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改變生活方式的發(fā)明故事
導語:科技改變世界,發(fā)明創(chuàng)造未來。你知道哪些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發(fā)明嗎?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故事,歡迎閱讀。
1、自行車的發(fā)明故事
現(xiàn)在,自行車像潮水一樣,遍及世界各地,進入家家戶戶,但自行車的發(fā)明過程卻非常曲折。很少有人知道,發(fā)明自行車的是德國的一個看林人,名叫德萊斯(1785—1851)。
法國人西夫拉克在一個下雨天,在街頭浸步時被經過的四輪馬車濺了一身泥,這一濺使他突發(fā)奇想:四輪馬車這么寬,應當把馬車順著切掉一半,四個車輪變成前后兩個車輪……于是,1791年第一架代步的“木馬輪”小車誕生了。這輛小車有前后兩個木質的車輪,中間連著橫梁,上面安了一條板凳,像一個玩具。剛剛出現(xiàn)的新東西肯定不是那么完善。這輛“木馬輪“既沒有傳動鏈條,又無轉向裝置,自然需要改進。
德萊斯原是一個看林人,每天都要從一片林子走到另一片林子,多年走路的辛苦,激起了他想發(fā)明一種交通工具的欲望。他想:如果人能坐在輪子上,那不就走得更快了嗎!就這樣,德萊斯開始設計和制造自行車。他用兩個木輪、一個鞍座、一個安在前輪上起控制作用的車把,制成了一輛輪車。人坐在車上,用雙腳蹬地驅動木輪運動。就這樣,世界上第一輛自行車問世了。
1817年,德萊斯第一次騎自行車旅游,一路上受盡人閃的譏笑,……他決心用事實來回答這種譏笑。一次比賽,他騎車4小時通過的距離,馬拉車卻用了15個小時。盡管如此,仍然沒有一家廠商愿意生產、出售這種自行車。
德萊斯還發(fā)明了絞肉機、打字機等,都能減輕勞動強度,F(xiàn)在鐵路工人在鐵軌上利用人力推進的小車,也是德萊斯發(fā)明的,所以稱它為“德萊斯”。
1839年,蘇各蘭人馬克米廉發(fā)明了腳蹬,裝在自行車前輪上,使自行車技術大大提高了一步。此后幾十年中,涌現(xiàn)出了各種各樣的自行車,如風帆自行車、水上踏車、冰上自行車、五輪自行車,自行車逐漸成為大眾化的交通工具。以后隨著充氣輪胎、鏈條等的出現(xiàn),自行車的結構越來越完善。
1840年,英格蘭的鐵匠麥克米倫,在德萊斯發(fā)明的“小馬崽”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他在后輪的車軸上裝上曲柄,再用連桿把曲柄和前面的腳蹬連接起來,并且前后輪都用鐵制.前輪大,后輪小。這樣一來,人的雙腳真正離開了地面,由雙腳的交替踩動變?yōu)檩喿拥臐L動。1842年,麥克米倫騎上這種車,一天跑了20千米。
到1861年,法國的米肖父子.在前輪上安裝了能轉動的腳蹬板,車子的鞍座架在前輪上面。他們把這輛車冠以“自行車”的雅名,并1867年在巴黎博覽會上層出,讓觀眾大開眼界。
從西夫拉克一直到雷諾,他們制做的自行車與現(xiàn)代自行車差別較大,真正具有現(xiàn)代化形式的自行車是在1874年誕生。英國人羅松在自行車上別出心裁地裝上鏈條和鏈輪,用后輪的.轉動來推動車子前進。但仍然不夠協(xié)調與穩(wěn)定。
1886年英國的機械工程師斯塔利,從機械學、運動學的角度設計出了新的自行車樣式,裝上前叉和車閘,前后輪大小相同,以保持平衡,并用鋼管制成了菱形車架,還首次使用了橡膠車輪。斯塔利不僅改進了自行車的結構,還改制了許多生產自行車部件用的機床,為自行車的大量生產和推廣應用開辟了寬闊的道路,因此他被后人稱為“自行車之父”。他所設計的自行車車型與今天自行車的樣子已經基本一致了。
人類的智慧真是無所不在。1888年,愛爾蘭的獸醫(yī)鄧洛普,從醫(yī)治牛胃氣膨脹中得到啟示,將自家花園用來澆水的橡膠管粘成圓形并打足氣裝在自行車上,這是充氣輪胎的開端。充氣輪胎是自行車發(fā)展史上的一個劃時代的創(chuàng)舉不但從根本上改變了自行車的騎行性能,而且完善了自行車的使用功能。
從1791年到1888年,摩托車的始祖——自行車的發(fā)明和改進,經歷了近100年中這些發(fā)明者的不懈奮斗。我們不得不為人類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所感動。
2、電話的發(fā)明故事
1847年3月3日,亞歷山大·貝爾出生在英國的愛丁堡。他的父親和祖父都是頗有名氣的語言學家。
受家庭的影響,貝爾小時候就對語言很感興趣。他喜歡養(yǎng)麻雀、老鼠之類的小動物。他覺得動物的叫聲美妙動聽。上小學時,他的書本里,除了裝課本書外,還經常裝有昆蟲、小老鼠等。有一次,老師正在講《圣經》的故事,忽然他書包里的老鼠竄了出來,同學們躲的躲,叫的叫,弄得教室內大亂。老師怒不可遏,覺得這樣的學生不可教。
不久,貝爾的父親就將貝爾送到倫敦祖父那兒。這位慈祥的老人雖然很疼愛孫子,但對孫子的管教十分嚴厲。祖父深諳少年的學習心理,他不采用填鴨式的方法,硬逼貝爾學習書本上的知識,而是從培養(yǎng)貝爾的學習興趣入手。漸漸地,貝爾有了強烈的求知欲,學習成績也上去了,成了優(yōu)等生。貝爾后來回憶道:“祖父使我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應該懂得的普通功課,我卻不知道,這是一種恥辱。他喚起我努力學習的愿望。”
一年之后,貝爾又回到了故鄉(xiāng)愛丁堡。在他家附近,有一座磨坊。貝爾覺得這種老式水磨太費勁了,要改進改進。于是,他查閱各種圖書資料,設計出一幅改良水磨的草圖。這圖雖然畫得不規(guī)范,但構想?yún)s十分巧妙。經過工匠的加工,水磨果然變得十分靈活,比原來省力多了。從此,他成了遠近聞名的“小發(fā)明家”。
貝爾從這里看到了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意義。每一項的發(fā)明,都將使很大一部分人受益,都是人類向前邁進的一塊基石。
1869年,22歲的貝爾受聘美國波土頓大學,成為這所大學的語音學教授。貝爾在教學之余,還研究教學器材。
有一次,貝爾在做聾啞人用的“可視語言”實驗時,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在電流流通和截止時,螺旋線圈會發(fā)出噪聲,就像電報機發(fā)送莫爾斯電碼時發(fā)出的“嘀答”聲一樣。
“電可以發(fā)出聲音!思維敏捷的貝爾馬上想到,“如果能夠使電流的強度變化,模擬出人在講話時的聲波變化,那么,電流將不僅可像電報機那樣輸送信號,還能輸送人發(fā)出的聲音,這也就是說,人類可以用電傳送聲音。”
貝爾越想越激動。他想:“這一定是一個很有價值的想法。”于是,他將自己的想法告訴電學界的朋友,希望從他們那里得到有益的建議。然而,當這些電學專家聽到這個奇怪的設想后,有的不以為然,有的付之一笑,甚至有一位不客氣地說:“只要你多讀幾本《電學常識》之類的書,就不會有這種幻想了。”
貝爾碰了一鼻子灰,但并不沮喪。他決定向電磁學泰斗亨利先生請教。
亨利聽了貝爾的一五一十的介紹后,微笑著說:“這是一個好主意!我想你會成功的!”
“尊敬的'先生,可我是學語音的,不懂電磁學。”貝爾怯怯地說,“恐怕很難變成現(xiàn)實。”“那你就學會它吧。”亨利斬釘截鐵地說。
得到亨利的肯定和鼓勵,貝爾覺得自己的思路更清晰了,決心也更大了。他暗暗打定主意:“我一定要發(fā)明電話。”
此后,貝爾便一頭扎進圖書館,從閱讀《電學常識》開始,直至掌握了最新的電磁研究動態(tài)。
有了堅實的電磁學理論知識,貝爾便開始籌備試驗。他請來18歲的電器技師沃特森做試驗助手。
接著,貝爾和沃特森開始試驗。他們終日關在試驗室里,反復設計方案、加工制作,可一次次都失敗了。“我想你會成功的”,亨利的話時時回蕩在貝爾的耳邊,激勵著貝爾以飽滿的熱情投入研制工作中去。
光陰如流水,兩個春秋過去了。
1875年5月,貝爾和沃特森研制出兩臺粗糙的樣機。這兩臺樣機是在一個圓筒底部蒙上一張薄膜,薄膜中央垂直連接一根炭桿,插在硫酸液里。這樣,人對著它講話時,薄膜受到振動,炭桿與硫酸接觸的地方電阻發(fā)生變化,隨之電流也發(fā)生變化;接收時,因電流變化,也就產生變化的聲波。由此實現(xiàn)了聲音的傳送。
可是,經過驗證,這兩臺樣機還是不能通話。試驗再次失敗。
經反復研究、檢查,貝爾確認樣機設計、制作沒有什么問題。“可為什么失敗了呢?”貝爾苦苦思索著。
一天夜晚,貝爾站在窗前,鎖眉沉思。忽然,從遠處傳來了悠揚的吉他聲。那聲音清脆而又深沉,美妙極了!
“對了,沃特森,我們應該制作一個音箱,提高聲音的靈敏度。”貝爾從吉他聲中得到啟迪。
于是,兩人馬上設計了一個制作方案。一時沒有材料,他們把床板拆了。幾個小時奮戰(zhàn)之后,音箱制成了。
1875年6月2日,他們又對帶音箱的樣機進行試驗。貝爾在實驗室里,沃特森在隔著幾個房間的另一頭。貝爾一面在調整機器,一面對著送話器呼喚起來。
忽然,貝爾在操作時,不小心把硫酸濺到腿上,他情不自禁地喊道:“沃特森先生,快來呀,我需要你!”
“我聽到了,我聽到了。”沃特森高興地從那一頭沖過來。他顧不上看貝爾受傷的地方,把貝爾緊緊擁抱住。貝爾此時也忘了疼痛,激動得熱淚盈眶。
當天夜里,貝爾怎么也睡不著。他半夜爬起來,給母親寫一封信。信中他寫道:
“今天對我來說,是個重大的日子。我們的理想終于實現(xiàn)了!未來,電話將像自來水和煤氣一樣進入家庭。人們各自在家里,不用出門,也可以進行交談了。”
可是,人們對這新生事物的誕生反應冷漠,覺得它只能用來做做游戲,沒什么實用價值。
貝爾一方面對樣機進行完善,另一方面利用一切機會宣傳電話的使用價值。
兩年之后的1878年,貝爾在波士頓和紐約之間進行首次長途電話試驗(兩地相距300公里),結果也獲得成功。在這以后,電話很快在北美各大城市盛行起來。
【改變生活方式的發(fā)明故事】相關文章:
貝爾發(fā)明電話的故事11-05
愛迪生發(fā)明電燈的故事11-02
改變人生經典勵志故事10-28
干洗劑是怎樣發(fā)明的發(fā)明家名人故事400字10-24
發(fā)明家愛迪生名人故事10-21
改變命運的哲理故事10-21
壞王子的改變睡前故事10-24
亨利·福特發(fā)明家名人故事10-24
改變自己你就改變了世界勵志人物故事10-24
哲理故事:試著去改變自己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