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1世紀武王伐紂建立了周王朝》閱讀題及答案
試題內容:
。ㄒ唬┱撌鲱愇谋鹃喿x(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公元前11世紀,武王伐紂,建立了周王朝。兩年后,武王去世,周公攝政。周公分析了殷代列王的為政之道,得出了殷亡于“失德”的結論。鑒于此,他提出了施行“德政”的政治綱領。而要保證“德政”的實施,首先是要建立一套全新的政治制度,其次是要為統(tǒng)治者制訂一套系統(tǒng)的行為規(guī)范。二者可以統(tǒng)稱為“禮”。這是一場比武王克商意義還要重大的革命。
風俗的轉換要比政權的轉換困難得多,也復雜得多。如何移風易俗?儒家認為,應該“因俗制禮”,即盡可能利用既有風俗的形式和內在的合理部分,再加整理、提高,注入新的精神,如此方可使人民喜聞樂見,被其所化。因此,《周禮》中的大司徒官政之法有幾條很重要的原則:一是“辨五地之物生”,全國的土地可以大體分為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五類,其物產(chǎn)及居民的體質特征也各不相同,這是為政者首先要分辨的;二是“因此五物者民之常,而施十有二教焉”,辯明上述五類地區(qū),目的在于摸清各自的風俗,然后才可以藉此而施以“十二教”禮儀;三是“以本俗六安萬民”,要沿襲當?shù)卦械膶m室、族葬、衣服等六類舊俗,使人民安于其居。以此為基礎,再在鄉(xiāng)、州、黨、族、閭、比等每一級行政區(qū)內設置庫、序等教育機構,把儒家的理想和倫理道德化解在各種禮儀之中,如冠禮、婚禮、士相見禮、鄉(xiāng)飲酒禮、鄉(xiāng)射禮等等,使人們在喜聞樂見的儀式中,接受禮的熏陶。
人是從動物進化來的,在人的身上不可避免地會殘留著動物的習性。人類要進步,就必須自覺地剔除違背文明的動物習性,這就需要禮。《禮記·曲禮》云:“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令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是故圣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于禽獸!睆倪@一點出發(fā),就要求人們將帶有動物性的風俗向文明時代的禮靠攏。比如到西周時,盡管一夫一妻制已經(jīng)確立,但原始時代以女子為中心、婚姻關系不穩(wěn)固的對偶婚的殘余依然存在。為了移易這類陋俗,儒家制定了婚禮,規(guī)定了婚配的手續(xù)和儀式,并對雙方的血緣關系作了嚴格的限定。中國人很早就認識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傳》)的道理,將“不娶同姓”作為禮規(guī)定下來。
儒家在如何建設周代社會的問題上,沒有按照殷代的模式,再“克隆”出一個王朝,而是要創(chuàng)造出一個人本主義的社會。為了實現(xiàn)平穩(wěn)過渡,他們一方面刻意保留各地的基本風俗,如房屋的形制、食物的種類、衣服的樣式等;另一方面則通過推行各種形式的禮,來移風易俗,走近文明。從周代開始,禮樂文明就成為中華文明的主要特征,并綿延兩千余年。當海外的遣唐使、留學生到達長安時,最令他們欽羨的',是先進的禮樂制度、衣冠文物。他們將它引入本國,加以仿效,希望“進于中國”。
《禮記》云:治國以禮則“官得其體,政事得其施”,治國無禮則“官失其體,政事失其施”,“禮之所興,眾之所治也;禮之所廢,眾之所亂也”。顯而易見,放棄禮和禮治,儒家心目中的理想社會便無法建立和維持了。
。ㄕ幾耘砹帧吨袊糯Y儀文明》)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周公認為商紂滅亡的原因在于統(tǒng)治者沒有實行“德政”,為避免重蹈其覆轍,他提出建立一套以“禮”為核心的社會制度。
B.周王朝所要實施的“德政”,是一套全新的政治制度和系統(tǒng)的行為規(guī)范,其操作的難度和復雜性遠遠超過推翻商代政權。
C.儒家主張“因俗制禮”,即沿襲既有的風俗,讓人民在喜聞樂見的形式中接受其中的合理內容和新的精神,以達到教化目的。
D.《周禮》明確指出,大司徒官政之法最重要的一環(huán)就是調查清楚全國各地的地理特點、物產(chǎn)和生民的情況,以便充分掌握各地的風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在制禮的過程中,儒家講究園地制宜,尊重當?shù)氐膫鹘y(tǒng),設立教育機構,因風俗而進行教化。
B.庠、序是國家在各級行政區(qū)內設立的教育機構,其重要職責之一是把儒家的社會理想和倫理道德轉化成生活中的各種禮儀行為。
C.儒家認為人與動物的本質區(qū)別不是因為人有語言,而是人心存禮儀,知道用禮儀的規(guī)范來擺脫動物的習性。
D.早在西周時,中國人就認識到同姓男女結合會帶來生育的弊端,因此,儒家才專門制定了婚禮,對“不娶同姓”的婚配手續(xù)和形式進行了規(guī)范和要求。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俗到禮是一場深刻而廣闊的社會變革,儒家如果不把其思想巧妙地融合在各地的風俗中,禮儀制度的建設就不可能實現(xiàn)。
B.周代社會的禮儀文明已傳播四海,直至唐代都有外國使節(jié)和留學生來華學習,他們將禮儀制度引入本國推行。
C.在周代社會中,禮既是一套系統(tǒng)完整的社會制度,也是人際交往和社會活動中人們必須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
D.從周代開始,中國的政治制度和社會風尚較前代發(fā)生了極大的轉變,以禮治國成為德政的明確標志和保障社會安定和諧的重要舉措。
試題答案:
(一)(9分)
1.(3分)C(曲解文意,原文是“盡可能利用既有風俗的形式和內在的合理部分”)
2.(3分)D(強加因果,制訂婚禮是要革除偶婚制的陋習)
3.(3分)B(“直至唐代都有外國使節(jié)和留學生來華學習”錯)
【《公元前11世紀武王伐紂建立了周王朝》閱讀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遲到》閱讀題及答案01-03
上坡閱讀題及答案11-08
《背影》閱讀題及答案11-06
腦袋閱讀題及答案04-08
《土地》閱讀題及答案04-04
綠色經(jīng)濟閱讀題及答案01-28
《愛在旅途》閱讀題及答案01-28
《擺渡自己》閱讀題及答案01-03
松樹贊閱讀題及答案12-29
《宋史列傳》閱讀題及答案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