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童年的作文3篇(集合)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童年的作文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童年的作文 篇1
每到秋天,吃著豐收的棗子,總會想起那老家門前的棗樹,還有那在棗樹旁難以忘懷的童年。
“童年的夢,是七彩的夢;童年的歌,是歡樂的歌;童年的腳印一串串;童年的故事一摞摞。”唱起這首歌,童年的一幕幕畫面就展現(xiàn)在我的面前,那么純,那么真……
老家在鄉(xiāng)下,門前就標準立著一棵棗樹。秋風拂過,青青的棗子以不象以前那樣如被打烏青的孩子的臉,而以是紅色的一片了,遠遠望去,一串串的棗子好似一串串冰糖葫蘆由綠瑪瑙襯托,倒掛在樹上,漂亮極了!也有許多孩子,手握著又長又粗的棍子,當四周無人時,便一擁而上,爭先恐后的用棍子把樹枝打的搖搖晃晃,一顆顆大紅棗子也隨之落下。年幼的我站在一旁,看著口水直流,沒辦法,個子小,怎么也夠不著。氣地我,拿石子亂扔,竟然打下了幾顆棗子,欣喜之余,忙撿來。咽了一肚子的饞蟲,放起來保存,可過不久就壞了。
每天沒事,便靠在樹旁,或看看風景,或看看書。葉子有時也隨風飄落,落在書上,成了書簽,那么薄薄的一片,很整潔,很自然。書,也有了棗子的清香與芬芳。棗子也隨風發(fā)出叮叮地響聲,似遙遠的風鈴……
等我長高了些,也能爬上樹,在樹上摘棗子吃。這也成了童年的.一種樂趣。隨著時間的過去,我和樹也日久情深?吭跅棙渖希腿缈吭诎职值谋蹚澫,很溫暖。雖然棗樹沒有柳樹那樣婀娜多姿,但我仍是最愛家門前的那棵棗樹,也許是因為很淳樸吧,也可能是帶有情感的吧!
棗樹已成為我童年的一部分,成為記憶中最美好的一頁。每每想起棗樹,那份童年的天真,童年的歡樂,童年的美好,便展現(xiàn)在眼前。那美麗的童年,那親愛的棗樹……
童年的作文 篇2
童年就像一幅水墨畫,是我們一生中最燦爛的煙花,是黑夜中突然亮起的一盞明燈,是浩瀚大海中的一艘小船,是一段我們永遠找不回來的純真時光,是一個讓我們思考一生的美好故事。我童年的記憶簡單、簡單、天真,但很美好。
我記得在我四五歲的時候,我曾經做過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那天,我和媽媽去河邊洗衣服。突然,一個美麗的影子在我眼前閃過。原來是一條魚。當我看到那條魚的時候,我很興奮,并且早已忘記了我的姓。我拿起我的袖子和褲腿,小心翼翼地在水里走著,害怕打擾水中的魚,躡手躡腳地靠近了魚學校。他拿起漂浮在水面上的水桶,拼命地撈著一大桶魚。拿起一個,走向我的母親,展示我的光輝事跡。但她只是笑了笑,沒說什么。
我想她不在乎我,所以我跑到一邊去玩。我突然想起了我父親的話:“你能收獲你播種的東西!彼晕蚁:“這些小魚如此美麗,如果它們被種在地里,它們肯定會產出更多的小魚!蔽乙徽f出來,就開始行動。幾天后,我去了“收獲”然而,不僅小魚沒有生長,就連種子也不見了。我非常焦慮,坐在地上大聲哭了起來。就在這時,我媽媽聽到了噪音,跑過來問我為什么。我告訴我媽媽為什么。但是她突然大笑起來。
童年的短暫就像一眨眼就過去了,但孩子們的單純就像黑暗中的燈,總是溫暖著每個人的心。
童年的作文 篇3
童年就像一個五彩斑斕的盒子,裝滿了糖果,裝滿了歡樂,也裝滿了笑聲,F(xiàn)在回想,每一件事情都是一顆晶瑩剔透的珍珠,連在一起就像一條美麗耀眼的項鏈,閃亮在我記憶的長河里……
我剛過完五歲生日的`那年夏天,媽媽給我買一個瑩粉色氣球,上面畫著一個甜美的sd娃娃。只要你輕輕地往天空一拋,它就會慢悠悠地飛到半空,然后落下來,年僅5歲的我感到十分有趣。我總在小伙伴面前顯耀它。一天,剛下過大雨,我家院子里積起了許多小水潭。我見雨停了,就跑到院子里拋氣球玩。氣球在空中打著旋,我一邊追逐,一邊喊:“真好玩!真好玩!”忽然氣球落在了一個小水潭里,我連忙跑過去,撿起一看,真倒霉,氣球上沾了一大片泥水。怎么辦呢?我靈機一動,想起上次我吧手帕弄臟了,媽媽拿手帕到火爐的事,我何不也拿火來烤一烤呢?可媽媽烤手帕那是冬天的事。現(xiàn)在打夏天的哪有火爐呢?我又想起媽媽生火時,總是先用火來點紙。于是我也找來了紙。我把氣球拿進臥室里,找來火柴,把紙點著,然后趕緊把沾著泥水的氣球靠近火,忽然“啪”的一聲氣球爆炸了。我嚇了一大跳,不由得捂住了耳朵。美麗的氣球瞬間就變成了碎片。等我清醒過來。我的眼淚止不住地流了出來……
童年對我來說,就像是一顆大樹,每一件事就是一片綠葉。而這件趣事,就是那一片閃耀著嫩綠光澤的綠葉。
【童年的作文】相關文章:
童年與童年作文09-25
我的童年童年作文12-04
童年,記憶童年作文12-19
童年童年趣事作文02-21
童年作文:童年趣事10-02
童年趣事作文-童年趣事作文01-24
關于童年的作文:童年趣事11-15
我的童年趣事童年的作文01-20
童年趣事童年趣事作文04-05
童年,記憶-童年趣事作文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