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端午節(jié)作文合集八篇
在現(xiàn)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xiàn)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guī)范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jié)作文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端午節(jié)作文 篇1
“咚咚咚咚……”忽然從湖中傳來了驚天動地的鼓聲,我好奇地往聲音傳來的地方跑過去。
走到半路便看見文峰塔腳下湖中的賽道每條賽道的分界線上都有串在一起的許多彩色氣球,每條賽道的起點都有一條“龍”,而且每一條“龍”上都有駕馭它的使者。這不就是“驅(qū)龍者”嗎?突然一聲鑼鼓響,所有的“龍”一躍而起你追我趕的向終點駛?cè),不過一會兒,就只能看見“龍尾”了。
緩過神來才發(fā)現(xiàn)身后有一大堆人圍在一起,我混進人群,看到一只龐大的“金龍”正表演著,“龍”是由三個人組成的,是它們披上了“龍皮”,戴上了沉重的“龍頭”為市民們表演,這時,另一只有著鋒利的爪牙的`“黑龍”也騰云駕霧地上臺了!敖瘕垺笨匆娝吓_就沖上去。我以為還以為它們是見到伙伴要親熱一會兒,然而它們竟直接白刃相接了,看形勢大有不爭個你死我活誓不罷休的樣子。
正沉醉于激烈的比賽時,旁邊小女孩找媽媽要粽子吃的聲音把我從那比賽中拉了回來,哦!看我這記性,原來今天是端午節(jié)!,我說怎么一會兒龍舟一會兒龍賽呢?哈哈哈,端午節(jié)除了舞龍還有各種口味的粽子呢,正想著我最愛的豆沙粽,發(fā)現(xiàn)手上一濕,口水都出來了呢?
我喜歡端午節(jié),有“龍”可看,有“粽”可吃。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喜歡端午節(jié)嗎?
端午節(jié)作文 篇2
今天是端午節(jié),早上,媽媽買來粽子,我和哥哥一起吃粽子。
我看見粽子外形像一個金字塔,外皮包裹著綠色竹葉,上面還纏繞著白線。里面餡兒各種各樣,有糯米、豆沙、和咸肉等等。
我們邊吃粽子,哥哥邊給我講粽子來歷。他說:“屈原這位愛國志士當年蒙屈含冤,抱著石頭,跳進汨羅江。當?shù)匕傩諡椴蛔岧埡汪~蝦傷害他尸體,所以用竹葉把糯米卷起來扔進江里。后來慢慢就形成包粽子和賽龍船習俗。
我想,怪不得主席用一首詩高度贊揚屈原。我記得那首詩是這樣寫“屈子當年賦楚騷,手中握有殺人刀,艾蕭太盛椒蘭少,一躍沖向萬里濤。”
今天,這個端午節(jié)我覺得過很有意義。
端午節(jié)作文 篇3
今天是端午節(jié),在媽媽的催促聲中起了床。媽媽端上了一盤茶葉蛋作早餐!盀槭裁囱!”我問道,“今天早上怎么改吃雞蛋了?”媽媽笑著說:“端午節(jié)吃雞蛋可以祝福你逢兇化吉、平安無事!”“是嘛!”我趕緊拿起一個雞蛋剝起來!拔倚r候外婆還把雞蛋染成紅色,用自己變得網(wǎng)兜裝著,掛在我的胸口呢!”媽媽邊說邊回憶著。
在去外婆家的路上,我看見處處洋溢著端午節(jié)的氣氛。超市貼出了一張張關于端午節(jié)促銷活動的大海報。很快到了外婆家,走上樓梯,看到外婆家大門上懸掛著幾簇綠色的植物。只見這些植物有著細細的莖桿,葉子長長的!斑@是什么呀?”我問來開門的外婆!斑@是艾葉跟菖蒲!蓖馄呕卮!盀槭裁匆阉旁陂T口呢?”“這樣可以防止蚊蟲進到家里,還可以避邪呢!”
一走進房間,廚房里飄出的粽香令人饞涎欲滴!
外公外婆正在熟練的包著粽子,我也想來一試。便開始對外婆說:“讓我包一個粽子吧!”外婆擺擺手不肯,我又說:“我要試試看嘛!”這時外公發(fā)話了:“要包可以,不過先得告訴我們,為什么端午節(jié)要包粽子?”哈哈!正中下懷!我滔滔不絕的講了起來:“這是為了紀念戰(zhàn)國末期的大詩人屈原。他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始終不舍棄祖國,于五月五日,抱石跳進汨羅江自殺。屈原死后,百姓們哀痛異常,都到汨羅江邊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尸身。發(fā)展成劃龍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粽子。”外婆說:“夠了夠了,過來吧!”
外婆教我包粽子了。先把粽葉卷成圓錐狀;把卷好的粽葉卡在左手虎口,舀一勺泡好的糯米倒入粽葉卷中,舀一小匙拌好的肉餡放在米上,再蓋上一層米;將葉尾蓋下來,葉尾捏籠,將多余葉尾上卷,接著用葉絲系牢。最后,剪掉多余葉尾。!我終于包出了一只粽子,雖然沒有外婆的這樣好看,可我還是覺得很好。
這個端午節(jié)過得真高興!我既學會了包粽子,又嘗到了美味,更關鍵的是,小小的粽子讓我感覺到了祖國博大、深遠的歷史文化跟民族傳統(tǒng),我更為自己的祖國感到驕傲跟自豪!
端午節(jié)作文 篇4
端午節(jié)有許多的習俗,如吃粽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xiāng)——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jié),當?shù)氐?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秼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jié),咱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jié)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秼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詞,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后,再把那一秼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來。
咱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著大大小小的門上被咱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著身體,好像笑這對咱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習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端午節(jié)作文 篇5
抬頭、望天,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站在粽葉飄香的小街上,聞著童年時那最愛的味道,我似乎又記起了那塵封已久的記憶,那顆曾天真單純的心……
小時候,我最喜歡聞的便是端午里粽子的味,香香的,甜甜的。似一朵正逐漸綻天的花朵迎面撲來的芳香,是那樣的清甜誘人。咬一口粽子,頓感柔軟,是那種不粘口,卻使人回味無究的酥糯。手拿著它,當年的我像個野丫頭一樣四處瘋跑,恨不得向全世界人炫耀一遍,想讓所有人知道,我對粽子的喜愛。
因為童年的我很懶,每逢端午佳節(jié),父母及親戚朋友聚在一起包粽子,就連比我小的表弟表妹都在摻和,而我卻縮在被窩里,看著他們忙碌的樣子,心里喜滋滋的。等到粽子出鍋時,我瞄準自己最喜歡的.紅棗粽子,頭一個伸手去搶,媽媽每次都罵我嘴饞,卻不干活。
沒錯,我很嘴饞,至今依然如此,可是那香甜美味的粽子叫我怎能不迷戀?每一口的糯米,都融化進入我的心房,每一口的紅棗都甜蜜了我的唇。吃完后,我收斂了自己瘋野的性子,乖乖地回去坐在屋里背唐詩。
也就是童年時那美味的粽子,那熱鬧的端午,陪我走過了屬于我的快樂時光。如今過端午,父母都忙于事業(yè),再沒有那份悠閑的心情與空閑的時間包粽子了,只能去超市,到街上買現(xiàn)成的回來吃。
剝開一層層的粽葉,熟悉的味道又一次撲來。依舊是那么酥軟的糯米,依舊是那么甜蜜的紅棗,都沒有了曾經(jīng)吃粽子時的感覺。是什么感覺呢?溫馨?幸福?熱鬧?快樂?也許都是,也許都不是。曾經(jīng)在家鄉(xiāng)熱鬧的端午,現(xiàn)在在大城市里卻冷冷清清。孩子忙于上學,上班族忙于工作,白領忙于事業(yè)的發(fā)展,沒有多少人聚在一起重溫包粽子時的感覺,沒有多少人與親朋好友一起過端午,有的,只是那已逝的溫馨。
望著繁華大街上形形色色的人們,我不禁暗嘆一聲……
端午節(jié)作文 篇6
在大作家沈從文的筆下,端午節(jié)是個民俗大舞臺,各種民俗令人應接不暇,而在我們家,端午節(jié)是個親情交流日,促膝而談使我們感到親情的溫暖。
我們的端午節(jié),最令人心動的不是各式各樣的民俗,也不是豐富多樣的食品,而是濃濃的親情。到了端午,一家人無論誰,也無論有多忙,都會抽出時間回到家中,同家人吃頓團圓飯,敘敘舊,坐一坐,讓親情和著粽香蕩漾在每個人心頭。
在我印象中,我過的最難忘的端午節(jié),當屬那一次。當時,太谷的四姨奶奶一家前來看望我奶奶,恰好是端午節(jié)那天。自從一大早接到四姨奶奶的電話后,全家人就忙了起來。爸爸負責置辦酒水,一口氣拎回來兩桶“竹葉青”和三瓶汾酒;姑父和三大爺一起去了菜市場,買了幾種熟肉和幾道家常菜的原料。媽媽、姑姑、二姑等幾個女眷有條不紊地包起了粽子。就連我們幾個小孩子也不閑著,幫忙遞著包好的粽子……
四姨奶奶終于來了,她不僅帶來了粽米與粽葉,還帶了一大家子人。當時的規(guī)模達到了十人以上,吃的是自己做的鮮棗粽,喝的是杏花村的汾酒、竹葉青,把兩張大長條桌子擺在一塊,十幾個人正好圍了一圈,濃濃的`親情便氤氳在粽葉的清香中。
飯桌上,兩家,不,是一家人親密無間,大家都有話要說,女人們兩兩聚在一起,談談家常。男人們則點上支煙,倒上杯酒,圍在一起話說天下大事,頗有煮酒論英雄的氣概。就連孩子們也找到了伙伴,你給我講個笑話,我給你看個稀罕玩具,笑聲不斷。
吃了飯,一家人又圍坐在電視機前看汩羅江上的龍舟比賽。電視開著,卻沒人看,最多不過瞟一眼,便又將注意力轉(zhuǎn)回親人身邊。孩子們呢?他們早就帶著大人給的香包到鄰院給其它小朋友炫耀去了。
這就是我們這里的端午,沒有偉人,因為一個普通人的屋子里不能也不必容納偉人們崇高的精紳;沒有宗教,因為那對我們的家庭生活毫無用處;只有親情,才是于我們最平凡,最親近而又最珍貴的心靈慰藉。
端午節(jié)作文 篇7
每年地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今年地端午節(jié)也不例外,最重要地是,今年我要趁這個機會,跟奶奶學習包粽子。
首先我們要準備地東西有:糥米、精肉、花生、細繩、粽葉和調(diào)羹等,東西準備好了,我們就開始包了。
只見奶奶先拿起一張粽葉,熟練地將粽葉卷成漏斗形。我認真地觀察著,簡直太簡單了嘛,還沒等奶奶教我,我就急不可待地包起來了?墒堑任易约壕淼貢r候,看似簡單地事情,無論我怎么卷,就是不成樣子,我有點不耐煩了。奶奶似乎看出了我地心思,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做一件事情,要認真地去做,剛開始做不好,這是正常地,只要你堅持下去,就一定有好結(jié)果!甭牭侥棠痰卦,我非常羞愧,臉紅得像蘋果。我重新坐到餐桌邊,奶奶又耐著性子對我說:“天豪,別著急,左手拿住粽葉,用食指和中指夾住粽葉,再用右手把它卷成一個漏斗形!蹦棠桃贿呏v解一邊示范。在她地再三指導下,我終于把粽葉折成漏斗形了。接著,開始放糯米、精肉,最后,奶奶教我把粽葉層層包裹、穿過粽子,用細繩打成一個結(jié),這樣,一個不太像樣地粽子終于在我手中“誕生”了,我興奮不已。奶奶還告訴我其他粽子地形狀和品種,在奶奶地鼓勵下,我又接二連三地包了好幾個。
接著,奶奶把粽子放進鍋里開始煮,等到屋子里飄滿了粽子地清香時,我知道我們包地粽子新鮮出爐啦。我迫不及待地找到我包地粽子(奶奶給我做了記號),津津有味地吃著,感覺有一種成就感。
今年地端午節(jié),我不但學會了包粽子,還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不能放棄地道理。真是一個讓我快樂地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作文 篇8
一位偉大的詩人成就了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讓我們更深刻地品味人生。
——題記
自戰(zhàn)國時期以來,端午節(jié)的風俗一直流傳至今,它裹挾著歷史的風塵走來,浸潤著現(xiàn)實的色彩前行。端午節(jié),本身就是愛國教育的一筆財富。在這一天,我們吃粽子、賽龍舟、祭奠偉大的詩人屈原,在這些傳統(tǒng)活動中,你是否聞到了那源遠流長而又奔流不息的中國味?
記得去年的端午節(jié),我第一次親手包了一個粽子。清新的粽葉,潔白無瑕的糯米再加上笨拙不堪的我,便成了一個賣相不好卻意蘊深長的粽子。當時,我手握著三片粽葉,輕輕地握成一個錐狀,之后便小心翼翼地往里面填著糯米,填滿后,我把粽葉慢慢地扣過去,爾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把粽葉繞著粽子握了又握,再拿線艱難地捆上,于是一個粽子便完成了。我把它放入了冒著氤氳之氣的沸水中去,待它熟后,我拿起那帶著沸水余溫而又散發(fā)著清香的粽子靜靜地打開,輕輕地咬了一口,在口中輕輕地咀嚼著……口中是那一如往既的`清香,可我仿佛又嘗到了那歷史的味道。那只有棕葉和糯米所包成的粽子,漸漸地俘獲了我的味蕾。留意著口中清香的同時,心底因懷念而泛起苦澀。
說到端午節(jié),誰能不想到屈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戰(zhàn)國時期的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就這樣,帶著悲怨,一位愛國主義詩人投江自盡了。人們帶著無限的哀傷悲怨送走了這位偉大的詩人,并以此而設立了端午節(jié)。那時的端午節(jié)是悲傷的味道吧。
待口中的清香殆盡后,我忽然感覺到了屈原當時悲憤的心情,仿佛那一切,我早已洞悉、明了。手中粽子的寧靜淡泊,清新所致的溫文儒雅、剛正不阿和屈原仿佛也有幾分神似。中國歷史上的文化所凝結(jié)成的屈原的愛國精神,我們哪能不去學習、品味、深知、回味呢?屈原因?qū)ψ鎳谋瘋逗,他也是一個大寫的“人”。他那份愛國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靈,也激起了我的愛國情懷。他,使我再一個熱血澎湃,再一次為之動容。
記憶中的端午節(jié),給了我一次對兩千多年中國文化的深刻體驗,給了我一次對人生的認識,讓我難忘。
【端午節(jié)作文】相關文章:
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作文01-19
我的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作文01-04
端午節(jié)作文: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02-17
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作文7篇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