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的節(jié)作文合集15篇
在現(xiàn)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jīng)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xiāng)的節(jié)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家鄉(xiāng)的節(jié)作文1
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jié)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1000字家鄉(xiāng)的元宵節(jié)作文請看下文。今天是大家期盼已久的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大家是不是在桌前一邊吃著香甜的湯圓,一邊看著精彩的電視節(jié)目呢?
我們家鄉(xiāng),每年的元宵節(jié)都要放煙花,看花燈,今年也不例外。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來到街上看花燈。只見馬路上人山人海,整條馬路都變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見人流的末尾。
提起元宵佳節(jié),除了湯圓,我想更多人會想起賞燈。而在我的家鄉(xiāng),正月十五上午的游街“鬧元宵”卻更被人們看重。
清早五點多鐘,便有大批人馬在水鏡廣場聚集。老人,小孩,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人都在隊伍里滿面春風。打腰鼓、劃旱船、扭秧歌,無人不迫切地表達著自己的歡喜。游行隊伍從大街小巷走過,路邊觀看的人摩肩接踵。調(diào)皮的小孩,拿出過年沒放完的鞭炮,“刺啦”一聲擦燃往人群里一丟,吐吐舌頭跑掉了。只剩下母親無奈的苦笑、抱歉的`賠罪及眾人寬容的笑聲。獅子在街上上躥下跳,長龍在人海中上下翻騰。夾雜著震天撼地的鑼鼓聲,歡樂的氣氛沸騰到了極點。
元宵是團圓的日子,自然少不了一頓豐盛的午宴。宴席通常在中午十二點開始,萬家鞭炮齊鳴,當滿城的地面都被喜慶的紅色鋪滿時,人們便開始吃飯了。湯圓當然必不可少——每逢元宵,奶奶的湯圓最令我掛念——奶奶不會夾餡,所以總是把湯圓揉成一個個小團。但這一點都不影響它的味道:煮好后盛起來,一人面前一碗湯,加上白糖和炒好的芝麻,絕不亞于蔣雯麗代言的那“味美香甜甜”的“三全凌湯圓”。
吃完湯圓,我們又來到廣場觀看禮花。只見深藍色的天空布滿了五彩斑斕的禮花,開放的禮花如一個個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顆顆拖著彩帶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晝一樣,把元宵之夜變得無比美麗,我簡直被迷住了。
月亮漸漸西落,我依依不舍得離開了。但觀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春意濃”。
我相信,隨著祖國的日益發(fā)達,今后的元宵節(jié)一定會更好、更令人們期盼!
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元宵節(jié)!
家鄉(xiāng)的節(jié)作文2
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元宵節(jié)。在這喜氣洋洋,燈火通明的狂歡節(jié)里,我家鄉(xiāng)的人們都要放鞭炮,玩龍燈。尤其是今年還成功舉辦了第二屆義陽江洲藝術節(jié)。
夜幕降臨了,我和爸爸、媽媽來到大街上,街上家家戶戶燈籠高掛,把街道裝點成了一條條燈的長河。人們開始在大街小巷玩龍燈。龍燈有長有短,有紅有綠,裝扮得可漂亮啦!它們在街道上穿梭,小孩追趕著,大人們就用爆竹、煙花迎接。爆竹聲接二連三,響徹整個夜空;煙花如火箭一般飛向天空,在空中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圖案,有的像一朵朵綻開的菊花,有的像一張張可愛的笑臉,有的像一只只調(diào)皮的小蝌蚪,還有的形成一個個紅圈、腳印……把天空變成了火樹銀花的`繽紛世界。
最搶眼的要數(shù)孔明燈了。它們有荷花燈、魚燈、八角燈、玉兔燈……都爭先恐后地向天空飛去。它們先是排成一排,接著越升越高,越飛越遠,一會兒就布滿了天空,與空中的星星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條璀璨的銀河。
晚會快開始了,我們一家人來到江洲廣場上,這里真是人山人海,早已成了歡樂的海洋。大人們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小孩們不停地揮舞著手中的熒光棒。為了不錯過精彩的節(jié)目,我只能騎在爸爸的肩上,可這又讓我有些過意不去,只好默默地對爸爸說:“老爸,辛苦您了!”
晚會開始了,這時的人們更加興奮,不斷地拍掌、吶喊,盡情地欣賞著多姿多彩的節(jié)目。終于,人們期待已久的“中國土家歌王”野馬先生閃亮登場了,這時的小伙子、姑娘們都扯開了喉嚨大聲喊著野馬的名字,大人們也樂得合不攏嘴,我也不知不覺地被他那優(yōu)美動聽的歌聲帶入了一個夢幻般的境界里,直到爸爸拍著我的腿說:“小子,結(jié)束了,回家吧”!這時我才醒悟過來,猛一抬頭,呀,一輪又大又圓的明月也在欣賞這場精彩的晚會呢!人們借著這十五的月亮繼續(xù)議論著,互相祝福著來年好運,幸福安康。
家鄉(xiāng)的元宵節(jié)真是越來越精彩了,我祝福你——我的家鄉(xiāng),愿你更加繁榮昌盛,更加美麗富強。
家鄉(xiāng)的節(jié)作文3
我的家鄉(xiāng)在風景如畫的江南水鄉(xiāng)——南潯,我的家鄉(xiāng)有許許多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大家耳聞目染、喜氣洋洋的春節(jié),有在春雨綿綿中思念故人的清明節(jié),有傳說中牛郎和織女鵲橋相會的七夕節(jié)……不過,最讓我感到自由和快樂的,還是一年四季中的立夏節(jié)。 每年的5月5日或6日是立夏,從立夏這天起,說明夏天已經(jīng)來臨了。
一到立夏這一天,我們南潯就有一個燒立夏飯的風俗習慣。所謂的立夏飯,就是我們熟悉的野火飯,也叫野炊。這立夏飯可有講究了,這不,我和幾個小伙伴就親身體驗了一下,讓我慢慢說給你聽吧!
首先,這立夏飯必須是在戶外燒的。所有用來煮飯的材料也都來自于野外,蠶豆、豌豆什么的都可以在附近的地里摘。我們幾個挎著籃子,像剛出籠的小鳥,直往蠶豆地里鉆。當然在這天,不管你摘多少,也不管在哪兒摘,都不會算是偷。鄉(xiāng)里鄉(xiāng)親都是允許的,也不需要提前告訴他們一聲。燒立夏飯的米都必須從別的人家一戶一戶地去要,有點像是吃百家飯的感覺。
煮飯的材料已經(jīng)準備就緒。接著,我們開始要建筑燒飯的灶頭了。當然,搭建灶頭所用的磚頭也必須到野外去找來。我們學著大人的樣,利用書上的知識,一塊一塊的壘起來,直到所壘起來的磚頭正好可以放得下一口鍋……
隨著裊裊炊煙的升起,有立夏飯?zhí)赜械腵清香,還有我們熱盼的心,等到清香四興溢,熱氣升騰,就預示著一大鍋香噴噴的立夏飯已經(jīng)煮成。掀開鍋蓋,一陣蠶豆加咸肉的清香撲鼻而來,我們幾個象餓了幾天幾夜似的,吃了一碗又一碗。聽大人說:“吃立夏飯,一定要在野外吃的,而且吃得越多越好,這樣小孩子在夏天就不會痣夏,在整個夏天也不會被蚊子叮咬。“
吃過飯過,在立夏日這天還有一個節(jié)目——稱人。傳說中在立夏日這天稱一下,意味著小孩子在將來的日子平平安安、越長越壯……
親愛的小朋友,看了我以上的介紹,你們對我的家鄉(xiāng)——南潯,在傳統(tǒng)節(jié)日方面又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了吧!
家鄉(xiāng)的節(jié)作文4
梅子熟透以后,端午的腳步款步而來!八龔幕髁导氂耆缃z的江南走來,從綠陰如蓋柳樹含煙的夢中走來,從我深深地凝眸中走來了!边@是當代詞作家豐樺對端午節(jié)的贊美。
我的家鄉(xiāng)在東北的山區(qū)。村莊的四周是連綿起伏的群山,山上“佳木秀而繁陰”。一條清澈的小溪在巍峨的山澗溢出,淌過炊煙繚繞,雞鳴狗叫的村莊。千百年來,古樸安寧的村莊就這樣靜靜的躺在大山的懷抱中,吸收著大地的靈氣,沐浴著陽光的光輝。
野鵑花開過不久,就到端午節(jié)了。于是,我處在異國他鄉(xiāng)而又回憶起在故鄉(xiāng)過端午節(jié)的情景來。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很多風俗跟外地一樣系百索子,端午的前一天晚上凌晨3,4點鐘,母親起床,把事先準備好的五色小繩系在孩子的手脖子上。小繩是掉色的,沾了水,把手腕染的紅一色,青一色,好玩極了。
端午節(jié)過了,等到第一場雨,孩子睡著后母親在悄悄的'把小聲解下來,扔在水里讓雨水將其沖走。
用五彩的紙疊了連環(huán)小寶燈掛在門楣上,象征著一年的五谷豐登,衣食無憂。
記憶最深的是我8歲那年的端午節(jié)。那年,不知怎的,我身上起了又大又紫,腫的流膿的膿包,疼得我不得安寧,這時八一公公說“毛毛,你等著,我去弄些薆蒿來。”直到下午,他才回來。我聽人家說這玩意放在水里煮沸后,用水洗澡,能治百病。我洗完澡后果真不疼了。第三天,就好了。
事后我問八一公公緣由。他說“你這娃子走運,逢上端午節(jié),不然,可夠你受得!”我至今也不明白他的意思。大概是由于恰逢上這個充滿神奇色彩的節(jié)日吧!
家鄉(xiāng)也要泡端午酒。再下過春天的第一場雨后,家家戶戶就已經(jīng)將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發(fā)酵。里面放6樣東西,那就是:北棗,荔枝,枸杞,橄欖,桂圓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謂“泉香而酒洌!倍宋缇七可以讓人長生不老呢。!如今,媽媽也如法炮制,材料一樣,但入嘴后口感卻不一樣。我提醒媽媽:“你用的是這里的酒,而不是家鄉(xiāng)自己釀的酒。
我同媽媽已離開家鄉(xiāng)多年,但故鄉(xiāng)的山山水水,人情風俗在我心屏上總不能抹去。今年的端午節(jié)已經(jīng)過完,我多想問問:親愛的鄉(xiāng)親們,你們又釀端午酒了嗎???
家鄉(xiāng)的節(jié)作文5
我的家鄉(xiāng)在銅梁,那是一個美麗的“山水園林城市”,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也是“中國龍燈民間藝術之鄉(xiāng)”。
家鄉(xiāng)的元宵節(jié)是與眾不同的,有著獨特的地方特色。下面就讓我當一回小導游,領著您走走看看吧!
。ㄒ唬┕潺埑
元宵節(jié)這天,人們早早地起床了,人們穿上好看的衣服,有的乘上“城市巴士”,有的開著私家車,有的騎著自行車、摩托車,還有的干脆步行來到城市的繁華區(qū)域步行街。瞧,大街小巷熱鬧非凡,什么好看的、好吃的、好玩的都匯到一起了。小孩子嘴里吃著羊肉串、冰糖葫蘆、棉花糖,大人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大街上耍猴戲的,抽獎的,敲鑼打鼓的隨處可見。各種吆喝聲、鞭炮聲、音響聲匯成一首美妙的音樂。
(二)觀龍燈
銅梁龍燈各式各樣、栩栩如生。銅梁的各個公園,各個路口轉(zhuǎn)盤,還有白龍大道等地方都扎著龍燈。龍燈的內(nèi)容豐富多彩,有反應五個銅梁的`,有記錄佛教故事的,有描摹自然風光的,有描繪人物形象的。龍燈的色彩鮮艷奪目,特別是到了晚上,燈亮了,五彩斑斕的彩燈把造型獨特的龍燈映照得更加光彩奪目,讓人流連忘返。
。ㄈ┛待埼
最有特色的要數(shù)看龍舞了。銅梁龍舞享譽國內(nèi)外,還到國外多個國家演出過呢!晚上到了,人們從各個方向涌向了龍舞表演場地人民公園,那里人是山人海,把公園圍得水泄不通。八點整,玩火龍開始了。只見火龍周圍打鐵水的人把鐵水打向天空,頓時,天空中火樹銀花,像無數(shù)顆晶瑩耀眼的流星撒落下來,人潮立刻向后退。這舞龍隊員打著赤膊,光著腳舞動著火龍在火花中不停地穿梭;瘕堃粫䞍涸诳罩斜P著,一會兒在追著龍珠戲耍,一會兒又在火光中飛舞。到處是火光,人們尖叫起來,無不為這場景所震撼!
作為銅梁人,我驕傲,我自豪。我愛家鄉(xiāng)的元宵節(jié),更愛我的家鄉(xiāng)!
家鄉(xiāng)的節(jié)作文6
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在每個地方都會有不同的習俗來過端午節(jié),在我的家鄉(xiāng)過端午節(jié)就是吃粽子、咸鴨蛋。
端午節(jié)放假,我們一家來到奶奶家。一進門,就看見奶奶在腌咸鴨蛋,便問:“奶奶,咸鴨蛋是怎么腌制的。俊薄霸诙宋绻(jié)前一個月的時候,把鴨蛋洗干凈,放到太陽底下把水分曬干,然后在黃泥里放入一定比例的鹽,加進少量高濃度白酒,攪拌均勻,再將鴨蛋放進去滾一下,最后放進盆子里密封存入一個月,就可以吃到美味的'咸鴨蛋了。”“那為什么要用黃泥呢?”“因為黃泥的韌性很高,可以牢牢地包在鴨蛋的外殼上!蹦棠陶f道:“你還知道哪些關于端午節(jié)的習俗呢?”“我當然知道了!蔽艺f,“我記得最清楚的是好玩的賽龍舟,可惜不在我們江南這兒,真可惜,唉……”
突然,我聞到了一縷清香,便問奶奶:“奶奶,你還燒了什么好吃的東西。吭趺催@么香。 薄芭,對啦,我還包了一些粽子,快來吃一個吧!”我恍然大悟,我差點忘了還要吃粽子。奶奶說:“我要考一考你,你知道端午節(jié)為什么要吃粽子嗎?”“知道!是為了紀念屈原,他可是一位偉大的詩人呢!他雖忠于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楚國被攻破之時,他悲壯地投汨羅江自殺而死!蔽艺f“在投江后,人們?yōu)榱瞬蛔岕~蝦搶食屈原,人們紛紛把粽子投入汨羅江,想讓魚蝦吃粽子。后來漸漸就改變?yōu)槎宋绻?jié)當天吃粽子了。這就是端午節(jié)要吃粽子的由來!薄皩O了!那你知道粽子的制作過程嗎?”奶奶問!拔医^對知道。先將蘆葉洗干凈,浸在水中;再將糯米洗干將備用;接著準備餡料,餡料是多種多樣的:有蜜棗的、紅豆的、鮮肉的……然后將糯米包進蘆葉中,加入餡料,用線捆扎好,再放入鍋中煮上一至兩小時就可以食用了。熱呼呼、香噴噴的,特別好吃。”奶奶驚訝地問:“你怎么知道得這么清楚呢?”我笑著說:“因為我在外婆家看到過,上次還去長江邊采蘆葉呢!”我剛說完,大家都笑了起來……
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空氣中散發(fā)著濃濃的粽子香,更濃的是每家每戶歡樂的笑聲……
家鄉(xiāng)的節(jié)作文7
我的家鄉(xiāng)在莊行,那是一個美麗的地方。一年四季精彩不斷:春賞菜花,夏食伏羊,秋品新米,冬賞民俗。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我最喜歡的菜花節(jié)。
回想菜花節(jié)已經(jīng)舉辦四屆了,每年都吸引成千上外的游客來踏青、賞花,觀賞豐富的節(jié)目。特別是今年,首次推出了“上海民間藝術展示周”,把全市各區(qū)縣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展示與眾:莊行土布,嘉定草編,柘林滾燈……令人嘆為觀止!更令人大開眼界的還有那些民間藝人的表演:梅花樁舞獅,空中走鋼絲,空竹大展演……那些比麟堂的大哥哥們,在兩米多高的鐵樁上,一會兒騰空飛躍,一會兒兩側(cè)空翻,一會兒搖頭甩‘“尾”,一會兒張牙舞爪,把獅子舞得活靈活現(xiàn),讓我們過足了眼癮,真刺激啊!
菜花節(jié)怎么可以忘了介紹油菜花呢?那萬畝油菜花一片金黃,無邊無際,放眼望去,真像一塊巨大的黃絨毯。走近細看,無數(shù)小花朵層層疊疊擠在一起,成了一個個黃色的大絨球。春風吹過,花香襲人,置身其中,仿佛我自己也變成了一朵美麗的油菜花,在春風中翩翩起舞!
菜花黃,菜花香,菜花節(jié)上有許多有趣的節(jié)目。你瞧,精彩的小豬運動會開始了。只見一只只小豬隨著一聲哨響,爭先恐后地向前沖,他們時而跑步跨欄,時而淌水游泳,時而來個優(yōu)美的高空跳水,簡直成了“鐵豬三項”了!好有趣,好可愛!我們看得嘴也合不攏了!菜花節(jié)上還有一個保留節(jié)目:菜花迷宮。和爸爸媽媽破解“迷宮陣”,尋找莊行八寶小物件;一起快樂地捉迷藏,在一道道黃色和綠色的`天然屏障下,我成了“隱形人”,他們怎么也找不著,這真是一件趣事。油菜地里到處是我們的歡聲笑語!呵呵,更難得的是爸爸臉上的嚴肅神情不翼而飛了,媽媽嘴里的嘮叨聲悄然而去了,有的是和我們一樣的童心,他們笑得比我們還大聲,神情比我們還放松,動作比我們還輕快!
哎呀,還有好多好多節(jié)目,像美食街啊,鄉(xiāng)村大舞臺啊,我都介紹不過來了了。心動嗎?呼吸春的氣息,感受春的魅力,欣賞春的美麗,心動不如行動,明年春天的菜花節(jié)我等著你!
家鄉(xiāng)的節(jié)作文8
“燒肉粽、燒肉粽、賣燒肉粽……”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又到了,媽媽又唱起了這首閩南人耳熟能詳?shù)母枨?/p>
我的家鄉(xiāng)在福建泉州,這里的端午節(jié)民俗多種多樣:吃粽子、賽龍舟、水上捉鴨……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吃粽子,因為我覺得這是這個節(jié)日里最大的享受。
泉州的粽子主要成分是糯米,外面還裹著一件“綠外衣”——粽葉。它是一個立體三角形,為了不讓它的“綠外衣”散開,人們會用一根細麻繩把它綁得嚴嚴實實。生的粽葉是翠綠色的,如果把粽子放在鍋里煮上一段時間,粽子就熟了,粽葉變成了黃褐色。泉州的粽子有很多種,例如:堿粽、甜粽、肉粽、豆粽、香菇粽等等。
家鄉(xiāng)的`粽子最有名的當屬“燒肉粽”了!“燒肉粽”其實是閩南話的叫法,“熱”的閩南語發(fā)音就是“燒”,所以“燒肉粽”其實就是指熱騰騰、香噴噴的肉粽。泉州的“燒肉粽”個大、結(jié)實、飽滿,大的差不多有半斤重呢!你解開麻繩,掰開一層厚厚的粽葉,濃郁的粽香立刻撲鼻而來。再一看,一個金黃油亮的粽子已出現(xiàn)在你的眼前,軟軟的糯米夾著三層肉、海蠣干、蛋黃等配料,讓人一看就垂涎欲滴,口味大開。深深咬上一口,充足的油汁從齒間溢出,感覺細膩柔軟,還夾雜著一絲“qq”的感覺,這時,如果再喝上一杯清香四溢的鐵觀音茶,別提有多爽了!
端午節(jié)前后,泉州的粽子店生意格外紅火,最有名的粽子店是位于東街的“侯阿婆肉粽店”,那可是泉州最正宗的小吃店之一。每到這時,店門外就會排起“長龍”,人們焦急地等著買到新鮮的“燒肉粽”回家過節(jié),若是不提前預訂,或許你還沒排到時,粽子就已經(jīng)被一搶而空了。
吃粽子可是要講究技巧的哦,不能太使勁地咬,不然飽滿的餡就會掉出來,同時,你的嘴角邊也會沾滿糯米粒,變成“小花貓”。
瞧,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粽子。它香甜味美,色味俱佳,又具有個性十足的閩南文化,因此,每當粽葉飄香的時節(jié),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它。
“燒肉粽、燒肉粽、賣燒肉粽……”不知道你們的口水有沒有像我這樣“不爭氣”地流下來了呢?端午節(jié)到了,那么,就請你到我的家鄉(xiāng)來品嘗品嘗吧!
家鄉(xiāng)的節(jié)作文9
端午假期的第一天,陰雨綿綿,在家悶極了,媽媽說帶我去參觀藝術展覽,我的作品也在那里展出呢!
我們先上二樓參觀,一上樓,幾個蹦蹦跳跳的人兒迎面走來,他們手拉手,一個高高地踢著腿,一個在奔跑,另一個人蹲著馬步,一副準備接球的樣子,真是栩栩如生啊。仔細看,這些人兒是用透明的膠帶纏成的,而且是空心的。我又圍著他們左看右看,始終不明白它們是怎樣做成的。
繞過這些運動者,一片連綿起伏的'群山出現(xiàn)在眼前。走近看,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原來,作者是用一摞摞的紙張,高高低低、錯落有致地擺出樓宇的模樣,勾畫出一副城市的俯瞰圖。咦,怎么還有NB的字樣?解說員說,這是寧波的城市景觀。作者的想法真妙啊,但我想,設計、建造了這些大樓的人更厲害。
下到一樓的展廳,迎面靠墻擺著一整架小泥人,在那兒嘻嘻哈哈地笑呢。有的眼睛瞇成一條縫,張大了嘴巴,露出一只可愛的牙齒呵呵笑;有的抿著嘴,微微笑;有的露著兩排大門牙嘻嘻笑,有的回眸一笑,有的燦然一笑,有的捧腹大笑、有的莞爾一笑各個笑容可掬,令人忍俊不禁。作品的名稱就叫微笑生活,每個小泥人都那么美,充滿歡欣的眼神,讓我的眼睛無法移開。
就在我入迷地觀賞泥人時,后背被人輕拍了一下,原來是和我同一畫室的同學無宇,她興奮地對我說:看到我們的作品了嗎?說著,就一把拉著我沖到展廳的另一頭,大聲說:看!那幅我們花費了好長時間才完成的夸張臉譜就掛在墻的正中間,艷麗的色彩,夸張的造型,在那么多精彩的作品里,它顯得一點也不遜色啊。一剎那,我心里充滿了驕傲。
在展廳,我們呆了整整一個上午,久久不愿離去。那些造型獨特的小花馬,憨態(tài)可掬的青蛙合唱團,韻味十足的仕女真美啊。我愿意繼續(xù)學習畫畫,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
家鄉(xiāng)的節(jié)作文10
小朋友們,你們對中國的哪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印象深刻呢?我對元宵節(jié)的印象最深。
我知道一個關于元宵節(jié)的傳說,讓我給你們講講吧。傳說古時候兇禽猛獸橫行人間,有許多人打獵。有一天,一只神鳥迷了路來到人間,被人們打死了。天帝知道后非常氣憤,要讓天兵天將在正月十五把人們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把這事告訴了人間。人們聽后個個驚慌失措,最后一位老爺爺想出辦法,讓人們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每戶人家張燈結(jié)彩,點響爆竹,燃放煙火,以此來騙過天帝保住性命。到了正月十五那天,天帝往下一看,人間火光一片,響聲震天,真以為人們?nèi)粺懒恕榧o念這次成功,才有了元宵節(jié)。
沿襲到今天,我們家鄉(xiāng)的元宵節(jié)更加豐富多彩。記得媽媽跟我講過,她們小的時候每到正月十四,家家戶戶的孩子們找來竹棒和稻草,讓大人們扎成火把,浸上油。天一黑就點燃火把,一個個舉著在田間來回跑,把田里的枯草點燃,遠遠望去,一條條火龍在田間舞動,一個個火堆熊熊燃燒,非常壯觀。孩子們嘴里還念叨著:“人家的油菜像麻桿,我們的油菜像斗蓬!边@就叫作“正月十四照壞蟲”,寄托著人們美好的愿望,預示著今年將是豐收年。可惜我們現(xiàn)在的小朋友看不到了。
到了正月十五那天,每家每戶都要包湯團,吃元宵。我們寧波的湯團特別有名,皮薄餡多,香滑誘人。勺一個糯糯的湯團咬上一口,芝麻餡一下子沖進嘴里,可好吃了。吃湯團預示著全家團圓,我就是這一天來到這個世界上和爸爸媽媽團聚的,所以特別喜歡這個節(jié)日。
除了吃湯團,元宵節(jié)的重頭戲還是賞燈、猜燈謎、看元宵晚會。每年街道、社區(qū)都會制作形狀各異的花燈在各大公園展出。賞燈和猜燈謎是我們這些小朋友最快樂的'時候。廣場上火樹銀花,盞盞紅燈籠高掛枝頭,一個個燈謎垂在燈下引來愛動腦筋的人們躍躍欲試,猜出謎底,樂呵呵地捧走獎品……荷花燈、兔子燈、虎頭燈、孫悟空、豬八戒……全都有機會出現(xiàn)在這里。舞獅、舞龍、唱姚劇、走花轎等等平常我們很少看到的民間藝術也都在此刻上演……
家鄉(xiāng)的元宵節(jié)精彩紛呈、令人難忘,至今還在我腦子里鮮活地展現(xiàn)。
家鄉(xiāng)的節(jié)作文11
古人說,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今天是清明節(jié),天空陰沉沉的,還下著一絲小雨,仿佛是在為死去的人悼念。
我們來到奶奶的墓前,來給奶奶掃墓,站在墓前,不禁回想起了奶奶昔日照顧我的點點滴滴。
那一次,天氣很陰,但是天氣預報卻說今天不會下雨,于是我就沒有帶傘。但在下午放學時,天空中突然下起了狂風暴雨。我心想:該怎么辦?難道要淋雨回去嗎?這時奶奶卻出現(xiàn)在了學校大門口,奶奶的到來,如一束陽光般照亮了我,奶奶看見了我,徑直向我走了過來,把她的傘拿給我用,可是我卻看見她只拿了一把傘,奶奶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笑著說:“沒事兒,我給你媽媽打電話,讓她來接我,你就先回去吧!”
聽了奶奶的話,我并沒有多想,便回答:“好!庇谑牵冶隳弥话褌,回家去了。當我回到家時,卻發(fā)現(xiàn)媽媽在家待著,媽媽難道沒有去接奶奶?我的心中有了疑惑,因此,我把媽媽的手機拿過來查看通話記錄,可是翻了好幾遍,也沒有發(fā)現(xiàn)奶奶給媽媽打電話的記錄。這時,我的心里不禁緊張起來了,便想著:難道是給爸爸打了嗎?我去問爸爸,爸爸也說沒有。
一聽到這話,我立刻抓起傘,沖出了家門,來到了學校?稍谛iT口,并沒有發(fā)現(xiàn)奶奶的影子,于是,我跑去了奶奶家,一進門便看見了奶奶的渾身都被淋透了。這一幕,徹底刺痛了我,我含著淚問奶奶:“為什么要騙我?奶奶卻說:“沒事兒的,我身體好,淋濕了,沒關系。但是你是個小孩,你淋濕了,肯定會感冒的,你還要上學呢!”
聽完奶奶的話,此刻在這寒冷的`陰雨天中,我卻感到了異常的溫暖。
每每想到這里,我就不禁潸然淚下了,奶奶的話,在我的耳邊回蕩著奶奶的愛,如雨水一直滋潤著我。
現(xiàn)在,奶奶早已離開了人世,但是她的愛,卻一直伴隨著我成長,奶奶,下個清明,我還會再來看你的。
家鄉(xiāng)的節(jié)作文12
“五月五,是端午”。在我的記憶里,端午節(jié),是從婆婆端出那盤香氣撲鼻的粽子開始的。
端午節(jié)的準備,往往從一個星期以前就開始了:婆婆每次出門買菜,都不忘看看哪里有好的粽葉、糯米以及紅豆、肉之類,提前挑選到最滿意的食材,做好充足的`準備。端午節(jié)的前一天,還要淘糯米、泡糯米、腌肉、靜置,一應準備,半點馬虎不得。
去年端午那天,正好周末,在家里閑得無聊的我突然有了一個絕妙的想法——去婆婆家學包粽子。
“你要學?怕是要把粽子做成了糯米稀飯了喲!”婆婆聽說我要來學包粽子,立馬開始打趣我。
“怎么會呢?不有婆婆你在旁邊指導嘛!
“那行,婆婆教你包!逼牌判χ瘟艘幌挛业谋亲,就開始手把手地教我包起了粽子。
“其實這個包粽子啊,說簡單也很簡單:把粽葉卷成一個漏斗的形狀,往里面加上七分滿的糯米…”婆婆邊說邊做,把粽葉想裹紙筒那樣卷成了漏斗,裝上了米,再把粽葉折下來,纏上線。這兩步切記要捏緊了,不然會散架…,一個小角就出來了。把粽葉沿線折下來,另外三個角也出來了。最后纏上線,粽子完成。
看著婆婆三下兩下就包好了一個粽子,我也迫不及待地上手操練了:“這個好簡單哦,我學會了!你看……”說著就照著婆婆的樣子把粽葉卷成漏斗狀,往里面裝上了米。正當我準備開始下一步的時候婆婆把我叫住了:“哎哎,莫忙,你看你的粽子下面有洞的嘛!
“哦?好像是這樣,那婆婆你說啷個辦嘛。”
婆婆看了看我包的粽子,悄悄地給我說了一個小訣竅:先把粽葉往里折了一點,再卷成漏斗的形狀,。照著婆婆給的小竅門,我把粽子拆散了重來:嘿,還真沒有洞洞了!我怎么沒想到呢?
繼續(xù)往下:壓粽葉,纏線……雖然順利包好了,但這包的是個什么玩意兒?不規(guī)則的奇形怪狀,甚至粽葉都破了。算了,再來!我就不信我包不出來。
反反復復,嘀嘀咕咕,吵吵鬧鬧,好不容易花了小半個小時,才包好了我第一個勉強像樣的粽子,我不禁深深地感嘆起這小粽子的制作艱難:古人是把祭祀看得有多重要?這祭品的置辦這么費工夫!反正我是沒這個技術了,那就負責吃好了。
粽子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伸出了我的手拿了一個剛出鍋的粽子,品嘗到第一口端午節(jié)的味道。
家鄉(xiāng)的節(jié)作文13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往常都是特別隆重的。在大人們的忙碌中,在小孩子們的期待中,春節(jié)悄悄臨近了。
臘月的下旬開始,大人們開始在集市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梭,開始在賣魚糕、魚、豆腐、丸子等的店鋪中停留挑選了。經(jīng)常拎著大包小包回家,剛放下就又想起什么忘記買了,匆匆忙忙就又出了門。
過了臘月二十四這天,大人們便更加忙了。女人們在屋里好好收拾一番,把床單、被子什么的洗凈晾曬。好在過年時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男人們殺雞剁魚,洗臘肉和香腸,把年夜飯的菜都準備好,一切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一轉(zhuǎn)眼,除夕便到了。這一天,男女老少都要穿起新衣,男人們在門前忙著貼對聯(lián),掛燈籠,還要貼倒著的.福字,寓意為“福到”。女人們在廚房準備著年飯。這頓飯照例是特別豐盛的。必有年糕,意為“步步高升”,必有豆腐,稱為“年豆腐”,象征長大了一歲,還一定要有魚,喻為“年年有余”,而且魚一定不能吃完,這樣才有“余”嘛!按照家鄉(xiāng)的習俗,吃團圓飯前,要先盛飯,擺上筷子,倒上酒,給祖宗敬酒。家里的長輩念叨著:請列祖列宗老少亡人,回來一起過年。敬完祖宗,一家人才能圍在桌邊吃團年飯。下午的時候,后人們要去祖先墳前燒紙巾、磕頭,放一串鞭炮,點一支蠟燭,這稱為“送亮”,后人們以此來表達對先人的懷念,希望先人們能過個好年。
除夕的晚上,一家人圍坐在火爐邊收看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又成為春節(jié)新的習俗。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么人睡覺,都要守歲。家家戶戶燈火通明。十二點的鐘聲敲響了,四處都想起鞭炮聲,“噼里啪啦——”經(jīng)久不斷,人們點燃了煙花,花骨朵似的煙花沖上夜空,綻放出絢麗的花瓣,給夜幕增添了幾分光彩。
年初一的早晨,大人們會暗示小孩子抱一些柴禾放在屋里,“柴”與“財”同音,寓意為“抱財”,這包含著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憧憬,希望能夠發(fā)財,孩子們一早要向長輩拜年,多說吉利話。長輩還要給晚輩紅包,這稱為“壓歲錢”。據(jù)說,在魏晉時期,就有這個習俗。壓歲錢又稱“押歲錢”或“壓祟錢”,“歲”與“祟”諧音,可以壓住邪祟,使小孩子可以平平安安過年。
從初一開始,人們都要在各個親友家拜年,直至初五、初六拜年活動才漸漸地結(jié)束。
家鄉(xiāng)的節(jié)作文14
在我們家鄉(xiāng),清明節(jié)有吃素食的習俗。每逢這一天,家家戶戶的男女老少,還有孩童都會傾巢出動。攜帶挖野菜的家什(籃子、小鏟)去湖地的田野邊、麥地的田埂上、菜園的畸梗上,去挖一種叫“薺菜”的野菜來食用,以此來過一個清氣的“清明節(jié)”。
薺菜的藥用價值很高,它的根、花、子、均可入藥。具有明目,清涼,利尿,治痢的藥效;ê妥涌梢灾寡委熝,腎炎,高血壓,咯血,痢疾,麻疹,頭昏,目痛等癥。它的藥用功效最早還是從村中老中醫(yī)先生傳說來的,然在清明這一天,家家戶戶食用這一野菜的習俗卻流傳了很久,很久。
至于這種傳說是否有一定的科學依據(jù),鄉(xiāng)親們都沒有去證實過,然這一習俗卻是流傳下來了。薺菜的吃法,家家戶戶也是不一樣。有包水餃的,也有煎雞蛋吃的,也有涼拌吃的,不管怎么吃法,但薺菜的野味都在嘴中品嘗,只有煎鍋雞蛋的薺菜會在村中酒館的飯桌上野味飄香。
家家戶戶的午飯基本上都是這樣過來的。等到午飯過后,人們才會走出家門,買上兩刀上墳紙,在家中備置一些酒食、涼菜飯,帶上上墳填土的鐵锨,陸陸續(xù)續(xù)趕到村中西南夾老祖墳地膜拜燒紙,以此方式紀念先祖。整個下午,你會聽到鞭炮的震鳴聲、看到墳前燒紙的.火苗在林中傳遞的呼呼聲,還會看見人們揮掀填土飛揚的壯觀場面。偶爾也會傳來幾聲啼哭的聲音!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行人路上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边@是蘇牧的一首清明詩,以此描寫人們清明節(jié)祭掃先祖墳墓的的景象。然今年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遠遠沒有看到清明雨,但祭掃的場面依然是那么壯觀!尤其是晚輩對先祖的思念和寄托下一代的情思,總是游離在回歸故鄉(xiāng)的親人期盼中。在我的腦中,恰然有了一份清明時節(jié)關于家鄉(xiāng)的清明的季節(jié)圖:“清明時節(jié)不見雨,期待后人承先祖。墳前燒紙寄情思,林(墳)中填土有萬語。”
離開故鄉(xiāng),走在村中大街的時候,仍然聞到野味飄香的“薺菜”的絲絲味道,也看到忙碌的人們從墳地填土回來的泣喪神情,還有不時落淚的家人。只有孩童歡蹦的嬉笑著,跳躍著,給這個清明節(jié)帶來“不相協(xié)調(diào)”的音符,然對孩童的祝福和期盼卻深深的寄托在這一輩人的身上。
家鄉(xiāng)的節(jié)作文15
按照溫州的習俗,每年的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節(jié),總要舉行一次燈會。
在正月初七、初八,溫州各地便進入燈會準備。在永嘉郡城,除了小巷子外,都要搭建“松棚”。話說這燈會,是溫州正月里規(guī)模最大的群眾性民俗文化活動。
燈會真熱鬧。各個鋪子都要掛出幾十甚至幾百盞燈來:珠燈、挑燈、漁燈、百鳥燈、布龍、首飾龍、拼字龍……琳瑯滿目,讓人看不過來。萬千燈火加上夜色的繁華,交織成了燈火輝煌、人聲鼎沸的景象。
燈會中最有意思的就屬鰲江大龍,這可是燈會里的重頭戲。許多外地人跑到鰲江來,就是為了來看抬大龍。據(jù)說這大龍是鰲江人民為了祈求風調(diào)雨順、魚蝦滿倉或是慶祝豐年而盛行的,它兼具歷史、人文與藝術價值,還在20xx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名錄。這大龍約有三四間房那么大,要一百多號人來抬。抬龍者身穿紅服,頭戴金帽,十分顯眼。龍口中的'舌苔上躺著一顆明珠,上唇的背面是一座小亭子。龍身有著金燦燦的鱗片,與抬龍者的金帽相映成趣。四周黑壓壓一片:男人、女人、小孩、老人,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到處是相機“咔嚓”“咔嚓”的聲音,到處是閃光燈發(fā)出的亮光,到處是議論聲。
在燈會中,總會有小販擺攤兒賣湯圓。湯圓可是元宵節(jié)非吃不可的食物,象征著“團團圓圓”。把湯圓下進鍋里,讓它們在鍋里“咕嚕咕嚕”地待著,單看它那白白胖胖的樣兒,聞聞那種清甜的香味,就夠你口水直流三千尺了;何況是,一大碗一大碗地盛上,大勺大勺往嘴里送呢!把一兩粒湯圓送進嘴里,頓時唇齒留香,生出甜甜糯糯的感覺來,咬開湯圓的皮,里面便流出湯圓的餡兒。可能是芝麻的、紫薯的、花生的、還可能是紅棗的……總而言之,言而總之,無論它是什么餡兒,都非常之美味。
元宵節(jié)就這樣在湯圓的香味、在燈火、在大龍的歡送中走向尾聲,但我們?nèi)匀黄诖乱粋元宵節(jié)。
【家鄉(xiāng)的節(jié)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xiāng)的節(jié)作文10-28
家鄉(xiāng)的軍坡節(jié)作文03-03
【精選】家鄉(xiāng)的節(jié)作文59篇03-06
家鄉(xiāng)的重陽節(jié)作文11-15
家鄉(xiāng)的元宵節(jié)作文08-11
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作文12-06
實用家鄉(xiāng)的節(jié)作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