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的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根據(jù)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jié)的作文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1
端午節(jié)是每年的陰歷五月初五,即叫端午節(jié),又叫龍舟節(jié),五月節(jié)和浴蘭節(jié)等等。
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戰(zhàn)國時期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因為國家滅亡了,抱憾自沉汨羅江。人們?yōu)榱瞬蛔尳锏聂~吃掉屈原的尸體,便往江里扔粽子和雞蛋。
還有一個傳說是這樣的:在東漢時期,曹娥的父親在舜江中溺亡,數(shù)日不見尸首,14歲的曹俄便投入江中尋找父親,五日后,曹娥和父親的遺體同時浮出,人們感念她的孝心,每到端午都會紀念她。
我們家的端午節(jié)是這樣的過,奶奶會買一些艾葉掛在門上,是為了辟邪,還會包一些粽子。
粽子分兩大類:北派的粽子有餡兒有:大棗、豆沙和葡萄干兒。而南派的粽子卻與眾不同,他們的粽子餡兒有:肉餡兒和香腸餡兒。我生活在北方,還是喜歡北派的吃法。
南方地區(qū)過端午節(jié)還會賽龍舟,一是為了看誰滑的'快,二是為了驅(qū)散江魚。
端午節(jié)時,大人們也會用雄黃酒在小兒的額頭上畫王字,一是借著雄黃以驅(qū)毒,二是借著猛虎以鎮(zhèn)邪。
今年的端午節(jié),我還和奶奶一起包粽子了呢!首先,把粽子葉卷好,再把泡好的糯米放進去,在放一些蜜棗和葡萄干,最后用繩子把粽子寄上,就成了一個可愛的小粽子了!開始,我包的很難看,但是后來,我包的比奶奶的都好看了。
過端午節(jié)即是紀念屈原,又可以學會包粽子,今年的端午節(jié)過得真是太開心了。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2
端午節(jié)在農(nóng)歷五月五日,端午節(jié)又叫端陽節(jié)、重五節(jié)、天中節(jié)、五月節(jié)、女兒節(jié)、詩人節(jié)等20多個。
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屈原。據(jù)說,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死后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絲粽子于水中,以驅(qū)蛟龍。又傳,屈原投汩羅江后,當?shù)匕傩罩来讼⒑篑R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后來,漸漸發(fā)展成賽龍舟。這就是端午節(jié)吃粽子、賽龍舟的原因。
端午節(jié)有許多習俗,我映像最深的就是戴香包。香包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nèi)裝香料,比如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等。戴香包很有講究。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等形狀的`,象征著鳥語花香,家庭和睦。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斗雞趕免等。
由于相傳端午節(jié)是惡日。因此,端午節(jié)那天,家門口都要掛艾草、菖蒲或石榴。通常把這些東西綁成一束,然后掛在門上。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能治病的藥,插在門口可保健康。菖蒲等也各有寓意。
中國的文化真奇妙、豐富啊,吸引了多少外國人關(guān)注!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3
端午節(ji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在各個地方的人民都買上幾個粽子或做幾個回家吃,“五月鶯歌燕舞日,又到棕葉飄香時………”當耳邊響起這句話時,不由得想起一家人包粽子的畫面。
傳說,屈原投江后,人們非常思念他,每到五月初五,就用竹筒裝上食物,投入水中。長江有一個叫區(qū)回的人,大白天忽然看見屈原顯靈,說食物被蛟龍吃了,于是區(qū)回用菰葉裹住食物,綁上五色線,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投入水中。這個方法逐漸發(fā)展為現(xiàn)在的粽子。
在我的記憶里,奶奶最會包粽子了。有一次看到鄰居小孩拿著粽子大口吞咽,我就拽著院子里擇菜的奶奶給我包幾個粽子,我不想吃端午節(jié)外面賣的粽子,奶奶拗不過我,只好去買食材……
回到家中,奶奶便去廚房淘米、洗葉,這時的'我坐在旁邊去看那些食材。有一碗糯米、一些蜜棗、一些綠豆還有紅豆。奶奶就這樣一邊準備餡料,一邊還不忘時刻提防著我偷吃。
“奶奶,包好了沒有啊?”我焦急又有些無奈的喊道!昂昧,你看看吧!”只見桌子上出現(xiàn)了一個翠色欲滴的'粽子,雖說只看見一個“包裝”,也能想象出餡料的美味。“我也要做!蔽页持龊!昂,那奶奶教你!敝灰娔棠逃媚旧滓灰W料,放在幾片葉子中間,一包一捆,一個三角狀粽子就誕生了。我也學著包了幾個,但還是“散了架”,“脫了皮”,奶奶只看了我一下,也沒多說,又包了幾個。雖說她沒對我進行鼓勵,可是她的動作卻鼓勵了我。終于,在我的“勤學苦讀”之下,一個完美的粽子,不禁使我心花怒放。
粽子在口,家人在身邊,幸福在心中。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4
盡管記憶的匣子鎖的時候多,但兒時的餅干糖果的樣子仍溫馨如舊。
媽媽的摸樣從年輕到衰老,從黑發(fā)到白發(fā),清晰得如大淀子的芨芨草綠綠黃黃。
我記痕滑刻的是深是淺猶如沒了腿腳的家鄉(xiāng)的小河是深是淺。小時侯的事,天說。地說。你說。我說。一縷柔風襲面,仿佛回到了童年。聽慣了屋檐的雨,羊群的過往的吆喝聲,街巷的馬掌釘鋪的喧嘩。還有老張家小鋪的.鞭炮蠟燭的誘惑,替大爺大娘提樓的油鹽醬醋的足音,那水溝紙船木艦的漂泊的笑聲,黃昏房山頭草堆迷藏的影蹤,北方雪大的時候冰劃子雪爬犁歌詠的世界等等。這筆筆刻進我血液的東西灌滿了年輪的乳漿,無論何時何地就會噴發(fā)沸騰出來。一日,異地婚后的女兒端午節(jié)從京城打電話問候,一陣嬌柔的親昵聲讓我想起了自我,想起了奔跑在母親懷里的童趣,想起了家鄉(xiāng)的黑龍江烏浴爾河的汛章。
在媽媽還是黑發(fā)的日子,那年雨下得很驟很急。
端午是個雨后晴日。我與妹妹到車站附近采艾蒿,水汪汪的一片澤園鄙俚,讓大家望而卻步。白亮亮的世界隨處都是雨腳停靠的地方。枕木漂泊橫七豎八的架著浮橋,我們踩住它忽高忽低尋覓可見的高草稞。再往前,車站軌道的南側(cè)原本是一洼水泊,水小的季節(jié)水蔥和蒲草有一人多高,趕上這火候飄曳的枕木黑糊糊的一層。我們絕不敢涉足,那里有淹死的鬼魂在找替身。這是大人常常數(shù)叨的嗑。只能就近尋覓,露珠和水漬趟濕了褲腳,赤腳涼涼的在泥水里跋涉為了一把艾蒿這個平日隨處可見的東西,然而日子不同意義則不同。誰都知道端午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想那楚國的汨羅江也是一片汪洋。終于,我們在苗圃下面的小花園落足,一隅籬笆墻處弄到了艾蒿,演繹了渾身的泥水滿手的污漬。
掬一捧露水洗臉洗眼睛,然后舉著太陽和艾蒿回家去,懷揣著興致跟著母親將艾蒿一根根插進茅草屋的房檐,感覺很棒很新鮮很特別。五彩線吊起的紙葫蘆飄曳吉日的氛圍,家家的屋檐都是這樣張揚喜慶。最熱鬧的還是我們這些孩子,手脖是媽媽給系的一圈五彩線,嘴里吃的是黃米的綜子,還有煮熟的雞蛋。小鎮(zhèn)的街巷一家一戶都這樣過活。
那時窮的沒什么卻有生活的波彎。但江米奇缺百姓家很難品茗。
現(xiàn)居高樓深處,擷一枝淺淺的綠,掂起腳輕輕別于塵世的窗前,怕是驚了室內(nèi)一時盛開的曇花。媽媽你黑發(fā)依依的蹤影抽身離去,輕云絲絲浮身而過,一片繚亂的癡纏在眼前,像是看不透兒女的后世的情思。也許你藏匿在白云深處,故攬了這一山群樓的霧,想要迷了我追你去的腳步吧。最后的最后,還是在心底向你道聲往昔的再逢。如今茅草屋沒了。媽媽沒了。剩下的我獨自搬動我人生第55個春天的梯子了,感覺似乎有點兒笨拙。但只記得樓的陽臺的頂檐上在五月節(jié)仍要掛著紙葫蘆,也弄把蒿草插插,算是一種什么情愫我說不明白。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5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題記
不知不覺,離開家鄉(xiāng)已近八年了。又是一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這讓我想起童年時在家鄉(xiāng)那個可與春節(jié)相比較的端午節(jié)。
我的家坐落在福建一個美麗的小縣城,新西蘭作家路易·艾黎早年到過那里,稱她是中國最美麗的兩個小山城之一(另一個是沈從文的老家湖南鳳凰)。
家鄉(xiāng)的人十分看重端午節(jié),在節(jié)日即將來臨時,人們就上山去割艾草,也會把家里清掃一遍。五月初,這個小山城就到處彌漫著濃濃的艾草味了。
端午節(jié)那天,家家戶戶門前都掛上艾草,家里的角落也都要噴上雄黃酒。每當這時,我就跟在奶奶后面,看她端著一只漂著一層雄黃的海碗,嘴里嘬滿一口,然后一下一下地噴向老屋的每個角落。
我很好奇,追著問:“奶奶,為什么要噴雄黃?”奶奶便會神秘地左顧右盼,然后悄悄地擺擺手,說:“小孩子家,莫問!”我又偷偷地跑去問媽媽,她說:“這是避邪的呀,奶奶怕‘邪’聽到,若是它聽見了,不就驅(qū)不了它了嗎?”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于是,我也偷偷地拿一小杯雄黃酒,學著奶奶的樣子,往床頭噴一噴。我想,以后我就再也不會做噩夢了。那雄黃酒的味道可真不好聞,不過一想到已經(jīng)把“邪”給驅(qū)趕了,我就揚揚得意起來。
端午節(jié),也同樣是孩子們期盼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一到,我從幼兒園回家,一進屋,就會看見廚房桌臺上擺著一大鍋煮好的艾草湯(其中還有許多我說不上來的草根、樹根),散發(fā)著淡淡的'清香。
在午飯后。媽媽就會用這艾草湯水給我洗澡,洗完后,我便可以穿上新衣服,那衣服里也透著艾草的氣息呢。接著,奶奶把布做成的“小公雞”掛在我的脖子上,“公雞”的尾巴上翹著幾根長長的染紅的雞毛,下面是用艾草織成的裝紅蛋的袋子,我便歡歡喜喜地上幼兒園去了。
這可是我揚眉吐氣的日子!平時在幼兒園,我是再普通不過的了,可這一天卻不一樣,我掛著“小公雞”把頭仰得高高地,兩只手背在后面,得意揚揚地在教室里走來走去,因為我家的“公雞”做得最好看了!
下午放學回家后,我就可以去向長輩們討紅蛋了。我一邊唱著“雞公仔,啄尾巴,一路啄到婆婆家,婆婆出來看雞仔,雞仔出來拗桃花,桃花開,李花開,開到婆婆心里花花開……”,一邊向奶奶、外婆要紅蛋(紅蛋也是用艾草煮的),然后把紅蛋放到艾草袋里。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外婆有兩個媽媽+一個生母,一個養(yǎng)母,自然我就比其他孩子多拿幾個紅蛋。掛在胸前得意地晃悠晃悠。那時候我就想:哈哈,家里親戚多,真是好!
哦,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此時,我在廣州,又想起艾草浴、艾草蛋、有艾草昧的新衣服了……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6
一看到媽媽泡米和桌子上滿是粽葉,我就明白端午節(jié)又到了。
小的'時候我不明白端午節(jié)的由來,只明白每年家里就像過年一樣隆重地過端午節(jié)。之后也只是明白一點點關(guān)于紀念屈端午食粽子是我們家鄉(xiāng)的主要習俗。
端午前一天,媽媽就開始動手包粽子了,我偶爾也會搗亂,試著學包起來,可每次卻都以失敗而告終?磥戆兆右膊⒉缓唵。
至于還有什么我就一無所知了。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7
端午節(jié)為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等。端午節(jié)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以圍繞才華橫溢、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而展開,傳播至華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盡皆知,追懷華夏民族的高潔情懷。但有例外,東吳一帶的端午節(jié)歷來不紀念屈原,而是紀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且吳越地區(qū)以龍舟競渡在此日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更是早于春秋很久。端午節(jié)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shù)、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岸宋绻(jié)”為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二、端午節(jié)起源傳說:紀念屈原
傳說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戰(zhàn)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屈平,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云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zhàn)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后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
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xù)齊諧記》和南朝宗懔《荊楚歲時記》。據(jù)說,屈原投汨羅江后,當?shù)匕傩章動嶑R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fā)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磥,端午節(jié)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guān),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靶Τ彰烀,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8
很快,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又到了,這免不了要勾起我童年的回憶。
大概是四歲時吧,那時候家鄉(xiāng)的河還能劃船的。當我遠遠地聽見鑼鼓震天、呼喊撼地時,好奇的我便硬是拉著家里的婆婆出門看熱鬧去。作為保姆的婆婆總是很慈祥,我也把她看作自己的親人,她便拖著我的小手,顫顫巍巍地往長堤那邊走去。剛好,河上五彩繽紛的龍舟正威嚴地列成一排,氣勢洶洶地準備捕捉那一聲令下。
發(fā)令槍響后,箭在弦上的龍舟真如一條條迅猛如雷的水龍,在水上飛竄。而船上的'那些“馭龍者”更是精神抖擻、斗志昂揚,特別是船兩頭正奮力擊鼓的鼓手,劃舟人的斗志似乎隨著那一下一下的如雷鼓聲而不斷激漲。
這一幕真讓少見世俗的我看得如癡如醉,家鄉(xiāng)竟有如此激動人心的場面!而婆婆在旁一直緊緊地攥著我的手,和藹地笑著。繼而我又跑去一睹那些拔得頭籌的選手們。每條船上的人都濕了,而在我這稚嫩的眼中,冠軍不過是更加濕透了的人們。
興高采烈的我又挽著婆婆的手回到家中。午飯時間到了,婆婆端出兩只冒著熱氣的翠綠的三角體,又手把手地叫我褪去它表面的大片葉子。婆婆微笑著說,這些用荷葉包著香米的三角體就叫粽子,我還驚喜地發(fā)現(xiàn)米飯里面還有內(nèi)涵豐富的肉餡。它們都是婆婆從鄉(xiāng)下帶來的,大家都會在劃龍舟時吃粽子。我似懂非懂地捧著這噴著荷香的飯團,用力地咬下了一塊。望著婆婆仁慈的笑容,我只感到口中無比的親切與溫馨。
婆婆在我上小學以后便回鄉(xiāng)下頤養(yǎng)天年了,但我們家還是經(jīng)常在端午節(jié)去探望她時帶回幾只粽子,來重溫舊日的快樂與節(jié)日的喜悅。只是這幾年來給我?guī)淼氖沁z憾,端午節(jié)被韓國人注冊了,家鄉(xiāng)的的河臟得不能再劃龍舟了,婆婆壽終正寢了。然而,端午節(jié)被外國人注冊了,我們還能吃粽子;這條臟河總有變清的那一天,我們還能在水上劃龍舟;但最讓我傷感的是,我永遠不能再牽著婆婆的手在長堤看比賽了。
我愛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但我更懷念的是那永遠不再回來的童年和婆婆。端午雜思,思憶至此,足矣。
【端午節(jié)的作文】相關(guān)文章:
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作文:過端午節(jié)啦十四 - 體裁端午節(jié)作文01-14
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作文7篇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