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巧嘴王老師優(yōu)秀敘事作文
王老師剛從師范學校畢業(yè),就分到我們學校來帶我們班的數(shù)學,那年,王老師還不足18歲。
王老師課上得很輕松。我們聽王老師的課,再難懂的知識,只要他一開口點撥。我們總能在歡快的氣氛中掌握。王老師從不布置家庭作業(yè),我們輕輕松松地就學過了一年;但考試下來,成績總是全縣前三名。
我們把自己對數(shù)學的濃厚興趣和考試中所獲得的成績,全部歸功于王老師的“巧嘴”。為此,我們還給他取了一個外號“巧嘴王老師”。
“巧嘴王老師”的稱號是名副其實的不信,讓我從我們班編的《王老師趣事記》一書中找出幾件;找出幾件來給你講一講。
一天,上數(shù)學課時,王老師說:“給大家講個小故事。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廟,廟里住著兩個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廟,廟里住著兩個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廟,廟里住著兩個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從前!甭犞犞,我們都笑了,王老師問哪位同學能接著往下講?這個故事能講完嗎?為什么?”“這個故事講不完,后面的話可用什么標點符號來表示?”在我們興趣盎然之時,王老師引出了“循環(huán)小數(shù)“的名稱。使我們覺得,學循環(huán)小數(shù)就同聽故事一樣。在講循環(huán)小數(shù)”的定義時,王老師指著“1。63838。"說:“這個循環(huán)小數(shù)不是從小數(shù)點后面第一位開始循環(huán)的,此處的‘6’不參加循環(huán),是‘混’進去的,所以,我們把這一類小數(shù)叫混循環(huán)小數(shù)’……”一個混”字。把我們的學習熱情點燃了。在后面練習找混循環(huán)小數(shù)時,大家爭先恐后地去找有沒有“混”進去的數(shù)。興奮極了。
一次,作業(yè)輔導課上,王老師點了三個學生板演小數(shù)加減法,結果有兩個同學把得數(shù)末尾的零忘了去掉。王老師沒有批評,卻從抽屜里拿出一把剪刀來。同學們?nèi)急牬罅搜劬,張著嘴,望著他。王老師對同學們說:“你們知道我要用這把剪刀做什么?”同學們愣住了。王老師接著說:“我要把這兩個得數(shù)的尾巴剪掉!蓖瑢W們恍然大悟。哄堂大笑起來。從此以后,保留小數(shù)末尾的零的現(xiàn)象消失了!巴趵蠋熯@招可真‘絕’!”我們對王老師的巧嘴佩服得五體投地。
王老師的巧嘴不僅在課堂發(fā)揮大作用,在課后也處處叫人拍收稱絕。四年級的一次課后,我們班的艾華同學不小心把墨水濺到王老師的自襯衣上,艾華嚇得低下頭,等待著王老師的批評。同學們也呆住了。王老師看了看我們,笑著說:“艾華呀,你是怎么搞的嘛,早知今天你要摔給我墨水,為什么不通知我穿黑衣服來呢?”同學們聽了,發(fā)出一陣驚喜笑聲……
王老師就憑著這樣一張“巧嘴”,讓我們一聽上數(shù)學課就覺得高興,一看到他走進教室就覺得他是那樣的可親可敬。
作文點評:
這篇以“巧嘴王老師”為題的文章,通過王老師的,“巧嘴”,贊揚了王老師教學的藝術與效果。
文章采取了概括敘寫與其體例證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文章的第二段概括敘寫了王老師的講課藝術與教學效果。以下分別舉“循環(huán)小數(shù)”,說笑話幫同學去掉板演中的錯誤、用幽雙的語言對待同學的錯誤等三例,證明王老師有高水平的教學藝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贏得了學生的愛戴。
風趣、幽默是這篇文章的顯著特色。
【巧嘴王老師優(yōu)秀敘事作文】相關文章:
巧嘴媽媽作文(精選14篇)11-22
巧嘴爭霸賽作文01-23
巧嘴大比拼作文12-06
巧打保齡球敘事作文10-03
我們的王老師優(yōu)秀作文10-04
走進奧數(shù),走進王老師的優(yōu)秀作文10-10
巧巧力公主的睡前故事10-24
媽媽的”碎嘴”作文10-18
嘴的作文600字01-05
嘴的作文300字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