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作文集合九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jù)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jié)作文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jié)作文 篇1
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可多了:有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除夕節(jié)······中國的傳統(tǒng)工藝品也很多:有陶瓷、剪紙、國畫······可我最喜歡的還是可以吃到粽子的端午。
媽媽先把幾片竹葉洗干凈,然后把糯米泡在水里。我馬上拿起竹葉要包粽子,媽媽看見了說:“等等,糯米要泡一下的!迸段抑懒。
過了一會我和媽媽高興的一邊唱歌一邊包粽子。媽媽首先把幾片翠綠的竹葉折成三角形,然后把糯米放進去,糯米有的肥肥的、有的長長的、有的扁扁的.、還有的瘦瘦的。在把竹葉折過來蓋上用繩子綁起來。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和媽媽包了很多奇形怪狀的粽子。
媽媽把粽子拿到鍋里去煮熟了。我們一家吃上了那香甜可口的粽子。
我愛端午,更愛吃粽子。
端午節(jié)作文 篇2
端午節(jié)來源于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采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shù)氐臐O夫得知后劃著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后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nèi)叶挤浅>磁迩虼,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jié)的時候,我們?nèi)叶寄艹缘娇煽诘聂兆。媽媽常說:用蘆葦?shù)?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jié)媽媽都用蘆葦?shù)娜~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shù)娜~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shù)娜~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先放一個棗,接著在
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后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后,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jié)除了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著槳,奮力地劃著,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著。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fā)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劃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tǒng)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作文 篇3
端午,會令人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賽龍舟。吃咸鴨蛋。包粽子……
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是我除春節(jié)外最喜歡的節(jié)日。在端午節(jié)前幾天,我迫不及待的地往外婆家趕,爭取當?shù)谝粋包粽子的人。一想到長長的、寬寬的粽葉,用兩手握住,往里一拐,做成漏斗狀,放入糯米……我就無比興奮。端午這天,無疑是最興奮的日子。
一大早,我便抓起老早就就編好的蛋袋,掛在脖子上,拾一顆淡綠色的咸鴨蛋,空著肚子,在河邊和伙伴們搶個好位置,等待龍舟……我們的興趣自然不在龍舟上,來是為了隨手摘朵薔薇,將一片片花瓣拋入水中……沒過多久,肚子便餓了,掏出還存留著一絲溫氣的咸鴨蛋,剝開蛋殼,小心翼翼地用手捧著,用牙齒一點一點地啃——一半是因為舍不得一下子吃完,一半是因為太咸了。咽下咸咸的蛋清,就是粉粉的、微甜的、油光閃閃的蛋黃了。用舌尖一點一點地舔著,享受著小小的`金黃色的快樂與幸福,就像一位上了年紀的老爺爺呷著一盅上等好酒似的。咸鴨蛋吃完了,人也看累了,便回家吃粽子。剝開一層又一層的粽葉,露出一角棕色的糯米,咬一口,淡淡的粽香便在嘴里漾開……賽龍舟、吃咸鴨蛋、包粽子……
這些傳統(tǒng)節(jié)日里,包含著小小的幸福……
端午節(jié)作文 篇4
今天奶奶休息在家,馬上要端午節(jié)了,奶奶說去河邊摘些蘆葦葉包粽子。奶奶把摘好的.葉子先在鍋里煮一下,然后拿出來再包粽子。
下午,奶奶買了一包蜜棗,要放在粽子里,這樣粽子又香又甜,我看奶奶包粽子,奶奶先拿出四片葉子,把葉子疊起來放平,然后裹起來像一個三角形,把糯米放進去,再放了兩粒紅棗,再放些糯米就全部包住,最后用一根繩子把粽子扎住,這樣就完成了,奶奶一下午包了好多的粽子,奶奶包的真好看,一定也很好吃的!
端午節(jié)作文 篇5
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這首詩吧?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jié)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jié)的風俗。
作為中國古老文化節(jié)日之一,端午節(jié)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nèi)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jié)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里,我讀了《我們的節(jié)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jié)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jié)是在中國這么多的節(jié)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jié)、端陽、重五節(jié)、夏節(jié)、天中節(jié)、五月節(jié)、詩人節(jié)等。端午節(jié)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據(jù)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后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jié)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jù)說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著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著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裊裊,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伙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wǎng)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lián)合國申報端午節(jié)為他們國家的遺產(chǎn),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jié)是中國人的,怎么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jié)日有關(guān)吧!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為保護宏揚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盡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我們的節(jié)日》,那一個個傳統(tǒng)、有趣的節(jié)日,正款款地向我們走來,《我們的節(jié)日》一書,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門,讓我們通過另一個角度,去審視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們更有理由為中華文化而自豪!
端午節(jié)作文 篇6
今天,是我國一年一度的具有偉大紀念意義的懷念故人屈原的日子——端午節(jié)。
一大早,爸爸就帶我們回奶奶家了,還沒進門就聞著奶奶家不時傳出的清香,我趕忙三步并作兩步邁進屋,我的口水差點就“飛落三千尺”了,一會奶奶端來了清香四溢,熱氣騰騰的粽子,只間有菱形的,橢圓形的,三角形的,為了好區(qū)分粽子餡,有的用桑皮纏的,有的用玉米繩纏的,還有的用線繩纏的……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起個大大粽子,三下五除二就剝開棕皮,看著鮮紅的大棗,粘滑的糯米,飛揚的熱氣,我迫不及待地狠狠咬了一大口,又香又甜,奶奶的手藝可真算得上精益求精,絕妙無雙,我狼吞虎咽的吃完一個,又順手拿起一個。
“加油!加油!”聽見門外的叫喊,我詫異的'探出頭,原來是小孩子們在小河邊賽“龍舟”!我也跟姑家弟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只見一個個紙做的精巧別致的小船漂在水中,每個小船都被畫得五顏六色,還起上了好聽的名字,看著一個個名字浮在水上,“神龍?zhí)枴保鞍谆⑻枴薄,甚至還有一些時髦的名字,如“潮人號”,“神馬浮云號”……一個個小船順著水而下,又接連著被浪給打翻,激起了一陣陣水花,嘩嘩聲,嘻嘻聲,吆喝聲接連不斷,此起彼伏,熱鬧極了。
一些老人將棕皮放在水中,看著它順江而下,聽奶奶說,這叫“避水”,讓水里的妖魔鬼怪吃飽,以后就不會纏著我們,不傷害人們了。
不一會,奶奶有約我回家吃荷包蛋,只見奶奶用艾蒿、麥穗、豬埡槽等五種珍奇異草熬成的湯,再放上紅糖,吃完蛋,再喝湯,喝了能治頭暈,我其實肚子早已撐得鼓鼓的,沒胃口再吃了,可迫于奶奶熱情跟諄諄教誨,還是勉強喝了點。不一會,鄰居家伙伴都來找我玩,奶奶讓他們吃粽子,荷包蛋,他們都說自己家有,吃過了。
以前我記得每年端午節(jié),農(nóng)村很少有包粽子的,奶奶每次煮一大鍋粽子,光送親朋好友跟鄰居就送去一大半,現(xiàn)在新農(nóng)村變化可大了,不光是體現(xiàn)在街道、樓房,家電、生活物質(zhì)上,農(nóng)村的鄉(xiāng)村文化大院也體現(xiàn)著農(nóng)村的精神文明,也體現(xiàn)著農(nóng)村天翻地覆的變化,也體現(xiàn)著百姓的生活蒸蒸日上。
端午節(jié),是古代人民勤勞與智慧,勞動與品質(zhì)的象征,是中國的自豪凝成的寶貴鉆石,看著農(nóng)村人家也如此重視這個紀念故人的節(jié)日,由此可見,屈原可真是一位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偉大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必定會流芳千古,永垂不朽的。
端午節(jié)作文 篇7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說起端午節(jié),我還明白它另外的名字呢!如端陽節(jié)、詩人節(jié)、女兒節(jié)等。
端午節(jié)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寫了許許多多的著名詩篇,提出過許許多多愛國政治主張,可是楚王不采納。最終,楚國國土被侵占,屈原滿懷憂憤,跳江自盡。人們?yōu)榱思o念他,祭奠他,在每年的這一天,就把粽子和許多的好吃的投到江里,目的是不讓魚兒吃屈原的尸體。
端午節(jié)那天,我問媽媽粽子是怎樣做的,媽媽說:“粽子是用翠綠、鮮嫩的蘆葦葉包著雪白的'糯米和蜜棗包的,如果沒有蜜棗的話,能夠用豆子等代替。熟它,需要煮一個晚上。煮熟以后,剝開變成墨綠色的蘆葦葉,就能夠看見潔白的糯米和棗團在里面,既好吃又甜,并且吃不膩。它既是開胃的美食,又是營養(yǎng)豐富的滋補品。
端午節(jié)真歡樂,真趣味!我又學到了知識,增長了見識。過端午節(jié)真好!
端午節(jié)作文 篇8
端午節(jié)到了,你們知道它的來歷嗎?不知道的話,我來告訴大家吧。
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是我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又稱重午節(jié)。關(guān)干端午節(jié)還有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午摘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的日子。”
然而我覺得端午節(jié)更多是為了紀念屈原。相傳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原大地齊、楚、燕、朝、趙、魏、秦七國為雄,他們各國之間為爭奪土地,使中原大地戰(zhàn)火連天。當時,屈原是楚國的'左徒官,他勸楚王要仁治,不要聽信小人讒言,可懷王不聽,還聽信讒言革職屈原。悲憤痛心的屈原,便寫下了不朽詩篇——《離騷》和《天問》。公元前278年,楚國被秦國攻破。屈原精神受到極大的打擊。面對國家亡滅,自己卻無能為力。扁抱石投入長江東邊的汨羅江。聞訊趕來的楚州百姓紛紛劃船,并拿來粽子投入江中喂魚蛟蝦蟹,讓他們不要吃屈原。
兩千年過去了,但是人屈原的形象仍然留在人們的心里。如今,每年五月初五日人們都會吃粽子,當然各地人民習慣不同!
端午節(jié)是我最喜愛的節(jié)日。不僅僅是因為能吃粽子,更是能感受到屈原對祖國的熱愛。
端午節(jié)作文 篇9
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端午節(jié)。它的來歷據(jù)說是這樣的:20xx多年前,楚國危機重重,楚王聽信小人的`謠言,把屈原趕出楚國,后來楚國滅亡了,屈原傷心欲絕,投汩羅江自盡,大家得知消息,紛紛劃龍舟去打撈屈原的尸體,可是一無所獲,人們怕魚兒吃掉屈原的尸體,就往河里扔粽子,從此便有了端午節(jié)及在那天吃粽子的習俗。
每到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我也想體會這個過程,就向姥姥請教。姥姥告訴我,剝粽子要先拿兩片葉子,向中間折成一個類似金字塔的圓錐形,放一半糯米,上面放入蜜棗,再用糯米鋪平,用葉子把糯米包的嚴嚴實實,包成一個三角錐形,然后用繩子給扎緊就可以了。看姥姥做的如此輕松,可真正操作起來卻沒我想象的那么容易,我包的粽子不是糯米漏出來,就是葉子散開,根本沒有辦法包完整。原來包粽子沒我想得那么簡單,就象學習一樣,要想學好,就要勤學苦練。經(jīng)過多次失敗,最后在姥姥的指導下,我終于包成了一個小粽子,雖然樣子不太好看,但也是我自己的勞動成果。
姥姥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加上水開始煮。一會兒廚房就飄來了陣陣香味,饞的我都直流口水,老是往廚房跑,就想看看粽子熟了沒有。過了一會兒粽子好了,我剝開嘗了一個,糯米軟軟、粘粘的,蜜棗甜甜的,美味無比。尤其是嘗到自己的勞動成果,感覺心里美滋滋的。
端午節(jié)不但讓我嘗到了美味的粽子,又讓我學習了很多的知識,真是太開心了。
【端午節(jié)作文】相關(guān)文章:
關(guān)于端午節(jié)過端午節(jié)的作文11-22
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作文7篇01-22
端午節(jié)作文10-24
端午節(jié)的作文05-27
端午節(jié)作文05-26
端午節(jié)的作文11-14
端午節(jié)的作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