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眼中的魯迅作文 推薦度:
- 魯迅的作文 推薦度:
- 實用的魯迅的作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關(guān)于魯迅的作文3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從內(nèi)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jīng)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guī)范語法結(jié)構(gòu)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zhuǎn)化。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魯迅的作文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魯迅的作文 篇1
每當人們沉浸在新年的喜悅中,在深藍的天幕下放起絢爛的煙花時,我的胸口都會隱隱作痛,F(xiàn)在,每當看到煙火棒燃燒時,自己兒時對精神虐殺的那一幕,就忽的浮現(xiàn)在眼前,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負罪感。更多關(guān)于改寫魯迅的《風箏》的作文盡在。
每當人們沉浸在新年的喜悅中,在深藍的天幕下放起絢爛的煙花時,我的胸口都會隱隱作痛。
新年來臨人們喜歡燃放一些絢爛的煙花爆竹,在深藍的天幕下,那明亮的焰火,仿佛把無邊的黑夜點著,照得如白天一般亮,與天上的'明星相照應,顯出一片歡樂的景象。
而我卻不愛放煙花,不但不愛,而且討厭它。因為我認為那東西又危險又難聞,和我不同的是我的表妹,她那時大概只有五歲,然而她最愛放煙花,但我不允許她放,她只得穿著厚厚得棉衣,走出門去看別人放,一只長長的火焰點燃了,她高興地歡呼雀躍;一只焰火熄滅了,她會無奈的嘆息。她的這些在我看來都是可笑的。
一次,她正看別人放煙火看的出神,那人見她喜歡煙火,便送了一根給她,恰巧被正路過的我撞見了,我憤怒的走上前,從她手中奪過煙火棒,扔在地上,踏扁了。她頓時哇哇大哭起來,我毫不理會,頭也不回地走了。后來她怎么樣了,我也沒在意。
現(xiàn)在,每當看到煙火棒燃燒時,自己兒時對精神虐殺的那一幕,就忽的浮現(xiàn)在眼前,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負罪感。
我想了很多補過的方法:向她承認錯誤,但從她疑惑的眼神中,我讀出,她已經(jīng)什么也記得了。于是,我買來很多煙火,和她一起放,我記得,那天她開心極了,絢爛的焰火與她燦爛的笑容交織在一起,她手持焰火轉(zhuǎn)吶轉(zhuǎn)吶,我仿佛看見一個可愛的天使正朝我微笑,那天真無邪的笑容,抹去了我沉重的負罪感。情不自禁的,我也手持焰火棒和她手牽手轉(zhuǎn)吶轉(zhuǎn)吶……
魯迅的作文 篇2
到了到了!魯迅故里到了!洋溢著濃郁水鄉(xiāng)風情的大幅浮雕上,“魯迅故里”四個大字蒼勁有力。那氣宇軒昂的一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形象,在我眼前漸漸清晰起來……
迎著人流,我們步入了魯迅紀念館。紀念館的建筑與河水縱橫交錯,內(nèi)外空間相互滲透,是一座古樸而神圣、充滿靈氣又獨具紹興水鄉(xiāng)風情的現(xiàn)代展館。而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大型青銅坐像。坐在鮮花叢中的魯迅表情自然,儀態(tài)從容,嚴肅又不乏親切,眉宇間似藏著無限的深思。陳列廳內(nèi)詳細地介紹了魯迅的坎坷人生:由一個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長房長孫,變成了一個破落戶子弟;深受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浪潮的影響,積極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與李大釗、陳獨秀等當時許多先進知識分子一起寫文章,辦雜志,揭開了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序幕;1918年,發(fā)表了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看著這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我的'心中又不禁卷起一陣陣波浪,為魯迅的一生感慨,更為他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钡臍夤(jié)所感動……
走出紀念館,不覺已是春雨綿綿。雨很小,很細,小得幾乎聽不到“沙沙”的聲音,細得像蠶吐出來的絲。漫步在這窄窄的青石板路上,欣賞著這細雨中朦朧的白墻灰瓦、古老又修葺一新的竹絲臺門,聆聽著那一串串韻味十足的紹興方言——“賣臭豆腐了!賣臭豆腐了……”“烏氈帽,烏氈帽……”各路游人禁不住駐足停留,來兩串臭豆腐,戴一頂烏氈帽,用心體會著這濃郁的水鄉(xiāng)風情。魯迅當年會不會也常吃這種臭豆腐呢?……
接著我們來到了“魯迅故居”。跨過高高的門檻,從側(cè)門進去,穿過年代已久的長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俗稱“天井”,這里原種著兩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閉上眼睛,小時候的魯迅赫然就在眼前。夏夜,他躺在桂樹下的小板桌上乘涼,我的耳邊似乎還有他的繼祖母蔣氏讓他猜謎、給他講故事的聲音……魯迅的臥室、廚房、百草園……都一一呈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每到一個地方,都感到離這位一代宗師又近了一步……
我最想去的地方還是三味書屋,于是又迫不及待地循著魯迅的描述去感受他當年讀書時的氛圍!俺鲩T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薄叭稌荨笔乔宄麜伊和瑫}!叭丁本褪亲x經(jīng)味如稻粱,讀史味如肴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匾額下掛著一幅栩栩如生的《松鹿圖》,兩邊的柱子上還有一副對聯(lián)———“至樂無聲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詩書”,大約是在揭示讀書的真諦吧。走進去,我們看見了一張陳舊的兩屜硬木書桌。書桌極其普通,但卻受到了特別的待遇,因為這就是魯迅因故遲到,在受到塾師的嚴厲批評后,刻下“早”字,用以自勉的書桌。我認真地觀察著,腦子里不由得浮現(xiàn)出小時候的魯迅一筆一畫刻字的模樣與勤勉學習的樣子……我深深地呼吸著這里的空氣,貪婪地搜索著魯迅的聲息,這里是魯迅成長的搖籃啊。
再次走在這窄窄的青石板路上,雨還沒有停,一樣的小,一樣的細,為這一趟魯迅故里之游染上了一種別樣的情緒。一條清澈的小河,從故居門前潺潺流過,雨絲輕輕地落在水面上,平靜的河面頓時裂開了好多條“縫”,一圈兒一圈兒地蕩漾開來……
我掏出一把茴香豆,坐上了晃晃悠悠的烏篷船。在頭戴烏氈帽,手持青篙的船家?guī)ьI下,揮手道別了這座偉大的歷史豐碑,而那一圈兒一圈兒的魯迅情卻久久地在我心中蕩漾……
魯迅的作文 篇3
談起魯迅,就讓人感到:他既沒有冰心的含蓄委婉,徐志摩的浪漫,也沒有老舍似凌厲的詼諧,給人的盡是尖銳與冷峻之感,他有自己獨一無二的風格,正因為如此,我欣賞他。 初識魯迅是在小學的一篇課文《少年閏土》,一開始我并不怎么欣賞他。但是上了初一,翻開那帶有這濃濃的墨香的書本,我翻開了第一頁,一行小字引起了我的注意,是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陣驚喜涌上心頭。在刷刷幾聲翻書聲的帶領下我的來到了這課前。伴著小聲的閱讀,我妨進入了“仿佛只有些野草”的百草園。難蜈蚣還有斑是蝥,似乎還有些小鳥的叫聲,在那先生兒時挖毀的圍墻跟那里,段草仿佛都恢復發(fā)芽了,可是先生還是被送到了書堂,我體會得到那上學的不情愿,但也體會的到那三味書屋的樂趣,那充滿歡樂的私塾后院,還有那老了眼看不見學生玩鬧的塾師,那一張張用錫箔紙畫下的圖畫。帶給我無限的趣味。
讀魯迅的作品,實際上是在了解魯迅的為人。他敢罵,罵茍延殘喘、陰險狡詐的“落水狗”,罵奴顏婢膝、貌似中庸的偽君子;他敢論,論國民眾生的劣根本性,論轟轟烈烈的大革命的悲劇之源;他敢抨擊,抨擊狂人眼中吃人的世界,抨擊把孔乙己推上絕路的封建禮教;他敢吶喊,為艱辛而麻木地生活著的`潤土,為受封建勢力壓迫的祥林嫂。他疾惡如仇,使那些反動的御用文人心驚肉跳,使病態(tài)社會的千瘡百孔暴露無遺。而他又始終在刀光火色的衰微中渴求著光明。夏瑜的墳頭,他放上一個紅白相間的花圈;碎影依稀中,他追尋著那個“好的故事”??他筆鋒幽默辛辣,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卻不是自命清高的冷嘲熱諷,他的幽默中閃爍出睿智與深刻,其中包含的是一顆憂憤深沉的愛國之心!
魯迅先生的一生都是坎坷不堪的。開始,他是一名醫(yī)生,救死扶傷,到了后來他有棄醫(yī)從文,放下手術(shù)刀,拿起手中的筆,用比作武器,用文字做軍隊,一次又一次對國人民黨反動派進行猛烈的進攻,揭露他們骯臟丑惡的嘴臉。魯迅先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批判中,孤身一人走上了為民族、為人民的奮斗之路。這一路上,魯迅先生一次又一次受盡迫害,嘗盡辛酸。自己寫的文章屢次被查封,但他依然不放棄,不懼迫害,頑強拼搏。他用滿腔熱血實踐了“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钡娜松非,他用筆劃存漫漫長夜,挑出些許亮色。 魯迅先生也是一位愛惜時間的人。他不但節(jié)約自己的時間,還珍惜他人的時間。別人與他約會,他從不遲到,總是比別人早到一些,他說:“我只是把別人休息的時間用在了寫作上。”他在逝世的前三天為別人的小說寫了序言,在逝世的前一天還寫了一篇日記,可以說他從出生到逝世還沒有浪費一點時間。
我心目中的魯迅先生的形象是高大、正義的。的確,魯迅先生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這,就是魯迅。他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他屬于歷史,又屬于現(xiàn)實。他嚴厲,又慈祥。他消失了,又永遠在人們心中。
【魯迅的作文】相關(guān)文章:
魯迅的作文10-10
魯迅的作文07-21
有關(guān)魯迅的作文11-10
實用的魯迅的作文10-03
關(guān)于魯迅作文08-21
關(guān)于魯迅的作文「精選」11-28
懷魯迅作文11-21
相遇魯迅作文12-23
走進魯迅作文12-13
與魯迅對話作文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