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故鄉(xiāng)的食物》仿寫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故鄉(xiāng)的食物》仿寫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故鄉(xiāng)的食物》仿寫作文1
我小時候,因為擔心家里太冷清,爺爺奶奶會時不時來我家小住。只要爺爺奶奶一來,我就知道我又有口?上砹。放學回家,在門口聽到爺爺那爽朗的笑聲,我就知道: 今天晚上有地三鮮吃了。如果我提前一天就知道爺爺要來,第二天我總是充滿干勁兒,或許這就是美食的力量吧。
地三鮮是一道東北傳統(tǒng)名菜,在寧波,如果不是去下館子還不容易吃到呢!地三鮮,顧名思義,指的是長在土地肥沃大東北地里的三種時令新鮮的食材:茄子、土豆和青椒。這道菜之所以著名不僅在于食材的新鮮,還在于它鮮濃的味道,更在于它極高的營養(yǎng)價值,讓三味非常普通的食材變成家喻戶曉的佳肴。我從小就鐘愛這道菜,而且百吃不膩,所以每次爺爺來我家都要滿足我的口腹之欲。而我呢,每次聽到爺爺來了,放學扔下書包后,必定直奔廚房。
做這道菜有講究。土豆需要切為薄片或小塊,茄子則以長條為佳,而青椒,炒炸得軟軟的才是上品。爺爺做菜總是不緊不慢,不僅要將菜碼塊塊切得勻稱,切得徹底,每切完兩刀,都要將菜刀上的汁液擦拭干凈,務必讓菜碼整潔、美觀。我卻是急性子,每次旁觀,總是急不可耐,不停催促爺爺,恨不得親自上手,立刻吃到這美味佳肴,只可惜,我只會耍耍嘴皮子功夫,毫無動手能力的我只能眼巴巴地看著,雖望眼欲穿卻無可奈何。而爺爺呢,也不嫌棄我太過叨叨,總是慢條斯理笑著跟我說:“要想做出一道好菜,切忌著急;菜碼切得均勻,炒出來的菜,每一口味道才會一樣;菜碼切得徹底,每一口菜才都會入味;刀上的汁液擦得干凈,菜才不會串味兒!蔽乙贿咟c頭如搗蒜,深以為然,一邊又在內心深深嘆一口氣——爺爺一說這話,就說明他還會這樣不緊不慢下去,那我猴年馬月才能嘗到美味啊?
好不容易等到爺爺把所有的準備工作完成,終于可以下鍋了。只見爺爺先在鍋中倒入適量的油,再把食材一樣樣倒入鍋中迅速翻炒;等到食材肉眼可見地變軟了,再加入輔料姜蒜,再翻炒片刻,又往鍋里倒入適量的鹽和糖;這還沒完,出鍋前,爺爺將蒜蓉撒入,再倒入早就準備好的水淀粉,熱乎乎的`地三鮮終于可以盛盤了。聽著鍋里翻炒時發(fā)出的刺啦聲,聞著廚房充溢的香味,我早就食指大動了。炒菜的幾分鐘對我而言簡直堪比史上最漫長的等待了,我真是度秒如年啊。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到爺爺大功告成。我持著筷子在飯桌上眼巴巴地等著。但是這等待總是值得的,菜上桌,迫不及待地夾上一口,啊,人生終于圓滿了——即使舌頭被燙得失去了知覺。
等到一家人圍著餐桌坐好,我已經就著這地三鮮幾口就下了一大碗米飯了,至于,爸爸和爺爺的談古論今,就和我無關啦。
自從上了初中,因為學業(yè)繁忙,我已許久沒嘗到爺爺的地三鮮了,也太久沒有經歷廚房既煎熬又美好的等待時光了。我給自己設定了一個目標,希望自己完成這個目標后,能用美食來犒勞自己。希望那時,我還能急不可耐地等著。
《故鄉(xiāng)的食物》仿寫作文2
楊梅上市時,我家的楊梅小酒也就跟著登場了。
我家的楊梅酒都是“自產自銷”:楊梅用的是我舅舅老家自己栽種的楊梅,紅得發(fā)紫,核小,味甜,吃一粒便會上癮。小酒采用我外婆家的自產酒,酒味濃香醇正,甘甜厚美,來勁卻不容易上頭。每年的三四月份,我媽就會接到來自外婆的電話,通知我們又可以做楊梅酒了。
開車運回楊梅,買來冰糖,便可以制楊梅酒。制作過程極其簡單,只需拿出一罐罐的玻璃皿,塞入一粒粒鮮紅透亮的楊梅,再將氣味濃厚的白酒一桶桶倒入其中,直至稍稍浸沒楊梅時即可停止,再塞入幾塊冰糖,封上蓋子,便制成一桶楊梅酒了。我喜歡那“咕嘟咕嘟”倒的聲音和漫長的浸泡時期,每每放學回家都會趴在器皿旁看著白酒的變化,看著白酒由底部向上,一排排地浸沒楊梅,于我是一種享受。每天白酒都會在楊梅的催化之下逐漸改變,顏色慢慢變紅慢慢變深,看著那逐漸鮮艷的色澤,就能感受到歡慶的日子已越來越近。
我們家經常在團聚和慶祝時喝楊梅酒,斟上一碗酒,撈出幾粒楊梅,有說有笑,溫馨而又歡樂。談笑風生間,咬上一口楊梅,酒和楊梅的汁水一起從中爆出,滿滿地噴射在口腔的角角落落,刺激得整個味蕾不禁有點麻木,酒水味和楊梅味相互混搭,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滋味真是讓人欲罷不能,回味無窮!最后咽下果肉,喝下酒,卻仍覺嘴中有清香蕩漾,令人神清氣爽流連忘返。正如我爸所說:“喝著喝著,聊著聊著,就感覺到生活多了一份色彩,家人間多了一份溫馨,日子也多了一份盼頭!
由于各種原因,如今我們家已經很久沒有聚在一起談天說地了,柜子里的那桶楊梅酒也少有被拿出來品嘗的時刻了。在我印象中,我們家好像也少了些溫馨的時刻。不同于往年,今年泡的那桶楊梅酒至今仍未喝完,到底是今年泡的'多了呢?還是喝的人少了?我也不得而知。反正我只知道:今年的舌頭根肯定是比往年少了點楊梅味。
我蹲坐在那桶楊梅酒前,看著那紫紅色的酒和大而飽滿的楊梅,不禁陷入沉思:我們家何時才能像前幾年那樣熱鬧呢?一雙手突然從我眼前伸過,拿走了那桶酒,也打破了我的思考,轉頭一看……
噢,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來了,家庭聚會又開始了。
《故鄉(xiāng)的食物》仿寫作文3
一輪明月掛在窗前,書桌前放著一個蛋黃月餅,輕輕用小刀切成兩半,鮮黃的餡流淌出來,輕咬一口,不膩不甜,純粹獨特,一股清新包圍著我,中秋的味兒沒變。
小時候喜歡去外婆家,月圓時整棟樓被月餅的清香包圍其中,尤為誘人。外婆在灶前用一根搟面杖搟皮,再將餡兒包進皮中,放到模具里用手一壓,一個月餅胚子就做好了?鞠溟_始工作所發(fā)出的“吱吱呀呀”的聲響,是中秋歌謠中最貼切的唱腔。調皮的香味被風牽引著來到我的.面前,勾引著我的嗅覺,挑逗著我的神經,引著我來到烤箱前,將小臉貼在烤箱溫熱的壁上,清香氤氳,好舒服。
家鄉(xiāng)有個習俗,烤出了第一籠月餅,先供給祖先,然后才能分給大家吃。月餅太香了,常引得我直流口水,大人們?yōu)榉牢彝党裕瑢⒃嘛灧旁诤芨吆芨叩呐_子上。而我總是站在臺子下,兩眼望得老高,一邊把小手伸得直直的踮腳努力夠,一邊咽下快流下的口水。月餅常常占據我的整個內心,看著可望而不可即的月餅,心里總是在想快快長大吧。
外婆說月餅吃多會蛀牙,于是每次只能吃半個。用小刀輕輕劃開月餅的脆皮,再切開餡兒,小心翼翼不緊不慢。我急得直跺腳,怪外婆切得太慢。每當這時外婆總是“咯咯”直笑,然后在我的抱怨聲中將半塊月餅穩(wěn)穩(wěn)地放在我的手里,另一半則擺回了很高很高的臺子上去了。
半個月餅哪能滿足我呀,三下五除二之后我又開始惦記著另一半月餅了,于是想快快長大吧。
門前小樹隔年,外婆卻日漸白頭,外婆很少再做月餅,那股純粹原始的味兒似乎也漸行漸遠。窗前明月依然,在我的苦苦哀求下,今年中秋,外婆又做了次月餅,金黃的月餅放在桌前,那香味好像有種魔力牽引著我回到從前。我小心翼翼,不緊不慢,學著外婆的樣子輕輕切開月餅。取一半放入口中,那嫩黃軟糯的味道是那么熟悉,原來是我一直徘徊在那個中秋的回憶里不肯出來呀。
月餅只吃一半吧,吃多了會蛀牙,留下一半給美好的童年,送給希望的未來。
【《故鄉(xiāng)的食物》仿寫作文】相關文章:
故鄉(xiāng)的食物作文05-25
故鄉(xiāng)的食物作文6篇02-22
《荷花》仿寫作文12-17
《故鄉(xiāng)》續(xù)寫作文10-22
生命生命仿寫作文08-30
我的媽媽仿寫作文10-21
愛蓮說仿寫作文(精選29篇)11-19
黃山奇石的仿寫作文10-23
金色花仿寫作文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