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富有管理哲理的小故事
導語:一個成功的企業(yè)經(jīng)營者,只懂得做業(yè)務是不夠的,更應該懂得如何進行企業(yè)管理。作為企業(yè)管理者應該擁有一套自己的管理哲學,既適應企業(yè)的發(fā)展,又不雷同與其他企業(yè)的管理哲學。你是否總覺出了使用于自己企業(yè)的管理哲學了呢?看看以下富有管理哲理的小故事,也許你會從中受到啟發(fā)。
富有管理哲理的小故事1
一、明確的分工
[故事]一位年輕的炮兵軍官上任后,到下屬部隊視察操練情況,發(fā)現(xiàn)有幾個部隊操練時有一個共同的情況:在操練中,總有一個士兵自始至終站在大炮的炮筒下,紋絲不動。經(jīng)過詢問,得到的答案是:操練條例就是這樣規(guī)定的。原來,條例遵循的是用馬拉大炮時代的規(guī)則,當時站在炮筒下的士兵的任務是拉住馬的韁繩,防止大炮發(fā)射后因后坐力產(chǎn)生的距離偏差,減少再次瞄準的時間,F(xiàn)在大炮不再需要這一角色了,但條例沒有及時調(diào)整,出現(xiàn)了不拉馬的士兵。這位軍官的發(fā)現(xiàn)使他受到了國防部的表彰。
[其中的管理哲學]管理哲學的首要內(nèi)容就是科學明確的分工。只有每個員工都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才不會產(chǎn)生推委、扯皮等不良現(xiàn)象。如果公司像一個龐大的機器,那么每個員工就是一個個零件,只有他們愛崗敬業(yè),公司的機器才能得以良性運轉(zhuǎn)。公司是發(fā)展的,管理者應當根據(jù)實際動態(tài)情況對人員數(shù)量和分工及時做出相應調(diào)整。否則,隊伍中就會出現(xiàn)“不拉馬的士兵”。如果隊伍中有人濫竽充數(shù),給企業(yè)帶來的不僅僅是工資的損失,而且會導致其他人員的心理不平衡,最終導致公司工作效率整體下降。
二、有效溝通
[故事]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說:“你長大后想要當什么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林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么辦?”小朋友想了說:“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后我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碑斣诂F(xiàn)場的觀眾笑的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xù)注視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家伙。沒想到,接著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才使得林克萊特發(fā)覺這孩子的悲憫之情遠非筆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萊特問他說:“為甚么要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個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
[其中的管理哲學]溝通是人們生活的重要內(nèi)容,管理哲學是生活中的一個部分,所以管理哲學怎么能夠離得開溝通呢!你真的聽懂了手下的話了嗎?你是不是也習慣性地用自己的`權(quán)威打斷手下的語言?我們經(jīng)常犯這樣的錯誤:在手下還沒有來得及講完自己的事情前,就按照我們的經(jīng)驗大加評論和指揮。反過頭來想一下,如果你不是領(lǐng)導,你還會這么做嗎?打斷手下的語言,一方面容易做出片面的決策,另一方面使員劇行就變成廢紙;缺乏利益,員工就會積極性下降,消極怠工。只有管理者把“責、權(quán)、利”的平臺搭建好,員工才能“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三、敢于表率
[故事]春秋晉國有一名叫李離的獄官,他在審理一件案子時,由于聽從了下屬的一面之辭,致使一個人冤死。真相大白后,李離準備以死贖罪,晉文公說:官有貴賤,罰有輕重,況且這件案子主要錯在下面的辦事人員,又不是你的罪過。李離說:“我平常沒有跟下面的人說我們一起來當這個官,拿的俸祿也沒有與下面的人一起分享,F(xiàn)在犯了錯誤,如果將責任推到下面的辦事人員身上,我又怎么做得出來”。他拒絕聽從晉文公的勸說,伏劍而死。
[其中的管理哲學]很多人都知道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的管理哲學,但是真正能做的有幾人呢。管理者要想管好下屬必須以身作則。示范的力量是驚人的。不但要像先人李離那樣勇于替下屬承擔責任,而且要事事為先、嚴格要求自己,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旦通過表率樹立起在員工中的威望,將會上下同心,大大提高團隊的整體戰(zhàn)斗力。得人心者得天下,做下屬敬佩的領(lǐng)導將使管理事半功倍。人們經(jīng)常了解這條管理哲學,卻做不到。
四、良性競爭
[故事]國外一家森林公園曾養(yǎng)殖幾百只梅花鹿,盡管環(huán)境幽靜,水草豐美,又沒有天敵,而幾年以后,鹿群非但沒有發(fā)展,反而病的病,死的死,竟然出現(xiàn)了負增長。后來他們買回幾只狼放置在公園里,在狼的追趕捕食下,鹿群只得緊張地奔跑以逃命。這樣一來,除了那些老弱病殘者被狼捕食外,其它鹿的體質(zhì)日益增強,數(shù)量也迅速地增長著。
[其中的管理哲學]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人天生有種惰性,沒有競爭就會固步自封,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競爭對手就是追趕梅花鹿的狼,時刻讓梅花鹿清楚狼的位置和同伴的位置。跑在前面的梅花鹿可以得到更好的食物,跑在最后的梅花鹿就成了狼的食物。按照市場規(guī)則,給予“頭鹿”獎勵,讓“末鹿”被市場淘汰。
五、嚴格的標準
[故事]有一個小和尚擔任撞鐘一職,半年下來,覺得無聊之極,“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而已。有一天,主持宣布調(diào)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勝任撞鐘一職。小和尚很不服氣地問:“我撞的鐘難道不準時、不響亮?”老主持耐心地告訴他:“你撞的鐘雖然很準時、也很響亮,但鐘聲空泛、疲軟,沒有感召力。鐘聲是要喚醒沉迷的眾生,因此,撞出的鐘聲不僅要洪亮,而且要圓潤、渾厚、深沉、悠遠!
[其中的管理哲學]嚴格的標準在任何時候都有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在管理哲學中也不會例外。本故事中的主持犯了一個常識性管理錯誤,“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是由于主持沒有提前公布工作標準造成的。如果小和尚進入寺院的當天就明白撞鐘的標準和重要性,我想他也不會因怠工而被撤職。工作標準是員工的行為指南和考核依據(jù)。缺乏工作標準,往往導致員工的努力方向與公司整體發(fā)展方向不統(tǒng)一,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資源浪費。因為缺乏參照物,時間久了員工容易形成自滿情緒,導致工作懈怠。制定工作標準盡量做到數(shù)字化,要與考核聯(lián)系起來,注意可操作性。
六、突破自我設限
[故事]一個人在高山之巔的鷹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鷹,他把幼鷹帶回家,養(yǎng)在雞籠里。這只幼鷹和雞一起啄食、嬉鬧和休息。它以為自己是一只雞。這只鷹漸漸長大,羽翼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由于終日和雞混在一起,它已經(jīng)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沒有飛的愿望了。主人試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最后把它帶到山頂上,一把將它扔了出去。這只鷹像塊石頭似的,直掉下去,慌亂之中它拼命地撲打翅膀,就這樣,它終于飛了起來!
[其中的管理哲學]突破自我設限也許是管理哲學中最難的一點,但是,想一下,你是否希望用自己的能力來證明自身價值,手下也不例外。給他們更大的空間去施展自己的才華,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和支持。不要害怕他們失敗,給予適當?shù)姆龀趾椭更c,放開你手中的“雄鷹”,讓他們翱翔于更寬闊的天空。是個猴子就給他們座山折騰折騰,是條龍就給他們條大江大河撲騰撲騰。他們的成長,將為你的工作帶來更大的貢獻。他們的成長,將促使你更進一步。
明確的分工、有效的溝通、健全的管理體制、敢于表率、良性競爭、鞭策、嚴格的標準、突破自我設限,這八個故事中的管理哲學,并不適用于每個人,但一定會有一個適用。了解這些管理哲學,靈活的掌握運用這些管理哲學,必然使你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富有管理哲理的小故事2
國外一家森林公園曾養(yǎng)殖幾百只梅花鹿,盡管環(huán)境幽靜,水草豐美,又沒有天敵,而幾年以后,鹿群非但沒有發(fā)展,反而病的病,死的死,竟然出現(xiàn)了負增長。
后來他們買回幾只狼放置在公園里,在狼的追趕捕食下,鹿群只得緊張地奔跑以逃命。這樣一來,除了那些老弱病殘者被狼捕食外,其它鹿的體質(zhì)日益增強,數(shù)量也迅速地增長著。
大道理: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人天生有種惰性,沒有競爭就會固步自封,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競爭對手就是追趕梅花鹿的狼,時刻讓梅花鹿清楚狼的位置和同伴的位置。
跑在前面的梅花鹿可以得到更好的.食物,跑在最后的梅花鹿就成了狼的食物。按照市場規(guī)則,給予“頭鹿”獎勵,讓“末鹿”被市場淘汰。
富有管理哲理的小故事3
有一回,日本歌舞伎大師勘彌扮演古代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他要上場之前故意解開自己的鞋帶,試圖表現(xiàn)這個百姓長途旅行的疲態(tài)。正巧那天有位記者到后臺采訪,看見了這一幕。
等演完戲后,記者問勘彌:“你為什么不當時指教學生呢,他們并沒有松散自己的'鞋帶呀。”勘彌回答說:“要教導學生演戲的技能,機會多的是,在今天的場合,最重要的是不要讓他們保持熱情!
大道理:
提高員工素質(zhì)和能力是提高管理水準的有效方式。學習有利于提高團隊執(zhí)行力,便于增強團隊凝聚力。手把手的現(xiàn)場指導可以及時糾正員工的錯誤,是提高員工素質(zhì)的重要形式之一。
但是指導必須注重技巧,就像勘彌大師那樣要保護員工的熱情。管理者必須避免教訓式指導,應當語重心長的激勵員工提高自身業(yè)務素質(zhì)。
除了現(xiàn)場指導外,還可以綜合運用培訓、交流會、內(nèi)部刊物、業(yè)務競賽等多種形式,激發(fā)員工不斷提高自身素質(zhì)和業(yè)務水平,形成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型團隊。
富有管理哲理的小故事4
老和尚和小和尚
老和尚問小和尚:“如果你前進一步是死,后退一步則亡,你該怎么辦”?小和尚毫不猶豫地說:“我往旁邊去”。天無絕人之路,人生路上遭遇進退兩難的境況時,換個角度思考,也許就會明白:路的`旁邊還是路。
富有管理哲理的小故事5
在古希臘時期的塞浦路斯,曾經(jīng)有一座城堡里關(guān)著一群小矮人。傳說他們是因為受到了可怕咒語的詛咒,而被關(guān)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他們找不到任何人可以求助,沒有糧食,沒有水,七個小矮人越來越絕望。
小矮人們沒有想到,這是神靈對他們的考驗,關(guān)于團結(jié)、智慧、知識、合作的考驗。
神靈希望經(jīng)過這次考驗,小矮人們能悟出以下道理:
資訊不代表知識。
分享、溝涌與行動是將知識轉(zhuǎn)化為成果的關(guān)鍵。
知識通過有效的管理,最終將變成生產(chǎn)力。
小矮人中,阿基米德是第一個收到守護神雅典娜托夢的。雅典娜告訴他,在這個城堡里,除了他們呆的那間陰濕的儲藏室以外,其他的25個房間里,有1個房間里有一些蜂蜜和水,夠他們維持一段時間;而在另外的24個房間里有石頭,其中有240個玫瑰紅的靈石,收集到這240塊靈石,并把它們排成一個圈的形狀,可怕的咒語就會解除,他們就能逃離厄運,重歸自己的家園。
第二天,阿基米德迫不及待地把這個夢告訴了其他的六個伙伴,其他四個人都不愿意相信,只有愛麗絲和蘇格拉底愿意和他一起去努力。開始的幾天里,愛麗絲想先去找些木柴生火,這樣既能取暖又能讓房間里有些光線;蘇格拉底想先去找那個有食物的房間;而阿基米德想快點把240塊靈石找齊,好快點讓咒語解除;三個人無法統(tǒng)一意見,于是決定各找各的,但幾天下來,三個人都沒有成果,倒是耗得筋疲力盡了,更讓其他的四個人取笑不已。
但是三個人沒有放棄,失敗讓他們意識到應該團結(jié)起來。他們決定,先找火種,再找吃的,最后大家一起找靈石。這是個靈驗的方法,三個人很快在左邊第二個房間里找到了大量的蜂蜜和水。
顯而易見,一個共同而明確的目標,對于任何團隊來說都非常重要。
在經(jīng)過了幾天的饑餓之后,他們狼吞虎咽了一番;然后帶了許多分給特洛伊、安吉拉、亞里士多德和梅麗沙。溫飽的希望改變了其他四個人的想法,他們后悔自己開始時的愚蠢,并主動要求要和阿基米德他們一同尋找靈石,解除那可恨的咒語。
小矮人們從這件事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讓它們終生受益的道理:知識不過是一種工具,只有通過人與人之間溝通、互補,才能發(fā)揮它的全部能量。
為了提高效率,阿基米德決定把七個人兵分兩路:原來三個人,繼續(xù)從左邊找,而特洛伊四人則從右邊找。但問題很快就出來了,由于前三天一直都坐在原地,特洛伊四人根本沒有任何的方向感,城堡對于他們來說象個迷宮,他們幾乎就是在原地打轉(zhuǎn)。阿基米德果斷地重新分配,愛麗絲和蘇格拉底各帶一人,用自己的訣竅和經(jīng)驗指導他們慢慢地熟悉城堡。
喜愛思考的阿基米德,又明白了:經(jīng)驗也是一種生產(chǎn)力,通過在團體中的共享,可以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然,事情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順利,先是蘇格拉底和特洛伊那組,他們總是嫌其他兩個組太慢;后來,當過花農(nóng)的梅麗莎發(fā)現(xiàn),大家找來的石頭里大部分都不是玫瑰紅的;最后由于地形不熟,大家經(jīng)常日復一日地在同一個房間里找靈石。大家的信心又開始慢慢喪失。小矮人們都沒有注意到一個問題:阻力來自于不信任和非正常干擾。
阿基米德非常著急。這天傍晚,他把7個人都召集在一起,商量辦法。可是,交流會剛開始,就變成了相互指責的批判會。
性子急的蘇格拉底先開口:“你們怎么回事,一天只能找到兩三個有石頭的房間?”
“那么多房間,門上又沒有寫哪個是有石頭的,哪個是沒有的,當然會找很長時間了!”愛麗絲答到。
“難道你們沒有注意到,門鎖是上孔的都是沒有的,門鎖是十字型的都是有石頭的嗎?”蘇格拉底反問到。
干嗎不早說呢?害得我們做了那么多無用功。”其他人聽到這兒,似乎有點生氣……
經(jīng)過交流,大家才發(fā)現(xiàn),原來他們有些人可能找準房間很快,但可能在房間里找到的石頭都錯的;而那些找得非常準的人,往往又速度太慢。其實,這個道理非常簡單:具有專業(yè)素質(zhì)的人才很關(guān)鍵。
于是,在愛麗絲的提議下,大家決定每天開一次會,交流經(jīng)驗和竅門,然后,把很有用的那些都抄在能照到亮光的墻上,提醒大家,省得再去走彎路。這面墻上的第一條經(jīng)驗就是:將我們寶貴的`經(jīng)驗與更多的伙伴們分享,我們才有可能最快地走出困境。
在7個人的通力協(xié)作下,他們終于找齊了所有的240塊靈石,但就在這時蘇格格拉底停止了呼吸。大家極底的震驚和恐懼之余,火種突然又滅了。
沒有火種,就沒有光線,沒有光線,大家就根本沒有辦法把石頭排成一個圈。
本以為是件簡單的事,大家都紛紛的來幫忙生火,哪知道,六個人費了半天的勁,還是無法生火——以前生火的事都是蘇格拉底干的。
寒冷、黑暗和恐懼再一次向小矮人們襲來,灰暗的情緒波及到了每一個人,阿基米德非常后悔當初沒有向蘇格拉底學習生火,他又悟出了一個道理:在一個團隊里,不能讓核心技術(shù)只掌握在一個人手里。
在神靈的眷顧下,最終,火還是被生起來了。小矮人們勝利了,勝利的法寶無疑就是:知識通過有效的管理,最終將變成生產(chǎn)力。
富有管理哲理的小故事6
一、買菜的比喻
故事
在菜市場,我們經(jīng)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形:買菜的人習慣于討價還價,賣菜的人習慣于缺斤少兩。我們且不說,在最初“討價還價”和“缺斤少兩”有著怎樣的前因后果,至少在有些時候,二者似乎總是形影不離。
哲理
一位老板向朋友訴苦說,他的公司管理極為不善。這位朋友應約前往,到公司上下走動了一回,心中便有了底。原來這位老板也習慣于用買菜的方式來購買職工的生產(chǎn)力。一方面是老板在工資單上跟職工動腦筋,另一方面是職工在工作效率或工作質(zhì)量上跟老板缺斤少兩——也就是說,老板和職工是同床異夢,這不僅這個公司,而且也是其他很多公司管理不善的癥結(jié)所在。
二、鴿子與廣告牌
故事
一只口渴的鴿子,看到廣告牌上畫著一杯清水,它不知道這只是一幅廣告牌,便迫不及待地振翅撲過去,重重地撞在廣告牌上,結(jié)果翅膀不幸折斷,摔在地上動彈不得,剛好一只狼從旁邊經(jīng)過,把它給吃掉了。
哲理
這個故事屬于企業(yè)戰(zhàn)略管理的范疇。
1995年,一位廠長考慮到廠里效益不景氣,決定帶領(lǐng)全廠職工全員皆兵地搞傳銷,通過關(guān)系鏈七彎八拐地找到李某,希望李某做他的下線。
李某問:“你們廠里是生產(chǎn)鋁制品的,怎么想到要整體去搞傳銷呢?”廠長說:“廠里效益不好,很多工人都幾個月領(lǐng)不到工資,我作為廠長;總得讓大家都有口飯吃呀。”
李某又問:“你認為傳銷能解決這個問題嗎?”廠長一副神往的態(tài)度:“(聽說)傳銷是最后一班致富快車,我們當然得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
于是,李某給廠長講了上面這個故事。廠長聽完故事,莫名其妙地笑了一笑。
后來,李某與廠長通了一次電話。廠長幡然悔悟,說:“我就是那只撞成重傷的鴿子。只要來一只狼,你的那個故事就被完整地演繹了一回!
可能這個廠長的故事比較特殊一點。但我們知道,類似的故事在中國企業(yè)中層出不窮。
三、純潔的自信心
故事
一個牧羊人為了擴張自己的事業(yè),決定培養(yǎng)一只狼作幫手。于是,他每天訓練狼如何捕捉小羊。他希望通過狼把鄰近羊群中的小羊據(jù)為己有。
這只狼事先并沒有經(jīng)過野生訓練,是人工撫養(yǎng)大的,所以膽子很小。為了鼓勵它,牧羊人說:“你是一只狼呀,既然如此,那么你要相信自己能夠變成一只最杰出的狼!”
后來這只狼果然變得很杰出,因為它把主人的羊也捕捉到了自己的肚子里。
最后的結(jié)局是這樣的,一位獵人出于義憤擊殺了這只狼,而牧羊人也從此淪為窮光蛋。
哲理
這個教訓是深刻的,牧羊人成了害人害己的罪魁禍首。不要以為這則寓言與我們無關(guān),事實上,很多企業(yè)在人力資源的開發(fā)和管理中,常常犯牧羊人的毛病。
我們應該鼓勵員工們?nèi)プ非蟪晒Φ腵熱情。但是,有一點必須注意:只有純潔的自信心才能生發(fā)出健康的熱情。
我們知道,自信心常能幫助人們達到成功。然而,如果一位員工的自信心只是為了個人的貪婪,那么他將對同事和公司構(gòu)成潛在的危害。在不健康的熱情的驅(qū)使下,很可能會不計后果地胡作非為。
富有管理哲理的小故事7
子賤放權(quán)
孔子的學生子賤有一次奉命擔任某地方的官吏。當他到任以后,卻時常彈琴自娛,不管政事,但是他所管轄的.地方卻治理得井井有條,民興業(yè)旺。這使那位卸任的官吏百思不得其解,因為他每一天即使起早摸黑,從早忙到晚,也沒有把地方治好。于是他請教子賤:“為什么你能治理得這么好?”子賤回答說:“你只靠自己的力量去進行,所以十分辛苦;而我卻是借助別人的力量來完成任務!
現(xiàn)代企業(yè)中的領(lǐng)導人,喜歡把一切事攬在身上,事必躬親,管這管那,從來不放心把一件事交給手下人去做,這樣,使得他整天忙忙碌碌不說,還會被公司的大小事務搞得焦頭爛額。
其實,一個聰明的領(lǐng)導人,就應是子賤二世,正確地利用部屬的力量,發(fā)揮團隊協(xié)作精神,不僅僅能使團隊很快成熟起來,同時,也能減輕管理者的負擔。
在公司的管理方面,要相信少就是多的道理:你抓得少些,反而收獲就多了。
管理者,要管頭管腳(指人和資源),但不能從頭管到腳。
富有管理哲理的小故事8
鸚鵡
一個人去買鸚鵡,看到一只鸚鵡前標:此鸚鵡會兩門語言,售價二百元。
另一只鸚鵡前則標道:此鸚鵡會四門語言,售價四百元。
該買哪只呢?兩只都毛色光鮮,十分靈活可愛。這人轉(zhuǎn)阿轉(zhuǎn),拿不定主意。
結(jié)果突然發(fā)現(xiàn)一只老掉了牙的鸚鵡,毛色暗淡散亂,標價八百元。
這人趕緊將老板叫來:這只鸚鵡是不是會說八門語言?
店主說:不。
這人奇怪了:那為什么又老又丑,又沒有潛力,會值這個數(shù)呢?
店主回答:因為另外兩只鸚鵡叫這只鸚鵡老板。
這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領(lǐng)導人,不必須自己潛力有多強,只要懂信任,懂放權(quán),懂珍惜,就能團結(jié)比自己更強的力量,從而提升自己的身價。
相反許多潛力十分強的人卻因為過于完美主義,事必躬親,什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只能做最好的'攻關(guān)人員,銷售代表,成不了優(yōu)秀的領(lǐng)導人。
富有管理哲理的小故事9
一次只做一件事
世界上,最緊張的地方可能要數(shù)只有10平方米的紐約中央車站問詢處。每一天,那里都是人潮洶涌,匆匆的旅客都爭著詢問自己的問題,都希望能夠立即得到答案。對于問詢處的服務人員來說,工作的緊張與壓力可想而知?晒衽_后面的那位服務人員看起來一點也不緊張。他身材瘦小,戴著眼鏡,一副文弱的樣子,顯得那么輕松自如、鎮(zhèn)定自若。
在他面前的旅客,是一個矮胖的婦人,頭上扎著一條絲巾,已被汗水濕透,充滿了焦慮與不安。問詢處的先生傾斜著上半身,以便能傾聽她的聲音!笆堑,你要問什么?”他把頭抬高,集中精神,透過他的厚鏡片看著這位婦人,“你要去哪里?”
這時,有位穿著入時,一手提著皮箱,頭上戴著昂貴的帽子的男子,試圖插話進來。但是,這位服務人員卻旁若無人,只是繼續(xù)和這位婦人說話:“你要去哪里?”“春田!
“是俄亥俄州的春田嗎?”“不,是馬薩諸塞州的春田。”他根本不需要行車時刻表,就說:“那班車是在10分鐘之內(nèi),在第15號月臺出車。你不用跑,時間還多得很!
“你是說15號月臺嗎?”“是的',太太!
女人轉(zhuǎn)身離開,這位先生立即將注意力轉(zhuǎn)移到下一位客人---戴著帽子的那位身上。但是,沒多久,那位太太又回頭來問一次月臺號碼!澳銊偛耪f是15號月臺?”這一次,這位服務人員集中精神在下一位旅客身上,不再管這位頭上扎絲巾的太太了。
有人請教那位服務人員:“能否告訴我,你是如何做到并保持冷靜的呢?”
那個人這樣回答:“我并沒有和公眾打交道,我只是單純處理一位旅客。忙完一位,才換下一位,在一整天之中,我一次只服務一位旅客!
說得多好!“在一整天里,一次只為一位旅客服務!边@話堪稱至理!耙淮沃蛔鲆患隆,這可以使我們靜下神來,心無旁騖,一心一意,就會把那件事做完做好。倘若我們好高務遠,見異思遷,心浮氣躁,什么都想抓,最終猴子掰玉米,掰一個,丟一個,到頭來兩手空空,一無所獲。
高爾夫球的凹點
高爾夫球運動剛剛興起時,有個奇怪現(xiàn)象,幾乎所有的高爾夫球手都喜歡用舊球,特別是有劃痕的球。
原來,有劃痕的球比光滑的新球有著更優(yōu)秀的飛行能力。于是,根據(jù)空氣動力學原理,科學家設計出了表面有凹點的高爾夫球。這些凹點,讓高爾夫球的平穩(wěn)性和距離性比光滑的球更有優(yōu)勢。從此,有凹點的高爾夫球成為比賽的統(tǒng)一用球。如果把高爾夫球的凹點比作人生的傷痕,那么,失敗、坎坷和挫折這些給人帶來傷痕的東西,并不可怕。因為,有些傷痕,也許會有利于讓我們培養(yǎng)健康心理,從而有利于實現(xiàn)人生遠大的目標。
世界上最好的成功法則
一位世界級的推銷大師,在他結(jié)束推銷的大會上吸引了業(yè)界的5000多位精英參加。
現(xiàn)場許多人問他推銷秘訣時,他微笑著不說。這時,全場燈光暗了下來,從會場一邊出現(xiàn)了4名彪形大漢,他們合力抬著一鐵架,鐵架下垂著一只大鐵球走上臺來。現(xiàn)場的所有人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時,那位推銷大師走上臺,朝鐵球推了一下,鐵球沒有動,隔了5秒,他又推了一下,還是沒有動,于是他每隔5秒就推一下。這樣如此持續(xù)不斷,鐵球還是動也沒動,臺下的人開始騷動,陸續(xù)有人離場而去,但大師還是繼續(xù)推鐵球,人越走越多,留下來的只有幾百人了。終于,大鐵球開始漫漫晃動了,并且幅度越來越大,就算任何人的努力也不能使它停下來。
最后,這位大師面對僅剩下來的幾百人介紹了他一生推銷成功經(jīng)驗:成功就是簡單的事重復去做,以這種持續(xù)的毅力每天進步一點點,當成功來臨的時候,你擋都擋不住。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習慣,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也是習慣,成功就是先養(yǎng)成成功的習慣。
富有管理哲理的小故事10
老總挨批
兩年前一位記者朋友去一家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采訪,那位在當?shù)匦∮忻麣獾钠髽I(yè)家、該企業(yè)董事長正坐在辦公室生悶氣。原先,上午在董事會上他再次提出上果汁生產(chǎn)項目,又被否決了。
聊起企業(yè)的管理問題,他連連抱怨:此刻的企業(yè)越來越難管了。他說:“企業(yè)剛創(chuàng)立的時候,雖然規(guī)模小,員工文化素質(zhì)也不高,但干什么都比較順心,我指東,沒有人往西。此刻倒好,規(guī)模上去了,效益也翻了幾番,又招進了大批高學歷的人才,按說,工作就應更得心應手了,可實際上呢,我的話此刻不靈了,常常有人唱反調(diào)。就說生產(chǎn)果汁這件事吧,你明白,一瓶匯源或是茹夢,飯店賣十幾、二十元。咱這個地方有的是果子,要是上了果汁生產(chǎn)線,你想想那利潤!可幾個副老總愣是不同意,說果汁眼下走俏,但從長遠來看卻……”
兩年后,這位董事長在北京參加全國勞模表彰會,又與記者朋友見面了。閑聊時,記者朋友問他那個果汁加工項目之后是否上了,他長噓一口氣,說:“幸虧當初沒上,如果上了的話,此刻可就背包袱了。鄰縣上了一家,老本都搭了進去!
他感慨地說,看來企業(yè)里有人說“不”,并不見得是壞事。
一個成功的企業(yè)背后,都有一個能人。創(chuàng)業(yè)伊始,這些能人憑個人的膽識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為企業(yè)贏得了市場份額。但隨著改革的深入,經(jīng)濟體制日趨完善、經(jīng)營環(huán)境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新知識、新技術(shù)超多應用,競爭日趨激烈,經(jīng)營風險也進一步加大。現(xiàn)實x迫企業(yè)向高層次轉(zhuǎn)換,高層次的企業(yè)需要高層次的人才相匹配。企業(yè)若想要繼續(xù)馳騁“商場”,靠單打獨斗顯然不行了。企業(yè)家首先要戰(zhàn)勝自我、超越自我,從知識結(jié)構(gòu)到經(jīng)營理念進行全面更新。戰(zhàn)勝自我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摒棄自我為中心,察納雅言,博采眾長。
以前一知名企業(yè)的老總說過一句話:20年前,我是最強的,帶著大家往前沖,20年后,我站在后邊運籌帷幄,看著大家往前沖。
作為老總,員工在你面前唯唯諾諾,并不必須就是好事。當有人向你說“不”時,就應慶賀才對。
如果你總是按過去成功的道路走下去,接下來等著你的定是死路一條。
富有管理哲理的小故事11
1.古木與雁
一天,莊子和他的學生在山上看見山中有一棵參天古木因為高大無用而免遭于砍伐,于是莊子感嘆說:“這棵樹恰好因為它不成材而能享有天年!
晚上,莊子和他的學生又到他的一位朋友的家中作客。主人殷勤好客,便吩咐家里的仆人說:“家里有兩只雁,一只會叫,一只不會叫,將那一只不會叫的雁殺了來招待我們的客人。”
莊子的學生聽了很疑惑,向莊子問道:“老師,山里的巨木因為無用而保存了下來,家里養(yǎng)的雁卻因不會叫而喪失性命,我們該采取什么樣的態(tài)度來對待這繁雜無序的社會呢?”
莊子回答說:“還是選擇有用和無用之間吧,雖然這之間的分寸太難掌握了,而且也不符合人生的規(guī)律,但已經(jīng)可以避免許多爭端而足以應付人世了。”
世間并沒有一成不變的準則。面對不同的事物,我們需要不同的評判標準。對于人才的管理尤其明顯。一個對其他企業(yè)相當有用的人對自己來說不一定有用,而把一個看似無用的人擺正地方也許就能為你創(chuàng)造出你意想不到的收益。
聰明的領(lǐng)導人應該學會發(fā)現(xiàn)人才的優(yōu)點,使得人盡其才,盡量避免人才浪費。
審慎選擇適當人選是非常重要的,而這必須靠平日不斷地觀察,留意每個人的發(fā)展動態(tài)。在檢視的過程中,不僅要發(fā)掘能干的部屬,并且還要剔除辦事不力的員工。
2.黃金臺招賢
如何將企業(yè)治理好,一直是管理者的一個“研究課題”。有的研究有素,也就治理有方;有的研究無得,也就治理失敗。要治理好企業(yè),必須網(wǎng)羅人才,古代燕昭王黃金臺招賢,便是最著名的例子。
《戰(zhàn)國策燕策一》記載:燕國國君燕昭王(公元前311-前279年)一心想招攬人才,而更多的人認為燕昭王僅僅是葉公好龍,不是真的求賢若渴。于是,燕昭王始終尋覓不到治國安邦的英才,整天悶悶不樂的.。
后來有個智者郭隗給燕昭王講述了一個故事,大意是:有一國君愿意出千兩黃金去購買千里馬,然而時間過去了三年,始終沒有買到,又過去了三個月,好不容易發(fā)現(xiàn)了一匹千里馬,當國君派手下帶著大量黃金去購買千里馬的時候,馬已經(jīng)死了?杀慌沙鋈ベI馬的人卻用五百兩黃金買來一匹死了的千里馬。國君生氣地說:“我要的是活馬,你怎么花這么多錢弄一匹死馬來呢?”
國君的手下說:“你舍得花五百兩黃金買死馬,更何況活馬呢?我們這一舉動必然會引來天下人為你提供活馬。”果然,沒過幾天,就有人送來了三匹千里馬。
郭隗又說:“你要招攬人才,首先要從招納我郭隗開始,像我郭隗這種才疏學淺的人都能被國君采用,那些比我本事更強的人,必然會聞風千里迢迢趕來。”
燕昭王采納了郭槐的建議,拜郭槐為師,為他建造了宮殿,后來沒多久就引發(fā)了“士爭湊燕”的局面。投奔而來的有魏國的軍事家樂毅,有齊國的陰陽家鄒衍,還有趙國的游說家劇辛等等。落后的燕國一下子便人才濟濟了。從此以后一個內(nèi)亂外禍、滿目瘡痍的弱國,逐漸成為一個富裕興旺的強國。接著,燕昭王又興兵報仇,將齊國打得只剩下兩個小城。
管理之道,惟在用人。人才是事業(yè)的根本。杰出的領(lǐng)導者應善于識別和運用人才。只有做到唯賢是舉,唯才是用,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戰(zhàn)無不勝。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現(xiàn)實生活中,也許我們不可能像燕昭王一樣筑“黃金臺”,但是,我們難道不可以借用報刊一角,筑起“招賢臺”,招聘賢才么?
人才就是效率,人才就是財富。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
【富有管理哲理的小故事】相關(guān)文章:
富有人生哲理的小故事(精選21篇)11-10
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20則10-09
經(jīng)典勵志的哲理小故事12-15
幽默哲理小故事02-02
富有哲理的格言匯總08-01
經(jīng)典人生哲理小故事01-09
航海遇險哲理小故事04-27
職場勵志哲理小故事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