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廣濟橋作文(通用13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yōu)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廣濟橋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廣濟橋作文 篇1
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廿四州,廿四樓臺廿四樣,兩只鉎牛一只溜。你們知道這首歌謠描繪了什么景點嗎?讓我告訴你們吧,那就是中國四大古橋之一---廣濟橋。
廣濟橋被著名橋梁學家茅以升先生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最令我驚嘆的是橋中間的.十八梭船浮橋。它沒有任何支柱,是直接浮在水面上。且每天固定時間,會把船開走,我突然想起,這就是過河拆橋。
廣濟橋上有三十個亭臺,亭臺里展示了潮州的傳統(tǒng)工藝品。最令我驚訝的是潮州麥稈畫,它最初以編織物形式出現(xiàn)。人民使用收割后的麥稈,織成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的小工藝品,后來慢慢地變成了麥稈畫,真是秋蕊盈枝花似錦,玉露凝霜溢芳香!
廣濟橋亭臺上不僅有美不勝收的畫,也有潮州彩瓷。大大小小的盤子,瓶子上燒出各種各樣的花紋,飛鳥魚蟲竟在上面。彩瓷不但是盤子、瓶子,也有一些人像,如亭亭玉立的貴妃、大詩人韓愈和中國娃飛!
廣濟橋,一座橋梁、浮橋和拱橋合為一體的世界聞名之橋。擁有許多潮州物質遺產和許多的傳說的神奇之橋。
廣濟橋作文 篇2
我的家鄉(xiāng)最聞名的橋就是廣濟橋,它是我國的四大古橋之一。我很喜歡在這座橋上漫步,感受橋上的風景,這座橋給我很深的感動。
廣濟橋全長518米,西面有8個橋墩,10個樓閣;東面有128個橋墩,14個樓閣,中間用鐵索連接了18梭小船。西面第8墩和東面第12墩各有一只鉎牛,東面的`那只鉎牛被大水沖到上游去了,所以有人唱起了一首歌謠:“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二十四州,二十四樓臺二十四樣,兩只鉎牛一只溜”。
廣濟橋不但造型奇特,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韓愈來潮州任官后,發(fā)現(xiàn)韓江隔斷了兩岸百姓,就想修一座橋,于是他請廣濟和尚和韓湘子來修橋。廣濟和尚從西邊修,韓湘子從東邊修,他們修到中間時,石料卻用完了。所以何仙姑把18葉荷葉放在中間擺齊成了木船,共同曹國舅把戲板放在木船上連接的木板,鐵拐李解下腰帶縛住了木船,遂成中段浮橋。
靜靜地漫步廣濟橋上,讓微風輕輕地吹著,感覺愜意極了。
廣濟橋作文 篇3
暑假,我和爸爸媽媽參觀了潮州有名的廣濟橋。廣濟橋座落在潮州市東城門外,連接韓江的東西兩岸。
廣濟橋建于1170年,全長518米,分為東中西三段。東西兩段為梁橋,中段為浮橋。由于韓江江面寬闊,水流湍急,而且當時的建筑水平不發(fā)達,所以人們靈活地運用了浮橋來解決這個難題。中段的浮橋是用鐵鏈把18只木船連接而成的,浮橋會為往來的船只或排洪定時開啟。東西兩段的24個梁橋橋墩用花崗巖石砌成,每個橋墩上都建有不同風格的'許臺樓閣,非常美麗而又堅固。
早晨,城市蘇醒了。從遠處看去,廣濟橋像一條巨龍橫貫在韓江上。橋上人山人海,人來人往,人們都在迎接新一天的開始。
傍晚,在夕陽下水面波光粼粼變成了橙色。橋上橋下,有許多的游人在拍照,好像要把這美麗而又壯觀的影像全都記錄在相機里。
這真是一座奇特的橋。不僅因為它的美景,還有它奇特的橋梁構造。
廣濟橋作文 篇4
在奉化江口街道南渡村的縣江上,有一座長51.68米,寬6.6米,略呈弧形的四孔木石結構的廊屋式橋,叫廣濟橋。它是南宋紹興年間縣人汪級首建,后又于元至元年間重建的,到現(xiàn)在已經有一千多年了。
廣濟橋設計科學,歷史價值最高的要數(shù)它榫卯結構的橋墩構造了。橋下有四列石柱作為橋墩,它不像一般橋梁用石塊砌成,而是各用六根扁長的`條石陡立組成,就像是二十四個壯士整齊地排成四排,默默地守護著廣濟橋。
廣濟橋是一座四孔廊屋式橋,從橋的一端望過去就像一條長長的走廊,看不到盡頭。我想在某個下雨天或是炎熱夏天的晚上,廊橋一定成了人們避雨、乘涼的好地方。
據(jù)說,廣濟橋是浙江省唯一的一座廊屋式橋,也是寶貴的文化遺產,我們一定要好好地保護它。
廣濟橋作文 篇5
我們的童年生活里有許多的事。有高興的;有悲傷的;有難忘的;有喜劇的?晌矣X得最有趣的是那件事,它至今還流淌在我的腦海里。
記得那是五年級的一個星期五,我們全校師生準備去桃花山春游,可是這一天又下著雨,真是不湊巧呀!老師說:"今天風雨無阻。"這句話激發(fā)了同學們的斗志力!聽到了這句話,同學們十分高興,有的歡呼著,有的一蹦三尺高。"好,好"大聲的叫道。八點鐘了,老師同我們一起出了學校,乘著己包了的公共汽車開向桃花山著美麗的桃園。汽車上,同學們的說話聲,笑聲大過了汽車的呼呼聲。過了半個多小時,我們到了美麗的桃花山山腳。我剛走下汽車,一鼓清香的氣息飄到了我的鼻子里。我仰望山頂,一看,這么高,而且地還是濕淋淋的,心想:不會吧,這么高怎么走呀,而且路又不好走。我環(huán)視了周圍的同學,他們把雨傘當拐杖,準備挑戰(zhàn)這艱巨的任務。我轉過頭來,問了問我的好朋友:"是走上去嗎?"當然"
沒辦法,只號跟著"大部隊"往山上走去。許多同學走在半山腰的時候就不想走了,老師得知后,勸說他們繼續(xù),上面有很美的景色。還有的同學在走到半山腰的時候,一下子摔倒在地上,我正譏笑著我旁邊被摔著的同學。"不好"我踩在了一塊濕淋淋的石頭上,一下子自己的.膝蓋也打臟了,隨著坡度越來越陡峭,全班幾乎沒有一個人沒有變成小泥人。我正走著走著,一不小心,又摔倒了,結果后面的幾個同學跟著我"拜拜"。"真是不好意思,連累了你們。我急忙道歉。在這種情況下我還有什么信心登山呢。"真沒意思,在學校好好的課不上,來登什么山嘛,無聊。"我旁邊的同學聽見了,對我說:"這挺有意思的呀,跟我來"說著便拉著我向上沖去。我和幾個同學本來都掉隊了,幸虧有他們的幫助,我趕上了"大部隊"從新樹立起了信心。
到了山頂,一朵朵桃花盛開了,好象在給我們打招呼:"春天又來了,多美呀!"我們在這里吮吸著清鮮的空氣,等于是一種大自然賜給我們的恩惠。我們要好好把握這點時間,享受著春天的快樂。由此我也明白了,要想得到回報,首先要付出。要想享受大自然給我們的恩惠,就要不怕困難,努力地向上攀登。
春游了,春游了!”教室里傳來一陣震耳欲聾的歡呼聲。無論高的矮的,大的小的都異常的興奮,那是因為我們要到鳥語林,去觀看那些可愛的鳥兒們了。
萬里無云,陽光明媚,我們邁著快樂的腳步出發(fā)了。陽光更加強烈了,好像在羨慕我們去春游一樣,但又好像瀉下那耀眼的陽光趕來送我們一樣。這使我們的興致頓時高漲。
左顧右盼,校車終于駛了過來,我們迫不及待的上了校車,一陣微風吹來,更加使我們神清氣爽,原來,風姐姐也拌我們同行。這使我們無比高興。
到了,鳥語林到了,期待著,激動著,終于,我們可以一睹為快了。聽到這個好消息,我像著了魔似的往里沖,可一進門,就被那只幼鴕鳥給嚇住了,我又“鬼哭狼嚎”地往外跑,和剛才的沖動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蛇^了一會兒,我沒那么怕了,終于,在我來無影,去無蹤的“凌波微步”下,逃離了它的“魔掌心”。很快,這種恐懼感馬上消失了,拌隨我的依然是好心情。
鳥的表演,大家已經不知看過多少遍了,這次,我也覺得有些乏味。但我想:看看吧,說不定有什么新鮮花樣。我走了進去。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節(jié)目沒變,可鳥變了,變的那樣滑稽、搞笑,甚至有些脾氣。不信你瞧,那只大金剛鸚鵡——貝利,不表演,免不了挨一餐打。它終于聽話了,還表演了叼圈的節(jié)目。他多聰明啊,一下叼兩個,當然比那個叼一個的快多了。最后,他還從對方的柱上叼下一個投進自己的柱,這不然引起了我們哄堂大笑。好看的節(jié)目還有很多:騎自行車、跳舞……
廣濟橋作文 篇6
有道是:“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到潮不到橋,枉費走一場!睂Τ敝萑藖碚f,印象最深的橋梁莫非就是湘橋。他橫跨韓江,東臨筆架山,西臨東門,南臨鳳凰臺,北仰金山。湘橋始建南宋,初時叫康濟橋,后稱濟川橋,1435年更名廣濟橋,有稱湘子橋。
原先的湘子橋是我國史上第一座啟閉式的橋,世界上開關活動橋的先導。橋的兩端為24座固定的樓臺,中部為18梭船組成的浮橋。所以有一首民謠:“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樓臺廿四樣,二只生牛一只溜。”它與韓江春潮構成了潮州八景之一—湘橋春漲。它還與河北趙州橋,北京盧溝橋,福建洛陽橋合稱為“中國四大古橋”。
1958年,由于交通需要,將梭船拆除,改建成直通橋。神氣冷峻的鋼橋架替代了低矮的木欄桿;平坦的路面替代了左右擺動的船。當夜幕降臨,它就像一條剛出韓江的龍。自從有了嶄新的鋼筋混凝土江大橋,湘子橋的負擔輕了,承受非機動車通行,方便過往群眾。
有一個神話傳說:“仙佛造橋”,說湘子橋是有韓湘子帶領的.八仙和廣濟和尚帶領的十八羅漢有法力造成的。但事實上,它是潮汕人民勤勞與智慧的結晶。在南宋,沒有起重機的時代,湘子橋那些幾噸甚至幾十噸重的石墩是怎樣運來呢?原來,潮汕人民在韓江上游取石,然后利用漲水,把石頭綁在大木船下順流而下,因為水漲是漫過石墩,所以當時到達是就松繩,讓石頭自己落下去。橋就靠這樣一次次運石來造成的。
湘子橋真不愧是潮州的瑰寶。不管是現(xiàn)在的還是以前的,它們各有各的風采。
前有蘇聯(lián)人在湘子橋上觀察,還不時豎起大拇指稱贊這座被評為國家重點文物的湘子橋——“橋梁之母”,F(xiàn)在國家特地撥款下來恢復這座橋的原本相貌,不久的將來,我們就可以一睹這條龍的雄姿。
廣濟橋作文 篇7
我的家鄉(xiāng)在潮州,這里有遠近聞名的“潮州八景”,其中,“湘橋春漲”說的就是古香古色的廣濟橋。
廣濟橋,又叫湘子橋,位于東門外,橫臥韓江,東臨筆架山,西接東門鬧市,南眺鳳凰洲,北仰金城山。廣濟橋與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并稱“中國四大古橋”。民謠唱得好:“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到潮不到橋,白白走一場!
廣濟橋非常雄偉,長500余米,寬10米,由于江中水流既急又深,不能建橋墩,所以中間只能用十八只梭船并排構成一列橫隊,用鐵索連成浮橋。每遇洪水或要通船,便解開鐵索,移開梭船。東岸有橋墩13座,西岸有橋墩11座,這些巨大的橋墩,就像一艘艘威武的大船,擋住了滾滾急流。
廣濟橋不但雄偉,而且美觀。爸爸、媽媽牽著我,大手牽著小手,緩步走上廣濟橋,500余米長的橋上建造了12座樓閣和18座亭臺,亭臺樓閣造型豐富,變化多樣,姿態(tài)各異。橋上琳瑯滿目的楹聯(lián)亭匾,讓人猶如置身于詩文書畫的藝術長廊中。
站在廣濟橋上,迎面撲來陣陣涼爽的江風,望著遠處朦朧的`筆架山、兩岸生機勃勃的木棉樹,看著橋下碧波蕩漾的韓江水輕輕地拍打著橋墩,濺起一串串水花……我們仿佛置身于美輪美奐的仙境中。
廣濟橋奇特別致的結構,集梁橋、拱橋、浮橋等形態(tài)于一體,凝結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
廣濟橋作文 篇8
記憶之中,有一座橋橫臥在滾滾的韓江之上,仿佛一個巨人,它東臨筆架山,西接東門鬧市,南眺鳳凰洲,北仰金,為古代閩粵交通要道,那便是湘子橋了。我的小學——來宜小學,就在湘子橋附近。
在我讀四年級的時候,我迷上了讀書,星期五一到,我便從學校門口坐公共汽車去新華書店看書。因為去新華書店必經過湘子橋,所以每次做公共汽車的時候,我都不忘透過車窗看湘子橋。湘子橋就那樣屹立在江水之上,它的中間是十八只梭船,而靠近兩岸的則是廿四洲,這可謂是一飽眼福啊,更愜意的是,從江面吹來的涼風會吹進燥熱的公共汽車內,帶走嚴熱和汽油燃燒的難聞的`氣味。
路上,遠遠地就看到一座橋,屹立在江面上,也不知姐姐騎了多久,前面的橋消失了,轉頭一看,湘子橋已經在我身后了。到現(xiàn)在,我也不知道以前是怎樣經過湘子橋的。買書回來的時候,經過湘子橋,我會坐正身子,伸長手,抓湘子橋前的樹翠綠的葉子,湘子橋記錄了我童年時的故事。
就這樣,我不知經過了多少次湘子橋,終于產生了一個想法,那就是有朝一日,我要同媽媽,爸爸,姐姐一行人去湘子橋游玩。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媽媽,她跟我說湘子橋被列入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想要到湘子橋上去需要錢買門票。當時我家并不富裕,我不想加重媽媽的經濟負擔,終于沒能去湘子橋游玩,我只有在假日及星期五放學的時候匆匆的經過湘子橋時看它一眼。
不久,新華書店因特殊的原因搬到了綠榕路附近,我就只有在星期五放學的時候能看湘子橋了。時光流逝,我很快小學畢業(yè)升初中了,湘子橋離我學校跟遠了。從此,到湘子橋游玩成了我童年遙不可及的夢。
這就是我與湘子橋的故事了。
廣濟橋作文 篇9
在我的家鄉(xiāng)潮州,有一座世界聞名的啟閉式橋梁,叫湘子橋,又名廣濟橋,它是由宋代的太守曾江組織創(chuàng)建,距今已有800余年的歷史了。后又經過多次改建,2001年7月潮州市政府組織全面修建,2007年全面竣工,還原了這座歷史悠久、設計獨特的橋梁。
廣濟橋是一座非常雄偉的橋梁,全長500余米、寬9米多。它的設計非常獨特,分為東、西、中三段。橋梁的東岸有十三墩十洞,西岸為十一墩十洞,中間由十八梭船連接而成。這座神奇的大橋,每個橋墩均由巨大的石頭鑿建而成,對滔滔江水起到一個緩減的.作用。為了方便通航,中間的十八梭船只在早上8時至下午5時連接上,充分的利用啟閉式設計的特點。橋上二十四座樓臺美輪美奐、形態(tài)各異。巨大的牲牛傲立在橋上,護衛(wèi)著湘子橋的安全。
廣濟橋不僅設計獨特,而且美觀。遠遠眺望,它猶如一條蛟龍橫臥在滾滾的江水上。橋上的亭臺樓閣倒映水中,隨風舞動,這簡直是一道妙不可言的風景線。乾隆年間有詩贊道:&ldqu;湘江春曉水迢迢,十八梭船鎖畫橋。&rdqu;&ldqu;湘橋春張&rdqu;因而列&ldqu;潮州八景&rdqu;之首。
湘子橋不僅設計獨特,而且美觀。它結合了我們祖先的心血精萃。這座神奇的大橋是潮州人民的勤勞和智慧的結晶。
廣濟橋作文 篇10
這個暑假我去潮汕玩了幾天,潮州的廣濟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里我正好把它推薦給大家。
廣濟橋是一座很有歷史的古橋。它與趙州橋、盧溝橋、洛陽橋齊名,并稱為中國四大古橋。廣濟橋還是世界上第一座啟合式橋梁,它的設計很奇特,由兩端的亭橋連接中間的`浮橋組成,亭橋共有二十四座,浮橋由十八艘小船拼接而成,古時一直有“十八梭船廿四洲”的說法。
廣濟橋還是一座很有文化內涵的橋。沿著亭橋一路下來,我們可以看到每座亭橋上都有各式匾額和楹聯(lián),字體各不相同,內容也豐富多彩,充分展現(xiàn)了漢字書法和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另外橋上還有專門的展室來介紹潮州的傳統(tǒng)手工藝,包括精美細致的潮繡、精雕細刻金碧輝煌的木雕等。廣濟橋橫跨韓江兩岸,東岸筆架山上的韓文公祠和西岸的廣濟樓、牌坊街,都是有名的歷史文化遺址。
廣濟橋的夜景也很美。每天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的時候,廣濟橋的二十四座亭橋燈火通明,東岸筆架山滿山點綴著繁星似的燈光,西岸的廣濟樓金碧輝煌,再加上兩岸堤道的街燈,映得江面絢麗異常。那個時候吹著江風在岸邊納涼可真是愜意。
廣濟橋設計奇特,歷史悠久,景色優(yōu)美,橋邊的牌坊街還有很多美味的潮州小吃,我強烈推薦大家有機會去那兒看看。
廣濟橋作文 篇11
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
到潮不到橋,白白走一場。
──廣東民謠
這“潮”,指的是潮州;這“橋”,說的便是廣濟橋。
廣濟橋,俗稱湘子橋,在潮州古城東門外,橫跨韓江,居閩、粵交通要律,以“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獨特風格,與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等同居中國名橋之列,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開合式橋梁”,現(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韓江古無橋!冻敝萑栔尽虻馈吩裕骸坝蓶|以入廣者,至潮有一江之阻。沙平水落,一葦可航;雨積江漲,則波急而岸遠。老于操舟者且自恐,閱一日不能四五濟,來往者兩病之!睘槎山藗兺叭找挂八,以伺其便”?梢姛o橋之苦,擺渡之難。
宋乾道七年(1171),潮州太守曾汪“乃造舟為梁,八十有六,以接江之東西岸,且峙石于中,以繩其勢、根其址,凡三越月而就,名曰康濟橋”。這便是最早的廣濟橋。
康濟橋經越3年,于淳熙元年(1174)夏,被無情的洪水沖毀。繼任的太守常祎重修之,并將浮舟增至106只,使“舳艫編連,龍臥虹跨”,十分壯觀。橋成尚有余資,“遂創(chuàng)杰閣于西岸,以鎮(zhèn)江流,名曰仰韓”。其實,這個“杰閣”就是西岸的第一墩。它的創(chuàng)建,拉開了從兩岸向江心筑墩架梁的曠日持久工程的帷幕。西岸橋墩從淳熙元年至紹定二年(1228),歷54年間由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孫叔謹諸太守相繼完成橋墩10座。又以丁允元筑墩最多,功績最著,西橋因此而稱“丁侯橋”。東橋以紹熙五年(1194)太守沈宗禹“蟠石東岸”筑“蓋秀亭”為始,經陳宏規(guī)、林山票、林會諸公筑建,至開禧元年(1205),共筑成橋墩13座,命橋名為“濟川”。開慶元年(1259),太守林光世“造新舟二十四,鐵纜七十丈,從旁翼而貫之”。至此,全橋格局始定。
此后,該橋亦興亦廢,時毀時修,風風雨雨又經理了二百多年,至明中葉才迎來了它最輝煌燦爛的時期。
廣濟橋結構奇特,形式殊異,華彩奪目,不愧為潮州名城的表征,不愧為我國橋梁史上的特例,具有十分重大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其主要特點,概括起來有三個:
第一、“十八梭船廿四洲”:
梁舟結合,剛柔相濟,有動有靜,有起伏有變化,是廣濟橋的一大特色。其東、西段是重瓴聯(lián)閣、聯(lián)芳濟美的梁橋,中間是“舳艫編連,龍臥虹跨”的浮橋。這簡直是一道妙不可言的風景線。清乾隆間有詩贊道:“湘江春曉水迢迢,十八梭船鎖畫橋!薄跋鏄虼簼q”因而列“潮州八景”之首。從結構上說,梁舟結合,實開世界上啟閉式橋梁之先河。啟閉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航、排洪,正如《粵襄》記載:“潮州東門外濟川橋……晨夕來年感開,以通舟楫!倍慨旐n江發(fā)洪水,又可解開浮橋,讓洶涌澎湃的洪流傾瀉。還有關卡的作用,“郡縣以廣濟橋為鹽船所必經,乃始榷取鹽稅”。后來,上級甚至派人與潮州府共管,方志有載:“清雍正三年(1725),由鹽運同駐潮州與知府分管橋務,東岸屬運同擎放引鹽,西岸屬潮州府稽查關稅!
第二、“廿四樓臺廿四樣”:
廣濟橋草創(chuàng)階段,便有筑亭、“覆華屋”于橋墩上的舉措,并冠以“冰壺”、“玉鑒”、“蓋秀”等美稱。明宣德年間,知府王源除了在500多米長的橋上建造百二十六間亭屋之外,還在各個橋墩上修筑樓臺,并分別以奇觀、廣濟、凌霄、凳瀛、得月、朝仙、乘駟、飛躍、涉川、右通、左達、濟川、云蘅、冰壺、小蓬萊、鳳鱗州、摘星、凌波、飛虹、觀滟、浥翠、澄鑒、升仙、仰韓為名。至此,橋樓之設,乃造其極。誠如明代李齡在《廣濟橋賦》中所云:“方丈一樓、十丈一閣,華棁彤撩,雕榜金桷,曲欄橫檻,丹漆黝堊,鱗瓦參差,檐牙高啄……”古代嶺南風雨橋是常見的,但規(guī)模如此之大,形式如此之多,裝飾如此之美,確實是世罕其匹。
第三、“一里長橋一里市”:
廣濟橋是“全粵東境,閩、粵、豫、章,經深接壤”的樞紐所在,橋上又有眾多的'樓臺,因此。很快便成為交通、貿易的中心,成為熱鬧非凡的橋市。天剛破曉,江霧尚未散盡,橋上已是“人語亂魚床”了。待到晨曦初露,店鋪竟先開啟,茶亭酒肆,各色旗幡迎風招展,凳橋者抱布貿絲,問卦占卜,摩肩接踵,車水馬龍,正如李齡《廣濟橋賦》所描寫的:“若夫殷雷動地,輪蹄轟也;怒風播浪,行人聲也;浮云翳日,揚沙塵也;響遏行云,聲振林木,游人歌而驛客吟也;鳳嘯高岡,龍吟瘴海,士女嬉而蕭鼓鳴也;樓臺動搖,云影散亂,沖風起而波浪驚也……”活脫脫地就像一幅活動的《清明上河圖》。無怪乎,游客會鬧出了“到了湘橋問湘橋”的笑話。
廣濟橋的夜色又別有一番情趣:“吹角城頭新月白,賣魚市上晚燈紅。猜拳蛋艇猶呼酒,掛席鹽船恰駛風!泵髟鲁跎系膹V濟橋,酒肆中燈籠高懸,蛋艇里猜拳行令,妓蓬中絲竹細語,真是萬家連一溪橫,深夜如聞鼙舸鼓鳴,待到遙指漁燈相照靜,以是海氛遠去正三更。
經歷八百多年風雨滄桑的廣濟橋,雖已失去昔日的華麗英姿,但至今風骨猶存。人們堅信,在政通人和、百廢俱興的今天,廣濟橋重著風華的時日將不會是太遠的了。
廣濟橋作文 篇12
在奉化江口街道南渡村的縣江上,有一座長51.68米,寬6.6米,略呈弧形的四孔木石結構的廊屋式橋,叫廣濟橋。它是南宋紹興年間縣人汪級首建,后又于元至元年間重建的,到現(xiàn)在已經有一千多年了。
廣濟橋設計科學,歷史價值最高的'要數(shù)它榫卯結構的橋墩構造了。橋下有四列石柱作為橋墩,它不像一般橋梁用石塊砌成,而是各用六根扁長的條石陡立組成,就像是二十四個壯士整齊地排成四排,默默地守護著廣濟橋。
廣濟橋是一座四孔廊屋式橋,從橋的一端望過去就像一條長長的走廊,看不到盡頭。我想在某個下雨天或是炎熱夏天的晚上,廊橋一定成了人們避雨、乘涼的好地方。
據(jù)說,廣濟橋是浙江省唯一的一座廊屋式橋,也是寶貴的文化遺產,我們一定要好好地保護它。
廣濟橋作文 篇13
但凡到潮州,一定會去瞧瞧韓江上的廣濟橋。
茅以升先生稱之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專家稱它為“梁舟式結構”,名詞專業(yè)得夠玄乎。不過站在橋頭,向對岸一瞥,一切也就一目了然了。
從韓江兩岸分別向江心每隔一段距離打下一個樁,然后分別合圍成墩,墩上建亭,墩與墩之間用橫木連接,當修到接近江心時不修了,中間一段改由鐵鏈串聯(lián)的`木船相連,船與船之間再鋪上厚木板,整座橋就貫通了。當小船經過時,走臨近河岸的墩與墩之間的水道,遇大船經過或者漲水時,把中間用鐵鏈連接的木船撤開,船便經過江心,暢行于韓江之上。
“廣濟橋”俗稱“湘子橋”,傳說與八仙中的韓湘子修建這橋有關。其實“湘子橋”的稱謂還是文人墨客裝神弄鬼、附庸風雅的結果,算不得俗,據(jù)考證:“廣濟橋”真正的俗稱是“箱子橋”,起因是老百姓看見露出水面的一個個橋墩,恰似家里儲物的方形大笨箱子,于是叫它箱子橋。您若不信,看看沈從文先生筆下的湘西,就有“箱子巖”的稱呼,一點也不造作。
說起俗稱,也就是老百姓給取的名字,多和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有關,比如深圳就有大水坑,冬瓜嶺、泥崗等地名。記得途經廣州,有一個地名取得真絕,就叫“牛屎灘”,無獨有偶,香港也有一個地名叫“馬屎洲”,香港大學附近有個地方您猜叫什么?對,就叫“馬尿”,瞧瞧,這才稱得上俗。不過大俗方能見雅,像“小蠻腰”、“羊巔峰”、“智窗”以及“大褲衩”等等,或是當代絕佳俗稱了。
【廣濟橋作文】相關文章:
通濟橋作文03-10
中學生作文600字:家鄉(xiāng)的通濟橋(精選55篇)04-24
兼濟天下作文06-02
剛柔并濟,造就和諧自我作文06-25
元宵節(jié)行通濟作文(精選9篇)03-03
橋作文02-16
《如花》歌詞潘廣益10-28
(經典)關于橋的作文10-21
想象的橋的作文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