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精品】民風的作文四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nèi)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jīng)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guī)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zhuǎn)化。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民風的作文4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民風的作文 篇1
我的家鄉(xiāng)在浦城,這是個很小的縣城,但僅管如此,浦城的人民一直崇尚著中華的傳統(tǒng)民俗,這表示著大家對祖先的尊重。
那我就先從春節(jié)開始說起吧!除夕之夜,家家3點多就開始吃年夜飯,“蛋卷”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它的顏色是金黃色的,象征著家家年年都繁榮,兒女能夠孝敬長輩。吃完晚飯后,我們是從不出門的,聽奶奶說:“若出了門會把大家的好運給帶走的。”雖然我們不能出門,但是在家中,我們不能出門,但是在家中,我們依然能夠玩的有聲有色。大人們在家中打牌打個通宵,孩子們放煙火放得起勁!這表示大家的好運年年,財運年年……除夕過后,換來的正月初一也是很受人歡迎哦!早晨起來,洗漱完畢后就先喝一杯“桂花蜜”,這是我們孩子的最愛,味道甜甜的,香香的……這表示希望大家的日子過的紅紅火火,甜甜美美……吃完飯后就給長輩們拜年,長輩們就要包壓歲錢,孩子們得到壓歲錢后可開心了,但初一至初三是不可以亂花錢的,這又代表著大人們在這一年里很難很難掙到錢,運氣也不太好……給長輩們拜完年后,女孩在家?guī)透改父苫,男孩就跟隨大人們?nèi)ジ髯缘挠H戚好友家去拜年,大家都過的.十分開心。而正月初四,全家人都要去山上的廟里去燒香,給菩薩請安,讓菩薩保佑子孫滿堂,兒女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滿……過了初六,大家就一切都恢復正常了,大人們工作的就繼續(xù)工作,孩子們該去復習功課,迎接新學期的到來了,這個春節(jié)是令人難忘的。
民風的作文 篇2
苗族的歷史悠久,四川、貴州、湖南的苗族至今把蚩尤當作自己的祖先。傳說蚩尤是“九黎”之君,在5000年前,九黎部落與黃帝部落沖突,敗而退出黃河下游,占據(jù)長江中、下游。逐漸形成“三苗”。公元前2世紀后,苗族先民大部分已遷至湘、鄂、川、黔等地。海南的苗族是十六世紀從廣西去的士兵。
苗族最大的節(jié)日是“西松”(祭祖),每年秋后舉行一次。斗牛是苗族喜愛的一項活動,每年正月、端陽、火把、中秋等佳節(jié)都要舉行。此外還有踩鼓、賽馬、摔跤、斗馬、斗鳥等活動。苗族喜愛歌舞,蘆笙是苗族人民最喜歡的的著名樂器,大的長一、二丈,小的只八、九寸。具有民族特色的蘆笙舞流行于貴州、四川、云南等地。跳舞時,往往幾百人用大大小小的蘆笙吹著同一曲調(diào)跳舞。
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苗族服飾從總體來看,保持著中國民間的織、繡、挑、染的傳統(tǒng)工藝技法,往往在運用一種主要的工藝手法的同時,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藝手法,或者挑中帶繡,或者染中帶繡,或者織繡結合,從而使這些服飾圖案花團錦簇,顯示出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從形式上看,分為盛裝和便裝。盛裝,為節(jié)日禮賓和婚嫁時穿著的服裝,繁復華麗,集中體現(xiàn)苗族服飾的藝術水平。便裝,樣式比盛裝樣式素靜、簡潔,用料少,費工少,供日常穿著之用。
苗族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文化藝術,有大量的優(yōu)美詩歌和傳說故事流傳至今!帮w歌”享有盛名。樂器主要有:蘆笙、木鼓、皮鼓、銅鼓最富盛名。
無論是誰只要去過苗族,就會讓你流連忘返,舍不得走。
民風的作文 篇3
鮮族風情:朝鮮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無論是歌舞、服裝、民風、民俗都極有特色,是我國56個民族大花園中一朵鮮艷亮麗的奇葩。
鮮族人愛整潔,身上的衣著和屋里的器具,總是收拾得真正干干凈凈,整整齊齊的。鮮族人喜歡睡火炕,炕面上鋪著油漆過的厚紙板,進屋就脫鞋,然后不論是主人和客人,都在炕上盤腿而坐。喝茶和吃飯時,都在炕上擺放著一張小飯桌子,茶飯都擺在小桌子上。鮮族人極講究禮貌,待人友善,民風淳樸,極好客。
鮮族人無論男女老少,一律都穿白衣,故有“白衣民族”之稱。男人的褲子襠大腿肥,便于盤腿打坐;上衣斜襟無鈕扣,用一條長布袋束腰,在外衣上面喜歡套一件帶鈕扣的深色坎肩。婦女的上衣短小,下面的裙子寬而又長。上年紀的女人基本上是白衣素裙,年輕姑娘則是五顏六色,鮮艷靚麗的裙襖。鮮族人有自己獨特的造形的鞋,鞋的樣子很像一只小船,鞋尖上翹,穿脫都方便。婦女承擔著家中繁重的勞動,家里和地里的活女人都能干。她們都習慣用頭部頂水和其他物件,而不是用肩挑和挑手提。
朝鮮族幾乎人人都能歌善舞。人們說“長袖善舞”,鮮族人喜穿長裙長袖衣服,舞起來自然是好看的了。連老大爺、老大娘幾步簡單動作的舞蹈,也非常優(yōu)美動人。女人經(jīng)常出來表演的,有長鼓舞、紅綢舞;男人經(jīng)常表演的是帽子上的大長穗舞。洋琴和木琴、手風琴,是伴舞的主要樂器。朝鮮的民歌優(yōu)美動聽,像《桔梗謠》、《春耕謠》等,則是讓人百聽不厭的。
朝鮮族的民族體育,更有其悠遠的歷史傳統(tǒng),在民間極其普及,其中,跳板、摔跤、蕩秋千是他們的長項。男子比較喜愛的是摔跤,主要是民族式的角力,不許用拳頭和腳傷著對方,也不用背部著地計較輸贏,只要將對方摔倒即算是結局。女人則喜歡跳翹翹板和蕩秋千。每逢端午節(jié)和中秋節(jié),年輕的女子都要穿得漂漂亮亮,成群結伴地做跳板和蕩秋千游戲。蕩秋千最是她們的拿手戲,她們能像燕子般地凌空飛舞,并在秋千板上做出各種舞姿動作,坐在四周圍觀的'男女老少,一邊為她們喝采,有的也在一邊飲酒唱歌為之助興。
拔河是鮮族一項古老的比賽項目,每次比賽規(guī)模都很大,經(jīng)常是村與村、隊與隊之間在節(jié)日里舉行,少則幾百人,多則上千人,周圍參觀的人更多。因為鮮族人是以種水稻見長的民族,因拔河的繩子都是用稻草搓成的,直徑可達2米多粗。賽完之后,得勝者將繩子抬回村去,然后全村的人擺酒席慶賀。抬回去的賽繩被認為是吉祥之物,人們多用它紡織些器物使用,以作將來辦事吉利的預兆。
民風的作文 篇4
道獨特的風景線深深地吸引我的眼球-一股紅色的潮流掀起來了,大街小巷到處是隨風飄揚的五星紅旗 ,大家熱情高昂地共慶祖國66年華誕。
我走到街上,一眼就看到街邊的店鋪都不約而同掛著紅旗,有的掛在門旁邊,有的掛在門把上,還有的粘在玻璃門上,一陣風拂過,紅旗就漾起的波紋,鮮紅的五星紅旗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xx,又猶如熊熊燃燒的火炬透露著我心中最美、最真的夢想! 經(jīng)過學生街時,流動小販沿街叫賣著小國旗,很多人受到沿街國旗影響而熱情高漲紛紛購買,那情景真是火爆搶購呀,這時有個姐姐手上拿著小國旗走到燒烤鋪前,不小心旗面被油煙熏得有點焦黑,看起來有點臟,于是,她就隨手把小國旗給扔了,我正想跑過去撿時,學生街人來人往,有人不經(jīng)意踩了小國旗,我自言自語:“哇,更臟了,我去撿大家還以為我連一塊錢的小國旗都買不起。”想時遲做時快,這時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蹣跚走過來,我又想:“這個國旗又要‘雪上加霜’了!闭l知老人彎著腰撿這個“傷痕累累”的國旗,老人還喃喃著說“國旗怎么能亂扔亂踩……”老人邊說邊將國旗抖了抖,還從包里拿出擦眼鏡的`布來回地擦拭,好像在擦一塊剛出土的紅寶石?粗粗业亩挥勺灾鞯責似饋怼
大家都在以自己的熱情、快樂歡度國慶的同時都要以老人家那顆最真誠的心對待國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