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精選」
我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不知從何時起,清明節(jié)已經(jīng)離我們與我們越來越近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作文,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信息請關注CNFLA的相關欄目!
篇一: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是唐朝詩人杜牧對清明節(jié)的描述。清明節(jié),總會使我們?nèi)旧铣林睾捅吹母杏X,總會莫名的莊重嚴肅。
嫩芽向外伸展著,準備迎接春天的洗禮,小草向上挺立著,感受著春風的柔和,花朵正在向外綻放,迎合著蝴蝶的起舞,春天來了,一切都生機勃勃?稍谇迕髂且惶欤@一切都變了,不再是春風和煦、生機和蓬勃漲滿了大地,它們也懂得了節(jié)日的風俗。
在老家,清明節(jié)是一個祭奠死去親人的日子。早上,大家都要趕快準備了,如果有親戚家人去世,在清明節(jié)要去送一沓黃色的紙,然后再用專門打錢的東西打在上面,分成幾份,也就是我們說的.”冥幣“。還有更好玩的,有的人死了三年后,在清明節(jié)就要專門做一些特殊的東西,那就是用五顏六色的紙扎成的小房子,大馬等。這些代表著他們在另一個世界所需要的。一切準備就緒后,便可以聽到了有炮竹不斷了,他們的隊伍從家里出發(fā),由一些親戚組成,大約有二十幾個人,他們都從家門口開始放著鞭炮,一直放倒后山上。在后山,有很多的墓。這些墓都有規(guī)律的,一家連著一家,交錯縱橫,但卻從來不會弄錯。墓碑也有講究,要從這里備份最大的向下依次減少高度,最高的一般男子的,到了后來,也要放幾掛鞭,來對死者的安慰,然后,便由兒子或直接親屬點燃蠟燭,然后燒香,在墓碑旁放一些供品,一般是橘子、蘋果、小餅干之類的。最后就是燒紙,紙代表著錢,最后要回家請這些親戚,幫忙的人吃飯,并且那些供奉的食物要給家里輩分最高的人吃。其余的人都不能吃。
這就是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
篇二:
四月,清明,幾分陰冷,像是儲蓄了好久,一瞬間,涌了上來。
家鄉(xiāng)的清明,是淡淡的綠,不似洛陽城的金紅一片。門前,有點發(fā)蔫的墨綠色柳枝散發(fā)著輕輕的香氣,枕邊的艾草露出了嫩綠的臉頰,蔚藍的天空里,游離于白云之間的.風箏,似乎也是那樣的綠。
于是,在這淡淡的飄動著的,亦或是搖曳著的綠里,和著細細的雨絲,清明,悄然而至,一切都靜了下來。
吃過午飯,家里人開始收拾。奶奶不知從何處提出一袋又一袋的紙祭品,佝僂著身子,不停地往返。待所有的紙祭品搬出后,又站在神臺前,拉開一個個抽屜,香,蠟燭,打火機……一樣一樣地拿出。而后,她站在那里,看著,嘴里念念叨叨地分類,偶爾略微思索,對于這些,奶奶總是很謹慎,怕一會兒燃燒時放錯了地方。過了一會兒,又走到廚房里收拾一些飯菜,如:燒豬肉,韭菜,白米飯,餅,酒,茶水。當然,最少不了的還是供板和餐具。
雨,剛剛下過,泥土變得濕潤而有些粘稠。一家人,一前一后,在這泥濘的小丘上走著,終于來到了墳頭。爺爺拿出兩張又白又長的紙條,用磚壓在墳頭上。接著,奶奶把紙祭品拆開,分給她的三個兒子,還叮囑著哪些東西應該放在哪里燒。然后,把香遞給小孩子和幾個兒媳。香一枝接著一枝被點著,頓時,小山丘上煙霧繚繞;疑臒熡谓z般彎彎曲曲地飄上了天空。有些煙緊貼著皮膚,咳嗽聲連續(xù)不斷,熏得眼睛里流出了淚水。緊接著,奶奶開始請求祖先保佑大家一年里順順利利,大家都閉上眼睛,手里緊緊地握著一捆香,或是蠟燭。那些平時調皮的小孩,也分外安靜,學著大家的樣子。奶奶嘴里說了一串話后,大家把香整整齊齊地插在墳前,密密麻麻,沒有了立足之地。香灰掉落在泥土上,一堆一堆的。不一會兒,墳前就插滿了香和蠟燭,燃燒著,蠟一點點地順著滑下,供板上,也撒滿了香灰。
上過香,燒過紙,請祖宗吃過飯,放過鞭炮后,就結束了。山上,縈繞著無盡的思念。
回到家,奶奶把燒豬,切成一塊一塊的分給大家,曰:“太公分豬肉。”原本死氣沉沉,大家都靜默著,沒有一絲聲響。現(xiàn)在,又回歸熱鬧。小孩子們推推拉拉,爭先恐后地搶燒豬肉,大人們則在一邊拉拉家常。清明,一家人又聚在了一起。
柳枝還像以往一樣,緊緊地貼著門,艾草的香氣溢滿了整間屋子。屋外,不知何時又下起了雨,一切景物,又變得模糊。
四月,春,雨,柳,家鄉(xiāng)的清明。
【我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相關文章: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06-30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作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