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鄲腊桑旅媸切【幨占淼募亦l(xiāng)的風俗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
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這是誰都知道的。中秋節(jié)賞月和響月餅更是我國的傳統(tǒng)習俗。
今天正是八月十五日,也就是中秋節(jié)。為了以表孝心,我準備為父母買月餅。我還只是一個十歲的學生,我沒有很多錢,但偶爾也會有零花錢,因我的父母都是要在這里打工的,再加上我又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所以我的家里并不富裕,所以我的零花錢也不多。我以前攢了一些錢,本來打算攢幾十塊給我遠在故鄉(xiāng)的妹妹買一套衣服寄回去的,但想到爸爸、媽媽平日里的辛苦,我就花了一部分錢去買了一盒果味月餅。
當我把月餅送到父親面前的時候,父親笑得都合不攏嘴了。隨后,父親對我和母親說:“生活再窮迫,在中秋佳節(jié),也應該意思意思,不說去酒店吃大魚大肉,也不說買幾千幾萬的.東西,這幾塊十塊的月餅總歸還是要吃的,”“對呀!雖然我們一家五口的生活不富裕,可還不至于吃月餅也沒有錢。我的二妹和小弟現(xiàn)在還小,以后長大了,要上學的時候還不知道要去哪兒籌錢,”突然,媽媽說了一句:“快吃吧!蒼蠅都要來了。”父親說:“這小小的月餅的含義大不相同,我們千萬要注意,可別掉!哪怕是一小塊也不行!
我看到他們吃的時候不禁涌出了幾行眼淚,這是幸福的淚水。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爸爸媽媽對這些月餅的看重。因為這月餅代表了我的孝心,所以她們很看重。我要做一個孝順的孩子,這樣會得到最美麗、最珍貴的東西——真情!反之,則會得到世上最丑惡的東西——個人利益。擁有了真情,親情,就代表擁有了財富,但擁有了金錢卻不代表擁有一切,希望同學們記住:人世間的真情才是最珍貴的,;因為真情是用金錢買不到的,還有,你們千萬不被金錢所迷惑,錢不是萬能的。
我因為擁有了真情而驕傲,不為擁有了錢而高興。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2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蹦忝靼走@是描繪的哪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嗎?
對,就是咱們中國最隆重、最溫馨的節(jié)日——春節(jié)。在我的家鄉(xiāng),過春節(jié)是十分讓人期待的,有幾件事必不可少。
年夜飯。年夜飯必須是重頭戲,這天一家老小會集聚一堂,主婦們一頭扎進廚房為一大家子做上一桌“滿漢全席”來感激長輩、犒勞老公、獎勵小孩。我們家里的年夜飯是非十二個碗不可的,少了我爸絕對會嘮叨我媽“寒磣”。
守歲。年夜飯過后我們能夠自由安排活動,喝茶、嗑瓜子、陪奶奶聊天、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看書、下棋……你樂意就行?墒亲钊の兜氖鞘貧q,比誰扛得住,守得越久的.紅包就越大,我每年信誓旦旦,每每又最早昏昏入睡。
穿新衣戴新帽。這一天必須是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必須嶄新而又干凈。
拜年。如果說大人們平時十分忙碌,像鐘表上的發(fā)條不停奔忙的話,這幾天的他們似乎都異常清閑,每一天悠哉悠哉,走街串巷、探親訪友,見面就說過年好,三句不離一齊喝兩杯。我最喜歡跟著跑了,因為我人小輩份也小,大人總免不了要給我發(fā)紅包,回家拆紅包數(shù)錢是最歡樂的事情。
在我的家鄉(xiāng),春節(jié)的風俗還很多,樂趣無窮。你的春節(jié)一般怎樣過呢?我很好奇天南地北的春節(jié)玩法喲。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3
每逢元宵節(jié),湯圓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你瞧,那白白胖胖的小湯圓,就像一個個在湯池里自由自在玩耍的小娃娃,他們在家家戶戶的鍋里翻騰,咕嚕咕嚕的聲音,讓人想起來他們的模樣,口水就不知不覺的流了下去。
每年正月十五這天,我都會和媽媽一起做湯圓,當然,做湯圓要有材料,如:糯米、芝麻……剛開始,媽媽把糯米粉,水……一些東西加進去,讓我來揉面,可我并不會揉面,媽媽在一邊教我,不一會兒,我就變成了小白貓,面好不容易才把面揉好,就開始做元宵里的芝麻餡,我把一個小團面放在手里i,把面團壓扁,在里面加入剛做好的芝麻餡,揉一揉,一個湯圓就做好了,緊接著我和媽媽又做了好多,做好了,媽媽開始下鍋煮,雖然只有短短地幾分鐘,可是,我感覺,已經(jīng)過了幾個小時,過了好久,湯圓終于好了,我趕忙嘗了一口,媽媽連忙說剛煮好的湯圓不能吃,燙!可我就像沒聽見似的,一口咬了下去,!好燙呀!媽媽,媽媽平靜的.只說了一句話,誰讓你不聽我的話呢的?活該,我包的元宵雖然沒有那么美觀,但還是非常好吃的。
我喜歡元宵節(jié),因為我愛吃元宵,元宵節(jié)還有一個民俗,那就是賞月。我們的課文上《北京的春節(jié)》老舍先生曾經(jīng)說過:“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jié)呢,恰好是明月當空!彼,每當夜色降臨,我總會迫不及待地跑出家門,去賞月亮。
我家鄉(xiāng)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許多,但是元宵節(jié)是我最喜歡的傳統(tǒng)的節(jié)日。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4
我的家鄉(xiāng)在浙江富陽的一個小村莊里,這里雖然沒有城市那么繁華,但是,卻有著城市沒有的風味,有著獨特的民風民俗。圓譜圓祠堂便是我們的大事兒一件。
從開始造祠堂的那一天起,便要放鞭炮慶祝開工。造完了祠堂,那更是熱鬧。第一天早晨,禮數(shù)繁多。先是宰豬宰羊,把豬和羊分別綁在兩張凳子上,再用紅色的`紅菱把它們的頭綁住,端端正正地放在祠堂的左右兩邊,像兩個守門神一般。更是有人用轎子抬著村里最年長的老人,后面跟著許多樂手,圍繞著村子走一圈。所到之處,就有許多人圍觀,不知有多熱鬧。等這些全部結(jié)束后,又得放鞭炮。中午,祠堂周圍大擺宴席,邀請每家每戶必須有一個人去吃午飯。這一天,鑼鼓喧天,鞭炮不絕,到處都擺滿了小攤小位。這也是我們小孩子最喜歡的,趁著這幾天,買一些好吃好玩的,約上小伙伴們一起去玩,父母們也都不會責罵。
夜幕降臨,祠堂的大戲臺上,先表演的是我們村里的阿姨們精心排練的節(jié)目——鑼鼓。結(jié)束后,便是戲班子上臺表演,咿咿呀呀,吹拉彈唱,是老爺爺和老奶奶最喜歡的節(jié)目。他們總是早早地搬來椅子,選好合適的位置,就算看上一天一夜也都不會感到乏味。盡管祠堂很大,但還是會被堵得水泄不通。我們孩子就喜歡在祠堂跑來跑去玩游戲。
這些僅僅是第一日的場景。一般來說,這樣的盛事至少要持續(xù)三天,并且連續(xù)三年。這幾天,熱情好客的村民們總會叫來親朋好友,一起吃飯。最多的人家,可能要叫上三十幾桌呢,真是熱鬧非凡。造祠堂的錢都是村民們自愿捐獻的,多的達80萬元,少的也有二三百元。只要捐獻超過2000元的人家,都會獲得一本古色古香的族譜。
造祠堂圓譜不僅僅是一種民風民俗,更是象征著一個姓氏的繁榮與傳承!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5
每個人的家鄉(xiāng)都會有一些風俗,有一些風俗我們都聽說過;有一些風俗我們卻很陌生。
我是一個上海人,雖然我的家鄉(xiāng)沒有很多風俗,但是在新年里,我的家人們也會聚在一起吃年夜飯。
除夕傍晚,我和父母在家里準備晚飯的各種食物。,最讓我期待的是媽媽做蛋餃。
“兒子,要不要到廚房和我一起做蛋餃呀?”媽媽問。我愉快地答應了。媽媽先讓我打雞蛋,我快速打好了雞蛋,接著,媽媽把煤氣灶打開,將一個很大的圓湯勺放在火上烤,我問媽媽:“您為什么要用火的頂端烤湯勺呢?”“因為火的頂端的溫度最高呀!眿寢尰卮,“火的外焰比內(nèi)焰的'溫度高,這是你將來會在學校里的科學課上學到的。”等到圓湯勺里的水汽烤干后,媽媽把一塊事先準備好的豬油用筷子夾住,在圓湯勺上擦。因為圓湯勺很熱,所以發(fā)出了“嗞——”的一聲響,豬油慢慢地化了,并且散發(fā)出了誘人的香氣。然后,媽媽把雞蛋液一勺一勺地倒入超大的圓湯勺里,雞蛋液迅速凝固了,慢慢地一個圓圓的雞蛋皮成形了,像一片餃子皮似的。這時候媽媽會放入事先調(diào)好味的肉糜,用筷子先把肉糜聚攏,再把半張雞蛋皮刮下來,因為之前在湯勺里擦過豬油,所以很輕易地就能把雞蛋皮和湯勺分離。然后順勢把雞蛋皮對折,輕輕地用筷子壓一下,防止肉糜漏出來,這時候一個蛋餃就做成了。如此反復,我和媽媽做了一大盤金燦燦的蛋餃,活像一大盤金元寶,這正好討個口彩,新的一年財源廣進、財源滾滾。這盤蛋餃香氣騰騰,我和我的父母吃得津津有味,一盤蛋餃很快就吃完了。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6
春節(ji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人們極為重視的節(jié)日之一,它代表著團圓、幸福、平安。人們在春節(jié)這一天會有許多的講究,這也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風俗習慣。
我的家鄉(xiāng)在春節(jié)里也有著許許多多風俗習慣,下面就由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我的家鄉(xiāng)在春節(jié)里的主要風俗吧。
吃餃子。在除夕晚上吃餃子是指“更年交子”或是指來年交好運。而在大年初一(春節(jié))的早晨吃餃子是指一年交好運的意思。吃餃子更多是為了一家團圓,不光是吃的.時候團聚在一起,還有做餃子的時候也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思念。做餃子時,一家人開開心心;吃餃子時,一家人快快樂樂。
拜年。春節(jié)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活動,去親朋好友、鄰居家里向他們祝賀新春,舊時指拜年。拜年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拜年一般是從家中開始的,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先向長輩拜年,長輩受拜后就把先前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發(fā)給晚輩,等諸如此類的事情做完之后,大人們就開始去給親朋好友、鄰居們拜年了。
這就是我家鄉(xiāng)在春節(jié)里的主要風俗了,不知你們家鄉(xiāng)在春節(jié)時的風俗習慣是否和我的相同呢?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7
每年春節(jié),我們一家人都會回到媽媽的家鄉(xiāng)——客家古邑河源。在河源過年很熱鬧,除了團圓飯,最過癮的就是看“打火龍”了。
“打火龍”是客家鄉(xiāng)村的一個古老而又神秘的鄉(xiāng)俗活動;瘕埵怯赡竟骱偷静菰傻,長達10幾米,龍身上插滿了香燭。
每年除夕,大家早早吃完團圓飯,“打火龍”活動就開始了。照例是一輪煙花炮竹,這時,龍身上的香燭已被點燃,八個經(jīng)驗豐富的壯漢將火龍高高舉起,舞動著行走起來。圍觀人群激動起來了,發(fā)出雷霆般的歡呼聲。我和村里孩子們在幾條火龍之間來回穿梭著,邊跑邊叫,嗓子都喊啞了。人越來越多,場面越來越熱鬧,火龍走到哪,人們也跟到哪。遠遠望去,火龍身上閃著的燈火綿延幾百米,場面十分壯觀;瘕埳舷挛鑴又、跳躍著、歡騰著,龍身越燒越旺,在夜色的映襯之下,顯得格外耀眼。在一條條火龍的舞動之下,客家鄉(xiāng)村的春節(jié)也漸入佳境了。
每次看“打火龍”,興奮和熱鬧過后,心里總是暖暖的。媽媽說“打火龍”的`習俗在她小時候就有了。傳說是神龍下凡趕走妖魔鬼怪,驅(qū)邪避災,來年就會風調(diào)雨順,老百姓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現(xiàn)在,我想起“打火龍”,在心里默默地盼望著,盼望客家人的火龍能驅(qū)除瘟疫,驅(qū)走冠狀病毒,讓我們早點開學。
明年過年,我要回河源看一場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打火龍”。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8
我們金華人有一種很特別的習俗,那就是金華斗牛。
金華斗牛,曾與金華火腿齊名,至今已有千年歷史,清末民初尤其盛行。金華斗牛是牛與牛斗,不同于西班牙的人與牛斗,被譽為“東方文明斗!。斗牛當日,參斗之牛裝以勇士之飾,由其主人護送進入斗牛場,此時鞭炮齊鳴,觀者歡呼雀躍。
我就看過幾場:牛主把牛牽到賽場上。此時,兩牛怒目而視,各自刨腿,四肢并力,奮力斗爭,觀眾則吶喊助威,呼聲響徹云霄。敗者血肉模糊、倉皇而逃;勝者則奮蹄而追,緊隨其后,斗牛即將結(jié)束。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在這里有相當大的體現(xiàn)。敗退之牛將被主人貶成耕牛甚至宰殺;而勝者則身價加倍,威風一時。
金華斗牛不僅僅是現(xiàn)代的玩法,古代也有。我查閱了資料:相傳在三國時期,吳國的孫權(quán)與魯肅微服出巡東陽郡(今金華市)。孫權(quán)為培養(yǎng)當?shù)匕傩盏挠挛渚,便在東陽郡大興斗牛之風。自此,婺城區(qū)雅畈鎮(zhèn)銅山白鶴廟開創(chuàng)斗牛節(jié),銅山也成了金華斗牛的創(chuàng)始地?墒乾F(xiàn)在并沒有了以前的'威風:金華斗牛瀕臨絕跡。新中國成立后,金華斗牛習俗一直被廢止。1992年,金華開始重建斗牛場,恢復斗牛節(jié),欲使這一古老民間娛樂活動重振聲威?珊镁安婚L,金華斗牛剛剛重新有了起色,斗牛戶卻因為斗牛經(jīng)驗少、飼養(yǎng)費用不能次次提供而紛紛宰牛賣牛。
我們要好好珍惜文化遺產(chǎn),不讓他們受破壞。讓金華斗牛重新站在現(xiàn)實的舞臺上,不再被人們遺棄。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9
要說到春節(jié)的習俗,那我知道的可就多啦!比如放鞭炮啦,走親訪友啦,貼春聯(lián)啦,吃餃子啦!簡直是多的數(shù)不勝數(shù)。但是對于我這個美食愛好者來說。最最期待和喜歡的,當然還是吃湯圓咯!
湯圓味兒好,做法很重要。這不今年的春節(jié),我們家又要準備吃湯圓了,我也不時會在廚房中打打下手。
湯圓一出鍋,頓時就香氣四溢,讓人聞了就垂涎三尺。
終于可以吃湯圓啦!此時的我心情真的興奮極了,迫不及待地想吃到今天的湯圓。過了一會兒,餐桌盤的人都到齊了,湯圓也一碗一碗的端了出來。我手里拿著筷子,看著碗里那又鼓又熱的湯圓。心里總是熱乎乎的.。――實在等不下去了,于是我碗中夾起一只湯圓,然后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哇噻!這味道簡直是妙不可言吶,那軟軟的面皮還有那又香又甜的餡兒,只直朝我的喉嚨“奔去”,這滋味,可真是給人一種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
湯圓,在某些地方又叫“團子”,讓人有一種在新的一年能夠團團圓圓的美好期盼。
怎么樣?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也對我喜歡的這在新的一年中能夠團團圓圓的美好期盼。
心動不如行動,現(xiàn)在就開始做湯圓吧!希望今年的春節(jié)你也能吃到美味的湯圓,在新的一年中你也能和你的家人團團圓圓,幸福美滿。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0
在家鄉(xiāng),不同的地區(qū)有不同的風俗過節(jié),我們的風俗也不遜色于別的'地區(qū)呢!
就拿離我們最近,也最喜慶的節(jié)日——春節(jié)來說吧!
春節(jié),在我們家鄉(xiāng),過得那叫一個熱火朝天,買肉,買糖,屯年貨,生怕去晚了就沒得挑了。還有做饃饃,殺公雞,拜社王爺?shù)蕊L俗?赡悴恢腊,這還要分日子做呢!
我的家鄉(xiāng),過春節(jié)啊,很講究,每天該干啥干啥,多做少做都怕壞了風俗。例如陰歷臘月二十八需要“把面發(fā)”,那就必須“把面發(fā)”,缺了少了都不行。還有春節(jié)得貼對聯(lián),不貼,“!本筒粊恚矝]年味兒。還有吃餃子,象征團圓吉祥,春節(jié)就也得必須吃餃子。大年三十一晚,大家要熬夜通宵,小孩子還會收到壓歲錢,并且會對長輩說祝福語。
而第二天,則是串門送禮,祝福親人在新的一年里順心、健康、有才、進步。我們村里,還會有“會”。就是大家出來擺攤,還有人逛“會”!皶鄙峡捎性S多小孩兒見了兩眼一亮的:糖畫,棉花糖……那兒不僅有吃的零食,面攤也有!賣玩具、衣服、首飾、掛畫的也很多,年味兒十足,大家也都喜氣洋洋的。十分熱鬧,人們肩膀碰肩膀,腳尖碰腳跟。
春節(jié)還有一個都有的風俗。過年回家,與長輩團圓。這也是家鄉(xiāng)的風俗。
還有,家鄉(xiāng)過節(jié)的風俗很多:端午節(jié),包粽子,系彩繩;重陽節(jié),團聚,插茱萸;七夕節(jié),看星星;中秋節(jié),吃月餅,賞月;……
家鄉(xiāng)的風俗,不論何時何地都要帶著,都要記在心里,做在手上!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1
對中國人來說,過完元宵節(jié)才是過完一個完整的年。
元宵節(jié)說起來有兩件大事,就是吃元宵,賞燈。用古人的語言來說元宵節(jié)就是“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贝汗(jié)一口暖融融火辣辣的長氣吹到元宵…。
說到元宵節(jié),不得不提到湯圓,我一直有一個疑問,元宵與湯圓有什么不同呢?直到今天我才發(fā)現(xiàn)元宵是“搖滾青年”,而湯圓是“包工大師”管他是不是呢幫湯圓才是最精彩的部分,每到這一天孩子們最盼著媽媽包的湯圓。湯圓快成形時,鍋中慢慢飄出一股淡淡的香甜味。過幾片刻,小小的湯圓便躺入碗中,細膩軟糯的糯米團,靜靜的泡在溫水中,慢慢的'香味越來越濃郁,擺到桌子前,使人忍不住要咽幾口唾沫。用筷子輕輕咬開,一股香甜的氣味撲面而來。好像綠水蕩漾一般舒暢,慢慢的便散成一個圓,黑芝麻香甜可口,豆沙甜而不膩,水果餡兒流出各種顏色,嘴間流露著糯米的香甜,餡料甜味。讓人回味無窮。
家家門口前,掛著“滿色天仙”,門口外可能是素白的紙質(zhì)彩花,也有可能是“揚帆紙船”還有可能是色彩絢爛的長龍,但無論是什么,人們都在上面附上了對新一年的盼望與美好。
邊賞煙花,原來賞花燈,每年,寬闊的馬路上被堵得水泄不通,星星點燈,燈火通明。
“元宵”,更是一家團聚在一起的日子,“團團圓圓,幸福美滿”,我更希望所有的家庭,日子就像這元碩的湯圓一樣,“團團圓圓”。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2
我老家在文成,家鄉(xiāng)的風俗及活動有很多:清明節(jié)掃墓;端午節(jié)劃龍舟、吃粽子;中秋節(jié)猜燈謎、賞花燈…………但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春節(jié)。
每年的春節(jié),我與爸爸媽媽都會去鄉(xiāng)下陪爺爺奶奶一起過年。大年三十這天是一年中最熱鬧又豐富多彩的一天。一大早鄰居家就響起鞭炮聲。這時爺爺就忙上了,磨豆子,做豆腐;蒸糯米,搗年糕,殺雞,殺兔。我最喜歡的還是把粗糙的米粉變成一塊一塊的年糕。蒸熟的米粉團有點燙手,等它冷一會,爺爺就開始不停的揉啊揉,一會用手推來推去,一會又翻個面。為防止粘手,還會適當?shù)募右恍┥,等揉到韌性十足,再把大粉團分成小份,大家一起做成形。
爺爺喜歡長條的,他拿模板一壓,一條帶有吉祥如意字樣的長條年糕就好了。而我就與眾不同,用年糕做了許許多多的人樣,這是爺爺,這是表弟,這是堂哥…………。雖然樣貌有些許丑,但爺爺還是夸我別出心裁,做得很好。年糕做完了,蒸一蒸,炒一炒就開鍋了,聞著香味,還是我熟悉的青菜醬油肉炒年糕。
大年三十不僅有趣,就連吃飯也有講究。必須一家老小都坐下,舉杯互相祝福,在桌上不能談傷心事,說壞話。狼吞虎咽席卷一陣后,一定得大家吃飽喝足,才分壓歲錢,下桌放鞭炮玩去。
接下來就是看春晚,一直到十二點,村里依舊燈火通明,依舊響著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別有一番風味,也是我們小孩歡呼雀躍的時候。
新的一年新的開始,過了年,就意味著大了一歲,該更懂事了。除夕過后是正月,接下來是元宵,也就意味著要開學了,不知不覺中也有一絲不舍,再次期待春節(jié)的到來。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3
“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xiāng)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而在我的老家山東,年年春節(jié)都要蒸花糕。
為什么蒸花糕,這可大有來歷。從春秋戰(zhàn)國起,臨近三十年,百姓們都會“蒸壯”,也就是蒸面食,這些面食可不是拿來吃的.,而是用來祭祖和去孔府祭拜孔子的。而今,“蒸壯”早已不再祭祖,而是寓意著“過日子蒸蒸日上,年年高升,好運節(jié)節(jié)高”。因此,蒸花糕也成為了我們家鄉(xiāng)特有的風俗。
今年,我們家中也蒸了花糕,臘月二十三,陣陣面香從廚房中飄出。我知道,面發(fā)好了,要開始蒸花糕了,案板備好,搟面杖拿來,待一切準備好后,花糕便從揉面開始了。
爺爺將他的雙手伸入面盆中,柔軟的面團承受不住這么大的壓力,只能屈服于手掌下,任人擺布。面團在一次次拉伸,捏揉的作用下,逐漸變得像紙一樣蒼白又像個球樣,圓圓滾滾,讓人禁不住的喜歡。可再好看的面團也只是面團,不能夠吃,終究還是要做成糕點。這時,搟面杖就派上了用場,剛剛?cè)嗪玫拿鎴F現(xiàn)在又要上了“絞刑架”。面團中,拿刀來在面團里剖出一部分,再在案板上搓成條,最后用搟面杖均勻地在面上輕輕滾動,壓出一道流暢的紋案。
最后,面團便開始了“整容”。兩條面團兩手夾中間一捏,拿棗子放中心做點綴,身似蝴蝶的糕點便做成了;纖長的面團在手指尖上靈動地舞動,長長地卷在一起,周圍圍上一圈的紅棗做裝飾,一個圓形糕點便從中誕生了。
待這些糕點完成后還要放入屜籠里蒸,滿屋子中都是面香和棗香。年,便從這一花糕味中開始了。
無論身在故鄉(xiāng),還是身處他鄉(xiāng),記憶中,家人們總會在這個時候做一做家鄉(xiāng)的風俗特色。蒸花糕即是我家鄉(xiāng)的風俗,且如雕刻般深深在我腦海中。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4
只要提起習俗,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春節(jié)了,春節(jié)與其他的節(jié)日不同,春節(jié)要放鞭炮,去拜年等等,但我最喜歡的就是收壓歲錢啦!
除夕晚上我們一家人吃著團圓飯,給遠方的親戚打視頻電話,開開心心地聊天,吃完飯便睡覺,因為大年初一天還沒有亮,就會有炮聲四處響,果然,天蒙蒙亮時,四周的鞭炮聲已響起,使人睡不好覺,我只好迷迷糊糊地穿上衣服,爸爸媽媽也早已準備好了“紅爺爺”見我起床便遞給我,我高興地喊了聲:“新年好”!
按照習俗,大年初一早上要吃餃子,媽媽下餃子,奶奶燒香,爸爸響鞭炮,都忙得不亦樂乎,凌晨6:30我們吃完餃子,我便隨著爸爸媽媽去廟里磕頭,天色昏暗,路上行人卻多,一路上,我把“新年好”說個不停,看著手里塞來的壓歲錢,我知足地笑了笑。
在我的記憶里,以往的春節(jié)初二就要開始拜訪親戚,爸媽帶著我和姐姐一同前去,我們一天能走五六家親戚,馬不停蹄,熱鬧非凡,親戚見到我們,都熱情地來迎接我們,我們每個人聊著天,笑著,誰都那么親熱,一點也不拘束,我也能收到很多壓歲錢,心中滿是歡喜!在親戚家坐一會就要回去了,家里也有客人,爸爸媽媽也要去招呼家里來的'客人了,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我們臨走時,親戚們出來送行,看著我們離去后才回到屋里。
然而今年的春節(jié)是我長這么大最難忘的一個春節(jié),出現(xiàn)了冠狀病毒,祖國母親生病了!全國人民都封閉在家,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只能在心里默默祝福,愿祖國母親快點好起來,等到明年,我們都過上一個快快樂樂,熱鬧非凡的春節(jié)。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5
湯圓最早叫“浮元子”后稱“元宵”。最早是宋代民間所流行的一種元宵節(jié)吃的新奇食品,以白糖、芝麻、豆沙、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
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戶戶都會包湯圓,而軟糯香甜的湯圓不僅好吃,還寓意團團圓圓。湯圓在我國流傳已久,早在漢文帝時期,就已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jié)節(jié)。
湯圓的做法也很簡單,在碗中加入適量的'糯米粉,再加入開水,不斷揉面,直至像橡皮泥一樣有韌性,接著揪下若干面團,搓成一個個小圓球。再求得中間掏個洞,雙手配合把洞口揉大,將餡料放入洞中,把洞口封好,再搓圓。把湯圓放在燒開的水里,不一會兒就熟了。
吃著美味的湯圓,媽媽給我講了關于湯圓的傳說。相傳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昭王在復國歸途經(jīng)過長江時,看見有物浮于江面,色白,內(nèi)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眾人皆不知此為何物,楚昭王便派人前去詢問孔子,孔子曰:“此浮萍果也,得知者主復興之兆!背淹趼牶笙渤鐾,正好那日是正月十五,之后,每逢此日,便命手下仿制此果食之。
湯圓寓意家人團團圓圓、和諧幸福,漸漸受到了人們的歡迎。后來正月十五吃湯圓,漸漸成了習俗。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5-08
家鄉(xiāng)風俗作文11-03
家鄉(xiāng)的風俗的作文11-06
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11-07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精選)08-09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2-02
(精選)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9-14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6-14
家鄉(xiāng)的風俗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