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作文【集合8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jié)作文8篇,歡迎大家分享。
端午節(jié)作文 篇1
轉(zhuǎn)眼間,又到了端午節(jié)。端午,清明,這兩個節(jié)日是我最喜歡的。因為,每年這個時候,外婆的美味與愛也隨之而來。
外婆的粽子,用的都是好料。好粽葉,好糯米,好肉餡,好赤豆……可以說都是上等的。恰到好處的一點醬油,兩撮糯米,一塊肉餡裹進去;或是白糯米,紅得烏黑的赤豆,一顆顆鑲嵌上去……包好了,再用粽葉包裹起來,一雙手上下翻飛。幾分鐘后,一個用白色塑料繩扎好的、高高的生三角粽就做好了。每年,我都吃著外婆的粽子想外婆,今年也不例外。
外婆左手抓了一把糯米,右手拿了一塊肉,又用手肘攤開粽葉,一塞,一捏,一抓,一裹……十指紛飛,每一個動作都飽含著濃濃的愛。一邊包著,一邊念叨:“彤彤和曉東要吃肉粽子的,多包點。小紅要吃赤豆粽的,包好一點……”回憶著,我不禁想流淚。外婆,你記得我們愛吃的,做得多,做得好,可是——你自己呢?在你的心里,已經(jīng)把你自己的`所有都落在了記憶深處。
外婆呀外婆,你的粽子,彤彤永遠不會吃厭,彤彤更不會忘記你!因為,你愛著我們每一個人,我,姐姐,媽媽……而我們,也深深地愛你!
端午又到,粽子飄香,我的外婆也被銘刻在了心中最耀眼的地方。愛之所在。
端午節(jié)作文 篇2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又到了。每年的端午節(jié)按照我們當?shù)亓曀资且贼兆拥腵。今天,趁著放假,我就呆在家里跟媽媽學包粽子。
首先,媽媽把糯米洗干凈,再拿來箬葉和線。準備工作都做好了,我們就開始包粽子了。只見媽媽拿了一張箬葉把它折成三角形,然后把糯米裝進去,再用長的一邊的箬葉蓋住,最后用線把它牢牢的系住,這樣一只粽子就包好了。我也學著包了一個粽子,雖然沒有媽媽包的好看,但是我心里很高興。
通過今天的學包粽子,我感到很高興,因為我又多學了一個手藝了。
端午節(jié)作文 篇3
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jié)、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天中節(jié)、地臘、詩人節(jié)等等。端午節(jié)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jié)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古時的端午是祭祀諸神的節(jié)日,享祀者除了屈子,還有孝女曹娥、藥王、蠶神以及善降鬼魅的道教人物張?zhí)鞄熀顽娯傅取?/p>
在民間影響最大、范圍最廣的看法,認為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投汨羅江而死的屈原。
據(j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jié)也稱詩人節(jié))。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紀念屈原說何以深入人心?專家表示,這是因為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崇高的品格感人至深。因此,紀念屈原說就占據(jù)了主流。
端午節(jié)習俗
民俗活動
過端午節(jié),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tǒng)習慣,由于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不僅產(chǎn)生了眾多相異的`節(jié)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nèi)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佩豆娘
舊時端五節(jié)婦女的頭飾。多見于江南。一些地區(qū)亦稱作健人。此物一說源于古代的步搖,一說即艾人的別樣形式!肚寮武洝芬短扑芜z紀》云:“江誰南北,五日釵頭彩勝之制,備極奇巧。凡以繒銷翦制艾葉,或攢繡仙、佛、合、烏、蟲、魚、百獸之形,八寶群花之類。縐紗蜘蛛,綺榖鳳麟,繭虎絨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蟬蝎,又葫蘆瓜果,色sebi真。加以幡幢寶蓋,繡球繁纓,鐘鈴百狀,或貫以串,名曰豆娘,不可勝紀!
掛艾虎
舊時端午節(jié)驅(qū)邪辟祟之物,也作裝飾品。中國古代視虎為神獸,俗以為可以鎮(zhèn)祟辟邪、保佑安寧!讹L俗通》云:“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惡”。故民間多取虎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節(jié)的艾虎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編剪而成,或剪彩為虎,粘以艾葉,佩戴于發(fā)際身畔。端午節(jié)飾戴艾虎的風習已經(jīng)有千年以上的歷史。宋陳元規(guī)《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端午以艾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為小虎,粘艾葉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詩:‘釵頭艾虎辟群邪,曉駕祥云七寶車’!庇智甯徊於爻纭堆嗑q時記》:“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綾羅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線穿之,懸于釵頭,或系于小兒之背,古詩云:‘玉燕釵頭艾虎輕’,即此意也!
畫額
端午節(jié)時以雄黃涂抹小兒額頭的習俗,云可驅(qū)避毒蟲。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qū)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額紋,又虎為獸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鎮(zhèn)邪。清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每至端陽,自初一日起,取雄黃合酒灑之,用涂小兒領及鼻耳間,以避毒物!背陬~頭、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處,用意一致。山西《XX縣志》云:“端午,飲雄黃酒,用涂小兒額及兩手、足心,……謂可卻病延年!
佩長命縷
端午節(jié)時厭勝佩飾。亦稱續(xù)命縷、續(xù)命絲、延年縷、長壽線,百索、辟兵紹、五彩縷等,名稱不一,形制、功用大體相同。其俗在端午節(jié)以五色絲結(jié)而成索,或懸于門首,或戴小兒項頸,或系小兒手臂,或掛于床帳、搖籃等處,俗謂可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此類節(jié)物的形制大體有五:簡單的以五色絲線合股成繩,系于臂膀;在五彩繩上綴飾金錫飾物,掛于項頸;五彩繩折成方勝,飾于胸前;五彩繩結(jié)為人像戴之;以五彩絲線繡繪日月星辰烏獸等物,敬獻尊長。此俗始于漢代。東漢應劭《風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絲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長命縷,一名辟兵紹”。以后相沿成習,直至近、現(xiàn)代。清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記當時風俗:“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續(xù)羅制成小虎及粽子、壺盧、櫻桃、桑葚之類,
以彩線穿之,懸于釵頭,或系于小兒之背。”其中唐宋時,更有宮廷賜大臣此種節(jié)物之事。史載唐代宗興元元年端節(jié),宮廷曾賜百索一軸。又《宋史·禮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縷延壽帶、彩絲續(xù)命縷分賜百官。節(jié)日戴以入!
端午節(jié)的由來
據(j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jié)也稱詩人節(jié))。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源于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jié)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zhàn)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zhàn)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jié)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jié)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shù)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后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后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jié),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zhèn)改名為曹娥鎮(zhèn),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圖騰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qū),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征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jù)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發(fā)紋身的習俗,生活于水鄉(xiāng),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chǎn)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為生活用品的壇壇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群的標志之一。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jié)就是他們創(chuàng)立用于祭祖的節(jié)日。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發(fā)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jīng)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則演變?yōu)槟戏皆S多少數(shù)民族,因此,端午節(jié)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jié)日。
端午節(jié)作文 篇4
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音波起伏,樂讕鏗鏘!
屈原的悲哀是大悲哀,是徹徹底底的悲哀,是慷慨悲歌之音。那連綴著英雄氣短的傲然之氣與天、地共鳴。遙想項公,佇立石畔,嘯風吟月,劍佩香囊。悠悠江風迎面拂來,吹亂了披肩散發(fā)。歷史,就像沉甸甸的重錘,給予他深深一擊,氣象蕭蕭,他不隱退,不吟詩,不屑一顧。他傲然賦詩"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孱孱流動的汨羅江,感化了逼人的寒氣,帶走了屈子那傲然的詩,永不停息的奔向遠方。
屈子就如同晚霞的余赭,如淡淡的'虹,如黃昏里的暮靄。歷史存留下的時間與空間,并不慷慨地賜予他。爾后,倏忽,白影,一閃,他的壯舉--"縱身汨羅江"!
屈子雖去,其魂不朽!
屈子之魂,是"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憂民魂!
他喝盡了杯中酒,卻揮不盡憂民淚,對于黎民百姓,他只有選擇淹涕,是的只有淹涕。他的憂民魂,如北風的聲聲馬嘶,南風的嗷嗷虎嘯,東風的凄凄龍吟;他的憂民魂,更如那孱孱流動的汨羅江水,流東留,永不停息!。
屈子之魂,是"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故將愁苦而終窮"的高潔魂!
他食花飲露,清眼洗耳,"恐俗之污兮",他新沐彈冠,新浴振衣,"恐塵之染兮",朝搴木蘭,夕攬宿莽,"恐年歲之不與",他的高潔之魂,如那連天而去的烈雁,絲毫不愿久駐于凡,他的高潔之魂,更如那綠綠的清蓮,出淤泥而不染。于是,肅然成詩:"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屈子之魂,是"亦于心之所善兮,雖九死而猶未悔"的愛國魂!
他重視人才,栽培芳草,卻造出了一片荒穢--勢力小人。他一心輔佐君王,君王卻聽信奸吝將他放逐。他實施美政,聯(lián)齊抗秦,革新政治,卻遭到親秦派的猛烈迫害。君王閉目塞聽將他放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么?孤帳,燭光殉爛,酒令人消魂。他卻吟出了"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修之故也"的詩句!
陸游曾吟頌:"阮湘流不盡,屈原怨何深,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郢破,國破,人亡,家亡!一幕幕的悲劇,是一曲曲的悲魂曲,竦竦的寒風,讓人不寒而栗,殘陽照著江面,幕藹籠罩著江身。孰知,寒風過去不是溫暖,殘陽之后不是滿日,幕藹之后不是黎明?
假使幸如陸郎所言,莫要說歷史的動輒巨變,莫要說屈子的悲歌錯雜迭出,縱然阮湘能流盡,終究是那句:"屈子當年賦楚騷,手中握有殺人刀。艾蕭太盛椒蘭少,一躍沖向萬里濤"的悲壯之魂!
端午節(jié)作文 篇5
今天是端午節(jié),在媽媽的催促聲中起了床。媽媽端上了一盤茶葉蛋作早餐!盀槭裁囱!”我問道,“今天早上怎么改吃雞蛋了?”媽媽笑著說:“端午節(jié)吃雞蛋可以祝福你逢兇化吉、平安無事啊!”“是嘛!”我趕緊拿起一個雞蛋剝起來。“我小時候外婆還把雞蛋染成紅色,用自己編得網(wǎng)兜裝著,掛在我的胸口呢!”媽媽邊說邊回憶著。
在去外婆家的路上,我看見處處洋溢著端午節(jié)的氣氛。超市貼出了一張張關(guān)于端午節(jié)促銷活動的大海報。很快到了外婆家,走上樓梯,看到外婆家大門上懸掛著幾簇綠色的植物。只見這些植物有著細細的莖桿,葉子長長的!斑@是什么呀?”我問來開門的外婆!斑@是艾葉和菖蒲!蓖馄呕卮稹!盀槭裁匆阉旁陂T口呢?”“這樣可以防止蚊蟲進到家里,還可以避邪呢!”一走進房間,廚房里飄出的粽香令人垂涎三尺! 外公外婆正在熟練的包著粽子,我也想來一試,便開始對外婆說:“讓我包一個粽子吧!”外婆擺擺手不肯,我又說:“我要試試看嘛!”這時外公發(fā)話了:“要包可以,不過先得告訴我們,為什么端午節(jié)要包粽子?”哈哈!正中下懷!我滔滔不絕的講了起來:“這是為了紀念戰(zhàn)國末期的大詩人屈原,他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始終不舍棄祖國,于五月五日,抱石跳進汨羅江自殺。屈原死后,百姓們哀痛異常,都到汨羅江邊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尸身。發(fā)展成劃龍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粽子!
外婆說:“夠了夠了,過來吧!” 外婆教我包粽子了。先把粽葉卷成圓錐狀;把卷好的粽葉卡在左手虎口,舀一勺泡好的糯米倒入粽葉卷中,舀一小匙拌好的肉餡放在米上,再蓋上一層米;將葉尾蓋下來,葉尾捏籠,將多余葉尾上卷,接著用葉絲系牢。最后,剪掉多余葉尾。啊!我終于包出了一只粽子,雖然沒有外婆的那樣好看,可我還是覺得很好。
這個端午節(jié)過得真高興!我既學會了包粽子,又嘗到了美味,更關(guān)鍵的是,小小的粽子讓我感覺到了祖國博大、深遠的歷史文化和民族傳統(tǒng),我更為自己的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
端午節(jié)作文 篇6
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屬于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讓我給你們講講端午節(jié)的來歷吧!
話說在戰(zhàn)國時期,有一位叫屈原的愛國人士,他告訴楚王說:“魏國即將發(fā)起戰(zhàn)爭!背醪⒉幌嘈潘,甚至還把他趕了出去。屈原不想看見國家滅亡,之后他在自己腳上綁了一塊又沉又堅硬的石頭,傷心地跳進了汨羅江里。有人看見了這一幕,便跟大家說:“愛國人士屈原跳江了!”人們都非常心痛,家家戶戶老老少少都自發(fā)去祭拜屈原,他們把一些吃的'投進了江里。在一個夜晚,一個人在夢中看見了屈原,他瘦骨嶙峋,那人就問他說:“你怎么這么瘦?我們不是把食物投給你了嗎?”屈原回答說:“你們的食物都被小魚吃了!钡诙,大家紛紛把食物綁進了竹葉里,投放前又用龍船來驅(qū)趕魚群。
因此,從那以后,就開始有了端午節(jié)賽龍舟的習俗。每到這一天,人山人海,大家的加油吶喊聲震耳欲聾。龍舟的龍頭上長著兩顆大大的牙齒,船身有許許多多的“鱗片”,船槳就像是龍爪一般。站在龍頭的人激烈地打著鼓指揮著劃槳的人們。
多么有意思的一則傳說!我喜歡端午節(jié),中國傳統(tǒng)文化真是魅力十足!
端午節(jié)作文 篇7
超市里琳瑯滿目的粽子讓我看得眼花繚亂,各種各樣的味道一應俱全,有綠茶味的,臘肉味的,紅棗味的,甚至還有鮑魚味的、燕窩味的,連包裝袋也是五顏六色的,我突然想起,原來今天是端午節(jié)。
記憶的河,慢慢開始春潮涌動……
六年前,奶奶來到我們家小住了幾個星期。她準備要回肇慶老家時,正值端午節(jié),媽媽執(zhí)意留她過完端午節(jié)再走。奶奶說她從小就會包粽子,是跟她的媽媽學的。肇慶的裹蒸粽特別有名,奶奶說在她回老家之前一定要親自包一回粽子給我們吃。
奶奶在距離端午節(jié)還有三天時就開始準備材料了。她買了很大的艾葉,告訴我,裹蒸粽比一般的粽子大,所以要用大的粽葉來包。她還準備了糯米、黃豆、豬肉、咸蛋。
“糯米要泡一天一夜,包好煮后才好吃,細而滑,不會有夾生的感覺。”奶奶告訴我,我還記得她把黃豆也泡了很長的時間,然后再用開水煮一遍,晾晾,這樣就好去皮。先把豬肉切成小塊,然后用奶奶自制的蜜汁澆上去,腌上一天。
我問奶奶:“包粽子這么麻煩,為什么不上超市買幾個回來吃呢?“奶奶神秘地笑了笑,也不告訴我為什么。
終于要包粽子了,奶奶忙啊忙,也不讓我?guī)兔Α:髞戆昧,奶奶就舉著她包好的又大又方的粽子看著我笑:“小饞鬼,煮好就能吃了!
”過了兩三個小時,香噴噴的粽子就端了上來,奶奶把粽子分給我和爸爸媽媽,一人一個,放在一個盤子里,神秘地對我們說:“我把一塊玉如意放在了粽子里, 誰吃到了就能一生如意平安,事事順利,快快樂樂!”
我和爸爸媽媽互相看了幾眼,都想看的看那塊如意的樣子,于是迫不及待切開了自己的.那個粽子。爸爸媽媽的粽子里都只有豬肉和咸蛋,他們的目光便齊刷刷地望向了我。毫無疑問,玉如意在我的粽子里。我把它拿出來,哇,一塊淡綠色的玉,晶瑩剔透,真漂亮!
我開心地蹦了起來,覺得這一生便會事事如意、順利了!
這時,我看見奶奶用她那慈祥的目光看著我,滿臉愛意,她笑開了花,臉上細細的皺紋幸福地蕩漾開來。
奶奶終于還是回老家了。玉如意從此掛在我胸前,爸爸告訴我,那玉如意是奶奶故意給我的。原來,奶奶在粽子葉上做了個記號,只有她才知道哪個粽子放了玉如意,奶奶是希望我快樂,事事如意呀!
現(xiàn)在我才懂得,那小小的粽子里寄托了奶奶對我全部的愛。細滑的糯米,咸香的蛋黃,細膩的豬肉,還有那淡綠的玉如意,便是端午的味道。
端午節(jié)作文 篇8
世界上還有幾個節(jié)日要吃香噴噴的粽子呢?世界上還有幾個節(jié)日要比熱鬧的龍舟賽呢?
沒錯,只有端午節(jié),一個偉大的節(jié)日,一個神圣的節(jié)日。說起端午節(jié),還得從屈原的故事說起。
傳說,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薦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秦抗齊,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反對,使屈原被讒免去職位,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報國無望,便含恨投江自盡。屈原死之后,出國的百姓異常悲痛,紛紛涌到汨羅江邊憑吊屈原。有些漁夫則駕起船只,將事先準備好的粽子、雞蛋撲通撲通地往江里丟,說是讓魚吃了,就不會咬屈原的尸身。流傳至今,便有了吃粽子的習慣。因此過端午節(jié)的這天,滿街都是賣粽子的小販,我們每家每戶都要包粽子。你知道粽子是怎樣包的嗎?哈,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吧!
先用一些新鮮的粽葉包住糯米,在里面放各種配料,接著用線捆扎好。包好的粽子放在鍋上蒸,等滿屋飄著粽子香的時候就能夠吃了。吃粽子的時候,要先將線解開,剝開粽子葉,里面藏著紅紅的粽肉,升騰著熱氣,散發(fā)著一種特有的粽香,兩個粽子用盤子裝著,活像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照耀下晶瑩剔透,散發(fā)著濃郁的糯米香。我不禁抓起一個粽子,狼吞虎咽地吃起來,味道真是棒極了。
吃完粽子,便來到河堤上觀看龍舟賽。在這天,每個村子都會組織一支隊伍,而后拉到漣水河進行比賽。只見碧波蕩漾的'河面上,五顏六色的龍舟整裝待發(fā),隊員們個個摩拳擦掌,仿佛勝券在握。而站在岸邊的觀眾比隊員們還要緊張,個個屏息凝視著河面。裁判一聲令下,一艘艘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飛一般地向前沖去。頓時,河面上鼓聲震耳欲聾。一千米的水道上,隊員們憋紅了臉,咬緊了牙,拼命地劃。太好了,我們村的龍舟領先了,由于我們村的隊員配合默契,因此龍舟就特別聽他們的指令,行動自如。龍舟的身后留下了一條條波紋,原來平靜的水面,如布滿硝煙一般。尾隨在后的龍舟,不緊不慢地跟著,鼓手們也使出了吃奶的勁,使勁地敲,這鑼聲一聲接著一聲,清脆而有力。別的龍舟也不甘落后,一邊劃船,一邊和著鼓聲,“一二一二”地喊著口令往前沖,那口令里充滿了對勝利的渴望。河面上熱鬧極了,口令聲、鑼鼓聲、劃槳聲,匯成了一首激昂雄渾的樂曲,樂曲里有著濃重的端午節(jié)的氣氛。
故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啊,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宋玺诊h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jié)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鄉(xiāng)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是對詩人屈原愛國精神的一種欽佩。吃著正宗的家鄉(xiāng)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xiāng)龍舟賽,心里別有一番滋味。
【端午節(jié)作文】相關(guān)文章:
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作文7篇01-22
端午節(jié)作文【精選】07-05
端午節(jié)作文07-08
端午節(jié)作文07-08
端午節(jié)作文07-08
端午節(jié)作文07-09
端午節(jié)作文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