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的作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jié)構(gòu)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jié)尾作文的出現(xiàn)。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jié)的作文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1
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節(jié)日,家家戶戶都掛上了艾葉,佩戴香囊,吃粽子。
今天我們班舉行了包粽子活動。一進班里就聞到粽葉的清香,看到了滿桌的食材,有白白的糯米,香甜的蜜棗,還有青青的粽葉?吹奈臆S躍欲試,想要馬上包粽子。
老師先給我們做了示范,只見老師拿起兩片粽葉,把粽葉卷成一個喇叭形,往粽葉里倒上一點糯米,放上一個蜜棗,最后再包起來。我心想這么簡單,小菜一碟嘛!
可誰知做起來就難了,粽葉根本不聽話,我想把它卷成喇叭形,可它偏偏要變成三角形,好不容易卷好了,放糯米的`時候,有時放得太多,粽葉破了,有時放的太少,像一個扁氣球,捆扎時,又不會捆,只能請教老師,老師一步一步的教我,我終于包好了,看著自己包的粽子,我心里很開心。
今年的端午節(jié)。我不僅學會了包粽子,而且也學到了知識,我很開心。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2
“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靶Τ彰烀,不能洗得直臣冤!倍宋绻(jié)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對去年過端午節(jié)的情形任然還記憶猶新吧,我最喜歡的便是端午節(jié)了,現(xiàn)在就讓我來為你講講我所熟知的端午吧。
在我的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的習俗可謂多種多樣,插茱萸便是其中之一。在端午的前幾天,大人們就將一枝茱萸或柳條插在門楣之上,據(jù)說,這可是能驅(qū)妖避邪的呢!再來說說戴香包吧。大人們用碎布縫制成小包,然后將艾、蒼術(shù)等草藥包在小包里,孩子的身上,便可增強免疫力。然而,最典型的風俗還是吃粽子了。將糯米洗凈,再用粽葉將其包成三角錐形,蒸熟,便成了香氣四溢,美味的粽子了。我最愛吃粽子了,每逢端午節(jié),我都要吃個夠才罷休。奶奶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輕輕將棕葉撕開,便露出了又白又香的粽子了。忍不住咬上一口,甜甜的粽子滑入口中,那感覺簡直妙不可言!“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绷晳T了奶奶包的粽子,再吃起別的粽子,便便覺得沒了滋味,還是奶奶包的最能入口。
不知怎的,每次吃粽子都會有同樣的.感覺。滿口噴香的糯米,氤氳的香氣中,仿佛升騰起英魂不滅的的屈原,自己也仿佛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國。不禁對陷害屈原的那些卑鄙小人們嗤之以鼻,不禁為屈原的氣節(jié)所折服。何謂英雄?生死契闊,氣吞山河?金戈鐵馬,仰天長嘯?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氣盎然,九萬里風鵬正舉!隱隱的,似乎可瞧見你將那無盡的沉淪拋進滾滾汨羅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復著永不改變的晨昏。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你的心胸可吞日月,亦可囊星漢!折斷柳條留不住的,是是歲月的裙擺,挽斷羅衣留不住的,還有你尋求真理的腳步······
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面前空空的盤子,原來,粽子已盡,才明白,富貴名祿不過是過眼浮云,君王霸業(yè)數(shù)千載,到頭來一樣是蹉跎······
粽子在口,香氣彌漫,只因為有你,才會有這么美好的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3
端午節(jié)到了,學校要為我們舉行包粽子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我收獲了快樂,也收獲了成功。
周四學校要舉行包粽子活動。我們一聽,興奮極了。同學們在歡聲笑語中,開始包粽子了。
我們班被分配到了東南角,桌子上有我們包粽子的材料,老師讓我們一組一組地老包粽子,只見一組同學興奮地跑到桌子面前,開始忙碌起來。有的同學在折粽葉、有的在錐形粽葉里放糯米、有的在系線,不一會的功夫,一個個漂亮的.粽子便出現(xiàn)在他們手中,我好羨慕啊!
終于輪到我們租了,我迫不及待的蹦到桌子面前,拿起粽葉,努力的把他折成圓錐形,小心的放一點糯米,在放一兩顆小小的棗,拇指與食指緊緊按住,小心翼翼地封上口,最后,小心地系上,看著自己的粽子,雖然粽子的表面像一個正方形,完全失去了粽子的棱角,但是我的心也非常激動。
我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鍋里的粽子形態(tài)各異,有圓形的、三角形的、正方形的……雖然都不夠標準,但我們依然喜歡,鍋里放滿了我們親手包的粽子,在教室里,煮上了粽子,不一會,粽子的香味彌漫在教室里,放學之前,我領到自己包的粽子,嘗了一口,又甜有黏,自己包的粽子真好吃。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4
我的家鄉(xiāng)在江蘇南通,這是一個富饒的魚米之鄉(xiāng),而端午節(jié),是我們家過的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每逢節(jié)日,我們家里都緊鑼密鼓地準備著。
在端午節(jié)的前兩個星期,我的'外婆就開始包粽子了,有肉粽子、赤豆粽子、紅棗粽子、蟹黃粽子等,因為我最喜歡吃白米粽子,所以外婆包了很多白米粽子。每當我在端午前夕到外婆家時,都能看到外婆包粽子的身影,外婆用她靈巧的手,包出了一個個有棱有角的粽子。等到了端午節(jié)那天,外婆總是拿出熱騰騰的白米粽子給我,讓我吃得滿嘴清香、念念不忘。
端午節(jié)那天,最重要的就是看賽龍舟了!那一天,原本寧靜平和的濠河變得人聲鼎沸,岸邊擠滿了人,我和媽媽也趕到了濠河邊,一睹龍舟的風采。傳說賽龍舟這個習俗是因為屈原投江而來的,所以人們一直銘記著他。
上午九點,龍舟大賽正式開始!隨著裁判的一聲令下,鼓聲震耳欲聾,所有的龍舟選手一齊用力劃槳,頓時,水花四濺,喊聲此起彼伏,岸上的人也十分激動,紛紛大聲吼道:“加油!加油!”沒過多久,一支龍舟隊就以到達終點,岸上的人歡呼著,劃龍舟的選手也用力拍打著水面,來表達自己的激動之情。來了!來了!我期盼的江蘇隊終于來了!他們劃的是1000米的長度。裁判哨聲一響,江蘇隊就像一支利箭沖向終點,水面像剛剛被刀劃了一下,傷口難以愈合。幾十秒后,江蘇隊就大幅度領先其他選手,我激動得吶喊著,嗓子早已變得沙啞。最后,江蘇隊一舉奪魁,奪下了冠軍,我為他們引以為豪!
端午,早已不是一種節(jié)日,一種習俗,其實啊,端午的這種精神早已深入我的心中。就像那熱氣騰騰剛出來的粽子一樣,那種撲鼻的香氣,早早便沁入心田,縈繞在口耳之間,代代相承了。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5
端午節(jié)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端午節(jié)的習俗各有不同,我外婆家就有包粽子、賽龍舟的習俗。
端午節(jié)這天,我起來就看見大家開始準備包粽子。我先仔細地看了一遍外婆是怎么包粽子的,外婆先把竹葉卷成一個漏斗形的三角形,抓了一把糯米放進去,加入一顆大紅棗,再抓點糯米壓住紅棗,然后用竹葉蓋住糯米,最后拿五色繩把粽子緊緊地綁住,一個胖嘟嘟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著這個步驟,小心翼翼的包出來了一個迷你小粽子。我十分高興了,在弟弟眼前晃了晃說:我一個包好咯!弟弟調(diào)皮地回答:你才一個,我都兩個嘞!大家你追我趕,一會兒就包好了滿滿的一大盆粽子。
到了煮粽子的時候,外婆把粽子一個個放在一個大鍋里,打開爐子,藍幽幽的火苗一上一下地跳著舞,過了沒多久,鍋里的水咕嚕咕嚕地唱起響亮的歌兒。又過了大半個小時,粽子終于熟了!外婆把粽子端了出來,青青的竹葉已經(jīng)變成了棕色,弟弟和我迫不及待地各拿起一個紅棗粽,飛快地剝開竹葉,放到碗里,撒上一層細膩的綿白糖,狠狠地咬上一口。。≌娴氖翘牢读!
吃完粽子,我們一起去東錢湖看賽龍舟。。∪丝烧娑喟,里三層外三層,我們好不容易擠到了最前面。隨著發(fā)令員咚的一聲鑼鼓響,十條造型各異的龍舟像離弦的箭飛快地射了出去,我們在一旁大聲的為我們鎮(zhèn)的龍舟吶喊:加油!加油!經(jīng)過龍舟上十名勇士的不懈努力和全力拼搏,我們鎮(zhèn)的龍舟取得了第一名。我和弟弟高興得跳了起來!
今年的端午節(jié)收獲可真不小呀,我學會了怎么包粽子,還觀看了賽龍舟。真是令人難忘的一天啊!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6
今晨起得很早,想去早市買些菜蔬,隨手關(guān)門的時候,竟在門楣上方發(fā)現(xiàn)了一束系著紅繩的艾草,哦,我恍然想到,又是一個粽葉飄香的端午來了。也不知是哪位善意的友鄰,給我在門前掛了驅(qū)邪的艾草,滿心的感激又不知和誰道謝。
細細想來,中國的每個傳統(tǒng)節(jié)日都充滿了厚重的人情味,互贈禮物,互表心意,已成為每個節(jié)日的潛則,這些叫人心生溫暖的小舉動,串連起了國人傳統(tǒng)美德的延續(xù),禮儀之邦的盛名也遠播海外,這也是許多外國人神往炎黃文化的所在。
每逢端午節(jié)來臨,孩童們的手腕上都系著五彩繩,有的胸前還佩著香囊,等端午節(jié)過后,便把五彩繩扔進河里,大人們說:“這樣做可以驅(qū)避邪氣,帶走百病,讓人健康好運。”這樣的說法雖有些迷信,但也是節(jié)日的一種習俗特色,把節(jié)日氛圍營造得更加濃烈。端午節(jié)的清早,家家戶戶的門楣上,都插上了碧綠的艾草,忘了插艾草的人家,總有好心的鄰居給插上,這時,悠長悠長的巷子里飄起了濃濃的粽香。
東北的粽子不像南方那般精致。我小的時候,包粽子的材料也只有江米和黃米兩種,條件好的用江米,而農(nóng)村用的基本都是黃米,粽子包的雖然簡單,但蘸著甜甜的白糖,吃起來還是口齒留香,余味難忘。如今,粽子已經(jīng)是中國傳統(tǒng)美食的經(jīng)典,大江南北,口味繁多的粽子,誘惑著我們的味蕾,但是卻再也吃不出兒時的心情和味道了。
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傳說有很多種,我只記得其中的一二!妒酚洝;《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他抱著忠于故國的玉碎之心,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實現(xiàn)了“士當以死報國”的未了夙愿。后人“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為深遠。
另一傳說是紀念春秋時期的伍子胥。伍子胥乃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助吳伐楚,五戰(zhàn)而破楚都,楚平王雖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終報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后,子胥佐夫差百戰(zhàn)百勝,吳國攻越大勝,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徹底滅越,吳王不聽,后吳國大宰,受越王賄賂陷害子胥,夫差聽讒言,賜劍與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死前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挖出懸于吳京之門,以看越國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聽說大怒,令取子胥之身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民間便有了端午節(jié)為紀念伍子胥之日的傳說。
無論是哪一種傳說,其實都是在謳歌一種氣節(jié),紀念一種品格,自古以來中國人崇敬“大義凜然、視死如歸、忠誠報國”,有民族氣節(jié)的名士和英雄,所以每個節(jié)日都有一個或悲壯,或美麗的.傳說故事,讓我們在美好的節(jié)日里,既能享用美食,又能經(jīng)歷一次人性品格的陶冶和升華,這也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妙處所在吧。
在這粽子飄香,艾草青青的夏日,在我們品嘗美味與家人團聚的時刻,讓我們向那些浮沉在歷史星河中的英靈們,敬上一盞淡淡的雄黃酒,奉上一枚甜甜的糯米粽,他們那些美好的傳說故事,似一座豐碑,永遠銘刻在世人的心里,正所謂:“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人間!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7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蔽业募亦l(xiāng)有許多豐富的節(jié)日習俗:元宵節(jié)要吃湯圓、炸癩虱;中秋節(jié)要吃月餅、供月華……而今天我要說的,是我們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
那么,端午節(jié)有什么習俗呢?讓我來告訴你,端午節(jié)那天我們要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吃咸鴨蛋、掛艾草……習俗多種多樣。其中,我最喜愛的活動就數(shù)吃粽子和賽龍舟了。
關(guān)于端午節(jié)吃粽子,還有一段傳說呢!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積極革新政治,卻受到陳封舊貴族的打擊,最終于五月初五懷著悲憤、絕望的心情投汨羅江。善良的老百姓為了不讓魚蝦損傷他的軀體,紛紛用箬葉包粽子,投入江中。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屈原,就在端午節(jié)這一天裹粽子、吃粽子。
粽子不僅來歷奇異,而且餡的種類也有許多。粽子內(nèi)咸餡兒有蛋黃、豬肉等等,甜餡兒有紅豆沙、棗子等等。種類之多,讓人眼花繚亂,垂涎三尺。眼花繚亂的粽子,個個都是我的最愛。
說完了那香噴噴的粽子,再來說說精彩紛呈的賽龍舟活動吧。彩繪的龍舟,整齊的著裝,如潮的人群,那熱烈的場面實在是讓人振奮。
龍舟賽開始了。舵手們意氣風發(fā),隨著鼓手擊打出富有節(jié)奏的激越鼓聲,劃船的`姿勢整齊有力,小舟如離弦之箭飛速向前,讓人不由地生起一股敬佩之情。兩岸上擠滿了觀眾,吶喊聲如同響雷一般,震耳欲聾。噼噼啪啪的鞭炮也響起了,熱鬧的氣氛頓時漲到了最高潮,我陶醉了,陶醉在龍舟賽力與美的比拼中,陶醉在聲震云天的鼓聲中……
端午節(jié),一個熱鬧的節(jié)日,一個蘊含著豐富民俗文化的節(jié)日。我愛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8
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如期而至,這是我最喜歡的節(jié)日啦!不僅如此,端午節(jié)的習俗也有很多。比如: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做香袋、喝雄黃酒……我漸漸長大了,懂得越來越多。我知道了屈原的故事,這樣一個忠貞愛國的詩人,在我心中愈發(fā)高大起來!那么,今年我想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他的仰慕和追思。
那就動手包粽子吧!一大早,我就迫不及待地催促姥姥準備做粽子的材料。姥姥笑瞇瞇地說:“準備好了,瞧,在那里呢!”我跑到廚房一看:“!泡了一晚上的紅小豆,雪白的江米,腌制好的肉塊兒,碧綠的粽子葉,暗紅色蜜棗……我好像聞到了粽子的香味了!”
姥姥先把粽子葉放在開水里煮了大約五分鐘,馬上把它們從熱水里撈出來,放到冷水里冷卻。姥姥從冷水中撈出兩片葉子,將它們一上一下地排好,沾上水,雙手抓住葉子,向后對折成漏斗形,左手托住卷好的粽子葉,右手拿勺倒入三分之一的米。在姥姥指導下,我在“餡”里放入甜絲絲的大蜜棗,蓋上一層江米后,右手抓起粽子葉的上半部,左手拍打粽子葉的底部。聽姥姥說這么做是為了讓粽子的“漏斗”裝得更多些。咦!包粽子,還有這么多“學問”!
最后,我和姥姥用多余的葉子蓋上頂部,再用馬蓮捆綁結(jié)實,在粽子上系一個蝴蝶結(jié)。哈哈,大功告成啦!
過了一會兒,將包好的粽子全都倒進了鍋里,蓋上鍋蓋,大火燒十分鐘后,高壓鍋發(fā)出“咝咝”聲,再蓋上閥門,改換成小火,這時,滿屋就已經(jīng)開始飄動著粽子的香味兒,真讓人垂涎欲滴!一個小時后,一個個充滿清香的粽子新鮮出爐了!我一邊品嘗著粽,一邊想著老百姓用這個形式來祭奠屈原的.故事,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賽龍舟的盛況,掛艾草的風俗,讓端午節(jié)變得熱鬧而生動起來。我想,端午節(jié),我們吃的不僅僅是粽子,更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精神食糧——滋養(yǎng)我們的心靈,啟迪我們的智慧。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9
農(nóng)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jié)”。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nóng)歷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shù),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
有些小朋友會問:為什么端午節(jié)要吃粽子,賽龍舟呢?這個問題我來告訴你吧,相傳龍舟競賽都是為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則是為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還有一些小朋友想問:“端午中的“午”與數(shù)字“五”音多么的像呀,一定有一些關(guān)于“五”的風俗,可就不知道有哪些?的確有很多,如每家在端午節(jié)那天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jié)還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并且這一天有許多孩子額頭上都有用雄黃酒寫的“王”字。有些孩子沒有寫,我想應該是爸媽認為只要有做人的品德就行了,不需要是第一,稱“大王”吧!
在這天中,有的'孩子還佩戴著五顏六色的香囊呢!
昨天我一起床奶奶就給我燒了兩只粽子,還在我的褲子上掛了香囊,我一邊吃著粽子一邊聽奶奶講端午節(jié)的由來。吃好早飯奶奶帶我去菜市場買了艾草,奶奶說:“掛在門上可以辟邪!辟I好菜我們剛剛回到家,姑姑和姐姐來我們家過端午節(jié),我們一家人準備開開心心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jié)。
不過昨天真的很開心。每年端午節(jié)的時候,我都能有口福嘗到奶奶親手包的粽子,因為奶奶包的粽子有許多特別的講究,所以我最愛吃奶奶包的粽子。
要說奶奶包的粽子為什么那么好吃,那是有秘訣的。因為奶奶退休前,是在國營的糧店里工作的,所以她對糯米的挑選有獨到的心得,所以基本上經(jīng)過奶奶法眼挑選的都是顆粒圓潤的優(yōu)質(zhì)糯米,然后再配上新鮮的粽葉和品種繁多的餡料,那自然是與眾不同啊。包粽子前,奶奶先要把粽子葉放在鍋里煮一會兒,據(jù)說煮后就能發(fā)出更濃郁的香味。然后再把葉子兩頭剪掉,把不好的挑出來……經(jīng)過一道道的工序,最后,粽子可以放在大鍋里煮了,而這煮粽也是外婆的獨門一絕,因為越大的鍋子煮出的粽子越香,鍋內(nèi)的粽子在蒸煮時香味會互相滲透哦。
奶奶包粽子用到的配料可多了,除了有傳統(tǒng)的豬肉,蛋黃、紅豆、紅棗,還有香菇、鮮嫩筍絲、蝦肉、金針黃花菜、新鮮魚肉等獨門配料……粽子比在外面賣的那種小一些,但卻好吃多了。一口咬下去,香味四溢,又香又糯。
現(xiàn)在,人們幾乎什么時候都能吃到粽子,在超市、街邊飲食店都可覓到它的蹤影,可那些粽子似乎都缺少一股特有的香氣,不是糯米不夠糯,就是餡料單一和太少,所以吃來吃去,還是外婆包的粽子味道最鮮美,因為她飽含了外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我們親情與關(guān)愛……
這個端午呀!我一定會過得很開心!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10
桃枝五月傳神話,善婦懸它救萬家。
德潤?quán)l(xiāng)間留美譽,年年端午眾門斜。
為什么要在端午節(jié)的早晨掛桃枝呢?傳說桃枝有納祥辟邪鎮(zhèn)魔的作用,古代過年時就有“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說法。桃,逃的同音字,所以掛桃,就寓意可以逃過劫難。
關(guān)于端午掛桃枝和艾草還有個很美麗的民間傳說。
那是在歷史上黃巢造反的時候,他親自帶兵打仗,所到之處基本上都是屠城。不管是官府還是尋常百姓人家都不能逃過這一劫。
這一天他帶兵路過鄉(xiāng)下一條小路的時候看見一位婦人和兩個小孩子,可能是走過很長時間的路了,兩個小孩子都累了。所以婦人身上背著一個孩子。讓另一個孩子跟著走。奇怪的是,這個婦人身上背著的是個大一些的孩子,而在走路的'卻是個很小的孩子。黃巢看見了很是奇怪,讓手下人把婦人叫道馬前,要詢問明白為何這婦人背著大孩子而讓很小的孩子走路。婦人回答 :大孩子是丈夫前妻所生,而小孩子是她親生。自己孩子苦點就苦點了,不能讓沒媽的孩子受委屈。
本來硬心腸的黃巢也為這位婦人的作法而感動。他決心不殺這婦人一家。于是告訴婦人,讓她在第二日,也就是端午節(jié)的那天早晨在家里屋檐下掛上艾草和桃枝。隨后黃巢通知手下所有人,第二天屠城的時候,見到屋檐下掛有艾草和桃枝的人家避門而過,不得驚擾。
沒想到第二天一進城,士兵們發(fā)現(xiàn)城內(nèi)所有人家都高懸桃枝和艾草。原來婦人回家后,聽說黃巢的軍隊要路過此城,黃巢的兇殘大家都有耳聞。正在大家驚慌的時候。婦人明白了原來她遇上的那個人是黃巢。于是她告訴大家。第二日早晨都在屋檐下高掛艾草和桃枝,能避邪,逃過此難。鄰居們又把這話告訴了鄰居的鄰居,一夜之間這個城市里所有人家的屋檐下都掛上了艾草和桃枝。黃巢率兵經(jīng)過,發(fā)現(xiàn)每位人家門前都掛著桃枝和艾草。知道了一定是那位善良的婦人把掛桃枝和艾草的消息告訴了全城的人。為了信守承諾。黃巢的軍隊沒有殺這個城一個人。
后來端午節(jié)清晨掛艾草和桃枝這一典故就做為一種保平安的習俗延續(xù)了下來。
【端午節(jié)的作文】相關(guān)文章:
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作文7篇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