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作文(集錦9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jié)作文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jié)作文 篇1
端午節(jié),趣事多!
清晨推窗,撲面而來一股青青的草葉馨香,空氣中流淌著淡淡的艾草味兒,粽子香味兒!又是一年的端午節(jié)!
家鄉(xiāng)有傳說,端午節(jié)這天用黎明前采摘露珠的車前草加水煮雞蛋,吃完雞蛋再喝盡湯,腸胃生病。
端午天,還要到山上采艾草,據(jù)說能避邪祛病。插在門邊,窗縫,先把蚊子蒼蠅熏個頭昏腦脹,暈頭轉(zhuǎn)向,看它還傳播疾。坷牙芽傇谔炜p大香包,或做七彩繩給我,里面都裝滿了艾草和朱砂。掛在脖子上,能保佑小孩子們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還艾草煎湯,可以用來擦身,說子的`話就被蚊蟲叮咬,也生瘡包。
早上,一大早就開始動手了:先買好的蘆葦葉用溫水泡在大盆里,再把糯米洗凈淘好,要泡上才行,到天早上就開始包粽子了。先把餡心擺好,讓后用各色的線纏繞。葦葉粽子四個角的,顏色各不相同,放進鍋里,就煮一夜,中間還加上幾次水。
早晨我醒來,一下就聞那濃濃的香味,我一鍋,“哇!五顏六色的粽子!”我不禁叫了,太漂亮了!太美味了,我一連吃了三個。
那暖暖的甜甜的粽子香,那四處流淌的艾草的香味,那濃濃的情意和綿綿的牽掛,身在何方,年年端午,又讓人品味起故土家鄉(xiāng)的溫馨和美
端午節(jié)作文 篇2
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傳統(tǒng)佳節(jié)/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古代偉大詩人屈原。所有地方的人都在為這快樂的節(jié)日做準備,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節(jié)日的氣氛,在我們家的端午節(jié)那真是既充實又溫馨的哦!
記得今年端午節(jié),我們家處處洋溢著歡樂的氣氛。端午節(jié)那天,我們?nèi)疑塘恐衲暌獊睃c什么呢?這時,我腦子里的一根筋“嗖”地一下子蹦了出來,來辦一個包粽子大賽,說干就干,我連忙把親朋好友全部都請來參加包粽子大賽。正在大家都手忙腳亂忙著包粽子的時候,突然,我抬頭一看,這些粽子不是破了,就是沒包好。唉,怎么樣可以獲勝呢?忽然,一個念頭在我腦中一閃而過,我為什么不做一個心形的.粽子呢?我先把棕葉折成心形,再把糯米及肉放在里面,將棕葉包扎起來,用繩子系好,這樣一個心形的粽子完成了。
端午節(jié) 看著大家陸陸續(xù)續(xù)包好的粽子,我覺得我這個心形的粽子很特別。然后小心翼翼的將它們放入鍋中,不一會兒,美味的粽子出爐了,大家爭先恐后地搶著自己的成果,
今年的端午節(jié)既特別又開心!
端午節(jié)作文 篇3
去年的端午,是在學校過的,而今年的'端午恰好是放暑假的第一天,又不上學還能美餐一頓,悠哉美哉?
一大早,爸爸和媽媽帶著我到老家過端午節(jié)。下了車,放眼望去,奶奶家的門上早已插上了艾草,聽媽媽說,這樣做可以避災驅(qū)邪。瞧,門口也站滿了人,說說笑笑,好不熱鬧!原來他們是在打糍粑,只見大伯右手握著錘頭,左手掂著錘尾,舉過肩頭,一上一下喊著號子努力地捶打著,糍粑也黏黏的貼在木棒上,像掛起來的一根根絲線,我們小孩子圍在周圍,隨著木棒的一起一落,也叫著笑著, 看到糯粑粑的糍粑,口水滴答。我們正準備下手時,爸爸發(fā)言了:“知道今天為什么要吃糍粑嗎?答對才能吃喲.”
這可難倒了我了,我就裝作沒聽見,等待爸爸解釋。爸爸告訴我說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真沒想到一種食物也有故事。我一邊品味著故事一邊上前去‘扯糍粑團子’吃,看著那顆顆米粒變成了白花花的糍粑,又被我們扯成一綹一綹的送進嘴巴里,好不愜意!二伯二嬸看我們吃得開心,專愛逗我們城里小孩玩,知道我們不懂,就忽悠我們,說把手在火邊烤烤再去扯糍粑團子更好吃,可想而知——又燙又粘!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我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還有很多的習俗,如“取草帽”、吃茶葉蛋.蕩秋千……端午節(jié)真有意思。
端午節(jié)作文 篇4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tǒng)的端午節(jié)。在河南民間,端午節(jié)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為了紀念屈原,一說源于田文端午立新規(guī)。
屈原一說與南方基本相同。老百姓把源于田文的說法都稱為“躲五”。傳說古代的時候, 人們把五月稱為惡月,五月五日為惡日,此日生的孩子為“五日子”!拔迦兆印笔歉改傅目诵,誰也不敢撫養(yǎng)。齊國的田文是“五日子”,父親幾次要害死他,多虧母親保護,他才幸免于難。但父親命令他,每到五月初五這天,他必須到外祖母家去“躲五”。田文長大以后,做了宰相,便下令改“躲五”為“端午”,說五月五日是個端端正正的吉利日子,此日生的孩子一律不準加害,也毋須到外祖母家去“躲五”。自此以后,便有了端午節(jié)。
伴隨著生動有趣的傳說,河南的端午習俗越發(fā)顯得豐富多采。有民謠這樣說:“五月五, 麥子熟,包好粽子過端午。”說明包粽子、吃粽子,是河南端午節(jié)里一項重要的民俗活 動。從形狀上說,其它省市有袋粽、角粽、錐粽、菱粽、筒粽、秤錘粽和九子粽等,而河南主要是角粽,有三個角的,也有四個角的。 河南為什么要包角粽呢?據(jù)說當初屈原投江之后,每到五月五日屈原的祭日,人們都把 米飯扔到河里紀念屈原。一天晚上,有人夢見屈原面黃肌瘦,就連忙上前詢問。原來, 百姓投往河里的米飯,都被魚鱉蝦蟹吃掉了。屈原無食充饑,所以日漸消瘦。他左思右想,不知怎樣才能不讓魚鱉蝦蟹吃米飯。屈原告訴他,如果用箬竹葉包飯,做成尖角的角黍(即粽子),魚鱉蝦蟹見了,以為是菱角,它們就不敢再吃了。那人醒后,就把此夢轉(zhuǎn)告給鄉(xiāng)鄰。第二年的端午節(jié),人們就照夢中屈原說的方法去做。不久,屈原又托夢給那人,感謝人們送去的粽子。后來,人們都這樣去做,漸漸形成了包角粽的習慣。
“五月里有午端陽,粽子油條泡雄黃!倍宋绻(jié)時,河南人不僅要吃粽子,還要吃 油炸食品。像油條、麻花、麻葉等,都是人們常做的油炸食品。在眾多的油炸食品中,糖糕和菜角是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節(jié)日食品。
在端午節(jié)這天,有些人家很講究吃雞蛋。端午早上,主婦們將雞蛋煮熟后,放在孩子的肚皮上滾幾下,然后去殼讓孩子吃下。據(jù)說這樣可以免除孩子的災禍,日后孩子也不肚疼。
受古人五月五日為“惡日”說法的影響,端午節(jié)這天,民間還有許多消災祛病、預防瘟 疫流行的風俗。每逢此日,河南家家有采艾、掛艾的習慣。當太陽還未升起,中原城鄉(xiāng) 還籠罩在晨靄之中,農(nóng)民們就踏著露水上路了。據(jù)說日出以前的艾性涼,可以辟邪。日 出以后的艾性熱,容易招邪,所以人們都要趕在日出以前上山采艾。在豫南一些地方,人們還要在太陽未出之前到井里、河中打水,用井水河水洗臉煮飯。傳說月宮嫦娥夜間將杵的藥灑入井里和河中,用此水洗臉煮飯可治百病。
說起飲用雄黃酒,人們馬上會想到《白蛇傳》的故事,想起許仙讓白娘娘喝雄黃酒, 以至端午節(jié)時白娘娘現(xiàn)了原形,嚇死了許仙的民間傳說。不過,現(xiàn)在喝黃酒的人少了, 大多是用雄黃酒給孩子抹耳朵、抹鼻子、抹肚臍,據(jù)說這樣可以避瘟疫、殺蚰蜒、防蛇 蝎,還可以預防毒癤。
此外,古代端午節(jié)捉癩蛤蟆的風俗現(xiàn)在仍在河南農(nóng)村流行。民間認為,癩蛤蟆有巨毒, 能夠清熱解毒,特別是端午這天捉到的蛤蟆毒性最大,質(zhì)量最好,人們把蛤蟆眼泡上的毒汁擠出拌入面粉搓成長條,晾干備用。還把錠墨塞進癩蛤蟆嘴里,將它掛在墻壁上,風干后就成了中藥,此稱蛤蟆墨。人身上出了毒疽,用此墨畫一圈,病情就會得到控制。正因為有此風俗,這天的癩蛤蟆特別難捉,人們說它是“神蟲”,這天怕被人捉拿,都紛紛躲藏起來,故而民間有“癩肚蛤蟆躲端午”的俗語。
端午節(jié)這天,是孩子們最歡樂的時候。大人給他們戴上五毒肚兜,穿上黃色繡花鞋,手、 腳系著五色彩線,脖子上掛著精美漂亮的香囊。他們神氣十足,穿梭嬉戲在人前背后。 孩子是婦女的理想模特,當孩子穿戴整齊,在眾人面前炫耀母親的女紅技藝時,婦女們心理上就得了巨大的安慰和滿足。這些凝結(jié)著母親一片愛心的兒童裝飾品,為傳統(tǒng)的.端午節(jié)增添了令人心醉的色彩。
熱鬧歡快的周口龍舟賽
河南周口水域廣闊,穎河、沙河、賈魯河、渦河、汾河貫穿西北東南。河內(nèi)舟楫云集,桅檣如林,素有“小武漢”之稱。每年初夏的端午節(jié),這里人山人海,歡聲雷動,人們從四面八方匯集周口,觀看一年一度的端陽龍舟會。
周口是中州有名的龍舟之鄉(xiāng),端午鬧龍舟是這里的傳統(tǒng)風俗。周口龍舟與江南龍舟不同,江南龍舟體長頭尖,而周口龍舟體短頭平,輕捷靈巧,便于掉頭。江南龍舟裝飾較少,周口龍舟用綢布、花紙濃裝重彩,豪華俏麗。周口龍舟比賽時,每只龍船上都有一名固定的“拿手”“扳棹手”、“鼓手”、和十名“劃手”。大家群策群力,配合默契,雙槳舞動,輕舟如飛。
周口龍舟賽的比賽項目除競渡外,還有拔河、捉鴨等。拔河時,一根繩子連接兩條龍船,雙方奮力向相反的方向劃動。水上拔河比陸地拔河復雜,除力量競爭外,還有技巧、智慧的較量。劃動的槳板,好似踏地的雙腳,要想立地不動,需奮力劃水,一點也不敢懈怠。如果想戰(zhàn)勝對方,就需要全船人同心協(xié)力才能取勝。
捉鴨,是周口端陽鬧龍舟活動中最具吸引力的一項內(nèi)容,民間稱它為賞標。這項活動由兩方船只來進行,一方是劃動的龍舟,一方是彩棚高聳、彩旗飄揚的大彩船。一陣鞭炮聲后,彩船上拋下數(shù)只活鴨。各彩船鑼鼓齊鳴,眾龍舟競相追鴨捕捉。鴨子驚叫著向四方游去,龍舟掉頭尋找,緊急中,隊員們手忙腳亂,往往舟舟相碰,水面上浪花飛濺。捉鴨時,龍舟上的人不能下水,只能用一種木質(zhì)月牙形的鉤子來捕捉。劃龍舟的隊員捉到鴨子后,看鴨腿上綁的布條,就可以知道是哪家彩船的鴨子。然后把鴨子交給彩船,彩船把準備好的物品獎給龍舟上的隊員。如此反復,捉鴨競賽持續(xù)進行。
節(jié)日的周口,沙潁河水面上鞭炮此起彼伏,龍舟回旋激浪,岸上歡呼雀躍。享有“江北龍舟”之譽的周口龍舟,真是意趣盎然,其樂無窮。
端午節(jié)作文 篇5
兩千多年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大家包粽子、劃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陷煮得香噴噴,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diào)配好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箬葉包著粽子做成四角形狀。
這包粽子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杰作”發(fā)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么地方?”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怎么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時間總是特別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黃松軟“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jié),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甜蜜。
端午節(jié)作文 篇6
早上,陽光明媚,空氣清新,鳥兒在枝頭嘰嘰喳喳地唱著歌。臥室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照到了我朦朧的眼睛。睜開了眼睛,我大聲呼喊:“啊,起床,包粽子!”
十幾分鐘后,我己經(jīng)一切準備就緒。媽媽說:“俊杰,去買包粽子的'肉!蔽覒_媽媽一聲,就和她一起去菜市場了。
我們走到肉攤,看了看這塊,“咦——肥肉太多,不行!”我又看了看另一塊,“NO——骨頭太多了!边@時,我的目光又被一塊大精肉所吸引了,“老媽,就這塊,這塊肉太棒了,簡直無瑕疵。”我們買好了肉,就準備回家包粽子了。
我們把昨天放著的糯米、粽葉拿了出來,然后把肉切成幾塊,放進了盤里,倒入些黃酒、醋和醬油,腌了幾分鐘,就開始包粽子了。
媽媽先拿兩片粽葉,做成了一個似勺非勺的形狀,倒了兩勺糯米到了那個“勺”里面,放一塊精肉,又在肉的上面蓋了一層糯米,之后用兩張粽葉包起來。這樣,一個粽子就差不多成形啦。最后,用繩子固定一下就完成了。我自告奮勇,媽媽答應了,但讓我跟著她做。我跟著媽媽,先拿兩片粽葉,做成“勺”狀,倒入兩勺糯米,放上一塊肉,蓋上一層糯米,用兩片粽葉包起來?墒牵疫@粽子無論如何也包不起來。媽媽說:“糯米太多,弄一點出來。”我倒了一些出來,又包起來。誰知,還是包不起來!昂呛牵疵滋倭。”我說道。放進去一些糯米,這次終于能包上了,真是不容易啊!繩子來固定,我綁來綁去,覺得整個人都不好啦,把自己的手給綁起來。媽媽幫我解了半天也解不掉,怒氣沖沖地說:“什么東西,你是怎么綁的?怎么綁了一個死結(jié)出來!蔽覍擂蔚卣f:“這是個意外。”“我不來解了,你自己看著辦吧!”“哎呀,怎么辦,怎么辦,對了,用剪刀!卑ィ覂芍皇侄急唤壸×,拿不住剪刀。難道我就要被這幾根繩子束縛住嗎?看來,我只能用大招了。用牙咬,我用盡了吃奶的力氣咬這根繩子,終于斷了一根。休息過后,我又繼續(xù)咬。經(jīng)過了幾次反復,我終于把這幾根繩給咬開了。
……
包好粽子,媽媽準備生火煮粽子了。生火我可是很在行的,先擺幾根細木棍架好,點一張紙,塞到木棍下面。細棍著了,再放粗的。幾分鐘后,火已經(jīng)燒得很旺了。
煮了半個小時左右,粽子煮好了。吃著粽子,心里感覺甜甜的。
端午節(jié)作文 篇7
端午節(jié)就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也叫端陽節(jié)、重午節(jié)。這個節(jié)日主要流行于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qū)。
學者聞一多還認為,端午節(jié)就是龍節(jié),就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shù)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此時端午節(jié)的主要活動就是賽龍舟和吃粽子。相傳賽龍舟就是為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入江中,就是讓魚蝦吃飽了,不再吃屈原的遺體。端午節(jié)的來歷我不就是個性清楚。端午節(jié)的歡樂之時,人們也要把房子打掃干凈,還要在廚房里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滋生。
端午又稱為重五的`原因就是端午的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shù)字聯(lián)系在一齊,比如人們用五種顏色的線系在兒童的脖頸,稱為長命縷。各家還要插“五端”,南方還要吃五黃。
期望端午節(jié)能流傳下去,到永遠。
端午節(jié)作文 篇8
5月30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是人民大眾歡慶的民間節(jié)日。在這個節(jié)假日里,每家每戶都要裹粽子,吃咸鴨蛋。說起這個節(jié)日,還有一定的寓意呢!”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
原起于<<史記>> 里記載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忠真愛國,以身明志的愛國故事,老百姓為了懷念他變做出了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的”粽子”。更有孝女曹娥尋父和紀念伍子胥一說,這些故事源遠流長。而且隨著歷史發(fā)展至今,端午節(jié)不僅僅只有吃粽子,吃咸鴨蛋和飲雄黃酒一說,還有老百姓們劃龍舟,做香囊,插菖蒲保平安的美好寓意,祝愿我們的生活快樂和美,平安幸福!
端午這天,我和媽媽購買了些禮品,興高采烈地來到了太公,太婆家。因為太公家正巧來了客人,我們便一起過來聚會。勤勞的太婆還準備了制作粽子的材料,有糯米,肉餡,粽子葉和繩子。。。。。。正好,我也可以一起來參加制做啦!太婆教我要按照一定的`樣子把粽子葉卷好,中間要有足夠的空間可以裝入糯米,然后在一半的時候放入腌制過的肉餡,再蓋上一半的糯米,接著把外殼的葉子裹緊,最后用彩繩把它扎實,雖
然只是一個小小的粽子,但是每個步驟要需要細致,用心,到位,不然在蒸熟的過程中,里面的糯米就會散出來,樣子也就不好看了。做著,想著,這雖然只是一只小小的粽子,寓意真的很深刻喲! 就好比我們的學習,先需要具備一個持之以恒的態(tài)度,平時要有細心,認識錯誤的決心,更要有一個努力創(chuàng)新的勁頭。同時,我也覺得教我們做粽的人就好比我們的老師,是那么地和藹可親,細心責任,一次又一次地教導我們?nèi)绾螌W習,改錯出新。一遍又一遍地教育我們?yōu)槿颂幨碌牡览恚盐照_的方向。更是不厭其煩地訓導著我們:任何事都需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地去完成,堅持不懈,直到終點!想到這里,我更加堅定了我以后對學習的態(tài)度,信心倍增。同時,我也覺得這不是一個普通的端午節(jié),恰恰是一個鼓動人心,奮發(fā)向上的節(jié)日,美好祝愿日,美好端午情!
端午節(jié)作文 篇9
端午節(jié)這天,我吃完早飯就和爸爸去武昌的東湖看賽龍舟。
到了東湖,一條條龍船駛過。有紅隊、黃隊、白隊、橙隊……旁邊人山人海,都在看熱鬧。
一會兒紅隊在前,一會兒綠隊在前,又過了一會兒,橙隊在前。大家都齊心協(xié)力,最后都分不清勝負了。
半小時后,爸爸帶我回到了家。
龍舟比賽真精彩。真是有趣的一天!
【端午節(jié)作文】相關(guān)文章:
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作文7篇01-22
端午節(jié)作文【精選】07-05
端午節(jié)作文07-08
端午節(jié)作文07-08
端午節(jié)作文07-08
端午節(jié)作文07-09
端午節(jié)作文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