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剪紙作文300字
剪紙是我國民間的一種傳統(tǒng)藝術,是智慧的結晶。下面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小學中華傳統(tǒng)文化剪紙作文,歡迎閱讀!
小學中華傳統(tǒng)文化剪紙作文篇一
剪紙,大家都聽說過,剪窗花就是剪紙的一種,剪紙是公元前1600—1100年開始的。西漢時,傳說漢武帝的龐妃去世后,皇帝思念不已,于是請術士用麻紙剪了龐妃的影象為其招魂,這大概是最早的剪紙。
至現在發(fā)現得最早而且有據可查的是新疆吐魯番火焰山附近,先后出土了五幅南北朝團花剪紙、對馬團花、對猴團花、金銀花團花、菊花團花、八用形團花。
剪紙是中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tǒng)裝飾藝術之一。大約因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見、適應面廣而普遍受歡迎。在過去,人們經常用紙做成各種各樣的物像和人像,與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禮上燃燒,這一習俗在中國境外有時仍可見到。剪紙可用于點綴墻壁、門窗、房柱、鏡子、燈和燈籠等。也可為禮品作點綴之用。
剪紙是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我們要把它發(fā)揚光大!
小學中華傳統(tǒng)文化剪紙作文篇二
剪紙,剪刀和紙是離不開手的。剪刀要選擇輕巧、靈活、鋒利的,這樣,剪出的作品才不顯粗糙;紙張以紅紙或其它光澤為好,質地薄的紙為宜。
如果要剪出好的作品,則要根據造型,先決定紙張的折疊,一定要折得整齊、嚴實,并要壓平。初學剪紙者可先將花紋畫上,然后根據畫上的筆印剪。以后有經驗了,便可隨折隨剪;涌刹痪幸桓,但是不宜總使用直線型的',應多采用些曲條紋,因為曲條紋往往耐看,富有流動感。在剪的過程中,手對紙的轉動和剪的方向要配合好,這樣,剪出的紋路才清晰連貫。最后,去除多余的部分,再剪出一個外框,這時,一件小小的作品即告完成。
有了上述的一般剪法后,你還可以豐富一下想象力,剪條龍,剪個網袋……總之,當你運用自如時,你會發(fā)現,你是那樣富有耐心。
剪出的作品可以收藏在書中或空白的筆記本中,夾在兩頁紙之間,上面再附上一層半透明的紙,保持整潔。
待靜下心來時,翻閱欣賞下自己的作品,嘿,那才是其樂趣窮呢!
小學中華傳統(tǒng)文化剪紙作文篇三
一張大紅紙,折幾折,然后用大剪刀“喀嚓,喀嚓”那么一剪,打開來就是一張很漂亮的紙花了。奶奶說這很容易,大可以隨心所欲地剪,但我卻不明白其間的奧妙。
如今,奶奶年歲大了,不常剪了,然而,我卻從老師那兒學來了剪紙花的技巧,也可以像奶奶那樣“隨心所欲”地剪了。當年的困惑也迎刃而解。其實,當你折好紙,拿起剪刀,并不需要費盡心機去設計圖樣,隨隨便便在這兒剪個口兒,在那兒挖個洞,或者把邊緣剪成波浪狀……直到你把它打開,你便會欣喜地發(fā)現,在你手下也許會不知不覺產生奇跡。
生活就像一朵紙花,一朵尚未完成的紙花。不要你刻意地裝飾,只須你“隨心所欲”盡情揮灑,留下生命中不悔的印跡,那么,當你打開它時,也許真的是一個奇跡!
小學中華傳統(tǒng)文化剪紙作文篇四
中華傳統(tǒng)文化豐富多彩,但我最感興趣的是剪紙。
舅媽會剪各種各樣、奇形怪狀的窗花,非常漂亮,我很羨慕,于是纏著舅媽教我剪一些簡單又漂亮的窗花。那天,舅媽拿出兩把剪刀和兩張白紙,要教我剪一個“喜”字。舅媽讓我把紙對折,再寫上半個“喜”字,然后慢慢地剪下來。一開始,我怎么剪都剪不好看,在舅媽的幫助下,我終于剪出了一個大的“喜”字,我喜出望外。舅媽不但會剪“喜”字,還會剪“鳳凰”、“喜雀”、“蝴蝶”、“小魚”、“小鹿”……個個栩栩如生,讓人愛不釋手。
媽媽還特意讓我上網查找了一些有關剪紙的資料。原來剪紙藝術是從唐代一直流傳到今的,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藝術。有些人,還能把一張張普普通通的紙,剪成一張張“花草樹木”、“山山水水”、“活潑的小孩”、“年邁的老人”等等,真是太神奇了。
剪紙不僅豐富了我的課余生活,還訓練了我的動手能力,更發(fā)揮了我的想象力,設計出一張張美麗的剪紙。
【三年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剪紙作文300字】相關文章:
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12-24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作文09-03
傳統(tǒng)文化作文剪紙02-24
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03-03
中華傳統(tǒng)文化瑰寶英語作文10-31
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作文12-18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作文5篇12-20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作文15篇12-04
關于傳統(tǒng)文化剪紙作文精選02-21
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傳承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