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選]端午節(jié)的作文9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jié)的作文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1
哈哈!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嗎?答對了,今天就是紀念愛國主義人屈原的日子——端午節(jié)。快看看我怎么過這天的吧!
早上,我在媽媽的再三催促下起了床,好不容易在10分鐘內(nèi),把應該在30分之內(nèi)做的事情全部ok后,剛要把自行車推出去,但媽媽早以代勞了,對了,你知道我去干什么嗎?“是去看賽龍舟!哎!哎……媽你等等我呀!”
中午,我剛吃過午飯,和妹妹一起看起了《喜羊羊與灰太狼之古古怪界大作戰(zhàn)》才沒一會兒,就被媽媽把電視關了。
媽媽問我們有什么事沒做,我們一想,對了,香囊和長命縷還沒有做,我們趕快把拿來材料做了起來。
香包制作很簡單,只要把紅顏色的布或其他顏色的.布剪成你喜歡[來源]的圖案,然后,兩端用剪好了的紅繩穿過去,再在剪好的布上面放上香草,再用針縫好,一個香包就ok了。
長命縷的制作也非常好玩,只需要把紅、橙、蘭、綠、紫五種顏色的彩繩一根一根地編好,然后,套到手上去,也可以把這幾根彩繩放到一起編,這樣套到手上也挺好看的。
!今天真難忘!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2
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五,是我國的每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端五節(jié),又叫端陽節(jié),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是吃粽子?斓蕉宋骞(jié)的時候,家家戶戶都開始了包粽子行動。大人們先把兩片葉疊在一起,然后放入糯米和各種調(diào)料,包成各種形狀,再用細繩纏緊。粽子的口為很多,有紅豆的,有肉餡的`,還有蛋黃的……粽子的形狀也是各種各樣,有橢圓形,有斧頭的,還有圓形……讓我眼花繚亂。把包好的粽子放入蒸鍋蒸上十分鐘,一股甜絲絲的清香撲鼻而來,饞得我口水直流三千尺,迫不及待得剝開咬一口。讓人吃了還想吃
過端午節(jié)不僅包粽子,而且要賽龍舟。龍舟上一個人擂鼓,八個人劃槳,比賽隊員有規(guī)律地吶喊著,劃動著個個都精神抖擻,生龍活虎。一支支龍舟像利箭一樣向前沖去。在岸上的拉拉隊員們大聲喊著[加油/加油],龍舟似乎劃得更快了。
端午節(jié)既能吃上好吃的粽子,有能看上精彩的賽龍舟,真是樂趣無窮。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3
看到滿街的條幅,聽到粽子的叫賣聲,讀過網(wǎng)絡上鋪天蓋地有關屈原的貼子,忽然醒悟:明天就是端午節(jié)了。而明天的端午節(jié),只是城里人親朋聚餐的因由,是小攤小販賺錢的契機,是商家推銷自己的良策,與屈原無關。
明天是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而在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卻是五月十五。因為五月初五農(nóng)活正忙,稻田里的秧苗還未插完,棉田里的雜草還未除凈,正是農(nóng)人們播種豐收播種希望的黃金時期,他們哪里會有閑心坐下來過節(jié)呢,即使勉強自己將身體坐到了餐桌的旁邊,他們依然會魂不守舍,他們的心仍在田間地頭,仍在那些莊稼的身上。于是我們的祖先便想出了一個折衷的辦法,節(jié)也要過,農(nóng)活也不耽誤,只好讓端午節(jié)做出讓步,等農(nóng)活做完后,就把端午節(jié)作為慶祝播種的節(jié)日吧。這樣的端午節(jié),自然與屈原無關了。
在我的印象中,端午節(jié)是家鄉(xiāng)人每年必過的`四大節(jié)日之一。根據(jù)農(nóng)活完成情況的不同,家鄉(xiāng)人又把端午節(jié)分為早端午、中端午和晚端午。早端午是五月初五,在家鄉(xiāng)起初是沒有的,后來因為農(nóng)村與城市親友網(wǎng)絡的擴大,有好些嫁到城里的女兒都在這一天回家來過端午節(jié),于是有親友在城里的人家便把這一天當成他們的端午節(jié)了,后來得到大家的普遍認可,自然而然的便形成了早端午的概念。更有家道殷實的大戶人家以此作為端午節(jié)的前奏,于是五月初五也就有小端午之說了。
而那些家道殷實的人家多半都是那一方的地主或者富戶,家里都請有長工或短工,在五月初五這一天,長工或短工都還在為他們辛勤的勞動,他們有些之所以選在五月初五過端午,其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慰勞一下那些長短工們,讓他們死心踏地的為他們賣命,同時也是一種積德行善的途徑,以此博得鄉(xiāng)鄰的口碑,可謂一舉多得,他們又何樂而不為呢。于是,即使家鄉(xiāng)的早端午是五月初五,是屈原投江的日子,但這一天依然與屈原無關。
家鄉(xiāng)的中端午是五月十五,也稱正端午。顧名思義,這一天才是家鄉(xiāng)人真正意義上的端午節(jié),因為到這一天為止,家鄉(xiāng)大部分人都把一年的希望播到了地里,農(nóng)活可以暫時告一段落了,為了紀念他們播種的辛苦,為了慶祝他們階段性的勝利,他們便借用了這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只是賦予了它暫新的內(nèi)涵罷了。這一天,姑娘多的人家可就熱鬧了,因為在這一天,姑娘女婿都攜著子女回娘家過節(jié),其實也沒有誰作出一個什么規(guī)定,只是大家都這樣,于是便有了一種約定俗成的默契,后來在家鄉(xiāng)便有了這樣的一種說法,端午節(jié)便是姑娘回娘家的日子,當然也就與屈原無關了。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4
一年中有很多節(jié)日,其中我最喜歡端午節(jié)了,因為端午節(jié)不僅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而且在這一天我又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粽子了。
今天我一進家門就聞到一股濃濃的棕香味,我馬上走進廚房,只見桌子上放這一盤熱騰騰的粽子,看著那一個個小巧玲瓏、精致無比粽子,我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于是就迫不及待的拿了一個剝開來,一個潔白的'身子便出現(xiàn)在眼前,晶瑩剔透的糯米,珍珠般大小的赤豆,在墨綠色外衣的襯托下顯得可愛極了。我忍不住咬了一口,啊!香香的、甜甜的好吃極了。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5
每當農(nóng)歷五月初五,外婆家門前,原本賣松糕的小攤上就擺滿了粽子,來光顧的人好多,生意自然特別好。那時,外婆家門前的大街上人流如潮,都爭著搶著買賣粽子和茶葉,孩子們也紛紛跑到文具店,精挑細選,挑選自己喜愛的風箏,再約上幾個好伙伴,一邊嬉笑,一邊頭也不回地朝綠草地奔去。孩子們臉上掛著笑,像極了一面面小太陽。
每當?shù)搅硕宋绻?jié),從貪玩的孩子,到拄著拐仗的老人,誰不是一想到那軟軟的糯米,香香的餡兒,就不由自主地舔舔嘴露出幸福的'笑容呢?粽子,就像是披著綠衣裳的娃娃,腰間還系著“細腰帶”,十分可愛。讓人感到回味無窮的,還有那個煮熟時散發(fā)出來的沁人心脾的香味。粽子,實在誘人。
還記得小時候每到端午節(jié),我都會像個跟屁蟲那樣跟著外婆,總是喜歡拉著扯著外婆的圍裙,嘟囔著嘴巴跟外婆撒嬌:“外婆,外婆,我想吃粽子了,快要好了嗎?”外婆總是回答:“別急嘛,快了,快了!薄澳俏夷芎湍黄鹱鰡?嗯……這樣可能會快一些!蔽覒┣蟮健M馄判α,說:“別急呀,你現(xiàn)在還太小啦,等長大以后,外婆一定教你做!蔽衣犃耍缓醚郯桶涂粗馄虐鹨粋接一個小三角,心中默默記下,盼望快快長大。
感覺白天好漫長。過了好一會兒,中午到了,我們一家子坐在圓桌旁,大人們坐在一起聊天,孩子們總是邊津津有味地吃著粽子,邊把腦袋湊在一塊兒講悄悄話。我輕輕剝開粽子外邊的粽葉,大口咬下軟軟的糯米,一瞬間粽子的溫暖流入心田。一口接一口完全停不下來,貪婪地享受著粽子的美味。
現(xiàn)在因為繁忙,在端午節(jié)假期間,我們一家基本就不回老家過節(jié)了。不過雖然不在家鄉(xiāng),但是端午節(jié)的快樂與溫暖是無處不在的?矗馄诺囊淮笙漪兆右呀(jīng)“端坐”在客廳里了。
我懷著激動的心情拆開了快遞,取出一串串粽子,急忙遞給媽媽,說:“媽媽,您看外婆的粽子又來了,快點兒,快把它煮了,我們一起吃吧! 媽媽接過粽子,慈愛地說:“好,好,別急,粽子又不會長腳跑了! 過了許久,我和妹妹的肚兒再次不爭氣地叫了,粽子那濃濃的香味便早已透過了廚房的門,混合著板栗的味兒,在客廳亂竄。那可好,讓我的口水不停在嘴里打著轉。
“來嘍,來嘍!久等啦!” 媽媽端著一盤又大又香的粽子來到客廳。我見了,急不可耐地說了一聲“謝謝媽媽”,就毫不客氣地抓起一只,剝下綠綠的粽葉,迫不及待地咬了來,放在嘴中細細地,慢慢地咀嚼。我望著大個兒大個兒的粽子,突然明白過來,這粽子,不僅因糯米,肉,栗子而飽滿,而且包含了家鄉(xiāng)的親情,外婆的愛。不僅是紀念屈原,更是家人歡聚一堂的快樂,這就是端午節(jié)。我想即使不能回家,吃上一口熱乎的粽子,也會想到親情的溫暖吧。
待到大家一起坐下,兒時的回憶,再次浮現(xiàn)在眼前,端午節(jié)的溫暖,也再次圍繞在我們的身旁。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6
在我的印象里,端午節(jié)那天,大人們總會去買粽子、咸蛋、黃魚等來過這個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還會買兩把艾草,一把掛在大門上;一把則用火點燃,拿著在房子走一圈,說是能驅蚊、消災。
要說端午節(jié)的來由,可追述到20xx多年前,《史記》有載,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屈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并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反對后,屈原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江流域。公元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不愿做亡國奴,憤恨中跳下汨羅江。楚國臣民不舍屈原,紛紛駕魚船到江邊打撈,并把事先準備好的`雞蛋、米飯等食物投入江中,意在讓魚蝦吃飽了,不要再去咬屈原的真身。后來每年五月五,人們都會用不同的方式,來紀念這位愛國人士。吃粽子,賽龍船等風俗就這樣代代延續(xù)。
此后年代里出現(xiàn)了抗金英雄岳飛,抗日將領張自忠等等一大批愛國人士,他們拋頭顱灑熱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而當今社會,我們的愛國不用像以前那樣沖鋒現(xiàn)陣了,時代賦予了新的內(nèi)含。
20xx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SARS蔓延開來,那些為了讓成百上千人康復而不惜生命的醫(yī)護人員,奉獻本職工作的精神,本身就是愛國;而去年的汶川地震,那些忘我救援的勇士們、給災區(qū)慷慨解囊的好心人們和那些可敬的白衣天使們,更是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愛國;再說奧運會上為國爭光的運動員也同樣是愛國,也同樣值得稱頌。
然而對于我們小小年紀,愛國的體現(xiàn)我想就是,現(xiàn)在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將來服務社會,打好基礎;為報效祖國,貢獻一份力。
輕松端午不僅開心過,而且是給我很好地上了一課。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7
今天是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每當?shù)搅硕宋绻?jié),人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上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寫“王”字。我在網(wǎng)上查了一下,原來這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國大夫知道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最后,他們抱著一塊大石頭跳江了。當?shù)氐睦习傩罩篮螅屯锩嫒郁兆,希望魚兒不吃屈原的身體,只吃他們?nèi)拥聂兆印?/p>
所以就有了吃粽子這個習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節(jié),都會比賽龍舟,贏了就上岸把粽子扔進江里,所以就有了賽龍舟這個習俗。那在家門口掛上艾草和菖蒲,還有掛香袋,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又是怎么回事?原來是在古時候沒有蚊香,花露水和紗窗,所以人們就在門口掛上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掛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蟲子來咬。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就是蟲子中的國王,蟲子都不能咬他,喝雄黃酒也是為了不讓蛇來咬,就有這個習俗了。
這時媽媽叫我吃粽子。粽子的餡有肉、蛋黃、豆沙、棗子等多種。剝開綠油油的粽葉,里面就是香噴噴的`粽子,真像一個粽子精靈披著一件綠色的棉襖!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里,使我陶醉,我真喜歡粽子呀!
這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jié),使我受益匪淺!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8
戰(zhàn)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郁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尸體,同時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尸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jié)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岸恕钡囊馑己汀俺酢毕嗤,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jié)、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天中節(jié)、地臘、詩人節(jié)等等。端午節(jié)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jié)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于端午節(jié)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節(jié)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
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jié)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lián)系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后,當?shù)厝嗣駛渌,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后來的'粽子樣。
端午食粽
一提到端午節(jié),人們都會馬上想到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狀有棱角、內(nèi)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節(jié)吃粽子,在魏晉時代已經(jīng)很盛行。西晉周處《岳陽風土記》中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笨梢娺@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jié)日里食用。
粽子還是一種節(jié)日往來的禮品。到了唐宋時期,粽子已極為有名,市場上常有粽子賣,F(xiàn)在,我們過端午節(jié)仍然免不了要吃幾只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樣,有南北之別,東西之分。南方常用紅棗、花生、咸肉等混在糯米中制成,也多見不雜別的食品,而去品味粽葉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棗、果脯等作為粽子的餡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經(jīng)成了中國傳統(tǒng)的象征,在人們心中占據(jù)著一定的位置。
河南端午民俗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tǒng)的端午節(jié)。在河南民間,端午節(jié)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為了紀念屈原,一說源于田文端午立新規(guī)。
屈原一說與南方基本相同。老百姓把源于田文的說法都稱為“躲五”。傳說古代的時候, 人們把五月稱為惡月,五月五日為惡日,此日生的孩子為“五日子”!拔迦兆印笔歉改傅目诵牵l也不敢撫養(yǎng)。齊國的田文是“五日子”,父親幾次要害死他,多虧母親保護,他才幸免于難。但父親命令他,每到五月初五這天,他必須到外祖母家去“躲五”。田文長大以后,做了宰相,便下令改“躲五”為“端午”,說五月五日是個端端正正的吉利日子,此日生的孩子一律不準加害,也毋須到外祖母家去“躲五”。自此以后,便有了端午節(jié)。
伴隨著生動有趣的傳說,河南的端午習俗越發(fā)顯得豐富多采。有民謠這樣說:“五月五, 麥子熟,包好粽子過端午!闭f明包粽子、吃粽子,是河南端午節(jié)里一項重要的民俗活 動。從形狀上說,其它省市有袋粽、角粽、錐粽、菱粽、筒粽、秤錘粽和九子粽等,而河南主要是角粽,有三個角的,也有四個角的。 河南為什么要包角粽呢?據(jù)說當初屈原投江之后,每到五月五日屈原的祭日,人們都把 米飯扔到河里紀念屈原。一天晚上,有人夢見屈原面黃肌瘦,就連忙上前詢問。原來, 百姓投往河里的米飯,都被魚鱉蝦蟹吃掉了。屈原無食充饑,所以日漸消瘦。他左思右想,不知怎樣才能不讓魚鱉蝦蟹吃米飯。屈原告訴他,如果用箬竹葉包飯,做成尖角的角黍(即粽子),魚鱉蝦蟹見了,以為是菱角,它們就不敢再吃了。那人醒后,就把此夢轉告給鄉(xiāng)鄰。第二年的端午節(jié),人們就照夢中屈原說的方法去做。不久,屈原又托夢給那人,感謝人們送去的粽子。后來,人們都這樣去做,漸漸形成了包角粽的習慣。
“五月里有午端陽,粽子油條泡雄黃!倍宋绻(jié)時,河南人不僅要吃粽子,還要吃 油炸食品。像油條、麻花、麻葉等,都是人們常做的油炸食品。在眾多的油炸食品中,糖糕和菜角是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節(jié)日食品。
在端午節(jié)這天,有些人家很講究吃雞蛋。端午早上,主婦們將雞蛋煮熟后,放在孩子的肚皮上滾幾下,然后去殼讓孩子吃下。據(jù)說這樣可以免除孩子的災禍,日后孩子也不肚疼。
受古人五月五日為“惡日”說法的影響,端午節(jié)這天,民間還有許多消災祛病、預防瘟 疫流行的風俗。每逢此日,河南家家有采艾、掛艾的習慣。當太陽還未升起,中原城鄉(xiāng) 還籠罩在晨靄之中,農(nóng)民們就踏著露水上路了。據(jù)說日出以前的艾性涼,可以辟邪。日 出以后的艾性熱,容易招邪,所以人們都要趕在日出以前上山采艾。在豫南一些地方,人們還要在太陽未出之前到井里、河中打水,用井水河水洗臉煮飯。傳說月宮嫦娥夜間將杵的藥灑入井里和河中,用此水洗臉煮飯可治百病。
說起飲用雄黃酒,人們馬上會想到《白蛇傳》的故事,想起許仙讓白娘娘喝雄黃酒, 以至端午節(jié)時白娘娘現(xiàn)了原形,嚇死了許仙的民間傳說。不過,現(xiàn)在喝黃酒的人少了, 大多是用雄黃酒給孩子抹耳朵、抹鼻子、抹肚臍,據(jù)說這樣可以避瘟疫、殺蚰蜒、防蛇 蝎,還可以預防毒癤。
此外,古代端午節(jié)捉癩蛤蟆的風俗現(xiàn)在仍在河南農(nóng)村流行。民間認為,癩蛤蟆有巨毒, 能夠清熱解毒,特別是端午這天捉到的蛤蟆毒性最大,質(zhì)量最好,人們把蛤蟆眼泡上的毒汁擠出拌入面粉搓成長條,晾干備用。還把錠墨塞進癩蛤蟆嘴里,將它掛在墻壁上,風干后就成了中藥,此稱蛤蟆墨。人身上出了毒疽,用此墨畫一圈,病情就會得到控制。正因為有此風俗,這天的癩蛤蟆特別難捉,人們說它是“神蟲”,這天怕被人捉拿,都紛紛躲藏起來,故而民間有“癩肚蛤蟆躲端午”的俗語。
端午節(jié)這天,是孩子們最歡樂的時候。大人給他們戴上五毒肚兜,穿上黃色繡花鞋,手、 腳系著五色彩線,脖子上掛著精美漂亮的香囊。他們神氣十足,穿梭嬉戲在人前背后。 孩子是婦女的理想模特,當孩子穿戴整齊,在眾人面前炫耀母親的女紅技藝時,婦女們心理上就得了巨大的安慰和滿足。這些凝結著母親一片愛心的兒童裝飾品,為傳統(tǒng)的端午節(jié)增添了令人心醉的色彩。
熱鬧歡快的周口龍舟賽
河南周口水域廣闊,穎河、沙河、賈魯河、渦河、汾河貫穿西北東南。河內(nèi)舟楫云集,桅檣如林,素有“小武漢”之稱。每年初夏的端午節(jié),這里人山人海,歡聲雷動,人們從四面八方匯集周口,觀看一年一度的端陽龍舟會。
周口是中州有名的龍舟之鄉(xiāng),端午鬧龍舟是這里的傳統(tǒng)風俗。周口龍舟與江南龍舟不同,江南龍舟體長頭尖,而周口龍舟體短頭平,輕捷靈巧,便于掉頭。江南龍舟裝飾較少,周口龍舟用綢布、花紙濃裝重彩,豪華俏麗。周口龍舟比賽時,每只龍船上都有一名固定的“拿手”“扳棹手”、“鼓手”、和十名“劃手”。大家群策群力,配合默契,雙槳舞動,輕舟如飛。
周口龍舟賽的比賽項目除競渡外,還有拔河、捉鴨等。拔河時,一根繩子連接兩條龍船,雙方奮力向相反的方向劃動。水上拔河比陸地拔河復雜,除力量競爭外,還有技巧、智慧的較量。劃動的槳板,好似踏地的雙腳,要想立地不動,需奮力劃水,一點也不敢懈怠。如果想戰(zhàn)勝對方,就需要全船人同心協(xié)力才能取勝。
捉鴨,是周口端陽鬧龍舟活動中最具吸引力的一項內(nèi)容,民間稱它為賞標。這項活動由兩方船只來進行,一方是劃動的龍舟,一方是彩棚高聳、彩旗飄揚的大彩船。一陣鞭炮聲后,彩船上拋下數(shù)只活鴨。各彩船鑼鼓齊鳴,眾龍舟競相追鴨捕捉。鴨子驚叫著向四方游去,龍舟掉頭尋找,緊急中,隊員們手忙腳亂,往往舟舟相碰,水面上浪花飛濺。捉鴨時,龍舟上的人不能下水,只能用一種木質(zhì)月牙形的鉤子來捕捉。劃龍舟的隊員捉到鴨子后,看鴨腿上綁的布條,就可以知道是哪家彩船的鴨子。然后把鴨子交給彩船,彩船把準備好的物品獎給龍舟上的隊員。如此反復,捉鴨競賽持續(xù)進行。
節(jié)日的周口,沙潁河水面上鞭炮此起彼伏,龍舟回旋激浪,岸上歡呼雀躍。享有“江北龍舟”之譽的周口龍舟,真是意趣盎然,其樂無窮。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9
哈哈,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來啦,我好快樂哦!過端午有兩大好處(對我來說),且聽我慢慢道來。
一、隨意吃
端午節(jié)時,父親母親總是會精心準備一下。這不,今天買了一只雞回來宰。我暗自慶幸,有美味。,接著我開始想像晚飯時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炸的松脆的`雞腿,還有燉好的雞,不時發(fā)出一陣陣撲鼻的香味,還有一道非常重要的菜,過端午必不可少的,想必你猜出來了吧,那就是粽子,里面夾著白白胖胖的糯米,真是可愛又好吃,可是又舍不得吃,吃了就沒有了......呵呵,一下子想了這么多。今天大飽口福嘍。
二、看電視
你一定會想,看電視和端午節(jié)有什么關系?因為是端午節(jié)嘛,電視上總要播出一些跟端午節(jié)有關的電視節(jié)目,父親母親還勸我多看一些,領會這些精神,并懷念愛國詩人屈原。恰巧父親在洗衣服,母親在做美味佳肴,我趁他們不注意,換了一個臺,看我自己喜歡的韓劇《浪漫滿屋》,嘿嘿,偷看成功。對了,我順便提醒你們一下,假如要學我,你們必須要保證行動敏捷,假如被父親母親發(fā)現(xiàn),你就沒活路了!
18點了,要吃飯了,母親來叫我了,端午節(jié)咋過得那么快呢?
【端午節(jié)的作文】相關文章:
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作文7篇01-22
端午節(jié)作文【精選】07-05
端午節(jié)作文07-08
端午節(jié)作文07-08
端午節(jié)作文07-08
端午節(jié)作文07-09
端午節(jié)作文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