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集合1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根據(jù)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
說起咱家鄉(xiāng)的風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就拿春節(jié)來說吧!
春節(jié),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鄉(xiāng)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這天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放爆竹可以創(chuàng)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jié)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讓人們感覺到歡愉和吉利。
春節(jié)還有一個風俗,就是吃餃子。為驅(qū)邪惡、求吉利,餃子要煮得多,必須有余,飯后鍋內(nèi)要放上饅頭,意在年年有余。一旦煮爛餃子,不可說“破了”,要改說“掙(賺)了”。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興旺。吃餃子充滿了節(jié)日的歡樂氣氛。春節(jié)的餃子里多包有錢、棗、栗子等。吃到紅棗,意味著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勞致富;吃到栗子,意味著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長命百歲;吃到錢,就能發(fā)財。不管誰吃到其中的哪一種,大家都衷心地祝賀。如果小孩吃到了錢,家長更是十分高興,認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勵以外,還要賞錢,以示祝賀。
春節(jié)還有拜年的風俗,大家互相拜年,舊時拜年要磕頭,現(xiàn)在一般只是問好。晚輩向長輩拜年時,長輩要給壓歲錢。還有用手機發(fā)短信拜年、打電話拜年。美好祝福:吉祥、平安、發(fā)財、健康之類的讓人們開心的話!。……
我覺得家鄉(xiāng)的這些風俗蘊含了一個千古不變的含義: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們能開心的好好休息幾天,調(diào)整好心情,再準備開始下一年的奮斗。人們都希望過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2
我們家鄉(xiāng)鄂州的風俗很多:端午節(jié)系艾葉,中秋賞月吃月餅,清明節(jié)祭祖……,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講鄂州的春節(jié)吧!
“春節(jié)到,春節(jié)到,大街小巷真熱鬧”,相信大家對春節(jié)一點都不會陌生吧。春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到了臘月初旬,家家戶戶就開始忙碌了:腌咸魚,曬臘肉,做臘腸……大人們還要給小孩子們準備禮物。每個人都喜氣洋洋,心中泛著甜,窩著暖。
臘月二十四鄂州過小年,天一黑下來,鞭炮就響起了。許多人都開始穿新衣,家家戶戶也開始準備各種精美的菜肴。
除夕到了,各處都洋溢著過年的氣氛。門外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lián),有的家門外還貼年畫。夜里,家家戶戶燈火通明,鞭炮聲一夜不絕。屋里熱氣騰騰,大家開開心心吃著年夜飯,碰著杯,笑聲連綿不斷。吃完飯,一家人圍在爐火旁,觀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這一夜,幾乎所有人都會守歲。
“紅紅火火過春節(jié)”,這可一點都不夸張。看!紅色的春聯(lián),紅色的鞭炮,紅色的紅包。紅色寓示著吉祥!
大年初一早,許多人都因除夕晚守歲在家睡覺,下午才會拜年。小孩子最喜歡到處拜年,因為“拜年”“收錢”。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到了。一些大型超市舉辦猜燈謎活動。幾乎每次的燈謎活動,我和表姐都會參加,而且每次都會猜對幾個,得到一些小禮品呢!晚上,許多店鋪都會掛上燈籠,但幾乎都是“電子燈籠”的世界。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包湯圓,吃元宵。當然,這一天愛放鞭炮的孩子們也得抓緊,因為過了這一天,春節(jié)就結(jié)束了,也就不能玩爆竹了。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贝汗(jié)帶給了我們歡樂和幸福!雖春節(jié)已過,但它的余味還在空氣中彌漫!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3
我的家鄉(xiāng)是四川華鎣的一個小鎮(zhèn),說起家鄉(xiāng)的風俗,我想最有趣的最值得說的,就算是舉辦婚禮了吧。
結(jié)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男女雙方的父母都十分重視。在舉行婚禮前,雙方的父母忙前忙后的,發(fā)喜帖辦嫁妝等等。買來的嫁妝先放置在女方家里,到了新娘出嫁的那一天才一起送到男方家里。最熱鬧的還是舉辦婚禮的那天。那天的一大早,新娘在女方家梳妝打扮,等待新郎的到來。新郎到來以后,新郎、新娘一起走出女方的家門時,新娘用手捂住臉輕聲的哭泣,表示對娘家的留戀。當接新娘的隊伍開始走時,女方家里人就開始放鞭炮。另外,新娘還帶去幾位年輕的女子,表示陪嫁。男方去接新娘回家時,一般來說都不超過中午十二點鐘。如果在同一條街上,有兩戶人家娶媳婦,誰先娶回來得快,就意味著誰先得孫子,先發(fā)財。所以娶新娘,娶回越早越好,如果新娘去新郎的路上,要過橋的,新娘必須往水里拋幾枚硬幣。新娘到男方家后,新房里的蚊帳是由男方的舅母或嬸嬸幫掛的,一邊掛一邊還說一些吉利的'話,男方的父母給掛蚊帳的人一個紅包。
在喝喜酒的時候,最高興的還是小孩子了,因為他們可以得到一個對于他們來說是數(shù)目不小的紅包。
家鄉(xiāng)的風俗除了舉辦婚禮是有趣的以外,其他的像三月三、端午節(jié)等等,也非常有趣,有機會再給你們介紹。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4
每年的正月初九,在佛山樂安,都會舉行一場熱鬧的花燈會。
正月初八的晚上,家家戶戶都在門_上了各色各樣的燈籠,照亮整條大街。人們在家里備上清果、花燭、齋碗,拜蒼天,求天公祈福,盼望新年有好運氣。
正月初九這天,花燈會是熱鬧非凡的。今年初九,我與爸爸媽媽去賞花燈會。
街道兩邊大大小小的商鋪,都掛著各色各樣的花燈,十分絢麗,猶如一條彩虹。看久了,便會融入這彩虹里去。它們忽而隨著風朝你撲來,忽而退去……路中橫著座橋,帶有“牽線搭橋”之意。不少人都在上面許愿。
樂安為什么要舉辦花燈會啊?媽媽說,從前,有一對夫妻多年無子無女,非常傷心。一天,他們來到了樂安的一座橋邊,買了一個“觀音送子蓮花燈”。第二年,他們便生了一個男丁。這事啊,一傳十,十傳百。到了后來,樂安花燈會吸引了周圍方圓數(shù)十里的人們,每年都有許多人來這里祈求生子生女。頓時,我發(fā)覺身旁閃著光的花燈,不禁喜氣洋洋,還有了靈氣……
街上,許多青年夫婦都提著“觀音送子蓮花燈”,求新年生個漂亮寶寶。蓮花燈是一朵白中泛著紅的蓮花座上,盤坐著一位慈眉善目的觀音菩薩。老人們都買鯉魚燈在家里掛著,是對新年的美好愿望;小孩子們會買一些好看的.花燈來玩,就是貪圖個高興。
我也買了一個漂亮的花燈,走在街上,看到人人喜笑顏開,個個提著燈籠,整條大街都充滿了喜慶……多么美好的一天啊!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5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在這可喜可賀的節(jié)日里,我們辭鼠迎牛,真是一派新氣象呀!
俗話說:“春節(jié)包餃子,不吃掉耳朵!边@可是有來頭的。古時候,民間相傳餃子的習俗是:女媧是用摶土造人的'。由于天寒地凍,黃土人耳朵容易凍掉,為了使它不掉,女媧在耳朵上扎了小眼,用細線拴住,另一端讓人咬在嘴里,耳朵就不會掉了。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女媧,就每到春節(jié)時就包有餡餃子吃,也是為了圖個吉利。
“新年到,新年好,家家戶戶包餃子!蔽壹乙膊焕。在包餃子前,準備工作是必做的。首先,是拌餡子,肉和芹菜切得碎碎的,再放些蔥、姜、蒜,和醬料攪拌好,其次是皮,在包餃子前把和好的面搓成條狀,然后切塊、壓皮,然后用搟面杖搟成圓形。這可是大人們口中的“軍事重地”,因為這些我都不熟悉,就由媽媽來代勞了。
接下來,包餃子我可要大顯身手了。媽媽先給我示范了一下,只見她拿著皮往里面放了一勺餡,然后把餃子對折,捏中間,然后自兩邊向中間捏褶,向變魔術似的就包成了一個像元寶似樣的餃子。其動作熟練至極,一氣呵成,讓我欽佩不已。接下來,輪到我了,我拿著皮,放了一大勺餡,目測很好。然后,我也中間對折用力捏,怎么也捏不上,餃子就是不聽話,左右合不上口,我很著急。媽媽見了給我出了一招沾點水,我一試,還真好用,把皮子粘得很牢,但是等我包好了,一看是癟的,難看極了,怎么也立不起來。于是,媽媽邊鼓勵邊手把手地教我,最終,通過我不斷地嘗試,終于有了進步。
開鍋煮餃子了,聞著餃子香,吃著香甜的餡,全家人圈坐在一起,真是喜慶又團圓。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6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xiāng)在江蘇泰州,在我們家鄉(xiāng)有著自己獨特的風俗,小伙伴們,我就給帶大家感受下屬于我家鄉(xiāng)元宵節(jié)的狂歡吧!
元宵節(jié)作為春節(jié)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日,雖然元宵節(jié)沒有大年初一那么熱鬧,但是元宵節(jié)是春節(jié)的尾聲,過好元宵節(jié),象征的整個春節(jié)的圓滿謝幕!
正月十五鬧花燈大街小巷張燈結(jié)彩,一家家點亮盞盞精巧的燈籠,照亮了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人們?nèi)宄扇,一家人早早的吃完晚飯,來到非常熱鬧的街市,東逛逛西看看。街上的商鋪都鋪滿了有關元宵節(jié)的商品,大人和孩子們挑選著各自喜愛的東西,臉上洋溢著快樂的微笑,我想這就是屬于元宵節(jié)的狂歡吧。
元宵節(jié)自然少不了吃元宵賞燈猜燈謎。孩子們吃著以芝麻白糖豆沙等餡料,用糯米粉包的圓子,寓意著團團圓圓吉祥如意;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象征著春天的到來,人們都爭先恐后地走出家門,聚集在一起,欣賞著美麗的夜景享受著春天立即到來的氣息。
元宵節(jié)除了吃以外,最有趣的習俗就數(shù)賞燈和猜燈謎了,相傳漢明帝永平年間,皇家為祈求來年風調(diào)雨順,每逢正月十五便下令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參拜神佛。此后這種風俗便流傳到民間,直至現(xiàn)代,人們?yōu)榱嗽黾悠滟p燈的趣味,便在各種彩燈下懸掛著紅絲帶,在絲帶上寫著謎面,讓大家來猜謎底,大人們聚集在一起,互相競猜著,人們絞盡腦汁地冥思苦想,最終猜出謎底,臉上充滿了勝利和喜悅的笑臉,我想這就是屬于元宵節(jié)的狂歡吧。
走在喧鬧的街上,大人們牽著小孩的`手,小孩們手牽著各式花燈,盡情著享受著節(jié)日的快樂,以飽滿的熱情迎接著一年新的開始,享受著美妙的元宵節(jié)的狂歡。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7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在我的家鄉(xiāng),有著許多豐富多彩的端午風俗。
小時候,我不知道端午節(jié)為什么要吃粽子,只是覺得這天有好吃的,好玩的罷了。
早早的'算好了時間,得知今天是吃粽子的日子,我一大早就喜得快要發(fā)瘋了。
懶得在臥室與灶房間來回周旋,我干脆搬了個小板凳來,就這么坐在奶奶跟前,看著她包粽子。
“這里臟,妮兒,你快出去。”
“沒事兒,我不嫌臟!毕啾汝P注這臟兮兮的瓦灶和墻壁,我還是更想看奶奶包粽子。
那雙布滿皺紋的手是多么靈巧啊!一彎,一放,一折,一綁,短短幾步,短短幾十秒,一個小巧玲瓏的粽子便誕生了。
要煮粽子了,奶奶怕熏著我,硬是把我推出了灶房。自己留在那兒隨時準備著添柴火。
望著灶房煙囪里冒出的濃濃的煙,不知為什么,我感到那次的粽子格外的甜。
“五月里有午端陽,粽子油條泡雄黃!痹谖业募亦l(xiāng),端午節(jié)不僅要吃粽子,還要吃油條、糖糕一類的油炸食品。雄黃油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的家鄉(xiāng)還有一個關于雞蛋的端午風俗。在這天,我一起床奶奶就會拿來一個提前煮好的熱騰騰的雞蛋,然后讓雞蛋從我的頭頂一直滾到腳尖,嘴里還念念有詞“骨碌骨碌災,小病大災都滾下來........”滾好后,再讓我把雞蛋猛地一摔,然后立刻拿起來,剝掉殼,給我吃掉。
據(jù)說,這個習俗的由來是因為老人們堅信,熱騰騰的雞蛋可以粘走孩子們身上的一切病災,在下一次端午節(jié)前都平平安安,幸幸福福。
端午在奶奶對我的關懷中走來,又在奶奶對我的祝福中離去。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8
前不久,我學了韓翃寫的《寒食》,詩里提到的“寒食東風御柳斜”一說,使我對“插柳”這一習俗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通過查閱資料,我知道插柳是寒食節(jié)的.習俗,一般是把植物的莖進行切除,經(jīng)過處理之后,插在土壤里,每一段枝條都可以生根發(fā)芽,長出一個新的植株。為什么寒食節(jié)會有插柳這一習俗呢?這還要從春秋時期的一個故事說起。
當時,有一位名叫重耳的君主,他有一個忠心的臣子,叫介子推。重耳年輕的時候為躲避禍亂,流亡到他國長達十五年,介子推不離不棄。有一回,因為多日未找到食物,兩人都饑腸轆轆,介子情急之下,一狠心,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給重耳果腹,這才度過了難關。后來重耳順利歸國,繼承君位,封賞有功之臣。介子推不愿意受賞,帶著自己的老母親到綿山隱居。重耳親自到綿山請介子推出山,介子推躲在山里,不愿意相見。無奈之下,重耳放火燒山,想逼他露面。結(jié)果介子推抱著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重耳十分后悔,為了紀念他,便下令介子推死難之日,不許生火做飯,吃冷食,插柳枝,稱為寒食節(jié)。
后來,寒食的冷食已經(jīng)沒有有強令必須要吃了,但是插柳的習俗卻在民間煥發(fā)生機,流傳至今,甚至有“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白首”之說。有的地方把柳條插在屋檐下,以用來預報天氣,叫做:“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干,晴了天”。又有人發(fā)現(xiàn)柳插在哪里,就活到哪里,便有詩里的“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了。
插柳,曾經(jīng)只是一個陌生的字眼,而如今,它在我眼前逐漸變得清晰。我也期待著有一日能感懷著寒食節(jié)的故事,親自體會插柳的樂趣……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9
我感覺我的家鄉(xiāng)這幾年來變化太大了,以前土路,坑坑洼洼,車和人都很難行走,此刻好了,以前所有的坑坑洼洼的土路都變成了一條條光溜溜的水泥路了。此刻交通十分方便了,還有原先家家都這樣住的土房子,到了夏天一下雨土房子就往下滴水,此刻好了,家家都這樣磚瓦房了,夏天又不滴雨可好了,還有以前都這樣用水井澆地,此刻女孩子,每塊地里都有一座電機井,一按按鈕就能夠澆地了,還省油,澆地還個性的快,還有,以前家家都這樣農(nóng)用車,此刻家家?guī)缀跤钟修r(nóng)用車又有小轎車了,出門的時候開著小轎車出門,要下地干活了就開著農(nóng)用車,此刻學田又有了養(yǎng)雞場,我的`姑姥家就在養(yǎng)雞,很賺錢,每年都能收入一萬元,我姑姥家的小雞可好看了,個性這樣在最小的時候,長著尖尖的嘴,身上長著毛絨絨的毛,養(yǎng)雞場也很大,但不需要你花多少錢,因為金星村的鄉(xiāng)政府給一家發(fā)錢。以前家家都這樣打電話,此刻農(nóng)民都富了,都用上了手機,打個電話很方便,隨時都能夠打電話、按電話,對了還有我們的學校,你一進到我們那里就能一下子看到我們的學校,因為我們蓋了四層樓房了,房子也不這樣以前的危房了。我們有這么好的一個學習環(huán)境,我們必須要好好學習,長大心后,來報答老師、父母,等等……長大后也必須要考上大學,找一份好的工作,
來賺錢。
我相信再過幾年,家鄉(xiāng)必須變的又富饒,又漂亮,又美麗。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0
我的家鄉(xiāng)在橫山,說起我家鄉(xiāng)最盛大的節(jié)日,莫過于春節(jié)。而最熱鬧的當屬大年初一了。
大年初一這天早晨,家家戶戶一家老小都會準時起床,一起動手包餃子。而且包餃子也有分工:通常是一個人和面,一個人制作肉餡,剩下的人便搟皮包餃子。一家人忙活起來,熱火朝天,仿佛時間在他們那里比什么都重要,而這氣氛,則給原本就喜慶的大年初一更加增添了年味。
包完餃子后,接著便是煮餃子:將餃子放在用高粱桿編成的圓盤中,一個一個地往下“跳”。
隨后就是另一大步驟:熗粉湯了。熗粉湯時,總會有一個經(jīng)驗豐富的`父親或母親親自下鍋熗。粉湯熗好后,會傳來一股丸子、鹵雞絲、豆腐條和粉條等食材誘人的香味,讓人真是垂涎欲滴。
粉湯餃子出鍋了。出鍋的餃子香氣撲鼻,讓人忍不住想要多吃幾碗,誰如果吃到包在餃子里面的錢幣,那誰就是新年里運氣最好的。
而過年吃餃子,則有另一個獨特的寓意:餃子從字面上來說跟交子,也就是交好運差不多,所以人民把這種盼望交好運的心情象征到了餃子身上,所以在過年時,每家每戶都會在大年初一早上吃一碗象征交好運的餃子。
吃過交上好運的餃子之后,人們便開始聚在一起談天說地,交流一年來的收獲。久別重逢的一家人又匯聚一堂時,便少不了打撲克牌的娛樂活動了。每次會有三個人輪流來玩……結(jié)束后,每個人又流連忘返,對其他人說:“下次我還會來的,做好準備。”仿佛又在無形中對家人訴說了重逢的喜悅。
這一天,不管是走到哪里,都洋溢著一股濃濃的親情與友情。〈汗(jié)也就此拉開序幕,一直要持續(xù)到正月十五……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1
每逢過年,家家都會吃餃子。餃子,原名“嬌耳”,傳說有一年冬至,張仲景在白河岸邊,見很多老百姓都忍饑受寒,甚至連耳朵都凍爛了,他就在冬至那天向窮人舍藥治病,藥名就叫做“祛寒嬌耳湯”。每人兩只嬌耳,一碗湯。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傷寒,治好了凍耳。所以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還保持著吃餃子的習俗。
“小祎子!過來幫忙!”瞧,我們家正在包餃子呢!“你有硬幣嗎?”因為我們家過年包餃子放硬幣,所以爸爸一臉期待地問我。“有!我有兩個五毛的還有一個1塊……的!蔽彝蝗桓杏X我的硬幣要沒了!果然爸爸放心的說:“那就好,你拿來洗一洗!蔽已壑橐晦D(zhuǎn),“行,那你得還我5塊錢!”“行!”我高興的`想:嘿嘿,賺了!
第二天早上,我一起床就聞到了餃子的香味,迅速收拾妥當,坐到了飯桌旁。我聽哥哥說吃到硬幣代表著吉樣如意,財源滾滾。我決定專揀大的吃,因為我估計大餃子里才可能會有硬幣……一家人火速“光盤”了一多半的餃子,最后只剩一枚一元錢硬幣餃子沒被“咬到”。
晚上經(jīng)過我們的努力,就只剩四個餃子了,我夾了一個餃子,只聽“咔嚓”一聲,我牙好像被什么東西磕到了,我激動的定睛一看,“我中獎啦!我吃到硬幣啦!”媽媽笑著說:“嗯,那你今年可要財源滾滾了!”爸爸則是一臉羨慕的看著我,爺爺說:“大孫女就這么幸運!”
我滿心歡喜的去洗干凈硬幣,裝到了我的小包里。
“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xiāng)風!绷曀缀芏,可我最愛這個習俗!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2
“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xiāng)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而在我的老家山東,年年春節(jié)都要蒸花糕。
為什么蒸花糕,這可大有來歷。從春秋戰(zhàn)國起,臨近三十年,百姓們都會“蒸壯”,也就是蒸面食,這些面食可不是拿來吃的,而是用來祭祖和去孔府祭拜孔子的。而今,“蒸壯”早已不再祭祖,而是寓意著“過日子蒸蒸日上,年年高升,好運節(jié)節(jié)高”。因此,蒸花糕也成為了我們家鄉(xiāng)特有的風俗。
今年,我們家中也蒸了花糕,臘月二十三,陣陣面香從廚房中飄出。我知道,面發(fā)好了,要開始蒸花糕了,案板備好,搟面杖拿來,待一切準備好后,花糕便從揉面開始了。
爺爺將他的雙手伸入面盆中,柔軟的.面團承受不住這么大的壓力,只能屈服于手掌下,任人擺布。面團在一次次拉伸,捏揉的作用下,逐漸變得像紙一樣蒼白又像個球樣,圓圓滾滾,讓人禁不住的喜歡。可再好看的面團也只是面團,不能夠吃,終究還是要做成糕點。這時,搟面杖就派上了用場,剛剛?cè)嗪玫拿鎴F現(xiàn)在又要上了“絞刑架”。面團中,拿刀來在面團里剖出一部分,再在案板上搓成條,最后用搟面杖均勻地在面上輕輕滾動,壓出一道流暢的紋案。
最后,面團便開始了“整容”。兩條面團兩手夾中間一捏,拿棗子放中心做點綴,身似蝴蝶的糕點便做成了;纖長的面團在手指尖上靈動地舞動,長長地卷在一起,周圍圍上一圈的紅棗做裝飾,一個圓形糕點便從中誕生了。
待這些糕點完成后還要放入屜籠里蒸,滿屋子中都是面香和棗香。年,便從這一花糕味中開始了。
無論身在故鄉(xiāng),還是身處他鄉(xiāng),記憶中,家人們總會在這個時候做一做家鄉(xiāng)的風俗特色。蒸花糕即是我家鄉(xiāng)的風俗,且如雕刻般深深在我腦海中。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3
在我們這,有許多的節(jié)日,其中我多最喜歡中秋節(jié)。每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平時望見的月亮,今晚的月是無比的圓,就如銀白色的玉盤。
有人說,新月是不怎么圓的,半月是像飄著一樣的,而圓月是像西子之明眸一樣的。聽說這一晚的月亮,很是神秘、迷離、獨具情調(diào)。
如果可以,我愿在月中漫步,聽她講古先的傳說;也愿靜靜地凝望。不過,這一切都化為月光灑在了我身上,這才是真實的與月共處,是老朋友的祝福。許多人愿意在屋中歡飲度著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寧靜地夜晚,在靜寂地戶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的美好。
我曾讀過唐人曹松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ye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望。也曾聽到過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這首詞的作者是張若虛。
這首詞寫出了作者想到了永恒的月亮和人世變遷。于是追問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寫出了詩人探索人生的哲理和宇宙奧秘,感懷宇宙永恒生命短暫。但是一個人的生命雖然短暫,可人才輩出無窮無盡,就和永恒的月亮共生于宇宙中。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寫出了望月思鄉(xiāng)的感情,表達了對家鄉(xiāng)的思念。
中秋節(jié)的確是一個賞圓月的日子,又可以吃月餅,又可以賞月,真的是一舉兩得呀!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4
端午節(jié)是我們國家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習慣,在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會舉行各種各樣的節(jié)目來紀念這個日子。我們這邊當然也不例外,舉行活動的節(jié)目也是非常多的。當然其實各地的習慣都是差不多的,不是賽龍舟就是吃粽子,灑雄黃酒等等。當然還有一個就是我們會在門口的地方掛上艾葉和菖蒲這類東西,具體的效果我也沒有細問,不過我最喜歡的.就是一邊吃粽子一邊看龍舟了。
在端午這天,必定是要賽龍舟的,我們往年的龍舟競渡是非常激情的。“端陽的下午,小孩們都穿上新衣服,佩帶“香囊”和“蛋兜子”,高高興興地跟著大人們觀看龍舟競渡。他們都會擠去碼頭或者河邊,掌聲,吶喊,尖叫,口哨,鑼鼓讓你聽不見你自己在說什么。旌旗,浪花,赤裸的黝黑的臂膀,破浪的龍舟讓你目眩神移。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zhàn)氣,沒有親眼目睹的人是沒有辦法體味當中的激動和振奮的!倍艺l劃龍舟贏了還會被人表揚,說明我們這個村的村民比較厲害,F(xiàn)在賽龍舟也都帶有一點比賽的性質(zhì),幾個村組合到一起,大家進行比拼。
我們每年都是如此,在岸邊上吃著粽子然后看大人們在下面進行比賽。以前我小的時候,我爸爸也是一個龍舟的選手,不過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是了,劃龍舟還是很需要體力的,我爸爸年紀不小了也就不去賽龍舟了。不過現(xiàn)在可以帶著我在岸邊觀看,端午節(jié)日還是快樂的度過了。每年到這個節(jié)日就是我們最開心的日子,有好吃的粽子有好看的龍舟,我們這也有自己的風俗和民俗,可能跟全國各地都差不多,但是還是有一些細微的差別的,只有走南闖北的人才能夠體會到其中的不同。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5
放煙花大概是所有人童年時的美好回憶了。那一朵朵在天空中綻開的瑰麗的煙花,那一摔就響的摔炮,想必這是所有人一提起煙花,腦海中就會浮現(xiàn)出來的場景。
關于放煙花的`由來,眾所周知的是為了驅(qū)趕“年”!澳辍笔趾ε卤衤,于是人們就用火燒竹子,發(fā)明了最原始的鞭炮,后來逐漸演變成了今天的鞭炮。在今天,鞭炮也不再是用來驅(qū)趕“年”了,而只是供人們娛樂了。
我小時候就沒少玩鞭炮,但也因鞭炮弄出過許多有趣的事來。我印象最深的那次是在表哥家。
晚上我和表哥以及表妹在樓底下放煙花,表哥點燃了一種會冒出許多火花的煙花,并拿它對著我和表妹,想嚇唬嚇唬我和表妹。因為我和表妹都害怕那些火花弄到身上,我們倆急忙往后退,我一不留神,一只腳沒踩穩(wěn),而另一只腳就向后退了。結(jié)果就顯而易見了,我摔倒了,而且摔在了滿地碎石的石子路上,手掌被石頭劃傷了。事后呢,表哥被他媽狠狠的罵了一頓,罵得他“狗血淋頭”、“體無完膚”。從此以后,表哥再也不敢拿煙花嚇唬我們了,而我也知道那些火花其實根本就不會傷人。
不管怎么樣,放煙花一直是作為新年風俗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濃濃年味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了,還是小孩子們最喜歡的一個項目了。
但近年來煙花因污染環(huán)境被禁止了。對此我有一個想法,那就是研制環(huán)保的煙花,讓煙花繼續(xù)綻放在夜空中,繼續(xù)成為人們最美好的童年回憶。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2-02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5-08
家鄉(xiāng)風俗作文11-03
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11-07
家鄉(xiāng)的風俗的作文11-06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精選)08-09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6-14
(精選)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