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良好家風家教的征文(匯編)
導語:家風是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影響著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形成良好家風家教的作文,歡迎閱讀。
形成良好家風家教的征文_高考作文(1)
良好家庭的特點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潤物細無聲的小雨點。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yōu)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健康成長。我認為良好的家風應該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濃厚的學習氣氛
信息時代要求我們建立學習型家庭。無論家長做什么工作,都應該熱愛學習,崇尚知識,讓家庭充滿學習氣氛。有個孩子作文比賽得了第一名,人們以為他當編輯的家長一定為他修改過作文,做過指導。可是一了解,家長根本就沒給他“吃小灶”:“我每天忙得不亦樂乎,哪有時間輔導他呀!”那么,秘密在哪兒呢?還是氛圍——每天媽媽伏案改稿,爸爸埋頭寫作,家里來了客人,談論的也都是如何修改文章,論“結構”,談“中心”,家庭中的這種“文風”熏陶著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喜歡上了寫作文。
和諧的家庭關系
良好家風的重要基礎是團結、平等、和諧的家庭關系。家庭關系不正常,互相指責、埋怨、爭斗,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敵對情緒,心靈深處就會留下痛苦的傷痕,甚至會影響到學習成績。
某大學曾對81名大學生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這些學生中,家庭和睦的有55名,占67.9%;父母性格熱情開朗的有70名,占87.3%?梢姡彝チ己玫臍夥沾龠M了孩子的學習效果。
為了給孩子的成長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環(huán)境,家庭成員之間應該和睦相處,互相關心,互相愛護。家長對孩子也要民主,主動傾聽他的意見、平等協(xié)商。為了孩子,一定要加強家庭成員之間的團結,給孩子創(chuàng)造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
如果家長不注意家庭中人際關系的建設,不注意情感投入,夫妻爭吵甚至動手,孩子就會在爭斗的環(huán)境中形成野蠻的行為。一個留級生說:“我沒法不留級,我在家沒法學習。爸爸媽媽整天吵架,不是砸玻璃就是摔東西,有時媽媽幾天不回家,爸爸就拿我撒氣,有時我看到爸爸坐在墻角抽煙,一抽就是幾個鐘頭,我心里也煩極了,哪有心思學習呀!贝蠹蚁胂耄@樣的家庭關系怎能培養(yǎng)出有教養(yǎng)的文明人。
家庭中要有歌聲和笑聲
要讓孩子的生活充實,家庭中必須有健康的精神生活。人們需要物質生活,同時也需要精神生活;需要學習、工作,也需要游戲、休息;需要嚴肅,也需要活潑、幽默。家庭氣氛過于沉悶,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有些家長擔心與孩子嬉笑打鬧有失長輩的尊嚴,其實不然。與孩子在一起歡樂地游戲,有助于調節(jié)兩代人的感情,孩子和你親近了,反而會聽你的話。家長如果總繃著臉,孩子反而會敬而
遠之?傊辜彝コ錆M歡樂情趣,才能使孩子、大人的情緒得到調節(jié),體會到天倫之樂,提高家庭的凝聚力,從而形成綜合的家庭教育力量,推動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形成良好家風家教的征文_高考作文(2)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yōu)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wěn)定的道德規(guī)范、傳統(tǒng)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它首先體現(xiàn)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歷史上眾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諭兒輩》、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著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等,同樣展現(xiàn)著良好的家風!胺堑o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為世人尊崇。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著大眾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建設的關鍵在家長。家長首先要成為家風建設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識地創(chuàng)立自己的好家風、延續(xù)自己的好家風,使整個家庭與子女受益。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實現(xiàn)中國夢的新形勢下重提家風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家庭建設影響著社會建設,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堅持下去,社會的正風正氣就會發(fā)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進一步提高。
國有國法,校有校規(guī),家有家風。我們應該遵守這些家風,做一個守規(guī)矩的人。
在我家里,父母經(jīng)常教導我們要做一名誠實、守本分的人.在我大爺爺之輩,家中很少認識字,那時社會正處于文盲的社會,當時的大爺也希望下一代能學到更好的知識,他把當時的田地都賣了,供子女上學,功夫不負有心人,把家里的孩子有的供到國外留學,當是爺爺奶奶也都學到了不少文化知識,在當?shù)夭簧偃丝渌⒚髂,孩子的教育是離不開家的風氣。
社會的風氣也很重要,在我們杉洋的一個小鎮(zhèn)上有個余先生,他不顧一切的努力為社會做了不少貢獻。比如,他出資個人的資金,建設了藍田書院留下朱熹的足跡和孔子的詩經(jīng),還請了老師免費開設國學班和武術班,學到了不少的知識,如《三字經(jīng)》《詩經(jīng)》《老子》等等。
形成良好家風家教的征文_高考作文(3)
血脈傳承-----我的家風家教
一個家族的興旺,是要靠一代或幾代人的努力和積淀,長此以往,代代相傳。這種言傳身教及其這些零散的只言片語,鑄就了治家興家的經(jīng)驗總結,引領其家庭走向興旺輝煌,進而彰顯出家庭的特點和風格或風尚,這就是家風。 家風是變化的。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外甥看老舅,侄女看親姑。看什么?就看他們?nèi)绾巫鋈俗鍪。把看到的故事在家庭成員中交流、探討,吸取其中的經(jīng)驗教訓,這就是學習、觀摩的過程,就是充實、調整自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做人做事的體驗變成準則,變成思想觀念,變成自覺,左右著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即使外人不讓你那么做都很難。家庭每個成員的共同自覺,就是家風。
下面根據(jù)記憶所及,就我家的家教家風擇要整理如下,雖屬一鱗半爪,在我心目中卻彌足珍貴。從我記事起,全家人吃飯時依次圍在一桌,必須待長輩進餐,晚輩才可進餐,同時大人邊管娃喂飯,顯得格外其樂融融。席間各抒己見,暢所欲言,這大概是傳承家教的最佳時間。當然隨時隨地都可進行,不拘一格,有時拉家常、有時談時政、有時講禮儀、有時論處世、有時還引發(fā)出些小故事。例如:《鞭打蘆花》是說古時有一賢智少年,早年喪母,其父親續(xù)弦又生一弟,寒冬臘月,其弟身著棉衣雖薄而動作如常,未見寒意。但他棉衣雖厚,卻嗇縮不前,父親誤以為萎懶,執(zhí)鞭竟打,衣破處蘆花綻出,父親識透繼母虐待之心,決意將其休掉,他竟勸阻父親言道:“母在一子單,母去兩子寒”父覺得言之有理,只好作罷。繼母倍感羞慚自愧,若被休掉,我兒豈不亦受凍餓之苦?從此痛改前非,善待二子。用兩句話成全了一個家庭,同時又感化了繼母,這是多么難能可貴的事。其才智氣度令人敬佩,確實讓人受益匪淺,啟迪良多。
家教的傳承除借以上類似故事外,還有更多的名言警句和零散的只言片語。為了敘述方便,將其歸納為勵志上進、修身養(yǎng)德、勤儉節(jié)約和處世為人四個方面略加闡述。
一、勵志上進的教育
人非生而知之,要涉獵社會,就必須有更多的歷史文化知識,科學技術知識和社會人文知識。雖不能博學通覽,但學無止境,多多益善,況且天下父母誰不望子成龍。故先輩常諄諄教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又如“學如積薪”也就是說知識在于積累,也在于循序漸進才有“積土成山、積水成淵”之喻。唯恐為學不刻苦努力,由于年幼生活安逸沒有壓力,學業(yè)因之荒廢,因此提出“古之圣賢豪杰無不從困苦中來哉,”給以借鑒。更有“如負薪、如掛角、如囊螢、如映雪”的小故事給以鞭策!吧傩〔慌,老大徒傷悲”知識能改變命運,但又
要認識到學習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更要珍惜光陰,故有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訓誡,更提醒不但說“有志者事竟成”,況且還要堅韌不拔的毅力,“鐵棒磨繡針,功到自然成”則是口頭禪?梢娤容吙释訉O成材的良苦用心。
二、修身養(yǎng)德的訓誡
諸葛亮戒子書中提到“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意思是修身必使其身心處于清靜無為境界,然后通過自強不息地學習,升華對天時地利社會物候能夠做出正確的認識與判斷,形成各自獨特的見解,從而指導個人的思想行為,很好地服務于社會,成為國家有用之才,把所獲成果貢獻給社會,讓民眾分享,不擅自奢華浪費,這大概就是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的含義,正一副對聯(lián)中寫到:“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其實修身是修純粹素樸、真誠無妄、自然無為之道德,那么個人就應當正確把握自己,首先做到舉止規(guī)范、處事豁達、通曉事理、光明磊落,借鑒“人貴有自知之明”“窮有志氣富有德”,奉行“言必信、行必果”,“應人事小、誤人事大”的諾言。在救濟鄉(xiāng)親的困難時,常以“饑時給一口,勝似飽時給一斗”,不做錦上添花的小人,要做雪中送炭的君子,始終保持厚德載物。
三、勤儉節(jié)約的提醒
勤儉節(jié)約是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父母在日常言:“一勤天下無難事,百忍堂中有太和”與“勤能補拙”鼓勵子孫學習工作必須刻苦勤快,只有這樣“功夫不負有心人”.光勤勞不知節(jié)儉,豐碩的成果會被白白浪費掉,實為憾事。所以“省下的就是掙下的”和“打牛千鞭不舍粟米一顆”,及“稀吃三年買頭牛,稠吃三年賣頭!倍际亲屓饲谘a拙儉養(yǎng)廉的懿范垂訓。這次政府推出的“光盤行動”和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保護型國家,無不遙相呼應,故應繼續(xù)發(fā)揚。
四、處世為人的規(guī)勸
通過修身養(yǎng)德最終還是如何落實到處世為人的實際行動上。“百善孝為先”是先輩育人的經(jīng)驗結晶,假如一個人不孝敬父母,有誰敢與他交往共事,因為他在人心目中名譽太糟。所以只有孝敬父母,尊敬師長,那子孫也照樣會孝敬你、照顧你,師長也會尊重你、信任你,這樣你的事業(yè)才會興旺發(fā)達。正如孟子所云:“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 “滿招損,謙受益”是先輩留給我們處世為人的經(jīng)驗總結。只有虛懷若谷,才能盛得無限物資,滿則無處著落。毛主席曾說“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總是讓人處世應當謙虛謹慎,戒驕戒躁。 在社交中,語言可以交流思想傳遞訊息,然而就有“言多必失”“禍從口出”之誡。故“敏于事而慎于言”就顯得十分重要。我家就有“聽話如同嘗湯”和“話有三說,巧者為妙”的訓誡。謹記“一句好話三冬暖,惡語出唇六月寒”的諺語,提高自己的辦事能力。
【形成良好家風家教的征文(匯編)】相關文章:
家風家教作文素材:大師的家教06-26
良好的家風作文6篇01-17
良好的家風作文(9篇)08-19
良好的家風作文9篇08-18
家風家教伴我成長作文01-19
家風家教作文15篇12-20
家教家風作文15篇10-28
良好的家風作文(合集9篇)01-17
關于家教家風的作文4篇02-22
我的家風家教作文(6篇)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