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端午節(jié)習俗作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jié)習俗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jié)習俗作文1
今天是農歷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相傳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端午節(jié)之前,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勤勞的奶奶媽媽們在家里把粽葉洗凈,糯米浸泡過后,再放上鹽和醬油進行攪拌,豬肉切成一條條的放在醬油里浸個一天,等入味了,就開始了包粽子。糯米被她們的巧手包裹在了碧綠的粽葉里,然后用細細的裹緊。這時,我們小孩子早把大鍋里的水燒開了,大人們把粽子放下去,用大火煮。等到那大鍋里的水變得油綠油綠的咕嘟咕嘟地直冒泡,伴隨著粽子誘人的清香撲入鼻中,粽子就煮熟了。
如果有小孩子的人家,大人們會采來艾葉和一些說不上名稱的植物,放進鍋里煎成湯給孩子泡澡,聽說這樣能給小孩子排毒,還不怕被蚊蟲叮咬。我小的時候就洗過這樣的澡。洗完了澡,大人們給小孩子的手腕上綁上五色線,這五色線是寓意保平安的。小的時候我覺得挺好看的,綁上去之后就不舍得解開,F(xiàn)在漸漸長大了,怕被同伴們笑話,也就不肯綁了。
包粽子,吃粽子,洗艾葉澡,這就是我們端午節(jié)的習俗。
端午節(jié)習俗作文2
粽子是端午節(jié)的節(jié)日食品,古稱“角黍”,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tǒng)食品。
民間有吃粽子的習慣,傳說是為了紀念屈原的。 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主張抗擊秦國,但意見沒有被采納,反而被罷了官,楚國快要滅亡時,屈原很痛心,農歷五月五日這天,他投汨羅江自殺。投江后,楚民為了不讓江里的魚吃屈原的尸體,就往江里投食物。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每逢端午節(jié)那天,便把粽子投到江里祭祀屈原。這就是端午節(jié)吃粽子劃龍舟的來歷。
因地區(qū)不同,由材料以至粽葉, 都有著很大的差別,連“裹” 的形狀,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早期人們盛行以牛角祭天,因此漢晉時的粽子,多做成角形, 作為祭祖用品之一。此外,一般還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長形等各種形狀。 北方的粽子,多是簡單白米,國內的粽子,以江南出產的最有名。嘉興粽子早在清代,食書記載嘉興粽子的種類有很多如:竹葉粽、艾香粽、薄荷粽、豆沙粽 蓮子粽 、松仁粽、火腿粽……在嘉興粽子中,五芳齋最為著名。
粽子是一種很好吃的食物,所以我很喜歡它。
端午節(jié)習俗作文3
端午節(jié)有許多的習俗,如吃棕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xiāng)DD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jié),當?shù)氐睦先藗兙蜁谧约业拿恳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jié),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jié)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詞,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后,再把那一?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來。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著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著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習俗之一D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端午節(jié)習俗作文4
文從五歲的時候開始對端午節(jié)的習俗有印象。
她首先知道,端午節(jié)是要包粽子的,是為了紀念那位屈原老爺爺。接著,她又知道了端午節(jié)要在掌心和前額抹一些黃色的雄黃酒,據說那樣可以變得更勇敢。接著,她還知道了,家家戶戶要要門上掛艾葉和菖蒲,這樣那些妖怪和不好的東西就不敢進門了……
今年端午節(jié),我煎了一些草藥水,晾涼了給她洗耳恭聽澡。她爽快地答應了,還問:“媽,這也是端午節(jié)的習俗嗎?”
“嗯。是的。”我點點頭說。
“為什么會有這個習俗呢?”文接著問。
“據說,在這一天,用草藥煎的水洗澡,身上不容易被蚊蟲叮咬,還不會長瘡呢……還有……我不清楚啦,我們去查一下吧……”
“真有趣!我最蚊子咬了,我趕緊洗澡去……待會再查那些……”文開心去走進充滿草藥味的衛(wèi)生間。
每個節(jié)日對文來說,都是有趣的,因為她會了解到一些她玩的東西,體驗一些新的經歷。
端午節(jié)習俗作文5
星期三是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我起了床,今天的早飯是粽子。粽子是用粽葉把糯米和各式餡料包起來,再用繩子系緊。在粽子里,我最愛吃肉餡的。因為里面的肉是在各種調料中浸泡過的,所以蒸過之后特別好吃。
早飯吃好后,我們出了門。我看到門上掛了幾根艾草,聽說那是辟邪除病用的。在路上,我從老姥姥那買到一個漂亮的香袋。這香袋上有彩色的條紋,上面系著一條長長的,漂亮的掛繩。我拿在手上聞了聞,有一股中藥的味道。后來我才知道里面放著艾草粉。
聽媽媽說,端午節(jié)還有一個習俗是賽龍舟。一條條龍舟,好似水龍一樣,在湖面上翻騰起伏。龍舟上的人用力地劃著槳,還有人敲著鼓,好像在催龍游得快些。大家你追我趕,奮力向終點劃去。
端午節(jié)是用來紀念屈原的節(jié)日。它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我們每個我國人都應該重視它。
端午節(jié)習俗作文6
端午節(jié)快到了,我在家跟著奶奶學習包粽子.
我們先把昨天晚上泡的糯米拿出來,再把蘆葦葉放在鍋里煮3個小時左右拿出來,再去超市買蜜棗和花生,然后就開始包粽子了.
首先拿起蘆葦葉把它卷成一個圓錐型,不要把葉子用完(等會還要把粽子包上呢),然后我們往里面放一點糯米,再把蜜棗放進去再放一點糯米,再把花生放進去,把口填滿把邊上的粽子葉扣上去,用線或葉子把粽子包上再系上.經過這番忙活后我們的粽子就成型了,像一個三角形.注意:一定要系緊不能太松,太松的話會在煮粽子的時候松開,整鍋粽子就會變成一鍋糯米湯了(我就辦過這事,把奶奶搞的哭笑不得.)千萬不要像我學,包得那么松,變成了一鍋粥.
接下來就是最關鍵的時候了,我們包好的粽子要下鍋了.煮的時候先開大火煮滾了以后用小火煮,煮2~3個小時就可以出鍋了.如果喜歡吃肉的可以用上面的方法再做肉的一樣很好吃.
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現(xiàn)在粽子成了我們的傳統(tǒng)食品,現(xiàn)在我仿佛又聞到了陣陣飄來的粽子的香味,聽到奶奶喊:“吃粽子了……”
端午節(jié)習俗作文7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jié)。是我們紀念投江自盡的偉大詩人屈原!
在這天,家家都要包粽子。賽龍舟!你肯定想問為什么吧?我來告訴你。因為為了撈救投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jié)還有一個傳說,不過是紀念伍子胥的!伍子胥是個楚國人,他的父親和兄弟都被楚王所殺,后來伍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幫助吳國伐楚,五戰(zhàn)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挖掘墳墓用鞭子打楚王,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zhàn)百勝,越國素材大敗,越王勾踐希望講和,夫差允許了。伍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伍子胥,夫差信之,賜伍子胥寶劍,伍子胥以此死。伍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居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取下了伍子胥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jié)也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而現(xiàn)在,我們正在吃食餅筒,看龍舟賽,紀念先人。
端午節(jié)習俗作文8
說到端午節(jié),大家一定都知道。
端午節(jié)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陽節(jié)、賽詩節(jié)、重五節(jié)等等。端午節(jié)有很多習俗,像吃粽子、賽龍舟、戴五絲線、吃“五黃”等。
說到粽子,我可是很喜歡。我見到的粽子有兩種,一種是竹葉粽,一種是竹筒粽。餡兒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紅棗餡的,豆沙餡的,有香米餡的,有糯米餡的,有八寶粥餡的,這些餡都是粘粘的,吃在嘴里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饞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聽家長說,端午節(jié)還有一個故事呢。楚國時期,當時正是五月初五,屈原因受冤枉,抱著石頭跳進了汨羅江。當?shù)匕傩章牭竭@個消息之后,劃船去搭救,可是打撈了半天都沒撈到。他們怕魚蝦吃了屈原的尸體,就在汨羅江上劃龍船、丟粽子,引開魚蝦。
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人士,一直將賽龍船、吃粽子的習俗延續(xù)到今天。
端午節(jié)習俗作文9
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重五節(jié)。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不過,也有人說端午節(jié)是龍節(jié),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shù)民族紀念龍神的節(jié)日。
聽媽媽說端午節(jié)的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shù)聯(lián)系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我想應該是讓那些兒童長命百歲吧!各家還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我們南方那兒過端午節(jié)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在我們家鄉(xiāng),過端午節(jié)的時候奶奶會用五色毛線系成一張網,里面裝一個青皮鴨蛋,讓小孩子掛在胸前,聽說是辟邪用的。
有一個兒歌說得形象: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嗨!端午節(jié)的習俗真是數(shù)不勝數(shù)。
端午節(jié)習俗作文10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
端午節(jié)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
中國的端午節(jié)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天中節(jié)、詩人節(jié)、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們過節(jié)的習俗卻大同小異。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吃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余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
端午節(jié)習俗作文11
你們知道端午節(jié)的習俗嗎?那我來告訴你吧!有喝雄黃酒,掛艾草,賽龍舟,吃粽子。這些習俗都是用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認—屈原。
屈原因為對自己的國家失去了信心十分傷心,所以他就投汨羅江而死。百姓們得知屈原死了,就把雄黃酒倒到河里,把蛟龍灌醉了,再把粽子扔進河里讓蛟龍去吃,這樣蛟龍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尸體了。還有劃龍舟這樣的活動,這樣是可以把小魚小蝦趕跑,這樣就不會吃了屈原的尸體。
掛艾葉是用來驅趕蚊子和蛇,以及一些對我們有危害的蟲子。
賽龍舟是表示屈原愛國,愛百姓的精神,這也是為了紀念他不給國家丟臉的精神。
他也說過很多有名的詩:《九歌》《離騷》等有名的詩歌。他的詩歌讓人看了會讓人情不自禁地稱贊起他寫的詩。屈原在死之前也是一個名聲不小的人呢!而且他還是楚國最有名的詩人,自從他走了之后,楚國沒有了如此有名的人了。屈原是一個很厲害的人。
屈原真是一個愛國又偉大的詩人啊。
端午節(jié)習俗作文12
一說到端午節(jié),我就想到了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也是我國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端午節(jié)又叫端陽節(jié)、重五節(jié)、五月節(jié)、龍舟節(jié)……端午節(jié)有很多習俗,聽我來說一說吧!
端午節(jié)那天,家家戶戶都要在門口或窗戶插艾蒿、掛菖蒲,用來驅蚊避邪保安康。
賽龍舟和吃粽子是端午節(jié)的兩大習俗。相傳古代有一位愛國詩人屈原,他被奸人所害被流放。他在流放途中聽到了他的國家快要滅亡了,悲憤交加,投入汨羅江自殺了。老百姓為了不讓魚蝦吃他的遺體,于是就把糯米團子扔到河里。從那以后,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就傳承下來了。
粽子的形狀很特別,有棱有角、口味應有盡有,比如咸肉餡的、香芋餡的、紅棗餡的……吃起來軟軟糯糯,好吃極了。
端午節(jié)還有很多習俗,有戴長命縷、吃五黃、佩香囊等等。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好少年,要把這些習俗好好地傳承下去。
端午節(jié)習俗作文13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币宦牭竭@首童謠,大家眼前肯定會浮現(xiàn)出一個畫面,這就是我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是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又稱重午節(jié)、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艾節(jié)、浴蘭節(jié)。每當?shù)搅诉@一天,許多習俗都跟“五”這個數(shù)字有關:在大街上,小朋友們的脖子上肯定會戴著由紅、黃、藍、白、黑五色系的“長命縷”;有些小朋友的頭上,可能還畫著用雄黃寫的“王”字,像小老虎一樣,可神氣了;各家都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還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粽、雄黃酒。
當然,孩子們念念不忘的是吃粽子和賽龍舟。相傳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不讓世間的污穢來沾辱他純潔的品格;所以他吟完“懷沙”后,便跳入奔流的江水中。人們把粽子扔進河中是為了把魚、蝦的肚子填飽,不去吃屈原的尸體,而賽龍舟則是去尋找跳入江中的屈原!耙欢欢钡穆曇舨粩鄠鱽,是那么短促、有力、充滿生機。一條條神氣活現(xiàn)的龍舟在江中游著,它們一條比一條游得快,一條比一條游得穩(wěn)。
啊,又到了一年粽子飄香的時候……
端午節(jié)習俗作文14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是我國三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的,又稱重午節(jié)、端陽節(jié)。
是紀念投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節(jié)日。不過,也有人說,端午節(jié)是龍節(jié),是五千年以前,南方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
聽說端午節(jié)的習俗都與“五”數(shù)字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著五色紅心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兒或是足踝上稱為“長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薄、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色的粽子、雄黃酒。在南方北方,天還要在兒童[來源]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相傳龍舟競渡是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咬食屈原的遺體。
打掃房屋、用端午這天正午的陽光曬蒜頭、曬艾葉草恐怕是蘇北一帶眾所周知的習俗啦。
嗨,端午節(jié)的習俗說也說不盡,這首兒歌對它做了總結:“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jié)習俗作文15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边@是一首關于端午節(jié)習俗的兒歌。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傳說是為了紀念投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jié),又稱重陽節(jié)、重五節(jié),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shù)字聯(lián)系在一起。民間會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成為長命縷。端午那天,家家戶戶還要在門上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還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和雄黃酒。這一天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都會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也都會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
端午節(jié)最主要的習俗還是吃粽子和賽龍舟。傳說人們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而人們劃著船在河中撈救屈原遺體的行為也逐漸演變成端午節(jié)最重要的賽龍舟活動。
每逢端午節(jié),人們都要把房子打掃得干干凈凈,在廚房里撒上雄黃水,用來殺死和防止毒蟲孳生。
【【推薦】端午節(jié)習俗作文】相關文章:
端午節(jié)習俗07-02
端午節(jié)習俗小學作文08-11
端午節(jié)習俗中學作文05-12
關于端午節(jié)習俗作文03-18
春節(jié)習俗作文【推薦】08-14
端午節(jié)的習俗小學作文07-30
蘇州端午節(jié)的習俗作文03-11
端午節(jié)的習俗的作文05-29
端午節(jié)習俗作文350字01-30
端午節(jié)習俗作文800字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