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端午節(jié)的作文匯編九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jié)的作文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1
每年家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是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活動,傳說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據(jù)說往河里投粽子,讓魚、蝦、蟹吃飽了,它們就不再吃屈原的身體了。
端午節(jié)前夕,我家中便熱鬧起來,媽媽張羅著爸爸淘糯米,自己在一旁洗粽葉,外婆呢,把煮好的粽葉疊齊,準(zhǔn)備包粽子。我湊上去一看,用料是又大又肥的豬肉,晶瑩錫透的糯米讓人不可以不“口水直流三千尺”。
“饞貓!還沒開始就想吃啦?”,外婆笑咪咪地說,“沒事來幫忙,不要閑著!”我向外婆吐吐舌頭,搬來椅子坐下包了起來。外婆又發(fā)話了:“糯葉疊成漏斗形……”“知道知道,您包時我瞧得可仔細(xì)呢!“沒等外婆說完,我就搶了話,一邊又忙活著包了起來。拿起幾張粽葉,我反它們疊成漏斗形,放一勺糯米,再放幾塊豬肉,剩下的又用糯米裹了起來,繞了幾下,終于吃到了自己包的粽子,這個端午節(jié)真有意思!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2
說起端午節(jié),我的話匣子就關(guān)不住了。因為去年的端午節(jié),我就親自嘗試了一回包粽子的喜悅。別急,你聽我慢慢說吧!
去年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爸爸告訴我,端午節(jié)是要吃粽子的,這是為了紀(jì)念大詩人屈原的。一聽到吃的東西,我的興趣就上來了。爸爸話鋒一轉(zhuǎn),說:“可是,今天可不能吃白食。你也要親自動手。”
聽完爸爸的說教,我就忙乎開了。不就包粽子嗎?這還能難倒我,爸爸也不想想,他女兒可是一頂一的聰明。開始包粽子了,我既興奮又緊張。聽別人說,粽子包的好壞可以檢測出一個人的細(xì)心程度。哎,真不知道我會有什么杰作。雖然表面上我信心滿滿,可心里還是在打鼓,畢竟我從來沒有包過呀!
外婆給我示范了一遍,我就手忙腳亂地做了起來,先把三片粽葉疊在一起,接著折成漏斗型,然后裝入糯米,可是困難來了,我把糯米放進去之后,這些淘氣的糯米娃娃一下子就都跑出來了。我左看看,右看看,還是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蛛絲馬跡。外婆一看我的動作,就知道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連忙說道:“小楓,你的漏斗尖角有一個小洞,糯米就是從那里出來的!蔽亿s緊把漏斗尖角捏緊,這下糯米娃娃就老實多了,全部呆在了粽葉里。我自言自語地說:“外婆真不愧是粽子專家!蔽页冒职謰寢尣蛔⒁猓谖野聂兆永锓派狭艘幻队矌拧Ul吃到了我包的這個粽子,就能夠財源滾滾、好運連連,喜上加喜……
粽子包好后,接著就是放進蒸爐里蒸了。我趕緊把我包的粽子和外婆、爸爸媽媽的粽子混在一起,沒過多長時間,粽子就可以食用了。我們每個人手拿一個粽子,津津有味地吃起來。我慢慢地解開粽葉,一小口一小口地吃進去,發(fā)現(xiàn)里面全是剁碎的豬肉,害得我白高興一場。我仔細(xì)地盯著大家,外公吃到的是豬肉粽,外婆吃到的是豬肉粽,爸爸吃到的也是豬肉粽,只有媽媽吃到了硬幣。這可把外公、外婆,爸爸都給震得大吃一驚。我告訴了他們真相,是我把硬幣放進粽子里去的。
他們聽完我放硬幣的原因,都樂得哈哈大笑。這次勞動體驗,讓我感受到了快樂,讓我吃上了滿口噴香的粽子,真值。
端午節(jié)的作文8
老人們說,端午節(jié)是門前懸掛的艾草,菖蒲,可以驅(qū)鬼辟邪,求得平安;青年們說,端午節(jié)是河上的一條條龍舟,可以盡情展示自己;小孩子們說,端午節(jié)是腰上掛著的一個個香袋,每一個都裝有一個童趣的心。只要擁有過她的人,哪怕只聽過她的故事,都會有刻骨銘心的感覺,我又豈能例外。
端午節(jié)是我們這塊神州大地上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到了那時,可熱鬧了!人人門前懸上艾草,掛上鐘馗,有的地方還有賽龍舟,但這些還是吸引不了我,我最喜歡吃粽子,爸爸對我說,端午節(jié)包粽子是為了紀(jì)念屈原,屈原在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不愿離開生他養(yǎng)他的故土,為了祖國,為了民族,投江殉國。我想,愛國主義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國家和民族團結(jié)支柱,屈原精神的偉大,在于他心憂天下,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
包粽子首先要有箬葉。媽媽對我說,箬葉要到山上采,山上會有箬葉樹,我和伙伴們,大人們一塊兒去采箬葉,山上有人工栽種的箬葉樹,所以我們不用瞎瞄瞎撞,直接去采就行了。我每次都會與伙伴們競賽,看誰采的多。箬葉采回家后,還得用剪刀剪去箬葉的兩端,放在水里泡個一天半會兒的,才能包!有了箬葉還不行,還得有糯米和餡料,我家是吃葷的,所以當(dāng)然是去買肉了!
肉買來后,一切都準(zhǔn)備好了,只欠“媽媽“這陣東風(fēng)了!媽媽包粽子前,當(dāng)然要先把糯米攪勻,再依次放下三勺鹽,兩勺醬油,兩勺味精,一勺辣椒粉,接著,才可以包。媽媽把箬葉折成三角形,流下一個空洞,先放一半糯米,再放下餡兒,然后又把糯米添滿,再將箬葉包在糯米上,用線一綁,就形成了一個枕頭形。我看著媽媽做了許久,做得糯米沒了,餡料空了,才停下來。停下來后,我望著一個個粽子,真是直流口水呀!就催著媽媽快點煮幾個,可媽媽說,一時半會兒也煮不熟,叫我先出去,我看著都直流口水,又怎么肯出去呢但媽媽一定要我先出去玩會兒,我只得依依不舍地離去。來到街上,我見到許多伙伴也在街上,我一問才知道,他(她)們也和我一樣,都是被媽媽“趕“出來的。我們各自說著想象中自家的粽子應(yīng)該是多么多么的好吃!
過了一會兒,我們各自懷著滿腔喜悅回家了。早就唾沫流了“三尺“的我飛一般跑回家,一到門前就聞到了一陣陣撲鼻而來的香味,馬上跑到廚房,早就把一路跑回家的疲勞拋到九霄云外了。我一看盤中正冒香氣和熱氣的粽子,也不管燙不燙,隨手抓起一個,還真燙,我一下子把粽子扔到這只手,一下子把粽子拋到那只手,一下子又這只手抓抓,一下子又那只手撓撓,可我畢竟是皮肉之軀,太燙了也受不了,就把粽子用衣服包起來,再用小刀將粽子切開,一下子香噴噴的氣味撲鼻而來,我饞的一下子禁不住咬了一口,啊,回味無窮!我馬上跑到街上,一會兒跑到這家,一會兒跑出那家,一會兒又蹦進了另一家,相互品嘗著,各自分享著自己的喜悅!
科技在發(fā)達,時光在飛逝,但端午節(jié)吃粽子習(xí)俗不會變。它將在神州大地上永遠(yuǎn)流傳下去,越來越旺盛……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3
每年農(nóng)歷的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的端午節(jié)。這一天,人們賽龍舟、炸菜角、包粽子,或在門口掛一束清香的艾草,祈愿驅(qū)蟲去病。這樣美好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為了紀(jì)念一位愛國詩人——屈原。
幾千年前,屈原聽聞自己的楚國被秦國攻破,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于是投入汨羅江溺亡。這位出色的文學(xué)家、政治家以身殉國,再也無法回來。人們悲痛不已,將其身殞的日子定為端午。并用蘆葉將糯米包住,捆上彩繩做成粽子,投入江流喂魚,讓魚兒保護屈原的尸首。
時過境遷,現(xiàn)在的粽子不再被投入江中,但粽子的甜香和人們對屈原的敬意卻始終不變。上好的糯米裝進翠綠的蘆葉里,可以根據(jù)喜好加蜜棗、玉米、花生、豆沙或水果丁,再用寬葉片把它們裹好,拿五彩的絲繩包扎、固定,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吃的時候,把它們煮熟,剝掉蘆葉,剩一個米團兒,它甜甜的,軟軟的,正如屈原對祖國深長綿軟的情誼。
如果粽子米團兒,是屈原對祖國的柔情,那清香的粽葉,就是屈原清高的氣節(jié)。屈原說過:“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他還說:“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边@樣清高的屈原,這樣皓白的屈原,寧愿與祖國——大楚一起亡,也不愿在秦政之下茍活。我們不由得贊嘆:“屈原”,一個多么偉大的名字!
五月初五是我們的端午節(jié)。端午,是粽子誘人的清香,是屈原高尚的氣節(jié),是民間雅致的風(fēng)俗,是中華悠久的傳統(tǒng)……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4
硬邦邦的鄉(xiāng)下土路上,響起了一陣陣清脆的腳步聲。稚嫩的童聲回蕩在混夾著泥土清香的上空,“端午,端午……”
“吱呀”,推開了塵舊的木板門,我歉意地對墻角幾只蕩來蕩去,搖搖欲墜的.蜘蛛笑了笑,目光落在下面一叢說綠不綠,說黃不黃的草上。只見這草干干的,葉子并無水分,無力地耷拉著。我湊近聞了聞,一股獨特的氣味向我撲來……今天是端午節(jié),這是——艾草!
撒開丫子跑上了鄉(xiāng)間土路,一路上,歡呼聲和尖叫聲蜂擁而至——這要是在平時,我不躲在家里捂耳朵那就不錯了!可今天是端午節(jié),我也極度亢奮,兔子似的向河邊跑去……終于到了河邊,我無暇去看那碧綠的河水與五彩的龍舟,急忙向岸邊一棟氣派的朱紅大樓跑去。上了一級級結(jié)實而又華貴的樓梯,坐在了一個圓桌旁,望著在這兒的其他人……只見一桌大概十七八歲的青年正在品嘗著雄黃酒,這或許是他們第一次喝吧,幾個青年剛喝了一口,便全身一陣戰(zhàn)栗,但還是硬著性子大聲喝道:“好酒!”可聲音卻不禁微微發(fā)顫。鄰桌是一些妙齡少女,只聽他們唧唧咯咯說個不停,這時一盤散著清香的粽子端上了桌面。女孩子紛紛抖出了白皙的手腕,她們各自在腕上綁了美麗的五色線,隨即像中獎一樣輕捏著粽子的一角,揭開一層皮,她們有的輕聲歡呼,有的默不作聲,還有的皺了皺眉。料來那是一盤多味粽吧。
坐在酒樓的桌邊,嚼著剛送來的肉粽,從窗邊眺望著下面的河面。只見下面人聲鼎沸,敲鑼打鼓聲不絕于耳,空氣仿佛凝固了,處處都是爆破聲,激動人心的賽龍舟如期舉行!斑堰堰选饼堉凵系倪x手各就各位,隨著“一二一二”的喊聲飛速地劃著龍舟,齊心劃一地扳著槳。龍舟的威武震撼了全場,喧鬧的酒樓竟也鴉雀無聲。人們使勁地沿著河岸跑了起來,近乎瘋狂地?fù)]舞著雙手,追著龍舟,而龍舟上的人卻只以“嗨呦嗨呦”的吶喊來回答……龍舟漸漸遠(yuǎn)去了,河邊也慢慢安靜了,空氣開始一如既往地流動,而那驚心動魄的場面卻被我記在了心里……
鄉(xiāng)下的端午,那股濃濃的傳統(tǒng)氣息開拓了我的視野,讓我明白了真正的端午。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5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蘸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端午節(jié)的民謠,但卻不是我故鄉(xiāng)的。我的故鄉(xiāng)是遼闊燕趙大地,因為干旱少水,所以端午節(jié)并沒有龍舟下水的盛事,但因為與廟會的融合,也自有我們的繁華,就像粽子,各地的下料和包法不同,當(dāng)然也各具風(fēng)味。
在我們這兒,首先是提前了端午節(jié)的時間,日子由農(nóng)歷的五月初五改到四月二十八。這大概跟節(jié)氣有關(guān),一般五月初五就接近芒種了,芒種三天見麥茬,這時節(jié)家家戶戶摩拳擦掌,準(zhǔn)備搶收,誰還有多少心思過節(jié)呢?而提前了的端午節(jié),放在了豐收在望的時節(jié),放在了大忙之前的閑暇里,放進了人們祈賀風(fēng)調(diào)雨順的心思,就顯得格外恰當(dāng)了,更何況人們還要熱鬧好幾天呢?
要過好端午節(jié),節(jié)前的忙碌是最重要的了。早在前一個月,人們就開始盤算起來,趕集上店的時候也就多了一項任務(wù):準(zhǔn)備過節(jié)包粽子的原料。首先是糯米,要選粘性好的,就要挑厚實的米粒兒,選有淡青色光澤的,而發(fā)白發(fā)輕的,往往是陳米或劣米,包出來的粽子就味同嚼蠟了。其次是棗,要選個大肉厚的,還要看看有沒有蛆眼。通常我們這里認(rèn)阜平的大棗,有了阜平的大棗,即使貴的肉疼也要買的,因為的確是物有所值。粽子葉一般不早買,提前三四天即可,因為節(jié)前賣粽子葉的很多,還有走街串巷賣的,綠綠的一筐筐的,帶著蘆葦?shù)那逑悖瑤еК摰乃,拿過來看葉子厚實寬大,沒有褶皺就可以了。
準(zhǔn)備好了東西還要盡人事,因為是廟會,往往要唱戲的,所以要提前通知自己的遠(yuǎn)一點的親戚朋友,請他們來過節(jié)。還有一件最要緊,就是一定要請出了門的姑娘回娘家來過節(jié)。如果誰家沒有請回出嫁的姑娘,就一定要有個冠冕的理由,否則會被鄉(xiāng)里恥笑的。而且每家親戚朋友多少,家里熱鬧與否,是衡量你家體面不體面、人混得好不好的重要指標(biāo),所以家家戶戶在此節(jié)日無不盡心竭力。
包粽子一般是在節(jié)日的前一天進行的。上午就把米晾一晾,揀一揀(通常狡猾的小商販會在米里摻點小石渣),淘一淘。把花生、紅豆之類的配料用溫水泡上,棗子也洗干凈晾著。粽子葉用開水焯一下,再用清水洗洗,就泡在在大盆里備用了。吃過午飯,人們就在家里敞亮的地方擺開了陣勢,葉、米、棗、豆和花生之類的分列在大大小小的盆里,再準(zhǔn)備一個盛粽子用的大笸籮,每人一雙筷子就可以包了。
家鄉(xiāng)包的粽子不似別地兒的三角粽,那雖精致卻嫌小氣。我們是包錐形的大粽子,容量相當(dāng)于兩三個三角粽。一則包得快,二則也是像樣的待客禮數(shù)。而這種粽子的包法也很有技巧。先取一寬大的葉子在左手食指上纏三圈成一個小巧的圓錐庫,再拿一片葉子貼庫邊插進去,把剛才圍庫的殘葉別過來壓在要插得葉子下,就這樣依次半疊著銜接著插葉子,并把插好葉子頂部三分之一處往外褶一下,這樣插上6、7片葉子就圍成了一個圓錐筒,然后用手撈些米放進去,間或放些棗、花生之類的,裝好了就用兩根筷子把外翻的粽葉朝上捋一下,然后用筷子夾住朝懷里一翻,之后把折過來的葉梢左右一分,再對接,擰兩下,在粽子腰間一別就好了。包得好的挺拔秀麗,像一位系著裙帶的美人呢。手拙的人呢,往往插不成庫就根本包不上,或者松松垮垮的不象個樣子。于是這項技巧也成為衡量女人是否心靈手巧的標(biāo)準(zhǔn)。如果誰家的女人不會包粽子,人們都會不自覺地撇嘴呢?
粽子包好后已是黃昏,于是人們在院子里支好大鍋,架好劈柴,然后把粽子結(jié)結(jié)實實的摁在鍋里,再壓塊石板或水盆,之后注滿水,蓋嚴(yán)鍋,就可以燒火煮了。大火燒上兩三個小時,中間還要續(xù)兩三次水,之后就不再燒了,但炭火不撤,讓余火慢慢煨,一般要煨上一夜的。但其間多數(shù)孩子會在那濃濃的粽香里饑饞難耐,撒潑耍賴,于是父母會罵著"饞鬼",呵著熱氣拿出一兩個來,讓孩子先吃,大人也順嘴咬上一口,品一品火候與成色。
吃粽子的正時候當(dāng)是四月二十八這天早上,家家戶戶揭開了燜了一夜的粽鍋,香氣也隨著晨風(fēng)飄散,沁人心脾,使人胃口大開。但通常早飯也比較簡單,粽子蘸白糖或簡單的配點的稀飯小菜,那粘粘的甜甜的粽子的美味就顯得特別的好,讓人吃了還想吃。但吃多了,大人就會限制,因為糯米發(fā)沉,吃多了肚子會不好受,更何況午飯還會更豐盛呢?
早飯后,主婦們把家里和家人收拾得利利落落,然后接親迎友,如果親戚朋友有事來不了,或者誰家有事沒包,就要送些粽子過去,表表心意。接著人們就開始三三兩兩的去逛廟會了。其實廟會和集市本沒什么區(qū)別,只是貨多人多,熱鬧罷了。但人們多半是逛一逛,看看景瞧瞧人。即使想買某物,也不急的。先佯裝看,有時間就和小販磨磨牙,幾次較量之后,看小販咬牙跺腳了,自己也揣摸著合適了才掏錢。但有些錢是不能省的,就是招待親朋的酒菜,要新鮮好看,貴一點也沒辦法,圖的就是高興和臉面。
廟會上的戲通常不怎么好看,但很熱鬧。請的大多是小劇團,沒那么大的排場,但照樣是花花綠綠舞臺,那鑼鼓照樣敲得山響,那偶爾斷點聲音也唱得有腔有調(diào),所以戲臺下也人來人往。最忠實的聽眾是一幫老頭老太太,他們?nèi)齼蓛傻淖趹蚺_下,邊嗑嘮家常,邊品評臺上的功夫,不時伸長脖子專注的看上幾眼,偶爾把頭湊到同伴的耳邊私語幾句,再對著某人指點一番,他們對戲的理解通常是聽來的或者是記憶中瑣碎片斷,但這有什么關(guān)系呢?他們喜歡看戲,喜歡享受這一刻就足夠了。戲臺下的孩子是最活躍的了,他們一會兒登高上樹的要看臺上翻筋斗的,一會又在花花綠綠的面人、泥人前駐足,一會又被糖葫蘆、棉花糖、甘蔗之類的美食迷花了眼,還要眼睛追蹤大人,有機會就磨上幾毛錢,甜甜嘴巴,之后就歡呼雀躍了。
……
故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就這樣在歡樂祥和的氣氛中,在濃濃的鄉(xiāng)情親情里,在悠悠的原味鄉(xiāng)韻里,一次次飄然而至,又飄然而逝……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6
農(nóng)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是我國最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
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jì)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節(jié)說;惡月惡日驅(qū)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jì)念屈原說。
端午節(jié)的習(xí)俗主要有:吃粽子、門上插艾或菖蒲驅(qū)邪、飲雄黃酒、賽龍舟等等。
今年端午節(jié),姑姑也包起了粽子。只見姑姑熟練地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腌好的五花肉,又用糯米蓋得嚴(yán)嚴(yán)實實的。然后用棕繩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很快一個個又大又好看的粽子就包好了。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鍋里煮好后,大家都坐在桌子旁,吃起了香噴噴粽子,感覺太好了!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7
我小時候就一直盼望著過端午節(jié),因為那時候我就知道,端午節(jié)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粽子。
今天是端午節(jié)了,饞了一夜的我趕緊起來,我驚奇的發(fā)現(xiàn),我的胳膊上、腿上都系上了五種顏色的絲線編成的彩繩。我知道五絲繩代表著父母對兒女的希望和心愿。這是什么時候系上的呀?我百思不得其解。
哎!我不管這些了,我還急著吃粽子呢!“咚咚!”的我跑到了餐桌前一看,嘿!真怪,桌上沒有粽子,倒放著糯米,竹葉、白線。“這是干什么?莫非是我們要自己包粽子,太好了!”
我馬上洗干凈了手,在媽媽的指導(dǎo)下,我把白白的糯米放在了水里,糯米變得粘粘的。接著,我又把糯米舀出來,把帶著水珠的竹葉擺成十字架形,把那黏黏的糯米、花生、大紅棗放到了竹葉上,包出形狀來,然后再用線纏上。把包好的粽子放到水里,“咕咚,咕咚!”煮著。
只聽的粽子在鍋里敲著小鼓,聽著那悅耳的音樂,我感到好愜意!粽子煮好了,還有好幾個角,竹葉上還帶著幾滴水珠,冒著熱氣,白線纏在粽子的腰上,顯得好可愛喲!我把竹葉打開,只見露出了白白的糯米,咬一口,細(xì)膩可口,糯米里包著花生米、大紅棗,吃起來又香又甜,回味無窮。
今年的端午節(jié),我過的最開心!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8
今天放學(xué)剛到家,就看見奶奶在客廳里忙得不亦樂乎?吹窖矍皵傇谧郎系摹叭~子”和滿滿一盆的白米,我急忙問“奶奶,你在做什么。俊蹦棠掏O聛沓錆M愛意的看著我說:“寶貝,馬上要過端午節(jié)了,奶奶包粽子給你吃啊!”“包粽子!端午節(jié)!”我一聽,迫不及待的端來椅子聚精會神的聽奶奶說了起來。我得好好和奶奶了解一下,這可是獲得課外知識的好機會!
原來,農(nóng)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xí)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掛艾葉菖蒲,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有的地方還舉行賽龍舟吶!奶奶說我們蚌埠的風(fēng)俗是掛艾葉—驅(qū)蟲、飲雄黃酒—解毒、吃粽子—紀(jì)念詩人屈原、戴香包—辟邪。因為科學(xué)越來越發(fā)展,現(xiàn)在我們主要是吃粽子和掛艾葉!
哦,原來綠色的“葉子”是包粽子用的,而且端午節(jié)這么有意義!看著奶奶在我眼前嫻熟的包著粽子,我也蠢蠢欲動起來。我決定包蜜棗餡的!
我挽起袖子,撿起一大片粽葉,照著奶奶的樣子把粽葉卷起來,然后放上米,又在米上澆了一些水,接著放進去一個蜜棗,再放上一層米。學(xué)著奶奶的樣子小心翼翼的用粽葉裹住米和蜜棗。啊呀!沒繞好粽葉,米和棗子都灑了。奶奶看著我著急的樣子說;“不急不急,要有耐心!痹谀棠痰摹叭妗敝笇(dǎo)和我的不懈努力下,終于完成了我的端午節(jié)作品---一只貓耳朵粽子!好可愛!
沒過多久,香噴噴的粽子煮好了,剛煮好的粽子熱氣騰騰的,我第一個坐在位子上嘗了起來,把粽葉剝開,聞一聞,真香啊!接著就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不過我把我包的粽子給奶奶嘗了,因為和奶奶學(xué)到好多知識。ǹ矗摇鞍钡聂兆印鋵嵤俏耶嫷睦。)
今天學(xué)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好期待今年的端午節(jié)啊!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9
今天,我要和老師一起做荷包。我緊張,激動和興奮,原以為會很簡單,可是,一點也不簡單。
老師給我們買了做荷包的材料,我們開始做了,先把皮繩穿進桃木球的小圓孔里,然后系一個結(jié)。第二步,把布的正面對折,縫好。把線穿進細(xì)細(xì)的針孔里,可難穿了,試了好多次,才成功。最后把艾草放在里面,皮繩放到艾草里之后再縫上。
最后把流蘇縫在下面的一個角上,縫的時候要小心不能讓針扎到?p荷包的阿姨做出那么多美麗的香包要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他們真不容易。今天我做了荷包,我很開心,也體會了阿姨的辛苦。
荷包中蘊含著一縷春風(fēng),兩滴夏雨,三片秋葉,四朵冬雪,做成五顏六色的禮盒,打著七彩八飄的絲帶,用九分真誠,十分熱情。
【【實用】端午節(jié)的作文匯編九篇】相關(guān)文章:
實用的寫端午節(jié)的優(yōu)秀作文匯編八篇01-07
實用的端午節(jié)來歷的作文匯編十篇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