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端午節(jié)的作文通用10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jié)的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1
“哇,真香!”聞到飄香的粽子味,我不由得驚叫起來。今天是農(nóng)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粽子的“三香”醉人,沁入了我的心脾。
一香——艾香
外婆常說,端午節(jié)要戴香包,可以避邪,保平安。看著抽屜里小巧精美的香包,我突發(fā)奇想,我要自己做一個香包,為外婆求個平安。
拿出布料與香料,我一改大大咧咧的性格,認真地做起了細工慢活。為了讓香包獨特,我大筆一揮,將布料“美化”了一番!皹O具個性”是我這個香包的創(chuàng)意主題。線入針孔,上結(jié),這看似簡單的步驟也耗費了我不少精力。縫邊,系結(jié),一個小香包已初見模樣。最后塞入棉花與艾草末兒,一個香包終于誕生了。外婆收到我做的香包,高興壞了,而我收到她做的香包,溫暖極了。
艾香充斥著整個屋子,我們享受著彼此的溫暖,這艾草真香。
二香——粽香
端午節(jié)里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便是吃粽子了,一想到即將品嘗美味的粽子,我不禁垂涎三尺。
下午,外婆正在緊鑼密鼓地包粽子。只見她將粽葉卷成一個封口的“小漏斗”,再按我的指揮添料——多些肉、多些香菇、少些米,然后變著法兒地將粽子包得緊實又美觀。千萬別小瞧了這一個個小粽子,這里面也隱藏著大家的功勞呢——米是我洗的,肉是媽媽切的,香菇是姐姐弄的,所以它們可是我們?nèi)夜餐膭趧映晒。出鍋時,肉味混著清新的粽葉香四散飄去。每當這時,我必定是第一個上桌的,吃上端午節(jié)里的第一口粽子,真是幸福。
粽香四溢,我沉浸在滿滿的幸福中,這粽子真香。
三香——歲月香
每到端午節(jié)時,外婆總會給我們講故事,今天也不例外。只見外婆拿出了一個老古董——一組舊照片,也許是放了許久,照片散發(fā)出的味道有點刺鼻。
外婆翻著照片,娓娓講道:那一年端午節(jié),外公帶著外婆到外地去看賽龍舟,發(fā)號槍一響,人潮涌動,選手們握著槳,動作一致,場面那叫一個壯觀,外婆興奮地站起來大聲吶喊,為選手們加油,而這一幕就被外公用相機記錄下來。外婆要我們學習那些選手,團結(jié)一致,努力拼搏。聽到這里,我不再覺得那照片的味道刺鼻,這是珍藏在歲月中的香味,是外婆對我們的'期待,對我們的愛。
歲月藏香,我理解了外婆的期待,就連這張照片,也是香的。
我想,端午節(jié)的香中,蘊含著家人的愛。這個“三香”四溢的端午節(jié)會深深地留存在我的記憶里,暖心暖懷。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2
端午節(jié)就要到了,每當這個節(jié)日來到,插艾蒿,點雄黃、包粽子、戴香包、賽龍舟等各種活動都會把我們思緒帶回到那個令人惋惜歷史事件中,再一次想起楚王國,想起汨羅江,想起在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文學家與詩人屈原。
除了屈原,應該還有很多我親人在這一天被我們一同懷念。我在每年端午節(jié),都會無比思念我長眠在商州地下奶媽,我知道,她也一定會思念我。
我們雖然沒有血緣關系,但她對我哺育與愛卻遠遠超出了血緣范圍,在她精心呵護與愛撫下,快樂考試吧童年一直是我最美好回憶,尤其是端午節(jié)粽子與香包,更讓我無比懷念我奶媽——那位漂亮健康寬容豁達年輕女子。
是她在一個幼小生命需要奶水時候向我敞開了溫暖懷抱,我在她懷中貪婪地吸允著、索取著我需要,在她懷抱中一天天飽滿、長大、變美。
我長大了,要進幼兒園與上學,城中與鄉(xiāng)下距離把我拉離了她懷抱,但我心卻無法離開她,因為她把母愛種子深深種在了我心中。于是,周末就成了我每天期盼,通往鄉(xiāng)下小路與小橋,奶媽家柴門小院也成了我心中最美圖畫。
那時候每年端午節(jié),我在睡夢中就能聞到粽子清香與香包花香,那是奶媽讓小舅挽著藍子天不亮就送來煮了一夜,走完十幾中路還溫熱粽子,中面各種豆兒與棗兒把糯米染得紅紅,吃起來軟軟,甜甜,香香,我小肚皮也被粽子撐得溜圓。
每年這幾天,我主食就是奶媽粽子,我一直到現(xiàn)在都認為奶媽粽子是最好吃,誰都比不上。
裝粽子藍子上還掛著奶媽親手做香包,那香包好看極了,是用各種絲線纏繞小粽子模樣,小巧玲瓏,香氣芬芳,我掛在脖子上在學校向女同學炫耀著,高興著,美著……
那感覺讓我每次回憶都如同回到了童年時代,回到了奶媽身邊。
也有那么幾次趕上在奶媽家過節(jié),于是,包粽子就成了我最高興事,盡管我不會包,但還是象模象樣地挽起袖子,坐在大盆子邊上,拿著棕葉包著米與豆兒,拿著草捆扎,每到這時候,奶媽都會高興一邊包著手中,一邊教著我,還把我包粽子也放入鍋中一起煮,結(jié)果可想而知,我粽子不是找不著,就是中面成了稀飯,盡管這樣,她也從未責怪過我,還任我用手在盆中撈來撈去繼續(xù)搗亂。
親愛母親,女兒現(xiàn)在仍然不會包粽子,不會纏香包,不是女兒不想學,而是女兒要把母親粽子與香包永遠永遠留在記憶中,那是什么樣粽子與香包都無法替代美記憶,美味道,美感受。
就要過節(jié)了,不知道天堂中有沒有粽子,有沒有香包?
女兒在這中為母親送上一份節(jié)日禮物,愿與您在夢中相會,親手為您剝粽子,戴香包,親口祝您端午節(jié)快樂!
欣聞國家已經(jīng)把端午節(jié)與春節(jié)、中秋節(jié)一起列為文化遺產(chǎn)進行保護,雖然還沒有規(guī)定為法定假日,但重視傳統(tǒng)節(jié)日步子已經(jīng)邁出,我想您聽到這個消息也一定會高興,因為您愛這個節(jié)日。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3
今天上午,外婆、阿姨和小妹妹來我家包粽子。
他們沒來前,爸爸用布把粽葉一片一片洗干凈,把包粽子的繩子搓洗干凈。外婆她們來后,把糯米、肉、豆子、酸菜和其它配料倒在一起,攪拌均勻。準備工作完成后,外婆和阿姨就開始包粽子了。
我和小妹妹玩了一會兒,看見阿姨和外婆在包粽子,我們就一起去學包粽子。通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包粽子有以下步驟。第一步,把粽葉的`兩頭折成四十五度角,一角在上一角在下;第二步,把糯米和肉放到弄好的粽葉里;第三步,再拿一片粽葉蓋在上面;第四步,用繩子把粽子繞二到四圈,把粽子捆緊,包的一粒糯米也不會掉出來。在外婆的指導下,我費了很長時間才包好一個粽子。外婆看了以后,說我包的粽子是“山寨”貨。
外婆和阿姨包粽子又快又好,粽子的形狀也有很多種,三角柱、正方體、長方體……
包粽子真有趣!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4
端午來了。她沒有一丁點兒的靦腆,也沒有絲毫的急切,更沒有向誰打過招呼,就那么自然地、理所當然地來了。大街小巷、家家戶戶,每個角落都彌漫著端午的味道:甜甜的、清新的、濃濃的。
從我記事開始,每年臨近農(nóng)歷五月,母親就開始準備端午節(jié)的吃食:粽子。包粽子的時候,我最喜歡在母親身邊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名義上說是幫忙,實際上是想借機偷吃碗里的餡。那拌了蜂蜜的粽子特別好看,穿成串,擔起來像玲瓏的`風鈴。我偶爾也會動手包幾個,只是往往不是多一個角就是少一個角。但是,無論是幾個角的粽子,母親都會夸獎一番,說我能干。
那甜甜的粽子餡,讓我的童年生活變得十分甜蜜。每次回憶,心中都一種甜甜的味道。
每年端午的前一天,父親一定會去田野里割艾蒿;氐郊抑螅寻镎淼酶筛蓛魞舻,捆成捆——我記得是二十棵一捆,準備在端午的一早拿到城里去賣,年年都吃。端午節(jié)那天,父親自然是趕早上城,母親總是把我們早早地叫起來,讓我們?nèi)ヌ镆袄锔钚┌铩;貋碇螅赣H便念叨著:“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插在門窗上。艾草的清香彌漫開來,這般香氣很持久。晚上,還要用艾蒿水泡泡腳,睡覺時,被窩里都有一股清新的艾蒿香。
那清新的艾蒿香,混合著父親身上勤勞的汗水,似乎永遠縈繞在我們身上。
我特別喜歡過端午,因為她沒有春節(jié)的忙碌,卻有除夕的感覺。大早起,母親總是親自給我綁五彩線。那專注的神情,那靈巧的動作,透露出不可替代的溫馨。早飯時候,母親總是為挑選模樣最好的咸鴨蛋,讓我吃餡最滿的粽子。晚上,母親總是讓我第一個用艾蒿水洗頭、泡腳。小時候,覺得母親就應該做這些事情。現(xiàn)在,我明白了,這些瑣碎的小事中蘊含著濃濃的慈母情。
端午的味道包含在童年的回憶中,蘊含在父親的勤勞里,縈繞在母親的關懷中。我希望我的父母親能永遠健康地生活,因為,他們的兒子希望能在每一年的端午,和他們一起品嘗端午的味道。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5
盼星星,盼月亮,我終于盼來了端午節(jié)。又是粽子飄香時。
中午放學回家,我看見媽媽正忙著包粽子,連忙跑過去,站在媽媽身邊。我看見媽媽拿起兩片粽葉,熟練地卷成喇叭形,用勺子舀了兩勺糯米裝進“喇叭”里,再放上一顆紅棗,扣上一塊五花肉,壓緊,左一包,右一裹,用細繩扎緊,一個錐形粽子就包好了。
我的手癢癢的,學著媽媽的樣子,也拿起兩片粽葉,但小小的粽葉很“調(diào)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才卷成一個喇叭形。我心中暗暗歡喜。我舀了兩勺糯米放進棕葉里,準備拿其它餡料。哪知顧此失彼,放進的.糯米居然都不見了,原來“喇叭底”是漏的,還好我有預感,在盆子上包,減少了損失。媽媽看到了我的熊樣,哈哈大笑起來。她意味深長地說:“孩子,粽子好吃,包起來不容易。要記住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聽了,羞愧地點了點頭。
“吃一塹,長一智!蔽以俅握J真地看了媽媽的示范,然后挑了一大一小兩張粽葉疊在一起,用手捏住葉子的兩端,小心翼翼地卷成一個漏斗形,放入米和棗,再放上一塊五花肉,在肉上再放一些米,用食指和中指把米摁緊,接著用右手去折粽葉,把粽葉蓋在口子上,最后,挑一根麻繩,一頭用嘴巴咬住,另一頭用右手把粽子扎緊,打上結(jié),好像捆犯人一樣,把粽子綁得緊緊的,看上去像個“丑八怪”,擺在媽媽包的粽子中間,“鶴”立雞群,顯得那么扎眼。但是我心里還是樂滋滋的,因為我畢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包了一個奇形怪狀的粽子。
媽媽把包好的粽子拿去蒸煮。不一會兒,廚房里飄來一陣陣糯米和粽葉散發(fā)出的清香。我早已垂涎三尺。
幾十分鐘后,粽子總算開鍋了。媽媽將粽子端了上來,我連忙挑了那個自己親手包的“丑八怪”,迫不及待地剝開一個看,淡黃色的肉呈現(xiàn)在我的眼前,一口咬下去,一股濃香縈繞于心。我吃著自己第一次包的粽子,心里好開心呀。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6
你見過這樣的端午節(jié)嗎?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游不同的習俗。聽——“正月要把龍燈耍,二月要把風箏扎……”瑯瑯上口的童謠時候讓你穿行在每月的習俗中去呢?現(xiàn)在就跟我穿行到端午節(jié)的習俗中去吧!
端午節(jié)到了,黃老師真可謂是”異想天開”,竟然把學校門口包粽子的馬婆婆請到教室里來教我們包粽子!馬婆婆先把中葉折成一個漏斗形,俗話說得好”看著容易做起來難”,看馬婆婆寶中之的速度那么快,他可是在江湖上”混”過十多年來的`,那手藝叫做熟能生巧,而我們呢,就像是一只只無頭蒼蠅,抓住這邊的角又漏掉那邊的角!,沒辦法只好讓馬婆婆親自出馬,一眨眼我們的中葉就被馬婆婆那一雙令人敬佩的首要成了一個個可愛的小漏斗,我們不甘示弱,開始了漏斗大戰(zhàn)。結(jié)果楊洋的漏斗被紅了個底朝天,做完這步后,馬婆有讓我們把江米倒進漏斗里,沒想到我的粽子真的成了漏斗,里面包住的江米就像沒有下巴的嘴巴一樣”巴扎巴扎”地漏個不停,我連忙拉起了線,把粽子的上口給縫了起來,可江米還是想斷了線的珍珠一樣不停地揉!我沒辦法,只好讓這個粽子光榮犧牲了。
粽子包好以后,我們就開始煮,煮好以后,就開始吃了,瞧,小云陽那個饞貓,粽子還沒有看看我們的教室,就頓時灰飛煙滅了,黎宣誠呢?小心翼翼在粽子上舔舔這兒,舔舔哪兒,害得粽子上滿是口水味,最搞怪的非張夫莫屬,看!他吃得滿嘴是油,手呢?也是油,就算米掉到地上,他也把自己的嘴巴當成吸塵器使……
行走在節(jié)日的習俗中,聽者瑯瑯上口的詩,我們真是悠哉美哉!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7
放假的第一天,我懷著高興的心情和爸爸及他的同事們一起坐上了去廈門的列車,一共坐了7個小時,這是我坐過時間最長的列車,好像過了一年一樣。
到了廈門,是一位年輕帥氣的導游帶我們坐上了旅游大巴。坐在車上導游說:廈門話導游叫醬油,人叫狼。在導游幽默的講解中,我們興高采烈的`來到了有名的集美學村。參觀了集美小學、中學和大學。這里的房子很特別,房體是采用古代的建筑風格,房頂是采用福建人最喜歡的三角形屋頂,像雅典娜之門,讓人感覺好像進入了皇宮一樣,非常美麗!接著我們來到了陳嘉庚的故鄉(xiāng),一看到他寫的字,我就情不自禁地大喊:哇塞!這個字真漂亮耶,就好像是電腦打印出來似的。
另外,我還收獲了一個驚喜,在去集美小學的途中,我看到有個人把粽子扔掉龍舟池里。粽子像碗那么粗,我就在想鱷魚吃了都要撐死,他到底再喂什么呀?這時我看到了旁邊停著龍舟,才明白馬上就到端午節(jié)了,他是在紀念屈原老爺爺呢。讓我提前感受到了端午節(jié)的習俗。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8
就像往年一樣,無論人們的喜怒哀樂,端午節(jié)總是悄悄的來臨,只要你細心觀察,處處都能體會到那么一點點過年的喜慶。
記得小時候,每當端午節(jié)快到時,媽媽就會早早地到附近商店買來一大堆的粽子葉。端午節(jié)的頭一天,看到媽媽將泡好的一大盆江米和洗得干干凈凈的粽子葉端出來時,我就會迫不急待地湊到跟前“幫忙”。媽媽包出來的粽子外形不同,有的是圓敦敦的`四棱形,有的是長長的圓錐形;而且里面的餡也有所不同,有豆沙餡的,有大棗的,真是五花八門。看到從媽媽手里出來的粽子個個活靈活現(xiàn)的,我心想這包粽子太簡單了,哪里還聽得見媽媽的耐心指導,我擼胳膊挽袖子地開始上陣,結(jié)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包出來的粽子像篩網(wǎng),江米從大大小小的縫隙里,嘀嘀嗒嗒地漏了出來,這個時侯我才知道,原來包粽子還是個技術活呢!每當這時,我就會出神地看著媽媽那雙靈巧的手,一個個綠瑩瑩的粽子,好似給予了生命,那么鮮活,那么精靈?粗粗皨寢屖裁磿r侯煮。俊边@句話像錄音機一樣不停地從我嘴里播放,直到媽媽用一口大鍋將那些精靈煮上為止?傆X得這天的夜里就沒有年三十過得快呢?似乎是我睡不著,天就不亮。第二天一大早,當我還沒有睜開眼睛的時侯,一股香噴噴的味道已竄入我的鼻子,告訴我的大腦,端午節(jié)到了!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美餐一頓,然后提著媽媽分好的粽子挨家挨戶的送出去,再把每家留給我的燦爛微笑和祝福帶回了家。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9
農(nóng)歷五月五日端午節(jié),是夏季里最重要的一個節(jié)日。一般傳統(tǒng)的說法,都認為端午節(jié)源自于紀念屈原的活動。然而,許多盛行于世的端午習俗,歷史卻比屈原的傳說還要悠久。有學者據(jù)此推測,端午節(jié)或許另有起源。其中一種說法是:端午節(jié)源于對惡日的禁忌。
端午時值農(nóng)歷五月,正是仲夏疫厲流行的季節(jié),俗稱“惡月”。所以《夏小正》上說:“(五月)蓄蘭,菽糜”(蓄:積、聚。菽:采集。糜:蓄糜)!洞蟠鞫Y》上說:“蓄蘭,為沐浴也”。沐浴的目的在于清潔,以禳除毒氣,這是針對五月這個惡月所采取的積極預防的措施。在這期間的一切行事,也以安息靜養(yǎng)為原則。《禮記.月令》:“仲夏,陰陽爭,死生分,君子齋戒;止聲色,節(jié)嗜欲”。同時,五月也有許多的禁忌。據(jù)應劭(公元178)的《風俗通61釋忌篇》記載,漢朝就有“五月到官,至免不遷”、“五月蓋屋,令人頭禿”的俗諺。而五月五日更是惡日之尤,除了忌“曝床薦席”外,甚至有“不舉五月子”的諺語!妒酚61孟嘗君列傳》就記載,孟嘗君生于五月五日,他的父親田嬰打算把他丟棄。因為田嬰相信:“五月子者,長與戶齊,將不利其父母”。這個惡日的忌,深植民心。宜到現(xiàn)在,還可以從許多端午節(jié)的習俗中,找出禳毒避疫的成分。
第二種端午起源的學說由聞一多先生所提出。聞一多在《端午考》一文中指出:端午節(jié)最重要的兩項活動——競渡和吃粽子,都和龍有關。他首先引了吳均(公元467-520)的《續(xù)齊諧記》中的一段文字:
屈原五月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漢建武中,長沙歐回,白日忽見一人,自稱三閭大夫,謂曰:“君當見祭,甚善。但常所遺,苦蛟龍所竊。今若有惠,可以楝樹葉塞其上,以五彩絲縛之。此二物,蛟龍所憚也!被匾榔溲浴J廊俗黥,并帶五色絲及楝葉,皆汩羅之遺風也。
同時,聞一多又舉了幾個文獻上的例子來支持他的'學說。這些記載也都顯示,端午的起源和龍有著密切的關系。聞一多據(jù)此推測,端午可能最初只是長江下游吳越民族的節(jié)日。自古相傳,吳越是斷發(fā)文身之國。至于斷發(fā)文身的目的是在“象龍子”,以避免傷害!稘h書61地理志下》應劭注:“(越人)常在水中,故斷其發(fā),文其身,以像龍子,故不見傷害也!甭勔欢嗟慕Y(jié)論是,端午應是個以龍為圖騰的民族舉行圖騰祭的日子。也就是說,一個龍的節(jié)日。
這些說法固然解釋了某些特定的現(xiàn)象,但若將其中任何一說,視為端午的單一起源,則未免有以偏概全的遺憾。與其如此,還不如說,惡日及龍圖騰,都是端午可能的源頭。在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中,它們互相融合,直到屈原傳說的加入,為它們添上了新的動力,端午才從此茁壯而成為一個重要的節(jié)日。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10
每月農(nóng)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是我們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又稱端午節(jié)、重五節(jié)。
關于端午節(jié)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于三代夏至說;惡月惡日驅(qū)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因此,紀念屈原說影響最廣。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跳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不僅端午節(jié)的傳說多,而且各地過端午節(jié)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南方過端午節(jié)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鮮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我們家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姥姥便會早早的從市場上買來油綠油綠的蘆葦葉和雪白的糯米,還有那甜甜的蜜棗。然后把他們分別洗一洗,再浸泡。再由媽媽動手包粽子。當然,還要炸麻葉、包菜角。大門口懸掛艾葉,以此來驅(qū)邪趕蚊蠅。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到端午節(jié),我便會想起這首兒歌,便會想到那美味的粽子
【端午節(jié)的作文】相關文章:
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作文7篇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