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黃河的作文合集9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黃河的作文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黃河的作文 篇1
記憶中的您,是那么氣勢磅礴,從冰川萬丈的巴顏喀拉山北麓起步,一路上接納著千溪百川,浩浩蕩蕩,曲曲折折,奔向巨浪滔天的黃海之邊,像一條金色的鋼鐵巨龍,迤邐般地橫臥在我國北部遼闊的土地上。
回想著,回想著,我的思緒不覺地奔向了遠古。在那遙遠的古代,您身邊的自然環(huán)境是如此優(yōu)越。那時的您氣候溫暖濕潤,土壤肥沃松軟,到處是青山相連,綠水相接,風光旖旎。動植物種類更是數不勝數。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里,虎穿莽林,野象成群,鷹擊長空,魚游淺水。野花漫山遍野地綻開著,五彩斑讕,像一塊塊彩毯,鋪遍山野,似人間仙境,像世外桃源。有著如此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您自然而然地孕育了源遠流長,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
在這五千多年的風風雨雨里,多少英雄的故事在您的身邊扮演。秦皇漢武,文韜武略;唐宗宋祖,文精武通。無論他們擁有著何等的豐功偉績,都是飲著黃河之水長大,靠著黃河之水成就千秋霸業(yè)。詩仙李白用激昂豪壯的詩歌歌頌您: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巔自天涯。足見您氣吞山河,雷霆萬鈞的氣魄。啊,黃河,您塑造了多少幅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自然壯觀美景。您以其千軍萬馬的勢力,一瀉萬里的河水,穿過沃野壙垠的寧夏平原,構成了天下黃河富寧夏的塞上江南,天府之國。
黃河的作文 篇2
“星宿發(fā)源月碧空,鑿開壺口賴神功。吐吞萬壑百川浩,出納千流九曲雄。水底有龍掀巨浪,岸旁無雨掛長虹。朝奔滄海夕回首,指顧還西瞬息東!
黃河水黃黃如中國人的膚色,黃河水猛猛如中國人的膽量,這條黃龍早已與華夏之孫血脈相連,試問若無母親河的興隆,哪來整個民族的昌盛?自炎黃部落大敗蚩尤于涿鹿之野,華夏子孫便攫一瓢東流之水,始于此地,繁衍生息,其后夏禹、商湯、周武王應運而生,精于治世,大興五谷豐糧之時,撐起青銅鼎盛之期,織出斜紋提花絲物,漆以朱砂柳綠車身。《尚書》被嘆“昭昭若日月之明,離離如星辰之行”!吨芤住凡肥觥疤煨薪,君子以自強不息”。然后歷史又借生產發(fā)展的推波助瀾之力前進,然后做春秋一夢,度戰(zhàn)國百年,這黃河之渚便長久不安,時而戰(zhàn)亂起,高歌“壯士一去兮不復返”,只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最后血染了黃河之水,片片嫣紅!皠僬邽橥,敗者為寇”,秦終滅趙韓魏、楚燕齊,在地中海沿岸雄踞著古羅馬時,秦屹于黃河、渭水之間,從此中國演繹封建王朝20xx余年。
赤色的大地上翻滾著紅熟的洪流,如同亙古的地心深入燃燒的漿液,又如我心中噴涌的血液。都言中國“上下五千年”,并以“禮儀之邦”譽于世,這傳承千載的文化魂亦源于黃河.當夏、商、周的工匠在龜甲、獸骨、鐘鼎上刻上新奇的符號時,他們又從何而知,千百年后,自己已成為一個偉大民族的功臣,使一個泱泱大國無愧于“文明古國”的稱號。春秋戰(zhàn)國,時局動蕩,卻奇跡般地促進了文化的'異常繁榮,形成了百家爭鳴的盛況,老子是道士,云游四海,參禪悟道;孔子是老師,溫文儒雅,誓以仁、義、禮、智、信行天下;墨子是義商,一心兼愛;韓非是“法官”,“以法為本”,這些思想融入一體,匯入黃河,一同奔流。
戀上黃河,因為它開啟了神秘的古老文明,與中華的思想精髓有著深厚淵源,更因為有關它的人,有關它的文,生于夏陽的司馬遷,就是飲著黃河中游之水長大的,十歲通古文,二十歲外出考察,后任太史得以博覽群書,可偏偏就只為了自己的一句仗義直言,卻徹底顛覆了他的“生”——是令他自己的肉體與精神,世間的人都為之痛的生,此后他便棄政從文,罷了帝王家的史官,執(zhí)著于成為民
間第一史家,并要以一介布衣的身份寫下千古史記,為歷史撰寫一部紀傳體史書,他就是在武帝威懾下敢于叛逆的人,令世人瞠目結舌,舍一帝而得天下千秋,司馬遷生得光榮,他用一生刻下了忍辱負重,“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的墓志銘。
黃河的作文 篇3
黃河壺口瀑布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因為它是黃河邊上著名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
我們一家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長途跋涉,終于來到了黃河壺口瀑布。下了車,老遠就聽到濤聲如雷,尋聲向前走去,忽然感覺臉上濕漉漉的,本以為是下雨了,仔細一看河谷里霧氣彌漫,原來是黃河濺起的泥水隨風吹打在我的臉上。
這時我發(fā)現這個地方的水流很平緩,便問媽媽:“壺口瀑布不是很壯觀嗎?為什么水流這么平緩?”媽媽說:“別急,那是因為我們離瀑布還有點遠!
媽媽領著我沿著腳下高低不一的.巖石路往前走,只聽見水聲越來越大,震耳欲聾如同山崩地裂。巖石旁邊有用鐵鏈連起的圍欄,下面就是沸騰翻滾的黃河水,我有些害怕,緊緊地抓著媽媽的手。
滔滔黃河水到了壺口這個地方突然變窄,河水猶如被困住的巨獸,奔騰怒吼,互相擠著,撞著,推推搡搡跌進了三十余米寬的石槽當中,形成了壺口大瀑布。
看著眼前的壯觀景象,我想起了抗日歌曲《黃河大合唱》,不禁贊嘆大自然的神來之筆,也讓我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黃河的作文 篇4
天哪!這是我心中的黃河嗎?
行動起來吧,拯救黃河!如果你是炎黃子孫,那么,請你投入到拯救黃河的運動中去吧,從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我們相信,只要每一位炎黃子孫行動起來,那么,赤地變青山之時,便是黃河流碧水之日。偉大的母親河——黃河一定能煥日光彩;那么,今日的`炎黃子孫,將無愧時代,無愧于后人!
黃河的作文 篇5
黃河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在她的孕育、滋潤下,華夏民族英雄兒女輩出,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保衛(wèi)著自己的母親。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贊美她以寄托情懷,有多少仁人志士歌頌她以抒發(fā)抱負!她以英雄的氣魄橫掃亞洲的原野!熬灰姡S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崩畎椎那Ч沤^句體現了中華兒女對母親河的一片赤子之心。黃河啊,你在我心目中,是偉岸的、剛強的。
古人有詩云:“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秉S河的九曲連環(huán)也讓我傾心不已。你流經九個省區(qū),像一頭脊背隆起,昂首欲躍的雄獅,從青藏高原越過青、甘兩省的的崇山峻嶺;橫跨寧夏、內蒙古的河套平原;奔騰于晉、陜之間的高山深谷中,破龍門而出,在西岳華山腳下掉頭東去,橫穿華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濱。在中華的版圖上刻下了你“幾”字狀雋永的身姿。黃河啊,你在我心目中,是奔騰的、坦蕩的。
你默默地守護著你的兒女,用深沉的眼眸凝視著,你看著他們用智慧的頭腦一次次打敗侵略者,保衛(wèi)了家鄉(xiāng)。但是,在清末民初之時,你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子孫和土地被外國人無情地踐踏。于是,你咆哮,你泛濫,用淹沒一切來發(fā)泄你的痛苦。然而在歷經了風風雨雨后,你又歸于平靜。黃河啊,你在我的心目中,是包容的'、緘默的。
“蘊偉力而靜持,遇強阻而必摧,繞山岳而順柔,坦蕩蕩而存天地。壯哉,美哉,我的黃河!”這是當代著名作家梁衡形容黃河的一段話。我想,這不僅是他心中的黃河,也是我心中的黃河,更是千千萬萬中華兒女心中的黃河!在我們眼中,你永遠矯健,你永遠英姿勃發(fā),永遠是我們心目中最美的母親河!
黃河的作文 篇6
黃河,中國的第二大河。發(fā)源于青海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約古宗列盆地,蜿蜒東流,穿越黃土高原及黃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長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總面積79.5萬平方公里(含內流區(qū)面積4.2萬平方公里)。
據地質演變歷史的考證,黃河是一條相對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萬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內還只有一些互不連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獨立的內陸水系。此后,隨著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蝕、奪襲,歷經105萬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間逐漸連通,構成黃河水系的雛形。到距今10萬至1萬年間的晚更新世,黃河才逐步演變成為從河源到入?谏舷仑炌ǖ拇蠛印
由于黃河的洪水挾帶大量泥沙,進入下游平原地區(qū)后迅速沉積,主流在漫流區(qū)游蕩,人們開始筑堤防洪,行洪河道不斷淤積抬高,成為高出兩岸的“地上河”,在一定條件下就決溢泛濫,改走新道。黃河下游河道遷徙變化的劇烈程度,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根據有文字記載,黃河曾經多次改道。河道變遷的范圍,西起鄭州附近,北抵天津,南達江淮,縱橫25萬平方公里。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的1700多年間,黃河的遷徙大都在現行河道以北地區(qū),侵襲海河水系,流入渤海。自1128年至1855年的700多年間,黃河改道擺動都在現行河道以南地區(qū),侵襲淮河水系,流入黃海。1855年黃河在河南蘭考東壩頭決口后,才改走現行河道,奪山東大清河入渤海。由于黃河下游河道不斷變遷改道,以及海侵、海退的變動影響,黃河下游地區(qū)的河道長度及流域面積也在不斷變化,這是黃河不同于其他河流的突出特點之一。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宜于原始人類生存。黃土高原和黃河沖積平原,土質疏松,易于墾殖,適于原始農牧業(yè)的發(fā)展。黃土的特性,利于先民們挖洞聚居。特殊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為我國古代文明的發(fā)育提供了較好的條件。早在110萬年前,“藍田人”就在黃河流域生活。還有“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等也在流域內生息繁衍。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等大量古文化遺址遍布大河上下。這些古文化遺跡不僅數量多、類型全,而且是由遠至近延續(xù)發(fā)展的,系統(tǒng)地展現了中國遠古文明的發(fā)展過程。
早在6000多年前,流域內已開始出現農事活動。大約在4000多年前,流域內形成了一些血緣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黃帝兩大部族最強大。后來,黃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他部族,形成“華夏族”。后人把黃帝奉為中華民族的祖先,在黃帝出生地河南省新鄭市有黃帝宮,在陜西省黃陵縣有黃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都把黃河流域認作中華民族的搖籃,稱黃河為“母親河”,為“四瀆之宗”,視黃土地為自己的“根”。
從公元前21世紀夏朝開始,迄今4000多年的歷史時期中,歷代王朝在黃河流域建都的時間延綿3000多年。中國歷史上的“七大古都”,在黃河流域和近鄰地區(qū)的`有安陽、西安、洛陽、開封四座。殷都(當時屬黃河流域)遺存的大量甲骨文,開創(chuàng)了中國文字記載的先河。西安(含咸陽),自西周、秦、漢至隋、唐,先后有13個朝代建都,歷史長達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東周遷都洛陽以后,東漢、魏、隋、唐、后梁、后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陽建都,歷時也有900多年,被譽為“九朝古都”。位于黃河南岸的開封,古稱汴梁,春秋時代魏惠王遷都大梁,北宋又在此建都,先后歷時約200多年。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一直在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是全國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發(fā)展最早的地區(qū)。公元前20xx年左右,流域內已出現青銅器,到商代青銅冶煉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同時開始出現鐵器冶煉,標志著生產力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在洛陽出土的經過系列處理的鐵錛、鐵斧,表明中國開發(fā)鑄鐵柔化技術的時間要比歐洲各國早20xx多年。中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造紙、活字印刷、指南針、火藥,都產生在黃河流域。從詩經到唐詩、宋詞等大量文學經典,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也都產生在這里。北宋以后,全國的經濟重心逐漸向南方轉移,但是在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發(fā)展的進程中,黃河流域及黃河下游平原地區(qū)仍處于重要地位。黃河流域悠久的歷史,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十分珍貴的遺產,留下了無數名勝古跡,是我們民族的驕傲。
治理黃河,興修水利,歷史悠久。中國最早的灌溉工程,首推黃河流域的滮池(在今陜西省咸陽西南),《詩經》中有“滮池北流,浸彼稻田”的記載。
到了戰(zhàn)國初期,黃河流域開始出現大型引水灌溉工程。公元前422年,西門豹為鄴令,在當時黃河的支流漳河上修筑了引漳十二渠,灌溉農田。公元前246年,秦在陜西省興建了鄭國渠,引涇河水灌溉4萬多頃(合今280萬畝)“澤鹵之地”,“于是關中為沃野,無兇年,秦以富強,卒并諸侯”。為秦統(tǒng)一中國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漢朝對農田水水利更為重視,修建六輔渠和白渠,擴大了鄭國渠的灌溉面積,同時在渭河上修建了成國渠、靈軹渠等,關中地區(qū)成為全國開發(fā)最早的經濟區(qū)。
為了鞏固邊陲,從秦、漢開始實行屯墾戍邊政策,在湟水流域及沿黃河的寧蒙河套平原等地,開渠灌田,使大片荒漠變?yōu)榫G州,贏得了“塞上江南”的贊譽。
為了保證長安、洛陽、開封等京都的供應,黃河中下游的水運開發(fā)歷史也很悠久。
大禹治水的功績,也包括治理黃河,大河上下,幾乎到處都有大禹的“神工”。春秋戰(zhàn)國以后,治河的文獻記載逐漸增多,留存下來大量珍貴的史料。
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黃河下游已普遍修筑堤防。公元前651年,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會諸侯于葵丘”,提出“無曲防”的禁令,解決諸侯國之間修筑堤防的糾紛。在此后漫長的歷史時期,伴隨著黃河頻繁的決溢改道,防御黃河水患成為歷代王朝的大事,投入大量人力、財力,不斷堵口、修防。西漢時期,已專設有“河堤使者”、“河堤謁者”等官職,沿河郡縣長官都有防守河堤職責,專職防守河堤人員,約數千人,“瀕河十郡,治堤歲費且萬萬”,河防工程已達到相當的規(guī)模。據《漢書·溝洫志》記載,淇水口(今滑縣西南)上下,黃河已成“地上河”,堤身“高四五丈”(約合9~11米),堤防也很高。《史記·河渠書》中記載,公元前109年,漢武帝令“汲仁、郭昌發(fā)卒數萬人塞瓠子決”,并親率臣僚到現場參加堵口,說明黃河堵口已經是相當浩大的工程。史書記載最早的一次大規(guī)模治河工程是公元69年“王景治河”,“永平十二年,議修汴渠”,“遂發(fā)卒數十萬,遣景與王吳修渠筑堤,自滎陽東至千乘?谇Ю铩。“永平十三年夏四月,汴渠成……詔曰:‘……今既筑堤、理渠、絕水、立門,河、汴分流,復其舊跡’”!熬半m節(jié)省役費,然猶以百億計”。扼制了黃河南侵,恢復了汴渠的漕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北宋建都開封,當時黃河水患嚴重,宋王朝對治河很重視,設置了權限較大的都水監(jiān),專管治河,沿河地方官員都重視河事,并在各州設河堤判官專管河事,朝廷重臣,多參與治河方略的爭議。這個時期治河問題引起很多人的探討,加深了對黃河河情、水情的認識,河工技術有很大進步,特別是王安石主持開展機械浚河、引黃、引汴發(fā)展淤灌等,在治黃技術上有不少創(chuàng)新。
明代以后,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和黃河決溢災害加重,朝廷更為重視治河,治河機構逐漸完備。明代治河,以工部為主管,總理河道直接負責,以后總理河道又加上提督軍務職銜,可以直接指揮軍隊,沿河各省巡撫以下地方官吏也都負有治河職責,逐步加強了下游河務的統(tǒng)一管理。清代河道總督權限更大,直接受命于朝廷。明末清初,治河事業(yè)有很大發(fā)展,堤防修守及管理維護技術都有長足進步,涌現了以潘季馴、靳輔為代表的一批卓有成效的治河專家。清朝末年及民國期間,戰(zhàn)亂不斷,國政衰敗,治河也陷于停滯狀態(tài)。近代以李儀祉、張含英為代表的水利專家,大力倡導引進西方先進技術,研究全面治理黃河的方略,但受社會經協(xié)件制約,始終難有建樹。
縱觀治黃歷史,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前,所謂治河實際上只局限于黃河下游,而且主要是被動地防御洪災。但是,悠久的治河歷史,留下了浩繁的文獻典籍,為世界上其他河流所罕見,是一份珍貴的遺產,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借鑒。
黃河的作文 篇7
黃河乃我們中國的第二大我心中的黃河 江,它與長江并稱為中國的搖籃,因此,我要發(fā)出一聲長吼:“保護好黃河,我心中的黃河!秉S河是中國的第二大江,如今,黃河卻被糟蹋的不成樣子了,黃河河水中的泥沙多而聞名于世,據統(tǒng)計,黃河下游每年輸沙量為16億噸,占世界第一位,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約為36千克,黃河的氣勢驚濤澎湃,正因如此,黃河兩岸的流沙大部分都被帶進大海。因此,黃河周圍因土壤松軟,經常鬧水災,所以,我們應治理好黃河,把黃河的`洪災壓制住,把流沙排出。黃河的泥沙和水已混合凝結成泥漿,水已基本成為泥水狀態(tài),要完成排沙這項任務是很艱難的,更何況,就算把泥沙排出來了,只要黃河周圍還有泥沙,泥沙就會源源不斷的排進黃河,直到黃河周圍沒有泥沙為止,因此,我們還要把土地硬化,這需要采取兩個方案,第一是減慢河流的流速,使它不至于把泥沙沖進黃河;第二要在黃河周圍多植樹造林,起三個作用,第一可以環(huán)保,第二是起了大堤的作用,第三,可以硬化土地,小學生作文《我心中的黃河》。另外,黃河周圍的工廠應迅速搬遷到別處,以免污染黃河水。
我們是喝黃河水長大的,看著黃河母親一天天的蒼老,瘦削,我們心如刀絞,黃河母親天天忍受著人類對她的折磨,喝著人類排放的污水,吃著人類的生活垃圾,卻仍然為人類灌溉農田,滋潤萬物。
我心中的黃河是凄慘的、不幸的,我相信,黃河一定能恢復她往日的英姿,再次成為我們民民族的驕傲。
黃河的作文 篇8
黃河從西到東橫穿蘭州而過,給蘭州留下了獨特的美麗風景。黃河岸邊有美麗的水車園、天下第一的黃河鐵橋、歷史悠久的白塔山……
今天下午,我和媽媽去中山橋,遠遠看到一座鐵橋橫跨黃河兩岸。四個大大的橋墩立在水中,上面有五個弧形的橋拱。橋是用鋼鐵做的'。聽媽媽說,這些鋼鐵都是從德國運來的。它有“黃河第一橋”的美稱,后來為了紀念孫中山而改名為中山橋。橋上游人如織,非常熱鬧。
穿過鐵橋,一眼看見了五個燙金大字“白塔山公園”。公園里的建筑古色古香、雕梁畫棟,非常雄偉壯觀,就連欄桿上都有梅、蘭、竹、菊的精美圖案。半山腰,亭臺樓閣到處可見,可以讓人們在爬山的時候休息一下。山頂上,是一座白色的高塔,有很悠久的歷史。這個公園也是因它而得名。站在山頂向下看,黃河、鐵橋、清真寺和白塔山碼頭的景物盡收眼底,非常的美麗迷人!
回家時,我們發(fā)現黃河邊的道路正在施工,而離黃河更近的地方新修了道路和棧道。走在新修的棧道上,看著河邊的美景,我心里感嘆道:黃河之濱真美。
黃河的作文 篇9
至古以來,我們黃河是我們中國人們的母親,她浦于著我們中華民族,我在這里說一聲:母親我永遠愛著你。
黃河是我們民族的精神,她從自古開天辟地時,我們中國有許許多多的詩人在贊頌我們偉大的`母親河。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而我們一直在傷害自己的母親。我們的母親在落淚。我們中華民族的子孫還不知道母親在傷心。
現在科技發(fā)展的很快,到處都是汽車和工業(yè)產,工業(yè)產排出了許多污水,讓我們中華民族母親在受著傷害。我在這里告切我們人類。讓我們一起來保護我的母親吧,我一下有幾點建議:
1、讓一直排放工業(yè)產停業(yè)。
2、我們中華民族的子孫們一起來保護黃河
3、請有關政府來監(jiān)督亂排放的工業(yè)產嚴處處理
讓我們一起來保護黃河吧。
【黃河的作文】相關文章:
[經典]黃河的作文09-21
(經典)黃河的作文09-23
黃河的作文06-26
黃河作文12-05
黃河作文精選02-12
黃河的作文05-08
(精選)黃河的作文10-06
黃河的作文(經典)09-11
黃河作文(精選)09-07
【經典】黃河的作文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