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jié)民風民俗作文 推薦度:
- 民風民俗作文300字 推薦度:
- 民風民俗作文300字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推薦】民風的作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yōu)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民風的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民風的作文1
中國,是一個龐大的家族、有五十六個不一樣的民族,每個民族肯定都有它獨特的風俗習慣。在我美麗的家鄉(xiāng)上海,就有許多不一樣的習俗。其中,元宵節(jié)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在我的家鄉(xiāng),總是異常重視元宵節(jié)。在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戶戶都吃元宵。因為元宵的形狀是圓形,圓就意味著團團圓圓,它能夠祈福家人團聚,每一天都能幸福圓滿。
吃完元宵,接下來就是元宵節(jié)的高潮部分。要表演踩高蹺、舞獅子、劃旱船、耍龍燈等元宵節(jié)特有的節(jié)目。在表演時,每一個觀眾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都被表演所吸引。
說起元宵節(jié),最負盛名的便是觀花燈、猜燈謎。在元宵節(jié)那天晚上,每一天街上都張燈結(jié)彩,處處顯示出元宵節(jié)特有的氣氛。就像《東京夢華錄》中說的那樣:每逢燈節(jié),開封御街上,萬盞彩燈壘成燈山,花燈焰火,金碧相射,錦繡交輝。京都少女載歌載舞,萬眾圍觀。游人集御街兩廊下,奇術(shù)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音喧雜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燈燭齊燃,鑼鼓聲聲,鞭炮齊鳴,百里燈火不絕。”熱鬧的氣氛足以構(gòu)成一條河流,讓所有看到的人們都跟他們一齊歡呼起來。
正月十五之夜還有一個獨特的習俗:觀月。正如唐代詩人崔液的上元夜中提到:“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币贿呅蕾p著天空中美麗的月亮,一邊看著人們歡慶元宵佳節(jié)的樣貌,此時還有誰能坐得住呢?趕緊出來和人們一齊慶祝象征美滿的元宵佳節(jié)。
!這是一派多么祥和、熱鬧的景象!這就是我家鄉(xiāng)最獨一無二的習俗。是不是也令你十分神往呢?我愛我的家鄉(xiāng),愛家鄉(xiāng)獨有的習俗!
民風的作文2
隨著“哈哈!”五(7)班里傳出的爽朗的笑聲,大家多感到疑惑吧,他們?yōu)槭裁催@么開心,想知道這是怎么一回事嗎?那還是從上個星期說起吧。
上個星期,李老師告訴我們下周要開展“多彩的民風民俗”綜合性學習活動。聽了這個消息,我很快與幾名同學結(jié)組,起名為“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風俗研究”,我們還做了精心的準備。
接下來,就讓我向大家介紹在本次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小組吧!“節(jié)日風俗知多少”小組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其中,由黃子暢、王子騫、劉子豪表演的雙簧最為精彩。
首先,他們?nèi)煌瑢W相繼上場。不一會,表演就進入到了最精彩的片段。蹲在椅子后面的王子騫多次搗亂,讓坐在椅子上的黃子暢被燙傷、被炮炸……看到臺上精彩的演出,許多同學都忍不住哈哈大笑,演出最終在同學們的`一陣陣的笑聲中結(jié)束了。說了給我印象最深的小組。接下來,就讓我大家介紹介紹我們小組的展示吧!
首先,是由我們組的三位同學分別朗讀春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的簡介與風俗習慣。接著,就該我出場了。我的任務是為大家讀燈謎,讓大家猜一猜。我開始讀了,我剛開始讀的時候,心里有些緊張,但是由于我的一字不錯,我緊張的心終于慢慢的放了下來,我馬上就順利的讀完了。我展示后,我們組的其它同學也開始了他們的展示,他們展示的也十分精彩。不一會兒,我們組的展示就圓滿結(jié)束了。觀看了每個小組的展示,我們評出了一、二、三等獎,我們組得了二等獎,雖然我們沒有拿到一等獎,但我們都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多彩的民風民俗”綜合性學習活動結(jié)束了,在本次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我們收獲了很多的知識與快樂。
民風的作文3
我的家鄉(xiāng)──興義,有一種風俗習慣:在每年的八月十五夜晚,大人小孩都去摸秋,分享一年辛勤勞動的成果。
我和小伙伴最喜歡這一天。早在幾天前,我們就盼望著……這一天終于到了。晚霞姐姐剛和我招手再見,我就背起小背筐,提著小燈籠去找小麗、玲玲、祝梅。我們大家手拉著手,一蹦一跳地朝地里走去。
今夜是這般寧靜,遠遠望去千盞燈籠閃閃發(fā)光,螢火蟲也亮著小燈籠來湊熱鬧了,星星和月亮都把眼睛睜得大大的為我們照亮。不知不覺,已到了地里。我們按傳統(tǒng)方法,先拔一些蔥、蒜、白菜和青萊。聽老人說,你拔了這些東西,新的一年中你就會變得聰明,會算,還很清白。
我們最感興趣的當然是去摘蠶豆,“我家的蠶豆最好,又嫩又大還很甜。走,去摘我家的。”祝梅先發(fā)出邀請。“我家的`才好!毙←愐膊桓适救。望著她們,我想了想說:“這好辦,我們一家里摘點,吃著一比,不就行了嗎”這主意大家都同意了。
于是我們一會兒在這家地里,一會兒又躥到那家地里、不大工夫,就摘了大半筐。走出菜地,坐在一塊干凈的草坪上。這時我的肚子“咕咕”地提意見了,我想出個好主意,就說:“咱們把蠶豆煮熟了吃!蔽业脑拕偝隹,玲玲馬上拍手贊成。小麗和玲玲挖坑、剝,祝梅回家找鍋、柴,我去提水大家齊動手,很快就把蠶豆煮上了。
蠶豆很快就煮熟了。我著又軟又甜的蠶豆,心里有說不出的快樂。大概小星星也聞到了香味,都從云層中鉆了出來。一大鍋蠶豆很快就被消滅了。“真好吃!”小濤說!罢l家的最好吃?”小麗問。祝梅、小麗兩家蠶豆我都摘了,分不清哪家的好吃,哪家的不好吃,只好說:“兩家樣好吃。”
月亮姐姐照著我們踏上了歸途。今年真有意思,大人摸回一年的成果,我們呢?摸到了歡樂。
民風的作文4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又至,所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今年端午節(jié)正值上海世博會舉辦,又逢高考結(jié)束、南非世界杯開賽。所以可以說,今年的端午節(jié)較之往年是更加的出彩和好玩。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兩千多年來,端午節(jié)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qū)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jié)。
端午節(jié)又名端陽節(jié)、重午節(jié),據(jù)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媽媽說:“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jié)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于春秋戰(zhàn)國的端午節(jié)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jié)日。
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節(jié)目之一。媽媽和阿姨總會買了好多的.粽葉,用水少泡著,洗干凈碼好。粽子的餡一般是糯米,配上綠豆、紅棗等,煮熟。然后在媽媽和阿姨的一陣靈巧的忙碌之后,我們小孩便饞貓般圍著蒸籠轉(zhuǎn),等待粽子出籠的時刻的到來……
長大了念書才知道,包粽子的習俗和我國歷史上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guān)呢?據(jù)說屈原跳入汨羅江后,群眾為了不讓水里的魚咬著詩人的身體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里。這樣魚兒有的吃就不會傷害到詩人了。于是,為了保護并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后來有了更為熱鬧的“賽龍舟”。
民風的作文5
在茫茫的的大草原上,響徹著蒙古族男兒的聲音。這就是蒙古族的一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
“那達慕”是蒙古語,“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游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愛的一種傳統(tǒng)體育活動形式。每年六月初四開始!澳沁_慕”有著久遠的歷史。據(jù)銘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記載,那達慕起源于蒙古汗國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舉為蒙古大汗時,他為了檢閱自己的部隊,每年7~8月間舉行“大忽力革臺”,將各個部落的首領召集在一起,為表示團結(jié)友誼和祈慶豐收。起初只舉行射箭、賽馬或摔跤的某一項比賽。到元、明時,射箭、摔跤比賽結(jié)合一起,成為固定形式。后來蒙古族人亦簡稱此三項運動為那達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別喜愛的一種體育活動,也是那達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賽項目。蒙古語稱摔跤為“博克巴依勒德呼”,稱摔跤手為“博克慶”。摔跤手要身著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飾有精美的圖案,圖案呈龍形、鳥形、花蔓形、怪獸形,給人以古樸莊重之感。
射箭是那達慕最早的活動內(nèi)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為許多不同的部落,他們的經(jīng)濟生活大體可分為游牧經(jīng)濟和狩獵經(jīng)濟兩種。在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以后,雖然狩獵經(jīng)濟的部落逐漸轉(zhuǎn)向了游牧經(jīng)濟,但狩獵時期長年積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領卻保留了下來,以防外敵侵略和野獸襲擊畜群。射箭比賽的規(guī)則是三輪九箭,以中靶箭數(shù)的多少定前三名。
那達慕大會一般舉辦7之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歡樂之中。
民風的作文6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元夜”意為元宵的夜晚。元宵可不是指吃的湯圓兒,是正月十五的元宵節(jié)。元宵節(jié)的風俗可多了,今天就由我來為你介紹一二吧!
元宵節(jié)又稱上元節(jié)、元夕、小正月,也是我國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元宵節(jié)的風俗可一點都不遜于其他節(jié)日:吃湯圓、賞花燈、猜燈謎……各種各樣的慶祝方式層出不窮,然而最普通且最重要的應該屬賞花燈了吧!
大街小巷掛滿了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燈籠。有粉紅色的、有金黃的、有碧綠的……五彩斑斕的燈籠匯聚起來,就好像一條彩色的長河,將街巷串聯(lián)起來。形狀也是沒有重復的,動物類的有兔燈、馬燈;水果類的`有桃燈、草莓燈……看的人們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雖說有如此多的花燈,但最吸引我的卻是那一個個“跑動”的小紅燈籠,小朋友們一人一個小燈籠,蹦蹦跳跳地穿梭于人群之中。一個個發(fā)著光的小燈籠,承載了多少小朋友對元宵節(jié)的喜愛和期盼呀!
在一縷一縷的燈穗中,還隱藏著一個又一個的燈謎“333555(打一個成語)”、“風平浪靜(打一個地名)”、“早不說晚不說(打一個字)”……這些謎語可給元宵增添了不少樂趣呢!
風俗了解的差不多了,傳說也該了解了一下。傳說因為人們不小心打死了一只神鳥,天帝便準備一把火燒了人類。人類為了躲避,便在天帝定下的正月十五時,掛紅燈籠放鞭炮,以此來制造已經(jīng)被燒的假象。
風俗之元宵節(jié)篇就此結(jié)束,不知道通過我的講解,你是否對元宵節(jié)的風俗多了一些了解呢?
民風的作文7
我的家鄉(xiāng)就在這一片,具體是哪,我也不太清楚。在家鄉(xiāng)中有很多風俗,例如:在過年時。
過年時的凌晨0點0分,是要放煙花的,每家都爭著放,比誰放的時間早,據(jù)說是放的時越早,這一年的財運就越順。不過,大部分兒童可就遭殃了,畢竟兒童可堅持不到這個時間啊,基本上到白天都成了“熊貓眼”。早晨的空氣中仍然彌漫著一股仍未消散的硝煙味。
大年初一,要去奶奶家拜年,還要去的很早,因為要包餃子,在我家,基本上人人都會包餃子,就連我上三年級的妹妹也會。全家總動員,每個人各司其職抓緊干活,沒多長時間就做好中午吃的了。餃子一次做一頓飯的,有時也做許多。在吃餃子之前,我和妹妹要先給大人們拜年,才能拿到壓歲錢。相傳,故事有一種怪獸名為“祟”,每到晚上便會出來,找到小孩,令其生病,整宿的哭鬧。有一戶人家將銅錢放入紅紙袋中,“祟”出現(xiàn)后被那紅紙袋嚇跑了,便多用這種方法。
大年初二則去姥姥家,姥姥在初一便做好餃子,我們一回去就可以開吃了。下午,大部分時間就是放鞭炮了,有五百響的,一千響的,多時有兩千響的大致沒什么不同,就是拉著的炮數(shù)量不一樣罷了。但家中最后還是要留一部分要等到晚上和十五放的,意思是開始了新的'一年。下午放完炮,就要開始走街串巷的拜年了,我對這是沒有多大興趣的,走來走去的多累啊!所以我大多是去尋找小伙伴玩耍,把擦炮埋入雪里、放入下水道什么的。我最鐘愛的還是那種煙霧彈,就是味道刺鼻了些。
以上所述,便是我家鄉(xiāng)過年的風俗了,雖然不是多有趣,但也是必不可少的風俗。
民風的作文8
我愛內(nèi)蒙古——內(nèi)蒙古民俗文化
蒙古族自古以來就有各種迎賓禮節(jié)。預約的會客,不論是社會團體還是私人會面,主人總是遠遠的迎候著客人。有人會在路邊等候,有的騎馬飛馳而來,有的騎著摩托、乘著越野吉普車趕來,在隆重的場合還會分幾個梯隊迎接客人。
如果您到大草原旅游,您一定會到草原上蒙古族的'住舍——蒙古包作客,因為這是蒙古族從古到今的傳統(tǒng)。當來到這里,您一定會情不自禁地贊美主人的住處,“這真是一塊好地方,草原的大自然景色多美好!”或者您會用臨時學會的蒙語“賽努!賽努(好!好。┍硎咀约旱那閼眩痪涿晒耪Z說出來,這里的主人會由衷地高興。
當草原上的主人把您迎進蒙古包后,賓主相序而坐在蒙古包的左側(cè)。一般來了十分尊貴的賓客,主人會主動讓您坐在正北(男坐進包后的西側(cè),女坐進包后的東側(cè))位置上。這時候,主婦會把香甜的奶食品、手扒肉擺在客人面前,然后端上一碗滾燙飄香的奶茶,請客人們品嘗。接著在問候和笑聲中開始敬酒,主人手捧哈達,托著銀碗、齊眉舉盤,把美酒敬獻在您的面前。如果客人一飲而盡,主人會非常高興,頓時主客情融,氣氛很快會熱烈起來;如果您不善飲酒,接過銀碗品一品也可以。但最好是把碗中酒喝了,這表達了對主人的尊重與親密。
民風的作文9
56個人民族,56朵花,每個民族都具有不同的民居,不同的飲食,不同的服飾……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滿族里的所有鞋子,上面都繡著花朵,當一縷縷微絲的風吹過去,那美麗的花,在搖曳的擺動著。在他們的民族里看了都是很平常的事,但在我看來,那可是嘖嘖贊嘆!
滿族的婦女的服飾原為寬松肥大型,鑲嵌著不同的花紋大花邊。在布料上,貴人和新婦女先用朱紅、大紅的顏色,中年的婦女 喜歡藕荷色,青年少女喜歡粉色、綠色、月白色,長輩一般用深紫色,婆婦惟蘭灰素色。旗袍布料多為綢緞,比較貧窮、農(nóng)家婦女多用棉麻布料。
滿族男人騎馬時穿白褂子,這樣不僅顯出他們的帥氣,而且還……
滿族男子的帽子,夏天的時候戴著涼帽,戴著不僅涼爽,冬天的時候,戴著又厚又舒服帽子,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滿族人是非常注重禮節(jié)。平時滿族人互相見面時都要行請安禮,如果遇到長輩的時候,要先行禮請安才能說話,以表示尊敬。
滿族人最隆重的禮節(jié)是抱見禮,也就是抱腰接面禮。掛族也是滿族的一種盛行的.一種風俗,旗也叫門箋,窗箋。在春節(jié)的時候每家都要在門楣上,窗戶上掛旗,有的還貼上對聯(lián),增加了節(jié)日的喜氣的氣氛。
………………………………………
滿族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之一,它是一朵鮮艷的花,它具有著其它民族的不同風俗,不同的特色!
民風的作文10
泱泱夏日,盛開著56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區(qū)、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
我的家鄉(xiāng)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那是個有趣的地方。每逢除夕早上,店鋪早早的開了門,并放著喜慶的樂曲,人們也早早地出門逛街。但最有趣的還是我們這的集會,老師說我們這的'集會原來叫做廟會,集會開3天。
在農(nóng)歷三月十七,集會前一天。小販們在家就把自己的商品放在車上,開到自己的指定位置,然后在空地上搭個棚,把商品擺在棚里,再把棚的四周用布圍上,這時準備工作就做好了。集會前一天就在人們迫不及待的心情中過去了。
農(nóng)歷三月十八,集會第一天,早上7點,小販把棚上的布拉開,準備開張。半小時后,一些老人家就來了,他們都在給自己的子女買什么。八點半了,人漸漸多了起來,那叫個人山人海啊!我最喜歡逛集會,為的是有機會買到那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兒。從北往南,最北邊是賣各個地方的食物—香氣撲鼻!往南一點,是小孩子們喜歡的娛樂游戲,再往南走,就是賣日常用品與衣服的了,最南邊是賣杯子、碗的。十一點人還是那么多,原來5分鐘走的路,現(xiàn)在15分鐘也走不完!小販們在攤位上吆喝:“看一看了,我的鍋炒菜不冒煙、不粘鍋、不費油,買一個吧!”另一邊就是買主與賣主為了價錢在爭吵著什么。
農(nóng)歷十九、二十,人就沒有第一天那么多了,可還是很熱鬧,每逢這3天,如果是假日的話,我就會在這呆一整天,我真希望每一天都有集會。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不體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無不展示著民族文化的獨特特色。
民風的作文11
朝鮮族,不管是建筑、服飾、飲食都非常具有特色。下面我就來介紹一下吧。
朝鮮族的多數(shù)村落坐落在依山的平地,房屋別具一格。屋頂四面斜坡,屋里用木地板隔成單間,各個屋之間有門道相連通。屋內(nèi)設有平地火道,即使在嚴冬,在室內(nèi)也非常的溫暖。內(nèi)部設置的都是推拉門,大部分人家中都是木制家具。屋內(nèi)沒有床和桌,吃飯只用小的茶幾,進屋時一定要脫鞋,里面是沒有椅子的,只有坐墊,進去后都是盤腿而坐在地板上,非常具有傳統(tǒng)特色。
朝鮮族人比較喜歡穿素白衣服,白色象征純潔﹑善良﹑高尚﹑神圣的意義。婦女穿短衣長裙,這是朝鮮族婦女服裝的一大特點。短衣朝鮮語叫“則高麗”,是一種斜領﹑無扣用帶子打結(jié)、只遮蓋到胸部的衣服,雖然簡潔,但是看起來非常美麗;長裙,朝鮮語叫做“契瑪”腰間有細褶,寬松飄逸。這種衣服大多用絲綢縫制而成,色彩鮮艷。朝鮮族婦女現(xiàn)在依然穿這種衣服,保持了他們的.傳統(tǒng)特色。朝鮮族男子一般穿素色上衣,外加坎肩,下穿褲腳腿寬大的長褲。外出時,多穿以布帶打結(jié)的長袍,穿這衣服,顯得人很直爽豪氣。
朝鮮族的傳統(tǒng)食品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打糕、冷面、泡菜。打糕是用蒸熟的糯米打成團,切切,撒上豆面并加稀蜜,白糖制成的,是一種非常美味的點心。冷面是在蕎麥面中加淀粉、水,和勻成面條,煮熟后用冷水冷卻,加香油、辣椒、泡菜、醬牛肉和牛肉湯等制成,入口后,柔韌耐嚼,涼爽清淡,滑順潤喉。讓人回味無窮。泡菜是將大白菜浸泡幾天,漂凈,用大缸密封制成。泡菜的時間越長,味道就越可口。泡菜味道的好壞,還能辨出主婦烹調(diào)手藝的高低。聽了我的介紹是不是很想吃。
聽了我的介紹,是不是和我一樣喜歡朝鮮族了呢?
民風的作文12
我的家鄉(xiāng)——寧鄉(xiāng),這個小縣城坐落在湖南省長沙市的西部,這里雖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眾,但家鄉(xiāng)的閃光點常吸引人們的關(guān)注。其中,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民間傳統(tǒng)習俗就是其中的亮點之一。
節(jié)日的氣氛最能體現(xiàn)出傳統(tǒng)習俗的魅力。
我們這兒的第一節(jié)日是春節(jié)。春節(jié)還沒到,家家戶戶進入臘月后會陸續(xù)殺豬,特別是在農(nóng)村里,殺豬后會請村里人大吃一頓。我的家鄉(xiāng)除夕定會吃雞、魚、肉這三樣菜,雞必須是雄雞,將它整只清燉,出鍋裝盤時要讓頭昂起,不僅喻義“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節(jié)后的又一輪高潮無疑就是元宵節(jié)了。元宵節(jié)吃元宵,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軟軟的白面里裹著一團又香又可口的夾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開來……元宵節(jié)時,什么事都圍繞著“圓”,那么自然就離不開燈了,家鄉(xiāng)有一個持續(xù)了好多年的習俗——燈會。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總會亮起“徹夜不眠”的紅燈籠,為家鄉(xiāng)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正是因為這樣,每次燈會,現(xiàn)場都擠滿了人,真可謂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無奈極了。
……
我的家鄉(xiāng)雖是個小縣,但卻有著幾千年濃厚的文化底蘊,承載了祖先流傳下來的民風習俗,為中國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地方特色。
民風的作文13
農(nóng)歷七月十五,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中元節(jié),民間俗稱為:“鬼節(jié)”。中原農(nóng)家也稱這天為“牲口節(jié)”,此日有許
多敬奉耕牛的活動。
在豫北林縣等地,七月十五這天,家家都要蒸羊羔形的白面饃,中午蒸熟后供奉在案桌上,然后燃放鞭炮,慶賀槽頭興旺。凡有大牲口的農(nóng)家,這天都要停止使役一天,把供奉后的羊羔饃送給大牲口吃,也有給牲口喂豆等精飼料的,以顯示牲口節(jié)與平時不同。晚上,他們還要做一鍋米湯給牲口喝。有民謠說:“打一千,罵一萬,七月十五喝頓小米飯!
牲口節(jié)的起源,據(jù)說與中國明朝皇帝朱元璋有關(guān)。傳說,朱元璋從小失去了父母后,生活貧困,被迫去給財主放牛。這天,財主想起“馬不吃夜草不肥”的說法,硬逼干了一天活的朱元璋和長工們夜里去放牛。朱元璋和伙伴們又累又餓,而財主卻在家里花天酒地。朱元璋氣憤不過,指揮伙伴們偷來殺牛刀,大家一齊動手,殺牛的殺牛,燒火的'燒火,不一會兒,一頭活牛變成了一堆噴香的烤牛肉。天快亮時,打著飽嗝的伙伴們發(fā)愁了,牛少了一頭,財主定會變本加厲懲罰大家。朱元璋低頭沉思一會兒,指揮眾人將剩下的牛肉藏起來,把牛尾巴插在山坡上,然后讓一個小伙伴回去報信,謊說牛鉆到地底下了。待財主隨著小長工氣喘吁吁地爬上山發(fā)現(xiàn)黃牛真是鉆到了地下。地面上不見牛身,只露牛尾。他氣急敗壞地拽住尾巴往上拉,誰知地底下真地“哞!哞!”叫了兩聲,財主只拉出一條牛尾巴。后來,財主又命人挖地,結(jié)果什么都沒有挖出來。他垂頭喪氣,自認倒霉。事后,伙伴們慶幸沒有受罰,一邊吃著剩下的牛肉,一邊把牛鞭甩得噼噼叭叭響。從此以后,人們?yōu)楦兄x耕牛,就把農(nóng)歷七月十五當作“牲口節(jié)”,意在感謝它為窮人謀福,希望它重新轉(zhuǎn)世。 中原是農(nóng)耕地區(qū),大牲畜是家家耕地的主要“勞力”,秋耕又是牲口最繁重的勞動,人們把農(nóng)歷七月十五專門奉為“牲口節(jié)”,足見人們對牲畜的重視以及牲畜在人們生產(chǎn)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民風的作文14
瑤族饒有風趣的民俗有“掛袋子”?腿说搅爽幾宓娜说娜思抑,只要把隨身帶的包或袋子往堂屋的正柱上一掛,主人就知道客人要留下來用餐,都不用事先說明,主人自然會把客人留下了就餐,如果不懂這個規(guī)矩,老把包或袋子放在身邊,主人就認為你還要去別的地方,吃飯往往落空。
在達山瑤中,去別人家吃飯,主人家會敬客人三杯酒名曰:“一碗疏,二碗親,三碗見”。
客人一般到主人家做客時,主人家就會把金黃厚實的臘肉為上品,吃飯時主人會把大塊大塊的臘肉往客人的'碗里夾。
瑤族普遍禁食狗肉,,蛙肉。凡是生產(chǎn)過的婦女頭幾天是不能吃豬油的。
到瑤族人家做客,吃飯時桌位也很講究,一般是老人和客人坐頭幾位,一些瑤族人還會把雞冠給客人,老人給客人敬酒,其實是一種尊貴。
到瑤族還要懂當?shù)氐慕,否則得不了主人的好感還會引起主人家的反感。不能用腳踏火爐撐架;不能在火爐里燒有字的紙條;不能在瑤族里穿白鞋和戴白帽,這樣意味著家里要出喪事;不能坐門檻上;不能坐主婦燒火坐的凳子椅子;遇人伐木時不能說“吃肉”“死”等詞象征著不吉利;穿草鞋不能上樓。
瑤族不生產(chǎn)鹽,但同時又不能缺少鹽。鹽在瑤族是請最,至親的人主持的,這叫做“鹽信”,凡是接到“鹽信”者無論多么重要的事都會丟下,按時赴約。
瑤族人的民風民俗還有很多,大家可以走一走,看一看,瑤族人天性好客會熱情接待你的。
民風的作文15
每年農(nóng)歷的正月初一,是中國農(nóng)歷的新年。在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這是一個最重要,最熱鬧的節(jié)日。因為過農(nóng)歷新年的時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們把這個節(jié)日叫做“春節(jié)”。
吃喝玩樂,時代不一樣,四個字的意義也就不一樣了。
吃,記得我上一次就盼著過年,過年就有好吃的,能夠使勁吃而不會找來長輩的責罵,此刻的要求是如何吃得健康。
喝,有檔次,所以很多家庭選擇在酒店吃年夜飯。當然大部分還是在家吃個團團圓圓的年夜飯。
玩,過年了,和親朋好友聚一齊玩玩小麻將,斗斗小地主是很多人的選擇,大年三十的晚上剛過12點的“開門炮”是必須放的,還有正月十五的`鞭炮也是必須放的,意味著年過完了。
樂,我過年就是一家人吃過年夜飯就守著電視機看“春晚”,當然,大年三十就是我和孩子們的天地樂園。比如:長輩們一般會跟小輩壓歲錢,或者,前幾天買來的鞭炮,就一齊放掉。
這些活動均以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春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資料。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民風的作文】相關(guān)文章:
民風的作文11-25
(經(jīng)典)民風民俗作文07-20
民風民俗作文(精選)07-14
民俗民風作文12-02
民風的作文【薦】12-05
【薦】民風的作文12-05
民風的作文【精】12-10
民風民俗作文06-28
民俗民風的作文07-27
(精選)民風民俗作文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