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端午節(jié)作文合集10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的端午節(jié)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的端午節(jié)作文1
我喜愛端午節(jié),喜愛端午節(jié)那多變的味道。
——題記
漫無目的地漫步在街上,猛然抬頭,一幅巨大的廣告圖映入我的眼簾:端午佳節(jié),下方一個誘人的粽子仿佛正向我招手。廣告牌下,孩子們詠頌著童謠嬉戲著,天真的小臉上洋溢著歡樂的笑容:“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奔壹覒魬舳济Φ貌灰鄻泛,粽子那誘人的香味直往鼻子里鉆。端午未到,街上就早已彌漫著這五月佳節(jié)喜慶祥和的氣氛了。
翠綠的箬葉,包裹著白雪般的糯米,中間著幾顆“紅瑪瑙”,著實好看,飄出一股香氣,還夾雜著箬葉的清香,深吸一口氣讓粽香彌漫全身,心曠神怡。迫不及待地搶來兩個,三下五除二地撕開箬葉,咬一口餡子,甜而不膩;吃一個棗子,酸甜可口;再聞聞那箬葉,神清氣爽,似乎還帶有大自然的氣息。風卷殘云般吃完粽子,豎起大拇指,含糊不清地說道:“好吃,真不愧為驅(qū)邪避暑的開胃美食,營養(yǎng)豐富的滋補佳品!”。這真是一個甜甜的端午節(jié)。
這時,我想起了什么,伸手又拿了一個粽子,來不及擦去嘴邊的飯粒,低頭默默走出門去,將大人們“小饞貓”的笑罵聲拋在腦后……
坐在江邊,我不禁回想起陸龜蒙的《離騷》:“天問復招魂,無因徹帝閽。豈知千麗句,不辭一饞言。”國土淪喪之際,屈原滿懷憂憤,抱石投江,留下汨羅江上的千古悲風。端午的風吹來,吹來了甜甜的粽香,也吹來了屈原那孤獨的背影……我將粽子投入江中,祭奠屈原,也祭奠屈原那未泯滅的愛國忠情……我獨自立在江邊,淚水奪眶而出……
唉,這真是個又澀又苦的端午節(jié)。
終于,端午節(jié)的主檔節(jié)目——賽龍舟上演了。
比賽即將開始,大橋上、溪兩岸都擠滿了人。人人臉上都帶著興奮的笑容,一同分享佳節(jié)帶來的祥和與歡樂。鞭炮聲“噼里啪啦”地大笑著。雙方的鑼鼓立即響起,船槳一齊插入水中,“嘩啦啦”龍舟便昂首破浪前進。鞭炮聲,鑼鼓聲,吶喊聲響徹溪面,好不熱鬧!運動員們多么健美。他們一手在上,一手在下緊握著槳柄。隨著鑼鼓聲的指揮,整齊地舉槳,探身,深插、蹬腿、用力劃拉,挺身,然后又舉槳,探身、挺身,多么整齊劃一,多么堅勁有力!龍舟如同離弦之箭怒射向前,留下一道深深的浪谷。
“嘿!就快趕上了,再加把勁兒!加油!太好了!趕上了!”支持一方的觀眾見自己所支持的龍舟趕上了,洋洋自得,有的還做了一個馬國林揮臂奪冠的手勢。
“哎,哎!被趕上了!唉!”落后的人們自然是垂頭喪氣。龍舟比賽無不牽扯著人們的心。
夜幕降臨,但河面上激情依然,震天的鑼鼓聲,威猛的吶喊聲,更加震人心魄,催人奮進!
這又是個火辣辣的端午節(jié)。
我愛端午節(jié)!
我的端午節(jié)作文2
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fā)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jié)日風俗里,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目前,國家法定休假的節(jié)日有春節(jié)、清明、端午、中秋四個。除了這四個大家熟知的節(jié)日以外還有很多節(jié)日,比如有:七夕、元宵、重陽……而今天我來為大家介紹即將到來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有很多端午的故事,比如水漫金山,白娘子喝雄黃酒。文章我喜歡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梅子熟透以后,端午的腳步款步而來!八龔幕髁导氂耆缃z的江南走來,從綠陰如蓋柳樹含煙的夢中走來,從我深深地凝眸中走來了!边@是當代詞作家豐樺對端午節(jié)的贊美。
我的家鄉(xiāng)在東北的山區(qū)。村莊的四周是連綿起伏的群山,山上“佳木秀而繁陰”。一條清澈的小溪在巍峨的山澗溢出,淌過炊煙繚繞,雞鳴狗叫的村莊。千百年來,古樸安寧的村莊就這樣靜靜的躺在大山的懷抱中,吸收著大地的靈氣,沐浴著陽光的光輝。
野鵑花開過不久,就到端午節(jié)了。于是,我處在異國他鄉(xiāng)而又回憶起在故鄉(xiāng)過端午節(jié)的情景來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很多風俗跟外地一樣系百索子,端午的前一天晚上凌晨3,4點鐘,母親起床,把事先準備好的
五色小繩系在孩子的手脖子上。小繩是掉色的,沾了水,把手腕染的紅一色,青一色,好玩極了。
端午節(jié)過了,等到第一場雨,孩子睡著后母親在悄悄的把小聲解下來,扔在水里讓雨水將其沖走。
用五彩的紙疊了連環(huán)小寶燈掛在門楣上,象征著一年的五谷豐登,衣食無憂。
記憶最深的是我8歲那年的端午節(jié)。那年,不知怎的,我身上起了又大又紫,腫的流膿的膿包,疼得我不得安寧,這時八一公公說“毛毛,你等著,我去弄些薆蒿來。”直到下午,他才回來。我聽人家說這玩意放在水里煮沸后,用水洗澡,能治百病。我洗完澡后果真不疼了。第三天,就好了。
事后我問八一公公緣由。他說“你這娃子走運,逢上端午節(jié),不然,可夠你受得!”我至今也不明白他的意思。大概是由于恰逢上這個充滿神奇色彩的節(jié)日吧!
家鄉(xiāng)也要泡端午酒。再下過春天的第一場雨后,家家戶戶就已經(jīng)將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發(fā)酵。里面放6樣東西,那就是:北棗,荔枝,枸杞,橄欖,桂圓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謂“泉香而酒洌!倍宋缇七可以讓人長生不老呢!!!如今,媽媽也如法炮制,材料一樣,但入嘴后口感卻不一樣。我提醒媽媽:“你用的是這里的酒,而不是家鄉(xiāng)自己釀的酒啊!”
我同媽媽已離開家鄉(xiāng)多年,但故鄉(xiāng)的山山水水,人情風俗在我心屏上總不能抹去。今年的端午節(jié)已經(jīng)過完,我多想問問:親愛的鄉(xiāng)親們,你們又釀端午酒了嗎?
我的端午節(jié)作文3
老人們說,端午節(jié)是門前懸掛的艾草,葛薄,可以驅(qū)鬼辟邪,求得平安,青年們說,端午節(jié)是河上的一條條龍舟,可以盡情展示自己,小孩子說,端午節(jié)是腰上掛著一個個香袋,每一個都裝有童趣的心,只要擁用過她的人,哪怕只聽過她的故事,都會有刻骨銘心的感覺,我又豈能例外?
端午節(jié)是我們這塊神州大地上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到了那時,可熱鬧了!媽媽跟我說,她們那時人人門前懸上艾草,掛上鐘馗,有的地方還有賽龍舟,但這些還是吸引不了我,我最喜歡吃粽子,爸爸對我說,端午節(jié)包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在遭到不公平的待遇的時候不愿離開生他養(yǎng)他的故土,為了祖國,為了民族,我江殉。我想,愛國主義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國家和民族團結(jié)支柱,屈原精神是偉大的在于他心憂天下,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
包粽子首先要有箬葉,媽媽說箬葉到冊上采的才新鮮,可這里沒有,只好去街上買。街邊有好多好多箬葉,在我的眼里,它們長的都一樣,綠色的,長長的葉子,可是包粽子得新鮮的箬葉才好,媽媽經(jīng)過精挑細選,才選好了要包粽子 的箬葉,箬葉買回家后,還得用剪子剪去箬葉的兩端,放在水里泡個一天半會兒的才能包!有了箬葉還不行,還得有糯米和餡料,餡料媽媽買的是肉。
肉買好米買好后,一切都準備好了,只欠“媽媽”這陣東風了!媽媽包粽子前,當然要先把糯米攪勻,再依次放下一勺鹽,兩勺醬油,兩勺味精,接著才可以包,媽媽把箬葉折成三角形,留下一個空洞,先放一半糯米,再放下餡兒,然后又添滿,再將箬葉包在糯米上用線一綁,就形成了一個枕頭形,我看媽媽做了許久,做得糯米沒了,餡米空了才停下來,停下來后,我望著一個個粽子,真是直流口水呀!就催著媽媽快點蒸幾個,可媽媽說,一時半會兒也蒸不熟,叫我先出去,我看著都是流口水,又怎么肯出去呢?但媽媽一定要我先出去玩會兒,我只得依依不舍的離開。
過了一會兒,我懷著滿腔喜悅回家了,早說垂沫流了“三尺”的我飛一般的跑回家了一到門前就聞到了一陣陣撲鼻而來的香味,馬上跑到廚房,早就把一路跑回家的疲勞拋到九霄云外了,我一看盤中正冒著香氣和熱氣的粽子,也不管燙,隨手抓起一個,還真燙,我一下子把粽子揚到這只手,一下子把粽子又拋到那只手,一下子又那只手撓撓,便把它放在碗里,用小刀將粽子切開,一下子香噴噴的氣味撲鼻而來,我饞的一下子禁咬了一口,回味無窮!
科技在發(fā)達,時光在飛逝,但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習俗不會變,也將在神州大地上永遠的流傳下去,越來越盛……
我的端午節(jié)作文4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就要來到了,這個節(jié)日是我盼望已久的,因為在這天我可以吃粽子、系五彩線……
小時候常常聽太姥姥講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戰(zhàn)國時楚國人,他非常忠誠于楚王,但屢遭排擠,被流放,最后投汩江而死。
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fā)展成為賽龍舟。百姓們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這樣一來,大家用端午節(jié)吃粽子、賽龍舟來紀念屈原。聽了太姥姥的故事,我常常猜想:
是什么樣的人物才能贏得這么多人的敬佩和愛戴?從那時起,屈原這個英雄般的人物就走進了我的心底,我開始對端午節(jié)有了一種特殊的感情。
聽太姥姥說,在傳統(tǒng)的端午節(jié)里,人們有舉行劃龍舟比賽、吃粽子、系五彩線、掛蒿草,配戴香包習俗。端午節(jié)有這么多的習俗,真是太有趣了!真想親眼一見。
“媽媽,快來!你看,那就是賽龍舟!”“在哪?”同樣對端午癡迷的媽媽趕緊放下了手里的報紙,同我一起聚精會神地看電視上那精彩動人的畫面:
船是狹長、細窄的,船頭裝飾著龍頭,船尾裝扮著龍尾,再著上紅、黑、灰等鮮艷的顏色,龍舟栩栩如生,仿佛真的游龍一般在水上穿梭嬉戲。船上三五十個撓手齊心協(xié)力、動作一致,一時間,鼓聲陣陣,號角響亮,一時間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龍舟比賽真是熱鬧而激烈啊!
粽子是我最愛吃的了。粽子個頭較小,為斜四角形。
多以紅棗、豆沙為餡。
因為在北方,每年吃的都是蜜棗粽,但今年不同了,媽媽和姥姥親手給我包了蛋黃肉粽、鮮肉粽和梅菜肉粽,實在是太好吃了,讓我吃個肚子溜圓。
端午節(jié)系五彩線、戴香包更是我的最愛。
太姥姥在世時,每逢過端午節(jié),她都會提前給我做好五彩線和香包。香包呈小葫蘆型,里面裝的香草,香包的面是用紅色提花的緞綢做成,非常漂亮。
端午節(jié)早上一起床,太姥姥就給我的胳膊和腳踝處系彩線,把香包帶在脖子上。太姥姥說,這樣可以防止蚊蟲咬,又可以避邪。
這個香包至今我還保留著。雖然,太姥姥已離開我很久了,但每當我看到那個精致的小香包時,她那慈祥和善的笑容就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F(xiàn)在太姥姥不在了,做香包這個任務每年端午節(jié)就由姥姥來完成了。雖然,姥姥做的香包沒有太姥姥做的那么精巧別致,但我一樣喜歡。這是老人對孩子的真摯牽掛。
在國家已經(jīng)把端午節(jié)列為文化遺產(chǎn)進行保護了,同時這天也列入國家法定節(jié)日。
我非常喜歡這個節(jié)日,因為它帶給了我對美食的鑒賞和對古人的追億之情…
我的端午節(jié)作文5
對于端午節(jié),大伙應該都很熟悉吧!端午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這端午節(jié)其實是為了紀念一位很偉大的人——愛國詩人屈原。那是,屈原被敵人抓去做俘虜,于是選擇了跳河自盡。將來,大家為了不讓河中的魚蝦吃屈原的尸體,就朝江中扔食物給魚蝦們吃,之后便有了粽子。說到粽子,我便記起了去年的端午節(jié)!
那是一個晴朗的天,藍藍的天上只飄著幾片薄薄的云,太陽照得到處都是暖洋洋的,不時刮過一股小風,給大家又添加了幾分清涼。在這么好的天氣當然也會有好的心情,但我那愉悅的心情并不僅僅是由于天氣好,還由于今天是陰歷5月初五,端午節(jié)。在這個節(jié)日里大家一大早就籌備好端午節(jié)應具備的東西——粽子。在外面,大家通常都是在外面買,但這次我回了老家,老家就不同了,家的老人早早的就籌備好包粽子的材料,粽葉,繩子,糯米。所有籌備就緒后,大伙就開始包粽子了。
第一拿起一片粽葉,把其中一頭卷成一個漏斗狀,往里面放一些糯米,然后在想一個方向包粽葉,把最后一點小尖包進粽葉里,最后用繩子包一下,一個胖鼓鼓但有棱有角的粽子就做好了?吹竭@里,我手也開始癢癢了,迫不及待的拿起一片粽葉就開始包起來。我一步步仔細地做著,學的有模有樣的。只差最后一步了,我拿起一根繩子把粽子綁了起來。終于大功告成了,看著我的作品,心里美滋滋的,不由自主的笑了起來。伴隨時間的推移,粽子也愈加多了,最后就差把粽子煮熟了。
大伙都陸續(xù)醒了過來,粽子也下鍋了,一股濃濃的總香味飄在空氣中,吸入的空氣滿滿的都是粽香。大家?guī)讉孩子子口水都要流出來了,還不等粽子煮熟出鍋,大家就圍住那個鍋,圍成了一個圈。過了一會兒,粽子要出鍋了,大大家要大家往后退了幾步就開始拿粽子。一揭開鍋蓋,鍋里熱氣直冒。一股股白氣升到空中,一會兒就消失不見了。但最吸引我的還是那股粽香,濃濃棕香直往我鼻子里鉆,讓我愈加的迫不及待。等著等著,終于等到了。
桌子上有四五個碗里都裝著粽子,那一個個粽子真是誘惑!胖鼓鼓的,還散發(fā)著濃濃的香味。還有幾碗小菜放在旁邊,都非常爽口。大伙都圍著這個大圓桌,有些站著,有些坐著?粗硕箭R了,就開動了。我手疾眼快挑了一個大的遞給奶奶,由于這部分粽子大多數(shù)是奶奶包的。然后又遞給了爺爺、姨奶奶、舅爺爺……最后我才拿起一個開始吃。我先解開繩子,在慢慢的剝開粽葉,對著那香噴噴的、軟軟的粽子咬了一口,嗯!真的好美味!那濃濃的粽香一直留在我的唇齒之中,難以忘懷。最后在一片歡聲笑語中,結(jié)束了這次早餐。
讓那濃濃的粽香永遠飄在端午節(jié)吧!
我的端午節(jié)作文6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是我們漢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戰(zhàn)國時期,我國愛國詩人屈原聽說秦軍攻破楚國國都的消息后,悲憤交加,依然寫下絕筆作《懷沙》后,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百姓們紛紛親去打撈,沿水招魂,在沒有結(jié)果時,人們只有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蝦魚蠶食屈原尸首的方法表達對他的懷念,此日正是農(nóng)歷五月初五,以后每年人們在這一天都要到江面去頭粽子表達緬懷之情,隨著時間的演變,人們將這一天俗稱為“端午節(jié)”,過節(jié)的形式也多養(yǎng)起來,如插楊柳、賽龍舟、吃粽子、燒高山等等。
我也特別喜歡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雖然沒有電視里看到的盛大賽龍舟、燒高山等習俗,但我獨愛綁花繩、戴荷包、插楊柳、包粽子、串親戚等風俗喜慶方式。
五月初四這天,我就嚷著媽媽帶我去趕集,大人們忙著購買肉呀、菜呀、蛋之類的,我們孩子的焦點在于買花線、買畫布,挑三揀四,串了西家串東家,幾個商店、攤位轉(zhuǎn)下來,手里捧著一大把花線、畫布?筛吲d了,在回家的路上就迫不及待的搓起花繩來;氐郊依,和鄰里幾個小朋友圍著姥姥開始編花繩、縫荷包。捻線搓繩、選布剪樣,穿針引線,直到開燈時分,每個小朋友都有了滿意的收獲,可把姥姥累壞了,我們便搶著用小拳頭敲打姥姥伸不直的腰背,姥姥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興奮的我就是睡不著,偷偷起來把花繩和荷包比劃了好幾次,因為姥姥說了:“今天戴了就不靈了,只有在端午節(jié)這天戴上才會保佑我們一年平安!闭媸且粋難眠之夜呀!隱隱約約聽見爸爸插楊柳的聲音,我一骨碌翻起身來,大聲喊著戴荷包啰……以最快、最簡單的方式洗刷完畢,在媽媽的幫助下認真的綁上了花繩、戴上了荷包,看著手腕、腳腕花花綠綠的花繩,是弄著胸前各式各樣的荷包,我自豪極了,猶如成了最美的小公主。帶著無比幸福的心情,開始幫媽媽炒雞蛋、包粽子。
說起包粽子,可是我拿手好戲,早在六歲那年,大媽就教會了我包粽子。我便一個指揮官的架勢喊來爸爸,指揮著他和媽媽抱起粽子來:首先按比例把昨天購買來的糯米、大棗、葡萄干、枸杞放入盆中掏干凈,然后再加進去一定量的白糖、蜂蜜和均勻,接著拿來竹葉卷成一個漏斗形,要注意,不能把葉子卷完,還要留一些等放進做好的餡子后封起來,爸爸一直做得很好,就是最后的封包動作出了錯,被我狠狠批評了幾句:“老爸,你也不動腦想想,包扎的繩子要打成活結(jié),不然證書后你連葉子一塊兒吃嗎……”在我成功的指揮下,你一個、他一個、我一個,不一會兒包了一大堆,最后就是開灶蒸煮了,這期間,我有顯擺著自己的花繩和荷包指揮爸爸矯正了爸爸楊柳插得不好看之處。
開始過節(jié)享受了,一家人圍著豐盛的節(jié)日餐,你爭我搶、談天說地、笑語盈盈,真是其樂融融。時逢中午,我們一家又拎著自己親手做好的禮物去大伯家串門子,一路上陽光和煦、鳥語花香,喜笑顏開,我真的被這欣欣向榮的日子陶醉了……
我的端午節(jié)作文7
端午節(jié)在中國的民間節(jié)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jié)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jié)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周,因為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diào),也很苦,不是過節(jié)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說起粽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體現(xiàn)著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鍋里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后母親把粽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nèi),涼了以后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jié)前夕,家家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插在門上,說是為了避邪,我們小孩只是效仿著做,不懂其中的含義。
端午節(jié)早晨,起床后,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后一直帶著,據(jù)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里,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jié)是快樂的,節(jié)日的氣氛也比現(xiàn)在濃。|||篇七:開心的端午節(jié)
中國有許多傳統(tǒng)節(jié)日,有端午節(jié)、重陽節(jié)、春節(jié)、中秋節(jié)……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傳說是為了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每到五月初五人們都有吃粽子,插艾葉菖蒲,賽龍舟,飲雄黃酒的習俗。
我喜歡吃粽子,也喜歡看包粽子。今年的端午節(jié)嘉信茂廣場舉辦了一個包粽子比賽的活動,我媽媽幫李奶奶報了名。我們組成了一個助威團,成員有我和爸爸媽媽,還有我奶奶,奇奇和夏勇叔叔。浩浩蕩蕩的來到了比賽現(xiàn)場。
好家伙,參加比賽的奶奶可真多呀,一個個信心十足,躍躍欲試。主持人宣讀完比賽規(guī)則:五個人一組,六分鐘的時間,看誰包得多,又不灑米,還要外型美觀。包粽子比賽正式開始了,不一會兒時間有的奶奶包了十一個粽子,有的奶奶包了六個粽子,有的奶奶包了喇叭型的粽子,有的奶奶包了枕頭型的粽子,比賽非常激烈。終于輪到李奶奶上場了,我們懷著緊張的心情看李奶奶比賽。開始比賽了,只見李奶奶拿了兩片粽葉卷成了一個喇叭形狀后,左手拿著卷好的粽葉,右手放了兩勺米,然后一包小粽子就出來了。李奶奶又趕緊把繩子的一頭用牙咬住,另一頭圍著粽子繞了兩圈,一用力,繩子斷了。李奶奶開始有點手忙腳亂了。我們就給李奶奶加油鼓勁,她很快調(diào)整了過來。比賽結(jié)束了,李奶奶本來包了八個粽子的,可是一個還沒扎繩子,另一個一提起來就把米灑了一地,所以只能算包了六個粽子。最后評獎的時候李奶奶得了一個參與獎。
這個端午節(jié)我們大家都過得很開心,很快樂。我喜歡過端午節(jié)。
我的端午節(jié)作文8
舊歷五月五日為端午節(jié),老北京人習慣俗稱為五月節(jié)。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端"、"初"同義,"五"、"午"相通,按地支順推算,五月為"午"月,故初五日作"端午",又因午時為"陽辰",亦稱"端陽"。
端陽節(jié)始于年齡戰(zhàn)國時代,起源于江南,由來有多種說法,民間流傳最廣,最有影響的說法是紀念偉大愛國詩人楚大夫屈原。宋代為表彰屈原的."精忠",追封他為"忠烈公",正式將五月五日端午節(jié)賦予紀念屈原的意義?谷諔(zhàn)爭時又定五月五日為"詩人節(jié)"。
端午節(jié)時,在南方講究舉行"龍船競渡",在北京明清兩代則講究"熙游避災"。初五日上午,群進天壇"避毒",天壇是祈年圣地、各勝,既仰仗天之神力避毒,又可游樂;過午,有的到魚池或高粱橋、滿井、草橋、積水潭等處"飲醵熙游"。
端午應節(jié)食品是粽子,一般是小棗粽子,蘸白糖吃。時令鮮品是櫻桃、桑椹。糕點展賣一種用模子刻出蛇、蜈蚣、蝎子、蜘蛛和蟾蜍圖案的桃酥式的圓糕點,叫"五毒餅"。人們以這些時鮮和應節(jié)糕點用來上供或互相送禮。
北京人俗謂"善正月,惡五月"。因五月天氣溫熱,易生病毒瘟疫,故用天師符和鐘馗像來鎮(zhèn)宅、驅(qū)避"邪祟"。清人柴!堆嗑┯洝吩疲"(端午)前數(shù)日,肆間用黃紙蓋朱印,或繪天師、鐘馗像,或五毒之形,人購而粘門上,以逐祟惡。"從五月初一起,各家還將菖蒲、中小學生艾草插在門的兩旁,一曰"蒲劍",一曰"艾虎",也為辟邪驅(qū)瘟。為辟邪,京城端午時,人們還紛紛買蒲鞋穿上過節(jié)。
端午節(jié)還有"扔災"一說。節(jié)前,手巧的婦女以五彩綾羅制成小虎、葫蘆、櫻桃、桑椹、瓜豆、蔥、蒜外形,用彩線串起來,五月初一那天系于小兒的釵頭或背上、胸前;小姑娘還用硬紙條疊成菱形"粽子",纏上五彩絲線,戴在身上,通稱"葫蘆"、"續(xù)命縷"。到了五月初五午時之后摘下來,連同貼在門楣上的剪紙葫蘆揭下來,一起仍到門外,叫"扔災"。
節(jié)日期間,人們還要飲黃酒,在小孩頭上用雄黃畫一"王"字,有的還用雄黃涂小孩的耳鼻孔,說是夏日能避蜈蚣等毒蟲鉆到耳鼻孔中往。
我的端午節(jié)作文9
對于端午節(jié),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端午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這端午節(jié)其實是為了紀念一位非常偉大的人——愛國詩人屈原。那是在屈原跳江自盡后,人們?yōu)榱瞬蛔尯又械聂~蝦吃屈原的尸體,就朝江中扔食物給魚蝦們吃,之后便有了粽子。說到粽子 ,我便記起了去年的端午節(jié)。
那是一個晴朗的天,藍藍的天上只飄著幾片薄薄的云,太陽照得到處都是暖洋洋的,不時刮過一股小風,給人們又添加了幾分清涼。在這么好的天氣當然也會有好的心情,但是,我那愉悅的心情并不只是因為天氣好,還因為今天是農(nóng)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在這個節(jié)日里,人們一大早就準備好端午節(jié)必備的東西——粽子。在城市里,人們一般都是在外面買,但是,這次我回了老家,老家就不一樣了,家里的老人很早就準備好了包粽子的材料:粽葉,繩子,糯米。一切準備就緒后,大家就開始包粽子了。
首先拿起一片粽葉,把其中一頭卷成一個漏斗狀,往里面放一些糯米,然后在向一個方向包粽葉,把最后一點小尖包進粽葉里,最后用繩子包一下,一個胖鼓鼓但有棱有角的粽子就做好了?吹竭@里,我手也開始癢癢了,迫不及待地拿起一片粽葉就開始包起來。我一步步仔細地做著,學的有模有樣的。只差最后一步了,我拿起一根繩子把粽子綁了起來。終于大功告成了,看著我的作品,心里美滋滋的,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包得粽子越來越多,最后就差把粽子煮熟了。
大家都跑進廚房,因為粽子下鍋了,一股濃濃的棕香味飄在空氣中。我們幾個小孩子口水都要流出來了,還不等粽子煮熟出鍋,我們就在鍋邊圍成了一個圈。過了一會兒,粽子要出鍋了,大人們要我們往后退了幾步,因為要開始拿粽子了。一揭開鍋蓋,鍋里熱氣直冒。一股股白氣升到空中,一會兒就消失不見了。但最吸引我的還是那股粽香,濃濃棕香直往我鼻子里鉆,讓我更加迫不及待。等著等著,終于等到了。
桌子上有四五個碗里都裝著粽子,那一個個粽子真是誘人啊!胖鼓鼓的,還散發(fā)著濃濃的香味。還有幾碗小菜放在旁邊,都很爽口。大家都圍著這個大圓桌,有的站著,有的坐著?粗硕箭R了,就開動了。我手疾眼快挑了一個大粽子遞給奶奶,因為這些粽子大部分是奶奶包的。然后遞給爺爺、姨奶奶、舅爺爺……最后我才拿起一個粽子。我先解開繩子,在慢慢的剝開粽葉,對著那香噴噴的、軟軟的粽子咬了一口,嗯!真的好好吃啊!那濃濃的粽香一直留在我的唇齒之中,難以忘懷。最后在一片歡聲笑語中,結(jié)束了這次午餐。
就讓那濃濃的粽香永遠飄在端午節(jié)吧!
我的端午節(jié)作文10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大家包粽子、劃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一年端午節(jié),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diào)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不勻稱,不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把四個角弄歪,不成六個角,就揉成一團球。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杰作”發(fā)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么地方。俊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棱角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的,怎么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黃松軟的“粽肉”,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
今年端午節(jié),我學會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一般的甜蜜。
農(nóng)歷五月初五什么節(jié)日呢?為什么每家每戶都要在這一天包粽子呢?這兩個問題我可以來回答:農(nóng)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之所以每家每戶都要包粽子,因為紀念屈原。今天,我們家也一起包粽子。媽媽早上很早起床,到市場買配料。到中午,各方面準備完成。開始,我把兩片竹葉疊在一起,在三分之一處折一個角,形成三角體。然后,我把一塊綠豆沙塞進去,再放一點糯米。最后,我想用竹繩把粽子包起來,但香腸和糯米總從下面的小孔露出臉來,我用夾子把那個小孔夾住,可媽媽說:“不能這樣,待會兒怎么煮啊!蔽野褗A子取下來,學著媽媽的樣子把孔縮小。最后,我順利的做好第一個粽子,我越做越有勁,一共做18個。我把我的幾個優(yōu)秀作品拿去煮。一會兒后,我把我最得意的作品拆開竹葉往嘴里送,頓時,一陣芳香在嘴里飄來飄去。吃完粽子,我感到非常自豪。我們一家人吃完粽子,便舉行一個小游戲:把三個不同的人包的粽子放在桌子上。自己嘗出那一個自己做的。我一開始,總品嘗不出我做的粽子。最后,我發(fā)現(xiàn)最后一個粽子的底部,有一塊綠豆沙露出來我高興的指著它,爸爸開翻下面的答案,結(jié)果被我猜中。這個端午節(jié)真令我難忘!
【我的端午節(jié)作文】相關(guān)文章:
我的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作文01-04
我與端午節(jié)作文01-04
我的端午節(jié)作文11-02
我的端午節(jié)作文08-20
我的端午節(jié)作文07-05
我與端午節(jié)作文01-27
我的端午節(jié)的作文12-15
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作文:我愛端午節(jié)01-27
我的端午節(jié)故事作文12-26
我愛端午節(jié)作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