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名人徐特立爰國爰校的故事
徐特立作為我國的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一生育人無數(shù),桃李滿天下?墒呛芏嗳硕疾恢,他關于愛國與愛校的故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名人故事,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徐特立60歲的時候,在一篇3000字的自傳里,提到自己“一生都是教書。從蒙館、初小、高小、師范、一直到高等師范,我都擔任過教員。在高等師范當教員時也沒有脫離小學校職務,因為我愛教小學生。”徐特立從寧鄉(xiāng)速成師范畢業(yè)以后,懷著“創(chuàng)造事業(yè)”的理想,就和兩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創(chuàng)辦了梨江高等小學堂。半年以后,徐特立應邀到長沙周南女校任教。辛亥革命以后,為了發(fā)展小學教育,徐特立白手起家,辦起了長沙師范。當時,為解決家鄉(xiāng)農(nóng)民子弟求學問題,還自費辦了一所五美小學。后來,他又在湖南第一師范任教。參加革命以后,他在中央蘇區(qū)擔任教育人民委員部副部長,培訓掃盲骨干,開展掃盲運動;又艱苦創(chuàng)業(yè),辦起了中央列寧師范。在艱苦的長征途中,徐特立也沒有忘記自己教育家的職責,抓住每一個機會,教戰(zhàn)士們學文化,他的熱情、耐心使戰(zhàn)士們深受感動。
徐特立辦教育,有自己的主張,敢于向歷史的偏見挑戰(zhàn)。過去,學校的大門不向貧苦大眾開放,徐特立創(chuàng)辦長沙師范時,就大膽地招收了一個鐵匠和一個退伍兵,破了先例。這件事在教育界引起了一些人的閑言碎語,有人嘲笑他是補鍋的,還給他起了個綽號——“徐二镥鍋”。徐特立反而很高興、很自豪。在教學實踐中,他平日最喜歡貧苦學生,他辦過夜校以給他們更多的受教育機會,知道他們并不缺乏聰明才智,從他們中間是可以造就人才的。
徐特立主張教育民主,注意引導和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他在長沙師范當校長的時候,當時14歲的田漢和幾個喜歡文學的同學,經(jīng)常在自修室的窗戶上貼一些打油詩,逗得人們捧腹大笑。其中兩首是學習藏頭詩的作法,把校長徐特立、老教師首之龍和黃竹村的姓名也嵌了進去。一首說:“特立狂濤駭浪中,寶刀血濺首之龍!绷硪皇讓懙:“黃竹村中雞犬喧!眱晌焕辖處熆春髿獾脺喩眍澏,要求校長嚴斥學生。徐特立安慰了兩位老教師后,就立即找來學生。田漢說:“我們對黃先生和首先生毫無惡意,是一時興起,開開玩笑,逗大家快樂。”徐校長確信他講的是真話,又覺得詩句中透露著學生的才智,便和氣地告訴他們:喜歡寫作是一件好事,只是不要把時間、心思花在游戲筆墨中,最好寫些有意義的文篇,鍛煉自己的才干。校長的談話鼓勵了學生們辦《窗戶報》的積極性。一時像雨后的春筍,幾乎每個自修室的玻璃窗上都貼出了窗戶報。田漢辦的《祖鞭報》尤為突出,他用痛快淋漓的筆調(diào),抒發(fā)了愛國愛民的思想。徐特立便經(jīng)常把《窗戶報》上的優(yōu)秀詩文,轉(zhuǎn)載到自己編的《教育周報》上,老教師們的態(tài)度改變了,學生們更是高興。
徐特立不喜歡用強硬的方法管理學生。在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師范學校校長的時候,他明確提出:“教育學生不應該用強制手段,更不應該用粗暴的態(tài)度。中國古代溫柔敦厚的‘詩教’,今天學校教育中還用得著。”為了實行“詩教”,他在學生自修室通往教室的走廊上,懸掛了一塊大黑板,專門用來寫詩。有一次,他得知有一個姓湯的學生和一個姓余的學生,拼命讀書,影響了身體健康,覺得很不好,就寫詩建議他們停學休息,同時也算對大家敲一下警鐘。詩是這樣的:
“我勸湯生并勸余,勸君休業(yè)莫躊躇。
為何瘦得皮包骨,不愛身軀只愛書。”
徐特立很注意節(jié)儉治校。有些教師上課,粉筆頭總是隨手扔掉。而徐特立見了,總要撿起來,留著自己上課、寫黑板詩時用。有些學生說他“小氣”。他就寫下了這樣一首黑板詩:
“半節(jié)粉條猶愛惜,公家物件總宜珍;
諸生不解余衷曲,反謂余為算細人!弊x了這首詩,說他“小氣”的學生明白自己錯了。發(fā)現(xiàn)有同學浪費飯菜,徐特立就找她們談話,并且寫詩教育大家;看到有兩個班的學生學習成績很突出,徐特立就寫詩鼓勵她們,說明女生智力并不比男生差……同學們每天都要去讀讀黑板詩,不論是表揚、批評,還是規(guī)勸,都是一次思想品德教育。徐特立給黑板詩起了一個總題目,叫做《校中百詠》。
徐特立也有嚴厲的時候,卻又與眾不同。一次,一個叫粟;膶W生鬧事,經(jīng)過校務會議討論,決定給予開除處分。徐特立開始是贊成的,可是事后心里總不踏實。他越想越覺得不能把粟福基推出校門不管,他想到這個同學學習不錯,也有組織才干,不該輕率開除。他馬上派人把粟福基從家里找來,跟他做了一番嚴肅、誠懇的談話,然后介紹他到長郡中學繼續(xù)上學。粟;指袆,后來成了長郡中學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沒有字的教科書徐特立“一生都是教書”,他自身的革命精神、高尚的情操和優(yōu)秀品質(zhì)被人們喻為“沒有字的教科書”,教育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學生。徐特立斷指血書的故事是一本最感人的愛國主義教科書。1906年,他在周南女校教書,有機會閱讀了《民報》、《猛回頭》、《新湖南潮》等革命刊物,思想上發(fā)生了變化,積極從事革命活動,并指引學生關心國家和民族的命運。1909年的夏天,他應約在修業(yè)學校作時事報告。他痛斥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無所不至的侵略,列舉了一樁樁傳教士毒害中國人民的慘案,他越講越憤怒,慷慨激昂,聲淚俱下。忽然,他跳下講臺,跑到廚房取出一把菜刀,當眾砍下自己左手的一節(jié)手指。他用鮮血寫下了:“驅(qū)逐韃虜,恢復中華”八個大字,表示對帝國主義的憤恨和雪恥的決心。因為流血不止,他暈倒了。事后,省內(nèi)外許多報紙都以顯著位置報道了這一消息,徐特立的愛國壯舉教育了各界人士,激發(fā)了許許多多教師和學生的愛國熱情。
作為一位杰出的革命教育家,徐特立一生都保持著樸素節(jié)儉的優(yōu)良品質(zhì),這是一本難得的修身教科書。早在湖南一師的時候,徐特立的生活節(jié)儉,就是全校聞名的。他的住處簡簡單單,沒有大皮箱,沒有大柜,沒有什么值錢的家具,有的只是破舊的書籍。當時,長沙教育界有一個風氣,中學教師被認為是有體面的人,出門都要坐轎子,顯示紳士派頭?墒切焯亓s從來不坐轎子。他在長沙師范當校長,又在一師兼課,兩個學校相距約10里地,他每次都是往返步行。遇上雨雪天,他就穿著“釘鞋”,打著雨傘,夾著講義,從不缺課或遲到。一些教師看了很感動,慢慢地也都學著不坐轎子了。
1937年,徐特立領導著陜甘寧邊區(qū)的教育工作。黨中央剛進駐瓦窯堡的時候,當?shù)刂挥幸凰鶎W校。一天,徐特立去聽課,他穿著破皮襖,腰系一根繩子,學校的教師還以為他是紅軍的馬夫,沒在意。第二天,徐特立又和董必武、馮雪峰一起去聽課。馮雪峰向教師們介紹了徐特立,教師們大吃一驚,原來那穿著極為樸素的“馬夫”,竟是邊區(qū)教育部部長。有兩首小詩描述他在延安時的儉樸生活:“延安諸老惟公特,生活簡單如老卒;粗布征衣常補綻,自煮瓜果充糧食!鄙衮T公馬多徒步,不要隨從來照護。攜帶兩個冰饃饃,一天開會好幾處!
建國以后,徐特立住在北京,物質(zhì)條件好了,他依舊保持節(jié)儉的作風。他常對親屬說,生活上的簡樸,不僅可以省下錢來用于公共事業(yè),更重要的是不脫離群眾,鍛煉人的革命意志,培養(yǎng)人的高貴品質(zhì)。他的衣被鞋帽都是從延安時一直穿用到解放后,只要能補的,他就堅持不換新的。后來,他同意添置一套料子服和一雙皮鞋,平時也不穿,只是因為要經(jīng)常出席一些重要宴會和參加外事活動的需要。他在飲食上也十分簡單,一直愛吃五谷雜糧和蔬菜。開始,他和中央宣傳部的部分工作人員住在一起,房子很舊,也較擠,孫輩回家就睡在辦公室的地板上。1952年,組織上要給他蓋幾間房子。他幾次表示不同意,說等將來生產(chǎn)搞好了,人民生活富裕了再考慮。后來經(jīng)過多次說服,并將修建費減去了1/2,他才勉強同意。他住在香山時,很少一個人坐小車。他跟警衛(wèi)員算過一筆帳:汽車、汽油是用實物或黃金從國外進口的,從香山到城里,來回幾趟就把一個中農(nóng)的全年收入跑掉了。后來進城居住了,他還常常以步代車,保持了優(yōu)良傳統(tǒng)。
1968年11月28日,91歲的徐特立老先生因病去世。他是一位偉大的師表,他為中國教育事業(yè)奮斗的一生,永遠為人們緬懷,被人們稱頌。
人民教育家徐特立是中共黨內(nèi)“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的典范。他的一生走過了一條由苦難到輝煌的道路,先后經(jīng)歷晚清、北洋政府、國民黨統(tǒng)治和新中國等不同時期。在漫長的救國之路中,徐特立先后前往日本、法國、德國、比利時、蘇聯(lián)學習或考察教育。他飽經(jīng)憂患、不斷求索,為真理而斗爭,從一個民主主義者成長為堅定的共產(chǎn)主義革命家。徐特立學識淵博,卻時刻以為不足,總是以一種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投入到讀書學習之中,并隨著時代步伐不斷前進,最終成為全黨同志學習的榜樣。
早在青年時期,徐特立就立志讀書。經(jīng)過再三思考,他決定“破產(chǎn)讀書”,并制定了“十年破產(chǎn)讀書”計劃。徐特立家境貧寒,讀書之路自然也充滿坎坷。他將每年教書所得的20串錢作為家里的生活開支,而將伯祖母留下的幾畝田地(一年可收20石谷)逐年變賣,專門用來讀書,期以十年,把書讀通。計劃制定后,徐特立就不再顧忌周圍人的眼光和議論,而是按照設想的計劃逐步落實。他不再為花錢買書而猶豫,一些價格很高的大部頭書,如《十三經(jīng)注疏》《讀史方輿紀要》《御批資治通鑒》等,他都買了回來,開始有計劃、有目的地閱讀。遇到疑難問題,他就自己找參考資料去摸索和解決。
徐特立白天教書,夜晚讀書。他充分利用一切業(yè)余時間來學習,就連走路、吃飯、睡覺也不忘學習。同時,他認為不切實際地貪多,既不能理解、消化,又不能記憶,讀了等于不讀。學習《說文》時,徐特立每天只學二三字,晚上睡不著或平時走路,就用右手食指在左手掌中寫來寫去,以便熟記篆文寫法。學習數(shù)學時,他常常把一本表解裝在口袋里,走路時先翻看一條定理或者一個題目,然后邊走路、邊思索、邊記憶,走完一段路程、掌握這個知識點之后,他就停下來翻看下一題。學習心理學、倫理學時,他先把術語抄在小本子上,然后放在口袋里,方便隨時閱讀。
除了“定量”,徐特立讀書還遵循另一條原則,即“有恒”。徐特立堅持執(zhí)行“十年破產(chǎn)讀書”計劃,到了第八年,他參加了科舉考試,在初試3000多名考生中名列第19位,這使得他的名聲和威望大為提高。隨之,各處學堂爭相聘請,許多學生慕名求教,他的年薪也漲到了60串錢。后來,徐特立回憶說:“我從20歲到30歲,面前擺著習科舉和求學問的歧途,又擺著或破產(chǎn)購書,或守財不學這兩個歧途,要我抉擇。我終抉擇了其中之一,結(jié)果證明做對了。”這一時期,憑著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徐特立博覽經(jīng)史子集等古籍,涉獵數(shù)理化史地等近代自然科學書籍,為以后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05年春,28歲的徐特立離開家鄉(xiāng),考入寧鄉(xiāng)速成師范學校開始新的學習。畢業(yè)之后,他受聘至周氏女塾任教,以國文教學為主,兼教地理、歷史、數(shù)學、化學等課程。經(jīng)過幾年的了解和觀察,他發(fā)現(xiàn)了教育上的不少問題,尤其是作為基礎教育的小學教育問題很多。1910年2月,在朱劍凡的資助下,徐特立前往上海參加江蘇教育會主辦的單級小學教師訓練班。學習結(jié)束后,徐特立由上海前往日本,考察日本小學教育。在日本期間,徐特立重點研讀了日本教育學術研究會編寫的《小學校事匯》《三十個優(yōu)良小學校》等著作,同時還進行實地參觀考察。經(jīng)過外出考察,徐特立感受到教育科學的重要性,思想上有了明顯變化;貒,他撰文介紹上海、日本的小學辦學經(jīng)驗,推動小學教育改革工作,他認為:“實踐第一、書本第二,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書本,可以不要,但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書本越多越好。”
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任教期間,徐特立針對學生讀書貪多求快、不求甚解的毛病,提出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方法。他認為:“讀書要守一個‘少’字訣,不怕書看得少,但必須看懂看透。要通過自己的思考來估量書籍的價值,要用筆標記書中的要點,要在書眉上寫出自己的意見和感想,要用一個本子摘抄書中精彩的地方!彼J為,用這種方法讀書可以讀一句算一句,讀一本算一本,還可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毛澤東十分推崇老師的這種學習方法,讀書期間做了好幾網(wǎng)籃的讀書筆記,包括聽課、自學、摘抄的筆記,以及隨感、日記等。
盡管聲望和成就不斷提高,徐特立卻并未停下求知若渴的腳步。這時,他的教書所得已十分可觀,“在湖南高等師范教課,一點鐘可得銀洋三元,在湖南一師是一點鐘一元”。豐厚的收入并不能解決思想上的困惑,黑暗的中國該往哪里去的問題一直縈繞在他的心頭。他把救國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一代身上。為了讓勞動人民的孩子讀得起書,他將“俸金半數(shù)以上用來辦學”,“一小部分用來幫助清貧學生”。1919年以前,長沙一共有800個小學校,而這些學校的教員基本上都是徐特立在短期內(nèi)一手培訓出來的。
五四運動爆發(fā)之后,看到青年學生的愛國行動,徐特立認為“國家有前途、有辦法,自己也覺得年輕了”。為了做一個“有學問的新人物”,他毅然決定赴法勤工儉學。有朋友勸他不要“到外國去做扶拐棍的學生”,徐特立說:“我今年43歲,不覺就到44、45,一混60歲來了。到了60歲,還同43歲時一樣無學問,這17年,豈不冤枉過了日子?這17年做的事情,豈不全無進步了?到了60歲時來悔,那就更遲了,何不就從今日學起呢?”
主意打定后,徐特立立刻開始行動。他在籌集齊旅費后,回鄉(xiāng)與妻兒告別,于1919年7月離開長沙前往上海,等候輪船出國。同年9月,徐特立在“英文只會拼音、法文一字不識”的情況下,離開祖國,前往法國勤工儉學。這期間,他還到德國、比利時考察教育,直到1924年7月回國。
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以后,徐特立參加了南昌起義,1928年被派往蘇聯(lián)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在莫斯科讀書期間,徐特立刻苦鉆研俄文、馬克思主義理論等;貒,徐特立長期領導教育工作。1934年10月,57歲的徐特立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長征路上,他依然不忘教育工作,抓住各種機會,教授戰(zhàn)士們學習文化。行軍時,徐特立要求戰(zhàn)士們在背包上、草帽上、斗笠上寫上字,邊走邊教邊學,而且每天只教一兩個字,要求戰(zhàn)士們先學會念,然后會寫會用。有些戰(zhàn)士嫌每天學得太少,徐特立耐心地說道:“一天學會一個字,一年就會365個字;學會兩個字,一年會730個字”,“只要堅持,用不了半年,不但可以寫標語口號,還能寫信”。
延安時期,徐特立仍然孜孜不倦地學習,為了編輯出版歷史、地理、數(shù)學、物理等教科書,他常常需要查閱大量資料,反復核證。擔任延安自然科學院校長期間,為了使讀書與大生產(chǎn)運動相結(jié)合,徐特立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教育、科研、經(jīng)濟“三位一體”的思想。他認為:“一切科學都是建筑在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基礎上,科學替生產(chǎn)服務,同時生產(chǎn)又幫助了科學正常的發(fā)展。技術直接的和生產(chǎn)聯(lián)系起來,技術才會有社會內(nèi)容,才會成為生產(chǎn)方法和生產(chǎn)方式的一部分!蓖瑫r,他還指出:“科學教育與科學研究機關以方法和干部供給經(jīng)濟建設機關,而經(jīng)濟機關應該以物質(zhì)供給研究和教育機關。三位一體才是科學正常發(fā)育的園地。”徐特立“三位一體”的思想極大地推動了一大批發(fā)明創(chuàng)造,有力地緩解了陜甘寧邊區(qū)迫切的生產(chǎn)生活需要,也促進了困難時期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新中國成立以后,徐特立依然保持革命年代的工作勁頭和學習狀態(tài),“每天堅持8小時工作制,開會、作報告、寫文章,忙個不!保白巫尾痪氲嘏喓筒輸M文件,翻閱的文件資料往往是幾種以至數(shù)十種,嚴肅謹慎,一絲不茍”。為了鞭策自己,72歲的徐特立還制定了一個20年的學習與工作計劃。雖然學識深厚,但他總是和以前一樣虛懷若谷、廢寢忘食,對任何事物都有一種從頭學起的精神。在繁忙工作之余,他還擠出時間學習中共黨史、中國古代史、民族史,研究語言和邏輯學等,還寫下許多教育論文,論述馬列主義教育理論,闡明和宣傳黨的教育方針政策。
在其波瀾壯闊的人生經(jīng)歷中,不論從事什么工作,徐特立總是以一種兢兢業(yè)業(yè)的態(tài)度學習,從不滿足和停頓。毛澤東贊揚他“懂得很多而時刻以為不足”,中共中央評價他“對自己是學而不厭”“對別人是誨人不倦”“是全黨同志和全國人民的驕傲”。徐特立這種謙虛認真、勤勉好學、時不我待的讀書精神,值得我輩永遠學習。
【名人徐特立爰國爰校的故事】相關文章:
我爰冬季節(jié)作文08-06
誨人不倦忠誠事業(yè)徐特立的名人故事10-24
可爰的小白兔作文9篇11-25
可爰的小白兔作文九篇11-27
精選可爰的小白兔作文三篇03-07
精選可爰的小白兔作文四篇03-26
可爰的小白兔作文3篇04-02
可爰的小白兔作文三篇05-24
可爰的小白兔作文四篇05-22
【精選】可爰的小白兔作文三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