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羊有關的成語故事
導語:漢語語言豐富多彩,有關羊的成語也有不少,一些成語背后還有一段不乏幽默感的故事。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亡羊補牢】
戰(zhàn)國時楚襄王荒淫無度,執(zhí)迷不悟,將勸諫的大臣莊辛趕出楚國。五個月趁機征伐,很快占領楚都郢。楚襄王后悔不已,派人到趙國請回莊辛,莊辛說:“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則補牢,未為遲也。”鼓勵楚襄王勵精圖治、重整旗鼓。
比喻出了問題以后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xù)受損失。
【歧路亡羊】
楊子的鄰居丟失了羊,既帶領他的朋友,又請楊子的童仆一起追趕.楊子說:“唉!丟一只羊,為什么要這么多人去追?”鄰居說:“(因為)岔路很多.”(楊子的'鄰居)不久就回來了,(楊子)又問:“找到羊了嗎?”(鄰居)回答:“丟掉了.”(楊子)問:“為什么羊丟了?”(鄰居)回答:“因為岔路之中還有岔路,我們不知道往哪邊去追,所以就回來了。”楊子的臉上現(xiàn)出憂傷的樣子,一整天都沒有笑過。
現(xiàn)比喻事物復雜多變,沒有一個正確的目標和方向就會誤入歧途。
【羚羊掛角】
羚羊夜宿,掛角于樹,腳不著地,以避禍患。舊時多比喻詩的意境超脫。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辨》說:“詩者,吟詠情性也。盛唐諸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
【肉袒牽羊】
公元前597年,楚莊王率軍攻打鄭國,占領鄭國的首都,鄭襄公光著膀子牽著羊向楚莊王跪地求和,答應鄭國土地可以劃給楚國,鄭人做楚人的奴隸,只懇求給一塊不毛之地度過余生。楚莊王見鄭襄公真誠悔過,就答應了他的求和要求。肉袒牽羊是古代戰(zhàn)敗投降的儀式。
【羊入虎口】
明·羅貫中《粉妝樓》第七回:“俺們是不怕他的,明日恐怕他們來尋你們,你們卻是弄他不過,那時羊入虎口,怎生是好?”比喻弱者陷入險惡的境地,面臨被殘害的處境。
【替罪羊】
圣經(jīng)《舊約》:挪亞后有個叫亞伯拉罕的閃族人,他99歲得一子。一天,耶和華突然降臨,要他殺子以撒獻祭。以撒不知自己是祭品,跟隨父親上山,亞伯拉罕準備好一切,正將兒子放上祭壇欲動刀時,天使飛來拉住其手,不準他殺子,告訴他只是耶和華的考驗,并改用羊來做為祭品。這就是替罪羊的來歷。
比喻代人受過,替人服罪的人。羊是古代祭祀中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祭品。羊除了用作獻祭上帝的犧牲,還承擔了一項任務,就是給人類“替罪”。
【羊腸九曲】
宋·蘇轍 《武昌九曲亭記》:“然將適西山,行于松柏之間,羊腸九曲,而獲小平。”形容崎嶇曲折的小徑和彎彎曲曲的河道。也指道路的艱難。
【掛羊頭,賣狗肉】
齊靈公喜歡婦女穿扮男人服飾,全國女人全都穿男人服裝。靈公派官吏禁止她們,并且指出:“穿扮男人服飾的女子,撕破她的衣服,扯斷她的衣帶。”雖然人們都看見有人被撕破衣服,扯斷衣帶但還是不能禁止。晏子進見時,靈公問道:“我派出官吏禁止女子穿扮男人服飾,撕破她們的衣服,扯斷她們的衣帶,都親眼看見還是止不住。為什么啊?”晏子回答說:“您讓宮內婦女穿扮男人服飾,卻在宮外禁止它,就如同在門口掛牛頭卻在里面賣馬肉,您為什么不讓宮內女人不穿扮男人服飾,那么外面也就沒有人敢了。”靈公說:“好。”令宮內不要女穿扮男人服飾,過了一個月,全國就沒有女穿扮男人服飾了。
現(xiàn)在多指里外不一,用來比喻以好的名義做招牌,實際上兜售低劣的貨色。“掛羊頭賣狗肉”其根本的內涵就是:表里不一,狡詐欺騙。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西漢·司馬遷《史記·趙世家》:“大夫無罪,吾聞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諸大夫朝,徒聞唯唯,不聞周舍之諤諤,是以憂也。”比喻眾愚不如一賢。
【驅羊動石】
黃初平十五歲時牧羊山中,有道士帶他到 金華山 石室里住了四十馀年。有一天他哥哥在街上遇一道士,問之。道士說:“ 金華山 中有一牧羊兒,姓 黃 名 初平 ,是卿弟非疑。”于是哥哥找到了弟弟,問他羊何在,他說近在山東。哥哥去看時,只看到白石頭, 初平 叫一聲:“羊起!”石頭都變成羊,有幾萬頭。后以“驅羊動石”指得道成仙,或喻有點石成金之神奇魔力。
【跟羊有關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順手牽羊成語故事04-02
有關喜羊羊的100字作文03-18
有關喜羊羊的作文100字03-17
跟貝殼有關的作文08-26
跟地名有關的燈謎03-23
歧路亡羊成語故事(通用5篇)03-16
跟春節(jié)有關的常用英語02-09
跟時間有關的排比句02-19
跟春天有關的兒童詩歌02-11
有關喜羊羊與灰太狼作文四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