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啟示作文
導語:生命的啟示,就是告訴我們要珍惜生命,珍惜時間,珍惜一切美好的東西,只有這樣生命才更有意義,生活才會更精彩。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啟示的作文,歡迎品讀借鑒。
篇一:生命的啟示
我常常想,生命究竟是什么?
昨天晚上,我在家里看書。忽然,一只蝴蝶飛過我的頭上,我想:等它飛倦了,停下來的時候,我得仔細地看一看它。蝴蝶飛了幾分鐘,終于停到我寫字的書桌旁邊。啊,是一只漂亮的花蝴蝶,一對色彩斑斕的翅膀、兩根觸角在頭上輕輕擺動、它的肚子時而鼓時而收縮,我知道此時花蝴蝶一定在也在看著我!好像在向著我訴說今天飛行的快樂!原來,生命的意義在于你是否有一顆快樂的心、是否能夠堅強地戰(zhàn)勝生活!
有一次,媽媽買回幾個香瓜,我興奮地切開一個,津津有味地吃起來。香瓜味美、好吃,我想要是自己種幾棵,吃香瓜就不用買了。于是,我把香瓜籽留下幾粒,分別種在菜園的角落邊。過幾天,瓜籽發(fā)芽了,為了研究香瓜是否需要更多的養(yǎng)料才能結出味美的果實,我特定常給一株香瓜施肥、捉蟲、澆水、曬太陽,另一株只給它免強維持生命的水。結果,采香瓜時,我發(fā)現(xiàn)常施肥、捉蟲、澆水、曬太陽的香瓜長得很好,結出的果實個子大、味道美;而別一株香瓜結出的果實小得可憐,味道苦澀。啊,我從種香瓜中懂得,生命的存在,除了有能夠維持生命的養(yǎng)料,還得精心呵護,否則,生命就不會擦出火花。
是呀,對于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應該好好的讓脆弱的生命變得堅強。生命屬只于你自己的,請要好好精心呵護自己的生命,讓短暫的生命不再虛度年華,讓自己活得更光彩有力。
篇二:生命的啟示
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發(fā)生許許多多的事情,重要的或者微小的,總容易在時間的長河中被我們淡忘。在我的腦海里,只有兩個字,常常被記憶喚醒,那就是“珍惜”。
記得今年春天,五月的春光特別地養(yǎng)眼,我和四個女生約好,來到了長江邊。遠處金黃色的菜花、綠油油的嫩草、清澈冰涼的江水,還有美麗的沙灘和那條小漁船。小伙伴們像小鳥一樣,迫不及待地享受著春天的快樂。我們脫鞋卷褲,早已忘了自己是文靜的女孩。挖沙、奔跑、嬉水,小漁船也被我們蹦上跳下,歡快地搖擺著,每個人無不珍惜著這難得的一刻,誰都沒有想到潛在的危險和對生命的珍惜。我們的快樂最終被及時趕來的爸爸打破,狠狠地批評了我們,還給我們上了一堂如何珍惜生命,遠離危險的現(xiàn)場課。
“5-12”汶川大地震,一幅幅畫面使我更懂得了珍惜生命和生命的偉大,使我幼小的心靈對“珍惜”有了更深刻的記憶和啟示,珍惜生命,珍惜時間,珍惜一切美好的東西,只有這樣生命才更有意義,生活才會更精彩。
篇三:生命的啟示
最近我們都在學習有關“熱愛生命”的課文,今天,當我在看《小小的我》的電視劇的時候,我又被深深地感動了,震撼了……
《小小的我》講述了一個叫栗欣的小女孩殘疾立志、珍惜生命、熱愛生活、關心他人的感人故事。
在7歲那年,她被一輛摩托車撞倒,導致失去雙手,而且站立和步行都很困難,全身都疼痛?墒牵退.父母都沒有放棄,不知摔了多少次,流了多少汗和血,她終于會艱難地走路了,也落下了后遺癥。
她很想上學,可是她是殘疾人,但是她對自己的求學夢想并沒有放棄,在經歷多次挫折后,她堅持自學,終于,她夢寐以求地進了學校。
在學校里,她發(fā)現(xiàn)情況并不樂觀,開始大家因為她是殘疾人而歧視她、欺負她。但是,因為她的樂觀、善良,使得同學們慢慢和她友好相處。有個叫祖威的小男孩,因為她殘疾經常欺負她,后來祖威發(fā)現(xiàn)她善待別人,還在學習上幫助自己,最后兩人成為知心朋友。祖威的小叔在運動生涯達到頂峰時候卻落下癱瘓而想放棄生命。栗欣對祖威的小叔說:“人只能掉一滴眼淚,其他的全部要堅強面對,要樂觀才會有精神支柱。”在此,我被深深感動了,心中一直在回味這句話。
一個來自農村的小男孩叫郭明,因為家境貧困、學習成績不好而自卑 ,他爸爸也準備讓他輟學。栗欣積極發(fā)動同學去鼓勵郭明,勸說郭明爸爸。開始郭明爸爸還強行趕走栗欣,后來他被同學們的美好心靈和珍貴的愛心感動了,終于同意讓郭明重返校園……
后來,栗欣的病情惡化了,生命之火即將熄滅,但是她繼續(xù)堅強、樂觀……雖然奇跡沒有出現(xiàn),但是這么一個7歲小女孩對生命的渴望和追求、對生活的熱愛和樂觀、對他人的關心和幫助,給我留下了很大的啟發(fā)和深思……
一個小女孩,不但殘疾,而且生命之花如此脆弱,竟懷著一顆樂觀、善良的心,更何況我們呢?什么是英雄?那是用心去引導別人、幫助別人,雖然身處逆境,卻樂觀向上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生命的啟示作文】相關文章:
生命啟示作文06-22
作文:生命的啟示02-16
生命啟示作文11-28
生命的啟示作文12-30
生命啟示作文07-14
生命的啟示02-03
【熱門】生命的啟示作文09-07
【熱】生命的啟示作文10-06
【薦】生命的啟示作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