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推薦】重陽節(jié)的作文700字合集8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nèi)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jīng)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guī)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zhuǎn)化。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重陽節(jié)的作文700字8篇,歡迎大家分享。
重陽節(jié)的作文700字 篇1
今天是重陽節(jié),我還像平常那樣早早的起床,走去“小桔燈”培訓中心。
到了“小桔燈”培訓中心,同學疑惑的問我:“???,重陽節(jié)是什么呀?”我耐心地說:“重陽節(jié)的來歷重陽節(jié)又稱登高節(jié)。在這一天,人們登高望遠,思念親人。正如詩中所說:“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那么重陽節(jié)是怎么來的呢?原來,我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shù)”,農(nóng)歷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shù),因此稱為“重陽”。重陽節(jié)來源于道教的一個神仙故事:東漢時,汝南縣里有一個叫桓景的農(nóng)村小伙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日子雖然不算好,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兒來了。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戶戶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沒人埋。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妇靶r候聽大人們說:“汝河里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帶到哪里;妇皼Q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zhàn)瘟魔,為民除害。聽說東南山中住著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妇霸缙鹜硭,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練開了。轉(zhuǎn)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跟前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xiāng)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xiāng)父老登高避禍!
桓景回到家鄉(xiāng),召集鄉(xiāng)親。把大仙的話給大伙兒說了。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xiāng)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說這樣隨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了一口,說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鄉(xiāng)親們安排好,就帶著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家里,獨坐屋內(nèi),單等瘟魔來時交戰(zhàn)降妖。不大一會兒,只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家串萬戶也不見一個人,忽然抬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沖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妇耙灰娢聊鋪恚泵ξ鑴τ瓚(zhàn)。斗了幾個回合,瘟魔戰(zhàn)他不過,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聲把降妖青龍劍拋出,只見寶劍閃著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此后,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xiàn)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jié)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怎么樣?沒先到重陽節(jié)還有這樣的故事吧!
重陽節(jié)的作文700字 篇2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nóng)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jié),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jié)又叫“登高節(jié)”。相傳此風俗始于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jié)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guī)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吃重陽糕
據(jù)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并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jié)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并飲菊花酒
重陽節(jié)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jié),菊花盛開,據(jù)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于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tài)。民間還把農(nóng)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jié)里,觀賞菊花成了節(jié)日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清代以后,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jié)前后最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jié)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jīng)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jié)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jié)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jīng)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jīng)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jié)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重陽節(jié)的作文700字 篇3
每當秋高氣爽、菊花飄香的時節(jié),我們又一次迎來了一個特殊的節(jié)日——重陽節(jié)。重陽節(jié)是在每年農(nóng)歷的九月初九舉辦,那時候,許多老奶奶們跳舞、唱歌為自己過重陽。九九重陽正趕九,又代表著中華人民的喜悅、興奮。
重陽節(jié)的種種風俗習慣,不辜負這大好光景,增添了這個秋天的快樂,有多少人畫上了這個秋天的快樂,為多少人畫上了一絲微笑,它看不見,摸不著,要發(fā)自內(nèi)心去感受。秋天是野游的好季節(jié),可到郊外去采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對身體有益的活動,這是對身體非常好的哦。我國已經(jīng)把九九重陽節(jié)定為老年人的節(jié)日。同學們,九月初九時,你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什么,怎樣讓他們過得難忘,快樂呢?聽聽我的親身經(jīng)歷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頂上……到處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層厚而蓬松的金沙,金燦燦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歷,原來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陽節(jié)呀,是長輩們的節(jié)日,我怎么會忘了呢,應該向她送什么禮物呀。我想了好一會兒,想不好呀。正當我心情煩躁時,我隨手拿了一張報紙,看見了重陽節(jié)這三個字,喜出望外,認真地閱讀起報紙來,報上清楚地寫著每當重陽節(jié)時,做子孫的應該陪自己的.長輩出去到郊外。散散心,吃吃糕點,看看菊花,這就是最好的禮物,體驗這個秋天帶來的幸福?戳诉@張報紙,我的心里有了小算盤。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外婆的記性就笑著說:外婆,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嗎?外婆疑惑地說: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過了好幾個月了。外婆又思索起來,難道今天是你媽媽的生日?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陽節(jié),是你們的節(jié)日。外婆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繼續(xù)說:我陪您出去玩玩吧!我和外婆出發(fā)了。我和外婆一邊說,一邊走,走得更遠了。我們看著清澈的池水,飽覽壯麗的山色,頓時感覺神清氣爽。我和外婆不知不覺度過了一天可愛的重陽節(jié)。
天暗下來了,媽媽爸爸回來了,還帶了一袋糕點,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準備給外婆過重陽節(jié)。上面綴著各種花紋,有的是嵌著幾棵小草……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嘗起了糕點,可好吃了。外婆笑了,像年輕了幾歲。
重陽節(jié)的作文700字 篇4
秋天,是一個思念的季節(jié)。在這個美麗的季節(jié)里,我們盼來了合家團圓的中秋節(jié),更迎來了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
每年的這個時候,爺爺總會對著我們回憶起他的長輩,眼中泛著淚花;每年的這個時候,媽媽總會提著一袋袋禮物,帶著我回她的老家看望太奶奶。今年,當我看到夜燈下等待我們歸來的奶奶的身影時,心中翻騰起不一樣的感覺。
趁著假期,我們一家三口駕車去了江蘇常熟,回來時快深夜了。剛下車,我的耳畔便響起了熟悉的聲音:“昉昉!昉昉!”是奶奶!我循聲尋去,只見奶奶站在家門口的一盞路燈下,看到我后,正急急忙忙地向我走來:只見她腳步蹣跚,棕黃色的頭發(fā)間夾雜著幾絲銀發(fā),在路燈的照耀下散發(fā)著淡淡的光澤,臉上的那一條條深深的皺紋如同一圈圈年輪,寫盡了滄桑,我才發(fā)現(xiàn)奶奶不知不覺間盡然這么老了……
她走到了我面前,仔細地端詳了我一陣,聲音因為興奮提高了幾度:“阿囡,你回來啦,常熟好玩嗎?”才去了外地兩天嘛,奶奶好像很久沒見我似的,上下打量著,又是摸我的頭,又拍拍我的肩,不一會兒,還把手伸進了包里,拿出了一個用袋子包得嚴嚴實實的東西塞到我手中:“快吃!奶奶今天去吃喜酒了,把毛蟹帶來給你吃!”站在身后的媽媽馬上說:“媽,我們也從江蘇給你帶來了很多陽澄湖大閘蟹,快,上去吧!”這時,我雙手握著尚有余溫的毛蟹,不禁思潮起伏。
聽媽媽說,我是奶奶帶大的,從三個月開始,我就成了奶奶的“小尾巴”,她到哪都帶著我;等我上幼兒園了,又是奶奶不分寒暑把我來回接送;等我上學后,奶奶每天來接我時,總會變戲法一樣從包里拿出精心準備的點心,有時是蛋餅,有時是黑米糕,有時是一瓶熱熱的`紅棗湯;為了照顧我,奶奶去年回家時還被車撞斷了腿,到現(xiàn)在還經(jīng)常會疼;這次我們?nèi)ヂ糜,她還特意過來給我們管家……回想起一件件奶奶為我家的付出,我不禁為平時對她的不少抱怨而羞愧不已,奶奶!對不起!
想到這,我馬上邁開了步子,走進了家門。我把奶奶拉到了花園的搖椅上,一邊把從常熟帶來的食品拿出來,放到她手里,一邊和她談起了這次旅游路上的所見所聞,奶奶津津有味地吃著,聽著,媽媽在園中打掃著衛(wèi)生,也時不時地插上幾句話,爸爸喂完了魚兒,也加入了我們的隊伍,說到有趣的地方時,全家都樂翻了!
這時,廚房里正蒸著大閘蟹,熱氣騰騰;花園里,皎潔的月光照著三世同堂的一家,其樂融融。
九九重陽節(jié),濃濃家人情,愛就在我家!
重陽節(jié)的作文700字 篇5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給了父母生命的是父母的父母——祝天下所有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們,重陽節(jié)快樂。
——題記
又是新的十月,又是新的重陽節(jié),又是新的記憶,我找出早被丟棄在一旁的毛線和已經(jīng)織了一半的圍巾,像是被打開了塵封多年的記憶。不知多久以前,我曾說在重陽節(jié)的時候要送姥姥一條圍巾。煞有介事的織了一半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真的很沒有耐心。最后這條“半成品”就和那半卷毛線一起塵封在了記憶里。
直到今天,媽媽提起今天是重陽節(jié),然后打電話祝姥姥重陽節(jié)快樂時我才想起,原來又一年過去了。
下午,和媽媽一起去大姨家看小外甥,從大姨家回來,媽媽又從小外甥聯(lián)想到了我小時候。媽媽說,我小時候最喜歡我的莫過于姥爺,小時候我喜歡聽歌,姥爺總是會一遍又一遍的放給我聽,只可惜,姥爺走的早。
這一點在我的記憶里是清楚的,從我落地時就沒有爺爺奶奶,爸爸經(jīng)常出差,只有媽媽一個人照顧我。媽媽貧血,所以姥姥姥爺經(jīng)常幫忙。其實記憶中的姥爺,我是熟悉的。記得,姥爺很和藹,總是會在我玩的時候看著我笑,總是會護著我。但關于姥爺最后的那一段記憶,卻是模糊的。
我只記得,姥爺走的時候,很多人都在哭,我卻全然不知發(fā)生了什么。才三歲的年紀,我能知道什么?后來媽媽告訴我,姥爺走了。姥爺去哪兒了?他不要我了嗎?我還要姥爺給我放錄音帶,我還要和著伴奏唱歌,我還要講故事給姥爺聽。我問媽媽,姥爺是走了嗎?什么時候回來呢?爸爸去西藏出差了,那老爺去哪兒了呢?去找爸爸了嗎?
直到五歲,我才意識到那個慈愛的姥爺已經(jīng)真的離開了,但我沒有傷心也沒有難過,我相信姥爺會在天國,看著我。
媽媽爸爸每每提到姥爺時,總是會對我說:“你小的時候,你姥爺總是說,‘是塊好玉呀,就看你們怎么雕了’!蔽颐看味际切π,這句話從小到大我已經(jīng)不知道聽了多少遍,我相信生命是可以以另一種方式延續(xù)的,我也相信姥爺會在天國上看著我。
現(xiàn)在的我,有著令爸爸媽媽驕傲的.成績,有著令哥哥姐姐羨慕的人氣,有著令我最引以為豪的文筆和朋友們。姥爺,您說的沒錯,我沒有讓您失望,希望,您可以聽到,我對您的祝福,姥爺——重陽節(jié)快樂。
祝天下所有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們,重陽節(jié)快樂。
此時此刻,我正在用手下的筆記錄著對您的思念,不知道這份思念,能否寄送到……天國……
我正在用自己的力量,在青春的道路上,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姥爺,您看到了嗎?
看到的請留下你的腳印吧!幫我把這份思念寄到我們遠在天國的親人們!
重陽節(jié)的作文700字 篇6
重陽節(jié)已經(jīng)過去了,但與此有關的一條新聞卻仍發(fā)人深省[注:發(fā):啟發(fā);。盒盐。啟發(fā)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重陽當日,解放日報記者進行了一次隨機性的街頭調(diào)查。結果顯示,多數(shù)被訪的年輕人不知道當天是重陽節(jié),有的知道重陽節(jié),但不曉得重陽節(jié)與尊長敬老之間的關系。
重陽節(jié)在當代青年心目中的淡化,反映了傳統(tǒng)文化對年輕一代影響的日漸式微。年輕人可以用學習壓力大、工作競爭激烈等客觀因素來解釋自己的這種忘卻,但無法回避的另一個事實是,在傳統(tǒng)節(jié)日被淡忘的同時,西方節(jié)日卻在不少年輕人中風光無限。如今許多年輕人熱衷于西方的情人節(jié),卻對中國傳統(tǒng)“七夕”節(jié)不屑一顧[注:不屑:不值得,不愿意;顧:看。認為不值得一看。形容極端輕視。],就是一例。
事實上大多數(shù)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傳統(tǒng)文化的積淀形式,是傳統(tǒng)倫理觀、價值觀的特定反映形態(tài)。然而我們不少年輕人卻不知道為什么要在重陽節(jié)登高、賞菊,更無法體會其中所孕育的尊老敬老的倫理內(nèi)涵。在此次調(diào)查中,90%的年輕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但從未想到在重陽節(jié)為父母送去一份祝福。這種對重陽節(jié)“有名無實[注:光有空名,實際上并不是那樣。]”的認識,反映了傳統(tǒng)倫理道德觀念在不少年輕人觀念中的某種弱化。
當然這種弱化需要辯證地看待。對于傳統(tǒng)文化中糟粕的東西,這種弱化無疑有益。但是對于那些類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之類優(yōu)秀的東西,這種弱化就不應該了。因為,恰恰是孕育于后者之中的倫理規(guī)范與價值觀念,成為構筑現(xiàn)代人格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重陽節(jié)被一些年輕人逐漸淡忘的`背后,我們看到的是傳統(tǒng)
文化教育的脆弱,好在這種淡漠已經(jīng)引起社會的注意。目前北京已有25所中小學把誦讀四書五經(jīng)[注:四書:亦稱四子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指儒家經(jīng)典。]的部分內(nèi)容列入課程表。在全國估計已有100萬孩子開始把誦讀古詩文作為日常學習的必修課。
我想重要的不是孩子們背了多少古詩,而是讓他們多了解一下自己祖國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并在這種優(yōu)良文化的哺育中真正成為“知書達理、尚禮重義”的棟梁之才。
重陽節(jié)的作文700字 篇7
天地寬大,父母恩大.
清楚記得初中時政治老師在課堂上講:"父母對我們的愛是世界上最純潔無私的."直到現(xiàn)在才明白,那是一種不含一丁點兒雜質(zhì)的純凈物。它不需要經(jīng)過過濾和提純,它是自我出生起就產(chǎn)生的無微不至的疼愛。
我是個任性又急躁的孩子,我不知道父母是怎樣一次又一次丟掉傷痛繼續(xù)來愛我,疼我,包容我。有時我會對他們的建議嗤之以鼻,有時我會忽略他們的傾訴和渴求理解的`眼神,更有時我會沖他們發(fā)脾氣,說他們跟不上時代……
我真的錯了,我的心充滿了內(nèi)疚。我感覺對不起自己的父母,我欠他們太多,真的太多。
每當我走進家門,父母親的臉上就露出了笑容;當我坐下吃飯,父母就興致勃勃的向我講述一天以來的趣事;當我露出笑容,父母的臉上就綻開了一朵花……
當我拖著一身疲憊,披星戴月下晚自習回家時,父母總會坐在客廳等我,溫好牛奶,削好水果,把平時我喜歡做的棕色小椅子擺在桌前。這種場景一天天重復著,每天卻給我更深的感動……
我不知道應該用怎樣的筆調(diào)來敘寫這并不平凡的平常。我只知道,他們是多么愛我,無私的關心我。而我給了他們什么!?
今天班會課的主題是感恩父母,而當我看見其他同學在作文上寫的“倒一杯水,洗一次腳”之類的活動,我覺得非常愧疚和悔恨,我對父母的關懷太少了,我總是在索取,而父母總是在無怨無悔的給予。
現(xiàn)在父母那無休止的辛勞都源于我。我感謝父母,但我同時又覺得愧對父母。這份愛,觸動我心中最柔軟的情愫。生活的點點滴滴,凝成的,是最樸素卻最美麗的感動!
重陽節(jié)到了,我想為爸爸做一件事。今天就幫爸爸洗碗吧!晚飯吃好了,我對爸爸說:“今天就讓我來洗吧!”爸爸說:“好,今天就看你的了!薄拔乙欢ㄏ吹帽饶阆吹眠干凈!”我信心十足的說。 晚飯吃好了,爸爸讓我來洗。我撩起袖子,開始洗第一個碗,把碗拿起來,開開水,用洗潔精把碗搓呀搓,一會滑下來,一會滑下來,像一個頑皮的小猴子,逃過我的手掌,我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左手拿碗,右手沖洗,把碗洗得干干凈凈,給爸爸看,爸爸說我洗得很好,我聽了心里甜滋滋的!
重陽節(jié)的作文700字 篇8
隨著候鳥的遠走高飛,我們迎來了碩果累累的秋天。金菊爭艷,秋高氣爽,金秋時節(jié)讓人心曠神怡。此時,九九重陽節(jié)帶著所有人對老人的尊敬與愛戴,悄悄地來到了我們身邊。
重陽節(jié)前夕,我們?nèi)チ送馄偶,讓她們享享清福,一起來度過這個一年一度的老人節(jié)。
“快,放面!”我和媽媽在廚房里忙得不亦悅乎,這不,我們正在做第一道菜――長壽面。我拿了一個雞蛋,輕輕沿著鍋碗一磕,蛋清和蛋白就都流到鍋里了。我又加入青菜,堆點肉末,散點小蔥。一碗香噴噴的長壽面就做好了!吧喜栓D―”外婆臉上的皺紋剎那間沒了,而外公的頭上的白發(fā)似乎也少了數(shù)根,一邊品嘗著長壽面,一邊夸著我和媽媽的杰作!巴夤馄,這長壽面阿,可是我們用特別長的面煮的,你們吃了呀,保準能活到100歲,身體康健得不得了!”我調(diào)皮地對外公外婆說到!澳氵@丫頭!”外婆點了點我的腦門。“上重陽糕!”只見媽媽端著一盤松軟可口的重陽糕來了。“外公外婆,這叫‘九九重陽糕’。這個‘糕’阿,預祝你們步步高升,上面畫的兩頭羊,象征‘重陽’,而這‘九’呢,古代時為陽數(shù),兩個‘九’在一起,就是最大的長久之數(shù),長命百歲不成問題!”看,外婆笑得連眼睛都瞇成一條縫了!
我們還上了西紅柿炒雞蛋、大閘蟹、雞湯……只剩下最后一道“壽比南山”了。
我們先將準備好的.哈密瓜、桔子、葡萄、蘋果洗凈、去皮,開始做我們的招牌菜――水果拼盤。我先將哈密瓜分成4份,每一份我都將哈密瓜切成桃子的模樣,把前端削得尖尖的,后端削成圓圓的,中間刻上一條縫兒,嘿!真像個‘壽桃’。我再分別刻上‘壽’‘比’‘南’‘山’四個字,放在盤子的東南西北四個角,成了我的主打。我再將桔子的一周畫上波浪線,沿著波浪線把桔子分成兩部分,側(cè)面一看可真像花瓣!我接著在桔子的中心插上了根牙簽,把葡萄插在牙簽上,葡萄就成了花蕊,兩種水果合在一起就成了一朵‘花’。我把蘋果切成薄薄的一小片,把它切成五角形,讓它與‘花’一起來當點綴。哇!我做的水果拼盤還真不錯!我立即把它獻給了外公外婆,外公外婆的每一條皺紋上都蕩漾著歡樂,笑得開心極了,津津有味地吃著我的杰作,我心里比吃了蜜還甜。“外公外婆,這叫‘壽比南山’,祝你們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身體健康,天天快樂!”“好,好,每道菜都好。只要是我們外孫女兒做的,樣樣都好!”……
尊老、敬老、愛老、助老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事情。我們不但要在老人節(jié)多幫助老人,給老人們多一些心理慰藉,其實我們要時時刻刻關注老人,從點滴做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本妥屛覀,去關心身邊的每一位老人吧!
【重陽節(jié)的作文700字】相關文章:
重陽節(jié)作文750字-重陽節(jié)作文01-25
重陽節(jié)作文10-31
重陽節(jié)的作文07-22
重陽節(jié)作文09-04
重陽節(jié)作文09-05
重陽節(jié)作文09-06
重陽節(jié)作文【精選】07-08
重陽節(jié)作文[經(jīng)典]07-31
重陽節(jié)的作文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