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的節(jié)日作文
在日常學(xué)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chuàng)造性。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xiāng)的節(jié)日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鄉(xiāng)的節(jié)日作文1
我的家鄉(xiāng)在中國的壯族自治區(qū)——廣西,那里是少數(shù)民族聚族地區(qū),鄉(xiāng)親們能歌善舞,形成了許多有特色的習俗和節(jié)日,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三月三歌節(jié)”。
“三月三歌節(jié)”又稱“三月歌圩”,是我們家鄉(xiāng)最隆重的節(jié)日。壯族人愛唱山歌,每年有幾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其中以農(nóng)歷三月初三最為隆重。
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喜氣洋洋,穿上多彩的民族服裝,做好五色糯米飯來迎接節(jié)日。五色糯米飯有紅、黃、黑、紫、白五種顏色,是阿姨們采來紅蘭草、黃飯花、楓葉、紫蕃藤,用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染成的,色彩鮮艷又美味無比。聽說它深得仙女們的贊賞,流傳了下來,同時也是祭祀歌仙劉三姐的。吃了五色糯米飯,寓示著我們的民族人丁興旺,身體健壯。
過歌節(jié),除了吃五色糯米飯,還可以吃彩蛋。彩蛋就是把熟雞蛋染成彩色。聽爺爺說,彩蛋最早是傳情之物。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讓碰,如果有意就讓小伙子碰。蛋碰裂后兩人共吃彩蛋,這就播下了愛情的種子,F(xiàn)在,我們小孩也要吃彩蛋,因為碰彩蛋有了“碰碰碰,碰出好運氣”的意頭。
“三月三歌節(jié)”一般持續(xù)兩三天,人們會相約聚集在村子附近的空地旁,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來的歌手來對唱山歌。對歌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但老人小孩們都有來旁觀助興,非常熱鬧。
而在歌圩旁邊,攤販云集,臥龍藏虎,民貿(mào)活躍,附近的群眾為來趕歌圩的人們提供各種各樣的食物、商品。我也參加過歌節(jié)活動,那一天,整個街道人山人海,到處都是對歌聲。無論相識與否,大家都會熱情招待,互相招呼。我們小孩子更加有意思,不管是認識的不認識的,都可以一起玩,玩得既盡興又開心,好不痛快!
“多謝了!多謝四方眾鄉(xiāng)親,我今沒有好茶飯,只有山歌敬親人敬親人……”無論我身在何方,都會想念家鄉(xiāng),想念親人,想念那特有的歌節(jié)。
家鄉(xiāng)的節(jié)日作文2
雖然端午節(jié)已經(jīng)過了,但一年一度的激烈的賽龍舟的情景,卻一直留在我的腦海里。
那天早上,我們一家人乘著車,向塘河開去。我一到塘河邊,遠遠的就聽到銅鼓聲、人們的叫喊聲響成一片,非常的熱鬧。我下了車,就健步如飛地跑了過去,由于看得人很多,我們小孩子的視線都被大人遮住了,我好不容易才擠進了人群,找個合適的位置站著看。這時,我看見塘河里的龍舟像彩虹一樣,排著“紅、黃、橙、綠、青、藍、紫”的順序,美麗極了。
過了一會兒,裁判員說:“下面有請去年的冠軍紅隊上場!”觀眾們頓時沸騰起來。只見紅隊隊員們身穿紅色的衣服,頭戴白布,白布上還寫著“奮斗,奮斗,努力奮斗”的字。接著,其他六隊的隊員們也陸續(xù)上臺了。他們手里拿著劃槳,精神抖擻。
緊張的比賽就要開始了!選手們都蓄勢待發(fā),隨著裁判員的一聲哨響,選手們拿起槳迅速地向河里劃去。他們聽著鼓的聲音,有節(jié)奏的拼命地劃,姿勢是那么的整齊有序,龍舟也像離弦的箭一樣沖了出去。紅隊竭盡全力,第一個領(lǐng)先了,黃隊也不甘示弱,快馬加鞭,一下子追上了紅隊。就這樣,他們各不相讓,龍舟也劃得忽快忽慢。但紅隊很快又奮勇爭先。七個指揮員更加起勁,使勁地搖著彩旗,彩旗在天空中上下飛舞著。觀眾們也大聲地喊著:“加油!加油!”大家把聲音叫啞了,還在叫。因為周圍還有許多助威聲,所以選手們聽得不怎么清楚。第一只龍舟快要到終點啦!看!選手們臉憋得通紅,雙眉擰成疙瘩,就連胳膊上的青筋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就在這個緊急時刻,觀眾們的吶喊聲馬上此起彼伏。終于,群龍之首仍然落在了紅隊選手的身上。
紅隊的觀眾們歡欣鼓舞,選手和指揮員都擊掌喝彩。他們一起唱著悅耳動聽的歌。我自言自語地說:“我真為紅隊選手感到高興自豪。”我們一直看到太陽下山了,才依依不舍地回家了。
從這次賽龍舟中,我大受啟發(fā):團結(jié)就是力量。
家鄉(xiāng)的節(jié)日作文3
我非常喜愛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tǒng)的端午節(jié),到現(xiàn)在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是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產(chǎn)生的。據(jù)說,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的愛國大詩人,他叫屈原,當初他因不滿當時政事而被別人殺害并且扔進了又急又寬的汩羅江里,人們知道了,怕江里的魚蝦把屈原的尸體吃掉,便包了許多味道鮮美的粽子扔進江里,這樣魚不會吃屈原的尸體了。正好那天是農(nóng)歷五月初五,善良的人們?yōu)榱思o念屈原,把這天定為端午節(jié),以示悼念。 這一天,人們整天都會沉浸在喜氣洋洋的氣氛里,到處洋溢著濃濃的節(jié)日氣氛。它能和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清明、中秋節(jié)一樣熱熱鬧鬧,處處洋溢著人們歡歌笑語和歡度節(jié)日的快樂。
做饅頭、蒸包子、包粽子、煮芽豆,是我們家鄉(xiāng)過端午節(jié)的習俗。我媽媽做饅頭、蒸包子,總是要先將荷葉平鋪在蒸籠里,媽媽告訴我,荷葉可心清熱敗火,有益身心。說實話,用荷葉蒸熟后的饅頭,那清香的味兒可真是美極了,不信你聞聞!吃鱔魚也端午節(jié)這天最“高檔”的菜肴之一。一大清早,爸爸就開始殺鱔魚了,你瞧他,先將一條條活蹦亂跳的鱔魚“狠心”的敲死,然后“開腸破肚”,一雙沾滿鱔魚血的手紅鮮鮮的。
左盼右盼,好容易盼到下午開飯了。忙活了半天的媽媽為我們準備了豐盛的宴席,滿桌子的雞鴨魚肉,滿屋的歡聲笑語。我搶先拿起酒瓶,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每人滿滿的倒上一杯酒,我自己也倒上了一杯“可樂”,我高高舉起杯子:“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祝您們端午節(jié)快樂!”歡樂的笑聲伴隨宴席的香味,構(gòu)成了和諧幸福的家庭歡樂曲。
朋友們,歡迎你們到我的家鄉(xiāng)來過端午節(jié),那一定會大飽口福哦!
家鄉(xiāng)的節(jié)日作文4
昨天是日曜日氣象陰沉我爸爸一大早說:“清亮節(jié)到了,祭祖墳了,這是咱們中華的風氣。”我自得地說:“誰不知講!似乎就你曉得一樣。”媽媽跟爾說得爸爸一個字皆不敢說了。
我們一家四口我去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擊火機,而后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剛開端抬,我就避到了爸爸媽媽的懷里,連頭都不敢升到外點望一下,爸爸說:“孩子別怕,放鞭炮沒什么賴怕的!眿寢屨f:“是啊,置鞭炮不要怕。”我說:“我就怕,我畏懼得很。 蔽业妆臼莻愛好放鞭炮的己,可當初替什么這么怕了呢?這都怪一個小鞭炮若的禍,那是我八歲的時候,我再玩的時候揀到一個小鞭炮,我把它給放了,可是它爆炸的快度太鈍了,只聽啪的一聲,我的手被炸出了血,過后我疼的哇哇大泣,我家的街坊瞅睹了我這副得性,立刻告知了我爸爸媽媽,我爸爸媽媽聽了懼怕極了,立刻把我迎到病院里包扎傷口,從那時我就不敢玩鞭炮了,而且有時候聽到鞭炮聲就怕了。我們放完鞭炮點了幾根臭,我學(xué)著爸爸媽媽的樣子,先鞠躬,再說些什么話,我的爸爸媽媽在說什么我聽不到但我口中在說:“我要美好學(xué)習,當前考上大教,這樣才對的伏父母“我知路我這樣只說說不做是不用的,而是要理論舉動訖來。最后,我爸爸拿出一些吃的貨色和酒,他把酒倒到小茶杯面,然后倒到墓碑后面的洋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說:“你們這樣祭祖墳不怕旁邊這些家草著火嗎?”他們說:“該然怕!但只有警惕點就言了!
歸到野中爸爸拿沒多少個他第一次做的“清明果”,他說:“我素來沒做功“清明果”,所以,這次“清明果”可能比以前奶奶干的難吃良多!蔽覈L了一心,我感到不佳吃,可是我仍是吃了下往,由于我信任爸爸下次必定作得更惡吃!
家鄉(xiāng)的節(jié)日作文5
一家老少忙到十二月三十日,年貨、年料全部備齊,合家歡樂,特別是小孩更是歡天喜地,吃得好,穿得好,又不挨大人的呵斥打罵。外出經(jīng)商、做工的人最遲也要在大年三十趕回家中吃團圓飯。這天也最為忙碌,不知苦累地去做各人要做的事,但大家都是樂呵呵的滿臉春風。農(nóng)歷十二月三十日,又叫除夕,這天必須做的事有:
洗柚葉澡。早上摘回柚葉,中午過后家家戶戶將柚葉放入鍋內(nèi)水中燒開,每人都要洗柚葉熱水澡,其意是把污穢、窮氣、衰氣洗掉,干干凈凈進入新的一年。洗過柚葉澡后便換上新衣、新帽、新襪、新鞋,從頭到腳煥然一新,換下的臟衣服當天要洗滌干凈。因此,洗柚葉水澡含有除舊布新之意。這一風俗已逐年淡化。
送灶君。事先從市鎮(zhèn)購回灶君神像,寫好灶疏(寫上一家大小姓名年齡),準備好元寶、香燭、三牲、酒、素果等祭品,在灶邊置一八仙桌,將祭品擺上。全家老少齊集灶神像前行禮,虔誠敬送灶君返回天庭述職,祈求灶君在玉帝面前美言賜福消災(zāi),來年財丁兩旺,合家平安。一般人家拜祭時只向灶君祈禱幾句賜福消災(zāi),保佑合家平安之類吉祥話。有文化、有知識的人家還要鄭重其事地擺祭,讀祭文,祭文如下:惟君,仍合家之主,君為五祀之先,朝炊墓廚,豈無褻瀆之處;合家興旺,全賴扶持之力,既感恩于平日,敬酬謝于此夕,伏冀神君,俯鑒微憂,保長幼以安寧,佑添丁而增福。尚饗。這一風俗除少數(shù)老人外,多已不行。
敬祖先。臘月三十日早餐后,凡是當年添了男丁的就要派人到祖祠打掃衛(wèi)生,將祖祠墻壁粉刷一新。午后,陸續(xù)有人攜禮盒、三牲、炮竹、元寶香燭等祭品前往祖祠拜祭進香。行禮之后,放炮竹,有的放銃。每到大年三十午后,祖祠香火繚繞不斷,炮竹聲不絕于耳,一直延續(xù)到黃昏。這一風俗近年亦已淡化。
家鄉(xiāng)的節(jié)日作文6
春節(jié)快到了,我不禁吟起了宋代大詩人王安石《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余音繞梁之即,我想到了春節(jié)熱鬧的氣氛。與北京的春節(jié)一樣,家鄉(xiāng)的臘月初八也是從臘月初八開始。臘八這天家家都要吃臘八飯,也叫臘八粥,臘八粥是用各種干果、豆、米熬成的,象征著中國越來越興旺,還有臘八蒜,用醋泡起來,為過年吃餃子用。臘月二十三過年的味兒就更濃了。天剛黑,家家放鞭炮,據(jù)說是為了祭灶神。還要吃糖,這一天,街上有許多賣糖的小販們在賣各種各樣的糖。糖預(yù)示著新一年甜甜蜜蜜。二十三過后家家大掃除,把舊一年的污氣、晦氣全多掃出去。之后還要買齊過年用的物品,還有雞、鴨、魚、肉等。
除夕真熱鬧。這一天下午堆火堆,象征著紅紅火火。還要貼對聯(lián)、貼年畫。晚上鞭聲四處響起,從不見斷。之后吃團圓飯,飯后又是一陣鞭炮聲:“噼里啪啦”。這一天晚上人們都要守歲。到了正月初一又有另一番景象:人們都在休息。院子里堆著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男人們?nèi)グ菽炅耍藗円苍诩抑写。春?jié)也不像昨日一般熱鬧了。家鄉(xiāng)春節(jié)的又一個高潮是元宵,這一天人們都要去鬧元宵。這天,街上好像在辦喜事人山人海,色彩斑斕的燈籠高高掛起,一些人家要掛出幾十盞燈來。
燈的形式有很多:走馬燈、宮燈、紙燈、還有紗燈,到了一定時候就會響。晚上小孩子即使不去外面玩,家中也特別熱鬧。這天,家家必須吃元宵,預(yù)示一家人團團圓圓。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正月十九結(jié)束了。學(xué)生去上學(xué)了,大人又去照常做事了。
過了燈節(jié),天氣轉(zhuǎn)暖,大家又忙著耕種了,為了好的豐收做著忙碌的準備。
家鄉(xiāng)的節(jié)日作文7
我家坐落于山腰上,往下俯視是成群的小村莊,仰頭是寥寥的樹林,可以說是居樓中最高的一處。所以房子背后的小山上在早些年間就被葬上了許多墳?zāi)埂?/p>
每年開春清明節(jié)一到,便有許多人提著紙錢來到小山坡上,在土做的墓上插上彩條,點燃鞭炮,插上蠟和香,供好肉、水果,燃起一堆火焰將紙錢折好放入,嘴中還念念有詞。子孫們一一拜禮,說愿祖宗在天有靈保佑他們之類的話,有的在末尾還對著火堆灑上一杯酒。
清明那幾天,我家四周必然是熱鬧非常的,我就親眼見過一家人,買了幾提水果,還請了專門做法的法師。法師不停地敲金鐘,家人隨著節(jié)奏叩拜,且叩拜的樣子與平時不同,平時只不過是雙膝著地用腦袋往地下輕叩。
而他們則要將腳筆直地貼在地下,雙手合輯,叩要叩得有響聲,雙手要從手頂滑下?lián)沃亍_B續(xù)一個多小時,有些小孩子支撐不住了站了起來,就被大人一喝,又不得已地跪下去,亂了節(jié)奏地亂叩。
法師神情淡淡的,像是什么都沒有看見,就這樣弄得所有人筋疲力盡后才算完。至于街上那些賣紙錢的來說,可是個耍嘴皮子的時候,多多少少都少不了些吹噓。說什么:“新時代啦,冥界都要用新紙錢了!
還推出什么蘋果手機,充電器,說是先人們配一個手機什么的。有些商人裝似做法人,拿了張?zhí)刂频募t紙寫上名字。母親總是信這些,拉著我在夜光下火堆邊惦念那些逝去的人們。一年又一年,我看著身邊人漸漸從人世到墓中,清明一過,便是正春,萬物復(fù)蘇。
我想,是不是該忘掉些什么呢?
家鄉(xiāng)的節(jié)日作文8
每年農(nóng)歷六月初一,是家鄉(xiāng)的鬼節(jié),到這一天,十里八鄉(xiāng)的人們都要提上貢品去給死去的親人上墳。貢品里有一樣最特殊,那就是卷卷,卷卷是什么呢?
六月初一的前一天晚上,家家戶戶都要洗面,把和好的一大塊面團放入盛滿清水的盆中,使勁兒揉,漸漸地,面團越來越小,清水也變成了白白的面湯。你可千萬別小看這些面湯,它可是做卷卷的原料。
六月初一的早上,奶奶早早的起了床,開始攤卷卷。先把鍋燒熱,倒點油,用勺子舀一勺面湯放入鍋里,晃動鍋,讓面湯均勻的鋪在鍋里,面湯“滋啦滋啦”作響,不一會兒,一張卷卷皮就攤好了。
攤好的卷卷皮現(xiàn)在還不能吃,皮里還要放上餡,餡的種類很多,有白糖餡,紅糖餡,韭菜雞蛋餡,把餡料灑到卷卷皮中,用手一搓,一個卷卷就做好了。
卷卷做好了,這也是小孩子們最快活的時候,因為終于可以解解饞了,但奶奶告訴我,先要拜祖宗,祖宗吃完我才能吃。
太不公平了,為什么祖宗吃完我才能吃?等奶奶轉(zhuǎn)身去拿其他貢品的時候,饞急了眼的我早已從盤子里拿出一條已經(jīng)切成小段的`卷卷,迫不及待的猛咬一口,啊,松軟的卷卷皮伴著香甜的餡料在嘴巴里跳舞,好吃極了。吃完紅糖餡的,不解饞,再來一個韭菜雞蛋餡的,還覺得不過癮,再來一個……眼瞅著盤子里的卷卷越來越少,這可怎么辦?
奶奶回來了,發(fā)現(xiàn)卷卷少了好幾條,一邊點香一邊問我:“卷卷怎么少了?”
我急中生智:“叫祖宗吃了唄!”
“我看是叫小饞鬼吃了吧!”奶奶笑著說。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
家鄉(xiāng)的節(jié)日作文9
刨豬湯,是中國西部及重慶地區(qū)農(nóng)村的傳統(tǒng)習俗,其意思就是在年前殺年豬,做成滿滿一鍋菜,通常必須包含一個主菜:把豬肉、酸菜煮成一鍋,味道酸辣而不失新鮮。只要有一戶人家殺了年豬,就會做頓刨豬湯,邀請鄰居及親戚前來享用,以達到聯(lián)絡(luò)友情,增進聯(lián)系的作用。
不過對于一個普通的孩子而言,聯(lián)絡(luò)友情、互通信息可能并不重要,我們對其感興趣,就是看上了這一桌菜的味道。
首次去到鄉(xiāng)下,吃到了這一桌農(nóng)家飯后,我就喜歡上了鄉(xiāng)村。平時很不起眼的小菜,在鄉(xiāng)下的柴火的爆炒下都變得鮮美無比,肉類更是色香味佳,令人眼饞,各種菜肴香的香,辣的辣,再配上一杯冰鎮(zhèn)后的橙汁或可樂,簡直堪稱完美。
由于刨豬湯食材都較為新鮮,所以整頓飯在色、香、味各方面上比普通的農(nóng)家飯更要勝上一籌。
先是菜品:大菜裝在一個大盆里,綴著年終出壇的泡菜,較濃的湯水里若隱若現(xiàn)地浮現(xiàn)肥碩白嫩的肉類;小菜則用白凈的小碟、盤子整整齊齊地擺放在桌上。一桌子美食看上去既豐盛、熱鬧,又不失古樸、雅致。雖然早春的天氣還有些寒冷,但是新鮮的食物曝光在清涼的空氣下冒出的徐徐白煙,給周圍增添了一份溫暖的感覺。
潤滑的血旺湯緩緩入嘴,慢慢入肚,咸辣的口感仿佛讓全身都暖和了起來;咬上一口豬肝,一種厚實卻入口即化的口感在嘴中蔓延開來;夾一塊熏香的臘肉,一年的滿足仿佛都會聚到這頓飯里……
客人們吃飽喝足,提著臨走前主人熱情硬塞的新鮮豬肉,順著崎嶇的山路往回走,主人家的小院又靜下來了,只有墻上掛著的那個豬頭,還在暗示著這里剛舉辦過一場豐盛古老的盛宴。
刨豬湯,一個聽起來再樸素不過的名字,其字行間卻充盈著每個鄉(xiāng)下人家一年的辛苦,這的年前盛宴,就是人們勞動與智慧的結(jié)晶。
家鄉(xiāng)的節(jié)日作文10
每年到農(nóng)歷5月5日的時候,都是全國人民過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的日子,這是我過的法定假日,也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jié)日。
古時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縱身跳入汨羅江中,當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nèi)讨辞皝泶蚶吻纳碥|,并且把包的粽子扔到汨羅江里喂魚,希望江里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一年又一年,人們都會這樣做,出國為你提供,因此這種習俗漸漸的就保留了下來,希望人們不要忘記偉大的詩人屈原。
這一天里,我們小孩還要掛香囊,這一天里孩子佩香囊,有著避邪驅(qū)瘟的意思,也為自己的形象多了一點點綴。小小的香囊內(nèi)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系起來,可以做成各種形狀,結(jié)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每到端午節(jié)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來吃,粽子有咸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栗蓉,棗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燒雞,蛋黃,干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彌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里藏著白白的粽肉,咸粽子里紅紅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fā)著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fā)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端午時節(jié),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
故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jié)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xiāng)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吃著正宗的家鄉(xiāng)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xiāng)龍舟賽,心里頭別有一番滋味。
【家鄉(xiāng)的節(jié)日作文】相關(guān)文章:
家鄉(xiāng)的節(jié)日作文(集錦15篇)02-22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節(jié)日作文8篇02-22
節(jié)日習俗的作文10-12
節(jié)日的習俗作文08-17
春天的節(jié)日作文03-07
作文家鄉(xiāng)的景物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