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端午節(jié)的作文10篇
在平時的學(xué)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nèi)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jīng)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guī)范語法結(jié)構(gòu)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zhuǎn)化。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jié)的作文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1
“五月五,是端午……”這句民謠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吧!端午節(jié)這天華夏很多地方會包粽子、賽龍舟、戴香囊,我的家鄉(xiāng)也是如此。
我曾在書上看到過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由來的故事:有一位名叫屈原的楚國愛國詩人,由于國家破敗,無奈之下投江自殺。屈原自殺的那條江邊上的村民就包了粽子,扔到江里,想讓魚兒不吃屈原的尸體……去年端午,我就在外婆家學(xué)會了包粽子。
剛到外婆家時,外婆正在包粽子。粽葉浸在一個裝滿水的大盆里,糯米浸在一個裝滿水的小盆里。她要包的是小腳粽,顧名思義,小腳粽形狀如三寸金蓮,頂兒尖尖,腳跟兒圓圓。她先用手指將粽葉窩出一個凹槽來,裹成一個漏斗狀,裹緊一點,把米倒進去,封頂,再取了另外一片粽葉對著雛形一裹,最后用繩子包扎。外婆嫻熟的手法,行云流水一般,令我目瞪口呆。
看見外婆做出了一個粽子,我便也興致勃勃地想要上前試一試,我學(xué)著外婆的樣子,窩出一個槽,把糯米倒進去。就在這時,“嘩啦”粽葉里的糯米全都撒了出來,下面的口子開了,糯米就順著這個口子灑了下來。再看外婆,她已經(jīng)又包好兩個了。盡管心急但也不是辦法,只得虛心請教。
外婆手把手地教我,并告訴我:“你捏的太松了,所以才會散!甭牭酵馄诺闹笇(dǎo),我不甘示弱,重拾信心,又試了一次。這一次終于如愿以償,沒有再漏了,第二片粽葉也順利地包了上去。一個小粽子就這么誕生在我的手里,盡管有點小,但它畢竟是粽子嘛。而最后扎線的任務(wù)就交給媽媽了。有了之前的經(jīng)驗,包的粽子越來越大,越來越好。外婆和媽媽看見了,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很快,晚飯時間快到了。外婆端著一大盆粽子,喜滋滋地進了廚房。過了一段時間,廚房里傳來一陣“噗嚕!钡穆曇,我想掀開鍋看看,卻被外婆攔住了:“還沒燒好呢,現(xiàn)在開了鍋它燒出來就不好吃了!蔽矣悬c掃興,只得腦補鍋中的畫面:包住粽子的那本來碧綠的粽葉,現(xiàn)在應(yīng)該已經(jīng)成墨綠色的了吧?包扎粽子的原本雪白的毛線,現(xiàn)在也應(yīng)該變得松散了吧?被粽葉包裹著的糯米,應(yīng)該變得又軟又粘了吧?
“吃飯了,吃飯了!庇质前职謥砗俺燥埩耍绎w也似地沖進廚房,鍋邊兩個大盤子里已經(jīng)裝了冷在那的粽子。粽葉和毛線,都是如我所了料的.那樣。粽葉里包裹的糯米膨脹,變軟變粘,甚至有一些糯米,已經(jīng)從粽葉縫隙之間迫不及待地鉆了出來。廚房里的外婆看到了我,朝我招招手,并把手上一個剝好的“小腳”插上筷子,遞到了我手里。我拿起粽子一大口咬下去,一團被粽葉清香環(huán)繞著的糯米入到我口中,明明什么東西都沒放,卻無比的清香甜美。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這是蘇軾的一句關(guān)于端午的詩句。端午節(jié)當中包粽子這個習俗,不就是一種中國古代文化素質(zhì)的體現(xiàn)嗎?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2
端午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些人可能不太在意它,我卻非常喜歡,不僅因為它是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節(jié)日,還因為在這一天里有很多好玩的事情。
每年端午節(jié)這天,我都是忙碌而快樂的。
一大早,村子里的人就起床為過節(jié)作準備。大人們都趕著去集市上買油條、糖糕——它們是這天必不可少的早餐,去得晚了就怕沒得買了。小孩們是為什么起早呢?他們有一個重要的使命——割艾草。過端午,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插幾株艾草,用來辟邪。可是孩子們割艾草不僅僅為了這個,艾草在他們手里還有一個重要作用——縫荷包。
吃過早餐,大家又開始忙碌起來了。忙些什么呢?當然是包粽子啦!粽子是端午節(jié)不可或缺的食物。我家每年的粽子都是自己做的,這樣才有意義。我跟大人們學(xué)過,知道大概怎么做——先到河邊摘些葦葉,放在鍋里煮軟;然后用幾片煮過的葦葉包些糯米(有的還添些葡萄干、紅棗、豬肉等)。包好以后,便可以放在鍋里煮了。
接近中午,大人們就開始忙著準備豐盛的午飯了,什么雞啊魚啊肉啊都有。我們小孩則拿上自家的粽子聚在一起,互相交換。換完就一頓猛吃,然后評論誰家的好吃、誰家的不好吃。那場面絕不亞于一場辯論賽,因為誰也不承認自家的粽子不好吃。當然,我們每次去主要還是為了吃到不同口味的粽子,至于誰家的好吃、不好吃倒是次要的。趁著大人們還沒喊開飯,年齡大一些的`孩子,便給小不點兒講從老師那里聽到的關(guān)于屈原的故事。
終于開飯了,一大家子圍坐在一起,吃著美味的飯菜,其樂融融,這時候,我們還可以在電視上看龍舟競賽。這可是最有趣的事了。我們邊看邊打賭,賭哪條龍舟會贏,大人、小孩都可以參加。在我家有個特殊規(guī)定,誰贏了就可以滿足一個心愿,但是不能花錢。當比賽結(jié)束時,不管輸贏,我們都很開心。
吃完飯,我通常會和小伙伴們一起縫荷包。把艾草的葉子摘下來,用布包好,然后按自己的想法縫好就可以了。有的還在荷包上縫一根帶子。荷包縫好后,和以往一樣,大家互相贈送。每一個荷包里都裝滿了祝福和祈盼。
每一次,我們都盡情享受著這個快樂的節(jié)日。真想永遠留住這一天!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3
端午節(jié)在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夏季里最重要的一個節(jié)日。傳統(tǒng)的說法,都認為端午節(jié)起源是為紀念投羅江而死的古代愛國詩人屈原。還有人認為端午節(jié)是對“惡日”(也稱“毒日”)的禁忌。因為時值農(nóng)歷五月,正是仲夏各種疾病流行的季節(jié),是“諸蟲百害盡消滅”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針對惡月,民間采取了積極的預(yù)防措施,驅(qū)邪避惡。
端午節(jié)前后,舟山民間喜歡用鮮菖蒲、艾草插掛在家門口及窗臺上,讓蟲草藥的清香氣味持續(xù)均勻地飄浮在每個角落。因為菖蒲葉氣味芳香,可驅(qū)除蚊蟲;艾草則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殺蟲、滅蟲、預(yù)防傳染病的作用。
舟山民間在端午節(jié)要做香袋,香袋里裝有白芷、丁香、木香、佩蘭、艾葉等中藥末。這些中草藥末縫裹在精致的布袋里,香氣濃郁清醒,發(fā)揮性很強,可懸掛在床頭。小孩都掛在脖頸,有清神、益氣、去溫、驅(qū)蟲、防疫之效。在端午節(jié),舟山民間還喜歡用五彩線系在兒童手腕上,男左女右,俗稱“長命線”,以祈求壓邪避毒,長命百歲。
每年端午節(jié)正好處于舟山的梅雨季節(jié),陰濕多雨,細菌容易繁殖。人們在室內(nèi)外、墻角,灑些具有殺菌殺蟲、避溫等作用的雄黃酒,人們還在臉上、耳后涂雄黃酒,防止生毒。
端午節(jié)期間,舟山人幾乎家家腰包粽子,吃烏饅頭。粽子想必大家都熟悉,但端午節(jié)吃烏饅頭可是海島的特色食品。媽媽說她小時候在端午節(jié)前后常能吃到熱騰騰的.烏饅頭呢。白軟的饅頭外涂一層黃糖漿,香甜松軟的味道真是回味無窮,可惜這種美食現(xiàn)在已不太多見了。(上個月,媽媽在人民路捷強超市旁邊發(fā)現(xiàn)了一位賣烏饅頭、條子糕、綠豆糕等舟山傳統(tǒng)糕點的老奶奶,F(xiàn)在我也能吃到舟山的傳統(tǒng)糕點了。)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4
據(jù)說,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dǎo)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弟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免去職,被遷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驛》、《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jié)也稱詩人節(jié)。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城門,屈原眼看著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了絕筆《懷沙》之后,抱石投汩羅江身亡。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到汩羅江邊去吊念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和龍蝦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一位老醫(yī)師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后來因為怕飯團被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樹葉包飯,發(fā)展成粽子。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等習俗。
這就是端午節(jié)的傳說。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5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每當這個時刻我就會想起端午節(jié)吃的粽子。
媽媽早在集市上買好了包粽子的材料粽葉、馬蓮、糯米,紅棗等。到了端午節(jié)那天,就把它們拿出來用水浸濕,洗干凈。然后,再開始包粽子。
媽媽首先拿起粽葉,然后把糯米放到粽葉里,再把那一顆顆紅的像大蘋果一樣的棗放進去,這樣把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看了一下,媽媽包的和我包的一點也不一樣,可以這樣說不堪入目(你包的'是什么樣?媽媽包的是什么樣?)。我問媽媽:“媽媽,你包的怎么這么好看呢?”這個問題我已經(jīng)迷惑很久了。今天,我要看看這個問題的原因。到底出在那里。媽媽說:“你看你的手勢就不對!笨墒,我又試了一遍,終于學(xué)會了。我非常高興。
包完了粽子,我就要把它們下鍋,也可以加上合適的水煮。大約煮上三兩個小時吧,廚房里飄散著一股粽子的清香,深深地聞了一口卻讓我,沁透心脾。這時,我嘴饞的就迫不及待地讓媽媽先從鍋里抓起一個粽子,不管它怎么熱和燙,我都要先嘗一嘗看好吃不好吃。哇!太好吃了!真是讓人贊不絕口。
吃粽子的時候,我又想起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端午節(jié)是怎么來的呢?媽媽說:“我也不知道!眿寢屵@句話讓我好失望。但不管怎樣,今天我都很快樂。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6
今天是農(nóng)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我們放假一天,心情是多么高興啊!
一大早,媽媽就上街去,買回大包小包的東西。我打開一看,啊,是粽子!它們穿著綠綠的衣服,系著紅紅的絲線,正躺在包里睡大覺呢!我正要去抓著吃,媽媽說:“別著急,等會我們帶著粽子去看爺爺奶奶,我們一起吃。”一路上,媽媽跟我說:“端午節(jié)放假,其實也是讓我們有時間去看看老人,孝敬老人……
爺爺奶奶見了我們,笑得合不攏嘴。奶奶把粽子拿進了廚房,不一會兒,熱騰騰的'粽子就出鍋了。我湊上去,使勁聞了聞,好香。∫Я艘恍】,柔柔的,鮮鮮的,味道好極了。我們?nèi)覈谝黄,吃著粽子,聊著端午,笑聲傳遍了村里村外?/p>
我愛吃粽子,愛過端午節(jié),更愛這節(jié)日里歡樂的氣氛。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7
今天是端午節(jié),我在云龍鎮(zhèn)的`小橋下看賽龍舟。
那里人山人海,非常熱鬧。廣場上各種民俗活動正在進行著,有大頭和尚、舞龍、舞獅,還有各種各樣的手工香袋,真是漂亮極了。裁判一聲令下,兩條龍舟開始劃了,船員們拿著長長的船槳使勁地劃呀劃呀……
四周濺起了一朵朵美麗的浪花,比賽非常精彩。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8
再過二十來天,端午節(jié)就要到了。
說起我家過這個端午節(jié)呀,我還真是感慨萬分!實屬讓人哭笑不得!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民謠生動地表達了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
我的家鄉(xiāng)沒有江河湖水來劃龍舟,不過每逢端午,還是可以看到人家門前插著一束艾草或菖蒲,更可以聞到從各家各戶傳來的陣陣粽子的香味。
按理說,我家過端午也沒啥區(qū),別可就是有些與眾不同。眾位看官欲知到底有何不同,且耐心往下看
其實也無太大區(qū)別。還不就是過個端午節(jié)!只是我家的氣氛不對頭。
人家過端午,都歡歡喜喜,熱熱鬧鬧的;可我家卻是硝煙彌漫,分成兩派,年年都要斗上兩回合,才肯罷休。
第一回合:吃粽子
傳說在屈原投江時,人們因為撈不上屈原的尸體,所以用棟葉、蘆葉和五彩絲包裹的粽子投入汨羅江以祭祀屈原,不讓江里的蛟龍吃掉屈原的尸體。從這以后,端午節(jié)包粽子的習俗就流傳了下來。
如今的粽子在講究飲食文化的中國人巧手經(jīng)營下,不論是造型還是原料上,都有了很大的變化。而我家的分歧之一就在這粽子餡兒上。
爸媽喜歡吃糯米粽、蠶豆粽;而我和弟弟則喜歡吃豆沙粽和肉粽?蓩寢屧诎兆拥臅r候總是以種種理由來反對包豆沙粽和肉粽。于是就有了第一回合的較量。
“媽,這次有包豆沙粽和肉粽嗎?”
“包那兩種粽子多麻煩!包豆沙粽又要洗、又要磨的你想累死你媽我哇!肉粽又油膩膩的,多吃對身體健康無益。還是糯米粽和蠶豆粽比較好!”
“青菜蘿卜,各有所好。我們兩姐弟就是喜歡吃這兩樣嘛!難道您連這一小小的要求都不肯答應(yīng)嗎?”
“那好啊,你們有本事就自己包去,現(xiàn)在我沒空!”
“包就包,誰怕誰!”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怎么著也不能虧了自己的肚子!很快我們就湊齊了所需的原料。接下來我們倆淘米的淘米、切肉的切肉,干的是熱火朝天!
忙了大半天,總算把粽子包好、煮好了?晌覀冞是和爸媽堵著氣呢。干脆就把吃的挪到了客廳,邊看電視邊吃粽子,好不愜意!
第一回合:我方勝利!第二回合:懸艾草
艾草和菖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驅(qū)蚊殺蟲;懸艾草又是端午節(jié)的習俗,是用來驅(qū)鬼避邪的。所以我方一致認為門前應(yīng)該掛一束艾草。
可是敵方卻認為在門前掛艾草只會招來蚊蟲蛇蟻,就堅持不去采摘艾草。第二回合的較量爆發(fā)。
一陣唇槍舌戰(zhàn)之后,我方漸漸處于下風。雖然很想在門前掛上一束艾草,可由于我方?jīng)]有人愿意上山去采,也沒有地方可以得到艾草。于是終以戰(zhàn)敗而告終。
第二回合:敵方勝利!
就這樣,每年較量情況都是一成不變:打和。可這端午節(jié)過的是真不是滋味。唉,真是“偷雞不成反被蝕了把米”!
再過二十來天后的端午節(jié),我家又免不了一場較量了。唉,我家的端午節(jié)就是如此讓人哭笑不得!
端午節(jié)的習俗作文450字:難忘的端午節(jié)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大家包粽子、劃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我愛吃香噴噴的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開眼界了。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xué)著外婆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卻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滿頭大汗。幸好外婆替我“解了圍”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
我手忙腳亂的折騰了一會兒,終于到了最后一步,也是最關(guān)鍵的一步扎粽繩。外婆說,粽子要包扎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先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自作主張地打了一個蝴蝶結(jié),自認為包得不錯。可是當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滾落下來。
我不甘心,又試了一次,這次順利多了,我一連包了好幾個粽子。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小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
品嘗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我不禁想,明年端午節(jié),我還要包粽子。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9
很快,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又到了,這免不了要勾起我童年的回憶。
大概是四歲時吧,那時候家鄉(xiāng)的河還能劃船的。當我遠遠地聽見鑼鼓震天、呼喊撼地時,好奇的我便硬是拉家里的婆婆出門看熱鬧去。作為保姆的婆婆總是很慈祥,我也把她看作自己的親人,她便拖我的小手,顫顫巍巍地往長堤那邊走去。剛好,河上五彩繽紛的龍舟正威嚴地列成一排,氣勢洶洶地準備捕捉那一聲令下。
發(fā)令槍響后,箭在弦上的龍舟真如一條條迅猛如雷的水龍,在水上飛竄。而船上的那些“馭龍者”更是精神抖擻、斗志昂揚,特別是船兩頭正奮力擊鼓的鼓手,劃舟人的斗志似乎隨那一下一下的如雷鼓聲而不斷激漲。
這一幕真使少見世俗的我看得如癡如醉,家鄉(xiāng)竟有如此激動人心的場面!而婆婆在旁一直緊緊地攥我的手,與藹地笑。繼而我又跑去一睹那些拔得頭籌的'選手們。每條船上的人都濕了,而在我這稚嫩的眼中,冠軍不過是更加濕透了的人們。
興高采烈的我又挽婆婆的手回到家中。午飯時間到了,婆婆端出兩只冒熱氣的翠綠的三角體,又手把手地叫我褪去它表面的大片葉子。婆婆微笑說,這些用荷葉包香米的三角體就叫粽子,我還驚喜地發(fā)現(xiàn)米飯里面還有內(nèi)涵豐富的肉餡。它們都是婆婆從鄉(xiāng)下帶來的,大家都會在劃龍舟時吃粽子。我似懂非懂地捧這噴荷香的飯團,用力地咬下了一塊。望婆婆仁慈的笑容,我只感到口中無比的親切與溫馨。
婆婆在我上小學(xué)以后便回鄉(xiāng)下頤養(yǎng)天年了,但我們家還是經(jīng)常在端午節(jié)去探望她時帶回幾只粽子,來重溫舊日的快樂與節(jié)日的喜悅。只是這幾年來給我?guī)淼氖沁z憾,端午節(jié)被韓國人注冊了,家鄉(xiāng)的的河臟得不能再劃龍舟了,婆婆壽終正寢了。然而,端午節(jié)被外國人注冊了,我們還能吃粽子;這條臟河總有變清的那一天,我們還能在水上劃龍舟;但最使我傷感的是,我永遠不能再牽婆婆的手在長堤看比賽了。
我愛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但我更懷念的是那永遠不再回來的童年與婆婆。端午雜思,思憶至此,足矣。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10
在我們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的前一天晚上,各家都要備一盆水,水里面泡上艾葉,然后放在外面。在端午節(jié)的早上,全家洗臉的水,都要從這一盆水里面取。
有小孩子的人家,一大早就要把小孩子叫起來,到外面的池塘,河里,或者去湖邊洗澡,據(jù)說這樣能夠洗去一年的霉氣,并且還能夠辟邪。
為什么各家要用這樣的水洗臉,小孩子要到外面去洗澡呢?據(jù)說,在端午節(jié)的前一天晚上,月宮里的嫦娥會讓玉兔把搗了一年的藥撒向人間,讓人們洗去疾病和痛苦,并且還有辟邪的作用!所以,小孩子們在農(nóng)歷五月初五的早上,總是爭著去外面洗澡,覺得用玉兔撒了藥的水來洗澡是一件很圣神的事情,而沒有去外面洗澡的`,僅有用放在屋外面的水來洗一下臉了!
當然,去外面洗澡的孩子,要身體好才行,以免感冒,因為五月初五那天早上,氣溫還是低的,停在外面洗了澡的哥哥回來說,洗完了好冷。
我和弟弟僅有在家用艾葉泡過的水洗臉,水被艾葉泡了一夜后,顏色會變得綠綠的,還伴著一股艾葉特有的香味!每次洗完了臉,我的心里總是有種安全感:在這一年里,我又是健康的了!
【端午節(jié)的作文】相關(guān)文章:
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作文7篇01-22
端午節(jié)作文05-26
端午節(jié)的作文05-27
端午節(jié)日作文11-24
端午節(jié)的作文(精選)08-09
端午節(jié)作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