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端午節(jié)的作文集合九篇
在現(xiàn)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jīng)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guī)范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jié)的作文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1
馬上就要到端午節(jié)了,傳說中,是古代人為了紀念英雄屈原,所創(chuàng)造了這個節(jié)日,至今還在流傳。到了端午節(jié),人們吃粽子、煮雞蛋,在門前掛上柳枝、葫蘆。有些地方的人還賽龍舟。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其樂融融,快樂無比。
今天就是端午節(jié),不少人家都在門前掛上柳枝、葫蘆,大街上到處都是賣五彩繩的小攤,有許多孩子也都戴著五彩繩。我看見許多人都手里都拿著粽子、雞蛋,我們家里也不例外,今天爸爸買了幾個粽子,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剝開粽子皮吃一口,忽然,媽媽冷不丁的抓住我的`手說:“洗手了嗎?不洗手就想吃,沒門!睕]辦法,我只好不情愿去洗手,洗完手,我馬上夾起一口粽子往我的嘴里送去。啊,真香啊,香黏可口,而且非常潤滑,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味道,回味無窮。饞嘴的我吃了兩個大粽子,打著飽嗝,舒服極了。
晚上吃過飯后,媽媽帶我去溜達,看見許多小孩都戴著五彩繩,我也很想要,求媽媽給我買一個,正好旁邊有個買五彩繩的小攤兒,媽媽給我買了一個很漂亮的,上面有許多水晶一樣的小球球,還有一些小鈴鐺,甩起來叮叮當當?shù),我很喜歡。
媽媽和我又買了一個葫蘆,還在路邊等的樹上撅了一根柳枝,我不解的問媽媽:“為什么要掛葫蘆呢?”媽媽說:“葫蘆能辟邪,把它掛在門前可以保平安!薄芭,原來是這樣啊!蔽胰粲兴嫉狞c點頭,這天晚上,我睡得很甜,好像門前的葫蘆真的能保我一生平安是的。
這次的端午節(jié)我過得真開心,希望下一次端午節(jié)還可以這么快樂。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2
看見姥姥昨晚泡了紅小豆,以為她要煮粥,可又見她拿出深綠色的葦葉,黃綠色的馬蓮。我恍然大悟,原來姥姥是要包粽子了。
“萌萌,你知道端午節(jié)的由來嗎?”姥姥一邊問我一邊把昨晚泡好的江米、紅小豆,還有用許多調(diào)料腌制好的半寸見方的肉塊兒,擺放在桌上!爱斎恢。”我得意洋洋地答道,“據(jù)說將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jié),是為紀念戰(zhàn)國時期的愛國詩人屈原。楚懷王不聽屈原的‘聯(lián)齊抗秦’主張,屈原在報國無望的情況下,抱石投汨羅江,以身殉國。江兩岸的村民得知這一消息,蜂擁般的來到江邊,男人們劃船奮力打撈,婦女、兒童和老人們則將葦葉包成的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饑腸轆轆的`魚蝦蟹有損屈原的身體,這便是端午節(jié)龍舟競渡,吃粽子習俗的來歷!
“萌萌真棒,懂得知識真多,那你過來,來看姥姥怎么包粽子。”我和姥姥來到廚房,把馬蓮、葦葉放在開水里煮了大約三分鐘,馬上把它們從熱水里撈出來,放到冷水里冷卻!盀槭裁匆诺嚼渌锢鋮s?”姥姥笑瞇瞇地對我說:“原來你也有不懂的問題啊!好,我告訴你,那是為了防止葦葉和馬蓮變黃,要不然不就不好看了嗎?”
姥姥把從冷水中撈出的兩片葉子的正面(沒莖)一上一下地排好,沾上水,雙手抓住葉子,向后對折成漏斗形(底部無洞),左手托住卷好的葦葉,右手拿勺挑進三分之一的米,再放入甜絲絲的大蜜棗,蓋上一層江米后,右手抓起葦葉的上半部,左手拍打葦葉的底部,這么做是為了讓粽子的“漏斗”裝得滿滿的,用多余的葉子蓋上頂部,再用馬蓮捆綁結(jié)實,在粽子上系一個蝴蝶結(jié)。“姥姥,我還想吃肉粽呢。”“別著急,慢慢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肉粽子、豆粽子、甜棗粽子全都裝進了鍋里。當粽子裝進鍋里三分之二時放水,水沒過粽子一寸高后蓋上鍋蓋,用大火燒十分鐘后,高壓鍋發(fā)出“咝咝”聲,再蓋上閥門,改換成小火,這時,滿屋就已經(jīng)開始飄動著粽子的清香。
我的心像閥門蓋一樣跳動著,呼吸著粽子葉的清香。期盼著,期盼著,這鍋粽子趕快煮熟,耳旁仿佛聽到:“桃兒紅,杏兒黃,五月五,是端午;葦葉香,飄滿堂,粽葉香,包五糧;剝個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萬年長”的祝福聲。
一個小時后,姥姥打開鍋蓋,我迫不及待地剝開粽子,放到嘴里,“啊!真好吃!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3
端午節(jié)看到了,各家各戶都要包粽子。為什么要包粽子呢?傳說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楚國有一個著名詩人叫屈原,他很愛國,看到國家被秦國侵占,非常氣憤,就跳江自殺,當?shù)乩习傩諡榱瞬蛔屗氖w被魚吃了,就包了許多粽子扔進江里,讓魚先吃粽子,魚吃飽了就不會吃屈原的尸體了。
端午節(jié)前一天早上,媽媽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粽子葉,準備開始包粽子。
我從來沒包過粽子,于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媽媽說:“行,包粽子挺好學的,都是剛開始會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折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盡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蔽腋鴭寢屪觯婶兆尤~疊成一漏斗。
然后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粽子,可以在里面放一輛顆小紅棗。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灑點水,然后將剩余下的粽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xiàn)在粽子變成了一個三角形,再用剩下粽子葉吧粽子裹緊。最后用繩子或馬蘭葉吧粽子綁緊。說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粽子葉很“調(diào)皮”就是不聽我話,“捉弄”了我好半天。后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包好了一個粽子。
下一步,開始煮粽子了。先把粽子整齊地擺放在鍋,吧鍋簾壓在粽子上面,再往鍋簾上放一盆水,最后把水順著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鐘,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4
潮汕端午節(jié)習俗是潮汕民俗文化的重要載體,又可以為潮汕民俗文化的順利傳承提供一種有效途徑和模式。
潮汕端午節(jié)習俗實質(zhì)上是一個高度濃縮的具有特色潮汕文化的有效載體,它體現(xiàn)了潮人的精神、心態(tài)、民俗等的潮汕文化的各個層面。受到潮汕先民的精心呵護和拱衛(wèi),同時,它又肩負起凝聚智慧,引領(lǐng)文化承繼的歷史使命。潮汕文化中強調(diào)家庭親情,對先賢的懷念與崇拜,對一切真善美的向往與追求,營造的普天同慶以及競爭、激情、歡樂的氣氛,在端午節(jié)能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使得潮人的這些情感既合情合理又淋漓盡致地表達和宣泄。
雖然端午節(jié)的由來及傳說很多,但潮人普遍接受的是“紀念屈原說”,因此,紀念屈原成了端午節(jié)一切活動的恒定主題。每逢端午節(jié),人們就會自然而然想起愛國詩人屈原憂國憂民行吟汩羅江畔的情景。這是一種道德教育尤其是愛國主義教育的資源。通過某些活動來緬懷先賢,是一種再好不過的道德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途徑,從而達到傳承先人的優(yōu)良道德品質(zhì)。為此,我們必須充分發(fā)揮包括端午節(jié)在內(nèi)的潮汕民間節(jié)慶習俗的文化資源優(yōu)勢,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潮汕端午節(jié)習俗,充分體現(xiàn)了多彩的潮汕風俗習慣,有其獨特的`思想內(nèi)涵和藝術(shù)風格,并有獨特的時代意義——有營造喜慶、激情、歡樂的氣氛及有娛樂性的社會功能;體現(xiàn)潮人驅(qū)邪、禱求平安的心理,也能起到凝聚族群民心、傳承傳統(tǒng)文化與道德繼承的重要作用;推進潮汕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們要把恢復(fù)、弘揚、發(fā)展包括端午節(jié)在內(nèi)的潮汕傳統(tǒng)年節(jié)習俗作為一個汕頭文化事件來大張旗鼓地規(guī)劃、推行,以推進汕頭文化大市建設(shè)。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5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一到這天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每家都要吃粽子、掛菖蒲。
同學們!你們都包過粽子嗎?記得有一年,那時的我還小,還在上學前班,端午節(jié)的前一天,我們沒有上課,接著我就跟著媽媽去買包粽子要用的東西,首先要買粽葉,這粽葉呢也有講究,要買新鮮的竹葉;碧綠碧綠的,散發(fā)著淡淡清香。如果用干的竹葉包出的粽子,煮熟后就沒有竹葉的清香,其次呢還要買白糯米和線,把買的白糯米用水浸泡,一直把米泡了大起來,就可以包了。
我從來沒包過粽子,于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我啊!眿寢屨f:“行,包粽子挺好學的,但剛開始包非常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折疊成漏斗形狀。在卷的時候要盡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就會漏米。”
我跟著媽媽做,把粽子葉疊成一個漏斗,接著放入糯米,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接著將余下的粽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xiàn)在粽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粽子葉裹緊。最后用繩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guān)鍵說著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粽子葉非常“調(diào)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粽子裹緊時,里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后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終于包好了一個粽子。盡管形狀看起來不是非常美觀,但是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這時,要煮粽子了,媽媽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鍋里放上水開始煮了,沒過一會兒,屋里頓時都彌漫著竹葉和粽子的香氣。這時我和爺爺來到鍋邊,我問媽媽:“媽媽,這粽子熟了嗎?”媽媽說:“再給它熟一會兒吧!過一會兒熟了我叫你,你先到客廳玩著!蔽艺f:“好!”
粽子熟了!可以吃粽子咯!我忙的跑到廚房,哇!真香!好多的粽子,我挑了一個,真心叫媽媽幫我剝開,那時我就好像一只“小饞貓”。媽媽剝好遞給了我,接著,我拿了一個給奶奶,拿了一個給爺爺,還拿了一個給爸爸,全家人圍在桌子邊吃著粽子,非常的開心。
吃粽子、掛菖蒲這兩樣傳統(tǒng)的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6
中國的民俗文化猶如天空中閃爍的明星,綻放著璀璨的光芒。我的家鄉(xiāng)——一個古老的小鎮(zhèn),也散放著獨有的民俗氣息。
“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粽子飄香龍舟鬧”,剛剛過去不就的端午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印象。
今年與以往不同,由于參與的龍舟隊較多,所以連續(xù)三天舉行龍舟競賽。許多外地的游客都聞訊而來,游客的車都堵了幾公里,一時間,原本寧靜祥和的小鎮(zhèn)突然鬧騰起來。一群人圍在一個小攤前,原來是在體驗包粽子。我也鉆了進去,只見一個老婆婆在教大家包粽子,她古銅色的臉上爬滿了皺紋,滿臉的笑容使皺紋顯得更深,她正用那粗糙的雙手嫻熟地包著,游客們也饒有興趣地學著。盡管包出的`粽子千奇百怪,但是每個人的臉上洋溢著快樂的笑容。包好的粽子在陽光下閃著綠油油的光。雖然還沒煮熟,但是空氣中卻仿佛彌漫著陣陣的清香。
隨著鼓聲我來到清水江邊,只見河里的船只整齊的羅列著,船上的隊員個個蓄勢待發(fā),岸上人山人海。遠遠的聽到一聲槍響,頓時,隊員整齊的吆喝聲,岸邊的助威的吶喊聲,響徹云霄。賽手們拼勁全力地撥著船槳,在水面劃出朵朵浪花,人們的也看得樂開了花。輸了的船隊也是滿臉的笑容,在這種節(jié)日里,輸贏并不重要。
我愛我的家鄉(xiāng),愛家鄉(xiāng)的粽子,愛家鄉(xiāng)的龍舟賽,因為它們傳遞著我們心中的愛。作為家鄉(xiāng)的兒女,我們在傳承傳統(tǒng)風俗的同時,也應(yīng)給它注入新的能量,要讓這些民俗文化真正做到源遠流長。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7
尊敬的學生家長:
您好 !
20xx年的“端午節(jié)”即將來臨。根據(jù)上級教育部門的要求,學校將在放假前繼續(xù)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同時,請您在假期配合學校老師,指導自己的孩子過一個既安全、充實,又有意義的'假期。
一、放假時間: 6月16日(星期六)至18日(星期一)放假,共3天。6月19日(星期二)按時上課。
二、請家長幫助孩子妥善安排作息時間,提倡文明休息、健康娛樂、適度復(fù)習,勸導孩子不進入歌廳、舞廳、營業(yè)性網(wǎng)吧等不適合中學生進入的場所。在家長的帶領(lǐng)下安全、文明、有序地觀看劃龍舟等端午節(jié)的民間傳統(tǒng)活動。
三、督促子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wù)勞動,并指導孩子參與社會實踐和社區(qū)服務(wù)活動;指導孩子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zhì)。
四、要注意防溺水教育。家長要對孩子加強游泳安全教育,近期天氣開始轉(zhuǎn)熱,要嚴防孩子私自下水,避免游泳事故的發(fā)生。如發(fā)現(xiàn)其他同學私自外出游泳或到水邊游玩,要及時制止,并向家長或老師報告,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
五、教育孩子要注意交通安全,外出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要注意飲食安全,不要隨意購買和食用“三無”食品。
六、教育孩子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和自救意識,勸導孩子不要與未成年人結(jié)伴外出游玩,不得夜不歸宿,出行必須有家長陪同或征得家長同意。
七、對孩子加強引導和監(jiān)護。教育孩子維護社會公德、遵紀守法,不參加賭博、吸毒、偷竊、打架斗毆,不參與邪教等違法亂紀活動。
八、要注意做好各種傳染病等疾病預(yù)防。教育孩子要“洗凈手、喝開水、吃熟食、多通風、曬衣被”。注意觀察孩子的健康狀況。
九、教育孩子不要隨意玩火,進一步加強對孩子進行森林防火的教育。
十、希望在您工作之余,能和孩子一起參加對環(huán)境衛(wèi)生的整治,為我鎮(zhèn)的美麗鄉(xiāng)鎮(zhèn)的創(chuàng)立出一份力。
以上要求,希望得到您們的積極配合,把節(jié)假日安全及日常安全工作落到實處,確保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
最后,祝愿大家度過一個祥和歡樂的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8
端午節(jié)的起源是什么?我好奇地問媽咪,媽咪笑了笑說,端午節(jié)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為什么要紀念屈原?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于是,我查閱資料,原來,據(j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卻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抱石投汨羅江,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在我的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這幾天,家家包粽子,響鞭炮,插艾葉。這不,一大早,媽咪就煮好了粽子,好香啊。一層一層剝開,香氣越來越濃郁,食材好多呀,有香滑的糯米,五香花生,多味紅豆,蛋黃瘦肉。咬上一口,沁人肺腑,再咬一口,綿潤悠長。香香的粽子,黏黏的親情;香香的`粽子,悠悠的鄉(xiāng)情古韻。
中午時分,我們又去逛超市,人好多啊,川流不息,熙熙攘攘,真是過節(jié)!買粽子的,買魚的,賣雞鴨的。
今天是端午,好快樂!獲得了知識,享受了美食!你呢?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9
20xx年6月22日,夏至,農(nóng)歷五月初四,從20xx年9月7日起,這是我在北京的第二年,即將到來的是第二個端午節(jié)。大家都說“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可在校園的集體宿舍里,跟著一群求學北京的同齡人相依為伴,感覺里未有悲傷,節(jié)日里大家反而可以尋些樂子。我們還未曾背負壓力和擔子,想在最好的年華里看夠外面的世界,心總是疏朗著向外的。家人對我的牽掛大于我之于他們。
偶然看到姐姐一條@了我的狀態(tài):“想念外婆的甜酒”,心里微微有些顫動,險些沉醉在甜甜的酒里。這感覺那么熟悉,那么深刻,那么溫柔。有的東西就算不常想起,卻總能如流淌在血液里一般,感覺真真切切。它攜著久遠的生命力,伴隨著你一起遷徙,偶爾遠離,哪知情意更濃。
這是五月啊,一個艾草飄香,家家戶戶祈求清凈健康的季節(jié)。對于家的感覺,我依舊停留對在老一輩人的印象中,總有一個精干的女人,將家里的各種活兒安排得有條不紊。這些女人們,足以構(gòu)成鄉(xiāng)土社會里最靚麗的風景,她們對這神奇變化著的自然仿佛有著先天的感知,到了哪個月份,要做哪些事情,是一樣也錯不了的。小時候,總對這些神奇的日子充滿了期待,因為家里早早地就開始準備,這些天跟往日里總有些不同,或是家里多了些擺設(shè),或是多了些吃食,即便是要行些復(fù)雜的禮數(shù)也是好的。那時總愛跟在大人們屁股后頭,問東問西,偶爾用手觸摸一些被“明令禁止”的東西,明知會觸犯規(guī)矩,但依然心向往之。因為在小孩總是喜歡新奇的。更何況在那個時候的我們眼里,自然和人是依靠著一種多么精妙的時空、象征物發(fā)生聯(lián)系呀。
記憶里,外婆是一個將這種角色扮演到極致的女人。晚上睡覺之前或者白天無事的時候,她總喜歡用緩慢的節(jié)奏拍著手,輕聲念叨什么節(jié)日將至,家里又該準備些什么了。特別是釀甜酒,精準的日期是不能少的,既要保證氣溫足夠高,能釀出好甜酒來,又要保證甜酒能保存到端午節(jié)兒女回家的日子。之所以要保存,一是怕氣溫高,擱久了不好吃;而是怕我們這些饞嘴的沒了節(jié)制。但實際上,外婆每年都得釀上好幾次,一來先測試氣溫和各種材料的配比,二來滿足小輩們的哀求。
那時的外婆總是幸福的。老人腿腳總是不夠好,平日里無事從來不上二樓,可一到了釀甜酒的時候,總得親自端著一大盆未釀的`甜酒到二樓去,挑選一個氣溫最高的地方,先用塑料膜將甜酒封好,再實實地捂上被子,保證甜酒發(fā)酵得味道鮮美。這一上一下,早就累得氣喘吁吁,可這份工作,別人是如何也替代不了的。這是外婆的驕傲,小輩們享受著老人的收益,她自然是只有滿足和高興。
甜酒的制作方法不算簡單,耗時又長,而且商店里早能買到?纱蠹一飪憾枷淤I的不好吃,酒味兒不夠,米不多,不實在,還是外婆自家做的,吃得最習慣。可記憶里,外婆自己卻很少嘗嘗自己釀的甜酒,興許是小時候只顧了自己吃,從來顧不了其他人了。外婆做的時候,還得常估算下分量,得足夠大家伙兒吃上幾頓才行?勺钭屛野抵懈`喜的,還是最后大家都散去,只有少數(shù)幾人能獨享的部分。將最后的一些甜酒放進鍋里煮熱,等到白霧騰騰的時候,搓小湯圓一個個往里放,七分熟時往里打上幾個雞蛋,白花花的一片,既晶瑩剔透又醇厚芳香,集全了我的最愛。這個時候,外婆才開始照顧下自己,用油條蘸著吃,是她最喜歡的味道了。
這個我在其他地兒再也沒瞧見過的甜酒湯圓雞蛋羹,怕是小時候,對艾草飄香的五月最大的期待之一了。釀甜酒的盆、厚實的花被子,依舊那么親切。另一個期待,應(yīng)該來自外公吧。
外婆和外公頗愛拌嘴,在一旁的我常常被逗得偷著樂。他們的角色有些像地主婆與長工,外婆總是領(lǐng)導和支配,外公總是服務(wù)和順從,兒女們常心疼外公,但我知道,這是他們之間幾十年無可替代的親和愛。五月最受人矚目的粽子,也常常在爭吵和斡旋里產(chǎn)生。
外公總是忙活著其他事情,對家里的小事不甚關(guān)心,但外婆卻比兒女回家過節(jié)看得比什么都重,粽子是得早早準備好的。因此,難免聽見外婆抱怨甚至呵斥外公包好粽子,因為外公的手藝在家中無人能及,也不可替代。但最后的結(jié)果似乎永遠都是某個下雨天,外公無法外出,便老實在家里完成“任務(wù)”。常是外婆在趕集的時候買好新鮮的粽葉,備好糯米和線,等外公回來,便開始忙活起來。一張桌子,幾把椅子便是絕好的工作臺。粽葉翻飛,棕線如梭,小巧的粽子在外公手里總是那么乖順妥帖,一旁的我常常沉醉于這,精彩的表演。經(jīng)外公手的粽子是四角,精而實,經(jīng)過高溫的蒸煮后也保存完好,粽葉的芳香更是完美留存,現(xiàn)在的我似乎都能嗅到那冒著白霧的鍋里飄出的味道……
我最愛吃的是外公包的粽子,沒有餡兒,口感卻更加醇厚自然;蛟S是粽子也沾染了外公的氣息吧。在家里外公常沉默,不太表露情感,他一生似乎只留戀于那片黃土地,卻事事明白于心。外公最得意的,或許是自己的青年時代。他出生貧寒,排行老三,好不容易有了讀書的機會,但好景不長,最后是連跳幾級,讀完了小學,后來憑著這僅有的一些知識,當起了工會的會計。他常跟我說當時自己是如何渴求知識,也毫不謙虛地說自己學業(yè)如何優(yōu)秀,后來想,大概是那一代人才有的情結(jié)。物質(zhì)的匱乏、知識的貧瘠和求知的渴望,塑造了他們的一生。然后,最終,他還是將自己交給了黃土地,或許,多少代表了那代人揮之不去的命運。
但外公也常出乎我的意料,在我上中學學到世界歷史的時候,開始有些炫耀,外公卻十分熟練地跟我聊起瓦特和蒸汽機。他愛看歷史和地理,常常借著我的書來看,偶爾向我要書,我隨手給一本,他總有些嫌棄地說“這個我看過了”。外公看書要戴老花鏡,這個時候最可愛了。鏡架的一邊被他的小孫女摔斷了,只剩另一邊,外公卻舍不得扔,據(jù)說這眼鏡買得早,那時候還得好幾十塊呢。為了繼續(xù)使這副有著革命情誼的眼鏡,外公在另一端鏡架上套上繩子,掛在耳朵上,看書時卻常常一松一緊,甚至滑下耳朵,好不滑稽。
外公跟外婆不一樣,他愛吃粽子,也愛吃自己包的粽子。卻常常遭到外婆的訓斥,說是要留給孩子們,可每年,給這個孩子捎,那個孩子捎,鍋里的粽子總不會少。
可今年,我怕是吃不到外婆的甜酒和外公的粽子了,不知道老人在家里會不會念叨。再想下去,怕是肚子呱呱叫,眼淚哇哇流了。趁早做個好夢吧,說不定夢里粽葉飄香,甜酒醉人。
【端午節(jié)的作文】相關(guān)文章:
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作文7篇01-22
關(guān)于端午節(jié)過端午節(jié)的作文11-22
端午節(jié)作文11-18
端午節(jié)的作文11-18
端午節(jié)的作文11-18
端午節(jié)的作文11-18
端午節(jié)的作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