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從軍征》800字改寫作文
導語:《十五從軍征》是《樂府詩集》中一首非常著名的詩歌,描繪了一個在外征戰(zhàn)的老兵返鄉(xiāng)途中與到家之后的種種場景,不止有“少小離家老大回”的感慨,更有“物是人非”的哀嘆。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十五從軍征》的譯文及擴寫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十五從軍征
佚名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xiāng)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譯文:
十五歲就應征去參軍,八十歲才退伍回到故鄉(xiāng)家中。
路上碰到一個鄉(xiāng)下的鄰居,問:“我家里還有什么人?”
“你家那個地方現在已是松樹柏樹林中的一片墳墓。”
走到家門前看見野兔從狗洞里出進,野雞在屋脊上飛來飛去。
院子里長著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環(huán)繞著井臺。
用搗掉殼的野谷來做飯,摘下葵葉煮湯算是菜。
湯和飯一會兒都做好了,卻不知贈送給誰吃。
走出大門向著東方張望,老淚縱橫灑落在征衣上。
改寫:
秋天已經接近尾聲了,地上鋪滿一層凋零的枯葉。天色已近黃昏,在凄清的羊腸小道上,走著一個孤零零的老兵。他兩鬢全白,一身破舊的`布衣,連那蕭瑟的秋風都擋不住,那老樹皮似的手拄著一根拐杖,蹣跚地朝著他記憶中的家鄉(xiāng)走去。在夕陽的映照下,更顯憔悴……一甲子過去了,他整整離鄉(xiāng)六十幾年了,六十幾個春秋未親近的故土啊,如今他卻找不到自己的家。
老兵走得又累又餓,在小道旁的大石塊上坐了下來歇息。就在這時,一個老農路過,忙探身打問,原來那老農是他年少時的玩伴。
“是你嗎?真的是你嗎?”
“你是?”老農不解的問。
“我,就是那六十幾年前被朝廷征去當兵的那個十五歲少年啊!你不記得我了嗎?”老兵激動的講著。
“是你。想不到啊,想不到我還能見到你。”老農打量了一下老兵。
“對了,這幾十年來,村里有發(fā)生什么大事嗎?”
“哎。咱們這種小地方,哪能發(fā)生什么大事。幾十年了,都還是老樣子,百姓受苦受難,朝廷撥的款和救濟物資被那些貪官占為己有。接連不斷的有百姓沒飯吃,就都餓死了,太可憐了。”
“可惡啊!那我家現在還有什么人?”
“你家啊,就在那。那里已經變成了松柏摻雜的一塊墳墓之地。”老農用手指了指不遠處的一間雜草屋,“在好幾年前你的父母就都去世了。”
“什么?”老兵吃驚不已。他沒想到,好不容易盼到了回家的一天,而雙親卻早已去世,他腿一下子軟了,頓時,就好像掉進了冰窖里,從頭頂涼到了腳尖。
他顧不了這么多了,告別了老農后,步履蹣跚地向那間雜草屋走去。他眼前凄涼一片,斷垣殘壁。院中雜草叢生,水井邊長滿了野葵花,茅草屋里那野兔從狗洞里鉆進鉆出,野雞聽到了聲響一下子就飛到了梁上去,頭上已沒有屋頂,凄凄秋風穿堂而過,那風聲好像也在訴說著悲哀……他親手撫摸著那曾經熟悉而現在卻已腐爛的一件件東西,一張張熟悉的面孔都已消逝,他的內心如刀絞般疼痛。他仰望天空,發(fā)出感嘆,只見浮云漂移,陰暗的黃昏仿佛也在哀悼著這一切的凄慘……
天已昏暗,肌腸響如鼓,老兵在月光下,用石頭壘砌簡易的灶臺,采集院中的野谷用來做飯,采摘野葵用來做湯。飯菜不一會兒就做好了,眼前孤單一個人,卻不知有誰能來和他共進晚餐,手拄拐杖站立起來,放眼眺望,漆黑一片。
也是,誰會在晚上來到這荒郊野林?想不到自己一生為了朝廷,出生入死,轉戰(zhàn)沙場,卻不能為自己的父母盡孝,自己的棲身之地已變成了亂葬崗,只能無奈地坐下,獨自傷感,眼淚忍不住掉了下來。
勞碌的一生沒有得到好報,伴他殘年的只有內心的悲哀……
【《十五從軍征》800字改寫作文】相關文章:
改寫十五從軍征的作文01-15
十五從軍征改寫的作文01-15
改寫《十五從軍征》作文02-22
十五從軍征作文改寫04-15
十五從軍征改寫作文06-27
十五從軍征改寫作文03-19
《十五從軍征》改寫作文01-22
十五從軍征的改寫作文03-19
改寫《十五從軍征》作文15篇09-11
十五從軍征作文改寫400字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