自點畫。這足見畫龍點睛的意義。
演出最先是雙鳳的兩條鳳,最后的龍市鎮(zhèn)的大彩龍,先鳳后龍,可見其龍鳳呈祥的蘊意。
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無不體現(xiàn)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無不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讓我們一起建設(shè)家園,把家鄉(xiāng)的民風民俗繼續(xù)傳承下去。
家鄉(xiāng)的風俗六年級作文4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處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和韻味。說起我們家鄉(xiāng)興化的風俗,那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就拿端午節(jié)來講吧。
這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設(shè)立的節(jié)日,有三大主要風俗,讓我來給你介紹介紹吧!
風俗一:包粽子
我們這,粽子是只有端午節(jié)才能吃到的美味。首先,在粽葉中心部,把它彎成圓錐型,挖上一大層雪白的糯米,再加入自己喜歡的食材,用一片粽葉封頂,用線加固,一個半成品粽子就成了。放在電飯煲里,加水煮半個小時,清香撲鼻的粽子就大功告成了。全是糯米的粽子,吃一口,軟軟糯糯;加入五花肉的粽子,吃一口,咸香淳厚;加入蜜棗的粽子,吃一口,香甜可口;加入蝦仁的粽子,吃一口,Q彈爽滑;加入辣白菜的粽子,吃一口,麻辣鮮香。
風俗二:賽龍舟
下午時分,小鎮(zhèn)上那條不知名的小河邊圍滿了人,這是在干嘛?哦,是在賽龍舟啊。瞧,四條細長的雕著龍頭的獨木舟正在你追我趕,岸邊十八個大鼓,鼓聲沖天。劃船的小伙子個個眉清目秀,借著鼓聲,一號獨木舟像火箭一樣,一口氣奪得冠軍。獎勵是一大罐雄黃酒和一鍋粽子。
風俗三:扔粽子
相傳屈原是抱石投江的.,老百姓為了不讓他餓了,就把家中的粽子扔到汨羅江里,我們不在那里,只好這樣。煮好的粽子第一個要投河,只見大伙把粽子靠近額頭,在親吻一口,使足力氣,“嗖!啪!”投到了河中。
這就是我們這端午節(jié)的風俗,你們呢?
家鄉(xiāng)的風俗六年級作文5
在我的家鄉(xiāng)莆田,春節(jié)有一個特別的風俗,那就是要過兩次年,一次是在大年三十,另外一次是在大年初四,并且初四比大年三十舉辦的更隆重。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呢?
據(jù)說,在明代中后期,福建常受倭寇侵犯。明嘉靖四十一年農(nóng)歷十一月二十九莆田城被倭寇攻陷,并被占據(jù)兩個月之久,直到次年正月二十五,倭寇才退去,出去逃亡的百姓才返回家中,開始掩埋遇害親友尸體。當時年節(jié)已過,大家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后,決定在二月初四補過除夕。過年要貼大紅春聯(lián),可是原先探亡時家家戶戶都貼白聯(lián),那怎么辦呢?于是人們在哀悼親人與吉慶佳節(jié)的矛盾中選擇一個折衷的辦法,那就是在剛貼的白聯(lián)上覆蓋上大紅春聯(lián),將白聯(lián)露出一截,表示心有余哀。這也是莆田特有的白頭春聯(lián)的由來!
后來,為了紀念莆田這段悲慘的'歷史,莆田老百姓除了和以往一樣在農(nóng)歷十二月三十夜過除夕,還約定把農(nóng)歷二月初四補"做歲"改為正月初四"做歲",并將稱為"做大歲",一直延續(xù)至今。
這就是我們家鄉(xiāng)過春節(jié)的風俗,是不是很特別。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幸福在當下,更要努力在當下!
家鄉(xiāng)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
提起元宵節(jié)的習俗,我們第一時間說出的大概就是吃湯圓了吧,但是再仔細想想,元宵節(jié)最有意思的,是不是還有看花燈和猜燈謎呢?
每年元宵節(jié),市里都會舉行元宵節(jié)花燈會。有人物的、動物的,各式各樣,琳瑯滿目。從這條街的一頭走到那頭,滿眼都是花燈,滿眼都是看花燈的人;艉腿嗽诠馀c影的交錯下,重重疊疊,模模糊糊,讓人分不清夢境與現(xiàn)實。
人物的花燈,除了那些民族英雄與眾人皆知的歷史人物之外,還有一些神話人物。例如威風凜凜的孫悟空,腳踩著筋斗云,神氣活現(xiàn)。還有坐在寶座上的玉皇大帝,看上去極其威嚴,不可侵犯。還有端詳著蟠桃的王母娘娘,一大把白胡子的太上老君等等,就像是各路神仙在聚會。花燈仿佛讓他們一個個有筋有骨,有血有肉。
動物的花燈有那些卡通版的小鹿,小兔,最可愛的還是攀在樹上的那只猴子:一只手抓著樹枝,另一只手準備去摘枝頭上的.那只桃子,調(diào)皮得很。
燈會在臨近天黑時舉行。整條街根本不用開燈,這些美麗的花燈就足以照亮。這些人物的,動物的花燈從天上向地面望去,就像繁星點點。
元宵節(jié)的花燈展是每年都要舉行的。也許花燈上人物并不全是真的,但是這又何妨呢?只要我們有一顆純真的,富有真情實感的心,那么他們就算是假的,也會一直活在你的心中。
家鄉(xiāng)的風俗六年級作文7
家鄉(xiāng)的風俗有很多,有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春節(jié)等,這些節(jié)日有故事也有美食,不過外國也有節(jié)日喲!
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要吃粽子,粽子里的陷多種多樣,深受人們的喜愛。有些人可能會把粽子放在水邊祭拜屈原。我的家鄉(xiāng)也有這樣的風俗,人們會把粽子放在水邊,再把一杯酒倒在地上,是敬屈原的,也是求平安的吧!過端午節(jié)時,還要劃龍船,那場面可熱鬧了!劃龍船還沒有開始時,就已經(jīng)人山人海了,有時擠都擠不進去,所以來早點來。劃龍船開始時,現(xiàn)場更熱鬧了,人們會拿著粽子在旁邊大喊:“加油!加油……”隊員們拿著槳奮力劃動著,哪一隊先到終點就會得到獎品,那獎品想都不用想當然是粽子了。
中秋節(jié)也是我過得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必須吃美味的月餅,月餅的陷也有很多,人們都喜歡吃。關(guān)于中秋節(jié)的來源,也是有一個傳說的,就是嫦娥為了不讓一個小人得到仙丹,就把仙丹吃了,最后上天了,人們?yōu)榱思o念嫦娥,就把這一天叫中秋節(jié)。中秋節(jié)的由來可真悲傷。
不過,有些人會在月亮下拜月亮,可能是為了贊美嫦娥的`高尚品質(zhì)。中秋節(jié)是我最愛的節(jié)日,因為奶奶會給我講好聽的故事,吃晚飯時,難免會拿幾個月餅吃,奶奶有時要哄我,就會把月餅放在嘴邊,說幾個故事,再給我吃。
在我的家鄉(xiāng),過中秋節(jié),每人都要一口氣吃幾個月餅,月餅不僅外表好看,而且很好吃,所以我過中秋節(jié)總是開開心心的。
家鄉(xiāng)的風俗六年級作文8
春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雖普天同慶,可各地的風俗不同。我是泰州人,咱們的春節(jié)可有趣了!
春節(jié)前最重要的是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家里的三大姑、八大姨,所有的親朋好友都會聚在一起。除非有重要的.事,即使身在異鄉(xiāng),也會趕回來,好聚一場。酒桌上大家互相祝福,人人臉上綻開了打心眼里的笑容。
泰州人的新年離不開鞭炮,在天剛朦朦朧朧透出一點光亮時,鞭炮聲就已經(jīng)響徹天空。它成了人們大年初一起床的鬧鐘?聪虼巴猓壹覒魬舻臒舳缄戧懤m(xù)續(xù)亮起來,穿新衣,戴新帽,雙手拱起敬菩薩。之后便是全家總動員,每個人都忙得不亦樂乎。白花花的糯米粉,綠油油的餡料,包在一起,下鍋。當聽到“咕嚕咕!钡穆曇魰r,早晨的第一道美味—湯圓就出鍋了。愿新的一年里闔家團圓,幸福美滿。
太陽升起,第一縷陽光灑落在大地時,人們更加忙碌起來。人們在家里紛紛熱情迎接前來拜年的親朋好友。小孩子們總是不約而同地排成一個小隊,挨個兒去拜年,回來時總是收獲滿滿,衣兜里被揣滿了各種各樣的甜美的糖果。有些好友相隔雖遠,可情誼深如桃花潭水一般,縱使開幾十分鐘的車,也要去會友拜年。到了下午,電影院便成了人流眾多之處,春節(jié)檔的電影,往往會給人帶來歡樂。夜幕降臨之時,更是孩子們最興奮的時候,個個拿出最大最好的煙花,一時間,煙花勝過了月光,在那一刻為漆黑的天空布上一朵又一朵絢麗的繁花。
春節(jié)就這樣短暫而快樂地度過,成為了一年中最美好的時光。
家鄉(xiāng)的風俗六年級作文9
世上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而我的家鄉(xiāng),就有它自己獨特的風俗。
就先說除夕夜吧!在這個不平常的夜晚,小孩子們可以打著燈籠,到處去玩。不僅是小孩出來玩,有的大人也會忍不住出來玩呢!大人小孩都在街上放爆竹,那場面,好不熱鬧!
除夕過完,第二天便到了大年初一,這一天,連著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全家人都等于放假了。對了,這三天還不許動針線、剪刀呢!聽那些年老的人說,這是為了勞累了一年的婦女們放了三天假?梢娺@是多么公平!大年初一這一天,大人們就領(lǐng)著小孩去長輩家拜年,拜完年,長輩們會發(fā)紅包的!這紅寶是給小孩子們的,小孩子們可以自己攢起來,自己支配,比如買點書了,買點文具了。對了,這一天,大家還得放鞭炮呢!有興趣的人們還可以在家里打開VCD,插上話筒,盡情的`唱一番。
到了元宵節(jié)之后,也就是正月十五,小孩子們可以買元宵,到晚上煮元宵吃。哦,對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還得點蠟燭呢!家家都點,屋里,院子里,還有大門外面,都點上了蠟燭,從外面看,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一樣。
正月十五過后,就是十六啦,要開學和工作啦,人們有各忙各的去了。
家鄉(xiāng)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0
北方有句俗語:舒服不過躺著,好吃不過餃子。北方人都愛吃餃子,我也不例外。
在北方生活過一段時間,我也學會了包餃子。首先把一大團白花花的面團搓成又細又長的一條,然后均勻地分成一小塊一小塊,再用搟面杖搟成一塊塊薄薄的小面餅,最后在面餅上放上鮮肉陷,讓它穿上一層潔白的外衣。餃子總算包好了,接下來就是煮餃子,先把鍋里的水燒開,然后把包好的餃子一個一個的逐個放進鍋里,讓它在熱水里泡一個舒服的熱水澡,看著餃子在鍋里一浮一沉,瘦瘦的身子在鍋里漸漸胖了起來,好不有趣。
餃子煮好了,打開鍋,只見一團熱氣撲面而來,讓你的臉被整個水汽包圍。我坐在桌子邊,一股餃子的香氣撲鼻而來。還沒等餃子端上桌,大家已經(jīng)把一盤餃子都夾光了。我張開嘴,一口咬下去,一種香而不膩,滑而不澀的感覺頓時在嘴中彌漫開來,讓你吃完一個,又忍不住想吃下一個,直到腹中再也裝不下任何東西。我坐在椅子上,一邊欣賞盤中的一個個餃子,白白的,圓圓的,胖乎乎的,好像一個個小娃娃,坐在盤中對著我微笑。餃子的'皮是那樣薄,半透明的樣子,仿佛可以看到里面的肉陷,讓人盯著,口水好像都要流出來似的。等吃完餃子,大家誰也不想動,好像還在回味餃子那鮮美的味道。
“春節(jié)無餃不成席”,我終于理解了北方這句俗語的意義。
家鄉(xiāng)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1
除夕,這個并不陌生的名字,雖然只有兩個字,但寓意不小呢。
聽爸爸講,傳說,有一個怪獸,人們管這怪獸叫作“夕”,夕每年的最后一個夜晚就會出沒,去偷吃人們的食物,還會把人弄傷,所以人們都很害怕它。但是,這個怪獸有兩個缺點,一是怕紅色的東西,二是怕巨大的響聲,這讓一個村民想出了辦法:貼春聯(lián),放鞭炮。在門口兩邊貼上紅紅的春聯(lián),門前還擺了幾根碩大的紅鞭炮,等到除夕的夜晚,家家戶戶都把鞭炮燃放,然后來到屋子里吃團圓飯,這樣夕就會害怕,也不敢擅自去傷害別人了。而這天就叫除夕,把夕除掉嘛,去迎接新的一年。
現(xiàn)在也是一樣,一到除夕,家家都會掛起紅燈籠,貼上春聯(lián)和放爆竹,只是因為空氣污染的原因,不能再去燃放了。但也少不了過春節(jié)的氣氛:吃年夜飯。大清早,人們就來到集市上購買新鮮的'食物,為晚上的年夜飯準備的,再順便給孩子買些雜拌兒就趕緊回家了。眨眼的功夫就會到晚上,得趕快預(yù)備好才行啊。
一擦黑兒,大家就都團聚在家里吃年夜飯,不亦樂乎,別提有多開心了。門口亮著紅燈籠,貼著春聯(lián),多么有年味兒。
吃過豐盛的年夜飯,有的人會去串串門,玩一玩,小孩子有的會睡覺,但大孩子們可睡不著,要守歲。
除夕,就是把舊的一年,包括煩惱、傷心、憂慮、焦急通通都丟掉,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收獲!
家鄉(xiāng)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2
春節(jié),是我國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它象征著新一輪播種和收獲的季節(jié)又將開始,還象征著辭舊迎新、祝福好運、親人團聚……
在春節(jié)的時候,我們要一起吃年夜飯,還要一起包餃子、吃餃子,在我老家那里,人們在包餃子的時候還會在一個餃子里放進一枚1角硬幣,吃餃子時吃到那枚硬幣的話就表示你在新的一年里會有好運。
說到春節(jié),小孩子們的`腦袋里就會冒出“壓歲錢”三個字,“壓歲錢”是長輩給晚輩的春節(jié)零花錢,悄悄告訴你一個秘密哦!
你們知道“壓歲錢”為什么叫“壓歲錢”嗎?因為,傳說,人間有一個野獸,叫做“歲”,“歲”每到一年中的最后一晚便會跑出來作怪。出來吃小孩子,鬧得人們?nèi)诵幕袒獭:髞碛幸粦羧思业暮⒆,把長輩給的錢放到了枕頭邊上。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可怕的野獸“歲”跑了出來,真巧跑到了那戶人的家里,他看到了細皮嫩肉的孩子,頓時口水直流,還把他那爪子神了出去,就在這個危急時刻,孩子枕頭邊的錢發(fā)出了閃閃的金光。頓時“歲”詳述了電視的“嗷嗷”直叫,落荒而逃了。人們知道了制“歲”的辦法后,便一一效仿,并且給這時給的錢取了個名字叫“壓歲錢”意思就是“能壓制住‘歲’的錢”。
到了后來,“壓歲錢”不只是為了趕跑可怕的野獸,更是長輩對晚輩的祝福。
家鄉(xiāng)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3
說起我們家鄉(xiāng)的風俗,那可是三天三夜說不完,就拿春節(jié)來說吧!
春節(jié),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鄉(xiāng)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這天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聲迎新,放爆竹可以創(chuàng)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jié)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讓人感覺到歡愉和吉利。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吃餃子。為了驅(qū)邪惡,求吉利,餃子要煮的多,必須有余,飯后內(nèi)要放上饅頭,必須有余,意在年年有余。一旦煮爛餃子,不可以說“破了”,要改說“掙了”,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兩碗,意在希望人丁興旺,吃餃子充滿了節(jié)日的歡樂氣氛,春節(jié)餃子是包有硬幣、棗、栗子等,吃到紅棗,意味著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硬幣,寓意新的一年能發(fā)大財,不管誰吃到吃到其中的哪一種,大家都衷心地祝賀。如果小孩吃到錢,家長更是十分高興,認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勵以外,還會發(fā)紅包,以示祝賀。
我覺得家鄉(xiāng)的習俗蘊含了一個千古不變的含義——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們能開心的好好休息幾天,調(diào)整好心情,再準備開始下一年的奮斗。
家鄉(xiāng)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4
這一家子四口人坐在飯桌前,桌上豐盛的年夜飯散發(fā)出迷人的香味,火鍋里沸騰的豬排也在誘惑著桌前的人。四口人一邊吃,一邊說笑。姐姐運氣好,一下子夾了個雞翅膀,媽媽打趣道:“吃了雞翅膀好會梳頭!碧詺獾'妹妹放棄夾著的豬尾巴,將目標轉(zhuǎn)移到姐姐身上,瞇縫著眼睛:“唉,原來你把雞翅膀都獨占了,怪不得我不及你會梳頭!薄澳阋膊诲e呀,吃了豬尾巴也就不會流鼻涕了。”雞翅膀長了腳的飛到妹妹的碗里。一家人大笑。,快樂和溫馨在昏暗的燈光下彌漫。
時鐘已敲響了八點,一家人散了席。收的收碗,洗的洗盤,和諧的分配竟使這碗盤也發(fā)出叮當?shù)馁潎@聲。(《團年飯》曹芳媛)
“啪啪啪……”鞭炮此起彼伏地響起來!班福^年啦,過年啦!”孩子們跟著鞭炮噼里啪啦的聲音跳進跳出。父親和叔伯忙著貼春聯(lián)年畫,母親和嬸嬸忙著端菜上桌。平日里怕吵鬧的爺爺奶奶坐著看著,臉上寫滿幸福。屋子里洋溢著節(jié)日的快樂氣氛。
“開飯了,開飯了!”隨著這聲吆喝,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涌向餐桌。速度有快有慢,讓人聯(lián)想到物體的分子作無規(guī)則運動時的狀態(tài)。
“菜好吃呀,到底是兒媳做的呀!”爺爺嘖嘖稱贊道。奶奶也微微點點頭,表示贊許。夫唱婦隨,爺爺奶奶還是恩愛得很哩。面對滿桌的好菜大伙可毫不留情,拿起筷子就風卷殘云地大干起來。吃的吃,喝的喝,桌子上熱火朝天,猶如節(jié)日的盛會。
家鄉(xiāng)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5
農(nóng)歷的臘月二十三,俗稱“過小年”,是整個春節(jié)慶祝的開端。在我的家鄉(xiāng),這一天會有祭灶等習俗。
說起這祭灶,可有不小的來歷呢。傳說每年的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灶君、太歲神與民間諸神都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職,尤其灶君會向玉帝稟告人間善惡是非,作為對人類獎懲報應(yīng)的依據(jù)。
在以前,每每到了臘月二十三,人們都在灶神像上涂上融化好的'糖稀,謂之“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钡脑⒁。
在我們的家鄉(xiāng),這一天,晚飯還要吃湯面條,但這剛做出來的第一碗湯面條,可不是隨便吃的。這一天做出來的第一碗要給灶王爺以及逝去的親人吃,并在此愿義愿義,趁著這個機會請求保佑家中子孫。
這一天,賣燒餅的店鋪最掙錢了,一大早就能看見一群人圍在鋪邊,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見減少。任憑老板的手再快,也比不過那些買燒餅的顧客?偨Y(jié)下來,這一天賺的錢,可是平常工作四五天才賺的。
早些年,在灶王像上涂得糖稀,就是現(xiàn)在的灶糖。它的外表是長方體,里面是麥芽糖,裹滿了白芝麻。一口咬下去,白芝麻的香與麥芽糖的甜融合在了一起,美味極了!
但灶糖咬下去會掉很多渣,聰明的人們將燒餅夾著灶糖吃,既有了甜味也有了咸味,灶糖也不會掉渣了。
小年的到來,讓人感覺到新年的即將來臨,過完這一年,迎接新一年的到來吧!
【家鄉(xiāng)的風俗六年級作文】相關(guān)文章: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精選)08-09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8-11
家鄉(xiāng)的風俗的作文11-06
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11-07
家鄉(xiāng)風俗作文11-03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1-20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9-29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9-29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