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告別爐火》閱讀答案
告別爐火閱讀答案
告別爐火(14分) 李曉東
、贅欠糠忭斄,還有三四個月,就可以喬遷新居,欣喜之余,生出一絲惆悵。
、谑嵌,飛碎玉烘托出年關將至的溫暖和醉意,同樣溫暖的,是小屋里悄悄燃著的爐火;鹑嫉谜,是那種青煙散盡后的興旺和寧靜。爐膛醉紅著臉,將一腔熱情輻射到小屋的角角落落。熱情,卻不張揚,這是爐火的性格。這種性格營造出一個祥和平靜的冬季 許多年的冬季,我都是這樣度過。
、塾嘘P爐火的記憶,源于對火盆的懷念。
、芪页錾謪^(qū)。冬季,白皚皚,滴水成冰 那才是真正的冬季,漫長但絕不寂寞。父親是早年的大學生,鬼怪神靈,天文史地,他似乎無所不知。在我們屏住呼吸神往于古今的時候,母親會拿著火箸,細細地撥開火盆里的熱灰,埋幾顆洋芋、幾粒豌豆。不多時候,小屋內就飄出燒洋芋的清香,間或有豌豆爆裂的 噗嗤 聲;鹋锜氖翘,地地道道的上好木炭。細心的母親總會把截成一拃①來長的木炭橫鋪豎搭,在火盆中央壘起一把漂亮的火炬,燃燒的火炬,紅得超凡脫俗,無比燦爛。這時,母親便說: 人心要實,火心要虛。
、莞赣H的古今講完了,洋芋也燒熟了,焦黃軟香、滾熱燙手的一塊,看著就叫人眼饞。輕輕一掰,熱氣騰騰送到嘴里,那種酥軟蓬松,自然天成的美味,實非筆墨所能形容。多年以后,再嘗烤箱中烘烤出的洋芋,卻沒了那年那月的可口舒坦。土生土長的東西,似乎天生就離不開一個 土 字。遙想當年,火盆不過是黃泥壘就,頑石砌成,所燒木炭,采自深老林,燃燒后的灰燼,細白輕綿。而那洋芋,全賴肥土養(yǎng)育,天滋潤,入口之后,自然齒頰生香,余味無窮。
、尥氯鐭煟换味嗄赀^去了,兒子已蹣跚學步。光陰改變了許多的人和事,唯一不變的,是那團悄悄燃著的爐火。
、咭性诖差^織著毛衣,一歲的兒子睡得正香,丈夫外出尚未回家,我在等他。等待是最容易讓人心緒不寧的,因了這爐火的輝映,我的心情并不陰郁。我知道,丈夫正披著一肩雪花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們正當年輕,年輕的歲月,會有許多事情等著我們去做。即使是在冬夜,依然不能停下奔波的腳步。勞碌的,卻是溫馨的,僅僅只是因為,暖暖的小屋燃著一團暖暖的爐火。砂鍋內,雞湯煨得正濃,咕嘟咕嘟冒著熱氣。矮矮的砂鍋,敦實古樸,清香四溢中,它的每一寸紋理都透著溫潤。不時有溢出的湯順著鍋沿流下,滴在爐蓋上,發(fā)出 吱吱 的響聲。煙囪中徐徐流出的青煙,飄飄悠悠迷離了夜的眼
、嘌┮箽w人,倘若少了爐火的等待,是否還能那樣從容?
、針菍右惶焯彀胃,我知道,告別爐火的日子一天天臨近。小屋里悄悄燃著的那團爐火即將消逝,這是我28歲人生中最后一個豐潤的了。從此,我將和許許多多的人一樣,享用一種叫做 暖氣 的東西。也許,它真的能使我的冬天在東西南北風中遠離窘迫。然而,我始終固執(zhí)地以為,那種溫暖的外衣里裹著的是冷漠和距離,矜持中拒絕你的親近。現代文明在帶給人實惠的同時,扼殺了許多溫情。
、庥袪t火的地方,才有生活。爐火相伴的日子,酵香濃郁,回味悠長。
【注釋】拃(zhǎ):量詞,表示張開的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兩端間的距離。
1.文末說 爐火相伴的日子 令作者 回味悠長 ,這種 回味 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4分)
2.下列句子,回答括號中的問題。(4分)
、艩t膛醉紅著臉,將一腔熱情輻射到小屋的角角落落。(品味 醉紅著臉 一腔熱情 的表達效果。)
⑵煙囪中徐徐流出的青煙,飄飄悠悠迷離了夜的眼 (此句所在的段落主要寫人,為何還要寫夜晚煙囪中的青煙?)
3.文中多次出現 悄悄燃著的爐火 ,其作用是什么?(2分)
4.作者喬遷新居, 欣喜之余 為何會 生出一絲惆悵 ?請結合文意簡要回答。(4分)
【答案】
1.①少年時,圍著火盆聽古今,吃烤洋竽,令作者懷念;②成年后在爐火邊,等待奔波在外的丈夫歸來,令作者倍感溫馨。(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①這些詞語將爐膛擬人化,體現了爐火給人帶來的溫暖,表達了作者對爐火的喜愛。
、谶\用 迷離夜的眼 、 流出的青煙 等詞,堅持不懈(不離不棄)地等待及在爐火陪伴下等待的從容。(4分,各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3.①突出爐火熱情卻不張揚的特點;②成為貫穿全文的線索。(能扣住爐火特點,有分析也給分)(2分,各1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4.因為作者即將告別爐火相伴的日子,留戀爐火營造的溫暖祥和平靜的生活;感慨現代文明在帶給人實惠的同時,扼殺了許多溫情。(4分,答出一點得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來源欄目: 本文鏈接: 轉載分享本站內容,請保留文章來源信息和原文鏈接!
【《告別爐火》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冬天的爐火作文10-16
《閱讀》閱讀練習及答案10-18
《關于閱讀革命》閱讀答案10-24
看戲閱讀答案11-26
伏爾泰閱讀答案11-23
《紙船》閱讀答案03-29
《西湖》閱讀答案09-07
細雨閱讀答案12-22
《花》閱讀答案12-16
《扶貧》閱讀答案04-01