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作文7篇【精】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鄲腊桑韵率切【帋痛蠹艺淼亩宋绻(jié)作文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jié)作文 篇1
今天是我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端午節(jié)。我家的節(jié)日氣氛可濃了。
一、插艾葉、菖蒲
早上,我懷著興奮的心情起床,迫不及待地跑下樓,一陣清香撲鼻而來。咦,是什么呀?怎么這么香呀!
進了客廳,我發(fā)現,原來,大廳的中堂柜上正供著碧綠的艾葉與菖蒲呢,怪不得,十分清香。
聽奶奶說:這樣可以避邪,其實,艾葉菖蒲的`清香中有點辛辣,這下,蚊蟲們聞到這種氣味就遠遠地躲開了。
沒想到,小小的艾葉與菖蒲作用可真大!
二、吃五紅
中午,我跟妹妹早早地坐在餐桌旁等待開飯。
不一會兒,奶奶、媽媽正忙著把一碗一碗、一盤一盤的冒著熱氣的菜端上了桌,接著,又端了一些冷盤。
看著這么多的美味佳肴,我垂涎欲滴。媽媽微笑著對我說:“端午節(jié)要吃五紅:紅燒蝦、紅燒魚、紅燒魚、紅蘿卜與紅莧菜。”聽了這話,我點了點頭,心想:端午節(jié)的知識還真不少呀!
三、包粽子
吃過午飯,奶奶開始包粽子了。那些被太陽曬干枯了的粽葉經過沸水的煎煮后,又恢復了她那青黛的膚色,把那青澀的芳香散發(fā)出來。奶奶把她們撈出來,放在涼水長桶里,那綠綠的葉子柔柔的在水里一漾一漾的,好可愛。
奶奶把四張粽葉疊在一起,卷成漏斗狀,在里面裝上一大勺白花花的糯米,然后,包扎好,一個粽子就出現了。奶奶包的粽子大大的,像大錐子,媽媽包的粽子小小的,玲瓏可愛,像小船,又像蹄爪。
我們學會了,便去河邊打了一些蘆葉,挖一鍬泥土,也包起“粽子”來,包好,涂上顏色,可漂亮了。
端午節(jié),我真開心!
端午節(jié)作文 篇2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tǒng)佳節(jié)--端午節(jié)。在這個古老的節(jié)日里,人們包粽子、賽龍舟,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節(jié)日氣氛。
在端午節(jié)的前夕,我們的母親河韓江上舉行了一場潮汕四市的龍舟比賽。雖然那天天公不作美,下著蒙蒙細雨,但這絲毫不影響參賽隊員的發(fā)揮。在有節(jié)奏的鼓聲中,在響亮的吶喊聲中,一條條龍舟你追我趕,乘風破浪,向著終點不斷沖刺,場面十分激烈。觀眾臺上也是熱鬧非凡、人山人海,觀眾們熱情高漲,不停地為參賽隊員們吶喊助威,現場是一片歡樂的`海洋。經過了幾個回合的比賽,冠軍終于產生了,但比賽的名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場比賽賽出了潮汕四市的友誼,也為節(jié)日增添了歡樂的色彩。
端午節(jié)也是粽子飄香的節(jié)日。家家戶戶都要在端午節(jié)里包粽子,這是一個傳統(tǒng)的習俗,我們家當然也不例外。端午節(jié)早上,奶奶把包粽子所需的箬葉和餡料準備好,便開始包粽子了。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塊,只見大人們拿起兩片箬葉,把餡料往上一放,接著三折兩疊,再拿起草條一綁,一個有棱有角的粽子便展現在我們面前。我們這群小孩看了贊嘆不已,躍躍欲試,紛紛纏著大人們教我們包粽子?晌覀儼龅聂兆硬皇锹娥W了就是太小了,簡直就是只丑小鴨。不一會兒,我們包了幾十個粽子。奶奶把粽子拿到廚房去蒸,才一會兒工夫,粽子蒸好了,屋子里彌漫著粽子的香氣,真誘人呀!
端午節(jié),一個傳統(tǒng)古老的節(jié)日,一個喜氣洋洋的節(jié)日。多么美好的端午節(jié)啊!
端午節(jié)作文 篇3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又到了,人們都忙著包粽子、插艾葉,準備過節(jié)。可我一點兒也興奮不起來,呆呆地坐在書桌前,絞盡腦汁思考著如何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文!熬傲,吃粽子了!”一股粽子的清香隨著奶奶的叫喚飄進房間,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昨天那一幕……
“景霖,端午節(jié)到了,你想吃什么餡兒的粽子?奶奶給你包!薄拔乙噪u肉餡的粽子!”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想起那噴香的粽子我都要流出口水來了。奶奶微笑著說:“好,奶奶給小饞貓包雞肉粽子去!”說完便蹣跚著走進廚房,開始準備包粽子的材料:煮粽葉,浸糯米,剝花生、泡紅豆、殺雞……
今天天剛亮,我就聽到廚房里有動靜,于是擦了擦惺忪的雙眼,起身走出房間,只見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的奶奶從廚房里捧出一大盤糯米,吃力地挪移著腳步,到飯廳這短短的距離也累得她額頭滲出了細小的汗珠,她喘著粗氣,把糯米小心翼翼地放在餐桌上,又回頭把其他材料拿到餐桌上擺好。忙活了一陣子,奶奶終于松了一口氣,坐在餐桌前,開始包粽子。我走到餐桌前,靜靜地凝望著奶奶熟練地把糯米和著各種材料裹起來變成漂亮的粽子,“咦,奶奶,怎么這些粽子有些是長長的,有些卻那么小巧玲瓏?”我發(fā)現奶奶包的'粽子有些奇怪,便詫異地問道!半u肉餡兒少,長的那些是豬肉餡兒的,小的才是雞肉餡兒的,這樣你才容易認出你喜歡吃的粽子呀!”奶奶頭都沒抬,拿起一根繩子把包好的粽子裹了起來,把對我的愛緊緊地裹了起來。我的眼睛濕潤了,看著奶奶那粗糙的雙手,想起自己平時對奶奶不理不睬的態(tài)度,想到因為奶奶做的飯菜不可口而沖她發(fā)脾氣的不該,我的心里充滿了悔恨。
“景霖,吃粽子了!”奶奶慈祥的叫喚再次響起,我快步走到廚房,剝開一條粽子,陣陣清香撲鼻而來,輕輕地咬了一口,那香味讓人心醉,奶奶那潤物無聲的愛融進了我嘴里,藏進了我的心里。我頓時茅塞頓開,回到房間,開始奮筆疾書,讓這份愛流淌于字里行間……
端午節(jié)作文 篇4
今天是20xx年端午節(jié),一個本該難過的日子,卻沒再傷感。當然,前天因為曾發(fā)生在這個節(jié)日的人間悲劇寫過一篇痛斷肝腸的文章。
今早,天下起較大的雨,空氣很清爽,一直持續(xù)到午后時分。還和少時同學說起,是不是每年端午節(jié)都比較容易下雨,她的回答是否定的。說那兩者之間并沒必然聯系,是我將今天的雨和端午節(jié)傷心聯系在一起呢。在這,不去回味和渲染悲傷的氣氛,但看見我的文盲母親怕主家不認賬采用花生形狀記錄所干的花生地活路,我沒幫她但心酸了。
雨中的老家葡萄架變得更加嬌翠欲滴,也更誘人。仔細看去,已經結了不少串的葡萄粒,比之五一節(jié)回去時。它總是在我看不見的時候,默默地忠誠生長著。讓人感動之余,又多了一份感恩。我家的葡萄架,帶給我的不只是美味的葡萄,更多的是一種清新的綠色風景和頑強生命力的展示,以及我對父親的無限懷念,還有我對家鄉(xiāng)的深情眷戀。關于我家的葡萄,寫過好幾篇文章的。想著到了暑假時分,它又會像嬰兒一樣快速地成長,葡萄將再次掛滿枝,秋熟前的最后一綻。
細雨中在村口吃完豆花泡饃,到了鎮(zhèn)上和縣上。自然,一無例外地擺著幾種端午節(jié)小吃攤:油糕、粽子、綠豆糕、麻花,但沒見有賣香包的;蛟S因為今天下雨的緣故,不好出來售賣,倒有幾分遺憾在心頭。前幾天,在西安街頭給女兒買了一個香包,算是端午節(jié)的儀式感。網上調侃說端午街頭一定有:賣艾(愛)的,賣杏(恨)的。有時,由艾(愛)變杏(恨)就在一念之間,兩者如影隨形,不離不棄。
我家地頭兩邊都是莊稼,一邊是半人高的玉米綠油油的,一邊是半人高的麥茬地泛著麥黃。仔細看的話,麥茬地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剛種上的玉米地,一種是還空著的麥茬地。這消除了我一些記憶上的誤區(qū),最近幾篇關于農村夏收秋種回憶文章。一方面是我確實忘記或記混了一些農事時間和流程;一方面我寫作比較隨性,不愿去深究話題正確與否。前段時間,讀到類似文章也比較多,但多從各自角度來描寫的,提供的.信息參考不定全面而準確,真可謂“所見非所聞”。
晨風綿雨中,站在泛綠或泛黃的地頭,看著莊稼長勢或地面光禿,心頭不由浮起一種或愉悅或傷懷的感覺。前一天沒下雨,還在麥茬地走了一會,依然是容易扎腳的感覺,F在因為是機器收割,麥茬比較高。即使深耕翻地了,照樣會在玉米田長出麥青來,也就是秋麥苗。這種草拔起來,并不容易。數量比較大,也沒辦法將牛牽來啃青草,因為牛會先啃長得比較高營養(yǎng)也豐富的玉米。麥青,比較矮小,貼地長著。用鐮刀也不好割,用手拔費勁更耗時。用收割機確實方便了夏收,但卻為秋種惹下了麻煩。人生,有時也是這樣:前半場方便和輕松了,可能會給后半場帶來麻煩或隱患。并不是說,前半場不干的事情,后半場就不用干了。這好像符合能量守恒定律。還有一句話:如果你感覺歲月靜好,那未必是真的靜好,多半是因為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呢。
突然之下,對前面那篇《有一種不忙叫三夏》文章產生一種寫錯的感覺:農村夏收秋種并不輕松,相比其它體力勞動來說。這次端午節(jié)遺憾的是沒能走進西瓜地里,親自感受西瓜滿地的綠意盎然,在瓜棚里美美躺上一覺;沒去病起六年前端午的父親墳頭再次祭奠一下;更沒品嘗一下家鄉(xiāng)的端午美食。
端午節(jié)作文 篇5
春去夏來,大街上絲絲縷縷的粽子飄香,遠處若隱若現的鞭炮和鑼鼓聲,又迎回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jié)。
小時候,每到端午來臨,母親及鄰居那些阿嬸阿姨們便忙碌著包裹粽子。箬竹葉、糯米、綠豆、紅豆、花生、肥豬肉??熊熊燃燒的柴火烘烤著黑色的大鐵鍋,粽子的香味漫漫蒸騰著,繚繞著熱鬧的老屋庭院,飄逸在幽幽的古巷深處,隱約于雀躍的童聲之中,那種情境曾深深地烙在心間,成為一種難以忘懷的端午印記。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粽子漸漸變成了四季的食品,淡淡的粽子飄香似乎少了些許端午的味道,F在或許鑼鼓喧天的龍舟競渡更能讓人感受到端午的氛圍。老家那里雖然沒有江河,兒時也只是在母親娘家的地方目睹過龍舟競渡的熱鬧場景,但那種記憶已經烙印于心間,從未能忘懷。長大以后,或許生活的奔波勞碌,慢慢地對這些節(jié)日有點淡然。近幾年,或因端午節(jié)成了法定假期,又或是人們對現代社會發(fā)展感到茫然而產生對傳統(tǒng)回歸的情懷,營造了一種氛圍,讓人有了思想的空間,這種兒時記憶中的情愫又再縈繞心頭。
前些日子,去大學城騎單車,在南亭村見到村民在洗擦剛起出水的龍舟時,就萌發(fā)了今年要帶兒子去看龍舟的念頭。除了滿足自己那種懷舊情懷外,或也可趁此機會讓兒子親身感受一下傳統(tǒng)文化的氛圍。當下,小孩都喜歡沉迷虛擬的世界,對傳統(tǒng)文化大多有種冷漠,自己不自覺之中有種或是庸人自擾的情緒。
今年的端午節(jié)是一個小黃金周,可以連休三天,觀看龍舟盛事正當時?待堉鄣暮萌ヌ幾匀皇呛佑拷诲e的水鄉(xiāng),大學城所處的小谷圍及周邊的村落就是久負盛名的龍舟之鄉(xiāng),所以,大學城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首選之地。放假前,特地向一位住在小谷圍的同事了解了一下周邊龍舟的情況,不出所料,在大學城的南亭村和穗石村是最佳的去處。于是乎便決定再游大學城,和兒子一道去湊湊龍舟競渡的熱鬧。
是日一到大學城北站,立馬租了單車就直奔南亭村,抵達渡口碼頭還沒到十一點。藍天白云,江風裊裊,但見江灣里停泊著的兩艘龍舟已盛裝待發(fā),洗擦得油亮油亮的龍舟上豎立著幾帳艷麗的羅幔,繡印著村名、姓氏的白底紅邊的三角旗迎風招展,江邊的馬路旁停泊著各式車輛,古榕樹下一張張餐桌整齊地擺開,鋪著桔紅色的臺布,在樹蔭之下格外艷麗,一些村民忙碌著準備龍舟飯和迎接來自各村探親的龍舟,江邊聚集著一大群的村民和游人。長者、婦孺坐在大樹下的石凳上閑聊,年輕力壯的龍舟手整裝待發(fā),小孩江邊戲水,游人則環(huán)走四周感受這里的風情,熙熙攘攘,一片祥和、歡樂的氣氛。
龍舟競渡是端午節(jié)必不可少的項目,特別是在珠三角地區(qū)可以說是端午節(jié)中最大的活動項目。賽龍舟,廣州人稱為“扒龍船”,歷史源遠流長,并形成很多習俗。據介紹,20世紀30年代前,在四月初八的浴佛節(jié)便將去年端午節(jié)后沉入涌底的龍船起出,俗諺謂“四月八,龍船隨;薄30年代以后,逐漸改為五月初一才起出龍船。有一段順口溜的俗語:“初一龍船起,初二龍船忍,初三初四游各地,初五龍船比,初七初八黃竹岐,初九初十龍船打崩鼻!狈从车木褪菑V州附近端午龍舟的習俗。在整個過程中,初五是賽龍船的高潮,得勝者可獲賞全只燒豬與賞銀元。初八各鄉(xiāng)龍船多集中到市郊黃竹岐進行表演比賽,因那時黃竹岐地方有一座龍母廟,初八為龍母誕。隨著社會的變遷,一些習俗也與時俱進,19XX年,廣州市政府正式確定五月初五的龍舟活動為龍舟節(jié),以將這種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
整個龍舟活動包括:起龍、下海、賽龍和收龍。起龍亦稱為祭龍,即是在臨近端午時,將埋于河床中的龍舟挖出,擦洗干凈、修整重新上彩、點睛,裝上龍頭龍尾;下海亦稱游龍,亦即是將龍舟放下水中劃出河面;賽龍即是進行龍舟比賽;收龍,是指比賽結束后,將龍舟沉于福地之中,等來年再起龍,俗稱為收龍子。在這個過程中,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在宗祠、廟宇中進行各種拜祭等活動,規(guī)矩繁多,或各地習俗有所不同。
遠處,隨著江風隱隱傳來陣陣的鞭炮轟隆和鑼鼓喧天之聲,偶爾還能聽到龍舟手們興奮的吆喝,惹得游人個個翹首以待。等候了一會仍不見附近龍舟的到來,有點急不可耐了,于是向村民詢問相關龍舟走親探訪(龍舟拜會)的情況。村民們說端午節(jié)前附近村落的龍舟都會互相走親探訪,具體到來的時間很難確定,以
目前聽到的鑼鼓聲,應該是在新造、穗石村一帶,估計要過多一兩個時辰才能到這里。于是我們急匆匆奔向穗石村,果然村民所言非虛,到達穗石村時,江邊碼頭附近已龍舟云集。龍舟均來自附近村落――土華、小洲、官洲、長洲、深井、侖頭、北亭等村,各大姓氏的龍舟帥旗飄揚,一派鞭炮齊鳴,鑼鼓喧天的'景象,熱鬧非凡。江上龍舟或靠岸小憩,或彼此道賀,或在江中競渡,相互比劃一番,來往穿梭好不熱鬧。只見在江中比劃的龍舟,鑼鼓手站在龍舟中部,一聲聲號子,一錘錘鼓點,有板有眼,時急時舒,橈手們(又稱劃手)聽令而動,揮橈劃槳,迅楫齊馳;招子手穩(wěn)立舟尾,眼觀八方,把舵定航,一副勝券在握的智者風范。鞭炮煙霧彌漫,岸邊、碼頭觀眾如云;鞭炮聲、鑼鼓聲、吆喝聲、歡呼聲,繚繞江岸,場面之壯觀,聲勢之浩大,氣氛之熱烈,場面之震撼,令人驚嘆。
不經意間已到正午,龍舟仍然陸續(xù)有來,大隊龍舟一輪歡聚之后,陸續(xù)向南亭、市頭方向繼續(xù)行程。這回應該輪到南亭村熱鬧了,于是我們又騎車折返南亭村渡口。返抵時,這里已經是人聲鼎沸,鑼鼓喧天。南亭村對開的江面上,分布著兩個樹木蔥郁的小島,顯得江面相對狹窄,過往龍舟更靠近岸邊;加上江邊古榕蔽日,紫荊點綴,蔥蔥郁郁;不遠之處,高架橋如天塹飛越珠江兩岸,景色秀美。所以,游人更加喜歡聚集在這里,氣氛顯得更加濃烈。
龍舟相聚,喜氣洋洋,令這個本寧靜而彌漫書香氣息的大學城多了幾分熱鬧,傳統(tǒng)文化的宣揚更令大學城充滿生機。現代與傳統(tǒng)文化的揉合,都市與鄉(xiāng)村的交融,是一種平衡,一種和諧,令這個小島更加多姿多彩。
然而,在建設大學城之初,這里卻因征地、拆遷等問題導致村民與政府發(fā)生歷時多年的激烈沖突。面對當今社會,有時候總令人產生一種困惑――政府可任由外國的可樂文化、快餐文化??不斷對國人的思想觀念進行蠶食,乃至我們的教育、傳媒自覺不自覺地宣揚“外國的月亮更圓”的謬論。小谷圍島上的原有村落少說也沉積了上千年的歷史,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蘊含著千百年滄桑的歲月,說其是嶺南歷史文化的瑰寶,或當之無愧。為什么當初非要將原住的村落搬遷?直至今日,僅剩的四條村落靠馬路邊的外圍都用高高的鐵皮圍蔽,難道政府部門認為這些古村落有礙觀瞻么?事實上,今日的大學城令游人向往,除了現代化的學府林立之外,引人入勝的嶺南古村落文化也是一大原因。對于一些喜歡了解人文風俗、尋古探史的人而言,或許這些傳統(tǒng)的古村落文化更令人心動。
龍舟飛渡,粽子飄香。自然而然使人聯想起二千多年前那位憂國憂民的大詩人屈原。端午節(jié)就是為紀念這位戰(zhàn)國時代楚國詩人而誕生。中國唯一一個以紀念一個人而延續(xù)了二千多年的節(jié)日,可以想象屈原在國人心目中的那種地位是多么崇高!“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笔乔貞养欩]之志的真實寫照;“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是屈原憂國憂民的心聲,是千百年來屈原永生于老百姓心中的情結。端午節(jié),傳承著一種情懷,悲壯而凄美,氣吞山河。它向世人所傳達的,是一個詩人憂國憂民、熱愛故土的高尚風格。端午節(jié),沉淀了一種精神,厚重而堅實,歷久彌新。它向世人所闡述的,是一個勇士不畏暴虐、堅持斗爭的偉大壯舉。兩千多年來,無論是太平盛世還是兵荒馬亂,無論是刀耕火種的蠻荒社會還是今天科技如日中天的時代,老百姓對屈原的敬仰始終如一,從未改變,這其中的原因是否值得我們的當權者細細思量?
端午節(jié)作文 篇6
端午節(jié)在每年農歷五月初五。
這一天,我和媽媽去街上買菜。我聞到了粽子的味道。當我到家時,我突然想知道端午節(jié)是怎么來的。海關是什么?我想問我媽媽,但是她媽媽說,“你可以自己去查查書!蔽倚南耄簩で髱椭葘で髱椭。我會照我說的做。
我找到了百科全書并打開了它。它說:“在端午節(jié)那天,人們賽龍舟和吃粽子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活動。傳說賽龍舟是為了營救死于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放進河里喂魚、蝦和螃蟹,停止吃屈原的尸體。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jié)是一個龍節(jié),是四五千年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在端午節(jié)要吃“黃武”: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包粽子和雄黃酒。不管是在南方還是在北方,雄黃都將被用來在孩子們的額頭上畫“國王”這個詞,并且在這一天將會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包。
這時,媽媽叫我吃粽子。當我看到美味的粽子時,我不禁唱起了一首關于端午節(jié)的兒歌:“五月五日是端陽。插入艾葉,戴上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快樂地下水!
端午節(jié)作文 篇7
今天是5月28日,是端午節(jié),我們應該吃粽子。這天媽媽去商場里買粽子,媽媽買來粽子時,我就猜測到,這么大的 粽子,一定又好吃,又香甜吧,我笑著說,媽媽說:"那可不一定哩!你又沒吃,怎么知道是什么口味,媽媽煮好之 后,就開始吃了,味道果然很甜,媽媽也說好吃,就這樣,我們過著幸福的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作文】相關文章:
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作文7篇01-22
端午節(jié)作文07-14
端午節(jié)作文07-14
端午節(jié)作文07-14
端午節(jié)作文07-14
端午節(jié)作文07-14
端午節(jié)作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