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良心作文三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xiàn)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良心作文3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良心作文 篇1
良心是什么?是天賦的道德觀念,是內(nèi)心的是非標準。孟子曰:“人之所以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不慮而知,就是天之所賦。對于創(chuàng)立性本善的先哲來說,這顆具有良知的心,自然也有著先賦的味兒!墩f文》釋“良”:“良者善也”。良心就是善心。
然而,這顆每個人都應具有的良心,常常被自己遺忘、遺棄、踐踏、出賣。
近日,全國各大城市出臺了相關(guān)規(guī)定,嚴禁隨地吐痰,對吐痰者罰款5元至200元。
從此當街吐痰的人,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用錢換回遺忘的良心。前些天,筆者目睹了某市大型上市知名企業(yè),竟然毫無節(jié)制地排污。這類企業(yè)遺棄了良心!幾天前,筆者獲得一份環(huán)保部門的材料,材料上明白無誤地寫著,某某大型企業(yè),私自關(guān)掉污水處理設備,污水直接排放進母親河。這些企業(yè)踐踏了良心!
采訪中,有些官員還指責媒體多事,記者多事。說這話的官員正在出賣著良心!
遺忘、遺棄、踐踏、出賣,這些詞語也許會刺痛人心,每個人都會辨解:你也吐過痰;你是企業(yè)負債人,你也會排污;你是官員,你也會覺得某一篇報道給你的臉上抹了黑;蛘哂腥苏f,吐痰和排污不能同日而語,吐痰是習慣,排污是故意。誠然,習慣是將良心忘卻后的無意而為,帶著本能的色彩,平常得我們都無意察覺。這種平常也更可怕,危害性更大。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吐痰和排污,在善與惡的道德分野里,沒有孰輕孰重。
我承認,良心的缺失隨處可見,我們每個人都是當事人。
我們常常聽到這樣一個詞兒“良心發(fā)現(xiàn)”。這說明良心是需要發(fā)現(xiàn)的,雖然它有著先賦的意味,但不去發(fā)現(xiàn)它,就不知良心何在。生活中還有這樣一個詞兒“問問自己的良心”。看來心是需要用問來提醒的,不問它,我們常常忘記是非標準,遺忘先賦良知。顯然,這兩個詞兒都有著自我反思的意思。說通俗一些,就是提醒自己,我本善良。問良心,就是問心中的良知———不慮而知的道德。否則,聽憑良心丟失或泯滅,那就會變成沒心沒肝的行尸走肉了!
良心的外在表現(xiàn),就是善行。不要危害他人就是善行。問問自己的良心,喚起天賦的良知,每日“三省吾身”,就能管住我們隨意吐痰的口,就能堵住一個個惡臭的排污口,就能管住我們?yōu)榱死娑硹壛夹牡男!胺堑洹笨膳,背棄良心比非典更可怕?/p>
問問良心,反省自我,從今而始。
良心作文 篇2
良知,是人的一種天賦的道德觀念,就是孟子所說的“不慮而知”,王w陽明所說的“不假外求”,是生而知之,而且是“被圣靈充滿”的優(yōu)良之知。如“人皆有之”、“非由外鑠”的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即“仁義禮智”,等等。愚以為,人性良知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曰“知恥”。知恥,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qū)別。知恥,在中國傳統(tǒng)美德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早在春秋時期,管子就說過:“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
乃滅亡。”把恥列為維系社會、國家存亡的支柱之一。以后的長時期中,恥也都列為孝悌忠義廉恥八德之一。 知恥,是道德的自覺。有羞恥心,人就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在做了有違道德的事時就于心不安,自覺不做會招人瞧不起的事。知恥,才能有所不為,有所不為才能行之皆宜。相反,人若無恥,就會肆無忌憚,為所欲為,不可救藥。這就是俗話說的“人無廉恥,無法可治”。
二曰“知愧”。知愧,就是知道慚愧,知道內(nèi)疚。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知愧的前提是知道自己的弱點、缺點和錯誤。西方古代格言說:“做壞事的人最受做壞事的苦!彼^愧則有悔,愧則有疚,悔疚則傷及神明,內(nèi)心的安寧從此遭到破壞,整日處于恐懼之中,這懲罰并不算輕。知愧而懺悔,知愧而努力,良心的安妥比任何物質(zhì)利益都值得珍視。人生的最高境界,不是高官厚祿、錦衣玉食,也并非遙不可及、高不可攀,而是四個大字:問心無愧
三曰“知恩”。知恩,就是常懷感恩之心。這是人生的一種姿態(tài),是人性的一種證明,是一種社會行為的反省和成熟。日月生輝,雨雪滋潤,大自然哺育了萬物生靈;父母養(yǎng)護,師長教誨,親朋們扶助著我們成長。人生在世,誰能夠離開社會而生存,誰沒有受過別人的恩惠?“滴水之恩,涌泉相報”,“人敬我一尺,我還人一丈”。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倘若連起碼的感恩之心都沒有,若非自大狂,便是愚陋不堪了。
一個人,干了壞事知道羞恥,做了錯事知道愧疚,受人恩惠知道報答,這就叫有良知。當然,關(guān)鍵是要知道什么是錯,什么是對,什么叫恩,什么叫仇,這種分辯是非的能力的形成還是要靠后天的培養(yǎng)。所以良知是天賦的道德,道德靠后天的修養(yǎng);道德的淪喪,是教育的失敗,而良知的淪喪,就是人性的泯滅了!拔母铩逼扑呐f,破除了中華民族許多優(yōu)秀的道德傳統(tǒng),一些人也因之喪失了良知。國畫大師齊白石有個弟子叫婁師白,從小在齊先生身邊長大,后來批判白石老人,他就改了名字叫婁批白。一“師”一“批”,良知何存?改革開放后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又改丟了不少寶貴的精神財富,利用人的私欲刺激人的創(chuàng)勁和干勁的結(jié)果,使社會良知大面積坍塌。湖南婁底市中心醫(yī)院,不愿參與醫(yī)療腐f敗、為患者節(jié)約每一分錢的醫(yī)生胡衛(wèi)民在醫(yī)院被孤立得呆不下去,而被100多名職工舉報的醫(yī)院負責人卻因為醫(yī)院賺錢“業(yè)績突出”,被當?shù)卣灾厝巍_@是官場潛規(guī)則挑戰(zhàn)社會良知的典型例證。
良知也許與生俱來,但保持良知要靠自覺磨練。歸來吧,良知!
良心作文 篇3
20xx,是我國著名的工程力學家、教育家張維先生誕辰100周年。張維先生從1947年開始一直在清華工作,曾任副校長和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名譽副主任。前不久學校專門召開了座談會,緬懷這位學術(shù)大師和仁厚長者。大家回顧了張維先生的.很多往事,聽來感人至深。其中有一個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世紀40年代,張維先生和夫人在德國留學,曾居住在物理學家波爾教授家中。波爾為人正直,堅決反對納粹。他用生平積蓄購置了0.75公斤鉑,因恐戰(zhàn)亂有失,在張維夫婦回國時,托付他們帶回中國保存。波爾還鄭重聲明,由于時局和今后遭遇都變化莫測,這些鉑如有遺失絕不要求賠償。張維夫婦感佩波爾教授的為人和誠意,毅然承諾下來。由于新中國與聯(lián)邦德國長期沒有建交,張維先生回國后10多年里,雙方通訊斷絕。1958年,民主德國的一位教授訪華,張維先生獲悉他與波爾教授相熟,就托他設法將鉑帶給波爾,同時向組織作了匯報。
張維先生沒有辜負老朋友的信任和托付,但在受“極左”思潮影響的年代,他卻因此被扣上“里通外國”的帽子受到審查,直至“文革”以后才獲得平反。也是在“文革”期間,蔣南翔校長被打成“走資派”,許多人都與他“劃清界限”,張維先生卻一如既往,仍然常去看望南翔同志。從張維先生身上,我們可以感受到堅守良知的巨大人格魅力。
同學們,今天你們告別清華,帶上了知識、能力和師生情、同窗誼,更帶著學校賦予你們的精神品格和社會良知。在你們朝氣蓬勃追尋夢想、積極主動服務公眾的過程中,對于你們而言,最重要的不只是做什么,而是為社會堅守什么。我相信,你們在通常情況下都能很好地秉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嚴謹做事,誠信為人,用自己的正直、善良和智慧維護社會的良知。但是,當周圍很多人都在做有悖良知的事情、你需要獨自承受巨大壓力的時候,當你面對難以抗拒的利益誘惑、甚至要以個人前途和生命作為代價的時候,你是否還能始終不違良心、堅守良知呢?我想,這才是對一個清華人真正的考驗?鬃诱f過,“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面對上述情況,希望你們不要畏懼、不要退縮、不要逃避,因為還有許許多多的清華人、許許多多恪守良知的各界人士和你們站在一起。正如韓國總統(tǒng)樸槿惠女士最近在清華演講時所談到的感悟,人生再長也不過是歷史中的一個點,重要的是活得正直、真實。
各位同學,你們肩負著實現(xiàn)中國夢的光榮使命。堅守良知,是學校對你們的基本要求,也是社會對你們的熱切期待。我盼望著,當你們多年后重回清華園,帶回來的不只是出色的業(yè)績,更有你們堅守良知的故事,母校將因此而倍感驕傲和自豪。
【有關(guān)良心作文三篇】相關(guān)文章:
有關(guān)良心作文5篇07-12
有關(guān)良心作文八篇07-02
有關(guān)良心作文九篇06-02
有關(guān)良心作文六篇05-30
有關(guān)良心作文四篇05-05
有關(guān)良心作文3篇04-18
有關(guān)良心作文9篇04-11
有關(guān)良心作文4篇04-10
有關(guān)良心作文8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