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端午節(jié)粽子作文集錦十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jié)粽子作文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jié)粽子作文 篇1
今天是端午節(jié)。我們都知道端午節(jié)要吃粽子。粽子好吃卻很難包,我給大家講講我學包粽子的經過吧。
米和粽葉是媽媽早已準備好的,媽媽和姨媽已經在一邊包開,小表妹在一旁也嚷著要包,有模有樣的拿起粽葉。
我先看媽媽包。只見好把粽葉團好,再用勺子舀一勺糯米放進粽葉的一角,讓糯米平鋪著,然后加進一些餡料,再用糯米把餡料包圍,最后小心翼翼把葉子卷起,把糯米藏好,這樣就有粽子的基本外型,再用線把包好的粽子捆好,一個好看的粽子就出來。
我選一張大小適合、沒受到損害的葉子,也加入這支學包粽子的隊伍。開始倒還簡單,可當我要拿起線捆它時,不聽話的糯米卻一粒粒地往下掉,原來是葉子的一角有縫隙,糯米包得也不扎實,媽媽說再用一張葉子補包。我重新拿一張葉子把這個角補上,可當我拿起線要捆的時候,粽子似乎故意和我作對似的,怎么也拿不好,這線也中邪般一下子從我手中溜下去。我撿起線認真地捆起來,這回,發(fā)脾氣的是粽子,它從我手中掉下去,第一個粽子就這樣完!
算,再包一個吧。說干就干,這次我可吸取教訓,當到剛才這道“鬼門關”時,我把包好的粽子放在桌子上,再兩只手去綁這只粽子,終于慢慢地把線捆上去,雖然看上去這只粽一圈胖一圈廋的,可它畢竟是我親手做的,我的心里美極,就繼續(xù)干起來。
看來,做事情一定不能急于求成。
端午節(jié)粽子作文 篇2
我到外公家玩。當我做完作業(yè)后,只看到媽媽正在包粽子。我對媽媽請求: “我可以一起報粽子嗎?"媽媽笑笑說:“你先看我怎么包的,然后你再試試看!庇谑俏议_始仔細地觀察媽媽包粽子。
媽媽首先把四片粽葉疊成寬約5厘米,將一段和中心重疊,就像一個小漏斗,然后裝上肉和米。把剩下的一段與小漏斗重疊起來,在露出的一個小洞里填上米,把粽子里塞結實。最后用一根針把粽葉的小一段穿到背面拉緊,這樣一個好吃的粽子就完成了。
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包粽子,這樣以后就可以幫媽媽的忙了。
名師點評:
小作者用生動的語言講述了自己跟媽媽學習包粽子的趣事,文章選材很好,敘述也很生動,展現出了家庭生活的溫馨和美,也讓讀者掌握了粽子的包法。
文章的條理性也很好,起因、經過依次敘述,結尾小作者再用簡潔的語言總結,這樣讀者閱讀起來就可以一目了然了。而且全文語言流暢,層次分明,作為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這篇文章寫得很不錯啦!小作者不僅要學會包粽子幫助媽媽,還要學很多的知識,做一個聽話的好孩子,這是對媽媽最好的回報啦!
端午節(jié)粽子作文 篇3
我愛吃那香噴噴的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卻從來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開眼界了。
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認為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不學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能包得漂亮而結實非常不容易。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
哈哈,經過小挫折,總算是到了最后的,也就是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小KS(小意思),看我大顯身手。地球人都知道,粽子要包扎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先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認為奶奶她們抱的樣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張地用棕繩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理由很充分,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也是十分結實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就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中各樣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誕生,可我連一只都包不好,骨子里的牛勁兒頓時上來了。有了失敗,我小心了許多,也成功地包出了幾只。
吃著自己做的可愛的粽子,我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
端午節(jié)粽子作文 篇4
端午節(jié)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tǒng)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堿,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堿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jié)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于粽里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后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六月的天空是湛藍深遠的,六月的小伙伴是活潑開朗的,六月是炎熱的。端五節(jié)坐著龍舟,脖子上掛著香包,頭上扎著艾葉辮子,吃著香噴噴的粽子,向我們駛來。
端午節(jié)的前夕,媽媽就開始包粽子了。吃粽子可是端午節(jié)習俗里不可缺少的。它的味道可佳了,讓人吃了還想吃。媽媽包的粽子可是天堂美食,跟商店里買的沒什么兩樣。新鮮的粽葉,大盆用醬油調好的糯米,還有香噴噴的肉餡都準備好了,就要開始包粽子了。媽媽先把粽葉折成漏斗形,抓了一些糯米均勻地鋪在底下,然后夾了一塊肉餡,放在中間。接著又鋪上一層糯米。疊上粽葉的尾巴,把粽葉的頭折成尖角。最后,把繩子扎好,一個小巧玲瓏的粽子就包好了。我見媽媽麻利地包粽子,我的手也癢癢的,想試一試。別看我說說簡單,做起來難多了。我包的粽子一會兒“喂”得太多了,糯米都從粽葉縫里“逃”出來;一會兒“喂”太少了,還沒“吃”飽;一會兒粽葉被我折得亂七八糟的,粽子包得奇形怪狀……我灰心喪氣,干脆不干了。媽媽見了,鼓舞我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不要氣餒,我們一步步來,總有一次會成功。”聽了媽媽的話,我的心情好多了。在媽媽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下,接二連三地包出了一個個有模有樣的粽子。
媽媽把粽子放進鍋里煮,一股香噴噴的味道鉆進我的鼻孔,我饞得直流口水。媽媽拿出一個粽子,解開繩子我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吃著自己親手包得粽子,我明白了:做事要一步一步來,不要急,越急越做不好事,就像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今天,我很開心,為什么呢?因為今天是端午節(jié),我們可要吃粽子啦,不過,那可愛的粽子是怎么包的呢?我還不會,所以,今天我要學習包粽子了。是不是很興奮呢?如果你也想學,就跟著我一起來吧!
包粽子還要看材料,如果你想包出好吃的粽子,就得用上好的粽葉,優(yōu)質的糯米,以及新鮮的肉餡。今天,我很開心,為什么呢?因為今天是端午節(jié),我們可要吃粽子啦,不過,那可愛的粽子是怎么包的呢?我還不會,所以,今天我要學習包粽子了。是不是很興奮呢?如果你也想學,就跟著我一起來吧!
包粽子還要看材料,如果你想包出好吃的粽子,就得用上好的粽葉,優(yōu)質的糯米,以及新鮮的肉餡。將糯米洗凈,泡3小時備用;把豬肉切成長約4公分,寬2公分的長條;香菇泡軟后,去蒂切成條狀;再將豬肉、香菇以醬油、五香粉、鹽、糖等調味料腌2小時。洗凈粽葉及粽繩,取2張粽葉,在三分之一處折成漏斗狀,在漏斗中舀入一半糯米,放入豬肉、香菇、咸蛋黃等餡料,再加上糯米填滿,接著將多余的粽葉折回蓋住漏斗包裹好,用繩子在粽腰處扎緊打結,做好后放入鍋中,以水蓋過粽子,用中火煮2小時,熟透了便可食用。
哦,我學會了包粽子。我真開心!
端午節(jié)到了,我家正忙著包粽子呢。
今天,天剛蒙蒙亮,我們都起床了。媽媽讓外婆做餡,讓小姨洗粽葉,讓我發(fā)粽葉和繩子,她做粽子。至于“大名鼎鼎”的“大廚”老爸嘛,就負責煮粽子。
外婆先用玻璃瓶碾碎事先泡好的綠豆,加上水和一些調味料,就做成了一盆香味四益的'綠豆餡。外婆又把一些煮熟的糯米放進另外一個盆里。最后,她拿出一些豬肉,放進一個小碟子里。只聽一陣“嘩嘩”的水聲,小姨也把粽葉洗好了。我把兩片粽葉和一條繩子遞給媽媽。只見媽媽熟練地把一片粽葉折成斗型,再把兩勺糯米、一勺綠豆和幾片豬肉放進粽葉里,再在上面壓上一片粽葉,然后把多余粽葉向內折,最后綁上一條繩子,一個粽子就做好了。就這樣,一個、兩個……一共做了四十多個。老爸接過粽子,把它們裝在兩個壓力鍋里,在把壓力鍋都放在煤氣爐上。他一會兒看看這鍋,一會兒看看那鍋,忙得不亦樂乎。過了二十分鐘,粽子煮好了。廚房里充滿了粽香。
我拿了一個粽子,去了葉,便狼吞虎咽了起來,沒到一秒鐘就吃完了。
自己家包的粽子就是好吃,我明年還要吃。
又到了端午節(jié)。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想起端午節(jié)的粽子。
端午節(jié)前幾天,媽媽就從市場上買來包粽子的粽葉、糯米、綠豆等,到端午節(jié)那天,就把它們拿出來,用水浸濕,洗干凈,然后開始包粽子。她拿起一些粽葉,疊成開列一排,隨后一層糯米、一層綠豆、一粒豬肉,最后加上一層糯米把綠豆和豬肉包在中間,再把疊好的粽葉,壓緊,按平,折疊,最后用線捆住,就這樣一個粽子在她們的手上包好了。
粽子包完后,她就把粽子放進鍋里,加上合適的水,讓它蒸煮。大約煮到兩個小時吧,廚房里飄散出一股粽子的清香,深深地聞一口,沁透心脾。這時,饞嘴的我就迫不及待地讓媽媽從鍋里抓起一條粽子,不管它炙熱燙手,就解開線團,送進嘴里,用牙齒咬一口,滾燙的粽子,有時弄得我牙齒根,舌頭嘴上頓時起滿了大大小小的泡泡,盡管這樣我還是不肯吐出來,味道好極啦。
聽大人們說,端午節(jié)這天有一個古老的故事。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期楚國的大詩人屈原因仗義直言遭革職放逐。眼見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是有心報國而無力回天,憤然之下,于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傳說屈原死后,百姓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的還拿出食物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因此,在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等的風俗,以此來紀念屈原。時過境遷,人事物非,可端午節(jié)一直流傳至今,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和文化。
端午節(jié)粽子作文 篇5
今天是端午節(jié),我過的真是很高興。因為今天我不僅了解到更多的有關端午節(jié)的知識而且又吃到美味的大粽子。
我今天了解了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在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它是漢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jié)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jié)、重五節(jié),五月節(jié)、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天中節(jié)、地臘、詩人節(jié)、龍日、艾節(jié)、端五、夏節(jié)等等。
我還知道了古代詩人屈原的一個和端午節(jié)有關的故事。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jié)也稱詩人節(jié))。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棕子。
今天的節(jié)日讓我知道了許多知識,所以我也要寫下來,讓更多的同學也知道這些知識!
端午節(jié)粽子作文 篇6
今天是5月28日,是端午節(jié),我們應該吃粽子。這天媽媽去商場里買粽子,媽媽買來粽子時,我就猜測到,這么大的 粽子,一定又好吃,又香甜吧,我笑著說,媽媽說:"那可不一定哩!你又沒吃,怎么知道是什么口味,媽媽煮好之 后,就開始吃了,味道果然很甜,媽媽也說好吃,就這樣,我們過著幸福的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粽子作文 篇7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我的媽媽說:“咱們去買點糯米、葦葉、蜜棗,到外婆家包粽子!蔽腋吲d地答應了。我和我的媽媽轉了三條街,還是沒買來葦葉。我說:“別買了,我們就用外婆家房后的竹葉吧!
到了外婆家,我和外婆一起去竹林里撿竹葉,我的媽媽在家里泡糯米。竹葉已經干了,我只好把撿回的竹葉用水泡一泡。
吃過午飯,我們開始包粽子了。外婆和我的媽媽不會包,我只好當他們的小老師,給他們示范包粽子的方法,不一會兒,外婆和我的媽媽就學會了。我們齊心協(xié)力,不一會就把粽子包完了。我的媽媽說:“真是人多力量大呀!”
開始煮粽子了,我的媽媽把包好的粽子放到高壓鍋里,添上水,點燃氣,我們靜靜地等著粽子變熟。這時,閑下來的我的媽媽問我:“你怎么會包粽子呀?”我自豪地說:“是跟著街上賣粽子的阿姨學的!蔽业膵寢屨J真地說:“高潔,這就叫處處留心皆學問。學習也應該像這樣用心!
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里也覺得香甜。
端午節(jié)粽子作文 篇8
端午節(jié),我家包粽子,我也想跟著湊湊熱鬧!
我首先拿起一片粽葉,卷成一個漏斗形狀,把糯米倒進去,用線封好。好了,現在可以煮了。我小心翼翼地把粽子放進開水里,不一會兒,粽子出鍋了!我看著那熱騰騰的粽子,口水直流三千尺,馬上拿起一個,剝開粽葉,一口就吞下去了,真好吃。」!因為是自己包的。
這樣的端午節(jié)真有意義!
端午節(jié)粽子作文 篇9
端午節(jié)人們要吃粽子,劃龍舟。為了過端午,媽媽買了幾個粽子。棕葉是綠色的,糯米是白色的,粽子是三角形。
還沒等媽媽煮粽子,我的肚子早已經“咕咕”叫了。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對媽媽說:“媽媽,我肚子餓了!眿寢屨f:“看把你急得!
媽媽把粽子放在高壓鍋里煮。發(fā)出一種“絲絲絲”的聲音,還會冒出熱氣,我真想快點煮熟。
粽子終于煮好了,媽媽不知道在廚房干什么?過了好一會才端出一盤香噴噴的粽子,我連忙找粽子身上的繩子的結。我折騰了半天,才
解開繩子。在剝粽葉的時候不小心碰到了粽子的里面,手上粘上了幾粒糯米。我連忙拿面巾紙擦掉,可是卻怎么也擦不干凈手黏糊糊的。剛
剛出鍋的粽子有點燙,還是個肉粽散發(fā)著一股粽葉夾肉的香味。
不知道粽子還有些什么味的,是不是還有甜的呢?
端午節(jié)粽子作文 篇10
你們是不是都有自己喜歡的節(jié)日呢?不過我最喜歡端午節(jié)了!因為在端午節(jié)那天,我學會了包粽子。
就在端午節(jié)的前一天晚上,我興奮得睡不著覺,心里想:明天會不會有什么驚喜呢?我懷著這樣的問題睡著了。早晨,我迫不及待地換上衣服,突然,廚房里傳來了一陣清香,“!”原來是粽子的香味呀!”我開心地說道。我立馬跑到廚房,發(fā)現奶奶正在包粽子呢!我的嘴巴不停得流口水,就在我流口水時,奶奶大聲地說:“呀!包粽子的材料沒有了。”我一聽,信心滿滿地說:“我?guī)湍阏野!”奶奶一聽,高興極了。奶奶先教我如何摘粽葉,首先要找又長又寬的粽葉,這樣才好包一些。奶奶教完我摘粽葉后,我們找到了一棵千年竹,上面的竹葉就是粽葉,我看了之后,發(fā)現它都葉子比普通的竹葉長且寬。奶奶說:“摘的時候要小心,因為它長得長,邊上也可能會劃到手,所以一定要細心!蔽衣犃撕,開始小心翼翼地摘竹葉,過了幾分鐘,我和奶奶摘了一大半竹葉。接下來就是糯米了,我想糯米是什么。奶奶說:“糯米其實就是普通的米,不過,包在粽子里,它就叫糯米!”我聽了后,心里想:原來粽子有這么多有趣的學問呀!所有的材料齊了后,奶奶和我開始包粽子,開始我不會包粽子,不過奶奶細致耐心地教著我,奶奶說:“先把竹葉弄成三角形,再用勺子把糯米舀在里面,然后把上面所剩的地方蓋在上面,接著用麻繩綁一圈,好了,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晚上,爸爸和媽媽回來,奶奶把今天所有的事講給她們聽,他們都夸我很厲害哦!
我最喜歡端午節(jié)了,因為在那一天我學會了包粽子。
【【必備】端午節(jié)粽子作文集錦十篇】相關文章:
端午節(jié)必備食物粽子簡筆畫05-09
端午節(jié)吃粽子05-12
【精】端午節(jié)的粽子作文01-21
端午節(jié)的粽子作文【精】01-13
【薦】端午節(jié)的粽子作文01-13
【熱】端午節(jié)的粽子作文01-13
端午節(jié)的粽子作文【推薦】01-13
端午節(jié)的粽子作文【薦】01-13
端午節(jié)的粽子作文【熱】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