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端午節(jié)的作文700字合集10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jīng)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jié)的作文700字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jié)的作文700字 篇1
作為中國古老文化節(jié)日之一,端午節(jié)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nèi)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jié)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里,我讀了《我們的節(jié)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jié)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jié)是在中國這么多的節(jié)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jié)、端陽、重五節(jié)、夏節(jié)、天中節(jié)、五月節(jié)、詩人節(jié)等。端午節(jié)的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據(jù)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后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jié)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jù)說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著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著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裊裊,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伙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wǎng)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lián)合國申報端午節(jié)為他們國家的遺產(chǎn),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jié)是中國人的,怎么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jié)日有關吧!我想,頤怯ω瞇卸起來,為;暄鏤頤侵泄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盡自己的一份π桑?
看了《我們的節(jié)日》,那一個個傳統(tǒng)、有趣的節(jié)日,正款款地向我們走來,《我們的節(jié)日》一書,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門,讓我們通過另一個角度,去審視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們更有理由為中華文化而自豪!
端午節(jié)的作文700字 篇2
據(j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深遠(,端午節(jié)也稱詩人節(jié))。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不忍舍棄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回打撈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見后紛紛仿效。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jié)的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zhàn)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zhàn)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相傳端午節(jié)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節(jié)的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shù)日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后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后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jié),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zhèn)改名為曹娥鎮(zhèn),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端午節(jié)的作文700字 篇3
淮水湯湯,如血殘陽,歷史的煙塵喚起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夢想,挺立著一輩又一輩人的脊梁,蒼茫的天際下裸露著的影像,那么悠遠而又那么鮮亮。
古之端午,今之端午,靜靜擺放在古今多少個心靈肅穆的祭壇上。
汨羅江畔孤獨的春秋清影,是屈大夫沉吟國難的留像。水把生命寫在了地上,屈原把愛國情感慷慨地融如了水的心房,千年流復、九曲回腸、跌宕起伏、壯麗輝煌。那游蕩在水波上的粼粼光亮,與銀河里的點點繁星相輝映,那神秘而過人的才學、高尚而久遠的品格與決絕的遺世離俗的光芒,無私地播撒在一枚枚樹葉、一瓣瓣花蕊、一顆顆貝殼、一座座峰巒、一片片心海上,風過處瀟瀟灑灑,花開時清麗秀雅,悸動的吟唱,金幣般的脆響,古直悲涼的夙愿,隨蒼風露霜飄入一個個潔白的心房,演化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插艾葉、喝雄黃酒、貼五毒,洗百病等虔誠的祭奠與向往。無論是《汗曹娥碑》里娉婷可人的十四歲的孝女,還是水陸雙棋盤的姑蘇城里正直忠誠的伍子胥,或是開元初年唐明皇夢里勇猛的鐘馗捉鬼,歷史灰黃的記憶已經(jīng)久遠,后世的青天白日明晰著和善的力量。“誰信騷魂千載后,波底垂涎角黍! 劉克莊在懷疑,我們卻相信,相信人性正義的力量。
從封建社會的忠君愛國一體,到半殖民地半封建時期的抗擊外來侵略的民族大義、再到國際風云突變的今天不同國家間的合作與競爭,都凸現(xiàn)了不同時期民族主義的具體內(nèi)容,蘊涵著人文精神中和平友愛的光芒。我們對屈原的紀念,是對古代一位愛國者的紀念,是對一位文化創(chuàng)新與傳播者的紀念,更是對一種獨特的愛國骨力與風范的傳承與體驗,任憑時世變遷、滄海桑田,心中的懷念卻長存莊嚴。
時光隨著滄桑的日月漫過荒原、田野、山川、湖澤,在遼遠的天穹下綻露出風華綺麗或悲涼哀婉,徜徉在槐夏紅榴中的那一絲顫動,猶如風雨中不屈不死的石頭魂靈,高昂起驕傲的頭顱,伸張著正直和睦的力量,安慰著貧瘠而憂傷的世上生靈。
很小的時候,我恐懼端午節(jié)的來臨,因為瘦弱的我一聞到濃烈刺鼻的雄黃酒的辣味就頭暈頭疼,奶奶調(diào)笑我,說我上一輩子肯定是一條蛇,今生才會有此特殊反應。再大些兒,我倒希望自己是或曾經(jīng)是一條千嬌百媚的美女蛇了,羞澀中往往鐘情于美麗容顏恰遇出的纏綿悱惻的愛情。每當淮河落日圓或銀盤似碩珠時,美麗蝴蝶的翩翩起舞、綽約蜻蜓的優(yōu)雅漫步,都會引發(fā)我朗月清風般浪漫的幻
端午節(jié)的作文700字 篇4
窗外的大雨愈來愈急,就像思鄉(xiāng)的旅人急不可耐欲要還鄉(xiāng),明明是溫暖的六月天,一碧如洗的蒼穹卻蒙上了壓抑的灰色,猶如委屈的孩子,噼哩叭啦地落下淚。窗欞的爬山虎精心編織了一把舒適美觀的搖椅,清風慷懶地伏在這天然的氧吧里,久久不肯離去。突然飄來了一份棕香,是風兒送給窗欞的謝禮嗎?
循著清香,我走出房門。遠遠望去,狂風撩起榆樹的葉,葉子統(tǒng)統(tǒng)翻了個個兒,暗綠的背面滿是凹凸不平的葉脈。樹下坐著一位老人,腳邊的小藍子中托著狹長墨綠的棕葉,葉上的水珠慢吞吞地滑行,右邊的水珠不耐煩,“吱”地一下頂著前面的水珠掉下去了。笑容可掬的奶奶端坐著,蒼老的雙手并不像看上那樣僵硬,墨綠的棕葉在她的手中猶如一只上下翻飛的燕子,綠色的翅子撲騰著,濺起了一圈細密晶亮的水珠,眨眼間,草線已經(jīng)打個圈兒緊實地貼著棕葉了,嫻熟的手藝讓我看得眼花繚亂;秀敝袇s又扎好了一個,哧溜扔進了腳邊的桶子里。
那精致的“三角包”,緊湊均勻的草線都那么完美,拉開的葉纖維都成了半透明的,猶如用水晶雕琢而成,讓人垂涎三尺。珍珠一樣的糯米、紅瑪瑙似的'紅蜜棗,還有綠得出油的棕葉,就像一件美麗的藝術品。
不一會兒,甜棕便蒸好了。一陣開場幕一樣的蒸氣過后,綠瑩瑩、水靈靈的甜棕呈現(xiàn)眼前,三個三角小甜棕一骨碌翻進了光潤的白瓷盆。用竹筷撥開棕葉,頂著葉向后傾,一團“寶貝”露了出來:翠綠的棕葉是用翡翠琢的寶箱,箱內(nèi)的“瑪瑙”、“珍珠”取之不盡。未及再作細看,一口便落了肚子,甜而不膩,黏而爽口,恰到好處的清甜,久久在口中回漾,回味無窮。不及細品,一塊又進了肚子,三個棕子瞬間被消滅個精光。雨稀了,天邊漸漸露出紅暈,玉璽一樣的芭蕉也向陽頻頻點頭,爛漫的山花是流動的色彩,掠過的春燕是跳躍的音符。
天空還是壓得很低,瀲滟的水珠映著晚霞,變得五光十色,熠熠生輝。遠處的兩座山脈遙遙相望,像兩把巨大的火炬,晚霞是嬌艷的火光,暮云是滾滾而來的濃煙,不時給遠山描上一片灰色。不一會兒,這一壯景就被無邊的星空淹沒了,暮藹也緩緩褪去,夜晚就要來了,一切又靜謐起來。
我撫了撫肚子,再次回味那屬于端午的清香。
端午節(jié)的作文700字 篇5
今天是農(nóng)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是紀念屈原以身殉國,跳入汨羅江的日子。為了不讓魚蝦們把屈原身體上的肉吃掉。人們就用粽葉包裹著糯米,投放到汨羅江里。并且人們也要吃粽子、咸鴨蛋,在家門前掛菖蒲和艾草,還要喝放了一些雄黃的酒,人們還要舉行賽龍舟。這不,我們一家人帶著外婆、舅舅、舅媽、小表妹去江津中山古鎮(zhèn)觀看賽龍舟。
經(jīng)過1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我們來到了舉辦賽龍舟的地方——江津中山古鎮(zhèn)。因上午下雨,原本在上午的賽龍舟改在了下午(下午是晴天)。爸爸見我對賽龍舟很感興趣,便滔滔不絕地為我介紹起來:“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我國南方十分流行,它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船長一般為20—30米,每艘船上約30名劃手。有26個劃手,1個舵手,2個鼓手,還有1個喊號子的。”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下午,我們走出客棧,來到了河邊。河邊的吊腳樓懸在巖石上。為了遮擋強烈的太陽光,家家戶戶的陽臺頂上都掛著藍布。我們走過了石橋,繼續(xù)向前走去……“哇!看到龍舟啦!”表妹叫道!罢娴氖!”你看,龍舟的顏色各不相同:鮮艷的紅、明亮的黃、黯淡黑和清爽的藍。原來,龍舟的顏色是跟據(jù)四海龍王的顏色刷的漆來定的。我們剛一來到河邊,劃手們就出場了。喝,一個個都非常強壯。并且不同的龍舟上的人都穿著不同顏色的背心!罢垍①愡x手入座!”裁判員用擴音器叫道。劃手們按照序號坐好位置。“1——2——3!出發(fā)!”頓時,鼓聲大作,觀眾的喊聲和運動員的呼聲匯成一遍,響徹云霄。參賽隊員們用力把木槳向后劃。
緊接著,船慢慢地移動起來漸漸地,漸漸地,每條船都越來越快,好似漂浮在水面上看不出來一絲波紋。漸漸地,漸漸地紅色的龍舟慢慢地超過了其它龍舟。黑色的龍舟顯然是體力不足了,落后于其它龍舟。啊,只剩下30米了,25米,20米,紅色龍舟遙遙領先,藍色龍舟又追趕上來,兩條龍舟不相上下。10米,只剩5米了!呀,藍色龍舟領先了。最后我不說大家也知道:藍色龍舟贏了。藍色龍舟的劃手們下船后,都擁抱在一起,表示他們心中的喜悅?赐瓯荣悾夷钅畈簧岬仉x開了風景如畫的中山古鎮(zhèn)。
我覺得今年的端午節(jié)最好玩、最有趣。因為這一次的端午節(jié)讓我領閱到了民俗風情。
端午節(jié)的作文700字 篇6
很快,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又到了,這免不了要勾起我童年的回憶。
大概是四歲時吧,那時候家鄉(xiāng)的河還能劃船的。當我遠遠地聽見鑼鼓震天、呼喊撼地時,好奇的我便硬是拉家里的婆婆出門看熱鬧去。作為保姆的婆婆總是很慈祥,我也把她看作自己的親人,她便拖我的小手,顫顫巍巍地往長堤那邊走去。剛好,河上五彩繽紛的龍舟正威嚴地列成一排,氣勢洶洶地準備捕捉那一聲令下。
發(fā)令槍響后,箭在弦上的龍舟真如一條條迅猛如雷的水龍,在水上飛竄。而船上的那些“馭龍者”更是精神抖擻、斗志昂揚,特別是船兩頭正奮力擊鼓的鼓手,劃舟人的斗志似乎隨那一下一下的如雷鼓聲而不斷激漲。
這一幕真讓少見世俗的我看得如癡如醉,家鄉(xiāng)竟有如此激動人心的場面!而婆婆在旁一直緊緊地攥我的手,和藹地笑。繼而我又跑去一睹那些拔得頭籌的選手們。每條船上的人都濕了,而在我這稚嫩的眼中,冠軍不過是更加濕透了的人們。
興高采烈的我又挽婆婆的手回到家中。午飯時間到了,婆婆端出兩只冒熱氣的翠綠的三角體,又手把手地叫我褪去它表面的大片葉子。婆婆微笑說,這些用荷葉包香米的三角體就叫粽子,我還驚喜地發(fā)現(xiàn)米飯里面還有內(nèi)涵豐富的肉餡。它們都是婆婆從鄉(xiāng)下帶來的,大家都會在劃龍舟時吃粽子。我似懂非懂地捧這噴荷香的飯團,用力地咬下了一塊。望婆婆仁慈的笑容,我只感到口中無比的親切與溫馨。
婆婆在我上小學以后便回鄉(xiāng)下頤養(yǎng)天年了,但我們家還是經(jīng)常在端午節(jié)去探望她時帶回幾只粽子,來重溫舊日的快樂與節(jié)日的喜悅。只是這幾年來給我?guī)淼氖沁z憾,端午節(jié)被韓國人注冊了,家鄉(xiāng)的的河臟得不能再劃龍舟了,婆婆壽終正寢了。然而,端午節(jié)被外國人注冊了,我們還能吃粽子;這條臟河總有變清的那一天,我們還能在水上劃龍舟;但最讓我傷感的是,我永遠不能再牽婆婆的手在長堤看比賽了。
我愛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但我更懷念的是那永遠不再回來的童年和婆婆。端午雜思,思憶至此,足矣。
端午節(jié)的作文700字 篇7
端午節(jié)在中國人的心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日,傳說,農(nóng)歷五月初五這一天,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因為不滿統(tǒng)治者的統(tǒng)治,憂國憂民的屈原在汨羅江投江自殺,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屈原,就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這一天,吃粽子、賽龍舟用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
今年的端午節(jié)是我在海南過的第三個端午節(jié),以前的端午節(jié)沒有什么感覺,因為我們只是窩在宿舍里,也沒有什么活動,但是今年的端午節(jié)國的很不一樣。今年,我們兩個班的同學在文珍老師、劉文霞老師還有吳超華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三亞市四馬村一家黎族人家,過了一個非常精彩的端午節(jié)。
我們租了三輛車,從學校7點半出發(fā),差不多半個小時之后,來到了四馬村。這一家黎族人非常好客,因為我們的人特別多,所以,那一家人也請了很多人來幫忙。我們今天主要的任務是學習怎么樣包粽子,我們大家在家里基本上都沒有包過粽子,所以大家都不怎么會,只有幾個海南的同學會包,我就覺得特別羨慕和佩服。
文珍老師也教我們怎么樣包粽子,我們一共包了兩種粽子,一種是甜的,一種是弦的。甜粽里面包了蜜棗、花生和葡萄干,而咸粽里加了豬肉,這可能是因為南北的文化差異,南方人喜歡吃咸粽,尤其是海南人,而我們北方人大多喜歡吃甜粽。一開始學習包的時候,包了半天也沒有把它包上,不是米放太多,就是粽葉被折壞了,然后后來都弄好了之后,就是綁繩子的時候怎么綁不出四個角,一開始就是特別灰心,不過后來在老師的幫助下,我總算是完成了人生的第一個粽子,雖然樣子不是特別好看,可是,還是覺得心里很高興。后來我一共成功包了四個粽子。大家都包完了之后,我們就開始煮了,大家燒火、煮粽子,洗菜、切菜忙的不亦樂乎,我們大家一直忙到了中午1點多,然后才開始吃飯。感覺這么多人在一起吃飯,尤其是和這么的同學在一起,感覺真的很好,以后可能再也不會有這樣的機會,人這么全的在一起吃飯,所以這是一段很是珍惜的時光。
中國古代的節(jié)日,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很多人遺忘了,現(xiàn)在的端午節(jié),賽龍舟都很少看到了,所以,我們今天這個活動我覺得特別的有意義,不僅可以增進我們同學之間的感情,學習了怎么樣包粽子,然后也會牢牢的記住這個很難忘的日子。
端午節(jié)的作文700字 篇8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插艾……”每當念起這些兒時的歌謠,我就會想起家鄉(xiāng)的傳統(tǒng)端午佳節(jié)來。
五味草
家鄉(xiāng)在壺公山下。山上的草木青翠,瓜果飄香;山下綠水環(huán)繞,田野肥沃。在一片郁郁蔥蔥的枇杷樹邊,有著整齊的紅磚綠瓦。一派安靜和諧的鄉(xiāng)野村落,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也是明代狀元柯潛的故鄉(xiāng)。每年傳統(tǒng)端午佳節(jié)來臨,我們便會挎上籃子和姐姐一起上山去采艾草,并配上石榴葉、梔子花等合為“五味草”。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門上都會插上艾草,據(jù)說艾草會鎮(zhèn)邪辟災。當然在我們看來,只要聞一離那清新又奇異的艾草的清香,對我們來說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所以每年我們都爭著到山上來,采下大片的艾草,也采下大片的快樂。
當然媽媽會用“五味草”給我們煮上好多的鴨蛋,據(jù)說小孩吃了還不咳嗽呢?而對我們小孩來說我們總是拿著心靈手巧的姐姐用五彩的毛線編的袋子,裝滿鴨蛋到處炫耀。吃過午飯,媽媽又會用“五味草”煮鴨蛋的水給我們洗澡,真是又香又舒服,整個夏天都不長痱子呢……
粽子和賽龍舟
在我們的記憶中,端午給人的印象除了玩就是吃。在傳統(tǒng)端午佳節(jié)期間,我們除了可以吃上香噴噴的鴨蛋,還有讓人記憶深刻的粽子呢?
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節(jié)目之一。媽媽和阿姨總會買了好多的粽葉,用水少泡著,洗干凈碼好。粽子的餡一般是糯米,配上綠豆、紅棗等,煮熟。然后在媽媽和阿姨的一陣靈巧的忙碌之后,我們小孩便饞貓般圍著蒸籠轉,等待粽子出籠的時刻的到來……
長大了念書才知道,包粽子的習俗和我國歷史上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呢?據(jù)說屈原跳入汨羅江后,群眾為了不讓水里的魚咬著詩人的身體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里。這樣魚兒有的吃就不會傷害到詩人了。于是,為了保護并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后來有了更為熱鬧的“賽龍舟”。
我們村里沒有賽龍舟,但在黃石每年都會有這樣的熱鬧非凡的場面出現(xiàn):
在木蘭溪畔,人們早早地圍在岸邊,鑼鼓震天鞭炮齊鳴。水面,數(shù)支整齊的龍舟隊伍,衣裳鮮艷隨風飄揚,小伙子們激情澎湃躍躍欲試。隨著一聲鑼響,各支隊伍爭相競發(fā),大家齊心協(xié)力,奮力爭先。這一刻,鼓聲、鞭炮聲人們的吶喊聲……湊成一片熱鬧非凡的畫面。
端午節(jié)的作文700字 篇9
大家都吃過粽子吧?那你包過粽子嗎?
端午節(jié)前,一般家里的大人都會開始包粽子,我們小孩只能在一邊看著,其實我們多想包呀!今天,學校就給我們小記者提供了一次包粽子的機會,一段快樂的體驗就拉開了帷幕……
聽到通知,全校小記者就火速趕到食堂,在老師的指揮下排好隊,來到指定地點。只見桌子上早就準備好了材料:有蛋黃呀肉呀紅豆呀,當然,還有必不可少的粽葉和糯米。每一桌上還放了“樣品”:紅豆餡那桌是四角粽,肉餡那桌是三角粽,蛋黃餡那桌是枕頭粽。老師先向我們介紹了這些材料,就讓我們選擇喜歡的餡料那桌去包粽子。
我和陶搶先來到了看起來難度最大的四角粽一桌。廚師阿姨先教我們選粽葉,再手把手地教我們包粽子。只見阿姨先把粽葉卷成兩個小三角,把它固定好后放在一邊,一個“半成品”就完成了。阿姨又做了同樣一個,然后在兩個“半成品”里面裝滿紅豆和糯米,再用專門系粽子的線把它們系在了一起,一個四角粽就完成了。
接下來就輪到我們來“大顯身手”了。我選好粽葉開始包了,誰知在第一步上就出了差錯——小三角怎么也卷不起來,還弄破了兩片粽葉。吃一塹長一智,我仔細回憶阿姨的步驟,終于找到了出錯了地方,原來我把粽葉卷反了。找到了訣竅,我又重新包了一次,耶!終于成功了!
做好了兩個小卷,我再在里面裝滿糯米和紅豆,又學著阿姨的樣子,用線將粽子的兩部分組合起來,一個四角粽終于完成了!我松了口氣,這才抬起頭來看周圍的情況。陶的粽子也包好了,而且包得挺不錯,比我的稍大些。這時,班長翔跑了過來,手里舉著他的作品——一個枕頭粽,可是,我們怎么看都不像枕頭,卻像一個長方形,哈哈,原來是因為他的線沒系緊!小記者們都包得差不多了,每一桌上都堆起一座座“粽子山”。看著這些我們親手做出來的粽子,大家都很有成就感。
第二天一早,廚師阿姨們早早就為我們煮好了粽子,放在了每一張餐桌上。吃著自己做的粽子,我感到味道特別好;聽著老師們的肯定與贊賞,我們的心里呀,更是比吃了蜜還甜呢!
端午節(jié)的作文700字 篇10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插艾……”每當念起這些兒時的歌謠,我就會想起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來。
五味草家鄉(xiāng)在壺公山下。山上的草木青翠,瓜果飄香;山下綠水環(huán)繞,田野肥沃。在一片郁郁蔥蔥的枇杷樹邊,有著整齊的紅磚綠瓦。一派安靜和諧的鄉(xiāng)野村落,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也是明代狀元柯潛的故鄉(xiāng)。每年端午節(jié)來臨,我們便會挎上籃子和姐姐一起上山去采艾草,并配上石榴葉、枙子花等合為“五味草”。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門上都會插上艾草,據(jù)說艾草會鎮(zhèn)邪辟災。當然在我們看來,只要聞一離那清新又奇異的艾草的清香,對我們來說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所以每年我們都爭著到山上來,采下大片的艾草,也采下大片的快樂。
當然媽媽會用“五味草”給我們煮上好多的鴨蛋,據(jù)說小孩吃了還不咳嗽呢?而對我們小孩來說我們總是拿著心靈手巧的姐姐用五彩的毛線編的袋子,裝滿鴨蛋到處炫耀。吃過午飯,媽媽又會用“五味草”煮鴨蛋的水給我們洗澡,真是又香又舒服,整個夏天都不長痱子呢……粽子和賽龍舟在我們的記憶中,端午給人的印象除了玩就是吃。在端午節(jié)期間,我們除了可以吃上香噴噴的鴨蛋,還有讓人記憶深刻的粽子呢?
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節(jié)目之一。媽媽和阿姨總會買了好多的粽葉,用水少泡著,洗干凈碼好。粽子的餡一般是糯米,配上綠豆、紅棗等,煮熟。然后在媽媽和阿姨的一陣靈巧的忙碌之后,我們小孩便饞貓般圍著蒸籠轉,等待粽子出籠的時刻的到來……長大了念書才知道,包粽子的習俗和我國歷史上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呢?據(jù)說屈原跳入汨羅江后,群眾為了不讓水里的魚咬著詩人的身體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里。這樣魚兒有的吃就不會傷害到詩人了。于是,為了保護并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后來有了更為熱鬧的“賽龍舟”。
我們村里沒有賽龍舟,但在黃石每年都會有這樣的熱鬧非凡的場面出現(xiàn):
在木蘭溪畔,人們早早地圍在岸邊,鑼鼓震天鞭炮齊鳴。水面,數(shù)支整齊的龍舟隊伍,衣裳鮮艷隨風飄揚,小伙子們激情澎湃躍躍欲試。隨著一聲鑼響,各支隊伍爭相競發(fā),大家齊心協(xié)力,奮力爭先。這一刻,鼓聲、鞭炮聲人們的吶喊聲……湊成一片熱鬧非凡的畫面。
【【精選】端午節(jié)的作文700字合集10篇】相關文章:
精選端午節(jié)的由來作文合集十篇01-25
精選端午節(jié)粽子作文合集七篇02-28
有關端午節(jié)的作文合集15篇03-13
端午節(jié)的來歷作文(合集15篇)03-06
愉快的端午節(jié)作文(合集15篇)02-12
【精品】端午節(jié)的作文合集五篇02-03
端午節(jié)的小學作文合集15篇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