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常用詞語“高枕無憂”的故事
高枕無憂是指頭枕在枕頭上面,舒服的睡安心覺。你知道這個成語是怎么來的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高枕無憂的成語故事,希望你喜歡,歡迎閱讀。
一、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齊國有一位叫孟嘗君的人,他在家里養(yǎng)了三千個門客,孟嘗君把這些人分成上、中、下三種等級。上等的門客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魚大肉,出門的時候還有車子可以坐;中等的門客每天只有吃到魚和菜;下等的門客每天吃到的就只有蔬菜而已。
有一天,孟嘗君的朋友介紹一個名叫馮諼(xuān)的人到孟嘗君家,孟嘗君問他的朋友:“這個叫馮諼的人有什么專長呀?”朋友想了很久說:“好像沒什么專長耶!”孟嘗君聽了之后,就不怎么理會馮諼,家里的傭人看到孟嘗君不理會馮諼,以為主人瞧不起馮諼,便紛紛把馮諼當(dāng)下等的門客招待。馮諼心里很不高興,天天發(fā)牢騷:“既然大家都瞧不起我,我干脆離開算了!”孟嘗君知道以后,就把馮諼由下等的門客升為上等的門客,還送給馮諼的母親吃的和用的東西,馮諼心想:“孟嘗君對我這么好,我一定要找機會報答他!”
有一次,馮諼自愿替孟嘗君到薛地去收租討債,結(jié)果不但沒有把租子收回來,反而假裝是孟嘗君下的命令,把收租的契約燒掉了。薛地百姓以為是孟嘗君讓他那樣做的,所以對孟嘗君非常感激。后來,孟嘗君被齊王免去了官職,只好回到薛地,卻受到當(dāng)?shù)乩习傩盏臒崃覛g迎。孟嘗君這才明白馮諼燒契約的目的。馮諼聲稱薛地所有欠孟嘗君錢的'人不用還錢,替孟嘗君買了個“義”的好名聲!
過了不久,馮諼又對孟嘗君說:“一只兔子要有三個洞藏身,才能免除被獵人獵殺的危險。您現(xiàn)在住在薛地,就好像兔子只有一個洞,是很危險的!萬一齊國國君對您不滿意要殺您,您連其他躲的地方都沒有呢!所以,您現(xiàn)在還不能把枕頭墊高,安心地睡覺!”孟嘗君一聽:“那我該怎么辦呢?”馮諼回答說:“這件事就交給我去辦!我會讓您像狡兔一樣,有三個安全的洞藏身!”
于是,馮諼就跑去找梁國的國君梁惠王,告訴梁惠王孟嘗君非常能干,梁惠王聽了之后立刻派人帶著一千斤黃金、一百輛馬車去請孟嘗君到梁國做相國。接下來,馮諼搶在使者前面回到薛地,建議孟嘗君不要接受梁國的聘請。因此,梁國的使者跑了三趟,都沒有把孟嘗君請去。梁國聘請孟嘗君的消息傳到了齊國,齊國國君馬上慌張起來,趕快用隆重的禮節(jié)請孟嘗君回去齊國仍做相國。
馮諼又建議孟嘗君向齊王請求賜給他先王傳下來的祭器,讓他把祭器放在薛地,并建立廟宗,這樣就可以保證薛地的安全了。等到薛地的宗廟建成時,馮諼就對孟嘗君說:“現(xiàn)在三窟已經(jīng)完成,從今天起,您可以‘高枕無憂’了!”
二、拓展延伸:
成語解釋
高枕無憂 ( gāo zhěn wú yōu ) 高枕,墊高枕頭睡覺;憂,憂慮。墊高了枕頭睡覺,無憂無慮。比喻平安無事,不用擔(dān)憂。也比喻放松警惕。
成語典故
出 處《史記.張儀列傳》(亦見劉向《戰(zhàn)國策·齊策四》):“事秦,則楚韓必不敢動,無楚韓之患,則大王高枕而臥,國必?zé)o憂矣。”
【解釋】:墊高枕頭睡覺,無憂無慮。比喻思想麻痹,喪失警惕。
【出自】:《戰(zhàn)國策·魏策一》:“事秦,則楚韓必不敢動,無楚韓之患,則大王高枕而臥,國必?zé)o憂矣。”
【示例】:孔明已死,我等皆~矣。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四回
詞語辨析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狀語;用于勸告、指責(zé)等場合
用 法:偏正式;作謂語、狀語;用于勸告、指責(zé)等場合;含貶義。
示 例
毛澤東《論十大關(guān)系》:“說反革命已經(jīng)肅清了,可以~了,是不對的。”
孔明已死,我等皆~矣。(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四回)
反義詞
憂心忡忡、心事重重、牽腸掛肚、枕戈待旦、愁眉苦臉、愁腸百結(jié)、
憂心如焚、愁眉鎖眼、愁眉不展、居安思危、杞人憂天
近義詞
無憂無慮、無牽無掛、歡天喜地、欣喜若狂、喜出望外、笑逐顏開、喜笑顏開、眉開眼笑、麻痹大意、安然無恙
【常用詞語“高枕無憂”的故事】相關(guān)文章:
常用描寫黃昏的優(yōu)美詞語成語句子03-18
經(jīng)典幽默故事(常用15篇)07-22
表示泛讀的詞語10-29
表示聽的詞語10-30
成長的故事作文(常用5篇)12-07
尊嚴(yán)的故事作文常用(5篇)08-21
成長的故事作文常用15篇08-24
成長的故事作文[常用15篇]08-04
成長的故事作文常用【15篇】08-06
成長的故事作文常用【6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