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納諫的思考議論作文
最近讀了一則有關(guān)唐太宗納諫的故事,掩卷而思,浮想聯(lián)翩,生出了許多感慨。繼而又忽發(fā)奇想:如果人人都能象長孫皇后那樣,上下級關(guān)系不就處得更和諧融洽了嗎?
唐太宗和魏征堪稱歷史上有名的明君賢臣。有一次,魏征在朝廷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面直言太宗的過失,太宗龍顏大怒,拂袖回宮,余怒未息地對正在煎藥的長孫皇后說:“魏征這個老匹夫,目無尊上,我非殺了這個鄉(xiāng)巴佬不可:”長孫皇后聽了,便對太宗說:“熬好的藥,我不想喝了,雖然知道喝下去能治好我的病,但味道太苦了!碧铺诨腥淮笪,連忙拉著長孫皇后的手笑著說:“要不是你,我險些做出蠢事!碑敿幢硎静辉贇⑽赫,并采用他的建議。
同樣一個李世民,對待魏擠和長孫皇后的肺腑忠言,為什么一怒一笑,一拒一納,效果如此徑渭分明呢?有比較才有鑒別。細思之,不難看出二人勸諫之術(shù)有高下之分也。魏征忠言直說,講的是逆耳忠言;而長孫皇后忠言曲說,講的是順耳忠言,運用設(shè)喻,通過暗示使唐太宗認識到自己的舉動失當。試想如果長孫皇后也采用魏征的做法,直諫唐太宗,那么非但不能救魏征,恐怕連自己也“岌岌乎殆哉”了,更不會有后來的'“貞觀之治”,由此看來,勸諫有術(shù),不可不慎。
為什么同是忠言,順耳和逆耳效果卻大相徑庭呢?當年法國總統(tǒng)戴高樂執(zhí)政時,他的人事政策叫人捉摸不透,有人大惑不解,他解釋說:“基本上我只喜歡反駁我的人,可是我與這些人很難相處!边@位總統(tǒng)坦率地道出了在理智上他喜歡給他提意見的人,但在感情上又厭惡的矛盾心態(tài)。理智使他清楚地認識到“君有凈臣不亡其國,父有凈子不亡其家”,個人情感卻又使他心胸狹窄,“難于相處”。因此,采用委婉溫和的進諫方式可掃清納諫人感情上的障礙,消除雙方感情上的隔閡,易于奏效。
從心理學(xué)的角度說,贏得別人對自己的贊許,是人類的一種本能的需要。心理學(xué)家羅賓森教授說:“人有時會很自然地改變自己的想法,但如果有人說他錯了,他就會惱火,更加固執(zhí)己見。不是那些想法本身多么珍貴,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脅!边@也擺明了向別人提意見時,不要覺得出于公心,問心無愧,就憑匹夫之勇,不管方法方式,而傷害對方的自尊心。人是理智與感情的統(tǒng)一體,一旦自尊心受損,感情的洪水沖出理智的堤壩,再不受理智的約束,破壞了心理平衡,就要做錯事了。因此,提意見力避正面否定,采用比喻、類比、暗示等委婉方式,使當事者認識到所做所為的不當就顯得尤為重要。
【唐太宗納諫的思考議論作文】相關(guān)文章:
思考作文800字議論文08-23
高考議論文素材之思考07-11
歷史人物簡筆畫:唐太宗李世民10-17
畢業(yè)的思考作文09-03
思考人生的作文10-08
思考主題的作文09-16
寫思考的作文09-06
引發(fā)思考的作文08-13
成熟的思考作文05-08
關(guān)于誠信議論文的議論作文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