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集合15篇
在現(xiàn)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jīng)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心情。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不知不覺中,我迎來了20xx年的春節(jié)。在春節(jié)中我家有許多的風俗:看春晚、拜年、穿紅衣服等,但最有意思的還是吃餃子。
春節(jié)那天,我三四點鐘就起了,我的心情非常激動,終于要吃餃子了。我家鄉(xiāng)的餃子,特別好吃,從鍋里乘出再端上來,老遠就能聞見餃子的飄香,并且,有幾個里面還包著1角或5角的硬幣。這可有意思了。我們家有七個人只能三四個人得到硬幣,如果好的話一人能得兩三個。我又緊張又激動。在給長輩們拜完年后,我迅速的跑到餐桌開始吃餃子。只見一個個又大又胖的餃子都躺在盤子里,上好的韭菜和雞蛋被潔白無暇的餃子皮包在了里面,還發(fā)出陣陣的飄香。突然,我瞅見一個餃子里面似乎有個銀色的東西,我立刻把它夾了過來,一咬,是軟的,我迅速地把它吃掉,又夾了一個,又是沒有。
這時,爺爺高興地把一枚硬幣吐了出來,說:“我吃到了一個,你們要加油了!蔽曳浅>o張,現(xiàn)在只剩下兩個了,我加快速度起來,恨不能一口吞掉一個。
隨著時間的`流逝,爸爸也獲得了一枚硬幣。大家看到他得到之后,更加悶頭吃了,所有人一句話也不說,都在狂吃餃子。我也非常害怕我得不到那個最后的硬幣。
當我已經(jīng)不抱任何希望的時候,我隨便的夾起了一個餃子,我想都沒想就咬了下去,一個硬硬的東西突然硌了我一下,我高興的大叫一聲:“我吃到那個最后的硬幣了! 我非常高興,其他沒有得到硬幣的人用羨慕的眼神看著我,而我全身上下似乎都散發(fā)著光芒,把剩下的餃子都吃了。
我非常喜歡春節(jié)吃餃子這個風俗,他給我?guī)砹嗽S多快樂。后來,我還聽爺爺說:“春節(jié)吃餃子是中國的傳統(tǒng),每家每戶在春節(jié)那天都是要吃的!蔽尹c了點頭,不管怎樣,家鄉(xiāng)的餃子永遠是我愛吃的。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2
媽媽平時工作很忙,一天到晚難得看到她閑的時候。但無論多忙,元宵節(jié)這一天,她總會騰出時間給我們一家做湯圓。
“媽媽,今天元宵節(jié)你又要做幾種湯圓?”“哎呀,你沒看我正忙著呢,你哪涼快上哪去,別給我添亂!”“哦,知道了!
我就安安靜靜的看著媽媽揉面團,面揉好之后,媽媽就,用保鮮膜把它蓋了起來,讓面團發(fā)醒……
過了差不多30分鐘,媽媽在面團發(fā)醒的差不多了就把保鮮膜拿掉了,接著又把面團分成一小塊,一小塊的。然后,把它揉成了圓圓的小小的跟普通的湯圓差不多的小圓球。最后把它放進鍋里煮……
趁著湯人在鍋里煮的時間,我問媽媽元宵節(jié)是怎么來的?媽媽說她也不知道,要我自己去查手機。
我打開百度搜了一下,便搜找到一個跟元宵有關的故事。相傳劉邦死后,劉盈登基為帝,但因劉瑩膽小懦弱。大權漸漸落在呂后術中,之后呂氏一族想模仿的詩被邪王劉囊知道后,他滅了呂氏一族,幫劉氏奪回了皇權又把平定叛亂了。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jié),這就是元宵的由來歷了。
我放下手機,走進廚房,看見媽媽掀開鍋蓋。有一股白煙往上沖。媽媽往鍋里看了看,然后說道“湯圓煮好了,把紅糖拿一罐出來!蔽覒艘宦,就跑到。廚房后面拿了一罐紅糖。
媽媽拿漏勺把鍋點湯圓拿了出來,放進成有紅糖的白色的小圓球外面又圍了一層紅糖。看起來美味極了。
紅糖湯圓一端上桌,我們幾個孩子就搶瘋了。媽媽說:“慢點夾,鍋里還有呢!蔽見A了一個放入口中軟軟的湯圓,再配上一層甜甜的紅糖,糯糯甜甜,簡直是世間的美味。爸爸也一個勁地夸好吃?粗淮蠹胰顺缘孟±飮W啦的.,一種幸福感油然而生。
元宵的紅糖湯圓不僅裹著紅糖的甜味,還有大家濃濃的親情。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3
冬至這天,按照習俗吃餃子。小的時候我很好奇地問過媽媽,為什么冬至要吃餃子媽媽告訴我,因為冬至這天是全年最冷的一天,傳說吃餃子能夠防止凍耳朵。
開始包餃子了嘍!奶奶把材料都準備好了,媽媽叫我:“妮妮,快來和我們學著一齊包餃子吧!”我拿起一個媽媽搟好的餃子皮,學著奶奶的的樣貌放在手上,然后用小勺挖一小點肉餡放在餃子皮的中間,把皮捏攏,這樣一個餃子就包好了。盡管它看上去有些皺皺巴巴的,像個滿臉布滿皺紋的小老頭?晌业男睦飬s甜滋滋的,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包的餃子。漸漸地,我包的餃子越來越有模有樣了,就像小老頭變成了小公主,我得意極了!我高興地舉起它向媽媽和奶奶炫耀說:“好看嗎”媽媽看到我包的餃子,笑著說:“十分可愛!
包完餃子后,媽媽問我:“妮妮,想不想吃”我連忙回答:“想啊!我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庇谑,媽媽立刻打開煤氣灶開始煮餃子。不一會兒,鍋里的水沸騰了,餃子們一個個浮了上來,它們一會兒游到這兒,一會兒游到那兒,就像一群小白鵝悠閑地在河里游著。餃子出鍋了,我連忙用筷子夾一個往嘴里送,一股香氣從我的嘴里飄向深處。我覺得自我包的餃子和外面賣的餃子味道截然不一樣,它更美味。
我喜歡吃餃子,更喜歡吃自我親手包的餃子。我津津有味地吃著自我包的餃子,心里別提有多高興啦!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4
成都的舊年俗件件都是老成都的回憶。每年過春節(jié)的前一兩天,我們家就會提前進入過年的那股緊張、歡喜、紅紅火火的氛圍。
為什么說緊張呢?每年過節(jié)前一兩天,我都會拿出我最心愛的毛筆寫春聯(lián),我媽媽向來追求完美,春聯(lián)自然也是每年都要折騰好久。
貼春聯(lián)可有好多講究,橫批若是從右往左寫,上聯(lián)就貼右邊,反之上聯(lián)貼左邊。對聯(lián)單貼可不行,要一邊一幅,一般上聯(lián)最后一個字發(fā)拼音里的三聲、四聲,而下聯(lián)最后一個字發(fā)拼音里的一聲和二聲。到了大年三十,大家就會開開心心聚在一起吃年夜飯。成都人都愛吃,吃年夜飯也講究,我們家就是一個例子:香腸、臘肉、雞、鴨、魚、牛、八寶飯,有時還會有梅菜扣肉和粉蒸肉。光聽這些菜名,我的口水就要從嘴里流出來了,更何況年夜飯真的出現(xiàn)的時候呢。
正月初七這天,我們家就會去游草堂祭杜甫,這天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人曰”大家都會去杜甫草堂祭拜大詩人杜甫,這習俗起源于唐代,據(jù)說是詩人高適寫下了一首詩名為《人曰寄灶二拾遺》,后贈于杜甫,詩曰:“人曰提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xiāng)!庇谑敲磕辍叭嗽弧北愠蔀槲覀兝铣啥既擞斡[草堂,緬懷詩圣杜甫的特定日子了。
到了正月十六,別人早就過完了元宵過完了年,可老成都人就不,他們耍性大,人家過完年,他們還要再過一天年。而這一天就要老城墻上走百病,厚著臉皮再過一天新年。
倒回去再說正月初一成都人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和家人一起穿新衣去武侯祠,游喜神方,“喜神方”即是喜神所在的方位。依“五行學說”,南方丙丁屬火,代表四時里最熱的夏天,也有“鴻運興旺”的寓意,因此,成都人認為城南即是喜神的方位。加上城南的'武侯祠里供奉著蜀地老百姓崇拜的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等三國英雄人物,這里就真成了“喜神方”了。
這些習俗,老早就有了,一直流傳到現(xiàn)在,于是才說:“成都的舊年俗,件件都是老成都的回憶!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5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蔽覀兊淖鎳鶈T遼闊,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而我們廣東在過年時,一般會去逛廣府廟會。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去年的廣府廟會。
我查資料得知,廟會風俗與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廟觀的宗教活動有關。東漢時期,佛教與道教傳入了中國,后來在唐宋時,他們又達到了自己的全盛時期,出現(xiàn)了許多宗教活動,他們還各自的宗教活在動上加了許多娛樂項目,如舞蹈、戲劇、出巡等,后來經(jīng)過民間的凡夫俗子不斷隨喜添趣,就成了今天的廣府廟會了。
上一次,我們?nèi)V府廟會時,看了許多表演,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吹糖人了。
糖人,一定是許多小朋友所饞的東西了。那次,我無意經(jīng)過那位吹糖人師傅攤位,看見那位師傅在教一個小朋友吹糖,那可不是平面造型的糖人哩!而是立體的,里面是空心的糖人,我嚷著鬧著讓父母給我買一個,他們拗不過我,只好同意了。輪到我時,我選做了只老鼠,那位師傅讓我過來和他一起做糖人,那位師傅先將飴糖,揪下一團,揉成一個球,用食指沾少許淀粉壓一個洞,再快速拉出,拉到一定程度時,迅速折斷糖棒,再把另一只手里壓扁的飴糖從手心穿過,把糖塊堆成管狀,把管的最上端咬掉,就可以吹了,師傅讓我在管口那兒吹了,我鼓起腮幫子,使勁地吹,直到那位師傅笑著喊:“停,吹久了是不會成功的,只能打回原形”。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是一個管狀的糖塊經(jīng)我這么一吹就成了一個薄皮中空的.扁球狀,再經(jīng)過師傅那雙靈巧的手撥弄,一只翹著長尾巴,活靈活現(xiàn)的小老鼠一會兒就捏好了。我想:這么晶瑩透亮,可愛的小老鼠,誰會舍得吃了呢?
我們還看了許多活動,例如,舞醒獅等。我們看見了領頭的紅醒獅隨著鼓聲舞動了起來,頓挫有力,接下來和五只色彩斑斕的醒獅從最低的樁舞,一躍起跳上了最高的樁,領頭的紅醒獅突然立了起來最后,人們掌聲如雷,原來這是寓意來年步步高,鴻(紅)運當頭!我也十分激動地鼓起了掌。
熱熱鬧鬧的廣府廟會,讓我記憶猶新,我喜歡廣州的廣府廟會,因為它是那么的多姿多彩,讓我感受到歡歡樂樂的傳統(tǒng)年味。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6
盼星星盼月亮,終于把春節(jié)盼來了。
除夕那天,媽媽拎著我上街,陪她買菜,街上人山人海。物品各式各樣,什么都有。我走在大街上四處張望,橋街邊一個賣鞭炮的老人正在大喊:瞧一瞧,看一看,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鞭炮大減價。一群人聞聲趕來把那邊買。賣鞭炮的小攤被堵得水泄不通。
看右邊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奶奶在和一位店主砍價,這位老奶奶平時說話磕磕巴巴,沒想到在砍價時說得滔滔不絕。此時的店主崩潰了,算了,大過年的',按她出的價格賣給她吧。老奶奶拿著東西滿載而歸。
媽媽買來蔬菜水果肉等就拉著我回家了。
到了晚上,媽媽、奶奶、嬸嬸一齊擁在廚房包餃子,爸爸、爺爺、叔叔在家高談闊論,我弟弟表妹躲在一個地方玩兒游戲。我們玩了一會兒,覺得沒意思。于是趴在窗戶上看夜景。月亮已經(jīng)掛在了天空中,散發(fā)著金黃色的光芒。下面是我住的小區(qū),已經(jīng)紅通通的一大片,我又來到了廚房,看著媽媽她們包餃子,她們先用手托著皮,用另一只手拿起勺子,舀了一塊肉,放在皮的中間,再將皮的兩端合起來,折成百褶裙的花邊,好美呀!
媽媽看我如此出神,便招呼我一起包。我坐在桌子旁邊,也學著她們的樣子包了起來,沒一會兒,一個餃子包成。我托著餃子。滿是得意,可是下一秒,餡兒就破皮兒而出,撲在了我的手上。我連忙在拿了一張皮,在外面包了一層,沒想到,又漏了,我氣急敗壞,一口氣包了三層,這個餃子在其他餃子中算是個大王。
餃子煮好了,我們一家人圍在桌子旁,吃著說著笑著,好不熱鬧。窗外的鞭炮聲響成一片,人們的歡笑聲也響成一片,在預示著新的一年來臨。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7
每個人的家鄉(xiāng)都有著自我特有的風俗,而我的家鄉(xiāng)的風俗習慣也與眾不一樣,獨具特色,處處顯示著具有濃厚中國文化的民風民俗。
我的家鄉(xiāng)在四川省隆昌縣,我們那里的風俗習慣是—舞龍,在每年最熱鬧的'時候,也就是正月初八,家鄉(xiāng)的舞龍表演異常隆重,也極有特色。
這一天是縣城出大龍的日子。全縣十八個鄉(xiāng)鎮(zhèn),就有十八條彩綢做成的大龍,游行于縣城大街。四面八方。城里鄉(xiāng)下,就連臨近的市縣的人們,都紛紛聞名趕來一睹熱鬧。
隨著鞭炮聲和鑼鼓聲,龍燈翩翩起舞,大家扶老攜幼,源源不斷地趕來。街道兩旁的人歡呼著,簇擁著,贊嘆著,有些人迫不及待,或是覺得可是癮,居然向龍跑去,用手觸摸著龍體,有的在龍腹下穿行,跳躍。據(jù)說摸了龍體能夠讓人免去病痛,給人帶來好運。
舞龍用的拜龍臺建在城中心的人民廣場。臺后有兩條十幾米的彩龍相擁而成的柱子,更顯得氣勢不凡。臺上站著一排領導、貴賓,專門等著五彩龍來,給它們“點睛”。據(jù)說龍眼都由最高領導親自點畫。這足見畫龍點睛的意義。
演出最先是雙鳳的兩條鳳,最終的龍市鎮(zhèn)的大彩龍,先鳳后龍,可見其龍鳳呈祥的蘊意。
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無不體現(xiàn)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無不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讓我們一齊建設家園,把家鄉(xiāng)的民風民俗繼續(xù)傳承下去。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8
寧海一市鎮(zhèn)西劉村,我的家鄉(xiāng)。
這是一個沒有工業(yè),沒有污染的小山岙。天臺山脈延綿而來,從三面溫柔地將村子擁抱入懷。不遠處,三門灣的海風挾著淡淡的海腥氣徐徐吹來。遠天白云,幽靜小巷,時光仿佛定格。臘月,當青白色的枇杷花開得紛紛揚揚的時候,外出工作、求學的年輕人和孩子一下子涌了回來,沉睡的古村才蘇醒過來。大人們做麥餅、裹麥餃、包粽子、搗麻糍用各種美食迎賀新年,而最受人歡迎的美食要數(shù)十四夜的餾了。
在寧海,我們是正月十四過元宵節(jié)的,我們叫“十四夜”。這天的主角就是餾了。夜幕降臨,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大門敞開;屋內(nèi)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們切菜燒火,忙碌而有序地準備著;屋外孩子們呼朋引伴,喊一聲“吃餾嘍”,拿起早已準備好的青瓷碗,叮叮當當一路敲著,在“偵探”的帶領下向已經(jīng)做好餾的人家進發(fā)。我的奶奶是村里一等一的做餾高手。她先將浸泡了一夜的晚粳米磨成米漿,然后把腌好的瘦肉、鹵豆腐、冬筍、墨魚鲞、空心腐,切成大小一樣的小方丁,接著把挑好的`鮮牡蠣裝盆洗凈,再炒好炒花生米并切碎,最后把芥菜細細地剁成菜泥,一切準備就緒。開始燒鍋了,用豬油翻炒料理后放入鹽,加水,等水沸騰后,再放入菜泥,然后徐徐倒入米漿,并不斷攪拌直到不稀不稠為止。這樣,美味的餾就燒好了。家鄉(xiāng)有一句古話是“三十夜的鼓,十四夜的肚”,意思是十四夜的肚子比平時要大好幾倍,可見餾實在是好吃。
這十四夜吃餾的習俗背后還有個感人的故事呢!相傳戚繼光在臺州府抗倭時,村民有感于戚家軍衣食無著落,紛紛拿出不多的雜糧混在一起,做成羹狀,供軍隊充饑,這就是最開始的餾,此后年年相傳沿續(xù)至今。每年的這一天,主人十分歡迎別人到自家吃餾,不管熟悉還是陌生,吃的人越多主人就越高興。我的奶奶甚至在門口支起了大鍋,笑瞇瞇地盼著客人來吃。從下午四點左右開始,村里已經(jīng)人山人海了,車子沿著彎彎的山路排的老遠,依然擋不住人們的熱情。遠道而來的客人,熙熙攘攘,沿著老街,每家每戶的“討”著餾吃,留下一路歡歌,因為他們手中捧的是最熱情的家鄉(xiāng)味!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9
我有一個可愛的想家,那里有許多美景,傍晚的晚霞最美的,下的雪最純潔,農(nóng)民栽的稻子是最燦爛的。這么美好的故鄉(xiāng)也有它的習慣,也有它的風俗。
特別是春節(jié)的時候,一早上家家戶戶都起床刷牙、洗臉、疊被子把首先做的事情做好!接著再去準備早飯。一般來說春節(jié)的早飯和平常一樣,不需要很豐盛。對了,早上,家家戶戶都要貼對聯(lián),這是我們家鄉(xiāng)習俗之一。吃飯之前還要放鞭炮這也是我們家鄉(xiāng)春節(jié)習俗。
中午做的菜要很豐富,幾乎所有人家的菜都有共同的一種菜,那便是魚。因為人們知道“年年有魚”嘛。每年春節(jié)都要有魚,所以少于也成為家鄉(xiāng)春節(jié)的.一種習俗。無論哪一頓飯之前都要放鞭炮。每家都是伴隨著鞭炮聲全家人一起和睦地吃飯。其實純潔的這一天,全世界都應該在這一天辦大喜吧,這應該不算進去的。
晚上,對于每一戶家庭來說是最開心而又幸福的時刻,因為在晚上全家人都要吃水餃,而且水餃里面還包錢,這也是家鄉(xiāng)春節(jié)習俗。而且聽家人說,如果,孩子吃到錢便會學習好;如果大人就是正在工作的人吃到錢,就會發(fā)財有很多錢;如果老人吃到錢,就會使他們延長年壽。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好有趣呀。吃完飯后還要放煙花,這也是家鄉(xiāng)春節(jié)習俗。全家人都仰望天空看那五彩繽紛、五顏六色的煙花,好開心、好幸福、好浪漫。另外,家鄉(xiāng)春節(jié)還有一個習俗——長輩給晚輩壓歲錢,我也要到了好多錢,真高興家鄉(xiāng)有這么多的春節(jié)風俗。
算一算,家鄉(xiāng)有哪些習俗:放鞭炮、吃水餃、貼對聯(lián)、放煙花、燒魚、給壓歲錢。哇、這么多的家鄉(xiāng)春節(jié)風俗,好愛我的家鄉(xiāng),好喜歡在家鄉(xiāng)過春節(jié)呀!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0
每個人的家鄉(xiāng)都會有一些風俗,有一些風俗我們都聽說過;有一些風俗我們卻很陌生。
我是一個上海人,雖然我的家鄉(xiāng)沒有很多風俗,但是在新年里,我的家人們也會聚在一起吃年夜飯。
除夕傍晚,我和父母在家里準備晚飯的各種食物。,最讓我期待的是媽媽做蛋餃。
“兒子,要不要到廚房和我一起做蛋餃呀?”媽媽問。我愉快地答應了。媽媽先讓我打雞蛋,我快速打好了雞蛋,接著,媽媽把煤氣灶打開,將一個很大的圓湯勺放在火上烤,我問媽媽:“您為什么要用火的頂端烤湯勺呢?”“因為火的.頂端的溫度最高呀!眿寢尰卮,“火的外焰比內(nèi)焰的溫度高,這是你將來會在學校里的科學課上學到的。”等到圓湯勺里的水汽烤干后,媽媽把一塊事先準備好的豬油用筷子夾住,在圓湯勺上擦。因為圓湯勺很熱,所以發(fā)出了“嗞——”的一聲響,豬油慢慢地化了,并且散發(fā)出了誘人的香氣。然后,媽媽把雞蛋液一勺一勺地倒入超大的圓湯勺里,雞蛋液迅速凝固了,慢慢地一個圓圓的雞蛋皮成形了,像一片餃子皮似的。這時候媽媽會放入事先調(diào)好味的肉糜,用筷子先把肉糜聚攏,再把半張雞蛋皮刮下來,因為之前在湯勺里擦過豬油,所以很輕易地就能把雞蛋皮和湯勺分離。然后順勢把雞蛋皮對折,輕輕地用筷子壓一下,防止肉糜漏出來,這時候一個蛋餃就做成了。如此反復,我和媽媽做了一大盤金燦燦的蛋餃,活像一大盤金元寶,這正好討個口彩,新的一年財源廣進、財源滾滾。這盤蛋餃香氣騰騰,我和我的父母吃得津津有味,一盤蛋餃很快就吃完了。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1
香噴噴的粽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釀好了,賽龍舟的船也準備好了,端午節(jié)也就隨著風而來了。
彩繪的龍舟,整齊的著裝,如潮的人群,那熱烈的場面實在令人悠然神往。今年榮幸地來到新會司前大范親眼目睹一次久違的.賽龍舟。
比賽在人們的翹首以待中最終開始了。青年橈手們意氣風發(fā),頭上腰上各束一塊紅布,在朝陽的光線下熠熠生輝。鼓聲響起,龍舟便如一支離弦的箭,在塘江上來去如飛。一時間,吶喊聲、鑼鼓聲、劈劈啪啪的鞭炮聲交匯在一處,在江面上回蕩,震耳欲聾。
端午節(jié)又怎能少了粽子呢?我們新會司前的粽子是所有粽子之中體積最大、用料最豐富、做法最講究的。咸粽內(nèi)餡有咸肉、蛋黃、燒雞、燒鴨、叉燒、栗子、香菇等;甜餡有蓮蓉、綠豆沙、紅豆沙、栗蓉、棗泥等;更有廣東堿水棕、竹葉粽等。
然而這一天還得戴香囊,端午節(jié)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qū)瘟之意,并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nèi)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一樣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佩香囊,雖是一種民俗,但也是一種預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傳染病開始抬頭的時候,古人為了確保孩子們的健康,用中藥制成香袋拴在孩子們的衣襟和肩衣上。
我十分喜歡端午節(jié),因為其中包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2
每個地方都有不一樣的春節(jié)風俗,正因為它們不一樣,才讓年更有味兒。
我的老家在安徽安慶,我們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風俗多彩多樣。
過完小年,家家戶戶都要拿著祭品,去祭拜老祖先。這祭品可就很有講究了。要用燒了個半熟的豬頭、豬腳和豬尾巴來祭祖,當然還少不了一只大公雞和一條連一片魚鱗也不能少的鯉魚。這個是老祖宗留下的規(guī)矩,只有這樣才能顯示出對先輩的尊敬。
除夕晚上,關上大門,一家人品嘗著豐盛而又美味的年夜飯,享受著溫馨的時光,所有人都會忘記這一年的傷心難過,用快樂和喜悅的心情迎來新的一年。這頓飯要吃的越慢越好,老輩說,這就是守歲。
第二天,天蒙蒙亮時,就聽一陣又一陣的鞭炮聲。大家用這響亮的.炮聲迎來新的一年,也是對新年的祝福和期盼。初一這天拜年問好,到處熱熱鬧鬧的。
初二有一個奇特的風俗就是不掃地。很多人問,這是什么風俗?因為一年到頭,家家都要用掃把掃地,而這一天是掃把的生日,要讓它好好休息一天。
初五晚上還有一個有趣的風俗習慣叫“老鼠嫁女”。因為以前在農(nóng)村,到處都有老鼠的蹤跡,它們無惡不作,偷吃糧食,亂咬家具,而且它們繁殖能力強,祖輩們氣得怒發(fā)沖冠?哨s又趕不走,便想到了一個“自己哄自己”的方法。這天晚上,大家把房間的燈亮著,早早上床睡覺,生怕驚擾了老鼠嫁女兒。大人心里想,老鼠應該把女兒嫁出去了,還偷著樂呢。其實誰也不知道老鼠到底出來沒有,到底有沒有把女兒嫁出去?或許沒有嫁出去,還偷了點東西又回洞里去了。你猜為什么是老鼠嫁出去而不是結婚呢?因為嫁出去說通俗點兒就是老鼠走了,結婚就意味著又搬來了一只新的老鼠。哈哈,我們的祖先可真會想辦法,眼不見,心不煩,給自己一點心靈的安慰。
初七這天,大家用稻草編制一個假的黃鼠狼。在黃昏時,讓雞親眼看著村民把黃鼠狼送走了,從此雞也就不再害怕黃鼠狼了。
你瞧,我們老家的春節(jié)風俗有趣奇特吧!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3
家鄉(xiāng)的滋味兒是涼爽的,家鄉(xiāng)的滋味兒是自由的,家鄉(xiāng)的滋味兒是純樸的,但我以為還有一種滋味是神圣,是充滿關愛的。
過年前幾天,我們要提前回老家,要提前準備過年的年貨,還要一次次的買、運。到了黃昏,門口便響起一陣陣的喇叭聲,走過一看,路上擠滿了各色各樣的車,這幾天并不繁忙,不用出遠門兒拜年,也不用招待客人們,因為所有大人都在忙碌中。我們就只要寫寫作業(yè),下午打打球,晚上打打游戲,這一天就美好的過去了。
但還有件事兒要干:拜祖宗。
這幾天下午,奶奶在餐廳規(guī)矩地擺滿了雞鴨魚肉,還有點心水果?砂盐液偷艿莛捤懒!可奶奶卻在餐廳這兒一直擋著,像個皇室貴族用餐那么視儀。在許多“寶座”上空無一人,可奶奶還在每座椅邊恭敬的倒酒。我十分好奇的問:“奶奶,有客人嗎?這是空氣吃的吧!”奶奶小聲的對我說了句“老祖宗!”我們拜了拜便開始狼吞虎咽的吃起來,奶奶則是把杯子里的酒倒回酒瓶里。
一點到四點了,時間可真快,奶奶的身手也真好,去雜物室三下五除二就拖出了一個大鐵鍋,在里面放上一個美麗的“紙燈籠,立刻點著,大火“騰空而起”,從鍋中燒到了一米高的空中。奶奶又變身,開始拜,邊鞠躬邊嘟囔:“保佑我家……和……平安,幸福,成績好些!蔽彝蝗幻靼琢诉@些意義,不僅是老人相信神仙,也是對子女孫女的`關愛。
當時,還沒有這個習俗,可是一個名人的弟弟弄巧成拙“發(fā)明的”。
蔡倫成名了。蔡莫就到他那邊學造紙,可學藝不精,賣不出去,他的妻子想到個好辦法。蔡莫裝是哭說自己與老婆吵架,她上吊死了。又一天,蔡莫在她的棺材上痛苦。突然慧娘坐了起來?拗嗽S多苦話,鄉(xiāng)音們聽,就都向蔡莫買紙當“紙錢”。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4
我的家鄉(xiāng)有著奇特的風俗。
在春節(jié)走親戚的話,就是要拿著大饃,它形似倒扣的鐵鍋,色白而已。底盤若海碗粗。兩個大饃,論重量,差不多有一斤了。另外,拿大饃的習慣,不知從哪個年月起,演變成了凡是親戚家有長輩,不管是叫姨叫姑叫舅還是叫啥,過年走親戚,都必須拿大饃,而且必須成雙。
從我媽媽那個年代到現(xiàn)在,在我看來,大饃是一種禮節(jié),是一種威儀——不僅僅是恭敬,絕對是百姓人家的一種威儀。
姥姥隨我家生活,再加上我爸媽眾多的侄甥,所以,打我記事起,我家收的大饃在親戚中就最多。大饃中隱藏了好多秘密,這秘密是姥姥發(fā)現(xiàn)的。每在親戚走了之后,姥姥看著裝滿幾個大瓦盆的大饃,總是一副很滿足的模樣。不過,姥姥會將大饃分開存放,她指著一對大饃說,這是誰誰家拿的,他家最窮,外層是白面,里面一準兒是紅薯塊兒,為了夠重量,還故意不蒸熟,要先吃,免得發(fā)酸;又指著另一家的大饃說,這一家窮得不很,外面是白面,里面是高粱面或者玉米面;最后,老人家會指著僅有的幾個大饃,說:“這是城里親戚拿的,都是純好面的,留到最后吃......”
在平常的時候,我的`家鄉(xiāng)經(jīng)常會在一個指定地方請專業(yè)的人來表演唱戲,或者是有人在結婚,寶寶滿月的時候也會請歌舞臺來為我們表演。
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風俗,奇特而又神秘。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5
春節(jié)是熱鬧的、幸福的,可元宵節(jié)更是令人期待的。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掛花燈。
終于到元宵節(jié)了,我最期待的'是元宵節(jié)的夜晚。晚上,我看爸爸在做湯圓,就問:“我們?yōu)槭裁匆鰷珗A?”爸爸回答:“元宵節(jié)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做湯圓,湯圓,也叫元宵!蔽矣謫枺骸盀槭裁匆栽兀俊卑职纸又f:“在宋代,民間就流行一種元宵節(jié)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接著,爸爸又說:“元宵以白糖、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棗泥為餡,將餡兒團成形后在糯米粉中滾成,湯圓則是先以糯米粉做成皮兒,再包餡而成。它們的做法成分風味各異,但是都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因此在元宵節(jié)一定要和家人一起吃元宵或湯圓!
不知什么時候,湯圓已經(jīng)做好了,我們吃了湯圓就去掛花燈,這時,弟弟問:“為什么要掛花燈呢?”這個問題我也百思不得其解。
掛完燈以后,我去上網(wǎng)查詢,這才知道,原來掛花燈還有一個傳說。傳說是這樣的:古時有一獵人射死了一只神鵝,玉帝聽后大怒,要為神鵝報仇,要于正月十五焚人間,一位善良的仙女偷下凡間向人們報告這一消息。人們就決定在正月十五家家掛紅燈,放煙火,待天兵下凡時,火光一片。以為火早就燒起來了,便不再下界,直接向玉帝交差,人間才得免一難。此后,每至此日,家家便會掛花燈,還真是有趣!
紅紅火火的元宵節(jié)過去,中國人的新年也就過完了,多么難忘的元宵之夜啊,我要永遠記下這美好的夜晚。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精選)08-09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8-11
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11-07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1-20
家鄉(xiāng)風俗作文11-03
家鄉(xiāng)的風俗的作文11-06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6-14
(精選)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