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中國古代歷史哲理故事(通用15個)
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了解古代歷史哲理故事,可以明白更多道理。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哲理故事,歡迎閱讀。
中國古代歷史哲理故事 1
一天,晉悼公和祁黃羊討論政事。當(dāng)談到官吏任免和選派問題時。晉悼公說:“現(xiàn)在南陽還缺個縣令。南陽是我國一個重要的農(nóng)業(yè)、軍事重鎮(zhèn),這個南陽縣令一定要是一個德才兼?zhèn)溆帜芴幚碚⻊?wù)的人才行啊。前任縣令就是因為貪財、好色,在任時只顧收斂錢財,貪慕美色,疏于政務(wù)。搞得南陽人民怨聲載道。你看看目前誰能勝任啊?”祁黃羊思索了一下說:“大王,解狐勤于政事,讓他去吧!”晉悼公睜大眼睛,不解的問:“我聽說,你家和解狐家有世仇,你們兩人勢不兩立,見面都不會講話,怎么你會推薦他呢?你不會想讓他去出丑,然后讓我治他的罪吧?”祁黃羊鄭重地說:“大王,我的為人相信您也有所耳聞。我不是那種小人。解狐對時政有著精辟的見解,同時又有豐富的治理經(jīng)驗。您是問我誰能勝任南陽縣令,并不是問我的仇人是誰,我只不過根據(jù)事實稟報罷了!”
接著,晉悼公又問祁黃羊:“現(xiàn)在朝里缺一個執(zhí)法大臣,你看誰合適啊!”祁黃羊想了想說:“大王,祁午能勝任!睍x悼公說:“祁午不是你兒子嗎?怎么推薦自己的.兒子,你不怕有人背后說能你任人唯親嗎?”祁黃羊答道:“祁午正直、堅貞、善惡分明,又不會為金錢、美色所動,能夠執(zhí)法嚴(yán)格,是一個難得的執(zhí)法大臣。大王您是問我誰能勝任執(zhí)法大臣,并沒有問我的兒子是誰,我只是實事求是罷了!睍x悼公點點頭表示贊許。祁黃羊接著說:“大王,當(dāng)您讓我舉薦大臣的時候,我并沒有考慮誰是我的親人,誰是我的仇人,我只是根據(jù)他們的德行、能力,據(jù)實稟報!”晉悼公見祁黃羊舉不避親,薦不避仇,就采納了他的意見。
中國古代歷史哲理故事 2
晏嬰,即晏子,是春秋時期齊國大夫,以能言善辯著稱于世。高繚是其宰相府中的一名官員。平日里,高繚做事認(rèn)真,凡是吩咐給他的任務(wù),他保證按時保質(zhì)的完成。和同僚之間的關(guān)系相處的也很好,對待晏嬰也是十分尊敬,從來不會背著晏嬰說他一句壞話。
高繚在宰相府三年雖然沒有太大功勞,但是也沒有什么過錯。同僚們還是很認(rèn)可他的工作能力的。這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考核官吏政績和能力的'日子了。高繚和同僚們都認(rèn)真做答,高繚心想自己在宰相府的人緣不錯,政績也不差,況且對待考核也準(zhǔn)備充分,一定不會被罷官或者降級的。于是就輕輕松松地參加完考核,考完后和同僚們喝酒放松去了。在酒桌上,還有幾個拍高繚馬屁的人頻頻給高繚敬酒,說:“您這次考核一定成績優(yōu)異,晏大夫一定會給您升職的!边有的說:“您人緣這樣好,將來一定能得到重用,說不定能當(dāng)宰相呢!”這些話說得高繚心里美滋滋的。回家后不斷想像著,自己升官發(fā)財?shù)哪且惶欤⒈P算著升官后該置辦幾所大宅子,多買些珍貴的補藥和吃食,改變一下目前還不太富裕的生活。
可是,不久考核的結(jié)果公布了,高繚在被罷官之列。這可大大出乎高繚和其它同僚的意外。高繚想一定是晏嬰弄錯了,同僚們也為高繚叫冤,紛紛表示要為高繚討個說法。于是幾個平日里和高繚關(guān)系不錯的人就去見晏嬰,為高繚求情。他們對晏嬰說:“高繚在宰相府為官三年,從來沒有說過您一句壞話,任務(wù)也認(rèn)真按時完成,平日里也沒有什么過錯,為什么要把他辭掉呢?”晏嬰說:“辭掉他,正是因為他從來沒有說過我的壞話啊。”官員們不解,難道不說您壞話倒是錯事了?晏嬰繼續(xù)說道:“我這個人就像一根彎彎曲曲的木頭,需要斧頭削,刨子刨,才能做成一件有用的器具?墒,高繚在我身邊整整三年,對我的過錯從來不講,他這樣做對我沒有絲毫用處。我任用你們就是為了讓你們給我挑毛病,提建議,以利于我不斷改正,不斷進(jìn)步的啊!”說到這里求情的官員們恍然大悟,再也沒人提給高繚求情的事了。
中國古代歷史哲理故事 3
齊景公當(dāng)政時期,濫用刑法,搞得人人自危。許多人生怕哪天得罪了齊景公,而被處以極刑。
有一天,正當(dāng)齊景公和大臣們商議國事的時候,突然聽到大殿外亂轟轟的。于是景公派士兵到外面去查看。士兵回來報告說有一群人正在大殿外鬧事,領(lǐng)頭的人正在叫嚷著齊景公是個暴君,采用嚴(yán)酷的刑法迫害自己的臣民,早晚要失民心。要求他廢除嚴(yán)酷刑法。齊景公非常生氣,命人把那帶頭鬧事的人押到大殿上。鬧事的人見到齊景公就大喊:“暴君,你設(shè)立種種嚴(yán)酷刑法,搞得人人自危。你這樣做是不會有好結(jié)果的,齊國早晚要敗在你的手上!”齊景公聽到這里,頓時氣得火冒三丈,叫喊著:“快來人啊,把他拉出去,處以分尸極刑!”大殿上的大臣們竊竊私語,都在說鬧事者說的對,大王的確濫用刑法,這些刑法早該廢除了,于是都想為他說情?蛇沒等大臣們開口,齊景公就說道:“你們誰也別為他求情,如有膽敢勸阻者,一律處以砍腳極刑!”這句話使大臣們紛紛低下頭去,沒有大再敢為鬧事者求情,生怕將自己也牽連進(jìn)去。
這時,晏子走過來,氣沖沖地從身旁的士兵身上抽出一把刀,一手抓住鬧事者的腦袋,一手舉著刀,做出一副惡狠狠,要殺人的樣子。同時問齊景公:“大王,他妖言惑眾,我來替您殺了他。只是不知道從何下刀?您可知道古時圣賢的`君主肢解人時從哪個部位開始下刀?”齊景公聽到這里,知道晏子是用古代賢明的君主來勸說自己不要濫殺無辜,就離開坐位,擺擺手說:“算了吧,這是寡人的錯,不怪他了!边@下大臣們長長舒了一口氣。退朝后,齊景公讓晏子陪自己到處走走,隨便聊天。當(dāng)談到人民的衣食住行和市場商品的價格時,齊景公問晏子:“你住的地方靠近集市,你可知道什么東西貴,什么東西賤嗎?”晏子毫不猶豫地回答說:“踴貴鞋賤(踴,是給受過砍腳刑法的人穿的鞋子)。”齊景公突然有所領(lǐng)悟,不久真的廢除了一些殘酷的刑法。
中國古代歷史哲理故事 4
戰(zhàn)國時期,國與國之間經(jīng)常發(fā)生戰(zhàn)爭,戰(zhàn)爭給老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zāi)難,于是很多國家聚在一起商議停戰(zhàn)。為了讓大家遵守停戰(zhàn)協(xié)定,國與國之間通常都會交換太子互相作為人質(zhì)。
魏國和趙國達(dá)成了停戰(zhàn)協(xié)議,魏國派遣大臣龐蔥陪魏太子到趙國去做人質(zhì)。臨走之前,龐蔥對魏王說:“大王,如果現(xiàn)在有一個人對大王說,街上出現(xiàn)了一只老虎,大王會相信嗎?”
魏王搖了搖頭,說:“街上怎么會有老虎呢?我當(dāng)然不會相信!
龐蔥又說:“但是,如果現(xiàn)在有第二個人也對大王說,街上出現(xiàn)了一只老虎,大王會相信嗎?”
魏王想了想,說:“也許我會懷疑這是不是真的!
龐蔥接著說:“如果這時又有第三個人對大王說街上出現(xiàn)了老虎,那么大王會相信嗎?”
魏王肯定地說:“三個人都這樣說,我當(dāng)然會相信。”
龐蔥說:“街上根本就不會有老虎,這是誰都知道的事情。但是如果有三個人都說街上有老虎,那么很多人就會相信。現(xiàn)在,我去了趙國,我想,在大王面前說我壞話的人肯定不止三個。希望大王能夠保持清醒,不要輕信別人的讒言!
魏王點頭同意了。龐蔥走后沒有多久,果然有很多人在魏王面前說龐蔥的壞話。一開始,魏王不相信這些讒言。然而,時間久了,魏王就相信了那些人的話。后來龐蔥陪太子回到魏國,但魏王不再信任龐蔥,所以再也沒有召見他。
其實龐蔥根本沒有做對不起魏國的事情,但魏王最終還是聽信了讒言。我們做事、看問題要有主見,千萬不要盲從。
在冀州(在今河北境內(nèi))的南邊,黃河的北岸,有兩座很高的大山——太行山和王屋山。大山的北面住著一個叫愚公的老頭,已經(jīng)九十多歲了。由于大山擋在愚公家門前,所以每次出門和回家都要繞很遠(yuǎn)的路,非常不方便。一天,愚公召集全家人商量移走這兩座大山。家人都表示贊同,但他妻子提出了疑問:“憑你的力量怎么可能移得走那么大的山呢?況且山上的泥土和石頭又運到哪里去呢?”家人說:“可以把這些東西運到渤海邊!
第二天,愚公就帶領(lǐng)他的子孫們開始挖泥土、鑿石頭,其他人就用簸箕把泥土運到渤海邊上。有的鄰居看到這個情形,也趕來幫忙。有一個叫智叟的`老頭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嘲笑愚公說:“愚公啊!你真是太不自量力了!你年紀(jì)一大把了,還能再活幾年呢?你還想移走大山,我看你想砍倒山上的一棵樹都很困難,更不要說把山夷為平地了。”
聽了智叟的話,愚公感嘆地說:“你的思想真頑固!沒錯,我的力量很有限。但我還有那么多兒子和孫子,他們將來也會有兒子、孫子。子孫的繁衍是不會停止的,因此我們的力量會越來越強大。可是山卻不會增高,我就不信不能把山鏟平!敝芹艙u了搖頭,他雖然不理解愚公的行為,但也無法反駁。后來,天帝聽說了愚公移山的事情,被他的精神和誠心所感動,于是派了兩個神仙將兩座大山背走了。愚公一家的出行一下子變得非常方便了。
愚公移山的做法看似很愚蠢,但他的觀念卻很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只要我們有他那種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那么無論多么困難的事情都能做到。
中國古代歷史哲理故事 5
孟子有一次和弟子們一起討論怎樣才能在戰(zhàn)爭中獲勝的問題。
有一個弟子說:“我認(rèn)為,要想打勝仗,必須要順應(yīng)天時,即抓住有利的季節(jié)和天氣不可!
另一個弟子馬上反駁說:“我認(rèn)為天時并不重要,地利才是最重要的。有了高墻深池,并憑借山川險阻,這樣才會攻必克守必固!
說完,他看著孟子,認(rèn)為孟子一定會稱贊他的看法。
孟子聽了他們的話,用手敲著大腿,慢慢說道:“你們倆說的都是次要的因素,還有一個關(guān)鍵的問題沒有抓住。從戰(zhàn)爭全局來看,抓住天時不如占據(jù)有利地形,地形有利不如全軍將士上下同心。這是個很簡單的道理。
“比如有一座地形有利的城池,在圍攻過程中,一定會出現(xiàn)許多合適的戰(zhàn)機,但終于沒能攻克,這就是天時不如地利;還有一座城池,地理形勢險要,城墻高且堅固,糧草充足,但軍心渙散,一聽到敵人來進(jìn)攻,都棄城不戰(zhàn)而逃,這就是地利不如人和。
“歷史上這樣的戰(zhàn)例是很多的.。這個道理同樣可以用來治國,為什么這樣說呢?保衛(wèi)國家不必靠山川險阻,威行天下不必靠強兵利器。實行仁政的人,老百姓就會支持他。不實行仁政的人,就不會有百姓支持他,最后連親戚朋友都要背叛他,那他的江山也就完了。所以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聽了孟子的話,學(xué)生們都佩服不已。
中國古代歷史哲理故事 6
戰(zhàn)國時代的'縱橫家蘇秦,曾以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掛六國相印。他在年輕時就已經(jīng)是一個雄辯之士,并經(jīng)常周游列國求仕,但卻一直不為人所賞識。
在貧困潦倒之際,他無奈只好返回家鄉(xiāng)。他的嫂嫂見到他一副神色枯槁的樣子,便對他說:“做普通百姓或去經(jīng)商,都可以賺到錢來糊口,可你呢?終日游蕩,無所事事,難怪落到今天這般地步!
一頓奚落之后,他嫂嫂也不下廚給他做飯吃。
蘇秦受到自家嫂嫂的如此冷眼相看,更加發(fā)奮學(xué)習(xí),后來終于出人頭地,衣錦還鄉(xiāng)。
中國古代歷史哲理故事 7
公元前684年春天,齊國重兵進(jìn)犯魯國。
當(dāng)時,齊強魯弱,魯國大將曹劌與魯莊公坐一輛戰(zhàn)車來到長勺迎戰(zhàn),到了長勺安營扎寨。
第二天,探子回報:齊軍旌旗森嚴(yán),刀戟如林,一派殺氣騰騰,準(zhǔn)備廝殺的樣子。
果然,齊將首先下令進(jìn)軍。剎那間,鼓聲動地,殺聲四起。魯莊公正準(zhǔn)備擂鼓出營迎戰(zhàn),曹劌攔住說:“主公且稍安勿躁,時機未到!
齊軍數(shù)萬大軍沖到魯營寨前,見魯營沒有反應(yīng),好像沒有要出兵的意思,于是便平靜下來。稍過一陣,齊軍又戰(zhàn)鼓大作,可是曹劌仍阻止魯軍出戰(zhàn)。
待齊軍三鼓擂過,曹劌才回頭對莊公說:“時機已到,可以出擊!”
莊公下令擂戰(zhàn)鼓出寨迎敵,方才魯國兵將只見齊軍驕橫的氣焰,早就憋著滿腔怒火,此時一聽?wèi)?zhàn)鼓擂響,便如同下山猛虎一般,吶喊著掩殺過去。齊軍猝不及防,頓時大亂,漫山遍野地潰逃。
魯莊公大喜,便下令追擊,曹劌又?jǐn)r住說:“不行。”
說完后他跳下戰(zhàn)車,仔細(xì)觀察著泥地上齊軍的腳印和車轍,又站在車欄上遠(yuǎn)眺一番,隨后說:“可以追擊了!”戰(zhàn)役結(jié)束,魯國大獲全勝。
班師回朝的`路上,魯莊公向曹劌詢問得勝的原因。
曹劌回答:“打仗依靠士兵的勇氣,齊軍擂一鼓的時候,士氣正旺,第二鼓有所低落,第三鼓則精疲力竭,而我軍嚴(yán)陣以待,士氣卻逐漸充盈,所以能夠戰(zhàn)勝齊軍。同時,齊國是大國,其將領(lǐng)狡詐多端,我們要防備他們佯裝敗走,埋下伏兵,因此我要觀察一番,發(fā)現(xiàn)齊軍車轍狼藉,旌旗靡亂,這是真正敗逃的跡象,所以才下令追擊,一舉擊潰!
中國古代歷史哲理故事 8
陳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唐朝著名的文學(xué)家。他在四川當(dāng)?shù)匾彩呛苡忻纳倌瓴抛,成年之后,陳子昂?zhǔn)備進(jìn)京去闖一闖。陳子昂的家境還不錯,是當(dāng)?shù)赜忻母簧,因此,到了京城他就買了一所宅子。可是家里卻沒有什么讀書人的親戚,到了京城一切都要靠自己打拼。
陳子昂已經(jīng)到京城多時了,他一沒經(jīng)驗,二沒親戚朋友,想拜見哪位有名的學(xué)人都師出無名,人家也不會愿意見他。陳子昂很是郁悶,自己空有滿腹經(jīng)綸,卻得不到施展的機會。這天,他正在大街上閑逛?匆娪幸蝗喝藝谝黄,他不知道人家在做什么,于是懷著好奇心走了過去,擠到人群中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個賣胡琴的,這人手中的胡琴據(jù)懂行的人說,是把少見的好胡琴。人們都紛紛觀賞,賣胡琴的要價一百萬錢,圍觀的人嘴里不住的贊嘆:“好胡琴,好胡琴。”還有幾個想買的人過來傳看,他們一個接一個的拿在手中,仔細(xì)把玩,一副愛不釋手的樣子,可是一聽到要價一百萬錢,又覺得價錢太高了,舍不得;或者囊中羞澀又愛琴如命的,看著那么一把絕世好琴,自己又買不起,不禁暗自傷心,不住的
嘆息:“唉,好琴。 标愖影嚎磭^的那些人傳看了很久,就是沒有人肯買,于是擠到賣胡琴的那人跟前,對他說:“到我家取一千緡錢,這琴我買下了!辟u琴的和圍觀的人都以為自己聽錯了,怎么會有人出這么高的價錢,于是賣琴又驚又喜的問:“公子,您是說一千緡錢嗎?”陳子昂大方的'說:“沒錯,一千緡錢,快和我去取吧!辟u琴的高興的裹起琴,翼翼的抱起它,準(zhǔn)備和陳子昂回家取錢。圍觀的人一方面為自己沒有得到這把好琴而感到惋惜,另一方面又十分驚奇,有幾個好事的問陳子昂為什么肯出這么高的價錢。陳子昂回答說:“千金難買這樣一把好琴,我善于演奏這種樂器,當(dāng)然不肯錯過了。”圍觀的人以前都沒有聽說或者見過陳子昂,還當(dāng)他真是個拉胡琴的高手,于是大家都說:“公子,我們可否聽聽您演奏樂曲呢?”陳子昂得意的說:“當(dāng)然可以,不過這個地方太吵鬧了。這樣吧,明天中午你們可以到宣陽里陳府也就是我的住處來聽我演奏。”說完,大搖大擺的走了。
圍觀的人紛紛到處宣揚說長安城新來了一位拉胡琴的高手,明天請大家到他府上聽他演奏樂曲。這消息不到一天,就傳遍了整個京城。第二天,待到將近中午飯的時間,陳府內(nèi)外聚集了許多來聽琴的人,這里面還有許多文人雅士。大家來到陳府,看陳子昂已經(jīng)將酒菜準(zhǔn)備齊全,胡琴就放在席前。陳子昂招呼客人們不要客氣,先請大家吃飯喝酒?腿藗儽緛硎莵砺牶俚模睦镞想著胡琴的事,根本沒什么心思吃飯喝酒,就草草吃了些,想盡快聽陳子昂拉琴。陳子昂慢條斯理的捧著胡琴對眾人說:“我陳子昂本是四川有名的才子,文章有一百多篇,風(fēng)塵仆仆來到京城,卻不被人所知。我手上這胡琴只不過是低賤的樂工所演奏的,我怎么會對這個東西感興趣呢!闭f完,舉起琴將它摔在地上,客人們不禁發(fā)出陣陣嘆息聲。陳子昂接著拿出自己所寫的文章給客人們看,客人們看過之后,無不贊嘆他的文章好,就這樣,一天之內(nèi),陳子昂的名聲傳遍了整個長安城。
中國古代歷史哲理故事 9
郭文本是唐文宗時皇宮內(nèi)一名普通的士兵,可是這個人很聰明,懂得巴結(jié)主子和上級官員,因而上下關(guān)系搞的非常好。不久就被分配到皇太后宮中當(dāng)差,成了皇太后的親兵。為了博得皇太后的歡心,他硬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都送進(jìn)了宮里。他就有這么兩個女兒,他老婆因此和他大鬧了一場,可是郭文有自己的打算,他罵老婆頭發(fā)長見識短,心想我還要指望著這兩個女兒升官發(fā)財呢。郭文的兩個女兒也被分到皇太后身邊做侍女,臨進(jìn)宮前,郭文千叮嚀萬囑咐,告訴女兒們?nèi)绾卧趯m里當(dāng)差,如何討皇太后歡心等等。
皇太后得知郭文把自己的一對女兒也送進(jìn)了宮里,心里很是感激,親自接見了郭文,對他很是客氣,還賞賜了他不少的金銀財寶。郭文更是趁此機會拼命的奉承皇太后,并且表達(dá)自己對朝廷的一片忠心;侍笠娝@樣忠心耿耿,就許諾說將來一定要給他一官半職。郭文心中竊喜,可嘴上還是說:“太后,小人沒什么本事,書讀的也不多,不能勝任啊!被侍笤铰犓H低自己越覺得此人是個人才。不久,皇太后就和皇帝唐文宗說了郭文一家的事,要求皇帝給郭文賜個官。唐文宗也是個大孝子,看到母親這樣欣賞郭文心想一定錯不了,于是就派郭文去某地做了縣令。
朝中的大臣們聽說了此事,紛紛議論,大家都說郭文用兩個女兒換了個縣官做,不合朝廷禮法。于是工部侍郎柳公權(quán)對唐文宗說:“皇上,凡是朝廷命官,都必須是經(jīng)過嚴(yán)格考核的人才,絕不能采用不正當(dāng)?shù)耐緩饺蚊!碧莆淖谟行殡y的'說:“寡人知道,可是郭文把自己的兩個女兒都獻(xiàn)給皇太后,皇太后很欣賞他,而且皇太后還親自接見了郭文,說他是個德才兼?zhèn)涞娜,我也不愿違背皇太后的旨意啊!绷珯(quán)說:“皇上,即使郭文有再大的本事,沒有經(jīng)過考核就任命他官職,人們也會說他是沾了兩個女兒的光啊!碧莆淖诿嬗须y色,不知道該怎么辦,心想,柳公權(quán)說的不錯,可是也不好違背皇太后的意愿啊。柳公權(quán)看到唐文宗一時也拿不定主意就說:“皇上,古人云,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意思是說,在經(jīng)過瓜田地的時候不要彎腰提自己的鞋子,當(dāng)走到李子樹下的時候不要抬手整理自己的帽子,以免人家懷疑你是在偷瓜摘李啊!碧莆淖诼牭竭@,知道了事情的嚴(yán)重性,心一橫,也顧不得皇太后高興不高興了,毅然罷免了郭文的官職。
中國古代歷史哲理故事 10
春秋時期,晏子手下有個官員叫高繚。他在晏子手下做了三年的官,一直以來都很小心,為人也非常謹(jǐn)慎,為官三年以來從來沒有犯過錯。
可是突然有一天,晏子沒有任何原因就把他辭退了。
晏子左右的人覺得很奇怪,對晏子說:“高繚為你做事已經(jīng)三年,從來沒有辦錯事,你不給他獎勵倒也罷了,可是還要將他辭退,似乎太過分了吧。”
晏子說:“我是一個不中用的人,正如一塊彎彎曲曲的木頭,必須用墨斗來彈,用斧頭來削,用刨子來刨,才能做成一件有用的器具。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毛病和缺點,但是如果別人不給予提示的話,自己是看不到的。但是高繚呢,他在我身邊足足三年,看見我的過錯,卻從來不說,這對我有什么好處?所以,我就把他辭退了!
哲理點撥:一個正直的人應(yīng)該既不諱疾忌醫(yī),也不專做“好好先生”,而應(yīng)勇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中國古代歷史哲理故事 11
唐德宗貞元十年(公元794年),韓愈在京城與獨孤申叔打賭,贏下了他的一幅人馬圖卷。這幅畫用獨孤申叔的話說,“雖百金不愿易也”,足見他非常不舍。相反韓愈則興高采烈,愛不釋手。第二年,韓愈出任河陽令。有一天,他與兩三個客人談?wù)撈甬嫷钠犯,于是拿出了那幅人馬圖卷,讓大家品鑒。座上有一位趙侍御,素有君子之稱,看到畫卷后臉上頓時有了戚然的神情,原來,這幅畫卷正是他二十年前臨摹古本之作,后來不幸遺失。當(dāng)時臨摹之辛苦,用功之深,二十多年里未曾忘懷,如今意外見到,真是悲喜交加。趙侍御道明前因后果,又不好開口索要,便請求說:“韓文公能否臨摹一二送給我,以遣相思之苦呢?”
韓愈雖然極其喜愛這幅畫,但看到趙侍御臉上悵然的表情,豪放地說:“既是侍御心愛之作,理當(dāng)奉還!”說完,當(dāng)即將這幅人馬圖卷奉還。
歸還了畫作的韓愈終究心有不舍,他拿出筆來,當(dāng)場寫下了畫中的.情景,詳細(xì)記錄了人馬器物的情況,這就是后來聞名千古的散文《畫記》。
中國古代歷史哲理故事 12
晉國的中行寅面臨大敵,家族就要被人滅亡了。他急忙找來給自己負(fù)責(zé)祭祀的太祝,準(zhǔn)備問罪處罰他。
他怒氣沖沖地詢問太祝:“你為我祭祀,肯定祭品不肥厚,齋戒時也不誠心。結(jié)果現(xiàn)在觸怒了天上的神靈,導(dǎo)致我亡國,你為什么要這樣呢?”
太祝簡回答道:“原來的君主行密子,只有十乘車?伤⒉挥X得太少,只是擔(dān)心自己的德行不夠,生怕有一點兒過錯,F(xiàn)在您已經(jīng)有了戰(zhàn)車百乘,您卻不僅不擔(dān)心自己的沒有道義德行,只是嫌戰(zhàn)車太少。您就知道多造戰(zhàn)車戰(zhàn)船,這樣勢必增加了對百姓的賦稅。
賦稅勞役一多,百姓自然不滿意,對您詛咒責(zé)罵。而您以為真的光靠向上天祈禱,就可以為家族帶來福運嗎?民心不服,上下都背離您,咒罵您,您也會滅亡。您只指望我為您的祈禱祝福,然而全國都咒罵您,我一個人的頌揚祝福能比得過全國人的'詛咒責(zé)罵嗎?您的家族面臨滅亡難道不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嗎?我又有什么罪過呢?”
中行寅聽了太祝簡的話感到萬分羞愧。
中行寅行將滅亡不去尋找自己的原因,反而責(zé)備太祝。他哪里知道,其實他滅亡恰恰是因為自己的貪奢引起民心不滿。
中國古代歷史哲理故事 13
申不害是戰(zhàn)國時代有名的執(zhí)法家,在韓國當(dāng)了十五年的宰相。
有一天,國王韓昭侯憂心忡忡地對他說:“實行法制真是不容易呀!”
“這有什么不容易的.?”申不害振振有詞地說,“執(zhí)行法制,首先要賞罰分明,不徇私情,有功的人才給賞,有才能的人才就封官。而您呢?雖然制定了法律,卻經(jīng)常私下接受那幫親戚寵臣的請求,徇情枉法,卻要讓別人去執(zhí)行法律,那當(dāng)然就不容易了!
昭侯紅著臉點頭說:“承蒙先生指教,從今以后,我知道應(yīng)該怎樣執(zhí)行法律了!
過了一些日子,申不害的堂兄來到京城,想謀個一官半職。申不害就到國王面前說情,想討個官銜。
韓昭侯低頭不語,好一陣才說:“這好像不是先生一向所教給我的吧?我是違背先生的教訓(xùn),開個后門破壞法制呢,還是聽從先生的教訓(xùn),不開這個后門呢?”
申不害聽了滿面羞慚,伏地請罪。
中國古代歷史哲理故事 14
西施是戰(zhàn)國時期越國有名的美女,她經(jīng);夹耐吹拿,病時總是用手按住胸口,緊緊地皺著眉頭。人家看到她這副病態(tài)的表情,覺得比平日另有一種嫵媚的風(fēng)姿,顯得尤為可愛。
鄰居有一位東施,相貌雖然奇丑無比,卻不甘示弱,她看到西施的動作很美,也照樣模仿西施的`病態(tài)表情:用手按住胸口,緊緊地皺著眉頭,就自以為同西施一樣的美麗。
可是看見東施這副怪模樣的人,幾乎沒有一個不作嘔的。
哲理點撥不知別人好在哪里,不顧自身條件如何,只在形式上模仿,往往會弄巧成拙,適得其反。
【中國古代歷史哲理故事】相關(guān)文章:
中國古代歷史成語故事10-10
歷史誠信哲理故事3則10-07
放手的歷史哲理小故事10-08
中國古代歷史典故故事:趙氏孤兒11-27
歷史名人的哲理勵志故事10-05
關(guān)于歷史名人的哲理故事10-03
2016優(yōu)秀的哲理故事:放手的歷史小故事10-04
中國古代歷史典故08-01
中國歷史哲理小故事大全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