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天堂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播放网站|亚洲精品熟女国产国产老熟女|亚洲欧美在线人成最新按摩

        
        
      • <form id="etzky"></form>
          <td id="etzky"><tr id="etzky"></tr></td>

          古代詩歌鑒賞教學(xué)設(shè)計

          時間:2021-06-04 20:28:15 詩歌 我要投稿

          古代詩歌鑒賞教學(xué)設(shè)計

            在平日的學(xué)習(xí)、工作和生活里,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jīng)典的詩歌吧,詩歌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那么都有哪些類型的詩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代詩歌鑒賞教學(xué)設(shè)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代詩歌鑒賞教學(xué)設(shè)計

          古代詩歌鑒賞教學(xué)設(shè)計1

            一、教學(xué)目標(biāo)

            1、了解常見的語言風(fēng)格類型

            2、能通過典型的語言風(fēng)格類題目,歸納該類題型的命題特點和解題策略

            3、通過解題和擬題訓(xùn)練,掌握該類題型的解題方法

            二、教學(xué)過程

            鑒賞詩歌的語言即品味語言,主要是把握其運用語言的藝術(shù),常見的考查類型有兩種。一是把握詩歌語言的風(fēng)格特點。二是煉字,即領(lǐng)會詩歌字詞運用的準確、鮮明、生動、雋永。

            一)了解常見的語言特色和風(fēng)格

            古代詩歌語言的風(fēng)格特色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樸。有的詩絢麗多彩,有的詩卻質(zhì)樸無華。有的詩語言明朗,有的卻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詩平易近人,有的卻險怪奇特。體會其風(fēng)格特色,就是要體會語言的美,體會其內(nèi)蘊。

            1、常見的概述語言特色風(fēng)格的詞語

            清新、樸素、平實、華麗、絢麗、幽默、詼諧、莊重、簡約、簡潔、精練、精當(dāng)、生動、凝練、洗練、含蓄、明快、通俗、口語化、明白如話、豪放、雄奇、直率、婉約、婉轉(zhuǎn)、風(fēng)趣、工麗、蒼涼雄健、委婉蘊藉、飄逸灑脫、蒼涼悲壯、自然流暢、沉郁頓挫、清新典雅、婉約凄切、新鮮活潑、氣勢磅礴、奇特新穎等。

            2、常見語言特色風(fēng)格例析

            1)清新。特點:用語新穎,不落俗套。大部分山水田園詩人,如陶淵明,王維,孟浩然。如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2)平淡。特點: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敘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3)絢麗。特點:有富麗的辭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杜甫的《觀山水圖》“紅浸珊瑚短,青懸薜荔長”辭藻華麗,對仗工整,每句開頭的“紅”“青”顏色詞語構(gòu)成一幅色彩鮮明的畫面。

            4)雄奇:氣勢雄偉,立意奇特。如李賀《夢天》中的“遙看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就是說九州小的象九個煙點,大海小的象杯中之水。

            5)幽默諷刺:在詩中多指詼諧、風(fēng)趣或辛辣的筆調(diào)和趣味。如“竹帛煙銷帝業(yè)虛,關(guān)河空鎖祖龍居?踊椅蠢渖綎|亂,劉項原來不讀書!保ㄕ马佟斗贂印罚

            6)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yīng)說著遠行人。

            7)沉郁頓挫。特點:蒼涼、低沉、蒼勁、舒緩、悲涼。如杜甫、辛棄疾、陸游等用一種蒼老遒勁的筆調(diào)去描繪廣闊的社會生活,而在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上籠罩著凝重深沉的憂郁色彩和悲劇氣氛,配之相適應(yīng)的嚴格詩律和鏗鏘的音韻。如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8)悲慨:即悲壯慷慨、寂寥蒼勁的藝術(shù)風(fēng)格。此風(fēng)格的作品,含思悲壯,出語高昂,充滿著對時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時,或感時傷亂,憂國憂民,心中郁結(jié),憤慨不平。如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3、不同題材詩歌的語言風(fēng)格:邊塞詩:悲涼慷慨;諷喻詩:沉郁激憤;詠史詩:雄渾壯闊;田園詩:恬淡寧謐;山水詩:清新優(yōu)美;宮廷詩:纏綿宛轉(zhuǎn)等。

            4、唐宋主要詩人的語言風(fēng)格特點:王勃:勁健婉暢;韓愈:古樸奇險;陳子昂:古樸雄渾;柳宗元:明凈幽峭;高適:蒼涼高壯;白居易:通俗易懂;岑參:雄奇瑰麗;元。壕瘻\切;王昌齡:自然雄渾;劉禹錫:清新豪麗;王之渙:清朗雄;李賀:奇詭璀燦:孟浩然:閑靜淡遠;杜牧:俊爽明麗;王維:恬淡優(yōu)美;李商隱:幽婉典麗;李白:飄逸豪放;溫庭筠:精巧艷麗;杜甫:沉郁頓挫;李煜:凄婉柔麗;梅堯臣:樸素平淡;歐陽修:清新疏暢;王安石:遒勁峭拔;晏殊:閑雅婉麗;柳永:傷感纏綿;蘇軾:豪放曠達;秦觀:清麗典雅;黃庭堅:瘦硬新奇;陸游:雄放流暢;李清照:凄婉清麗;姜夔:峭拔雅麗;辛棄疾:沉郁豪放。

            二)高考真題示例

            1、20xx【北京卷】12、讀下面這首詞,完成①—③題。(10分)

            西江月黃陵廟(又題阻風(fēng)三峰下)張孝祥①

            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陽,喚起鱗鱗細浪。

            明日風(fēng)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宮里奏《霓裳》,準擬③岳陽樓上。

            注:①張孝祥:南宋初詞人。這首詞,因船行洞庭湖畔黃陵廟下為風(fēng)浪所阻而作。作者與友人信中提到:“某離長沙且十日,尚在黃陵廟下,波臣風(fēng)伯亦善戲矣!雹诓ㄉ瘢核瘛"蹨蕯M:準定。

            問題:②這首詞的風(fēng)格與宋代哪兩位詞人比較接近?這種風(fēng)格的詞人屬于哪一流派?

            答案:②蘇軾、辛棄疾。豪放派。

            2、20xx【重慶卷】12、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6分)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2)宋人王灼《碧雞漫志》評王觀詞是“新麗處與輕狂處皆足驚人”。這首詞“新麗”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作簡要分析。(4分)

            答案:(2)修辭巧妙,用語綺麗,如“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送春歸”“和春住”。想象別致,意蘊生動,如“眉眼盈盈處”“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3、20xx【北京卷】12、讀下面這首詩,完成①-③題。(10分)

            酬王處士九日見懷之作顧炎武①

            是日驚秋老,相望各一涯。離懷銷濁酒,愁眼見黃花。

            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多蒙千里訊,逐客已無家。

            注釋:顧炎武:明清之際著名學(xué)者、詩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權(quán)貴斗爭,清兵南下,參加人民抗清起義。入清后,多次拒絕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勢,志存恢復(fù)。

            問題:③一般認為顧炎武的詩風(fēng)接近杜甫,請指出顧炎武這首詩的風(fēng)格特征,并作簡要分析。(4分)

            【答案】(1)風(fēng)格特征:沉郁悲愴或深沉凝重。(2)簡要分析:這首詩把深沉的愛國情懷與自己的人生遭際、眼前的具體情境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融鑄為凝練精純的詩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風(fēng)格。(意思接近即可)

            4、20xx【浙江卷】16.閱讀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問題。(6分)

            烏衣巷(唐)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人月圓(金)吳激①

            南朝千古傷心事,猶唱后庭花。舊時王謝,堂前燕子,飛向誰家?恍然一夢,仙肌勝雪,宮髻堆鴉。江州司馬,青衫淚濕,同是天涯。

            [中呂]山坡羊燕子(元)趙善慶

            來時春社,去時秋社②,年年來去搬寒熱。語喃喃,忙劫劫③,春風(fēng)堂上尋王謝,巷陌烏衣夕照斜。興,多見些;亡,都盡說。

            [注]①北宋亡后,吳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會上,偶遇流落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時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個戊日,分別稱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樣子。

            問題:(2)請簡要賞析這三篇作品的表現(xiàn)手法及語言特色。(4分)

            【答案】(2)①劉詩今昔對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體現(xiàn)了詠史詩的特色。②吳詞剪裁唐人詩句抒亡國隱痛;溫婉悲涼,凸顯婉約詞的正宗風(fēng)韻。③趙曲以議論作結(jié),點破興亡;明快直露,有濃郁的散曲風(fēng)味。

            三)命題探究及解題對策

            1、鑒賞語言風(fēng)格的題型有何特點?

            1)這首詩歌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這首詩歌具有怎樣的語言風(fēng)格?

            3)談?wù)勥@首詩歌的語言藝術(shù)。(此題有時要結(jié)合煉字或句式等特點來回答。)

            2、解答策略是怎樣的?

            1)用一兩個詞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結(jié)合有關(guān)詩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四)實戰(zhàn)演練

            1、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后面問題

            新晴野望王維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農(nóng)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1)請翻譯這一首詩

            2)這首詩歌的語言與陶淵明《歸園田居》的語言都有的.特色。答:平淡質(zhì)樸。

            2、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后面問題。

            夜雨寄北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1)請翻譯這一首詩

            2)問題:李商隱的詩風(fēng)一向是朦朧隱晦的,你對這首絕句的風(fēng)格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此詩含蓄雋永,余韻無窮。全詩先寫客中實景,后以“何當(dāng)”化實為虛,引出一片新境界,用未來的樂反襯今夜的苦,又想象今夜的苦將增添相聚的樂,從而表現(xiàn)詩人對友人的思念和自己的孤愁。

            3、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后面問題。

            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1)請翻譯這一首詩

            2)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特色。

            答:樸素自然,口語化;“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從而自然形象地表現(xiàn)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4、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后面問題。

            宮詞朱慶馀

            寂寂花時閉院門,美人相并立瓊軒。含情欲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

            1)請翻譯這一首詩

            2):從語言風(fēng)格角度賞析這首詩。

            答:語言風(fēng)格含蓄深沉。詩中宮女含情不吐,欲說還休。她們不說宮廷中的黑暗恐怖,不說被關(guān)鎖在宮中的痛苦,詩人只寫她們在會學(xué)舌的鸚鵡面前不敢說話,從而表達了宮女們幽怨暗恨和如履薄冰的恐懼心理。

            五)我來擬題

            尋隱者不遇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請翻譯這一首詩:

            問:這首詩的語言有何特點?

            答:清淡樸素。這首小詩,無華麗的詞藻,以平常用語入詩,更加耐人尋味。

            六)教學(xué)小結(jié),用一兩句話來概括本課主要內(nèi)容。可以讓學(xué)生來講。

            天生我材

          古代詩歌鑒賞教學(xué)設(shè)計2

            教學(xué)目的:

            幫助學(xué)生解決詩歌鑒賞過程中的困惑,了解詩歌的特點,掌握詩歌鑒賞的方法,提高鑒賞的水平。

            教學(xué)重點難點:

            找到鑒賞詩歌的最佳角度和具體突破口,總結(jié)鑒賞詩歌的一般規(guī)律與方法。

            教學(xué)設(shè)想:討論法、比較法。

            教學(xué)時數(shù):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dǎo)語設(shè)計:

            從小學(xué)到高中,我們已經(jīng)學(xué)習(xí)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優(yōu)秀詩篇。從上古的民歌總集《詩經(jīng)》,到唐詩宋詞元曲,包羅萬象,美不勝收。可以說,我們已初步識得了中華民族文化寶庫里最璀璨的明珠。不過,據(jù)我所知,有許多同學(xué)對于如何鑒賞古代詩歌的美妙之處,如何評價“明珠”的真正價值還是比較茫然的。那么,如何才能準確的理解和把握好一首古詩的內(nèi)容呢?如何才能真正領(lǐng)會古詩中那優(yōu)美的意境和高超的藝術(shù)手法,從而不斷提高我們對古詩的認識和鑒賞水平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討論、研究以下這個問題。

           。ń庹f:高中生雖然學(xué)習(xí)甚至背誦了不少古詩,但面對一首從未學(xué)過的古詩時,鑒賞仍無從下手,或有時分析不到點子上,為解決這個問題,特將“鑒賞、分析的方法”作為重點提出來。)

            二、教師提問,學(xué)生發(fā)表自己的體會。

            問:同學(xué)們在古詩鑒賞方面存在著哪些困惑與問題?(學(xué)生各自發(fā)言,談自己學(xué)習(xí)、鑒賞詩歌的體會與困惑)。

            明確:總結(jié)整理一下大家的體會,大致可分為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ㄒ唬┳x不懂詩歌,看不懂作者的意思,體會不出作者要抒發(fā)的感情,把握不準意境、主旨。

            (二)不了解鑒賞詩歌的方法,找不到合適的角度。

           。ㄈ┯袝r隱約有點感覺,但表達不出來、或表達不恰切(心里明白了但寫不出來)

           。ń庹f:問題從學(xué)生的學(xué)習(xí)實踐中來,才能取得有效的突破與收獲。也使學(xué)生清楚地意識到問題癥結(jié)所在,有針對性地加以思考和研究,以此養(yǎng)成好的學(xué)習(xí)習(xí)慣)。

            三、課堂分析、討論

            解決“讀不懂詩歌”的問題,“讀不懂”可分為兩個層次,一是不懂得所寫的景物與詩人感情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二是不注意某些字詞運用與詩人感情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

            1、先分析第一層次的問題

           、俪鍪纠畎住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首詩的后兩句寫了“孤帆”、“遠影”、“長江”、“天際”等,構(gòu)成了一個充滿情感的景象:隨著孤帆成為遠影,隱沒在長江的天際盡頭時,詩人的心也隨著長江的水起伏不定,滔滔流去。從“象”看是“景”,但其“意”則是別情。這首詩的意義如果不是依托這些景(意象)是難以表達的:“景”中蘊涵著作者的情,這些景又如此地與某種感情相契和、相對應(yīng)。

            出示馬致遠《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fēng)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從這首詩的“意象”中,也不難體會到與之對應(yīng)的作者的內(nèi)心情緒吧。▽W(xué)生分析、回答)。

           、谛〗Y(jié):以上分析告訴我們,在詩歌中,常常有一種反復(fù)出現(xiàn)的意象來表達詩人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民族和人類共同的情感和體驗。也就是說,某些意象某些情感具有對應(yīng)規(guī)律。正如我們在許多詩歌中看到的,“日暮”“夕陽”“秋天”“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著生命的短暫和對于死亡的焦慮。“鳥”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戀情與婚嫁有關(guān),如《詩經(jīng)》中“關(guān)關(guān)睢鳩,在河之洲”;漢樂府民歌《孔雀東南飛》中“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雨”的意象往往和離情別緒有關(guān)。更普遍的是“月”這個意象往往和思鄉(xiāng)、懷念親人有關(guān)。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香霧云鬢濕,清輝玉臂寒”(杜甫)“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等等,不勝枚舉。了解這些典型意象的意義,對認識詩歌作品的內(nèi)涵有很大的幫助。

            出示“對應(yīng)關(guān)系”:

            意象感情

            日暮、夕陽、秋天、流水——生命的短暫,對死亡的焦慮。鳥——男女戀情與婚嫁。

            雨————離情別緒。

            月———思鄉(xiāng)、懷念親人。

            楊柳———依依不舍、惜別。

            雁——書信、思念之情。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意境”了:作家的主觀情思與客觀的景物相交融時創(chuàng)造出來的渾然一體的藝術(shù)境界。它的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情景交融,無論是“孤帆遠影碧空盡”還是“枯藤老樹昏鴉”,無論是“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還是“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倍际乔榫敖蝗诘慕Y(jié)果。情思由于物化而得到了表現(xiàn),景物也由于情思的洗禮而獲得了生命。

           。ń庹f:了解了景與情的對應(yīng)特點,也就找到了分析意境的方法:從實境中探尋虛境,從景物中體驗對應(yīng)的情思。)

            ③學(xué)生練習(xí)

            李白《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請鑒賞這首詩,(學(xué)生體會、討論)

            明確:詩中所寫的是山、水、帆、日四種景物。但這些景物都飽含著作者內(nèi)心的情感體驗;青山、碧水、孤帆、遠日都是詩人眼中的意象,構(gòu)成了天門山中斷楚江,青山相對,碧水奔騰,遠日映照的雄偉奇特的意境,這正和詩人那氣勢浩蕩的胸襟和激越熾熱的情懷相契合。

            2、“讀不懂詩歌”的第二個層次,是不懂得字詞在詩中的豐富含義,對此缺少充分的咀嚼和體會。換句話說,不懂得詩人對某些關(guān)鍵字詞的選擇和安排與其所傳之情的對應(yīng)性。

            ①出示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要讀懂這首詩,首先要關(guān)注那個“又”字,詩人為何要用這個“又”字呢?經(jīng)琢磨字義,又,“再一次,”“多次”“總是”之意也,再看下一句,“明月何時照我還”再仔細琢磨“何時”“還”這幾個字,這個“又”字的意蘊就非常明確了,春風(fēng)吹綠江南,新的一年又到了,而詩人在這如畫的春天里,心頭泛起的是更深的思歸之情,感嘆時光流轉(zhuǎn),而自己歸家無期。

            ②出示元稹《行宮》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除了注意“寥落”“寂寞”“白頭”這些含有盛衰之感的詞語意義外,還可注意推敲“紅”的深層含義:在寥落的古行宮中,在一群已白頭的,憔悴的老宮女旁,一叢花卻開得紅火熱烈,讓人于時世變遷的滄桑之外,體會到一種更深刻的意味:人生有涯而自然永存。(無論是顯赫一時的玄宗還是屈辱的宮女都必然受到自然規(guī)律的支配,玄宗早已消失人間,而茍活于世的宮女也將走完人生的歷程,只有紅花還在年復(fù)一年地開放。人的生命短暫,而自然的萬物如紅花、行宮依然存在)。從而更深刻地體會到作者的人生感慨。

           。ń庹f:通過具體的詩歌作品,講、練、思結(jié)合,使學(xué)生在分析切入的角度與思維規(guī)律的把握上有比較扎實的認識與收獲。)

            第二課時:

            一、導(dǎo)語設(shè)計:

            上節(jié)課我們通過學(xué)習(xí)、討論、練習(xí),初步了解到了鑒賞詩歌的意境的幾種思維角度與具體方法,這節(jié)課,我們來突破另外兩個難關(guān):如何鑒賞詩歌的藝術(shù)手法,如何將自己心里的感覺用語言明確、恰當(dāng)?shù)乇磉_出來。

            二、了解一下詩歌的藝術(shù)特點,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般原理與規(guī)律。

            1、請學(xué)生回答詩歌的一般特點,明確:抒情性、間接性、空白性、跳躍性、整體性。

            2、分析討論詩歌的空白性與補白性。

           、俪鍪疚鍡l線相交叉而形成的五角星,說明五條線組合成五角星——整體大于部分之合。而這種“組合“有賴于我們的聯(lián)想與補白。

           、诔鍪抉R致遠《秋思》(見前)這首小詩一共寫了十二個意象。

            1、枯藤,2、老樹,3、昏鴉,4、小橋,5、流水,6、人家,7、古道,8、西風(fēng),9、瘦馬,10、夕陽,11、斷腸人,12、天涯。要注意這些意象所展示的獨特而豐富的情緒色彩。詩的第一句“枯藤”、“老樹”、“昏鴉”三個意象構(gòu)成一種衰敗、凄涼的景象;第二句的“小橋”、“流水”、“人家”組成一幅離世索居的圖景,表現(xiàn)出了孤寂的環(huán)境;第三句“古道”、“西風(fēng)”、“瘦馬”襯托一個浪跡天涯的人影,表現(xiàn)出一個漂泊者的形象;第四句“夕陽西下”又是美景隕落的暗示,表現(xiàn)出傷悼的心緒;最后一句“斷腸人在天涯”表明游子的遠離,表現(xiàn)出懷戀的感情——這各種意象在作品中合成為一個冷寂的世界,一個凄苦、悲涼的情緒氛圍。這時我們注意的不再是諸如“枯藤、老樹、昏鴉”這樣一些孤立的具體的形象,感受到的也不僅是作者“凄惶、孤寂、漂泊”一類的單純的情緒,而是一個難以言說的,廣闊深遠的畫面,一種無邊無際、無窮無盡的彌漫的氛圍。

            學(xué)生自行體會、引申、聯(lián)想、合成。

           。ń庹f:詩人們筆下的景物,是必須從整體上去感受才能把握蘊含于其中的思想感情的,分析鑒賞一是要完成從個體到整體的聯(lián)想與想象過程,而這恰是許多學(xué)生的薄弱之處。)

           、鄢鍪纠畎住丢氉赐ど健放c柳宗元的《江雪》

            李白《獨坐敬亭山》柳宗元《江雪》

            眾鳥高飛盡,千山鳥飛絕,

            孤云獨去閑。萬徑人蹤滅。

            相看兩不厭,孤舟蓑笠翁,

            只有敬亭山。獨釣寒江雪。

            明確:通過咀嚼字詞,分析意象,得出:李詩詩意——何必去艷羨高飛的眾鳥,又何必去企慕獨去的閑云,我們不也可以指到屬于自己的“敬亭山”,因“相看兩不厭”而得到安詳,變成永恒么?——其實不必去刻意尋覓,它就在我的面前,就在我的心里。

            柳詩詩意——與李詩題材相似相通,意味卻完全不同:在嚴酷孤寂的環(huán)境中不但沒有感到孤獨不安,反而襯托出詩人一種高貴和尊嚴的大無畏氣概,所謂是非、得失、榮辱、沉浮已經(jīng)不再能困擾這位飽經(jīng)人世滄桑的詩人,千山也因他而靜,萬徑也因他而寂,天地以及周遭一切仿佛都已被詩人那種從容淡定的精神懾服,并因此也顯現(xiàn)那么莊嚴肅穆。

           、艹鍪尽断餐獾诒R綸見宿》(司空曙)

            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yè)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見頻。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

            韋蘇州曰:窗里人將老,門前樹已秋。白樂天曰:樹初黃葉日,人欲白頭時。司空曙曰: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三詩同一機杼,司空為優(yōu)。

           。ㄒ唬┱堈f出三人詩句在寫法上的相同點。

            (二)評者認為三人的詩句“司空為優(yōu)”請分析“優(yōu)”在何處。

            明確:相同點:“同一機杼”三人的構(gòu)思布局相同,內(nèi)容上都是將自然的景物“黃葉”、“秋”與人之將老“白頭”、“老”關(guān)連起來,形成一種對應(yīng)、類比關(guān)系;形式上都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表達出一種“悲秋”、“悲遲暮”、“悲人生短暫”的感傷!八究諡閮(yōu)”優(yōu)在寫景直接客觀,不用“將老”、“已秋”、“……日”、“……時”作提示交代,而將具有“秋”、“老”的特征意義的詞語直接組合在一起,拓展了意境,本來已處深秋的“黃葉”還處于“雨”中,更顯凄楚無助;人已“白頭”卻又在燈下獨坐,更見其悲愴與惆悵。煉字精當(dāng),讓讀者自然而然地將“景”與“情”聯(lián)系起來,引發(fā)深刻的聯(lián)想與感慨,表面客觀冷靜,不動聲色,內(nèi)里卻蘊含豐富,深沉動人。這種“藏”與“含蓄蘊藉”的韻味,正是我國古代詩歌的傳統(tǒng)精華。相較之下,另二首則不夠含蓄,有“直白”之嫌。

            3、解決最后一個問題:對詩歌的意境、手法已能意會,但不會用現(xiàn)代的、自己的語言轉(zhuǎn)述、表達。

            ①出示:江鄉(xiāng)故人偶聚客舍戴叔倫

            天秋月又滿,城闕夜千重。還作江南會,翻疑夢里逢。

            風(fēng)枝驚暗鵲,露草泣寒蟲。羈旅長堪醉,相留畏曉鐘。

            問題:這首詩第四句中的“疑”字,第八句中的“畏”字含意頗豐,請結(jié)合詩的意思作簡要分析。

           、诜椒ǎ菏紫认雀鶕(jù)所指詞語分大類:“疑”、“畏”均是表現(xiàn)心理活動的詞(而不是敘述描寫景物的詞)。其次:根據(jù)題目,詩意具體分析:“疑”表現(xiàn)了詩人對與友人“偶聚”的不相信,懷疑自己身處夢中,可見是“驚喜過望”、“出乎意料”的感情,側(cè)面表達了對友人的深情厚意,平日里常在夢中見到朋友,思念至深,以致現(xiàn)實中會聚了也不敢相信是真的!拔贰弊直磉_了歡聚時的喜悅,又恨短的復(fù)雜心情,由于相聚機會難得,相談暢飲甚歡,以致生怕拂曉的鐘聲響起,天亮就要分手的那一刻的到來,寫出了朋友間難舍難分的依戀和擔(dān)心天亮不得不分,企盼夜長無涯又知其不可的傷感無奈之情。

            ③總結(jié):對詩歌鑒賞中存在問題的分析,我們應(yīng)當(dāng)明確,鑒賞要心中有“數(shù)”:既要注意到詩歌內(nèi)容與表現(xiàn)的特點,又要細致認真地分析每一首具體詩歌中的景物與字詞的選用,同時要盡量占有大量的詞匯(近義詞)和專用術(shù)語,以便在鑒賞中加以準確地選擇和運用。

          古代詩歌鑒賞教學(xué)設(shè)計3

            學(xué)習(xí)目標(biāo):

            1、熟練掌握詩歌中常見的修辭手法及作用。

            2、掌握詩歌修辭手法題的設(shè)題方式和答題步驟。

            課前預(yù)習(xí)案

            一、古詩詞中常見修辭手法:

            比喻、比擬、借代、夸張、雙關(guān)、對偶、對比、設(shè)問、反問、用典、互文、疊字、反復(fù)、頂真等。

            1、比喻

            用一種事物或情景來比作另一種事物或情景,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為形象的作用。比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詩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滾滾東去的江水,寫出了愁緒的多與綿長。

            ●例析1: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柳梢青·送盧梅坡 劉過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遠,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邊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傷情?覺幾度、魂飛夢驚。后夜相思,塵隨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飲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問:作者在表達感情時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請結(jié)合全詞內(nèi)容具體說明。

            簡析:這首詩主要運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邊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來表現(xiàn)離別之苦,下片用塵隨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來表現(xiàn)思念之切。

            2、借代

            借用相關(guān)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體,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運用使語言簡練、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夢令》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詩中用綠和紅兩種顏色分別代替葉和花,寫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①借用人(或物)的標(biāo)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稱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簡析:朱門指代居住在驪山宮的顯貴之家,反襯宮門之外的凄慘景況。

           、诮栌檬挛锞哂写硇缘牟糠秩ゴ媸挛锏恼w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簡析:帆,原指掛在船桅上利用風(fēng)力使船前進的布篷,這里詩人以帆代指整個船。

            檣櫓灰飛煙滅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簡析:檣是船上的桅桿,櫓是比槳長大的劃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這里用檣櫓代戰(zhàn)船。

           、垡钥陀^存在的具體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

            舉酒欲飲無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簡析:管是一種類似于笛的樂器,弦是樂器上的腸線或金屬絲。這里,詩人用管弦指代音樂。

            想當(dāng)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簡析:金戈指金屬制的戈,鐵馬指配有鐵甲的戰(zhàn)馬。這里金戈鐵馬用來代指精銳部隊。

            3、夸張

            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鮮明地表達事物的作用。李白的作品中表現(xiàn)極為突出,如: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危樓高百尺等。

            ●例析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fēng)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而作此詩。

            問:對第三聯(lián)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做簡要分析。

            簡析:第三聯(lián)運用夸張手法寫出了岳陽樓高聳入云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像神奇,在云間連榻,在天上行杯,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古代詩歌鑒賞教學(xué)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古代詩歌四首教學(xué)設(shè)計06-08

          兒童詩歌鑒賞02-21

          描寫春天的古代詩歌01-27

          古代的兒童詩歌01-17

          《家》兒童詩歌教學(xué)設(shè)計03-05

          兒童詩歌的教學(xué)設(shè)計02-25

          兒童詩歌《搖籃》教學(xué)設(shè)計02-21

          高三語文詩歌鑒賞10-27

          關(guān)于貝殼的詩歌鑒賞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